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佛教寺庙

 印度朝圣——吠舍离阿难舍利塔和一号古塔撷影


   日期:2015/3/2 8:5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吠舍离阿难舍利塔

在佛陀时代十六大国中的跋耆(Vajji)联邦,是由离车、毗提诃、跋耆等八个部族共同组成,他们没有位高权重的国王,而是各个部族推派民意代表,组成议会一起商议政策治理国家,因此跋耆联邦很可能是世界上第一个共和国,而这个共和国的国都,就是历史名城——吠舍离(Vaishali)。

吠舍离(Vaishali)是跋耆联邦中离车族(Licchavi)的首府,佛陀在39岁左右初次来到吠舍离,日后亦经常在此游化讲学;在这座王城近郊,世尊首次接受了女众出家成为僧伽,是当时平静小村中一件不平凡的大事,也是佛教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世尊涅槃前几个月,从王舍城展开了最后的行脚,他渡过恒河来到吠舍离,并在这里住了许多天,留下很多珍贵的谆谆遗教与殷殷告诫。

这里是佛陀最后一次正式集合僧众们公开演说教法的地方,之后,佛陀高龄的步履依旧坚毅地向前方迈进,只是,随顺着世间万法的必然,他的脚步已渐渐失去昔日的活力了。

吠舍离对于佛陀一生的弘法事业是十分重要的,佛陀一生讲法有五大精舍,吠舍离就有两个,分别是猕猴池和庵摩罗园(另外三个是竹林精舍、王舍城和灵鹫山)。佛陀来吠舍离的缘起是拯救当地严重的瘟疫,所以吠舍离的离车人对佛陀是十分感念的。五百释迦女祈请出家的地方也在这里,阿难反复劝请,佛陀终于同意,才有了女众出家,开创了印度的先例。佛陀晚年重要的施主庵摩罗女,也是吠舍离人,她是当时名震多国的妓女,也是大医耆婆的母亲,皈依佛陀后献出庵摩罗园,成为佛陀的精舍,而她自己最终也出家证果。也是在吠舍离,佛陀思念寿量,观察因缘,三问阿难而无果,决定取灭,离开吠舍离前往涅槃地拘尸那迦。吠舍离百姓苦苦相留,佛陀留下钵作为纪念。

在大乘佛典中,吠舍离也被译作广严城,我们熟知的《药师经》(《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和《维摩诘经》都是佛陀在这里宣说的,维摩诘也正是吠舍离的一位大居士。阿难在度生因缘圆满时,决定入灭,因为他的大施主摩揭陀国的阿阇世王和吠舍离的离车人都想得到他的舍利,于是他便于吠舍离附近的恒河上空现大神变,分身入灭,两国各得一份。佛教历史上第二次结集也发生在这里,澄清了戒律上的误解,因为当时结集的是七百位阿罗汉,故称七百结集。

阿难舍利塔

入灭因缘

阿难一百二十岁时,有一天,来到一座竹林中,听到有个比丘在诵佛法,念道:「若人生百岁,不见水老鹤,不如生一日,而得睹见之。」

阿难听到此偈,不禁惨然叹道:「佛法在世间的衰微,怎么这般快速!」

于是,阿难告诉这位比丘:「世间上有两种毁谤佛法的人:一种是多闻但却有邪见的人;一种是不了解佛法甚深的道理,而颠倒乱说的人。这两种人不但损人而且害己,不能使人脱离三恶道。」这句偈语应该是:「若人生百岁,不解生灭法,不如生一日,而得解了之。」

这比丘将阿难所说的话告诉他的师父。他的师父竟然说:「阿难已经老朽,智慧衰劣了,他的话不可以相信,你还是背诵以前的偈语吧。」

后来,阿难又听到这个比丘在竹林下诵以前的偈语,再次问这比丘是何原由,比丘便说出了他师父的讲法。阿难心想:「无常的力量太猛利了,能使无量的圣贤远离世间;使众生常处于怖畏中,邪见炽盛,不善心却日日增长。毁谤如来,断绝正教,当永沉生死大海,开三恶道之门,闭人天之路,故于无量劫受诸痛苦烦恼!世间的人真是为可怜愍者,我向这比丘说正法,他却反听邪见,不接受我的教导。」「世间充满众苦,难以久居,佛陀及同参道友们都已入灭,何必再久留人间呢?」

