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慈诚罗珠堪布: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空性的讲解


   日期:2012/10/29 13:4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2)有形的物质都是空性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重点,也即要表达的关键内容,就是空性。

真正的佛法,就是智慧和慈悲的综合体。其中的慈悲,是指菩提心;而智慧,则是指证悟空性的智慧。虽然精通世间的医术、工巧技艺等等也称为智慧,但此处所说的智慧,则特指证悟空性之智。除了智慧和慈悲之外,不存在什么真正的佛法。

比如说:念经、烧香、拜佛等等,都只是一些方法而已,通过这些方法所要获得的,还是智悲双运的境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才要行持布施、持戒、忍辱等等,这些都只是一些手段而已。

菩提心的修法,我们已经讲过多次了;此处要讲的,是证悟空性的智慧。

如何证悟空性呢?第一个,就是要闻思。通过听闻佛法,然后自己去思维。仅仅听闻而不思维是不行的,比如说:如果听到别人说,因为龙树菩萨说是空性,所以就是空性;因为释迦牟尼佛说是空性,所以应该是空性,便不假思索地照单全收,这是不负责任的做法。虽然龙树菩萨和释迦牟尼佛说了,但我们还是应该通过自己的思维去体会、去感悟、去消化,只有这样,空性才能成为我们自己的境界。在没有证悟之前,空性的境界是不属于我们的,因为哪怕佛经当中讲了空性,但我们却一点都没有体会到。

意识离不开空性,肉体以及周围的一切都离不开空性,但如果不了解、不证悟,仅仅本体是空性,对我们是起不到什么作用的,所以一定要证悟。

如果要证悟,首先就是要去听。为什么要听呢?因为,证悟的境界是超越一切凡夫思维的智慧,如果不去听闻,任何人也不能自己创造出这样的智慧或思路。

只有在听了,并大概知道今后的前进方向以后,才能静下来自己去思维;思维了以后,就是要通过修行而证悟。

仅仅思维为什么不够呢?因为我们的语言,是我们的祖先创造的。我们的祖先是怎么创造的呢?比如说:如果让一些小孩子根本不与外界联系,一生下来,就关在一个封闭的环境当中。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就会创造出一些只有他们自己才能理解的语言,屋里所有的一切东西,包括锅、碗、勺、盆等等,都会被他们赋予新的名词。他们创造语言的来源是什么呢?就是他们所处的环境,他们周围的各种物质,因为要用碗吃饭,所以就要给碗起一个名字;因为要上床睡觉,所以也要给床起一个名字;因为要用某个东西,所以就要给这个东西起一个名字……这些物质,都是肉眼看得见的、宏观、粗大的物质。我们的语言,也只能表达、传递宏观、粗大的概念。一旦超越了这个范围,我们的语言就鞭长莫及了。

如果真正要了解空性,则只有通过修行才能解决,因为空性的境界,不是语言所能如实表达的。

在《入中论》、《中论》等大乘经典中反反复复地提到,空性、光明、如来藏等等这些内容,是不可思议的,既然我们的思维都不能了解,我们的语言就更无法形容。既然如此,那么语言又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打个比方,当有人询问月亮在什么地方的时候,其他人就用手指指向天空,并告诉他,月亮在那里。这个手势只是表示月亮在何处,实际上手指既没有碰到月亮,也不会说什么话,但这个手势却有这样的作用,别人根据手势的指引,就能找到月亮。

同样,虽然我们的语言不能直接表达空性,但通过语言,就可以破除我们的很多执著,在破除执著以后,通过修行,就能证悟空性。当然,其中修行是不可或缺的。如果不修行,就无法证悟空性,充其量也是在字面上理解了空性而已。

量子物理学家也有类似的看法,德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海森堡说过:“关于语言的问题,在此确实很重要。我们想以某种方式讨论原子结构……但是却不能用平常的语言来谈论它。”

既然量子物理学家都有这样的感受,空性的境界就更是超越了这个层面,因为它比量子物理还要深得多。还有很多东西,量子物理都没有打破;还有很多问题,量子物理也没有解决,所以,量子物理还需要发展。

其实,释迦牟尼佛早就以“不可思议”等等来描述空性,禅宗也说“不可思、不可言”,为什么“不可思、不可言”呢?因为,空性的境界,并没有什么可以思维、言说的东西——一无所有,都是空性。既然如此,又有什么可说、可思维的呢?

