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爱是智慧、能力的无尽泉源


   日期:2009/9/7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一)、爱,就是智慧和能力

有一首诗说:

半亩方塘一鉴开,云光月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首诗的主要内涵为“源头活水”四个字,就因为有“源头活水”,土坑变成了水塘,四周绿意盎然,天上的云,反映在水面上,夜晚的月亮就像放置在面前。不论是白天或夜晚,到水塘周边去徘徊、观望、沉思,那是多么的诗情画意啊!

但是,如果要是没有了“源头活水”,试想;一个干涸的大坑,四周是干枯的草木,云在天上跑,月亮也不会下来,没有生机、缺乏情趣,这种死寂地方,还会有人愿意来徘徊、流连吗?

一个人的“爱”心,即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善用它,便是无穷无尽的智慧和能力。

非洲圣人一一史怀哲,可说是近代一位奇怪的圣人,他原籍法国,他是个音乐家、哲学家、神学家,他已经有了很高的学位,很好的待遇,照一般人的取向,正是飞黄腾达的开始,可是他却突然向所有的亲属、好友们宣称:过去的一切成就全部放弃,从此开始学医,而且学成之后要到非洲大陆去为黑人服务。

史怀哲又整整读了七年,才获得医生的学位,于是便到非洲行医。他曾三次出入非洲,可以说一生的精
力,都奉献给非洲的黑人们了。
一个人固然不能同时获得二十个博士学位,但在二十个学位中任修一、二个是可以获得的。人生苦短,如果天假年限,所有的学位,只要有时间,应该都可获得,这说明了人的智慧和能力,可以无限的累积和发展,而累积、发展的动力必须是“爱”,因为你若不爱、不喜欢,便什么事都不会有个开始,没有开始的因,怎会有美好的结果?

“源头活水”一如一张无限大的白纸,再多的文字符号也写不尽、用不完;又如一只无限大的容器,“全部存在”都装进去,犹似沧海之一粟。

这么讲,的确是像吹大泡,但只是“像”,却不是“事实”,事实上是可能的,成了佛陀的人便是有力的证明;佛的智慧能力广大无边、高深莫测、不可思议……佛是人修成的,不是一生一世修成的,“千劫修佛威仪,万劫学佛细行”,逐渐累积成“三大阿僧祇劫”而成为佛陀的。佛经上是这么说的。如果是禅宗一一教外别传的一个法门,那就不然;“三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一超直入如来地”、三大阿僧祇劫,缩短到一生成办,这对于做不到、不愿做、不想做(不是不能做)的人来说,又像是在“吹大泡!”因为太多的人“自小其器”、“妄自菲薄”;……皆是缺少“爱”心之故,若能把“爱”的火花点燃,使它越燃越大、越大越光明,此乃“为长者折枝”之易,非“挟泰山以超北海”之不能,“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所以,“爱”就是智慧、能力的泉源,人人都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为什么不把它开发(发心)出来善加利用呢?

非洲的圣人一一史怀哲,就是个人生的榜样和说明,这在别人不想做、不愿做,甚至认为不能做的事,史怀哲他做到了。中国的哲士文天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白纸””(汗青)。史怀哲临终时,非洲那些土著黑人,哭得死去活来的,那种至诚、至情的感人画面,若非是史怀哲有伟大崇高的“博爱”之心态流露,怎能把非洲土人感动得“如丧考妣”?

“爱”,能使人有用不完的热情,会产生无穷的智慧和勇气,人生如果没有了“爱”,便会立刻褪失生命的光彩,因为情感冷漠、意志消沉,便会使人变得毫无生趣。

生而为人,应以炽然的热情“爱”心去为人服务,活在责任义务里,求心安过日子,因为我们每个人这个“小我”,离开“大我”的人群社会是无法活下去的;试想:自己的日常生活一一食、衣、住、行……那一样不依靠著别人而能自己解决?社会“人人为我”、有“爱”心、有思想、有理性的人,反过来是否应该感恩、感谢?进而也付出自己的炽然热情去“我为人人”?