这时,阿难尊者在世间的度化因缘已尽,他飞到恒河上空,入火光三昧,现种种神通后,即入涅盘。

因为有了阿难,我们今天才有那么多的佛教的经典可以来读诵、深入,所以阿难就是佛陀永远的侍者!阿难也不是简单的,阿难有佛的三十相,相好庄严,他一出生的时候,全家欢喜,所以阿难叫庆喜。阿难能够成为多闻第一,是因为过去供养了一个小沙弥,让他好好的读经书,这个小沙弥,就是佛陀的前世。所以阿难就因为种这样的因,得多闻第一、记忆第一。

佛曾赞阿难具八种不可思议:一者不受别请食;二者不受陈衣服;三者来不非时;四者出入诸王豪贵家,见诸女人不生欲心;五者说十二部经,一经于耳曾不再问,如泻一瓶置于一瓶;六者知他心智如佛入定;七者未得愿智而能了知;八者秘密之言皆能了知。由于具足八法,阿难堪能受持佛所说经。在佛陀入涅盘后,阿难便以他超强的记忆,覆诵出佛所说过的法,让大众能够再次闻熏佛的教诲。最初集结的经典,如《阿含经》、《譬喻经》、《法句经》等,都是由阿难尊者所诵出的。

这个世界,女众能够出家,就是要靠阿难。所以大爱道比丘尼──佛陀的姨母,摩呵波阇波提带着耶输陀罗等五百位一直跟着佛陀,求啊求啊,跟到这个地方来。大家把头都给理光,脚都给走受伤,但是佛陀那个时候,没有办法答应。阿难一直请求,佛陀说如果让比丘尼出家,等于一个干净的田地里面,长了杂草,这样正法本来有一千年,会早灭五百年。所以我们叫正法五百,像法一千。但是阿难就跟佛说,佛啊!你的身体是谁来养育你的呢?如果没有摩呵波阇波提,我的亲生妈妈──那你怎么可以出家,我怎么可以出家呢?所以他就问佛啊!女生出家,可以证阿罗汉解脱吗?佛陀说当然可以啊!那可以为什么不能出家呢?佛陀在三次的劝请以后才说可以,如果能够遵守八敬法的话,女生一样可以出家,就是从这个地方缘起的。

吠舍离的遗址园区保留着全印度保存最完好的阿育王石柱

阿育王是西元前三世纪左右统一印度,护持佛教的一位国王,早期阿育王十分残暴,为夺取王位广杀政敌,甚至兄长,夺取王位后南征北讨,哀鸿遍野,血流成河,惊觉战争所带来的残酷与悲惨,后因宿世前供养佛陀的善根成熟,在一机缘下皈依佛法,广推佛教。

在阿育王以前已经有八座佛塔,收藏着佛陀的舍利与遗物。根据《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三十九》所记:“时波离邑无忧王(阿育王)便开七塔,取其舍利,于瞻部洲广兴灵塔八万四千,周遍供养,由塔威德,庄严世间。”佛陀示现涅磐的时期,据阿育王已经有百余年,为了弘扬佛陀的教义,阿育王重新将佛陀舍利收集,分为八万四千份,一一建造佛塔供养,以纪念佛陀的圣绩。阿育王在佛塔旁经常竖立着上方站着石狮的石柱像,以做为标记。

园内鲜花盛开,忆念阿难尊者的庄严慈悲妙好!

远方来的东南亚地区比丘尼,给园中增添了色彩和活力!

悠雅庄严的同行师父!

园内的印度女子

以下是另一处遗址:

吠舍离古塔发掘的遗迹,在当地称为一号塔(No 1)

根据考证,此塔应为八王分舍利时,吠舍离的离车人得到佛舍利后所建的塔。

遗址保留了发掘时的状态。此塔中的舍利则被保存在巴特那博物馆。

注:文字详解资料转自网络  图:清梦博客

2014清梦云水之旅,大家吉祥!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印度       撷影)(五明学佛网:印度       撷影)  

 李富华教授:佛教学 第三章 佛教在印度的发展 

 宋立道教授:当代印度的新佛教运动 

 宋立道教授:本于印度,融摄中华——惠能禅法的认识论特点 

 韩廷杰教授:印度唯识学派的传承体系 

 陈士强教授:印度大乘佛教的契经与律典(下) 

 陈士强教授:印度大乘佛教的契经舆律典(上) 

 水野弘元:从印度佛教全貌了解原始佛教 

 池田大作:续·我的佛教观 一 从印度到中国 

 其他日籍作者:印度密教研究之现况及其研究方法(松长有庆) 

 张曼涛教授:中国佛教与印度佛教之差异 

 方广锠教授:印度佛教讲座:原始的部派分裂 

 方广锠教授:印度佛教讲座:比丘的衣食住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