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重返兜率天:禅定坐禅实践概论


   日期:2014/5/7 16:5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这是个十分庞杂的系统,非三言两语说的清楚,我有很多意思和概念要讲。没办法,慢慢来吧,我就分批次慢慢讲,可能讲到初禅,要很久以后。但是前面的不讲,后面就不会懂。

   愿此功德回向此贴见闻者,论述者,皆得无量世间财,出世间财,自在业力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第一节禅定的禅

   概念:所谓禅,简单的来说,就是身心处于极度专注的状态。

   延伸思考:这个禅是怎么出现的?为什么会出现禅的训练?

   因为时间有各种各样的苦的感受。总结起来为八苦,其中最明显的就是五蕴取苦。不明白意思的同学可以查找一下八苦的含义,还有五蕴的含义。

   五蕴,意思就是色,声,香,味,触,法。也就是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这五种感官的感受,当然我们看到强光刺激视觉,看见了“苦”。听到噪音,听见了“苦”。吃到了难吃的味道,闻到臭味,身体受伤,冷热痛痒,都是我们通过五感,感受到的苦。

   人的本能当然就是躲避痛苦的,人人都希望不经受痛苦。于是人们很早就发现了专注的特点,举个例子,比如在专心切菜的时候切到手。当下可能没有发现,等切好菜,才发现原来切到手受伤了,于是开始感觉到疼痛。或者说专心看书做事的时候,别人叫自己的名字,但是自己根本没有听到。

   于是得出了结论,原来我们在专心一致的时候,会屏蔽掉很多信号,屏蔽掉各种感受。包括痛苦的感受。

   有比较有智慧的人于是开始思考了起来,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其实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事情,我们似乎都是通过五种观感来认识的,来接触的。所以整个世界对于我们来说,不过是一些视觉信号,或者听觉信号等等的五蕴信号。所以我们无从判定,眼睛是否骗了自己,耳朵是否骗了自己,而且我们不得不依靠这些官能,才能接触到这个世界。

   同理,我们的苦也好,乐也好,各种感受也是通过这些官能,进入到我们的心识的。于是乎,如果我们真得要避免掉所有的痛苦,是不是需要让这些通路断开呢?不让五蕴从五官进入我们的心,这样我们心就不受苦了。

   而且我们不可能自残变成完全和外界断除联系吧?比如我们戳瞎眼睛,视觉关闭了。也许视觉不受痛苦侵扰了。但是我们想要看,想要和外界接触的念头,欲念还在,一样是痛苦的。这就是第六蕴,就是意识,想法,倾向,称作法蕴。

   而且我们可以发现,在我们睡着的时候,眼睛也没看,耳朵也没听。但是会做梦,梦里还是有苦有乐的。而且完全不依靠五官,仅仅依靠意识,我们就能创造出一个有苦有乐的梦中世界。所以即使我们关闭了五官,还有第六识,就是意识,在让我们感受苦和乐。

   于是思来想去,也只有这一种办法了,那就是高度集中自己的精神,专注力。让自己集中在某一件事相上,于是暂时屏蔽掉所有的感受。来实验,是不是在这种状态下,我们就再也没有苦的感受了?

   于是禅就这样诞生了,目的就是为了屏蔽痛苦的感受。方法就是通过集中精神在特定事物上,忘却(屏蔽)感官的感受。

第二节禅的依靠

   在实践中,我们会发现很多问题,比如,我们眼睛不在看的时候,耳朵会在听,耳朵不在听的时候,可能鼻子在嗅,就算五官通通都没有在运作,但是我们的大脑,我们的意识,还是在胡乱到处飘走,东想西想,杂念丛生。

   要让我们完全忘掉六根,好像是很难的一件事,坐在那里什么都不想几乎也不可能,很难做到。脑海中不断会出现各种色声香味触法等等。好像行走的人想要找一个安歇的地方却找不到地方一样,一会儿被路边的花吸引,一会儿被树荫吸引,一会儿溪流吸引。一直不能安住,思绪万千。

   于是实践出真知,人们发现,需要一件事情来让自己专注,说白了就是找一件事情来让自己专心的干。于是就出现了依止这种说法。

   所谓依止,就是你依靠它的止住你的念头,你乱七八糟的想法,它就是你专注的对象。

   理论上来说依止种类数不清,你可以依靠任何事物来专注,我们读佛经,可以知道周利盘陀是通过扫地悟道的之类的。有的人是依靠数自己呼吸的,也有的人依靠观察一朵花,有的人依靠观察太阳月亮。当然这些都是手段,重点是这件事情,你专注在它身上,依靠它而抛弃你的那六根,这就是依止的作用。

   大体的禅定依止分为两种,一种叫做如来禅类型,也就是通过思考来忘记屏蔽六根,也就是说专心思考这世间的种种事物,比如这件事是为什么,为什么又是为什么,不停的去寻找意见事情的来龙去脉,比如苹果为什么掉在地上?因为万有引力,为什么有万有引力?因为空间曲扭,为什么空间会因为物质曲扭,因为空间物质是一体,等等……无限的为什么下去,在这个专心思考的过程中,不仅忘却痛苦,并且还获得知识和智慧。循序渐进,所以在这过程中能获得无量的智慧。这就是所谓的如来禅,也叫做佛祖禅。

   第二种叫做祖师禅,所依靠的依止,就是比较单一的事项,主要方法是观察,比如观察眼前的事物,方法很多,比如面壁,比如对着蜡烛,对着太阳,对着一棵树,对着一朵花,六根中保留其中一种,比如只保留视觉,就专心的看。或者保留听觉,专心的听,依靠这单一个一种感官进入集中状态。

   佛教中普遍采用最常见的依止是十遍处,或者十一遍处

   也就是把你作为依止的万事万物总结到,地、水、火、风、空、识,青,赤,黄,白,中来。

   比如关注在呼吸上,属于风的流动,属于风遍,关注自己的体温,热度,属于火遍,关注自己的血液流动,河流等等,属于水遍,以此类推。

   当然了,这里不得不提到大家最关注的持咒。

   持咒是什么依止?

   持咒中有各种相,你可以取其中一相,比如眼睛和意识观想本尊的模样,这个是取视觉为依止,专注在嘴巴或者舌头的运动,这个是取触觉。专注在念咒的声音和震动,这个是取听觉。总之,持咒入定也是一种方法,原理同上面讲的是一样,重点是你以什么做为依止让你进入屏蔽感官的状态了。

   当然咒语的神通处,还有奥义,这个暂时不会讲到,因为要把基础打牢了,才理解得过来,所以就先这样。

   第二节总结关键词,禅那十遍处依止如来禅祖师禅,可以自行搜索进一步了解详细

第三节禅定的热身准备

   大概禅的来龙去脉已经讲了,现在咱们要半实践的开始讲解了,先说定。

   定就是固定,保持的意思。所谓入定,就是在某个情况下固定住了,稳固住了,不动了。这个叫做定,所以禅定,就是根据你禅的集中的程度,并且在这个程度中固定住,稳固住了,这个就叫禅定了。

   为了大家有体验感,我帮大家选择一个很常用的依止,就是观呼吸,又叫做安那般那。是非常好用的依止。

   什么意思呢?就是把身心集中到自己的呼吸上。为什么选择呼吸呢?

   因为很多人对我反映过,我很难集中精神啊,我每天各种事情要忙,不能随时找一件事情来作为依止,比如我选择画画做依止,那么假如我现在在街上。或者在工作,总不可能随时拿起纸笔,开始练习吧?受条件限制等等这样的理由。

   于是观呼吸就成了我们的首选,为什么呢?因为俗话说,人活一口气,你可以不吃饭,可以不喝水,可以不干什么。但是你不能不呼吸,你随时随地都在不知不觉的呼吸着。这样你才活着。所以不管你手头在干什么事情,总是可以在空闲引导自己专注到自己的呼吸这个动作上来,方便易行。

   另外,观察自己的呼吸还有一个妙处,那就是,我们人体任何活动其实都跟神经系统有关系,也就是说,大脑和任何器官的连接,都靠的是神经,于是大脑发出信号,然后身体就开始运作执行,那么呼吸这件事肯定也是一样的,受我们神经系统影响控制的。但是我们很不容易发现其实我们在自己控制自己呼吸,总感觉自然而然,不用控制它,它自动化的就会呼吸。于是我们能猜测到这里面有非常细微的控制,我们用心去察觉,很容易让我们集中精神,因为不集中你就感受不到

   好比我们在嘈杂的环境中,别人跟我们讲话,总要很大声我们才听得清,除非我们特别专心的听,不然根本听不清别人讲什么,所以用心去察觉这些细微的身体官能,是很容易让我们集中精神的方法,所以这也是一个优势。

   再说,就是呼吸,是一呼一吸,好像我们的人生,一生一死,假如我们大脑生出一个命令吸气,那么我们开始吸气,然后又一个指令说呼气,于是我们开始呼气,那么这一个动作的完成,根源就是我们大脑生出了一个呼吸的念头,立刻这个念头又灭掉了,就是一生一死。一个念头的发起到消失。

   这个概念相当重要,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们之所以认识到自己存在在这个世界上,总是一个个念头组成的,我要吃饭,我要喝水,我要如何如何。我们的任何行为,前提都是第一个念头,就是有个自我意识生出来。于是我们时时刻刻能感受到自己存在。也就是这个念念不断的自我意识链接在一起,于是我们知道我是我,自己是自己。所以要认识自己,在观呼吸中抓念头也是关键,就是这个我诞生的那一霎那。如果详细的感受到了这个“我”升起的过程。我们立刻就能解决一个哲学难题,就是我从何来?去往何处。

   还有就是,呼吸和我们的情绪是连接在一起的,我们不管是高兴,难过,紧张,都会不由自主的呼吸急促,说明我们带有情绪,带有很强的自我因素,所以分析事物绝对有偏差。但是我们客观冷静的时候,呼吸是平稳的。综述,观察呼吸,还可以觉察自己情绪的波动。控制呼吸也可以连带着控制情绪,比如深呼吸,紧张的时候,我们不总是这样来调节自己的吗?

   最后,呼吸是风的流动,也就是所谓的风遍一切处,表面是以风为依止的。但是体验是丰富的层次,第一,呼吸时候鼻子会有触感。呼吸器官有肺,有器官,还有横膈膜,这些器官的运动也同样有“触”的感受,眼睛我建议是微张,盯着鼻尖,所谓眼观鼻,为什么这样?因为如果你闭眼,可能会有梦境产生,眼前流光溢彩,让你分心,那么你还不如盯着一处,鼻子有触感,你眼睛也盯着鼻子,这样就集中到一处去了。

   还有就是鼻观心,这里的心,有两层含义,一层是你的感受,就是所谓的心识,我们不用绕弯,直接理解成感受就可以。

   另一层含义,是心脏的附近,胸腔的位置,也就是所谓的中丹田,为什么要观察这个地方?想想就知道了,因为人各种情绪上来的时候,比如沮丧,说我心里好难受,而且胸部真的不舒服,这个心并不完全是心脏,其实还包括横膈膜肌。你仔细想想,情绪波动,呼吸也波动,呼吸靠横膈膜控制,不规律运动,是不是会难受?所以观察这个位置,同时能观照到自己的情绪是否平稳。

   好了,说了那么多理由,大家可以知道观呼吸是非常好的一个方法了吧?概念就铺述到这里。下面我们要开始禅定之旅了,一步步深入,研究体验下去。

第四节入定前的体验

   我们选择了观呼吸,进入禅定。那么我们就按体验者的顺序,把一步步的感受的各种状态分部讲出来。这样可以增强大家体验感。当然,同理你也可以知道别的依止也是这个过程,不过大家先从这个依止学习比较好理解。

   首先要说四种定,这四种定是还没有进入禅那的状态,所以不可以称呼为禅,但是很重要。是必经过程,所以大家一步步来跟着体验这前四种定吧。

   前两种定,严格意义上来说,连定都算不上,所以我们用“住”这个词来形容,好比居住环境一样。

   第一,是粗心住,所谓粗心住,就是我们的状态,仅仅只是安静下来了,比平时安静一点。各种感受还很浓重,很明显,比如我们坐在那个地方,或者躺在那个地方,有点小发呆。但是心里还是乱糟糟的,可能有事情在想,也有可能各种感受都很明显,身上这里痒,哪里不舒服,呼吸一会儿急促,一会儿缓和。

   要注意哦,禅定并不是说你一定要盘腿坐在哪里,其实任何姿势都可以,只要别让你分心。比如你选个金鸡独立的造型,一边关注自己呼吸,还要一边努力控制身体平衡,那么你到底是努力控制平衡,还是努力关注呼吸?行为上就矛盾了,肯定就是分心散乱不靠谱。至少要选一个安逸的姿势,让身心放松,你这样身心才有条件去集中到你指定集中的事情上去。

   当然盘腿有盘腿的好处,为什么呢?因为人体最大块的肌肉就在腿上,你腿如果很伸展,那么身体大部分血液都会流向腿部,滋养你的大腿肌肉。这样你头脑得到的氧料就少,容易昏沉,睡着什么的。你盘起腿来,减缓了腿部所需要的血液。那么大脑能获得更多养料。自然更容易专注一些了。这个是有一定效果的,但是不是决定性的,不过如果你贫血,或者肌肉过于发达……我建议你还是盘腿打坐禅定靠谱!

   所以啊,我们开始安坐了,选择安逸的姿势,选择清静的环境。开始放下平时很多想法,平时的压力啊,林林总总,开始眼睛微张看着自己的鼻尖,然后感受着一呼一吸的过程。相对比平时生活中,感受安稳一些。同时还有很多杂念,各种想法。各种感受,仅仅只是好像发个小呆的感受,这个状态,就叫做粗心住。

   粗心住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呼吸还不够均匀,因为我们毕竟是在观呼吸嘛……观察呼吸很容易发现自己一会儿气粗,一会儿气细。虽然比平时五官活动少了很多,但是头脑里还是不时的感受到各种眼耳鼻舌身的感官感受一会儿冒出这个,一会儿冒出那个来。

   第二,细心住。所谓细心住,就是渐渐进入状态了,进入什么状态?粗心住如果说是发个小呆,那么细心住就类似发大呆了。因为心念跑来跑去,意识,想法,跑来跑去,但是你还是一直保持观察着呼吸的话,形成了习惯性动作,习惯性关注,其他的杂念就会越来越少了。因为总有累的时候嘛……

   想象一下,人大发呆的时候一般在什么时候?最常见的不就是劳累了一天,坐下来,突然什么事情也不想干,连大脑好像都不怎么转了,因为累了,什么事情也不愿意去想,好像放空了的感觉,也就是这样放空的感觉,因为毫无情绪可言。所以呼吸会变得非常的均匀,每一次的呼吸都时间都差不多,很规律。不会突然大口喘气,也不会突然断开呼吸。

   也就是这种状态,一下子会忽略掉平时很多纷繁杂乱的感受,比如不会突然觉得这里痒痒,挠一挠,姿势保持不住了,换一换,一切都开始进入平稳了的状态。

   细心住的特点,就是呼吸变得很均匀了,很绵长,有时候甚至会意识不到自己在呼吸,当然了,我们依止是观呼吸,肯定不可能意识不到自己在呼吸,只是说,需要更细心才能抓住自己呼吸的感觉。这个状态就叫做细心住了。

   细心住当中,我们可以保持不动很久,比粗心住好多了,不会左动又动。身体也习惯了这个现在的姿势了。

   这里要特别注意,一定要警觉,不要忘记,还要继续关注自己的呼吸,感受自己的呼吸,细心体验每一口气吸进来,鼻尖有多凉,横膈膜大概下降到什么位置。千万不能忘记自己在做什么。不然你就细心住也住不了,因为安逸了,平稳了,人容易不知不觉睡着。所以这里一定要反复提醒自己,正在关注呼吸,而不是无所事事,不然就不能继续深入下去了。

第五节初遇入定

   我们如果在细心住能坚持下来,经过一定的时间,会发现身体感受渐渐更加平稳舒适一些。另外就是在关注呼吸的同时,发现,呼吸不管是变得短促,又或者更加绵长,都非常的细微,越来越难以察觉。

   在这个时候最容易观察到的,就是我们已经很适应,很习惯这样的状态了。也不会费力多想什么事情,身上也不会有什么不适的感觉,好像干扰很少了,于是我们可以一直这样呆着。于是,我们可以在这个阶段保持姿势,专注很久。因为没有负担感,不累。

   这个时间段会出现几个麻烦的地方,那就是我们意识的麻烦,虽然我们可能不会去想乱七八糟的事情,比较专一的关注着呼吸,但是实际上这个是一个反弹期,因为有的时候,我们常常在这个时间会觉得很空虚。好像在干什么事情,又好像仅仅只是在闲着。说白了很多时候如果我们不抑制自己这个念头,就会因为觉得无聊,又退回到细心住,甚至粗心住。因为会生出无聊的念头。

   还是那句老话,不要忘记我们自己在做什么事情,一定要不断提醒自己关注呼吸。

   原理上来说,我们已经坐了好一会儿了,乱七八糟杂念也想累了,开始变得专注了,什么事情都不怎么想了,一心一意观察呼吸了。而且身体各方面都适应了。因为各方面条件成熟,我们是已经可以像个懒人一样呆在这个境界中的。还记得我前面讲的么?在某种状态下定住,那么就是定了。所以基本上条件是成熟的,我们完全可以一直呆在这样的状态里了。

   但是要补充的是,此时有个很重要的特点,那就是习惯。我们依靠什么东西而定住的?其实就是我们身心习惯了这样的状态,所以能自然保持。就好比我们平时一样,依靠惯性而安住。不需要可以调整,就可以停在这个状态里的。

   所以可见,进入这个状态,需要一点时间,需要一些练习,形成习惯。

   好了,如果我们已经可以安安稳稳保持这个状态不动,那么这就叫入定了,也就是第一种定,叫做欲界定。

   为什么叫欲界定呢?欲界是什么?如字面意思欲界就是有欲望的世界,我们现在虽然定在这里不动,但是实际上我们只是相对专注,所有的东西都还在,比如眼耳鼻舌身意,都还在。也就是说,我们仅仅是因为身心,还有周遭环境这个情景的合适,我们定在这里。但是没有脱离外在的束缚。说白了也就是欲望还在,五官感受的能动性还在。

   举个有趣了例子,你觉得自己定住了,安安心心趁机在这个欲界定中,但是假如这时,一个美女突然跑到你眼前搔首弄姿,你会不看吗?你也许会看,也许不会,这个不确定性就证明你欲望还在。哪怕换个诱惑,比如突然一块金砖从天而降掉在你面前,你不会起身去捡它吗?哪怕你确实专注呼吸,没有注意到这些事情。但是我们还是不能绝对保证不被财色名食睡任何一种诱惑吸引到注意力。

   怎么形容呢?我们此时五官并没有关闭,仅仅是依靠专注而安定。遇到外界的声音,图像等等刺激,我们照样可能会发现,仅仅是我们此时比较有克制力,能立刻习惯性知道自己在关注呼吸,马上调整回来而定住而已。所以这还达不到禅那的地步,仅仅是“能定住”而已。

   这就是我们最最初级的入定了。叫做欲界定。

   欲界定中会出现很多现象,各种“幻觉”有的是所谓的禅相,比如明明定住了,但是周遭反而活跃起来了,听到莫名其妙的声响,或者眼睛看到各种光景,各种光彩等等。就好比有的人说,我打坐闭上眼睛,就看见什么光啊,听见什么声音啊,看见什么花草树木啊,或者闻到什么味道啊……这些都是在定中出现的“相”,也算是禅相吧,说白了就是一种“幻觉”但是也不全是幻觉。具体这些奇怪的感受到底是什么呢?

   请看下一节通感禅相下一节会涉及到一点点神通的原理哦。敬请期待

第六节通感禅相

   上一节我们说到,在欲界定周边,我们很容易出现一些幻觉,幻象,比如好像看见光亮,光彩,或者更加清晰直接就是花草树木,甚至是一个情景。也有可能是听到奇怪的声音,或者闻到各种味道等等,这些现象到底是什么呢?

   在这里要告诉大家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以至于不会理解偏了走入邪道,比如认为这些光景是什么能量,宇宙能量,什么佛光神光,神迹,圣光,宇宙音等等不着边际的猜想。

   要理解这些现象很容易,其实这些都是我们的通感。

   何为通感?所谓通感,就是我们一些正常的生理感受。举个例子,比如有人对你说了一句“苹果”两个字,明明你耳朵听到的是两个声音,但是你脑袋里却突然有个完整的概念,红的,或者绿的,球形的,酸酸甜甜的,有特别香味的,硬的,脆的,有点重量的等等,一个完整的苹果的概念会在脑袋中一闪而过。

   话说,我们明明只是听到苹果两个字,为什么脑袋里,会有形状,颜色,味道,气味,质感等等概念浮现出来呢?说白了,这就是我们的通感,是我们的大脑,各个感官中枢连接的连锁反应。

   通感是怎么产生的呢?

