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知道了為什麼還放不下?
「望西師謂住定供佛:約常途者,初地以上」。這就平常講,他真契入這個境界,我們現在理明白了,事沒有契入,為什麼沒有契入?我們沒有把煩惱習氣放下。放下執著,你就證阿羅漢果;放下分別,你就成菩薩;放下起心動念,你就成佛。我們沒放下,知道了,放不下。知道了為什麼還放不下?這樁事情,我在年輕初學佛的時候,也不算年輕,二十六歲,我是二十六歲才接觸到佛教,我也喜歡問,就用這個問題問章嘉大師,我知道了,為什麼還做不到?章嘉大師告訴我,你沒有知道,你知道就做到了。我說:經上講的我都懂得了。「你沒知道」,他就這麼肯定這句話,說我沒知道。這個知不容易,所以他老人家告訴我,佛法如果就哲學的觀點來看,知難行易,他這句話提醒了我。我們今天的知是從經本上,是聽老師教學講解裡面得到的,這個知那就是孔子所說的「記問之學」,你聽得多、記得多,你會問,人家給你解答,你明白了,是這種知,這記問之學,底下一句「不足以為人師也」,不能做一般人的表率。這個知要怎樣算是真知?唯證方知,你要自己親證,那你這個知是真知。諸佛如來、法身菩薩親證而知,不是我們見聞之知,不是這個。所以我們也聯想到見聞之知應該是現在所講的知識,親證之知應該算是智慧,智慧跟知識有差別。知識通過證實、證明了,這是智慧;如果沒有通過親證,這不是智慧。 我記得倓虛老法師講了個故事,修無師往生,地點是在黑龍江哈爾濱極樂寺。民國初年,倓虛法師東北人,出家之後親近谛閒老和尚,那是當代的高僧大德,講經說法的老和尚。他跟東北有緣,所以老師就勸導他應當到東北把佛教興旺起來,他確實不負老師的願望,在東北建了有十多個寺廟;極樂寺是他建的,長春般若寺也是他建的。倓虛法師他是第一任的方丈,寺廟建好之後,他就開戒傳戒,這是非常好的方法。傳戒道場才有人,要不然道場沒有人,這一傳戒很多人都留下來。那個時候他是方丈,定西法師是當家師,監院。有一天來了一個,開戒需要人幫忙,所以他召請,有人發心,出家人發心在道場做義工。有一個修無師他來了,老和尚問他:你能做什麼?他願意照顧生病的人。戒壇那個時候傳戒三個月,時間很長,傷風感冒這些是很常見的事情,他在照顧這些生病的人,定西法師就把他收留下來。 住了不久,大概是十幾二十天的樣子,他就向倓虛老法師(那是方丈和尚)告假。倓老很有修養,沒有追問,點頭同意他。定西法師就沉不住氣,責備他,你這個人怎麼這點定功都沒有,戒期還沒有圓滿,你怎麼半途而廢?你到這個地方是發心照顧病人,你怎麼可以現在就走?他就說:我不是到別的地方去,我到極樂世界去。這兩個老和尚聽到這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