人生因“爱”而存在,“爱的人生”是自然的在成长、在发展,遵循著「爱”的“轮轴”向前、向上推进,人生自然会越来越美好。每个人只要从自我做起,真诚的热爱自己的责任和工作,热爱自己的学问,热爱自己的事业,而且没有丝毫的勉强,做得欢喜,做得自然,这便是人生之爱的幸福和快乐。

不论你是从事任何工作,只要是正当的,只要你肯把感情、把爱心投入进去,你就应该坚决的自信:它
迟早会在你所选定的焦点上,绽放出成功而美丽的花朵。

一个爱心充满的人,情感必定是丰富,凡是情感丰富的人,必定是有理想、有抱负、成大事、立大业的人,他会由爱心生耐心,意志坚决、毅力恒持,经历越久,体验越深,注入下去的心血越多,克服的困难越大,最后的成功、成就也必定是辉煌的。

看到过母鸡孵小鸡的过程吗?它不吃不喝,须臾不离,直至把小鸡孵出壳。母鸡的“爱”心,给我们一个很宝贵的启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注入情感,充满爱心,只要你肯付出真情感,就会由爱心生信心,由信心生力量;只要自己认定值得爱,应该爱,爱得有意义,就应该坚持恒心和毅力的爱到底,始终“毋忘勿助”的守之不失,既不必稍遇挫折而灰心丧志。当知每一分钟的努力,都在把你推向最后的成功和胜利。

爱心,可以产生喜悦,可以创造自己的新生命,当你有了成功、有所成就的时候,不要骄傲,不要踟蹰志满,因为骄傲会带来危机,得意忘形会使你人生的向上“戛然而止”。投向目标以爱心,只要付出时间和精力,成功是自然的,不是什么奇迹,只要付出真诚之爱,成败应是在所不计,但是可以肯定的说:伟大的成功,最大的胜利,一定是属于爱心大、爱心强和爱心永远不变的人所有的。

(二)、伟大的事业成功于强固的爱心

孙中山先生,名文,字中山,号逸仙,早年读书,立志行医救人,因见满清政治腐败,乃改志向为救国,一生为革命奔走、奋斗,愈挫愈勇,屡败屡战,经过十次之失败,终于在第十一次成功。他被选为总裁,辞不就任;国家统一被选为大总统,他把大总统让与袁世凯,自己愿为国家富强而筹思图治,一句非常发人深省的话:“一个人要立大志做大事,不要做大官!”

做大事,发挥自己的爱心,能为更多的人服务,才是人生的第一要务。

唐朝的高僧玄奘,基于对众生的热爱,以国师之尊,冒生命之险,前往印度求取大乘佛经。

他孓然一身,越葱岭、履荒漠、穿森林、涉沼泽……以无比的坚忍及耐心,突破了瘴疠、野兽、饥渴和语言的隔膜,前后历经十七年,途程数万里,终于取经回国,成为中、印之间最早往来的文化大使。

也有不少的中国人出了国门。也有不少由外国来到中国的人不愿再返回;因为坚难困苦,十之八九不如
安家落户算了,能坚持自己的“爱”心,具有不屈不挠的意志力,玄奘大师是个了不起的人。

发明之王一一爱迪生,从小就喜欢研究、发明,没有读过多少书,家境又贫穷。十二岁当报贩时因在火车上研究,不幸而起火,被车长怒掴耳光,耳朵也被打聋了。他不但不灰心,而且说:耳朵聋了可以专心的研究工作。

爱迪生研究、实验,他是不看钟表的,时时刻刻都把他要创新的东西放置在心里:

有一次,他去排队交税,当他接近缴税的窗口时,税务员问他:你叫什么名字?他想了好久,竟然想不起自己的名字叫什么。

他结婚了,带著新婚妻子去旅游,走著、走著,回头一看,新婚的妻子不见了。婚后,他天天在实验室里从事研究,不管时间,没有假期。他太太说:亲爱的,这样下去,你会把身体累坏哟!爱迪生问:那怎么办呢?他太太说:该休息就休息嘛!譬如假日……爱迪生说:到那里去呢?他太太说:到你喜欢的地方去呀!爱迪生说:那好。到了星期日,他又钻进了实验室。