   在我们的幼儿时期,我们的大脑就开始快速发育,并且我们极为依赖我们的五官,接受外界各种各样的刺激。从中学习,这是本能。

   任何事物在我们面前所展现出来的都是全方位的,比如苹果,我们眼睛看见这个东西的形状和颜色,手摸着它的质感,咬一口酸酸甜甜脆脆等等,这一系列的各种感受刺激着我们大脑的发育,脑细胞开始生长出神经系统,我们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等大脑的中枢都在生长出神经,互相连接在一起。从而我们能全方面的认识这个物体,比如耳朵听到这个东西叫做苹果,眼睛看到它的样子,手触摸到它的触感,嘴巴尝到酸味甜味,鼻子闻到它的香味。于是这些感受就交织在一起了。

   当我们认识了这个事物,以后接触到相关某部分,比如听到苹果这两个音节,一下子就会马上通过各种中枢之间的神经链接,刺激到其他中枢,于是苹果这个东西就全方位的会在大脑中展现出来。

   这就是通感,通感很重要,是我们学习认识事物的根本。

   我们的神经连接生长,大多数存在在我们幼儿的时期,而且生长相当迅速。使我们各种感官大量的交织在一起。这个过于快速的过程,会有很多其实不太相关的感官联系到一起去,属于连接过盛。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那就是毫不相关的事物,可能也因为我们成长经历中巧合的同时刺激,导致联系到一起去。举个例子,比如有的人在学习字母的时候,会觉得ABCD,这些抽象的字母,每一个都有自己的颜色。比如总感觉,A是蓝色的,B是黄色的。又或者抽象的字母连接到味道上,比如觉得C这个字母是酸味的,D这个字母是涩涩的味道等等。

   当然也有可能是另外的连接,比如听到音乐,脑袋里会闪过各种颜色等等。这些都属于在我们成长过程中神经过剩的连接。导致我们有很强的通感。当然了,很多通感长期不用也会退化,也有一些天生通感特别强的人成了艺术家。为什么呢?因为他看到风景也好,经历事物也好,都会激发出声音在脑海里,于是他成了音乐家。又或者一个画家,阅读一本书,仿佛每个字都是色彩一样,于是画下来。

   所以,通感如果强的人,他也许不用入定,他还在刚刚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呼吸上的时候,就已经感觉呼吸有颜色有光亮等等。当然通感稍稍比较弱一些的人就需要到了欲界定才会逐渐显现出来。为什么这样呢?因为通感都是潜意识活动为主,或者说是下意识的。他专注了,显意识比较松懈了,于是潜意识就开始变得明显了。所以通感就显露出来了,不用担心说我这个人没有通感什么的,但凡正常的人都有,因为就像对苹果的认识一样,我们人类最大的特点就是抽象思维发达,图像(文字)可以翻译成颜色,事物可以转换成文字来理解,说明只要是正常的人,都有这样的能力。

   在佛教的术语中,禅定中出现的这些相,就是我们的所缘(所依止)的事物,升起的。还记得我们的依止吗?是呼吸!眼睛盯着自己鼻子看,觉得自己鼻子凉凉的,这个凉的感受是白色的,于是看到鼻尖发白光。又比如说,我们关注点在自己的横膈膜,一上一下的运动,于是感觉这种运动是红色的,于是脑海里出来一片红色等等。我们有可能意识还有游走的成分,毕竟呼吸这个动作是很多身体技能共同协调的,所以当我们注意力在鼻尖,和注意力在肺部,或者呼吸的声音,在视觉,在听觉,在触觉等等不同地方,眼前(脑中)产生的感受就是不一样的,于是就出来了各种颜色光景,声音,味道等等等等。

   了解了所谓的禅相很重要,所以我们不要因为随便看到什么,就开始遐想连篇,认为这是什么神奇。我要开天眼了……等等……妄想。

   当然了话说转回来,神通确实和通感相关,包括宿命通也好,他心通也好,天眼通也好,里面都有通感的成分,原理很简单,就是我们大脑得到了信息,通感出画面,于是我们说,哎呀,我看见了!……

   在欲界定中,我们可能会出现小小的,暂时的神通,和幻境融合在一起,不真实。但是又有理有据。

   神通在这里不得不讲到了,但是不会多说,为什么呢?因为欲界定中的神通是很有限的。大部分都是超感官的一些东西,也就是天眼,天耳,他心,宿命,这四种的雏形。

   说点点本人的心得,大家可以略窥一二,了解其中的道理。我过去很爱吃酱牛肉。常常自己在家也会卤一些,但是我常常发现,火候掌握不好,牛肉有可能老得不得了,嚼不动。但是我在超市里卖的牛肉特别松软,于是我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它们卖的牛肉不会老呢?

   于是我开始打坐,细细的思索起来(呵呵,要笑就笑吧)。我在想,牛肉老,肯定是肉质纤维太紧实。松软的话肯定是纤维比较松。那么做酱牛肉的商家怎么让肉的纤维松的呢?就这样专心的想着,我脑袋里突然闪过两个景象,好像放电影一样。其中一个,画面,是机器不停的捶打牛肉,打断了肉纤维,于是它不会煮老了……第二个画面是看见有人把白色的粉末涂在牛肉上,就好像腌肉一样,猜想肯定是什么化学的东西……其实过程和我们平时思考问题时候的画面一模一样,但是当时我看到这些画面,感觉慢慢的,很真实的。于是我又开始想,可能平时我们我们运用逻辑思维考虑问题,很快速,专注力很粗,所以脑子一闪就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在这样静坐中,因为我们身心集中,于是通感画面就更实在,更真实,好像就在眼前,或者身临其境一样……

   那天做完这样的思考,我突然想起来我有一个朋友就是在市场开店卖卤肉的。于是我赶紧打电话问他,你的牛肉为什么不会老,有什么秘方吗?结果他也到挺实诚的,告诉我说,平时要是比较有空,卤煮之前先拿棍子打牛肉,要是没时间,就放嫩肉粉……我当时就惊呆了!难道这就是神通,是天眼通?我打坐看见的东西和现实不谋而合了?难道我要开天眼了?!(再次欢笑吧)

   以上这个例子大家可以触及到一点点所谓的神通了。我们大脑在分析事物的时候,不管是逻辑思维也好,还是什么抽象思维也好,根据前因后果,我们总是会思索出一些事物的发展走向和原理来。而我们对这些思考的过程,还有结果,又都是视觉,听觉,触觉,逻辑等等所有中枢运作的共同结果。于是在过程中,通感出很多细枝末节的感官信号,这些信号交织在一起,我们又通感出了情景,于是我们说,我看见了!我听见了!

   我们在考虑事物的过去和未来就是这样,所以我们“看见了”事物的未来,“看见了”事物的过去。好像不受时间限制一样,可以看见过去未来。或者分析事物从外到内,于是我们“看见了”物体的结构,里里外外等等。

   严谨么?科学么?说句实话,在这过程中,我们分析出事物未来发展走向是多元化的,可能有好多个结果,于是我们看见了很多种结果的画面。到底哪一个才是真的呢?呵呵,都有可能,于是我们发现,很多自称开了天眼的人,看过去事情很准,看未来的事物,总有错误率。

   好了,旁敲侧击,让大家理解了关于神通的最初步原理。他心通也是一样,思索别人想法时候产生的画面,宿命通也是,思索别人所作所为,理性分析出这个人所作所为,性格等等导致以后怎么发展,或者他现在所做所谓是什么经历造成等等出现的画面。至于天耳通也是同理,就是在这些过程中产生的“声音”。

   虽然感觉好像要有神通了,呵呵,不要高兴太早。这时候所谓的神通还是极微弱的,也就是不靠谱的。所以即使你在这专注中看到了你想看的事物,不要沾沾自喜,可能是错误的。如果要一厢情愿放弃理智,来追逐这些如梦如幻的画面,你立刻就会迷失。为什么呢?因为你会忘记你的依止,就是还要观呼吸!不要被景象所迷,不然就是水中捞月,忘了自己最初想要脱离痛苦的初衷了,本末倒置去追求更为虚幻的东西了!

   题外话。小孩子由于通感退化成分少,和成年人完全不同,所以小孩比成年人更容易产生“幻觉”。看到鬼鬼神神。概念大家都清楚了,这些东西是幻觉,但是不完全是幻觉。是有因缘的,是有可考依据在里面的。所以小孩看到的鬼神,可能是幻觉,也有可能是真鬼神。哈哈!不过无所谓,大家通过这个知道为什么小孩容易开天眼就行了。以后还会涉及这方面的讲解的,不要着急。

   我们放下这些虚幻,如何继续寻找真实呢?请看下一节禅定中的取相

   好了,这些是过去的积攒发在别人的贴子里,我单独整理出来然后更新给大家看。

   今天就先更到这里了。我空了的时候继续为大家讲解。

   各位久等了,第七节新鲜出炉

第七节禅定中的取相

   上一节我们说道了,在欲界定中,我们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通感,其中包括画面,声音,气味,各种感受等等,这这些都是“相”。我们统称它们禅相。我们也理解了它的原理,它是怎么来的等等。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这些都是我们的所想,是我们各种感官激发的感受。肯定就不是真实的了,说它是幻觉也可以。可是我们如何摆脱幻觉呢?

   说句实话,这些感官出现,已经是我们要面临的一个很大的危机和考验了,因为大部分人,无法再深入下去,进入禅定,其实就是在这里失败的。

   为什么说是考验呢?首先我们把禅相当作一个指标,比如眼前一会儿看到白光,一会儿又看到红光,或者一会儿感觉有气味,一会儿有没有,好像听见了什么悉悉索索的声音,有没有了。这是代表什么?其实就是我们的意识还在游走,还是老话,我们虽然在关注呼吸,但是呼吸是好几个身体机能共同协调出来的动作,大脑下面脑干在控制呼吸,鼻尖有和空气的触感,横膈膜上下动,气流有冷有热等等,于是在我们关注对象不同的时候,通感出来的东西也不同,所以禅相一直在改变。恰恰说明了我们的注意力还不够专一还在游走。

   这时候是什么考验呢?是专注力丢失的考验。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比如我们眼前看到了白光,一会儿好像更白了,更亮了,一会儿又暗了一些。虽然我们看着这些,但是一不留神就会发展到心想,嗯好白呀,像雪一样白,之前那个黄一点,没那么白。那个雪白的还挺亮的,但是不刺眼,记得有一次下雪,拍照的时候我都睁不开眼睛,不过我可能是因为常常在家里不出门所以不太适应强光,也许我作息不太好,我是不是亚健康呢?会不会身体哪里不好,改天要做一下体检,但是又特别不喜欢去医院……而且挺贵的,钱确实不好挣……

   就这样,是不是顺理成章的,你的心已经跑掉了?还谈什么专注呢?刚开始不过是看见一点白色,但是一个不留神,各种往事各种联想一个个就来了,很多人都失败在这里。然后大概也就是退回细心住,或者直接昏沉睡觉了。

   所以我们要训练自己,训练自己的什么?就是习惯性的忽略。前面我们用的办法是“止”,就是止住了自己的念头,让自己干确切的事情,停止杂念。现在我们发现光这样是不够的了。于是我们需要的是“观”。

   在佛法里面,这叫做止观双运,要运作的,就是我们观的能力了。所谓观是什么?就是看着的意思,我们看着这些禅相,就看着就好了。但是我们不要因为它如何如何,我们就跟着如何如何。有刻意的去忽略它。一定要刻意!

   我们看到禅相没有颜色画面的变化,我们可以得知,我们专注在一个地方了,意识没有游走了,比如看着这个白光,白色的相,它白一点了,说明我们专注一点了,淡一点,说明我们专注力下降了,仅此而已,但是我们不要因它变,我们而动。就这样看着,要刻意提醒自己,不过就是一个相而已。是虚妄的,记得金刚经里的名言吗?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对的。所以我们虽然在看着它,在观它,但是仅仅只是看,没有任何作为,是一种忽略。

   这个是需要反复提醒自己,反复训练的过程了。

   这个时候,不管看见什么,不管听见什么,不管闻到什么,不管感到欢喜悲伤任何。都是相,其实说白了,都是不可取了,也就是不可以依靠的。我们依止,只是看着它,你随它怎么变,怎么刺激你就好,心里清楚这只是虚幻的。不用有所作为,忽略它就可以了。这就是我们淡薄但是有利的武器。任凭你如何千变万化,又能把我如何呢?心里清楚,哦,这只是个相,我只是看着,就好。真就好了,不用想什么,也不用做什么。

   说点自己的经验。过去的我,因为自己练习,不停的关注这些禅相,并且研究它们到底有何意义。但是很长的时间里,我没有任何进展。我每天记录着自己在安稳中看到的各种颜色,各种画面,听到的各种声音,闻到的各种味道,并且记录当时各种心里情绪的感受。后来发现,一无所得,它们来了又走,不断的变化,每次我想抓住某一种特定的情景,它用不了多久就没了。我才发现,原来我的心不知不觉被它们控制了,我无法为自己做主,因为自己已经成了这些相的奴隶。所以一无所得,在正常生活中,被财色名食睡牵着走,打坐中又被禅相俘虏。于是幡然醒悟,应该不被它们所抓住才对。之前都是弯路。

   如果我们做到了,仅仅只是看着它,无动于衷。不做任何反应,那么很快我们就会经历一下一个过程阶段:禅相变化越来越慢,最后仅仅出现一相,比如开始万紫千红,现在仅仅剩个白色,白色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明亮,但是我们虽然看着,但是确实忽略着的,慢慢白也没有了,禅相消失掉……

   当然看着禅相,无所作为,当然我们看着呼吸也是无所作为的。就只是看着,轻松的看着。那么和禅相一起消失掉的,还有你的身心。因为前面说了,身心不也是各种感受吗?我们观这些“身心”观这些呼吸,都只是观,而无所作为的。于是乎,它们的相,也是连同一起会被忽略掉。大概心理反应是,我不管你呼吸快还是慢,你快我知道你快,你慢我知道你慢,鼻尖与空气接触,我知道你凉,那又怎么样,我反正也不管你,就看你到底要怎么样……就这样就对了。一种空虚感或快或慢会侵袭上来,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这时候,我们有着比生活中相对理性,清晰的态度,心不因为这些现象,做出任何回应和互动。那么突然第一种证悟会出现。那就是我们无所作为,那么万事万物对于“我”来说,显得毫无意义。因此,万物无意义,自我也无意义,我们会突然失掉整个身心,感受到一种空虚感。好像什么都没有了,空!呼吸还是有的,但是被我们连同一切一起忽视,于是在定在这样的情况中,并且习惯在这样的空虚中,一时间,物我两无,因为一切相“我”都不做回应。那么这个“我”就和万物好像一下子失去了联系。

   感受是很难形容的,好比我们踏踏实实在走路,突然一脚踩空了,大地消失了,连重力都消失了,分不清上下,分不清天地了。这种感觉是很吓人的,大家尽可能试想,上下楼梯的时候,一脚踩空那一瞬间是什么感受。

   当然也有渐渐失去身心的,比较慢的,那就好比地面越踩越软,身体越来越轻,后来就失重了。一切如果都被我们忽略,那么我们无法参照自身还有所有事物的意义在哪里了。

   说白了,这种感觉是恐惧的,是受惊吓的。

   没错,这就是我们的第二重考验,如果我们没有多次进入习惯这种感受,第一次经历,肯定是一个激灵,吓一跳,立马退出入定,甚至直接退到粗心住,然后开始想,刚才是怎么了?那是什么感觉?

   在我们失掉身心的状态中,这个叫做未来禅,也就是欲界定的下一个阶段了。但是这时候是巨大的考验。反反复复不得进入禅定,最容易失败的地方就在这里了。非常需要重视哦,第二道坎,也是首次面临最难的地方。大家要深刻记住,刻进自己的概念里,知道会有这么一道关。

   至于我们怎么克服呢?其实克服都是小事,接下来的难关,一波接一波,一环扣一环。这些都不是重点,如果我们继续深入还有更加诡异的事情即将要发生。

   我曾经考虑过这个帖子是否合适这样写,但是转念便知,我讲与不讲,真理也就一直在哪,不增不减。若我不讲,邀我讲的事相就摆在那里,若我讲,无法照顾圆满的实相也摆在那里。

   因此,可讲可不讲,讲了就讲了,没讲就没讲。不论如何,皆不是中道。

   打油诗阐述吧:

   世人若知无为法,何苦有为引无为。

   有为无为常或断,非离世间常无常

   闻者生见自心造,何来自他你我分

   因字见我皆非我,因事论事灭大乘

   菩提万事皆有现,不再文中非文中。

   共勉之

第八节四种证悟

   这一节,会开始增加难度了,我希望大家能放缓速度,多多思考。因为自己思考所得到的,才是属于真正自己所得到的法。我说苹果,我脑子里有个苹果出来,你听到苹果,你脑子里也有个苹果出来,但是我脑子里的苹果和你脑子里的苹果长得不一定是一样的。所以需要大家勤奋的动脑了。

   本文名字里带有概论和实践两个词。实际上就是从身体实践经验,还有理论论述组合而成的。而且这样开展,是因为我们在修行中,不得不需要理论指导。不然无法走下去。

   上一节说到了未来禅的开头,我们突然产生恐惧感,于是可能吓一跳等等,退了出来,大家不用怀疑,万一不会退出之类的。初次接触这种感受,一定会退出来。因为我们是未知的,好比,当你走进一间房,门背后突然跳出一个人出来吓唬你,你肯定会被吓到,因为你不知道门后面有人。

   我们为什么要开始论述理论了呢?因为假如你提前知道门背后有人,随时做好准备,那么就不会被吓到了。同理,要进一步分析这个现象,我们才会提前有所知。

   至于提前有所知,还有一个目的。看看我们前几节课,全部都再讲,不要想,抛开杂念,专注等等。说明,我们在观呼吸的过程中,要专注,是尽量做到不想那么多事情的,最好就是不要想。所以我们需要提前知道原理,这样在遇到事相发生的时候,我们才会直接知道,而不去想。

   举个例子,比如我问你圆周率是多少,大多数人不用过脑,开口就是3.1415……。但是反过来,假如你不知道圆周率是什么呢?是不是会反问我,圆周率是什么?然后我说,就是圆形的周长除以直径。然后你又开始了解,周长除以直径,可能还有做大量的计算,实践,最后得出3.14152……。于是乎,你了解,计算的过程,就是繁杂的大脑工作,就是你在运用逻辑,在想的过程,就是杂念。都会干扰到你的禅定,如果你提前有所知,自然就没这些过程。所谓知而不想,想而后知,很重要,关乎你是否能走到下一步。

   这也就是为什么大量经典论述都提到,光练习禅定,但是不学习总结智慧原理,是邪定的原因。

   大家复习一下上一节,当我们,对万事万物都不做回应的时候,万事万物对于我们就失去了“意义”。同理,我们本身自己也是事物之一,自己都不会自己的感受做出任何回应了,和死人有什么区别呢?那么恐惧感油然而生,说白了,就是对死亡的恐惧,对自己不存在的恐惧。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我们发现,我们知道自己存在,活着,无时无刻,都有一个源头,那就是我,我看见,我听见,我闻见,我们这个世界联系的就是这些感受。(不厌其烦阐述这个观念,是希望大家记住)这些感受里面充斥着一个源头,那就是我。是我在思考,是我在操控眼睛看,是我在操控耳朵听。我这个“皇帝”一旦放权了,不再自主管理这些身体机能。是不是突然感到自己离世了呢?

   这就是我们的第一种证悟了,那就是无论物质世界,或者自我的存在本没有“意义”。因为我们与物质世界交互作用,所以物质世界对我们有“意义”。如果没有交互作用,要自我存在干什么?要物质世界干什么?所以可以进一步总结,所谓意义,纯粹是我们大脑里的一种价值取向而已,依附大脑的意识而存。

   在这其中,我们通过逻辑运作,有几个智慧诞生出来:第一,自我不能独存,需要参照物质世界才知道自我的存在。第二,意识能把自我和物质世界分辨出来,分别出来。知道我是我,其他事物是其他事物。这个在佛学里有专有形容词,叫做证自证分。第三,眼,耳,鼻,舌,身,五官五种感受,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几种感受传到大脑,还是意识在分析这些外界刺激。所以汇总到第六识,意识。所以还是意识起到证自证分的作用。第四,说到源头,就是我,我们发现,我愿意想什么,就想什么,发现意识也是被操控的。并且我们在这种主观的,主动的放下物我互动的境界中,产生出恐惧感。说明这个我,不愿意不存在,非常执着自己的存在。于是我们可以猜测到,意识后面的“操控者”,或者说原动力,就是这种强烈的执着,我们称为我执,佛学也有专有名词,叫做末那识。(以上这四点,是重点,大家要好好推敲思考。并且这就是我们现阶段得出的证实,所谓体证!证悟)

   大家千万要注意,这里的证悟,并不是究竟的证悟,只是我们在实践中的所得,只是相对的真理,而不是绝对的真理。因为这些道理里所呈现出来需要的因素,条件。都是要不主观,要不客观,偏朝一边。另外就是,把事相作为理论的条件,那么我们都知道,万事万物都是在变化的,都不是永恒的,所以不能做为绝对的,永恒的参考,因此我们只能把这些证悟归为世俗智,世间智,不究竟的道理,非绝对真理。

   另外也说明了……我们此阶段,并不能像佛一样……证悟一切道理,还没到究竟地的圆满智。

   当我们到了未来禅,突然被吓退回来,我建议立即停止练习,起身走走。劳逸结合,我认为,你此刻再从粗心住一步步再走,难以再走到未来禅了。

   长期的久坐,或者长期的久动,对身体都不好。而且恐惧这种感受,说白了也是一种苦受,对我们的身心有一定伤害,为什么呢?你试想,收到惊吓时,我们是不是会突然吸进一大口气?本来平稳的横膈膜肌,突然收缩。心脏感觉突然停住,然后就开始跳个不停。这时候,你是不是需要一个缓释的过程,在心绪不宁中,慢慢平静下来?

   也因为这个刺激,我们没办法短时间在安静下来。所以我建议起来走走,并且今天的练习,应该就此结束。

   也趁这个机会,我们好好思考其中的奥妙原理,这一切到底为什么发生,我们从中能领悟到什么?(别忘了再看看上面的四条证悟)

   也许未来禅是我们某一天突然进入的,但是这一次的进入会让我们或长或短一段时间,无法再达到这个境界,你可能每天都练习,有的人第二天就又能达到未来禅,并且又吓退出来,也有的人,可能好几天都不能再有这样的经历了。

   慢工出细活,尤其如此细致的活,急必遭损。慢慢来才可以,并且我们就算反复体验这个阶段,也没有太大的意义,因为在禅定中,我们大部分实践并没有想什么,也因为如此,所谓准备好被惊吓是难以准备好的。所以反复被惊吓没有什么益处。

   不可急切,现在已经到了我们该学习理论知识的阶段了,只有把所知,深刻的刻进我们的意识里,而且脱离逻辑,深刻的影响,变成潜意识,变成信条。我们才能达到知而不想的境界,在相对“无我”的未来禅中,顺理成章的做出应对反应,也于此,我们才能克服它,进入更深入的禅定世界

   这一节就讲到这里,下一节,继续理论课:(需要刻进脑子的)中观空性智慧

第九节中观空性智慧

   我们常常可以听到一些师父的说法,说没有中观的空性智慧,无法证得正定(不偏不倚正确的禅定),或者说有定无慧是邪定,那么究竟什么是中观的空性智慧呢?下面我们要分别细说一下,大家就会有所了解。

   前面已经说到会得到四种证悟,不仅如此,前几节课如果我们好好实践,可能心里已经很有多想法和疑虑了。我们如何对待,看待才是正确的呢?

   这里要先说一个很重要的概念,那就是无常。

   大家请跟着我的思路,一边看,一边思考。我们自身就是事物,万事万物也是事物,包括我们的所思所想精神,都是事物,本质上来说,我们人,我们的身心,和万事万物都是一体的。我们的身体是物质组成,我们的大脑也是,所思所想也都是电流在脑细胞之间互相传播产生的,若本质来看,和这个物质世界一模一样,都是物理的现象。

   既然如此,那么万事万物都有一个什么样的特征呢?那就是任何事物,都无法永久的保持住原来的样貌。举几个小例子。比如,我们的身体,会变老,会生病,我们会死掉,然后身体会腐烂,然后变成尘土,这些都是众人皆知,而且我们无法永远保持在一个年龄段。包括我们死后变成的尘土,有的部分被植物吸收了,有的随风飘扬混在雾霾中,有的部分,在地下高压中千万年后变成石头等等。之后再也找不到原来的那个我了。

   又比如树木也是一样腐败消失,即使我们认为坚固的石头,被水消磨殆尽,或者风化消失,也是很久以后就找不到它原来的模样了。所有事物都无法保持原来的样貌。

   假设我们有灵魂,就是我们的思想,是脱离物质存在的,小时候,你所求是糖果玩具,青年时候,你求的是钱财,男女,老年的时候求的健康长寿等等。我们会发现,随着时间的流转,我们思想也是无时无刻在变化的。也就是说,思想也是不可以永久保持的,不能永恒的。

   这种万事万物都不能维持原貌不断变化的现象,我们就叫做无常。

   我们通过逻辑思考一下,无常是不是真理?如果无常是真理,我们为什么会执着的认为有一个我存在呢?怎么会认为今天的我,就是昨天的我呢?

