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禮旭:教育最核心的問題是身教跟耐性
前幾天跟大家講到,要問來應試的老師“什麼叫教育”。在《說文解字》當中,把教育兩個字給我們講得非常清楚。“教者, 上所施,下所效”,這個“教”字,古字是這麼寫的,上所施,下所效。這個注解告訴我們上行下效,而其實在字當中也已經 把這個義理顯露出來了。你看左邊兩個叉,下面一個孩子,大人、父母打一個叉,小孩自然效法、模仿打第二個叉。這個告訴 我們上行下效,身教的重要。結果我們現在跟很多成人交流的過程當中,成人都會抱怨:我都跟他講過道多少次了,他就是講 不聽。從這句話有沒有聽出問題來?教育是用講的嗎?不是。你看希望孩子好學,結果自己在那裡看電視,孩子能服氣嗎?當 然很難服氣。我們還在那裡,當然因為沒讀過《弟子規》,“勢服人,心不然”,叫孩子趕快去讀書,不然家法侍侯。你們怎 麼這麼熟?我每次講到這個的時候,很多成年人邊聽然後頭低下來在那裡笑,“怎麼在說我?”所以你自己要好學,不然你在 那裡看電視,孩子心裡不服,縱使你叫他上樓去了,他可能他的神識還在哪裡?還在那個電視的劇情裡面。 券所,就派幾個同仁一起去補習,准備考試。派去的人當中,我爸爸的年紀最大,已經五十歲了,重新進入補習班,其他都三 十幾歲的同仁一起去考。在那段時間,我回到家裡看我爸爸很認真在那裡准備考試,那個神情、那個用心,我們有沒有感動? 很感動。後來考試結果只有一個人考上,你們有神通都知道,就只有我爸爸考上。所以好學不是講的,是做給孩子看,就很令 孩子感動,就覺得不好學比起爸爸太慚愧、太丟臉了。 一而再、再而三提醒,讓他形成習慣。假如有講一次就聽的,諸位老師你一定要把這個小孩介紹給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