集中精神和心力,把情感投入,让它形成一个焦点,然后在那个“焦点”上就会爆出灿烂的火花。

爱迪生活了八十四岁,他一生发明二千多种东西,领到专利证的就有一千零九十七件,可是,很多人藉他的发明成了巨富,而他,仍是过著平淡的生活。

国学大师章太炎,常常在深夜里读书。

有一次,家里的人给他送了一盘糯米糕、一盘白糖。他边看书、边吃糯米糕,吃完了,家人来收盘子时,见他满嘴发黑,仔细看时,原来他用糯米糕醮著吃的不是白糖,而是墨汁,竟专心到“食而不知其味”,可见“制心一处”的成就率是很大的。

发明蒸气机的瓦特,他在实验室里有个笑话:

由于他的专心在思维研究,常常忘记吃东西。

有一次感到很饿,他想起一旁的桌上有鸡蛋,他一面聚精会神专注著仪器上的变化,一边顺手把鸡蛋放进开水壶里。过了一会儿,他要吃鸡蛋了,结果一看,煮的竟是怀表,而不是鸡蛋。

历来为了信仰、为了科学、为了事业而集中情感之“爱”心,大都是全神贯注,把所喜爱钻研之物件,变成唯一的兴趣,鄙弃一切享受,甚至为了酷爱真理,宁可牺牲生命,也决不泯没自己的良知,比如从“地动说”的白鲁诺,就因为坚持著哥白尼的发现是正确的、是对的,被罗马教会判处死刑—被“点天灯”活活烧死的!

如果在人群中缺少了这种爱真理胜过爱自己生命的人,不独人性的尊严无从建立,而人类的进化也成为不可能了。

(三)、只有“爱”才是人生必需的和足够的

“爱”是人人所本有的。“爱”是人生“的源头活水”。“爱”心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宝藏。任何超卓的智慧,惊人的能力,坚决的信心和无比的勇气,都是从“爱”心里发挥出来的。古今中外的伟人,他们的“光芒”都是从“爱”心中产生的,他们有共同的一个特点就是“仁慈”。

反过来看,证之古今中外,凡是身为领导的人,如果是爱心贫乏、情感冷漠、意志消沉,那一定是个“既不能令(没有亲和力),又不能命(缺乏源头活水,变成无能)的人”。从他们的事迹、表现中,也不难发掘出来一条“定理”,那就是他的“爱”心和真情感能流露多少?他就能够得到多少的拥护和爱戴(是发自内心的共鸣,不是虚假外表的阿谀奉承或阳奉阴违)。“爱”的人格能够感召多少人,就能够得到多少人的忠诚归心。只有“仁者无敌”于天下,只凭力气不过是一介莽汉、武夫,离开了“爱”,领导就失去了强固的基础。缺乏了“爱”,任何的作为行动,也不会产生惊天动地的力量。

有些特别喜弄权术的人,除了权术就没有人格,他的人生已完全被权术所覆盖,他的“爱”心被埋没。

还有些人,凭著小聪明,玩弄技巧方法,离开了“爱”的敦厚热情,任何再好的方法,也只是没有“能源”的“发动机”。真正的技巧和方法,它必须从热情中产生,而与“爱”心结合融汇在一起。

凡是不肯发挥“爱”心本能,而妄自菲薄,自认低能,无异是在怨恨父母,咒诅天地;自暴自弃的结果,便会推卸、逃避应负的责任和义务,一个人如果到了这种地步,真可说他是“哀莫大于心死”了!

智慧的火花,是从“爱”的焦点上迸射出来的。只要你肯付出,就会获得,只要你有炽然的“爱”心和热情,不论是求学、工作和事业,都因为有了“动力”而必然会有结果。所以说:“爱”是必须的,也是足够的。

智慧和能力,皆是围绕“心能源”的“卫星”,用不著向外寻求,只要肯把自己的整个生命,全部理智和情感,投入所从事的工作、学问或事业上,由于“爱”心和从事的工作合而为一,在那集中的焦点上,时间到了,便会闪烁发光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