   通过这些疑问,再加上上节课中我们证悟的发现,“我”和事物是共生的,没有世界我就无法知道我自己存在,光有世界,没有我,对于我来说世界也不存在。于是我们可以想想,我们如何得知无常存在的?

   这里又出现了一个概念,叫做缘起。所谓缘,就是条件,就是因素。也就是说我们知道任何事物,都是有参照的。我因为参照物质世界的存在得知我的存在。无常参照的其实就是有常,如果说无常是无规律的一系列变化过程,那么我们之所以得知无规律这种概念,实际上就是因为我们知道什么是规律。春夏秋冬反复轮转,地球绕着太阳转,太阳绕着银河系。每个人都是从小到老到死,一模一样的特征,太阳东边升起,西边落下,潮起潮落,全部都是按照特定规律发展的。于是乎,我们发现,不管是无规律的无常,还是有规律的有常,都不能概括整个世界的真相。所以它们既是对的,也是不对的,对的是它们是真实存在的现象,错的是,都无法概括所有世间的现象。

   上一段提到了缘这个词,各种事物存在都是有条件的,不管是事,还是物。比如对错,上下,高低,善恶等等事相,还有我们出生需要父母生育,人生存需要吃饭,冰在正常气压下存在,需要有水,气温需要低于0度等等这些物相,所有事物都不能独存,需要因素条件,相互依存。

   比如一棵树,要出现在世界上,种子,泥土,阳光空气,水分,等等这些都是条件因素,也就是所需的缘,所以能出现一棵树。所以可以说棵树是因缘而出现的,所以这种概念就叫做缘起,这就是所谓的缘的概念。

   前面讲到,不管是无常,有常,对或者错,有或者无,都是片面的认知。所以这里要说一个另外重要的概念了,那就是中观了。

   中观,就是不陷入任何一种片面观点概念。直接阐述大家可能不容易透彻理解,下面讲两个小故事。

   当年释迦牟尼名声远播,大家听说他无所不知,当时很多瑜伽师,都在实验,思考世间事物的实相,但是还是没有得知。时间苦乐到底是怎么回事,世界上这个自我是真实存在的吗?于是有一个婆罗门,去佛的精舍,问他:听说你无所不知,那么你告诉我,这世间有我吗?

   佛没有回答他这个问题,只是看着他,于是他又问:这世间没有我吗?佛还是没有回答他,于是他有点不耐烦了,就说,你不是道德完善的人么?不是无所不知么?怎么不回答我的问题?难道是我做错了什么吗?

   于是佛对他说:有我无我不可说,梵志!

   这个婆罗门面容不太高兴,只好离开了。

   这时候佛的弟子阿难见婆罗门走了,赶紧问佛,你怎么不告诉他呢?

   佛对阿难说,不管有,还是无,都是不对的。所以不可以讲,如果我告诉他,这世间有我,这个叫做常见,我如果以我这个肉体,思想作为我,那么存在短短几十年以后就永远不存在了。对于无限长的时间来说,就等于不存在,但是我把这短短的一段,当成是有的,是恒常的,这就是有常见,是不对的。

   如果我说这世间无我,那么就变成了就成了断见,因为就是无视现实,无视自我当下真实存在的事实,断然抛开存在的这一段过去,专说一个无限长,空虚的未来。

   以上故事,我们可以得知,不管是常见,还是断见,把一段当作整体来说,还是拿整体来形容一段,都是不对的。所以只有不常不断才是对的。这就是所谓的中观思想的开端。

   所谓中观,就是不偏不倚,不常不断,不落入任何一种偏见中的取舍,就是中观,也因这个思想,诞生了所谓的中道。也就是说,把中观的思想,贯彻到对任何事物的形容认知中。

   中道总结起来有八个方面,叫做八不中道。四条理论分别说一下。也不说得太细了,大家自己要多思考。

   1、不生和不灭:指的是所有事物没有真正的生,比如水,蒸发了,水不存在了,但是它没有消失,只是变成水蒸气了。水蒸汽也不是无中生有,只是水变成的。所以它也没有无端端生出来。为了方便一步步了解下去,我们可以暂时人为这是一种有无守恒定律。

   2、不常和不断和非常非断:这个我不再赘述了,上面故事讲的就是这个概念

   3、不一和不异:举例,水和水蒸气,都是水分子,严格来说是一个东西,但是一个是液体一个是气体,所以说是一样的也对,说是不一样的也对,但是也都错,所以说,说它们一样,也不能说不一样。

   4、不来和不出:说的是,事物并不是凭空就有的,比如水蒸气,是水变成的,但是水又是怎么来的,是水蒸气冷却的,也有可能是冰融化的,凡事形成都有前因,但是我们一直追逐这个前因,一直问为什么,永远都问不到尽头,根本找不到最初的源头,比如宇宙怎么来的?宇宙大爆炸?大爆炸的是什么?是奇点?奇点是什么是怎么来的?我们还能继续问下去,这样就变成所有事物找不到最初的来头。于是说不来。不出,就是虽然找不到源头,但是能找到上一个原因是肯定的,水蒸气就是水变的,我们明确知道是这个原因,而不是凭空,世间外的原因,脱离这个世间的原因,所以也可以理解成不离开这个世间去找原因。所以整体叫做不来不出。

   以上八个不,不这个不那个的,就是八不中道。有了这一系列的概念,我们可以更好的辅助自己的认知,还有禅定的方向。

   这样我们就不会在禅定某个阶段人为,哦,原来无我!我感觉不到我,就是无我,或者说,哦,我现在感受不到痛苦了,我成就了,我脱苦了!(明明还有我存在,怎么会无苦?)这些等等各种不正确观念。也因此不会在某个阶段停下来,自认为成佛了。或者一味的追求无我,陷入“空执”中,执着时间没有了我,就没有苦乐等等片面的观点。

   中观,中道,无常等等这些概念的坚定,会稳固我们正确的观点,而不是永远固执的呆在某一个自我见解中。比如有我,或者无我,而是进入一种没有矛盾的状态,非有,非无,既有即无,从一体知道一切,从一切知道一体的正确观念中。于是我们的心识,不在一中,也不再一切中。哪里都不在,这就是空性。

   另外空性也可以用有常无常来理解,万事万物,不停变换,无法永恒,因此永恒的事物是无。但是又不是绝对有。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有。所以非有非无这种也叫做空性。要注意,空性不是真空,而是我们无法用固定观念来永恒的形容一个事物。所有事物能描述出来的,都是常见或者断见。比如水,水蒸汽是水么?氢原子氧原子是水么?电子原子核质子是水么?都是都不是。因此,借用道家的话,名可名,非常名。都是我们强加的认知概念。事物就是事物,名字永远只是我们心中的理解而已,都不是真实,即可知又不可知。

   知事物的这个我的时候最终会变成空,这个空又不是无物质无能量无信息的真空。所以说非空非有,物虽空,性自存,所以取这两个字,叫做空性。

   好了,理论课暂时又到这一步,比较难,但是大家要多多思考总会理解的。下一节,我们又要开始实践了。

   今天做功课,静静管我写这篇文的前前后后。

   就如中国质量之痛所说法雨之下皆成就,心中欢喜。

   定中画面:

   手捧种子种福田,默默许愿撒入园

   口诵真言催风雨,只因土干缺因缘

   雨落芽出万种绿,花开千色乱人眼

   华美不知果,果香花不香

   根茎花叶果,千株千种貌

   中有怪异生,有的红花小

   见根不见叶,见花不见香

   老鼠途中过,入花皆不出

   花瓣如手爪,抚人火辣辣

   众花千般妙,庄严诸世界

   怪花无美色,怪花无果实

   问佛何所因,佛曰食人花

第十节重要的经行

   前面我用了七节,来讲一个人怎么从安静,到更安静,到欲界定,甚至说到了未来禅。等等,这一系列看起来我讲得简单,顺理成章。仿佛画个几分钟看完就达到了一样。

   实际上真正实践起来没有那么简单的。可能我们自己实验,练习了很久,也没有出现我描述的各种情景出现。大家先不要着急,可以先从道理上去理解,然后行为上慢慢跟进就行了,要记住,如果这件事是你的负担,那么肯定走错路了。

   我们不能因为觉得走路累,然后带上自行车,在道路不顺的时候,扛着自行车,导致更累,相信我,不好走的路我们就慢慢走。不要去抗什么自行车,背负压力,好像什么多么严重的任务,非执着今天就得达到不可。哪样万一被车压死在路上怎么办呢?大家理性一点。

   容我从自身经验缓缓道来。在我初次大约感知到消失身心的欲界定以后,我曾经好长一段时间一直在这个瓶颈中,不仅很难再次体验这种身心失去的感觉,走到这么深一步。甚至后来疲乏了,多次在细心住渐渐安逸的睡着了……。醒来也不知道自己到底练了些什么。于是我开始四处寻找答案,自己想办法处理。

   我的生活其实算是清闲的,有课的时候给学生上上课,没课的时候就如同假日一般,所以我大多数时间是宅在家里的,只是每天因为控制饮食,吃素等等原因,我每天都得去菜市场买菜回来做饭,我住的楼房到出小区门去菜市场是一条笔直笔直的路,平时空无人走。

   于是我每天都这样背诵着经文,去菜市场,回来的时候也是这样。有一天突然发现路上春天开花了,有香味,于是我集中精神去问这些花香。可能习惯性的集中精神,一下子我察觉到,自己其实神清气爽,空气中的味道丝丝分明,于是我感觉到,这样的状态是不可能睡着的。

   于是我开始思索起来,我追寻的道,我一直认为在寂静中。可是我无法得知自己是否一定会睡着,我无法控制,我在这样走动当中,是否也可以集中精神呢?而且运动中我肯定是不会睡着的,可以克服昏沉?

   另外我还想到了,假如我的无苦无乐,我的平静安稳,只有在静坐中才有,那么对我的现实生活有什么益处呢?我是否可以实践,把同样的集中方法运用到生活中来呢?

   于是我开始了另外一种修行。那就是每天出门买菜回家来回的路上一路关注自己的呼吸……想把自己在静坐中的经验运用到生活中来。特别专注,特别用心。于是我踢到了路边的石头,摔了个狗啃食(笑吧)

   于是我就想,我过于关注自己呼吸,有时候会忘记好好走路,会影响自己,会摔倒,这个方法不可行。于是我换到了关注我自己的脚步上。

   这一次收效很好。根据我们前面的经验,我们知道,要观,要知,要不想。于是我用了这样的办法,轻轻松松放松全身,感觉自己毫无负担,抛开平时的压力,林林总总,于是散步一样。开始走了起来,眼睛大概看着自己的脚,左脚起,左脚落,右脚起,右脚落。左脚起我知道这是左脚起,右脚落我知道是右脚落……于是就这样盯着看……然后走路。

   中途又出现问题,不知不觉,来个行人,避让,等会儿路上有条小狗,看两眼……有时候心还是不知不觉飘走了。于是我又一次改进方法,这回是专门找了个大清早,趁没人,没狗等等,我用了走快一点的方式,这样我就不用观察那么多那么细的动作,只需要知道左脚右脚左脚右脚。并且为了让自己心不飘走,还用了强制的办法,那就是心里跟着默念。左右左右左右左右……

   这回效果甚好,专注得不得了。心也没飘走,并且我给自己规定了距离,好像踱步一样,从选了两棵树之间大概50米左右长度联系。为此还加入了其他辅助。那就是,我身体做什么行为,心里就默念什么,比如左脚了,落地,慢的时候,我就心里默念,左脚落地,快的时候直接就念“左”。右脚落地就念又,走到规定的点,然后停下,心里就念停下。转身的时候,心里就念转身。就这样来来回回。一直重复做。

   实际上目的很简单,就是要把现实世界我们自身的行为,和我们心里所知契合起来,所以做什么动作我就念什么,这个动作就越来越深的刻进了脑子里。

   于是乎,我猜想,是不是这个过程,能让我们更加的了解自己的一言一行,乃至最后知道自我是个什么东西呢?

   收效是非常好的,在练习过程中,我的感受可以拿出来跟大家交流一下,那就是一开始,我们可能心念和动作契合度不高,心里念着左右左右……停……转身,就差不多了,随着熟练,我感觉越来越游刃有余,一个抬脚落下,心里一大连串,左脚大腿肌肉收缩,小腿肚子肌肉收缩,踢脚,向前,大腿肌肉放松,落脚,小腿肌肉放松,左脚碰到地……这一连串的各种念头,就在一个动作上,一闪而过,一瞬间抓到了更加细微的各种关联。

   再后来更是细微,包括各部分肌肉搜索放松时候的感觉,算,挤,触,麻,酥痒等等感受感知,也都在一念之间能全部闪过。包括鞋子碰触地面传给脚底的感觉,脚底肌肉被挤压的各种感受,越发体验的细致了。

   再后来,体验到禅定中同样的体验,各种感受仅仅只是相,在我们知晓的同时不做回应……突然有一天,虽然我还在路上走着,一种熟悉的空虚感又出现了。我立刻有种感受,好像做梦一般,明明整个世界就在眼前,丝丝分明。但是好像不真实一样。因为我此刻什么事情也不愿意想,也不愿意回应我感知的现象,好像自己的身体是个机器人一样。然后所谓的我,在看摄影机尽头一样。这种不真不假的感觉,我一下子就和未来禅的感受对应上了。

   这就是为什么前两节,我说,到这里大家可以起来走走了,久坐久动都不好。各有缺点。于是我开始了这两种方式共同练习的阶段。没多久后,我静坐又能顺利的进入未来禅了,因为走路的练习,让我更能把握细微的活动感受,因此某种程度上,能进一步克服了昏沉。

   事后有一次见到我的上师,我对他讲起了我这些经验,他告诉我,这在修行里,叫做经行,是很重要的修行法,和静坐打坐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并且进一步指导我,在经行的过程中,如果有杂念出现,也一定要观察它,脚落地你心里念着左脚,念头生出来,一样要心里要念着:念头,念头……停下来站住不动时,心里也得念着:站立,站立。有什么你就念什么,能观察到更多的现象,照顾更多的现象,就通通都要念,多少觉知能合意念契合在一起,就念多少……这个方法成就阿罗汉,比你静坐更有可能性。

   就是这样了,说到经行,大家可以自行搜索相关资料阅读学习。本节我就纯以自己的经历来叙述了。观念上快速走,中速走,慢走,三个大类。大家可以根据自己能照顾到自己念头的速度去实践看看。

   还有就是,看到这里,如果你有在练习,不妨动静结合,因为根据前面所说到的中观思想,正道,大道真理,肯定不再静中,也不在动中,所以我们两个都要去寻找看看。

   再加上长时间枯坐,长时间运动都对身心无益,所以我们需要两个方式的结合。大家合理安排吧,我的建议是,你坐多久,就走多久,对等时间比较好。

   好了,这一节讲到这里差不多了,前面我说,未来禅接下来难关一波接一波,还有诡异的事情发生。大概下节就会讲到了。

   这里提醒大家,前面所学的课程要常常温习。这一节复习一下,说的大概就是,我们的禅力,定力,要实用起来,才有“意义”,枯坐无我,那是死人的事情,我们活人肯定是要运用可行的方法,所得的智慧嘛。

   另外还有个重要意义,就是说,人只有专注,才能干好事情,我们的学习,工作,劳动等等,其实都是我们的身心工作。假如我们平时做事情,念头纷飞,东想西想,怎么能做好事情呢?或者意识里的苦,做着手头的事,心里担心明天怎么办?或者留恋过去的美好,感叹如今已经失去的美好,本就生活在痛苦中,哪里还能好好生活工作学习呢?

   因此,这一节重大意义就在于此了,要能在生活中专注每一件事,每件手头上的事情,并且运用我们理性的认知,所谓正见(不偏向任何一种片面观点的见解),这样我们才能完完全全的生活好,对不对?是不是这个道理?

第十一节鬼压床?

   在各种典籍上面记载,欲界定再深入下去,那就到了色界了,是初禅了。也就是可以称之为真正的禅定了的阶段,但是进入的过程其实非常的繁复,漫长。并不是不间断的,紧接着的。所以没有那么容易,对于这些,有所记载的各种文献谈及虽多,都是艺术化的,现象化的。所以我们很难根据经典实践,这也就是为什么都说需要师父指导等等。

   对于我个人对这个阶段,只好现象理论齐头并进了,甚至要说“怪力乱神”了。不过本文的主旨就是用世俗的,可理解的,简单的,但是非艺术性的方式来阐述,所以本着我们前面的重点,中观的方法,希望大家能和我一起,见招拆招,破解迷思。不可说的密法,不可理解的词汇还有手法,包括很多什么“气”“脉”“能量”“脉轮”这些模糊概念的词汇,要灌输符合实践的认知,需要相当相当长的叙述。所以我暂时不会去涉及这些“密法”,咱们就从简单易懂,学校里学的知识系统来入手比较好。

   下面我就按自身感受开始讲了,不过这些感受是我个人的体验和认知。希望大家可以做到观,而不要急于去给它下定义。保持不常不断,不一不异的宗旨。观察就好。

   在未来禅体验中,我们失去身心的过程,我的感受有点点受到“惊吓”,因为突然感觉失去自我意义的感受,但是这里并没有停止,在我们完全适应这个现象以后,会继续体验到下一步,那就是还在继续失去某些感受。那就是分辨的感受,比如我们关注自己的某一个行为,心里有认知,这个是吸气,这个是呼气,保持只是管而不去做任何反应,也不人为控制它,也不去思考它什么意义,接下来感知里,就会有,吸气和呼气是一样的,对于内心那个自我来说,呼气吸气意义是一样的,本质都是动作,但是身体动作对于我们此刻不作为的自我,没有任何影响,那么我们就会失去辨别的感觉。不管你知不知道这个是呼气还是吸气。你会变得不去分辨它。所以在失去自我的过程中,进一步失去的是潜意识分辨。

   于是我们现在有一个特征,那就是身体是不动的,意识连事物都不太做分辨,于是会有一种近似睡眠的感觉。众所周知,在我们无梦深睡的时候,就是这样了,身体不动,呼吸均匀,大脑休息……于是我们面临的就是第三道难关,昏沉。这个阶段意识的丧失会引导我们走向睡眠。说实话感受是空无的,好比你现在回想你深睡时什么感受?完全想不起来,也没有感受……

   这个就是第三关,昏沉。不知不觉,打坐到某个阶段最容易出现的情况。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睡着了,呵呵。如果是睡着了,肯定是失败了,因为睡觉顶多是休息,对于我们认识现象,对于我们调整身心,包括永久脱离苦境都没有什么重大意义,所以这个不是我们要的结果。

   如何克服呢?第一,这个是个前提,那就是我们要休息好,不要用疲惫的身心来打坐。不要熬夜打坐。要在清醒的时候做这件事,要睡好,不要吃太多饭,或者刚吃完饭就打坐。因为身体为了消化食物,血液大量流向消化器官,大脑缺血会晕饭,昏沉。也不要在剧烈运动后打坐,因为血液流向肌肉。也不要刚洗完热水澡就打坐,因为血液在皮肤体表,等等。我们要选择合适的,适宜的,不饿不饱,不困,不累的时机是最好的。

   第二,这个是克服重点,也就是上一节提到的经行,如果我们已经养成了对生理现象保持习惯性跟进,身体机能和心理作用时时刻刻对应的习惯,这里会帮上你的大忙!在进一步失去感受的时候,你的意识还是会习惯性的随着你的呼吸,再念:“这是呼呀,这是吸呀”。这个习惯性会牢牢抓住你的认知识别的意识不失去。就好比你一直在走路运动一样,只是把身体运动转成了持续的意识运动,所以能克服昏沉,好比走路中不会睡着一样。

   有了上面两点,下一阶段立刻就会到来。

   在我们似看非看的眼前,因为我们不聚焦的眼睛,所有实在的环境都是模糊的,可能你专注,有清晰或者非清晰的禅相,那么它们会在某次,你习惯性抓回你失去辨识念头,失去心念的同时。突然眼前事物全部散开不见。

   具体怎么形容呢?很多人可能有这种体验,就是久蹲,或者久坐的人,突然起身,大脑缺血,眼前事物一下子就花掉了,好像雪花点一样,然后散开,感觉进入了黑暗中。这种体验,有时候快,扑面而来,一秒钟不到,眼前事物就从变花,到消失。如果我们心在经行中已经练得很细,就会更细微的观察清楚,其实眼前事物是想烟雾一样消散掉的,然后自己进入一个无法观察任何的黑暗中。呼吸感知全无,只能观黑暗了……

   黑暗中如果我们还在观,还依靠惯性在辨识黑暗的话。

   先插一句话,“辨识”就是我们的意识作用,这个阶段我们可以看懂,我们身体被我们“抛弃”了,不管它了,但是我们意识保持着继续的作用。所以可能还是前面的问题,睡着,做梦。或者我们强大的辨识惯性,导致我们不管是睡着做梦在辨识梦,还是在辨识这个过程,都还在主观的,主动的,紧紧的抓住现象。于是我们虽然进入如睡眠的状态,但是我们是清醒中的睡眠。

   题外话:有很多人研究什么清明梦,清醒梦……还有人在修炼密法,修比如睡梦瑜伽,有强大的觉知,辨识习气的人,才会有机会成功。所以纵观下来,经行真的相当重要。

   这个阶段类似清醒梦,但是其实不是梦。再昏沉点,一会儿各种所想开始浮现画面,你开始觉知那些东西,那就是清醒梦了,但是如果没有所思的话,这个阶段持续最短十几秒,最长不超过10分钟,立刻就会过去。

   这个现象是怎么过去的?也是人的本能,也就是你的意识在活动,你的身体没有活动,意识就会开始主动往我们五官感受去依靠,比如人睡着了,五官没有运作,于是意识就会开始造作梦境一样的五官感受,形成梦中世界。

   那么我们保持觉知,这时,会不自主的去觉知各种五官的感受,这时候会突然出现几个比较明显的感受,耳朵好像出了毛病一样,一股“哗哗”声会越来越大声,具体是什么声音呢?看文章的你此刻用一个杯子罩住耳朵就会听见了。好像大风的声音,这其实是我们自己体内血液循环的声音。

   第二个感受,身体好像突然从睡眠中醒来一样,眼前的事物恢复在眼前,看不清,因为还是不聚焦。

   第三,还是耳朵的问题,感觉身体失重。可能是耳石出了问题。

   这些感受是为什么?呵呵,其实很简单,因为我们的久坐,我们一直在活动的是意识,其实身体已经睡大觉了……于是我们会发现,我们眼前事物看不清,但是我们无法控制它聚焦,身体任何部位都动不了了。但是人是清醒的。

   这个阶段是第二次经历恐怖。为什么说恐怖呢?因为这种感受,和梦魇,俗称“鬼压床”一模一样,医学上称短暂性睡眠瘫痪症。人清醒,但是就是身体动不了,耳朵里还有怪声音。原理是很简单了,就是你意识清醒,但是身体在睡觉而已。这里我就不数到底是第几难关了,反正前面的大家记得就行,这里就又是一个大难关,很多人会在这里坐不住了,我身体没反应了,我被鬼压床了!于是挣扎起来,于是硬是挣扎出了定境。

   因为他害怕,因为这种感受就像死了一样,传统观念认为人有灵魂,肉体只是个躯壳,此刻你意识清醒,身体却不动了。于是潜意识感觉像要死了,灵魂要出窍了。于是产生恐惧,挣扎。意识会主动去连接身体,从而挣扎出来。于是止步于此。

   在这个阶段,我自己是失败过好几十次了。每次都不能克服恐惧,不自主的就挣扎起来,还害怕自己是不是要走火入魔了。完全忘了要继续观下去,完全出于对死亡的恐惧。

   实际上,在过去,我自己经历过鬼压床的经历多次,后来仔细想想,我也没死呀,而且,不可能坐在这里无缘无故的死去,生理上我也没感受到痛苦。并且,这样无痛死去我也不害怕,仔细这样想想,还真就克服了这个难关。

   这时候我们只有两条路走

   1、继续观下去,不要惧怕这些现象。

   2、停止在此处,挣扎着醒来。自己很容易就做出选择了。

   要是害怕,你们就先停住吧,我选择继续观下去,然后把后面我的所知在一步步告诉你们。

   不要怕,你们就看文就行了,呵呵,下一节:灵魂出窍?

   各位,这里要纠正一下第一节的错误,因为当时着急,写错了的地方。

   我在第一节提到五蕴,五蕴是色受想行识。

   我说的色身香味触法是六尘,眼耳鼻舌身意是六根。

   我们认识世界是六根和六尘的交互作用。

   因为没办法修改了,所以只好在这里表示抱歉。

第十二节灵魂出窍?

   此刻我们除了耳朵听见很大的哗哗声,这个就是我们血液流动的声响,但是根据我们感受的敏锐度,这个声响的强度是不一样的,有时候没注意感觉没听见,有时候声音大得好像轰隆的雷声,加强了我们的恐怖感。

   的确,不管这些现象如何激烈。但是相就是相,仅仅也还是我们的感受而已。我可以继续关注它,如果我们现在对它有所作所为,那么必定又要退出,如果观察它呢?

   先说另外的感受吧,我们身体完全不受使唤,思想好像还在活动,可是没有身体感受我们立即会出现一种奇特的感受,那就是失重。我们没有身体的感受,包括自身重量的感觉,于是我们如果不是睁着眼睛,根本分不清上下。还好我们是睁眼入定,这时候如果观察到眼前的景象,还是会有上下的观念出来,只是我们自己有很强的失重感。

   具体说起来怎么个失重感呢?就感觉好像自己浸入了水中,因为人体大部分是水构成,其实我们人体的比重和水差不多,于是人泡在水里,浮力和下沉的力量是差不多的,于是我们有种不上不下的感觉,甚至会有飘动感,晃动感,或者是上浮的感觉,也有可能是下沉的感觉

   可是据我们自己的眼睛观察,身体是呆坐不动的,可是这种漂动,或浮或沉的感受,会让我们有轻微的眩晕,并且感觉上浮着离开自己的身体,或者下沉离开自己的身体,就好比灵魂出窍一样的感觉。感觉意识要离开身体了,真真切切的立刻又联想到死亡。其实有的人在所谓鬼压床的经历中,也已经经历过这种感觉了。

   还是那句话,不要停住,不要害怕,这些还是我们的感受而已。你如果挣扎,又要退出了。就让我继续走下去并把接下来的情况告知大家。

   如果细心一点,会发现那个虚幻的,飘动的身体,上浮下沉或者晃动的“身体”感受,不管怎么飘动,好像都只是分离开肉体,但是总感觉好像肉体有什么吸引力一样,就是分不开。如果你此时挣扎着要分开,也是无济于事的,只会导致你如梦醒来一般,突然一口粗气吸进来,如梦初醒。于是还是那个态度,你就看它到底要怎么着。

   如果你能平稳住自己的心绪,做到什么也不想,你就看着这个情景。会突然之间发现自己已经离开肉体了,就在自己打坐的附近,离自己身体的不远处……或者呆站着,或者躺着,或者趴着,或者坐在地上,呆呆的像个傻子一样。眼前的事物清晰无比。

   会突然发现有两个自己,一个是个透明的小人,就像小孩一样,虽然透明,看不见自己,但是可以感觉到这个自己身高很矮,也就一米左右。

   另外一个自己还坐在那边呢。坐在这里的是原来的自己,睁着眼看着前面,不远处有个像小孩一样的自己,不知道在干什么,好像一个蹒跚学步的小孩一样,在地上爬,或者站起来又倒下……

   有趣的事情是,这时候会出现双重视觉,一个是定坐中自己的视觉,一个是那个小人的视觉。重叠在一起,怎么形容呢,就好比你拿一个东西放在你的左眼面前看着它,右眼看着远处,两个画面重叠在一起,相当错乱。

   其实这个阶段,说通俗点,就是“出神”。具体出的是阴神阳神还是元神,这个需要按道家修行的道友自己根据自己的所知定夺。我曾经采访过好几个修道的朋友,他们对我的解释阴神阳神各自说法都不一致,所以我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神。但是肯定不是元神,因为我曾经静坐思维元神,阴神阳神这三个词汇。元神我观察到的画面是大脑,所以我肯定不是,另外两个神可能过于概念化,我观察不到任何画面。所以我还是倾向用佛系统来定义这个阶段。所谓出来的这个东西,叫做中阴,我们在禅定中出现的中阴,就叫做禅定中阴。

   先说一下中阴是什么。所谓中阴,就是过渡阶段,两个状态之间不明朗的阶段,所以称为阴。比如白天和黑夜之间,那么日出前后,和日落前后就是中阴。比如我们清醒着,和睡着了,半梦半醒之间,也叫做中阴。意思就是中间的过度阶段,概念就是这样。

   禅定中阴,顾名思义,就是在进入禅定和非禅定之间的过渡阶段。所以叫做禅定中阴,这时候我们有身体的感受,所以这个身体就叫做中阴身。

   现阶段的中阴身有什么特点呢?我把自己经验给大家讲讲,就是这个小人,我们有他的身体的感觉,有他的视觉,甚至可能有听觉,但是此刻我们可能还在轰鸣声中,所以无法判断到底是他的耳朵听见的,还是自己耳朵听见的。

   感受中,这个小人就是自己,或者说感觉是自己的灵魂。但是实际上有个很重要的特点,我们根本无法控制他,他就自顾自的动来动去,或走,或爬,甚至是漂浮……总之虽然有身体的感受,但是无法控制他的动作。如果说我们的觉知,我们的意识是真的自我,这时候感觉就好像自己附在某个精灵身上一样,无法控制身体,只能看着他自己乱来……

   这里要告诉大家一个概念,那就是关于灵魂。其实在佛的学说里,是不承认有灵魂这种东西的,或者说不承认有永恒不灭的灵魂这种东西。在之前的文章我可能有少量的阐述。那就是,假如我们认为,意识体,或者说我们的精神就是灵魂,但是这个意识是随时都在变换的,你无法说上一秒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是同一个意识。因为我们总是念头万千,每时每刻都不一样。既是我们有连贯的记忆,比如你昨天做错的事情,让你今天知道改正,有关联性。但是不同的是,昨天的你想法和今天完全不一样。那到底这个意识还算不算一个呢?

   所以佛才用中阴这个词来解释这些现象,并告诉我们,我们随时其实都在变化中,我们提到什么灵魂,或者某个时间段的自我,其实都是一个暂时的过度阶段,都是中阴。

   不管我们不停在衰老变化的肉体,还是我们的思想意识认知,都是随时在改变的,在改变就是在生灭,此念头生,彼念头灭,此细胞生,彼细胞死……所以根本找不到一个不灭的自我。所以不承认有永恒不灭的“灵魂”这种东西存在,只用中阴来形容。

   以上就是我们中阴出体经验了,有趣的是,假如小人看着自己,你会在这个境界中,体验到360度4D真实感的感受,自己看着自己,这个跟看镜子还不一样,你会有更加宽阔的视野,比如你的身体是往前看,小人往你身后看。你打坐的这个房间,你会同时看到两边。非常有意思,这个地方你如果要我用科学来解释……我恐怕没有这个水平了,往后再禅定下去的经验,我也都无法用学校里所学的知识来解答了。有可能是所有情景早就映在脑子里了,此刻多重感官不过是做梦?或者不是?呵呵。

   如果我们有了多次这样的经验,细细体验。你会发现,这个小人就是从身体里出来的,而且是咕咚一下滚出来的。过程有点快,但是如果你多次体验细细抓到了,你会发现小人就好像瓜熟落地一样,咕咚的滚出来。

   当然也许你已经相当熟练了,你会发现可以不用滚出来,就是自己飘出来的。

   此刻还被称为中阴,所以还是个过度阶段,我们还是没有入初禅哦,呵呵。

   

   不过这个阶段有几个特点,我还得讲讲。利于我们的认知

   1、前面讲了,禅定中阴不受控制,根本不能拿他怎么样。

   2、他有触觉,有身体的感知,有视觉,可能还有听觉,可以踩到地面,可以摸到物体,也可以穿透物体,但是无法推动任何物体,如果仔细体验,还会发觉,风吹着这个小人,有时候感觉得到风,有时候感觉不到,似乎也是不受控制的。

   3、禅定中阴感受不到有嗅觉,感受不到味觉。

   4、我们担心他不受控制,可能会越跑越远,但是如果仔细观察,发现他也不会跑远,顶多就在身体的周围活动。好像肉体有什么引力吸引着他一样。

   重返兜率天: 对了,关于第四点,有学说,说星光体(禅定中阴身)和肉体之间有根银带连着,所以暂时跑不远,据我自己的认知,可能只是种形容,因为我除了观察到跑不远这个现象,实在没发现哪里有根带子连着两个身体……不仅看不见,也没有明确感觉到有连着,有点点引力的感觉到是有,但是不明显,不确定…

是不是很匪夷所思?其实中阴嘛,就是个过度阶段,往哪边过度?我们如何控制呢?下一节就会讲到了。第十三节禅定的后阴

   这一节的细节,在其他文章里很难查到,无法对证,于是我只能说是把自己的经验来告知大家。这就需要大家自行开动所知,脑筋。从自己所知的,不管任何道家,或者其他宗教的神秘体验中来找答案了,可以给一点点提示,我咨询的道家朋友中,超过60%的人告诉我这个叫做出阴神。然后某些宗教对这个称呼为星光体。大家各自依靠自己的认知来理解吧。

   下一节神秘体验还将继续,暂时定名禅定后阴,如果我精简一点来讲解,可能下一节就会写到初禅了,各位。初禅不远了!让我们做好迎接的准备吧~~~

   刚才我想了一下……下一节讲到禅定的后阴,已经接近初禅了。

   但是同时也到了我们最最危险,最容易入魔的阶段了。

   因为神秘体验对应的就是我们的邪见,不正确的看法观念认知。

   这样的话,我们很容易走了歪路。

   因为从禅定中阴开始,我们就会面临种种魔障

   我准备从后阴身开始就细细的讲一下各种魔障。大概需要花一两节的时间。

   还是先有认知为好,虽然能走到这一步已经很不容易了。

   可是还是担心,万一吧友们天赋异禀,看了我几万文字以后,突然走完了我多年来走的路,已经开始胡乱出体了。所以为了大家一路走得顺遂,初禅又要延后了。

   不要心急各位,小火炖汤汤才靓嘛

   @狗的毛呢

   你要问淫心什么的,我讲个故事给你听。

   有一个国王对佛说,你这些阿罗汉的弟子,真的不会有欲望了吗?我不相信,难道绝世美女在他们面前他们也丝毫没有任何反应?

   佛说,不仅是这些阿罗汉这样清静的人,每个人都这样,既是我们认为的坏人,也这样。不信咱们拿死刑犯做实验,如果他们一样做到不被诱惑的话,希望你能赦免他们的罪。

   于是国王答应了,说我们怎么证明呢?

   佛说,你让他们端一碗满满油走一段路,我在终点等他们,中途你可以召集你认为的绝世美女去诱惑他们,假如他们平稳的走完这段路,一滴油也没有洒到地上,说明他们根本没有受诱惑。

   于是犯人们被带领了出来,每个人都发了一碗满满的油。美女们也在旁边做好了准备,佛对这些犯人说,这就是你们最后的机会了,如果一滴油都不洒,走到我在的地方,那么你们就能重生,赦免死罪。

   你猜结果怎么了?最终每一个人都平稳专注的走到了终点,一滴油都没有落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其实我们有主动的选择权,有能力对我们自己的念头,还有行为做出控制,到底能做到那一步,其实是一个价值观念的问题。

   假如淫欲和生死摆在一起,你一定能克服,因为你更怕死。

   当然,从这里可以看出任何事物都是这样的,如果你认识到淫欲有危害,你对这个危害的恐惧大于你渴求的享受,那么你此刻必定能做出合适的选择。

   你如果单单问淫欲……没有任何事情参照,那么这个淫欲就是个空相,有必要克服吗?没有必要吗?

第十三节禅定后阴

   已经不知道多少次了,我对这个现象特别的着迷。特别想知道,这个禅定中阴到底是不是我,或者说就是我的一部分,或者到底和我有什么关系?于是我尝试去认识他,去了解,去试验他,想要知道,如果他是我,为什么我无法控制他的活动呢?

   于是乎就这样抬手,抬脚,按着自己平时的行为去做,但是不管是静坐中的身体,还是这个中阴身,都不响应我的“命令”仿佛我自己的心识被这两个无情的身体给抛弃了一样。

   不管是粗暴的下达抬手的命令,还是慢慢的尝试抓到小人身体的感知去慢慢抬手,都无济于事,得很多次就这样动来动去,一口粗气吸进身体,又出定了……

   于是我开始思索,到底我要如何做呢?

   多次的试验,其实让我抓住了诀窍。有一次我想,非要控制他干什么?书上说,这种中阴身不过是“意生身”,也就是意识产物。这一个词一下子给我来了灵感,既然是意念的产物,和梦不就是一样的么?我能用意念控制梦境,还控制不了这个小人?假如小人是我意识的产物,必定能控制,如果它不是我意念的产物,那控制不了我也没办法,只能随他去,这样一想,立刻就安心了。

   所以在这样的情境中,我开始动了想象,虽然想象让我开始有了一些杂念,但是我自己身心感受是分离的,所以并没有因此而出了定。我就想象这个小人和我肉体一样,盘腿坐下来。结定印,观察自己看不见的鼻尖……

   这一次很意外,小人真的在我的想象中坐了下来……于是我惊奇的发现,原来这个禅定中阴是可以控制的。只是不是用我们平时所知生理方式,而是用想象的过程。

   也因此,我开始了控制禅定中阴行走坐卧的实验,并且一一成功。比如我在卧室打坐,但是禅定中阴走到了客厅沙发躺下等等。

   这样的练习很快就出现了问题了。

   那就是当你习惯用想象来控制身体,这个小人的身体,习惯了以后,你会越来越觉得他就是你,而且你精神的集中会越来越到它身上。我每天禅定练习结束之后都会习惯性总结和分析这些发现。我会突然警觉到,在那个状态中,我越来越觉得他就是我。是我的灵魂,在卧室里打坐的只是个躯壳。说白了有点庄周梦蝶的感觉,到底蝴蝶(中阴身)是自己,还是庄子是自己。并且我已经偏了,在那个状态下,会真切的感觉小人就是自己。

   小人变得受控制以后,我迫不及待的做过很多实验,借助小人有的能力,比如漂浮,比如身体可变大可变小,可穿越障碍,好像神通无比,为了实验这些神通到底是不是真神通,我还做过一个很有趣的实验,就是我随机抽了几张扑克牌,自己不看是什么花色点数,放到小盒子里,然后用这个小人出体后,钻到盒子里去看牌,然后记下花色,等我出定了以后对比看看是不是真的看对了……

   我知道你们很关心结果如何,我也就大方的讲出来好了,正确率有一半左右。原因是什么呢?原来小人的视觉并不清晰。况且在做这些事情的同时,我是在用幻象控制小人。那么难免其实小人看到的事物有幻象的成分在里面,并不真实。

   有时候看见花色看不清点数,有时候看见点数看不清花色,小人的聚焦要用想象来控制真的很难,但是差不多一半的准确率,还是让我惊奇,难道这就是神通?!

   难不成那些算命大师,或者民间的活神仙特别准特别厉害的人,是用自己的“小人”,或者别人的“小人”跑去看一些事物,然后回来就知道一些事情,并宣称自己算出来的?

   自从可以控制小人以后,我发现小人可以跑到很远的地方了,可以到处去了。也因为自己开始接受他就是我这个认知,我越来越用它干很多事情,比如去街上溜达,去没去过的地方等等,好像在过着他的生活。

   但是局限性跟我刚才说的一样,这里面参杂太多幻象的成分,我无法分清小人看到的事物到底是真实的还是幻想。我发现体验小人的生活,实际上和做梦很类似。

   所以有一天看着自己日记本上,记录的自己中阴出体以后的种种记录。我突然惊觉,我到底是在干什么?有意义么?

   假如我一开始是为了安稳无痛苦。那么我现在即使变成了小人,难道我就不痛苦了吗?

   难道小人梦境般的生活很好吗?想看什么东西也看不太清楚,想要玩什么东西,又无法碰触,比如想玩电脑,小人根本就敲不动键盘,也移不动鼠标,整天在外面日游夜游难道有意义吗?

   如此种种反思,让我意识到,我已经走偏了。

   我既然看过那么多佛经,既然听过那么多的道理,就应该知道,我不过是换了个形态而已,还是在继续体验着这个世界。换汤不换药而已,这一点让我感觉苦恼。不开心,于是我觉得这不是我要的。

   中间说个插曲,我平时打坐都选在清早或者半夜,比较安静的时间,因为我怕被家人打扰。但是有一次让我吃到了苦头。就是我妹妹来旅游到我家说住两天,因为平时家里清静,我已经习惯了。所以没想那么多,还是大概下午的时间,我就自己在客厅沙发上开始静坐。

   那时候小人刚刚离开身体不久,到了阳台上。突然我就听见很大声的尖叫声,呀!蟑螂蟑螂!哥你快来打死它!这个听觉是静坐中的肉体听见的,于是乎小人就眼睁睁看着我妹妹从卧室跑出来叫我,见我不动还上来摇动我。

   但是大家知道,在这个状态中,我身心分离,无法立刻起身回应它,小人特别着急,想要跑回去,但是你们知道的,心一乱,两个身体都控制不了。于是突然小人眼前一花,耳朵突然听到自己血液流动的哗哗声,比平时大特别多,好像炸雷一般。

   我身体一跳,醒了过来。但是这时候就开始不舒服了,因为我感觉小人好像没有回来似的。胸口特别不舒服,好像受到巨大的惊吓一样。然后起身去给她打蟑螂,但是走路都不太走得稳,浑身难受,脑袋还有轻微的眩晕感。

   其实当时细细的体会,也没有什么大问题,只是觉得自己心绪不宁,但是当天就出了问题。天一黑我就开始发烧,我浑身没有力气。

   然后我妹妹说我吓丢了魂,我自己觉得可能是中阴身没有回来,或者说位置没有安对。为此我一个多星期每天都发烧。去医院看了,医生说我身上没有炎症,可能是精神方面的问题,需要休息好。也没查出个所以然来,我妹妹还特地去阳台上给我用民间迷信的方法“叫魂”。但是也没有什么作用。还是发了一个多星期的烧。

   我从此以后就长了心眼,一定要选在安稳的时间做这件事,被人打扰的这一次经历让我难过了挺久。过程我自己除了只是感觉好像自己受了天大的惊吓一样。身体硬要说也没有特别不舒服,就是无缘无故发烧。这事特地打电话问我的上师,我怎么办。他倒是告诉我说,没教给我的东西,自己不要乱试。不过没事,自己就会好的。吃点安神的东西,自己会好。

   大概两个月左右,因为一直心里有阴影,一直无法再进入中阴出体的状态。

   后来是自己好了,我估计就是心理作用的问题。但是这段时间包括小人出游经历,包括受到惊吓等等,让我意识到了危险所在。

   于是开始检讨自己,在这整个过程中,失去了方向,忘记了最初的出发点,自己被自己的好奇心奴役了,本来寻求的是自在解脱,反倒被这些现象不知不觉的控制了,奴役了。不由自主的去干了很多没有意义的事情。于是领悟到,自在不是寻求来的,你不需要寻,反而本身就是自在的。

   于是我开始在自己的记录本子上开始总结各种颠倒。所谓颠倒就是说,明明要的是自由自在,但是却用不自在的事情去寻求,举个例子,比如我想自由自在,希望自己想去哪里旅游就去哪里旅游,为此忙碌准备,奔波。假如我意识到,如果我一开始就没有哪里想去,是不是坐在这里就挺自在的?不被远方的美景奴役了?

   本节大概讲到这里,因为中阴阶段就快要结束了,一旦你开始控制中阴,并且习惯于这种把他当成自己的状态,一旦你发现中阴这个东西,你不管它是不是你,你也不要刻意去控制他什么,甚至说,不管中阴还是自己的肉体,你都不要去执着的认为他们必须干什么需要干的事情。顺其自然,那么它基本也就到这里了,快结束了。就好比我们进入未来禅时候“抛弃”的肉身一样,统统放下,仅仅去观,那么应该就可以进入更深的禅定了。

   虽然还是中阴阶段,但是我们为了形容这个中阴的尾巴,就把它称呼为后阴吧。

   这个阶段的领悟,让我发现了危机,假如我们就把小人完全当成自己了,永远不回来,在大街上日游夜游,四处飘荡,是不是陷入了另一种自我执着呢?是不是我们就停止了前进的步伐,过上游魂野鬼的生活呢?这样快乐么?这样不痛苦么?所以只能说这是邪道了。和我们现实生活换汤不换药而已……所以说,这是心魔,是魔障。

   也因为如此,不仅是我,大家都不能在此阶段停止前进。所以我要在下一节讲一讲这些种种的魔障。还是原来那个态度,先有所知,先有总结,我们再去做实践。这样所得的体验,还有实验信息,对于我们原本的“目的”来说才有“意义”。

   @linonly

   你求神通这个事,我只会随喜你,但是我能告诉你的就是,你需要一个合适的老师,我说点大白话你可能会明白,一个懂神通并且能教你神通的明师,通过宿命观察,能看到你追求神通所需要花费的大概时间,另外毕竟神通也是一种得失,在你得到过程和得到后你的未来如何变化,包括你这些变化对这个师父本人的修行有什么影响,这些他通通都看得到。

   于是可以很好的选择何时教,如何教等等。如果你只是自己去追寻神通。何时得到你现在没有一个明确的量,用什么方法得到你现在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认知。所以就不知道到底会如何。

   世间的方法千万种,有很多方法有损身心,所以很多人出于善意会阻止你,这些你都应该看见的。

   追求的话,没人阻止得了你,但是你要做的就是,一定要找到合适的老师,这位老师的理论说法要符合三法印,就OK。

   @狗的毛呢

   说点自己的经验来给你讲讲戒的重要性。

   很多年前在我刚开始修行不久的那段时间,我开始注意自己的言行,尽量不贪心,对人和善等等,即使很多时候别人对我不客气,我依然和善的对待别人。我当时觉得自己已经变成一个理性的人了。

   但是事实是,在意识薄弱的时候并不这样,某次我做梦,梦中有人打骂我,我立刻火冒三丈,打骂回去。我醒了以后开始想,我们人总会有意识薄弱的时候,我如何保证我是真的改正这些毛病了?有时候人犯大错就是一个冲动,我在清醒的时候能控制冲动,万一我不清醒呢?

   这个问题我困扰了一段时间,后来我发现这个根本不是事,因为随着戒律的保持,习惯已经养成了,即使意识不清醒,还是下意识的不会去犯了。这一点在后来的梦境中得到了印证。

   现在已经成了习气了,后来常常梦到非礼待遇了,但是都没有在梦中(定中)发火。

   所以展现出来的面貌就是理智的,仔细想想看,和幻觉发火,这不是愚蠢么?

   所以戒律能有效的把你的行为和你的智慧认知相互映照起来。所谓的定力,是靠戒律成就的。所以这个帖子早就有吧友提醒我说,你应该讲戒律。不然光说定,很多人无法实践到这一步是无法印证的。

   @圆心1969

   再往细里说,就得看你什么见解了,我只能想办法用我的见解来给你讲不一定是对的

   希望你能有更好的理解做此解释而已。

   我们的人体,各种感受刺激通过神经传送电信号到大脑,脑细胞之间产生思维也是各种电信号的来往

   在佛学里,把流动事物称为风大现象,于是我们的神经电信号传播和我们心识有关,叫做“心风”

   电能在我们体内传播,并能在水里传播,水蒸气里传播,空气中传播,同样产生和思维类似的作用机制。

   当我们心风离体,自然是传播到外界了。在空气中传播,就以空气作为身体,在水里传播就以水为身体。这个信号传到别人身上,干扰别人的神经电信号(附体)。传到胎儿,自然形成胎儿的心识了。

   严格来说,下一世的我不是现在的我。

   就是这种想象

   以离体而存的电信号,受自然因素干扰,所以容易消亡,存在很短。

   但是第七识,是以业力升起的,非物质化的。所以还会再次凝聚,

   于是这些过程都具有生灭现象,也就是中阴身的生灭了。

   含有业力,含有非物质化的,所谓心王心识的成分。并不能笼统说它是什么,所以中阴是个形容词。

第十四节种种魔障

   这节讲理论课。

   本文最初提到了五蕴,并且阐述过,我们存在的物质世界,都是通过我们六根,也就是眼耳鼻身还有意识体现出来的,假如我们没有这五官感受和意识,我们根本不可能知道有这样一个我们生存的世界。

   这个世界中的种种现象,都是不断流转变迁的,包括我们的身心,包括万事万物。所以说这一切都是无常的。

   按照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接触,可以把所有的事物现象都总结为五蕴现象,我们所有认知根据这五蕴作为依靠,这种状况就形容为我们本身具有的五阴。

   五蕴也是无常的,所以我们阅读《心经》会有这样的字句:五蕴皆空。

   五蕴本身是现象,简称相。在前面我们讲中观那一节提到,无常本质就是空,断见是有,常见就是空,所以我们阅读《金刚经》也会有说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总的来说,我们对事物不正确的认知就是魔障,因为它障碍我们正确的行为。就好像我们前面提到一些禅定中的现象,什么灵魂出体啊,什么灵魂的感受啊,什么中阴身啊,什么丢失了身心,之类的。

   在禅定中,我们身心开始分离后,我们的意识面临脱离理性世界,物理世界的束缚,会异常活跃,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现象会像万花筒一样,假如我们把这些现象当真了,并且作为自己理解世界的主导思想,比如灵魂不灭呀,有灵魂呀,活着的是假我,灵魂是真我,或者说意识是真我,中阴身是真我,等等见解,就等于都是陷入了某种相中,把某些现象当成了不变的真理,这就是入魔了。

   比如认知到有中阴身这种东西,除了禅定后固执得认为自己是那个小人,住在这具肉体里,并且反复加深这样的认知,我们就会在邪知邪见里越陷越深,最后变得偏执起来。或是给人一种精神分裂的现象。一旦走到这一步,绝对就是人们所说的走火入魔了。

   更有厉害的,就是完全不把现实生活当一回事了,执着某个禅相,比如禅定中听见的音乐,看见的光景,也许得到了快乐的感受,不断的追寻,每天反复思念着禅定中的情景忘乎所以,活在了更为虚幻的梦幻之中等等。

   说了那么多,咱们应该细细的分析一下,既然所有相都是五蕴现象,都是无常。都不是永恒不变的真理,那么我们应该从五蕴下手,细细的分析,认知了五蕴,才可知道,所谓障碍我们的这些五阴,这些魔障到底是什么。

   所谓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这些都是简称。

   1、先说色蕴是什么,所谓色,就是物质现象,简单来说,就是物质的形形色色,比如物体的长,宽,高,轻重,形状,形态,气体,液体,固体,颜色,看得见看不见等等。就是物质本质的样貌。

   我们的身识对物质的认知,除了上面物体本身形态特质,还有一些变化现象,包括物质震动形成的声音,物质分子扩散形成的气味,物体的密度,和表面形态不同,我们对它触感也不同,再就是我们意识里对这个物质会有“质感”的认知。

   这些现象都属于色法,也就是五蕴的色,是组成我们物质世界的现象。

   2、受蕴,所谓受,说白了就是很唯心的事情,是我们对事物的感受,觉得一个东西,它给我感觉是愉悦的,是厌恶的,我感受是快乐的,我感受是痛苦的,或者我感受不乐也不苦,不管是有没有任何喜欢,或者讨厌,或者不喜欢不讨厌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对事物的感受,是所谓“自我”和事物之间相互作用而已。

   3、想蕴,所谓想,就是我们的意识活动,就是我们对各种事物,各种色声香味触法(逻辑关系)分析的现象,就是我们在对事物产生“所知”之前,大脑里的意识活动。比如太阳光刺激到眼睛,眼睛发送视觉电信号进入大脑,大脑各个中枢都开始接受这个刺激,并且交换信息,于是我们得出了好几个结论,这是亮,亮=光,光=热等等这些全方面所知,就是通过意识活动完成的。这个过程就是我们“想”,的现象。

   4、行蕴,行蕴,就是行为,包括起因经过和暂时结果。主要分为内外两种行蕴,内在的,就是主观的,其实也就是我们自我产生的,当我们对事物有所认知后,会有感受,并具有倾向性,比如这是好是坏,是善是恶,我要如何如何,比如下雨天站在路边,一辆车子驶过,脏水朝你溅过来,我们大脑里立刻因为想蕴,得知这是脏水,于是立刻有了受蕴,认为脏水很讨厌,我要躲开。这就是起因的部分,接下来我们就产生了躲避脏水这个行为,形成过程和结果。这一连串的现象,起因都是从我们内在发起的,是主观的。

   另外外在的行蕴,那就是本身的物理现象,比如水受热变成蒸汽,受冷变成冰,它有它本身的物理规律存在,有客观的趋向。这一个咱中国人习惯性称呼为“物性”。我们大多数时候在谈论行蕴的时候,实际上说的都是内在的主观的部分,因为客观的部分我们可以归结到色蕴里,这一点需要大家认知一下。

   5、最后一个就是识蕴了,识蕴,说的是八识,具体前六识,大家一说就会懂,就是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辨别事物的能力,后面两识是什么?其实前面文章提到过第七识末那识,那就是不管你眼睛识别,还是耳朵识别事物,但是我们总是有个认知,那就是我看见,我听见,我如何如何,因为最终知晓事物,总有一个我存在。这个一直存在的自我,好像是眼耳鼻舌身意的大王一样,在幕后操控着,所以叫做心王。这个定义就是一个自我执着,它的作用就是不断的通过前六识这些工具来知道自己存在。

   我们可以发现,第七识虽然一直有这个趋势,但是它必须借用前六识作为工具,前六识一旦出了问题,比如睡觉休息,比如损坏了,成了植物人,我们立刻就不能知道自己存在了。但是我们从睡眠中醒来,六识一恢复,它又立刻开始工作了,在这里,我们可以认知到,这个第七识,也是不能独立存在,也是无常的。但是反过来我们一想,如果第七识别已经灭了,那么怎么有前六识,物质现象的六识一存在,第七识立马无中生有呢?无中生有是不符合逻辑的,我们可以把前六识理解成土地,阳光,水分,营养,但是没有种子,怎么会生出来一个第七识?于是为了圆满总结这些现象,我们就架构出了第八识概念,把它称呼为种子识,暗示它就是一切事物的原本,原初。学名阿赖耶识。

   我们一般说到的识蕴,只说到第七识,为什么不说第八识也是无常,也是五蕴之中?

   因为这些它是很概念化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把它设定为第七识的种子,那么说我们整个人生,整个所接触所感知的世界就都是从它里面发起的了,这样就成了一切都是它,一切原因都是它了。逻辑上辩证一下,假如一切都是它,我们如果失去了前面所有的五蕴,那我们自身不就成了一切了?那我们和“上帝”有什么区别?

   如果世间不管我们内在的,还是外在的事物,都统一成了一颗“种子”,那就世上所有矛盾都解决了,根本没有什么无常,有常,没有任何事物了,所有一切就都是现象,空相,虚幻了。连第七识,自我这个现象都消失了,那还有什么苦乐的感受?所以我们能完全消除前面七识,那就一切都解决了,这难道不是成佛?成为永恒?

   所以我们从无常观,立刻可以和这个第八识的认知联系在一起,万事万物,本来就是无常的,本身就是空相,变迁相。所以其实万事万物本质和第八识是一样的,本来就是空无的,没有对立的,比如无常,永恒不变的无常不就是有常吗?

   所以我们常常可以从经文里阅读到本自清净,包括本有自有固有来解释一切这些观点。但是这是已经是极为宏观的认知了,在这样的宏观中,就已经没有对立这种事情存在了。所以对照这样的全貌,观察我们世界现象,那五蕴就都是有常见了,是偏见,是不健全的认知。

   所以如果我们的目标是完全的认知,知晓一切事物的认知,包括我们的身心符合这样的永恒。那么所有的五蕴现象,就都是片面见知,从而已经有的五蕴,是我们未消除的障碍,还没有诞生的五蕴,那就是我们可能潜在的障碍,正在产生的五蕴现象那就是我们正在经历的魔障了。

   说了那么多,无非要讲的重点就是,凡是五蕴现象,就都是障碍,艺术化的称呼就是魔障,因为又称为五阴,所以叫阴魔。

   最直白的总结就是《金刚经》和《心经》,五蕴皆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要详细的认知,大家拓展一下,可以读一读《楞严经》,分别把禅定中的色受想行识各种现象概括为50种遭遇来细讲,算是经文里面最详细的讲解了。

   当然五蕴就像万花筒一样永远千变万化,我们所有遭遇的魔障远不止50种,50只是把所有分为50种,并不是说只有一模一样的50种。

   实际上我们永远有体验不完的魔障。只要执着五蕴,永远是偏见。

   我一口气把50种阴魔说完不太现实,但是大家这一节千万要记住,禅定中,所有一切都是不可取的,因为我们禅定本来就是在断,舍,离抛弃所有五蕴现象,如果我们认为在其中取得了什么,那就是走倒退了……几乎可以说,所有相,皆是魔。

   所以对症下药,之后我在阐述现象的时候,会不断提醒大家,这些都是五蕴现象。有所知就行了,千万不要认为这就是真理。不然我们就是取了一个虚幻来做理论指导,理论本身有问题,哪里会走得到我们追求的圆满境界呢?

   好了,就拿这句话做武器吧: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不可得。继续观下去。

第十五节初禅境界

   之前的种种,所有所有,我们其实都还没有进入真正的禅。

   既是你的中阴身已经出体,又或者你已经感受到中阴身有各种触感,比如冷热痛痒酸麻涨跳晃动等等,或者仅仅有感觉并没有出体等等。统统没有入禅。

   有的人因为多次体验,所以知道得很细了,包括中阴身产生的细节,包括出体的细节,又或者并没有这些体验。直接就出体了,怎么出的不知道等等。都在未来禅的境界中。

   我们如果能一直秉持着仅仅是观,无所作为的话,很快就能进入下一个阶段。

   比如我自己的经验,在出体出习惯了以后,我常常到处“游走”。但是有一天突然意识过来自己这些所作所为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于是我把中阴身当作自身,也让这个调皮的小人安坐下来,不管是他看见什么听见什么,我也试图让他和我的本体一样,就这样坐着,不刻意的去干些什么。

   另外,中阴身身体感觉很虚幻,于是双盘也好,做什么动作也好,实际上本身就没什么负担。我也观想着他呆坐着,放虚视觉的聚焦。

   说到这里,前两节说到的控制中阴身用的是想象,其实严格来说就是观想,以前我们大家可能做过各种各样观想的练习,实际上观想的能力在就是你控制中阴身的能力。这里顺便规范化一下用词,也就是前面我说控制中阴身行动的方法,其实就是观想。

   如果你放开这些所有的现象,所有的感受感知,保持着只观而无为的话,很快很快,一种奇妙的感觉会迎面扑来。还没有这些感受的同学不要着急,以后就会有,我先说出来让你们提前知道吧。

   中阴身安坐着,或者也开始观,那么突然耳朵里会听见很大声的“嘶——”一长声,怎么说呢,就好像高压锅放气的声音。你会觉得你的中阴身,或者身体,好像气球放气一样,中阴身这个小人,突然开始膨胀。一瞬间膨胀好几十倍大。

   具体身心是什么感觉呢?就好像听到了一个这辈子听到的最好笑的笑话,哈哈大笑的感觉,再说细一点的话,就是你“|哈哈”,第一声“哈”出口时候的感觉。并且这个感受一直延续。

   一直沉浸在这一声哈当中,哪种舒畅的感觉一直不会减退,会觉得好开心好开心。

   重返兜率天: 我敢说,这时候一定会是你人生中感受到的最巅峰的快乐

   很难形容,于是我要用第一人称了,我第一次进入这样状态的时候,是突然感觉自己在哈哈大笑,但是实际上并没有这样的动作,不过我身体的感觉确实是一下子膨胀好几倍,突然出现了一个什么现象?就是我发现我自己突然变得十分高大,我居住的公寓大概33层楼那么高,但是我此刻发现它现在只有我的膝盖那么高。

   我觉得自己高耸入云,我低头能看见人们,小汽车都好像蚂蚁一样在我脚边走来走去……自己突然变成一个发着光的巨人的感觉。

   这时候也会有一种错乱感,比如我公寓门前的草地,它就是个草地而已,但是此刻我看着这个草地,发现尤其绿,也不能说和平常有什么区别,但是就是平时见到的这些事物,此刻特别让我高兴,觉得好美。好像一切都变得清透无比,发着微微的光。还有一个现象,就是我发现所有的食物在眼前都有点微微透明。甚至可以随意就看到别人在屋子里做什么事,并且所有的生物都蒙着一层微微的光。这个光好像火焰一般的感觉。

   另外就是我在这个情况下,呆住了,不知道该干什么,心里也没有特别想干的事情,感觉无欲无求,虽然我有身体的感觉,并且这个身体高大得很,但是我丝毫没有任何想动的感觉,不想坐下也不想走动。

   因为这时候,我感觉我什么都不需要做,就好开心好开心。这个喜悦的感觉让我觉得相当满足,什么都不需要一样。

   以上种种感觉就是初禅的直观感觉。还有一些是总结过后的概念,下面细讲一下。边总结边描述给大家。

   先了解一下,禅支这个词就是禅定中的特点的意思。

   这时候有五个特点,也就是大家常说的五个禅支。

   先是觉和观,也有的经文翻译成寻和伺。

   觉就是寻的感觉,寻找什么?其实不是寻找的意思,而是跟随的意思,跟随的是什么呢?就是我们入定的依止,比如我们观呼吸,或者我们观的是鼻尖触觉,这时候我们的心就像被呼吸这个行为自动吸引一样,跟随着这个行为,自然有会跟随上去。并且因为这些行为变得自然而然。

   第二支是观,也就是伺。很容易理解,就是守住,保持住的意思,我们这时候对这些感受尤其清楚,丝丝分明,特别清晰,任何一丝细微的活动等等,就是我们还存在很强的观的感受,并且保持着,自然而然的保持着这样的行为。

   第三支是喜,说白了,喜是发自内心的,之所以会有这样很强的欢喜的感觉,其实是因为此时此刻我们没有什么欲望。初禅里是没有味觉和嗅觉的。如果仔细想想,我们人的欲望,无非就是贪欲,色欲,名誉,食欲,睡欲这五欲。假如我们失去了味觉和嗅觉,食物对于我们来说就没什么享受感,于是贪欲也跟着就降低了。于是这些欲望一个牵扯着一个都非常淡薄。因为我们有点无欲无求的感觉,所以这时候本身就很满足了,于是心里特别欢喜。

   另外说一下,初禅已经进入色界了,本身意思就是欲望没有了。还记得我们怎么进来的吗?仅仅只是观现象,无所作为。其实原理就是我们在坐禅的过程中,养成了无动于衷的惯性,其实就是把欲望丢掉了,所以我们观的事物本身没有我们自身的欲望倾向在里面,事物就是清静的事物,就是清静的色蕴。还记得色蕴是什么吗?不记得复习上一节。因为事物里不包含我们的欲望,于是我们仅仅依靠物质,所以进入色界。把自己欲望给抛掉了。

   此刻因为没有欲望,更加就加强了我们的觉知,观察等等,这时候因为不包含自身倾向,观察事物也相当明了,不像我们平时看事物,会有潜意识里喜好,分别善恶等等。于是潜意识里也没有什么丑恶的事物,所以也是加强了欢喜的感觉。

   第四支是乐支,就是快乐的感受,为什么会快乐呢?因为我们没了欲望,特别轻松,我们平时活着,常常有很强的得失心,想要得到自己觉得好的事物,离开讨厌的事物,此刻因为欲望没了,得失变得没那么明显,于是特别轻松。包括我们丢掉的味觉和嗅觉。所以更是满足得不得了,会发现自己平时生活中克服不了的坏习惯,上瘾的东西,这时候都不是问题了。

   另外讲一下为什么会丢掉味觉和视觉……味觉是因为我们坐禅都是舌头抵着上颚,本身就感觉不到什么味觉。嗅觉是因为我们的呼吸变得细微难以察觉,所以也闻不到味道了。

   这个快乐的感觉说直接一点就是轻松感,轻松得不得了,因没有欲望而轻松,另外这时候身体感觉也是没有重量的,所以还有很强的舒适感,结合在一起就快乐得不得了。

   第五支,叫做一心,一心就是你会发现自己相当的专心,具体怎么个专心呢?因为入了初禅以后,自然而然继续观,而且有点无欲无求的感觉。也因为无欲无求自己变得很专心,不容易再走神了,观呼吸就是观呼吸,干什么就是干什么。就不会再像之前一样东想西想或者昏沉什么的。

   五个禅支其实是互相支撑着的,这一切其实都源自我们在集中精神的过程中,不知不觉舍弃掉了欲望进入的境界,所以现在所有的事物,不管是看见的听见的,还是想象中的,都是实实在在不带什么个人情绪,欲望倾向的,所以分明得不得了。所以我们产生了很快乐很轻松的感觉。并且这种欢喜快乐的感觉,很多人形容得夸张得不得了。

   硬要真实说是什么感受,那就是开怀大笑的第一声的感受,并且这个感觉一直延续,不减弱,不像我们生活中,哈哈一笑,立刻就衰退下去了。很多人还喜欢把此时的快乐和性高潮时候的快乐相比,我只想说,其实没得比,此刻这种看似毫无源头的快乐感,包括持续性,是生活中一切感受都不可比拟的。生活中哪有这么平稳的,不停歇的快乐感?

   这时候会有什么魔障?会觉得够了够了,我好像上天堂了,我虽然知道我快乐的原因,但是如果不分析,这快乐源源不断,不需要什么原因。所以基本上我们可以在这里面一直活下去了,又感觉不到痛苦,反而只感觉到快乐……。这个境界甚至可以一直坐下去,坐个几天不起身……就一直沉浸在快乐里。

   发现了没有?快乐不快乐都是受蕴,你感觉它源源不断而已,它如果是无常,到底会不会源源不断呢?只感觉到快乐感受不到痛苦?是永恒的快乐吗?

   你不做好准备,你此刻立马有几个邪见就出来了

   1,我感觉我上天堂了

   2,快乐不需要理由

   3,我已经消灭痛苦了

   要警醒啊!

   打个巴掌给个甜枣,好话也要告诉大家的。

   如果真走到这个地步了,并且我们通过练习,可以出入自如的话,你已经不是常人了。

   基本上可以说已经成“仙”了。

   1、色界你感受到的那个巨大伟岸的自己,那个身体已经不叫中阴身了,叫色界天身。因为没有什么欲望,在道德水准上,是超越凡人的。

   2、这时候既然是天身,你会发现你的眼睛不是肉眼而是色界的眼睛,你的身体不是肉体,你的耳朵也不是原来的耳朵,都是色界里的五官,因此,最基本的天眼天耳等等神通会出现,你会发现你能透视,能看见极为遥远的事情能看见过去未来的事情,还能听到声音。说白了,你此刻有神通了。不过坏消息是,你不会怎么去用它的,因为你现在无欲无求,自身就很满足,所以不自觉,根本不会刻意去看什么,听什么……所以有时候有了这些功能,跟没有一样。学会控制神通?呵呵,需要慢慢来,现在暂时没办法用的。

   3、我们禅定身心分离的过程其实和我们的死亡过程类似。人死了,也是五官感受逐渐消失的过程,然后有中阴身……其实和我们禅定过程很类似,我们人生好像做梦一样,人一死,马上昏沉,然后下一个梦就成了下一生了。但是如果我们已经得心应手能克服欲界的昏沉,那么太好了,等你死的时候,自己就能进入色界定了,你就可以保持着这个巨人的感受,生活在快乐中了。也就是所谓的转生色界了。所以很高兴的通知你,你如果已经得心应手能入初禅,那么你可以不用害怕死亡了,当你感觉身体老了,快要结束了,自己进入这个快乐世界就可以了。不会再投胎成人,动物等等了。

   当然,你要是突然意外死亡,来不及入定那就另一说了。

   初禅里,还有很多很多内容,下一节我们继续讲,到现在为止,修行貌似初见成就了。可喜可贺,不过能走到这一步的人,少之又少,另外就是,这个境界是我们追求的境界么?我们还要继续走下去么?随便你们,你们走不走下去,我都要继续讲下去的,因为我明白,没有永恒的快乐,有快乐存在一定有痛苦。所以,我还要继续走下去,继续给大家讲下去。

第十六节初禅中两条证悟

   先以抒情为章节开端吧: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已经说到初禅了,所以接下来要写更多现象了,第一人称的叙述可以让大家自己探究其中的问题。另外的部分我会辅助论述。初禅还尚且可以多讲点,初禅后面的事情,我只能语言说尽量保持通俗。但是讲述节奏我可能会加快了,因为后面的各种境界,说得再详细,对于没有实际很强理论基础的人,说多是无意义的。因为无法体验,只能靠想象,所以大家要精进思考。

   因为到这个阶段了,接下来的事物现象会越说越“玄幻”。好在我提前做了铺设,讲了五蕴皆空这个概念。大家本着这个原则,来理性的看待现象吧。

   就拿我自己的感受来对所谓的色界天身来和前面禅定中阴做个对比。

   相同之处:

   1、同样是身外身

   2、同样是没有什么重量

   3、同样是可大可小,周围的任何事物都不能产生障碍,能轻易穿透物体墙壁等等。

   4、同样没有味觉和嗅觉的感受。

   不同之处:

   1、色界身高大并且感觉身体发光,中阴身感觉透明。

   2、色界身感觉相当舒服,随时心里都是喜悦的,有很强的快乐感,中阴身没有什么特别苦乐感受。

   3、中阴身在我的体验范围,还没有体验过去太远的地方,“飞行”速度有限,像在做梦。因此,没有尝试过瞬间移动,也没有尝试过飞去国外,飞出地球等等。但是色界身似乎可以不受障碍,瞬间到达。不过实际上因为当下没有欲望,基本上不会有这样的念头生出来,比如我现在要去美国……我现在要上太空……于是大多数时候色界身有一种“懒惰”感

   4、中阴身眼见的事物模糊,不清晰,聚焦困难,像在做梦,视觉和正常视觉类似。色界身眼前事物相当清晰,只要盯着一朵花看,具体每一个花瓣都能看见,里面内部的结构也能看见,还能继续往更细微看,能看见每个细胞的情况,包括花茎上的绒毛,上面蚜虫的体毛,都能看得一清二楚……并且视觉有多重性,多展开了一个时间上的维度,好像随着想法的变化,犹如拖动播放器上的拖条一样,可以看见这朵花未开放之前,植物小时候,还是种子的时候,还是另一朵花的时候……看不见过去的尽头,往后也能看见花朵枯萎,种子膨胀,受精过程等等,未来也看不见尽头。

   5、禅定中阴的听觉,大多时候听见的都是静坐者肉体耳朵听见的东西。色界身里,仿佛断开了和肉体的连接,失去了静坐中肉身的体验,因此轻松无比。色界身的听觉一般都是宁静的,无声的,如果产生了听的念头,会一瞬间如雷贯耳,各种复杂的声音交织在一起。但是细细的分,便能分清楚,都是些什么声音交织,近在耳边的风声,远在另一个城市两人的对话声,光从声音来讲,色界身听见的声音无量无边,数不清数不完。并且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一定要形容的话,就是om…………翁………………

   下面干脆就单讲色界身的境界吧。直接说玄幻吧,呵呵。

   色界身中,通感会变得异常清晰,比如你看着两个人在对话,如果其中一人没有敞开心扉,没有说真话,你会看见他的头里面,就是鼻孔的里面会有一个花骨朵,是闭合的。如果这个人敞开心扉,说的是自己认同的话,这朵花就会开放。这时候相无比清晰,真的就是眼睁睁看着是朵花。当然既然是相,就是非实相,有时候是需要意会的。

   色界身中,因为身体所在之处没有障碍,因此你可以飞出地球,你可以去太阳里,你爱去那里都可以。可以看你想看的东西,如果走到这一步,好奇心强的人有福了,你可以尽管去看那些未解之谜们,你感兴趣的……外星人是什么样子?金字塔是怎么建造的?亚特兰蒂斯是什么情况?等等,随意,无障碍。只要你能想到,就必能看见。

   你的身体可大可小,可以随意变形变化。时间虽然还在进行着,但是好像已经失效一样,因为你可以穿越,当然穿越的是感官而已。

   说玄幻的基本上,五种神通都显现了,但是并不完全,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又遭遇了禅定中阴类似的问题,怎么控制这具身体?

   这次的难题可比之前要大,因为你这具色界身有极强“惰性”。因为他无欲无求,自己就在那里满足着,快乐着,你要诞生一个很主动的想法:“我要看一百年前的事……我要去看金字塔……我要去看外星人”几乎都不容易。脑子不太转,不愿意想事情。

   我以前想过,既然色界身处在一个美妙的世界,那么舒服安逸,虽然体验都是现象,但是我们的真实生活何尝不是现象?人生如梦,何不就住在这个美梦中不要醒来了。反正此刻也失去了原来肉体的感知,干脆就不要回去了。

   实际上不可行,其实我们安住在定中,依靠的就是定力这种模糊的概念,始终有耗尽的时候。最明显的感受就是,当你在这样的境界中久了,原来的快乐感受就越发习惯了。同时就会感觉到没有那么快乐没有那么舒服了,就像平常一样了。于是乎,在这样的习惯下,意识活动就会开始活跃了。比如就像我前面讲的,我要去看外星人……我要如何如何,这些想法就会开始油然而生。好处就是,在这个节骨眼上,你可能真的就看到外星人了,真得就达到你某些目的了……但是也会因为念头开始粗重,不知不觉一口粗气气吸进肚子。犹如一场梦醒来出了定……

   当我有这样的经历,我发现,原来定力这种东西是存在的,原本我们舍弃掉的杂念一旦捡回来,自然就没有定力了,无法维持在那个快乐的世界中。

   色界定中,还有很多有趣的现象,我知道大家对这个最感兴趣了,那就神神鬼鬼怪怪仙人等等。呵呵,其实你定久了你就会发现了。在那个境界中,并不是孤独的,你会见到形形色色的生物。有很多是“名人”。就是我们从小就认识的那些神啊,仙人啊,那些叫得上名字的大家们来,甚至会有很多很多交流……当然了,接触最多的还是那些色界中的陌生人。

   这时候,你会发现自己是色戒众人中的一员。这个境界叫做梵众天。

   这个有趣的现象得来不易,是有条件的,你得在快乐感受越来越少的时候,还能保持不要东想西想,随遇而安才可以。不然比如突然看见一个发光的人走过来跟你说声hello,你突然心里念头升起:“这是个什么人?”一口凉气就吸进肚了……

   说白一点,现在我们最需要的就是随遇而安,处变不惊。尽量不要过多思考,你才定得住,这些现象如果用直白一点的话讲,属于“天魔”。(此说法仅作教学使用,不带贬义,若有得罪诸位神仙天人请谅解)。

   那些名人们(写此称呼,本人带有敬意)。比如叫得上名字来的,暂且不论述他们,就说我们最常接触到的那些亮人。和你长得差不多的那些亮人,其实你如果和他们交流,你发现其实是不用语言的。

   大家不用开口就能知道彼此的想法,但是会发现大家都是保持着不太思考的状态。随遇而安的状态,虽然人人都很亲切,一见面会有一家人的感觉。但是大家又同时保持着相对的冷漠。因为我们并不需要热情,因为想法,用意,互相都能瞬间明白,又同时不会做过多思考……于是乎,我出定后总结过,其实大家是一体的,因为彼此十分相似,不管是外貌,发光的身体,大家都不怎么做复杂的思考,大家都在快乐中,大家似乎都没有什么想法……并且彼此的情绪,信息还能无言的沟通。

   因此久而久之,你会发现,其实自己和其他色界天众没有什么区别,至少说,感觉自己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或者有个性之处……

   而且大家因为信息有共同感……所以甚至有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感觉。

   这个境界叫做梵辅天。

   为什么叫梵辅天这个名字?久了以后你会进一步发现,既然大家感官情绪互通……那么更不得了了,所有和自己差不多的这些众人们几乎都是同样的意志。同样的感受,同样的状态,形成一个庞大的意识体。

   呵呵,可以再继续感知下去,你会发现这个集体意识的形态,和自己的意识形态也是吻合的,换句话说,你会突然悟到,色界天里面的这些众人们都是我,形成的集体意识也是我!原来他们好像我的分身一样。我们原来是一个整体。

   这些分身遍及宇宙,无处不在……原来我就是宇宙!(邪见又出来了,等待着一口凉气吧……)

   等你感知到这一步的时候,那就叫做大梵天。呵呵,因为宇宙之内,自己无处不在。自己就是宇宙……这叫某个阶段的梵我和一(天人合一)的境界

   古时候婆罗门教,包括现在的印度教,不是称宇宙,世界为梵嘛。如此境界你既感知自己是梵,那就是大梵天境界了!(纯属论述教学,对梵王无任何褒贬含义)

   基本上色界诸多感受就草这边了,细节说多了不太好,你看我每说一段就要赶紧说自己无褒贬,十分谨慎了,所以不便多说,里面境界如何需要大家更进一步的去自己体验了。这样比我呱呱口述要直观得多。

   暂时没有走到这一步的同学不要着急,后续我还会说一些常见的方法,来辅助大家通过各种大道小道便道进入禅那的,不要着急。

   总结一下这一节的重点:

   首先,快乐的感受不是永久的,当你习惯了以后,习以为常,如果没有对比事物,可能不知道自己是快乐的,所以初禅中的快乐感受是越来越少的。换个通俗的说法,乐久了也会累。

   其次,色界身是有物质基础的,至少你自己能清晰看见自己的形态。并且也能看到平时生活中的世界,这两者没有什么差别,还是从你的感官感知来的。

   再次,凡所有五蕴现象,终有生灭,有开始,就有结束。所以你能看到自己色界身的诞生,必定能知道有结束,其实不用我讲,前面我讲了,在里面不受时间限制,你如果想看,是可以看见自己色界身死亡是怎么死的,怎么灭的,你是怎么回到你现在的世界的……

   最后,如果按概念来讲,色界身感受清晰明朗,没有昏昧不清楚的境界,所以用晴天来比喻,就不是阴天,所以不可以称为阴身,而是阳身了。很多修道的朋友告诉我,这是阳神境界,当然到底是不是还是要大家自己理解。

   重点来了,初禅中有一个最大最大的证悟。大家会在这个阶段证悟,那就是我提到时间没有障碍,因此你看着一个人,你可以把拖条往前拖,看他的过去,甚至看到上辈子,上上辈子,你可以一直看下去,你会发现永远看不见尽头……如果你想知道万事万物从哪里来的,任何现象总是能看到一个前因,因此不断往前看,就是看不到头……永远还有更以前……

   这个就是佛学里的“无始”的概念。

   当然我在这里不是在宣扬投胎转世论,毕竟都是现象,不一定是真实。并且大家出定后,用逻辑辅助理解,也会得到同样答案,就是事物发展有因缘,就是现在的现象有一个前因在,前因还有前因,永远找不到最初的原因。这一点,就是初禅中最重要的证悟。

   有了这一点证悟,了解万事万物是没有最初的“开端”的,这个认知,才是进入二禅天的一个契机。

   另外在辅助前面提到的概念,所有梵众天你是你,我是我,虽然我感觉我就是你,我就是宇宙,但是分别来看,我还是我,不是你,既是我们都是同一个宇宙的“分身”,某个部分,但是分开了就是分开了,所以呢,有这个分别想,在加上“无始”的概念,你会发现,我们还是无法解释宇宙多样化现象,初禅天在认知上有很大障碍。因为好奇心做前因,我们才会有摆脱初禅天进入二禅天的结果。

   第二条证悟:色界天里,因为无欲,因此好奇心也不会很强,也不能做复杂的思考,于是很多证悟,觉知,都是直观的,比如我就是宇宙这种直观感受……还有看不到万事万物最开端的“无始”的认知,都是相当直接的,基本不能在定中辩思的。

   因此诞生出第二条证悟,天道不如人道好修行……人类可以做细密复杂的逻辑思考。天道因为快乐感受产生的惰性也好,还有情景无杂念的状态也好,都导致你不如人类那么“逻辑”。某些程度上来说也是我们知晓真理的障碍。

   总结:初禅中证悟

   1、万事万物没有最初的开始

   2、天道没有人道好修行。

   我们现在的科学,是分割论,意思就是把所有的事物都拆分开来,一直分解,于是我们可以知道事物的真实情况,所以从分子研究到原子,从原子研究到质子,再到夸克等等基本粒子。但是如果按佛的说法,最小的结构叫做极微,极微就是最小的粒子,就是心识的运动。心就是物……

   前面我不是说色界看事物可以一直往小里看吗?大家可以在色界定中通感试试,不管说原子说电子,说光子说夸克,都能看到一个小点一闪而过,可是通感“最小粒子”或者“极微”这样的名词,你会什么都看不见。

   不过佛经上解释说,只有佛可知,天人不可知。现象就讲到这里,大家努力尝试吧。

第十七节二禅预备以及初禅多方比对

   到了这一节,我们不能完全就自己沉浸在自己的修行“所得”里,因为我们本着一切都是幻相的概念,所以自然不一定是真切的,因此我们要多方比对各种典籍记载,还有修行人们各自总结的现象来对我们现有的阶段做一个总结归纳。

   在做这件事情之前,我要说点点题外话,也是有富有争议并且很有意思的一个领悟。当然就是邪见之一。

   比如在初禅的大梵天境界,你突然会觉得自己就是宇宙,自己就是一切。在我们领悟到世间万物原来没有一个最开始的前因源头的同时,自然就会感知到,既然没有过去,那么也就没有未来。只有现在,此刻,真真实实,如果我们一直追述都找不到事物最初的源头。那么就不存在因果了。

   如果此刻我就是宇宙,宇宙既是我,那么我就是一切的源头。一种造物主般的喜悦会涌上心头。我是一切之父,我是一切之母……我既是父,又是母,万物造化皆是我……既然是我,就是我造……我既是上帝。

   看见没有?如果我们此刻不是在定中,一眼就觉得这些说法有问题。但是实际上通过禅境来比对好像又真的是这个道理,并且从逻辑上来判断也有异曲同工。比如我们接触到的世界都是我大脑来认知的,所以我的大脑从某个侧面说明,它创造了万物。仿佛又好像说得过去一样。但是为什么万事万物不受我控制呢?因为大脑本来也不完全受我控制……呵呵,一波接一波的邪见会不断的升起。

   从这些现象中我们能敏锐的嗅到很多宗教的发起从何而来,但是我们必须学会自省。观察自我,这样才能不急于下对或者错的判断,从而处在中立的,理性的判断中。

   因此说没有因果,肯定不对,但是说有也不是那么回事,因此怎么说都是片面,都是或常见,或断见的,参考前面讲过的空性和中观知识,我们不下结论才是对的,呵呵。

   在这里复习一下中观知识,事物到底是有,还是无?还是非有非无?既有既无?还是在有无之间?这些统统都有逻辑悖论问题。

   我们的先人们对此总结下来一套很有效的理解方法,那就是缘起有,自性无。我们看到事物还有现象存在的一面,这就是缘起有,举个例子,比如一棵树存在在这里。它之所以存在在这里,是因为有一颗种子在适合的条件下发芽长大,因此变成了这棵树,所以种子就是这棵树的缘起。种子的缘起是上一棵树,不停追述下去没有尽头,这就是缘起无始,缘起有。

   自性空是怎么回事?就是说,万事万物都没有一个本来的面貌(因为无始)……举个例子,比如这棵树,它不可能本来的面貌就是一棵树,树就是它的自性。因为如果说树是它的自性,那么它就该永远都是一棵树,怎么它从前会是种子,未来会变成家具,或者木头房子?而且,假如它已经被人做成了家具,那么它原来树木的面貌就不存在了,也就是说原来那棵树就不存在了。因此,不存在永恒的自性,所以说自性是空。

   所以我们可见,有的是什么?就是缘,就是因缘,就是前因,和条件。

   没有的是什么?是永恒不变的事物,自性是空。

   深刻记忆这两句话:缘起有,自性空。

   套用到万事万物都是这么回事。如果你这样做,恭喜,你已经成了中观学派的高手了。

   另外讲一点点,所有事物正是因为存在,才会有变化,如果不存在,哪里会有什么变化?于是我们可以把一切有总结成“有”,根本有。无常的变化,因缘的变化,都建立在事物本有的基础上,如果你依这一个观点来理解,那么又恭喜你了,你成了唯识学派的高手。

   这两种观点数千年来打架打得厉害,实际上本质它们两是互相依存的。能看到这一点,恭喜你,你很好的消除了思维上的矛盾了。不管谈论事物有的部分,还是空的部分都没有障碍了。

   我这一节写到这里似乎都没有写到标题的内容,因为我在尽量压缩章节,每一节写长一点,因为我答应过菩萨们,二十节完结,要说的东西还多得不得了,所以我只好偷巧,一节写长一点……。

   以上这些道理,大家如果再套用到禅定中的种种想法,认知,还有感受中,就能不断扶正自己的道路了,因为没有任何说法是对的。要执着任何一种说法是对的,那一定是邪路。

   之所以我要再一次丰满大家的理论知识,是因为到了这个阶段,我们会领悟到真理是不可言说的,怎么说都是错,怎么说都是片面,因为事物的真相没有对错,没有是或者非。都对也都错,永远是片面。只要开口既落入某一种见解中了。

   必须要要了解到这一点,我们才能进入更深的禅定,比如二禅。因为我们一路走在,所有道理,所有所思所想过程,都脱离不了语言逻辑,并且我们是一步步舍弃某些东西走过来的,如果到了这里,不告诉大家该继续舍弃什么,我们怎么走下去呢?

   我们一路上,观呼吸,止念头,一直保持着有所觉知,所谓知我们是怎么知?说白了,就是知道了,并且用语言能形容了,然后用语言逻辑来形容。如果大家细心观察自己的思考,会发现我们在想事情的时候,一直在心理面“说话”那是因为语言逻辑是我们理解事物的一部分

   不相信的话,大家做个有趣的实验,你现在心里说:“啊—”这个音,拖长音,不停的拖下去,仅仅在心里发这个啊的音。之所以不真的发出来,是因为我们气用完了就会断,在心里发就不受呼吸影响可以无限拖……

   此刻你是不是会发现,好像不容易分心想其他事情?除非你忘记继续“啊”下去?

   从这一点我们就可以大概触摸到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的思考(杂念),很多很多都是建立在语言上的。早晚我我们要走到舍弃它的地步,心里可能才会更宁静。

   这里就轻微涉及到一点点咒语的奥义了呵呵。

   我们知道三字明咒中,翁阿吽,其中翁是头部震动,阿是喉咙震动,吽是胸腹震动。并且只有阿这个音是个单纯的开口音,并且是可以一直延续的音。没注意过这些的同学现在就试。

   我们还知道,我们的思维有很大一部分是语言的部分,抽象思维的部分。具体也是在喉咙这里表现出来的,因为我们的语言器官就是喉咙里的声带。所以也就是说,我们只要活着,我们一定会用到语言逻辑,语言中枢,核心表现位置就是喉部。所以我们一生都跟喉部有密切关系。语言意识活多长,我们作为人的体验就有多长。就好像寿命一样。假如我们没有语言思维,就会和动物类似,无法理解抽象的事物,比如不会知道1这个符号,或者yi这个音节是一个的概念……

   在口密中,阿代表阿弥陀佛,为什么?因为阿是可以一直延续的音,代表语言意识的永恒运作。阿弥陀佛原名叫无量寿佛,你想想看,语言抽象思维,是我们人类智慧寿命的象征,那么一直持续不断的阿,是不是永恒不断的智慧寿命?所以称为无量寿。

   本文本着不多讲密法,不盗法的原则,很多事情还需要大家自行领悟,不过说这个阿字,还是有点点意义的,那就是我们知道了语言对我们思绪的影响,那么大家可以通过心里持续念,阿,或者额,或者一,或者乌,雨……这些开口音,来辅助消除杂念。

   算是补足我前面课程讲得太快,大家没找到方法无法进入状态的不足之处。

   好了,下面我们开始最后巩固一下初禅概念,根据多方面说法来比对一下自己的禅境。

   首先,我们可以从各种经文,各种论文里得知,初禅叫做离生喜乐,意思是离开了欲望的束缚,所以轻松快乐。我们可以回顾一下自己是不是这样的,答案应该是接近的,因为我们确实因为舌头抵住上颚关闭的味觉,呼吸变得细微难以察觉,断绝了嗅觉。因为五欲相连,一个个减弱,因此我们这时候感觉到欢喜快乐,完全没有错。

   然后,很多经文里说到,初禅有八种触觉感受,它们是:痒、动、轻、重、冷、暖、涩、滑。我们回顾一下自己走过来,确实有失去身心,然后又找回这些感受,大家还记得是什么阶段吗?就是禅定中阴出现的时候。

   这里要注意了,因为很少有经论提到禅定中阴,所以这些八触,被一并归到初禅里面。但是我们自己可是脚踏实地一步步体验过来的,可以明明知道,这些感受是出现在喜乐之前的,并且有出体感受和经验,所以认证来判定,它们是出现在禅定中阴形成的阶段。并不能实实在在算在初禅里。

   不过它们也确实是进入初禅的必经感受。所以算在初禅里也没有什么不对,我们自己清楚它们出现的阶段就好。

   各种经论里说,初禅已经除掉了贪、嗔、痴、慢、疑这五种烦恼的根源,我们来比对看看是不是这样,首先,贪,我们贪,肯定是有对象的吧?贪财,贪色,贪吃……我们这时候没有味觉没有嗅觉,好像没有什么欲望,哪里有什么贪存在呢?

   然后是嗔,嗔就是恨,讨厌,厌恶。我们此刻那么欢喜那么快乐,哪里有什么生气的对象呢?

   痴,指的是痴迷,因为贪爱而起的。我们此刻不贪爱什么,哪里有什么痴迷?

   慢,代表傲慢,和自卑,不管觉得自己比别人好,还是自己比别人差,都是慢心。此刻我们都体验了和那些光亮的人们,感觉你就是我,我就是你,我就是万物,万物就是我的错觉,当然是感觉一切平等了,因为一切都是我。既然如此,哪里有慢心?

   疑,就是疑惑……我们此刻快乐满足,懒惰无比,都不愿意,或者不能想什么事情……疑心根本就生不出来……因此也没有疑。

   从以上看过来,是完全没有错了。

·               中国质量之痛: 回复中国质量之痛 :我说了一句废话如果超级富足了现在所执着占有的财富就像现在的空气一样多到那时候即便拿了别人的财富就没有人说你呼吸了我家的空气我不平衡因为富足了到处都是了也就不会起什么贪心了这好像就是极乐世界的功德吧

   重返兜率天: 回复中国质量之痛 :色界里已经具有这种功德了,不过,极乐世界里面最殊胜的还有,就是寿命平等无量,无病,无老无死。这几点是在四禅后五天之前都没有的功德。

   关于经论上说到的,初禅的十功德,所谓功德就是水准。各种人士解释万千,当然我们不能说他们的对与不对,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自行对比看看。我在这里就简单说明。用最通俗的方式介绍一下。

   空:空的是什么?空的是杂念。

   明:明的是什么?回顾一下我们初禅里的证悟,无始。辅助缘起有,自性空,再加上我们色界眼观察到的事物,是不是对事物实相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定:定的是我们因为不容易生杂念,因此而能久住初禅,能定住,这就是定,我们再此体验到了定力是什么,这就是定。

   智:此刻因为没有欲望,很强的自我见解,对事物看待比在欲界的时候客观,是不是种智慧呢?

   柔软和善心:我们为什么会柔软,为什么会善?因为我们无欲,我们与世无争,为什么与世无争,因为有我们就是世的体验,自己和自己争什么?因此有随喜的柔,平等看待人事物的善。

   喜和乐:这个不再追述了,欢喜的感觉和快乐的感受……

   解脱:就是从欲望中解脱出来了。

   境界相应:这个概念比较抽象一点,举个例子,大道理三岁小孩都会讲,比如我们平时生活中,知道这样不好,但是忍不住要去做,明明知道某些习惯不好,但是戒不掉,因为我们被欲望拖累,因此我们的行为和思想境界没办法相应。此刻我们既然已经从欲望中解脱,至少在定境中,色界天身所在的世界中,是很容易自我控制的,知道不好就不会做,能自然而然,因此行为和思想境界能相应。这就叫境界相应

   境界相应是初禅中最大的功德。也因为有这个德行,我们在这个定境中,道德水准好像圣人一样。解决了很多我们的难题,比如常常有人跟我讲,居士啊,我明明知道抽烟不好,就是戒不掉……忍不住……如果你能住于初禅,这个根本就不是问题。也因此,我们通感也好,或者我们什么感受也好,感觉到自己的身体是高大伟岸的,并且清透发光的……

   好了,大概对比到这里。基本上我们可以看到各方说法在这里有了印证了,下一步我们该怎么办呢?

   说老实话,这里是又是个难关了,我自己也就只是到这个程度了。常常定于初禅,但是下一步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欢喜快乐的感受一直持续,但是久而久之习惯了,也就正常了,不觉得有什么特别好了,有时候还会成为一种负担。什么负担,那就是一直在觉(觉知自己感受),一直在观(观所有现象)。然后等到某个时机,觉得不喜了,也不乐了,然后更加仔细的去观察体验,然后发现欢喜快乐还在。

   如果要形容,就好比欢喜快乐是种食物一样,我自己就跟一头猪一样,一直追逐着欢喜快乐这种食物奔跑,奔跑的方式就是觉和观……

   但是就一直这样,仿佛没有出路,在一个圈子里打转……等到一个厌烦心生出来,立刻就出定了。于是我出定后开始想,定力总有消失的时候,既是我有无限的定力,一直处在这种循环中。如果理性的分析,我们生活是大的轮回,此刻不也就是个小轮回么?而且因为我们知道快乐欢喜,自然会发现它的对立面,不快乐,不欢喜,我们不停的去觉啊,观啊,不厌其烦的这样做,不就是因为我们面临欢喜和快乐的失去么?其实这根源就是痛苦的。因为我们失去欢喜快乐而痛苦,所以我们不停的觉,不停的观……

   一旦意识到这一点,立刻又会出来一条证悟。初禅并不是我们永久适合居所,因为我们还有得有失,还是有苦受的,只是我们被快乐欢喜蒙蔽了而已。并且一直不断的现象不可避免会有厌烦心出现,好比我们的定力的我们的燃料,一旦燃尽,立刻就出定了。

   假如我们死后生在初禅天,所经历和初禅定是差不多的情况,那么必然有“燃料”耗尽,厌烦出现,然后重新入轮回的隐患。所以即使我们此刻再欢喜再快乐……也无法永恒。

   我自己就是在这个位置卡住的,过去我一直不知道原理,只是依靠观和止一步步走到这里来,但是接下来该怎么办呢?我们一直都是观啊观啊,无所作为啊无所作为(止),然后走到这里来,但是此刻我们会发现,继续观啊,继续止啊。好像没有什么决定性变化……我也没有因此进入其他境界了。所以到底怎么办呢?

   为了这个问题,我又请教了我的上师,他说:你不是因为止和观走到这里来的,你是因为一步步舍弃而走到这里来的。如果你已经感觉到止和观,寻和伺(寻就是观,伺就是守着觉)是你的负担,你为什么不舍弃它们?如果你舍弃了,你就能进入二禅了。

   我此刻才意识到,我们一直以来作为依止的观,觉,什么的。原来也是要放弃的……

   可是人就是这样,有了这个喜有了这个乐,必然有了强烈的惯性和惰性,要舍舍不掉。如果不观,如果不觉,还有喜乐么?虽然各种经论都说二禅是有的,在入初禅前我也一直提醒自己,差不多就要放弃觉和观,可是真到了初禅里,到底要如何克服惰性呢?到底如何才能主动的抛弃我们一直依赖的觉和观呢?

   咱下节再说吧

第十八节二禅中的种种

   大家久等了,说句实话我是一直在规划接下来还如何讲下去。因为到这个阶段已经是曲高和寡了,再加上其实我本人禅定深入也有一定局限。因此可能接下来在继续介绍后面的禅定境界,只能更多的理论化,并且减少实践的说法了。

   因为就算我不能带领大家深入进去,但是好歹咱有智慧,能扶正道路,那就行!

   在初禅中,快乐的感受虽然持续,但是上一节我讲到了,好像一直猪不停的追逐食物一样,不停的观,不停的觉。就好比在追逐一样。并且说实话,我们会觉得我们这时候的快乐感受是因为我们的觉和观。久而久之,说实话,快乐的感受是会减少的。感觉减少,但是不代表真的减少,因为比如我们在禅境中看见一朵美丽的花朵,身心感到喜悦快乐。但是实际上等一下看腻了,不也就是一朵花而已么?然后其实快乐就降低了。

   但是同时我们又发现一块美丽的石头,于是乎又因为石头美丽而快乐喜悦,这种不断的感官带给我们源源不断的快乐,并且在那个境界中,一切事物都那么多祥和,自然我们会以为快乐享受不尽。

   但是实际上呢?有意义吗?大家好好想想,我们生活中不就是这样的么?今天得到个苹果手机,很快乐,时间久了习惯了,对它无感了。但是找了个新的男女朋友,很快了,后来感情平淡了,突然地上见到10块钱,又乐呵呵的……

   说句实话,二者相比较,是不是异曲同工?如果我们谨慎点,会发现自己其实还是在因为各种境物现象而快乐或者烦恼。

   只不过,在这个初禅中,我们脱离了很粗重的身体感受和欲望而已,比如不贪食欲,色欲,物欲,名欲,睡欲(享受欲)而已。因此有种轻松感,烦恼少了而已。但是本质上我们的习气,对自我的执着,对物质的依赖还是没有断除。

   当我们意识到这一点,会有疲倦感,厌烦感生出来。

   因此我们可以想象,我们现在所有的快乐,都是我们观来的,感觉来的。并且还会有所想,如果脑子真完全不想,哪里会知道我们面临的境物是什么呢?要是我们不需要去观,去觉,不需要去想,去思,本自就快乐那么多好?

   所以一旦意识到这一点,就成为了进入二禅的契机。

   在这里我们应该放下所思所想,所观所觉了。因为我们现实生活中有眼识,有耳识,有身识等等……,在初禅中也有,说明本质区别还没有到太大,我们如果本着抛弃这些,真正屏蔽这些所有信号的目的。那么初禅肯定是不够的。

   所以啊,就让我们大胆的不思不想,不观不觉。

   具体就是在大梵天境界中,我们已经触及到,自己就是宇宙,自己就是世界的感受了。并且我们能感受到这个世界自顾自的运作着,而这个自顾自的运作就是我的运作。那么既然如此,我们可以顺理成章的开始真正不理会这一切。

   开始放下追逐,开始不看不听,不闻不问,不思不想,这时候其实你只要本着一个原则:“放心一切”。放放心心的在初禅中做到“我什么都不管了,随便吧,一切随他去吧。什么让我快乐的事物我都不管了”的态度。并且把你这个天神的身体也静静坐下来,不再去观察这个境界中的种种事物。

   那么二禅就会现前了。

   具体是什么感受呢?和初禅不同的是,突然整个世界都会消失不见了。一片宁静的“黑暗”。说黑也不是黑,只是觉得没有光,不仅没有失去快乐喜悦的感受,突然反而觉得更加轻松,更加快乐喜悦了。

   因为你已经不需要外物来刺激你造成快乐了,好像本身就是快乐和欢喜做成的似的。你就这样静静呆着,什么都不用去刻意感觉,就能源源不断的快乐高兴!

   和初禅不同的是,所见不同,初禅中有好多幻境,或者很明确的环境,包括地球上的万事万物,包括行人动物,甚至自己高大伟岸的身形等等。

   二禅中,这些都没有,你会发现自己不过是个有五官的光团,在一片黑暗中,没有上下左右之分,也没有很明确的世界。这个境界叫做二禅的少光天。

   仅仅就是莫名其妙的在那里快乐着,高兴着。

   二禅叫做定生喜乐,很好理解,你就定在那里,自然就有欢喜快乐,这一点和初禅立即区别开了,初禅是因为外境,或者感受,或者离开欲望的轻松感造成的快乐和喜悦,但是二禅恰恰突然抛弃了那些,自给自足了。

   初禅中其实有好几处不理想的地方,咱们可以分析一下

   第一个就是寻伺,也就是觉和观,也就是说,我们得到的快乐喜悦都因为我们在觉和观这些情景现象,有依赖性。

   第二个就是苦,明明很欢喜快乐,苦在哪里?还没发现吗?你一心跟着快乐走,不停的寻伺,好比春种秋收的农民,付出着你的行为和努力……不是苦吗?其中还有快乐渐渐失去,要寻找新的快乐的苦,等等。

   第三个是掉举,意思就是你的所思所想所乐,还是因为情景给你造成的。你还是被外境牵引着的。而且会有很多所感,我是上帝,我是神,我如何如何等等邪见,也都是被外境影响造成的,这就是初禅中不够圆满的掉举的部分。

   第四个,定下劣性,就是安于现状,因为无欲无求,有很强的惰性。不愿意改变。之所以说是劣性,其实就是愚痴的一种哦,好比井底之蛙。就算你认为你此刻是神,是上帝,那也是在你这口井里,呵呵。

   第五个,就是贪,大家不要误会,此处的贪,不是贪欲望,贪享受。不是主动的,是被动的。是因为惰性,因为前面讲的安于现状,因此表面上其实不贪,实际上,比如有人跟你讲,我带你去一个好地方,金山银山,如果贪财的人,他就愿意去。如果他不愿意去并不代表不贪,只是贪在此地而已。所以这个很微妙,是个相对概念。

   也就是说,你自己不知道自己贪,其实是一种贪(这话怎么那么绕?)

   所以就像我开始说的,你不要管了,你就放下吧,随它去吧,不要再观了,不要再觉了,您老累不累啊?不要贪在此时了……就因为这样,我们进入二禅。

   立即就消除了初禅中的这五种不足的地方。

   不思不想,喜悦快乐,你抛弃了对情景的依赖,那么会发现这种轻松感又比初禅的要更奇妙了。当然这里的不思不想不是绝对的不思不想,对于自身感受还是又思又想的,只是不思不想外境的事物了。

   二禅中三个阶段,这里讲到的是少光天,感觉没有了世界,但是自己是个光团人……和初禅形象有变化,初禅自己是个高大伟岸的相貌,相对众生来说。二禅中因为没有世界的感觉,就是黑暗中一团光,所以没有了对比,不知道自己高大伟岸,还是矮小,只是觉得自己是个光团。

   其实初禅也会感觉自己发光,但是没有现在明显。

   下一个阶段是更进一步的不思不想,也就是说,这里不是感觉到自己是黑暗中的一个光团吗?那你干脆黑暗也不用管他,放着去好了。

   那么就会进入下一阶段,叫做无量光天。意思就是你抛弃掉对所谓黑暗和自身的分别,那么自身就是一切,自身是光,那么一切都是光,这个光到底有多大有多远没办法分辨,因此进入的就是无量光天,代表不可以测量分辨,所以叫无量的光。

   在无量光天里面,虽然是无量,但是还是会有分别,你会发现我此刻比刚才亮……等一下又没有刚才亮……随时在变化。你会发现你这些变化,就是有所思有所想。

   如果你为此而疑惑,肯定要退出二禅了,但是如果不惑会怎么样?不惑就不管它呗。

   实际上这个光就是这个境界中本质的自己,原本无所思无所想的自己,如果你一旦开始有所思想,肯定状态不稳定,你会感觉光芒有变化。

   如果又是那种态度。不管了,那么就会进入二禅的最后一层,光音天。

   什么概念?就是光满了,不懂了,形容不出来是什么亮度,抛弃了所思所想,那么一切思维,尤其之前提到我们的思维其实是语言思维为主的。抛弃了语言思维,那么声音也是光,什么都是光,并且我们不做思想,那么就是源源不断不可限量,不可以对比,不可以形容的光了。

   还记得曾经听见过的,耳朵里的哗哗声吧?不记得的复习一下,用杯子罩住耳朵听听。

   就是这个源源不断,全部在认知里化成了光。所以语言,声音,等等一切都成了光。所以叫光音天。

   这个境界很玄妙,还记得佛经上讲什么?说众生,我们人,都是光音天来的。

   为什么这么说?因此你此时相对来说是不思不想,好比普通物质一样,包括你想想人从受精卵便成人,在受精卵阶段会思会想么?

   这个地方一个重要的证悟就是,物我如一,我和物质本身没有本质分别。

   当然不是正知正见了。仅仅是你此刻的领悟而已。因为你认为物质本身不会思考,但是你也认为原本的你不会思考,那么都是你的认为而已,很强的自我见解,所以还是属于偏见哦。

   以上大概就是二禅中的情况了。咱们还是老套路,多方对比一下。

   经文上记载,初禅没有了味觉(舌识)和嗅觉(鼻识)。那么二禅没有了视觉和听觉,也没有了身体的感觉,我们来找找看,是什么地方。

   其实随便反应一下就知道了,我们都把一切光化了……哪里会有这些感受呢?

   所以什么黑暗中的光团,光遍一切……实际不是我们看见的,或者听见的,其实单纯就是我们意识的感受……

   二禅中的四个禅支:喜,乐,一心,和初禅一样。不同的是抛弃了觉观,变成了内静,所以就先我前面形容的一样,实际上就是内在发起的了,脱离了外境的影响,所以成为内,并且因为没有外境的纷纷扰扰,所以称为静。

   二禅中,有哪些不理想的地方呢?

   和初禅一样的贪,是有的。惰性,定下劣性也是有的,还有记得前面讲的比较艺术化的形容,一会儿光亮,一会儿又没那么亮,亮的时候欢喜,不亮的时候没那么欢喜……这个喜就会成为一种负担,影响你的快乐。还有什么?就是踊跃,这个词是经文里的,也比较晦涩,要解释起来,其实就还是一种倾向性,倾向于光更亮?或者说是更喜悦?实际上确实有这样的现象,我们虽然感觉抛弃了语言思维,一切统一化了,都是光,但是还是对自身,或者对感受有期待,有倾向,其实感受中还是知道这一刻比上一刻更欢喜等等。

   这些就是二禅中的障碍了。总结起来,虽然不能用还有苦受来形容,但是自己的倾向性,或者说欢喜程度,还是负担……广义来说,还是一种苦,对比我们的初衷,还是不圆满,因此要这里还不是我们终极的目的地。

   好了这一节就讲到这边,由于章节限制,下一节我要把四禅八定全部快速讲完了,其实多讲也没有意义了,因为确实有点曲高和寡了。

   我们就打起精神来,上完最后一两课吧,未来光明的出路,还是靠大家各自走出来。

·               重返兜率天: 我就在我的帖子里回答你的问题了,免得没有人真心好好回答你,你要问初禅是否真的有色界天身对不对?其实有也不对,没有也不对,记得我们前面就讲过了八不中道,非有非非有才对。就好比,问,我们真的有这个肉体么?到底是有?还是没有呢?所谓色身,不管是欲界身,还是色界身,都是缘起有

   重返兜率天: 另外就是既然是缘起有,我们只能依靠我们有的对应的心识来认知它,包括我们用眼耳鼻舌来认知这个世界,这个肉身,色界定中,我们其实还是没有脱离这六识。所以道理是一样的,一切有都是我们的感知,所以色戒定中色界身,硬要说是幻也是可以的,况且我们称呼真实生活为梦幻泡影呢?

   修真无争: 回复重返兜率天 :其实我也有个概念,这意生身是心识造出来的

   修真无争: 回复重返兜率天 :我认为人并不能脱离意识,非想非非想天还在意识中,除了灭尽定和睡觉。现实虽然客观存在,但人能感知是心识所造,这才有三界之存在,都是心识所造

   重返兜率天: 回复修真无争 :说得没错

   @修真无争

   会集于【佛说长阿含经.卷第十七. 第三分布吒婆楼经第九】

   尔时.象首舍利弗白言.世尊.当有欲界人身四大诸根时.复有欲界天身.色界天身.空处.识处.不用处.有想无想处天身.一时有不.

   世尊.当有欲界天身时.复有欲界人身四大诸根.及色界天身.空处.识处.无所有处.有想无想处天身.一时有不.世尊. 当有色界天身时.复有欲界人身四大诸根.及色界天身.空处.识处.无所有处.有想无想处天身.一时有不.如是至有想无想处天身时.有欲界人身四大诸根.及欲界天身.色界天身空处.识处.无所有处天身.一时有不.

   佛告象首舍利弗.若有欲界人身四大诸根.尔时正有欲界人身四大诸根.非欲界天身.色界天身.空处.识处无所有处.有想无想处天身.如是乃至有有想无想处天身时.尔时正有想无想处天身.无有欲界人身四大诸根.及欲界天身.色界天身.空处.识处.无有处天身.

   象首.譬如牛乳.乳变为酪.酪为生酥.生酥为熟酥.熟酥为醒醐.醍醐为第一.象首.当有乳时.唯名为乳.不名为酪.酥.醒醐.如是展转.至醍醐时.唯名醍醐.不名为乳.不名酪.酥.

   象首.此亦如是.若有欲界人身四大诸根时.无有欲界天身.色界天身.乃至有想无想处天身.如是展转.有有想无想处天身时.唯有有想无想处天身.无有欲界人身四大诸根.及欲界天身.色界天身.乃至无所有处天身.

第十九节走完禅定的路

   准备好没有,后面的东西细节其实也说不了太多,因为本人没有实证,只能开始纯理论了。把概念讲解清楚已经不错了,车辆准备加速,乘客们请坐好扶好。让我们直冲究竟吧!

   还记得二禅中不理想的障碍么?欢喜的负担,并且有惰性,另外就是踊跃,也就是倾向性,倾向于更加更细,更加快乐的倾向性。也因为这种倾向,所以我们有负担,欢喜成为负担,因为还有分别心,认为这个更欢喜,那个没那么欢喜,所以有内在的追逐负担。

   负担说白了就是一种苦受,如果我们要进入更深,要就得抛弃掉这种让自己负担的东西,那就是要舍弃欢喜心,舍弃负担。为什么要舍弃?因为欢喜说白了是心情感受,心情有起伏自然是累的。

   所以一旦不管了,不在意欢喜的程度了,那么就能顺利的进入三禅了。三禅里是没有欢喜心的,变成了纯纯的快乐。光是乐,并且因为没有分别欢喜的心,这时候很强的正见就会出现。

   三禅称为离喜妙乐,而且没有任何负担感,所以才会是纯是快乐。也被称为世间最快乐的境界,因为是轻松又快乐的极致。

   三禅也是三个境界,被称为少净、无量净、遍净三重,分别是什么意思呢?这个净就是分别心的程度,分别快乐的程度,或者可以理解为舍弃负担欢喜心的程度。

   如果舍弃了一部分欢喜心,那么有少量纯净的快乐,开始出现正确认知的智慧,那就是少净天。

   如果基本舍弃了欢喜心,那么有无量的快乐,我们会开始认知无量的正见和智慧,那就是无量净天。

   如果毫无欢喜心,那么你整个感受除了快乐,别无其他,所以称为遍净天。

   理论上来说,如果你的定力已经能让你舍弃前面的眼耳鼻舌身,然后内在的包括觉观,然后再来是欢喜心,踊跃心,倾向心,那么能定在三禅了。熟练之后,随意出入二禅,初禅是没有问题的。

   那么可以了,三禅中你任何神通都能学会,前面已经讲过了,初禅中色界眼开始出现,其实超出正常感官的任何包括天耳,他心通,宿命通都已经在禅定中出现了,只不过很多人会发现,这些神通在定中才有,出了定就没有了,呵呵,那是因为你平常的生活和禅定还没有相应,如何相应呢?参考前面介绍的经行的办法,让自己行住坐卧都在禅定中,那么就可以不受身体行为的影响而无法使用神通了,当然这些说起来都轻松,要做到很难,除了练习,没有其他办法。

   那么大家好奇的飞天遁地,瞬间移动,神足神变呢?所谓的改变物质,这个要二禅才能成形,如果你用初禅的色界眼去看一个特异功能的人飞行,或者弯勺子这种改变物质神足通或者神变通,或者物质和时间一起改变的双神变,你会发现他是在二禅和初禅中来回跳走的。

   为什么回是跳走呢?因为实际上在二禅整个人就是整个世界,是一种梵我合一的感觉,一切都是光,所以外境事物,不管是色身香味触法就都成了单纯的光,跳回初禅,就是先把物质化为光,再把光重组成物质,这样的转变过程会导致物质随心变化,好像捏泥巴一样。

   这也就是为什么大梵天被指为“造物主”,也暗指除了业力天生就会这种神通以外的普通人,最起码,要修齐初禅和二禅的进出自如,还有完整的11遍处跳禅才可以学习完成。就可以达到改变物体形状,温度或者空间位移等等的表象。如果要更深的改变,无中生有一类的,那就是三禅才能完成的。

   为什么三禅能完成一切神通?这里要先说一下三禅的特点,也就是禅支。一共五个,即舍、念、智、乐、一心。

   乐,和一心就不赘述了。舍就是舍弃欢喜心,欢喜心一出现就被你舍掉,你一直在舍,所以会不断舍的这个行为,也就是舍之。

   随之而来就是念支,念就是念念分明,每个念头,每个所想都能被发现并且观察清楚。因为舍,舍弃了倾向性,舍弃了踊跃欢喜,那么没有自我见解,得失,利弊的见解。这个境界中的念头很明显清晰,特别详细完整。并且能发现自己念头是快乐的源泉。

   当然了,清晰无比的念头和念头对自身的影响,以及对整个世界,境界的影响都能在这个境界中得知,所以会出现正见。也就是一切因明,明白一切因缘。并且无自我利弊取舍的见解。所以是正见,其中我们如果学佛的理论有一定基础,都可以知道三界唯心,就是最核心的世界观。在这里可以得到证实,这就是智支。

   而且,因为我们这一步也知道了,一切缘起有,一切自性空,那么因缘的清晰和了解,会让我们掌握心既是物的认知,并能观察一切因缘。因此,一切物质可以可以应缘而生,可造缘,攀援,我们还能观察到最直接快速的缘起发,所以神通到这里会圆满,不仅可以观察一切因缘,得到无限的观感。还能所物质转化,重要的是,能造依靠缘起发,物质核心是心起,这样的缘起,让一切无中生有。进入一切物质空性无碍的神通神变境界。

   不知道大家明白这一连串关系没有,再简单说一次:三禅中,因为没有倾向性的欢喜踊跃,所以观事观物是正见知,就是无上智,就是一切缘起有,自性空,三界唯心。既然唯心,就能无中生有。因为知道万物作何缘起。所以能完成从发心,到造缘,到成物的过程。

   所以三禅能成一切世间智,一切神通。不过话说回来,还是需要时间,因为从懂得道理,到能执行需要很长的时间,所以还得告诉大家,完成所有五神通修行……那叫一个漫长。

   所以基本就是这样了,三禅的重要性,以及证悟,无外乎是最多的。其中就包括最核心的三界唯心的证知,还有一切缘起有的证知了。还有就是自身与正见的完全相应。不再带有自我权衡,取舍利弊的我见。

   马上到四禅了,怎么到的,还是继续舍,前面说到舍弃欢喜,这里要舍弃快乐了。因为你发现没有,我们虽然没有了欢喜踊跃的倾向,但是我们有念念不断的念,这个念是我们快乐的源泉,实际上是在造乐,是辛苦的创造快乐,其实三禅中因为正见,我们很容易发现这点。会发现快乐,念头都是负担,一旦做出舍弃的决定,就会进入四禅了。

   四禅里面连快乐都舍弃了,因为没有了快乐,所以绝对也没有了痛苦,我们这时候起念头……就真的完全是念头了,“我”和心都分离了,任何念头都带来不了痛苦,或者快乐等等情感的感受,因此称为清静念。

   不苦不乐的感受,还有清静念(对我们没任何影响的念头),就是四禅中最重要的特点,也是两个禅支,另外还有舍,这里的舍是舍弃快乐,舍弃情感的禅支,还有一心,这个也不用赘述了。

   四禅有九个境界,但是后五个境界我们不会马上相应,所以要先说前面的四层天。

   它们分别是无云天、福生天、广果天和无想天。

   其实这四层天没有高低之分,但是能分别变成四种不同境界完全是缘起不同。

   要知道,四禅中没有苦乐分别,其实这个本身就是一种福报。因为没有苦乐,所以没有任何得失和恐惧……能有这样的生存状态就是福。

   第一无云天是最常见的,就是说一个人,纯因为自发的修行禅定,摆脱前面欲界和三禅,会与万物众生分离开,存在于四禅中清静无苦乐的境界,这就是无云天,所谓云,就是六尘世界,像雾霾,像云雾一样的形容。

   第二福生天……说到这里忍不住想说:福生无量天尊,呵呵(淘气)。这个境界指的是被动式修行,就是说,修行的因缘具足,有福报接触名师指导,有这样高的福分,然后通过被环境影响,被明师教导,然后进入四禅这个境界的人所显现的四禅境界。和无云天的分别说简单点,就是无云天是自己练级练到的,福生天是被带练(很强因缘作用)达到的。二者没有高低之分。没有本质区别,但是用特点来判断,只能说无云天是隐士高人,福生天是名门出身……。

   第三还有广果天,也是没有高低之分,和福生天一样,到这一步成就也是和因缘有关,但是这个因缘更加广泛,简单来说,对比就是,福生天是师出名门,那么广果天就是众望所归。说白了,比如你要当画家,福生天就是老师家长把你教导成画家。广果天就是你画得好,大家都来资助你练习画技,最后众望所归你成了画家……够直白了吧?

   第四无想天,无想天和无云天本质差不多,都是自我修行达到的。但是有一定区别,那就是在三禅中不同,因为三禅能成就圆满的世间智,如果智已经满了,那么再舍弃快乐,有理有据,顺理成章,好比水变成蒸汽升空,脱离云层。但是也有另一种情况,就是一路舍弃下来,舍已经成了很强的习气,所以这个人可能没有圆满世间智,只是因为一路舍弃,惯性舍弃,直接无思无想,三禅境界还没有完全相应,就舍弃了快乐。进入了四禅,就会变成无想天境界。

   还记得我之前说过的概念吗?知而不想,假如你知道,不再去想就顺理成章。假如你不知道……那么你不想很可能就只是暂时的不想,只是因为习惯,习气而不想,所以四禅中硬要比,无想天是最低的。因为不知,所以很容易不知道什么时候就退失出去。正念没有完成,代表基础不牢固。

   所以很多经典里是把无想天排出在四禅外的,只说四禅八天,但是因为如果我们用禅支来做标准,它还是符合四禅的标准,所以我要提到。

   好了,前四天大概就是这样,后五天我们大部分几率是不会马上相应的。

   我们如果再想要深入,会很容易直接进入无色界。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四禅里,包括前面三禅,都是有物质存在的,我们的心,我们的念,还都是和境界相应的,这些境界都还有色蕴相应,也就是说,不管你感觉自己是光,是空气,是什么什么什么等等,都是物质的认知。三禅中正见的出现,我们的心智就会和缘起有,自性空相应,既然相应了自性空,自然会往“空”的方向发展。也就是不再理会任何物质,和自我。

   一旦我们的心识不和任何物质相应,那么这个“我”就会完全脱离物质感受,和物质现象。

   脱离了以后我们只能用意识形容了,不在有任何物质可以形容了,所以就进入了叫做无色界定的境界,无色就是无物质。

   第一层:空无边处定,自我和物质好像磁铁同极相斥一样,拒绝一切有物质思想。

   第二层:识无边处定,会发现自己其实有所想,这个想就是排斥一切物质的想,是一种很主动的识别,以识为主,所以叫识无边

   第三层:无所有处定,会发现要破自我,连识别也不要,什么都不分辨,不识别,就会进入这种定,最终想就是主动不分别,主动不识别……

   最后一层:非想非非想处定,最终想,就是主动不去分别,但是本身就是一种想,干脆进入爱想不想,分别还是不分别都不主动的境界……完全变成被动的情况,这时候理论上就没有自我了,不知道自我的存在了,似想非想,似有非有,实际上就是因为自我已经抛弃得基本什么都不剩了,所以也不会知道自己存在还是不存在,不主动知道自己存在,也不主动知道自己不存在……

   到这里,其实所有四禅八定我们都经历完成了。

   传统说法有一种,说是,似想非想的境界其实还是有想存在,只是想太细微了,没办法察觉,界于真空之间了。假如我们最后一层想都破掉,那就不存在了。就是究竟涅盘,不再存在,永远脱离存在了,那么也就永远脱离痛苦了。

   但是反过来讲,这时候连主动都没有了,怎么破?就根本不可能破,怎么可能就破了这个涅盘呢?

   如果一切缘起是心,那么怎么可能破心?破心就是真空,真空是不会生有的。我们在三禅中已经得到正见,知道心是妙有,不是真空,真空也不存在,怎么可能破得了最后的心?

   并且还有一个毛病,就是不主动识别自己有还是没有,那么这个自我,或者另一个自我无端端重新出现是绝对可能的,因为我们最后一丝想没有断。所以这里出现了一个巨大的难题,那就是我们最终失去了主动性,但是被动性不能保证我们要的结果。因此数千年以来,禅定瑜伽最高发展就到这一步了。出现了无法解脱的硬伤。

   还有另一个硬伤,就是在非想非非想处失去了主动性以后,进退两难,换句话说,要决定进退都很难,因为前面舍掉了主动性。只能说是定力退了,那么不知觉退入其他禅。所以这个地方还有个难点,就是出世间的智的不圆满,因为无路可走了。

   于是乎我们发现,我们艰辛万苦,甚至是花了生生世世很多年才走到的这一步,最终是个没有结果的结果……最终还是梦幻一样,一路消灭自我,最后自我灭不净,无端端,被动的又生出来,那么我们做了那么多无用功,干什么?

   涅盘,解脱,究竟脱苦到底在什么地方呢?非想非非想完全失去主动性肯定是破不了了。但是我们该何去何从呢?

   欢迎继续阅读下一节,最终节:永恒的涅盘。

第二十节永恒的涅盘(大结局)

   看看我们一路走来,四禅八定都走完了,却最终落得一个进退两难的结局。所以历史上无数名士纷纷出来抨击,说禅定解脱论是邪说。确实,就我们现在这样一路验证下来,发现是这个道理,最终我们还是没有走到最理想的境地。

   为什么?因为最终的想破不掉,自我就破不掉,如果已知破不掉了,那么我们就无法阻止一切的生起。最终还是在轮回中沉浮。

   于是怎么办?我们一路从最初走到最后,貌似一切无,但是又不是真无,而且还毫无办法,好比从思想万千的老年人一路退回初生时候什么都不懂的婴儿,把人生倒走了一遍。最终无法破除我们出生的原因。

   那要不我们顺着在走一边?从婴儿走到老人,试试看能不能从老死找到解脱?

   我们好比攀爬阶梯,走到最高,发现是悬崖无路可走,迷途知返,我们倒回去又如何?这次走仔细点?

   干得好!这样就对了,这叫回小向大。知来时的路,还得知回去的路,才能自由往返对不对?那我们就开始下楼梯吧。

   定力退失,出了非想非非想,然后无所有,然后识无边,然后空无边处定,然后回到色界……

   回到色界之前走慢点啊!等等!!发现了什么?(完全出定后再回想)。

   在无色界和色界交界的地方,貌似发现了什么。呵呵,发现了什么?原来我们一路走的太快进入无色界,没有发现色界里一个很有趣的境界。

   那就是四禅里的色究竟天,什么是色究竟天啊?就是介于物质有,或是没有的区间,这个地方你要说有物质,可以有,要说没有,一步就跨到无色界去了。那就是可以有可以没有罗,如果我们用世间智慧来权衡,那不是很理想的境界么?这个地方,先不谈自我存在还是不存在,但是有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主动性还在,因此我们可以选择有,或者没有,或者一会儿选择有,一会儿选择没有……

   这样说起来岂不是很自在?往下可以发展一切有,往上可以发展为无……于是这个境界变得非常的理想。

   因为我们一路走到无色界,是不断舍而去的,回来的时候是一路取回来的。在这个地方因为进入了四禅,又有了舍的禅支存在,于是取舍变得相当平衡,有互相抵消的感觉,取不再多取,舍也不再舍。因为物质在这里可以说是可有可无,我们可以观察到,我们对景升起的烦恼,也是可生可不生。加上本身这个境界无苦无乐在四禅,那么!原来它在这里!

   比喻形容一下,我们从开始打坐到最终非想非非想,是不是好像一个寻找安身之所的流浪汉?四处寻找,并且权衡好坏?

   那么我们一大圈都走遍了,会发现一个问题,根本没有最好的地方,重点是能恒常永久的居住在一处,永远不搬迁别离,这才叫脱离的轮回,不再变动了?不再无常了?

   所以说白了,永恒的幸福,和安稳,并不是把一切都消灭了,因为我们无法消灭一切,所以只有安稳不变才是最灵活的。

   住得好好的,那么就不用再搬迁了,假如住不好,搬迁又能随意而为,这就是最大的自有自在了。况且在几乎脱离物质规则的这个境界,不受因果障碍,因为物质法则不生效,所以就完全随心,感受还无苦无乐。那没有错了,如果我们能找到恒常稳定,像蚂蚁一样咬住就不松口的住在这个境界,那么一切都解了。

   我们如何能在此定住,拥有永恒的定力呢?

   这里不得不说共法了,那就是所知,那就是智慧。所谓慧解脱。

   什么叫慧解脱?就是说一个人因为智慧而解脱,而没有障碍,能达到完全自在的境界。

   在生活中,我们总是被动,无法主动,为什么?因为被欲所控制,吃这个东西是因为对它有欲望,做这件事,是因为对这个东西有欲望,而且很难根除,虽然我们在初禅以后已经没有这些困扰,但是那只是暂时的,如何能长久呢?

   这里说个特别浅显的原理,比如你被坏人关在小房子里两天了,一点东西都没给你吃,你现在很饿,很有食欲。突然有人端来一个鸡腿,还有一个干馒头。说你可以吃其中一样,是不是一般人第一反应就是选择鸡腿呢?

   但是这个人突然说,鸡腿放了毒药,馒头没事可以吃。那么是不是你突然又会选择馒头呢?

   然后正当你要拿馒头的时候,这个人又说,虽然鸡腿有毒药,但是吃了以后顶多是放几个响屁而已,但是头儿吩咐了,如果你吃了馒头就打断你的腿!

   是不是你这会儿又变成选鸡腿了呢?

   整个观察下来,是什么东西在让你做出选择?没错,就是知识和智慧。

   我们整个人的主动性和行为,其实全部都架构在知识和智慧上。

   同理,假如我们不选择色究竟天以下,也不选择色究竟天以上,能以圆满的智慧作为支撑,那么永恒的安住这个境界,并没有什么不可以。

   所以就是这么回事了。佛怎么涅盘的?因为在三禅中智慧圆满,通达一切,在发现四禅八定都不可安住的情况下,主动选择安住非空非有的色究竟天入涅盘,这就顺理成章了。

   所以说慧解脱才是最核心的,智不圆满,不得恒住。况且色界究竟天不受物质变迁影响呢。

   说到最终,我们会发现,永恒坚固的定力,原来来自智慧,包括我们不做恶事的定力,不做伤害自身包括远离上瘾的东西的定力,不都是我们智慧的选择么?

   但是有人要问了,要进入这境界,还是需要最初的定力的,那些毫无神通,也没有禅力的阿罗汉,也没像如来一样遍知一切,如何进入这种定境涅盘的?

   其实答案很简单,阿罗汉普遍称为声闻,也就是他的知识和智慧是听佛讲述得知的,所以智慧其实是圆满的,已经算是知道核心一切,一切不可安住的了。所以第一条件是智慧具足。

   第二条件,这个是究竟奥义,需要大家理性思考,如果认为我说错了,就使劲喷我吧。

   咱们一路四禅八定走下来,这一点是很容易看到的,只要观人的生死就能得知。

   我们从一开始到入初禅,到后面一路是怎么走来的?舍,舍什么?眼耳鼻舌身意等等……

   那么我们很容易发现一个原理,人在死亡的时候,身体败坏,也是从眼耳鼻舌身意一步步消失的,因为我们自然而然的身心分离。脱离外境,然后进入小人,也就是中阴身(灵魂)境界,那么面临什么?

   面临各种业力牵引投胎,或者起各种心念,包括5欲,假如这是位阿罗汉,他在生前已经戒律具足,习气强烈,自然任何起欲望的东西都会主动回避,或者根本就不会想起来,那么自然没有5欲的困扰,马上证入初禅境界。

   初禅中有觉观二支,他也早就知道不可取,知而不想,立刻就会证入二禅。

   二禅中知道欢喜心不可取,立刻又证入三禅。

   三禅中知道乐不可取,立刻又证入四禅。

   已知真空不可取,自然就停留色究竟天,不再进入无色界了。

   这一路,因为身体死亡,没有物质障碍,特别顺滑……所以如果把解脱永住形容成光明境界,那人死亡能遇到这种的机遇,那就是密宗里著名的死光。

   但是这一切的前提就是慧具足,戒具足,因戒形成思而不想的习气(类禅定力),因慧形成戒的动力以及定力,所以戒定慧在任何说法里都是相辅相成的。

   不过从此看来,慧和戒,都是定力的前提。所以佛在涅盘前说,要以戒为师。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他的弟子们智慧已经被他教得很圆满了,只要戒就能成就了。

   但是这个话放在今天的我们,就不行了,光有戒肯定不行,无慧不解脱。所以理论很重要啊很重要,所谓实践其实一整套就是在执行,训练,因慧而立的戒。

   因此我们终于可以看清,一个人是怎么一步步走入永住涅盘境界的,清清楚楚。可以看见涅盘从四禅所出。

   关于三果阿那含圣人,理论上和阿罗汉相当,只有细微的差别,只是说智慧达到了,但是习气没有完全成形的阿罗汉,但是他如果死去……

   顶多是无法一步走到色究竟境界,身心和物质相应程度还有点高,因此会住于色究竟天的前面四天,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在这四层天里,再近一步依靠智慧稳固习气,消除与物质的相应,但是因为没有色身,纯在天道修行是很慢的。所以一步步走得很扎实,不会突然跑到无色界去,知道最终定于色究竟天。

   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包括色究竟天有个特点,就是都是智圆满,主动选择不升不降。而且,一旦进入这五中天,最终结果就是永恒的安住。

   所以这五层天区别于前面四天,无云,无想,福生,广果,这种纯靠禅定功夫的境界。所以又叫五净居天,只有智慧圆满的人才会进入的,另外就是为什么我们如果单纯打坐如果有幸进入四禅不会和这五层相应进入的原因。

   还有,一旦进入了这五重境界,那就绝对不会再出生了,因为只会朝着永恒安住去了。所以又叫五不还天,就有去无回的意思。

   于是这个地方大家会发现一个重点,那就是极乐世界,净土一类的地方……

   大家都知道净土的特点是什么?就是不退转,去了就有去无回,直接到成佛涅盘等等。

   大家可以发现,实际上净土境界就是和四禅五不还天相应的。

   不信仔细想相,三昧这个词不就是梵语samadhi么?samadhi就是静虑止念的意思,那么其实是不是和禅定是一样的?肯定是。

   那么说念佛往生净土,实际上不就是相应同样的境界么?不然怎么说念佛三昧呢?好了,净土的事情不多说,大家知道就好,世间万法皆是一法。在这里不论述了。

   最后跟大家总结一点,那就是涅盘的不同。

   先说理论上的不同,一切理论其实都建立在缘起有上,就是事物事相都是因果关系的,互为条件。

   然后涅盘就是永恒了,广义来说,涅盘没有什么不同之处。但是我们仔细点会发现有因缘的不同。

   从最开始,一个人因为觉得自己苦,然后努力寻找脱苦的方法,最终从有方法的人手里找到方法,并且有能力做到,变成有余涅盘,这就是阿罗汉,然后最后证入无余涅盘,又叫永住涅盘。这就是起因是自己,最终是自己解脱的因果关联。

   第二种人,他是因为觉得别人苦,并且发现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苦,于是开始寻找千万种方法,无穷无尽的方法来解决别人的苦,同时在过程中,他会明白自己和别人一样,别人有的苦,自己也有可能会有,于是抱着利己利他的心,不停自我探索,遇到有方法的人就像有方法的人讨教,因为他要学的不仅仅是合适自己的方法,还有明白一切人都适合的方法。所以很慢,而且起因就是针对一切人的,所以他成功得很慢。

   并且因为本身的心愿所在,顺利成章,所以不会永远安住在一个地方,但是他自己智慧已经达到了。只是自由的因为更大更广泛的智,导致他更灵活的选择,所以这种叫做菩萨走的路,也就是所谓的游住涅盘,不管在哪,都保持着四禅中不苦不乐的境界。但是不安住在某一个地方,所以既是游走,也是安住,所以叫做游住涅盘。

   最后一种,不用说,就是佛了,佛叫什么?叫做无住处涅盘,什么意思呢?就是哪都住,哪都不住,为什么这样说?

   又牵扯到奥义了,我们在前面禅定中已经证到心就是物了,然后会明白无中生有的道理。也就是说,在禅定神通中,我们能用心无中生有,实际上普通人,毫无禅力,他的心念对这个世界其实也有造作的作用。(三禅中可观,不必多论)。

   也就是说,众生本来就是无中生有的,那么一切其实也都是无中生有的。比如释迦牟尼佛,他涅盘了,永住不还,但是我们整天认为有这样的神佛来显示神力,来救度众生。只要有人还学他的法,还念他存在,甚至把他想象成上帝。那么真的就有这样的情况出现,显灵呀,跑出一切神仙鬼怪呀,甚至任何形象啊,自称释迦牟尼,然后显灵,度人等等。

   严格来说,这些现象不是释迦牟尼本人化现的,是我们的心化现的。但是又不能说不是他,为什么?因为缘起就是他,这些现象都是因为历史上存在过这个人,我们通过认识他幻想他,才出来这些化身的,我们想念得多,就有,不想的时候就无。所以俗话说,信则有,就是这个道理。

   但是看完这片文章,咱都是明智人了,知道是也不是,非是非不是的道理,所以不可以去说什么,但是我们能运用这样的智观察到这一切的原理。其实和菩萨的游住涅盘类似。但是更宽泛。

   也因为这种现象,佛是没有明确安住处,念则化身有,并且暂时住,不念化身无,但是法身常驻,法身就是自然道理,所有一切原理,就是圆满智,所以法身永在。另外报身,就是修行结果的意思,理论上涅盘住四禅,所以,不用猜测,涅盘了,报身永住四禅色究竟天。

   也许这一大段复杂了些,但是慢慢的大家都会懂的。

   讲到这里,漫漫长长路上下求索,也算是对大家有个交代了。因缘起,在此灭。关于禅定,还有瑜伽解脱的所有理论,就在这里为大家奉上了,大家不要迷信我,一定要带着批判的眼光,大疑得大惑。并且自己细细的思维其中的道理。生生世世修行的我,在这里也算是歪脖子树上开出小花,大家敬请摘采吧,不要觉得它香,也不要觉得它臭,因为再美再丑也会凋谢。好似昙花一现。

   一路走来,寥寥万字,能成此书,要感谢太多。首先感谢大家一路观看,一路支持,一路为我助缘,我的所学全因诸位给予的善缘。再次顶礼诸位未来成佛者,感谢诸位因缘供养。

   合掌诚心以法供养诸师: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感谢上师开怀菩萨受摄,感谢上师兰仙人加持,感谢大梵天王、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大黑天、韦陀菩萨护法。

   感谢准提佛母菩萨,二十一位多罗菩萨,光明佛母菩萨、观世音菩萨,弥勒菩萨,持世菩萨,爱染明王,孔雀明王、黄财神,大黑天财神供养。感谢大势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金刚萨埵菩萨、香云盖菩萨、金刚亥母菩萨,月光菩萨,日光菩萨,地藏王菩萨,虚空藏菩萨、一切勇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萨、维摩诘菩萨提供修行法药支持。

   感谢诸天善行引导,感谢帝释天王,施行天王,大辩才天,欢喜天,招财女神,四眼童子,猪哥神,太阴星君护航。

   再此顶礼诸佛:

   南无本师释迦摩尼如来,南无宝藏如来,南无不动如来,南无阿弥陀如来,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南无正法明如来,南无持金刚海音如来,南无大摩尼珠王如来,南无帝释如来,南无龙种上如来,南无清静莲花目如来,南无宝髻如来,南无多宝如来,南无妙色身如来,南无广博身如来,南无离怖畏如来,南无宝胜如来,南无甘露王如来,南无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

   南无华严会上一切如来

   南无楞言会上一切如来

   南无法华会上一切如来

   南无贤劫千位如来

   南无常驻十方佛

   愿以此功德。永护正法不灭,一切见闻者皆得无量世间财,出世间财,无有穷尽,永不退转,离苦得乐,速得一切法门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成就一切佛净土,庄严不异西方极乐世界。

   全文完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禅定       四禅八定)(五明学佛网:禅定       四禅八定)  

 华方田教授:试论中国佛教禅定的特质 

 华方田教授:般若与禅定 

 曾琦云居士:培养定力,开发智力——论传统禅定在当代教学实 

 其它:从演译杂阿含经论原始佛教禅定学的特质与意义(黄连忠 

 大安法师:禅定修福 

 杰克·康菲尔德:踏上心灵幽静 第10章 自我的扩展与消融 

 达照法师:永嘉禅法 第八章 入禅定之门 

 达照法师:永嘉禅法 七章 禅定方便法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廿七章 修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原书教材 第廿七章 修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第二十七章 修习禅定 

 妙境法师:四禅八定(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