很多人由此而产生了误解,认为既然量子物理与空性的境界都是不可言传的,那么量子物理与空性就应当是一回事。这种看法是错误的,量子物理只是往空性的方向迈进了小小的一步,离真正的空性还有天地之遥,所以,如果将空性与量子物理相提并论、混为一谈,就完全是曲解了空性。

但是,为什么我们这次讲空性的时候,要讲到量子物理呢?因为,量子物理是科学,大多数人是相信科学的。既然相信科学,那么,当量子物理跟我们的常识完全相反、互相抵触的时候,究竟是我们的常识说了算,还是科学说了算呢?此时,稍有理智的人都不会信口开河,妄说:“只有我说的才算,只有我的眼睛看到的才算,量子物理是一派胡言!”而只会明智地说:“虽然我是这样看见的,但如果科学的立场跟我相反,那肯定科学说了算!”

量子物理的研究成果可以证明,我们眼睛所看到的世界,原来并不是真实的。

这不仅仅是佛菩萨说的,包括爱因斯坦都说过:“我们的感官,是非常愚蠢的,所以,我们的感官没有发现的,并不代表不存在,很多事情它都无法感受到。”佛经里面也说了很多这样的话,而且其中所包含的意义更为深刻。

我们每个人以前都认为,在眼睛没有毛病的情况下,所见到的东西不会有错,一直非常信任自己的感官,但是,在通过量子力学得知微观世界并不是这样的以后,就会思维,为什么我的常识与科学的结论是矛盾的呢?原来是因为我的眼、耳、鼻、舌有问题,我所感知到的,只是我自己的世界,只有在我的世界当中,它们才会起作用,眼、耳、鼻、舌所感受的,并不是真理。那个时候,我们就会开始怀疑自己的眼、耳、鼻、舌、身的结论,不但是怀疑,而且也可以进一步知道这些都是错误的。从此以后,我们的自尊心就开始降低,而不会墨守成规,执意固守以往的经验了。

本身凡夫的自尊心或者傲慢心是很强的,如果一开始就告诉我们,因为佛是这样说的,根据龙树菩萨的逻辑也可以判定出这样的结论,整个世界都是空性,有些人或许会对此嗤之以鼻:“这是两千多年前的陈词滥调,这种落后观念早就该扔到历史的垃圾堆里去了!”就不一定愿意去思维,即便愿意思维,也不一定能思维出什么结果。

但量子物理却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发现。在它的面前,任何人都无话可说。而量子物理告诉我们的结果,就已经接近于佛教的观点了。

当然,我说过很多次,你们不要搞错了,佛法不是量子力学,量子力学更不是佛法,它们之间是有着很大差别的,但是,利用量子力学,就可以间接地让大家接受一些佛理。

佛教要推翻的,不是外道的观点,不是唯物主义、唯心主义、有神论、无神论等等,就是要推翻我们自己的错误观念。

释迦牟尼佛从来不愿意往外去争论,从来不提倡我们去与他人斗争,既不与其他的教派或者学说辩论,也不与持有其他观点的人辩论,唯一要斗争、辩论、挑战的,就是自己内在的精神世界,就是精神世界当中的执著。最终的目的,是要获得与内心挑战的胜利。

比如说:在宏观世界当中,一个闹钟的分针、秒针的位置和速度都测得准,因此能表示一个精确的时点,可以给我们明确地指出二十四小时的任何一个时间,所以测得准是可以成立的。然而,在微观世界当中,这些都是测不准的。比如说:时钟秒针的顶端,是由很多粒子组成的,每个粒子的速度和位置又是测不准的。这样一来,我们又怎么能确定出一个准确的时点呢?在微观世界里面,时间是测不准的。

当然,在宏观世界当中,时间还是测得准的。否则我们就无法确定出飞机、轮船的出入港时间,或者是汽车出发的准确时间,这样所有的生活都会乱套的。

同样,如果不观察,则周围的一切都是存在的,因为有这栋楼房,所以我们可以住在这里;如果没有这栋楼房,我们又怎么住在这里,又怎么进入这个房间呢?在宏观世界当中,很多人既可以聚在一起,也可以各自分散;但在微观世界当中,我们所有人的身体都是量子场,不存在什么你我的分别,都是弥漫在整个空间当中的,互无差别,无法区分的一体。

打个比方,在沙漠里面,有各种形状、大小不一的沙丘、凹地,但沙漠本身,却是由一粒粒的沙子组成的,没有什么沙丘、沟壑等形状,只是在风力的影响下,才会显示出各式各样的形状。同样,在微观世界当中,我们每一个人和这个房子,都是没有什么差别的,全部都是一个整体的量子场。所谓“场”,就是一个波动的、无形的东西,根本没有任何物质实相,只是一种能量。但是,在我们的眼里,就像风力吹动所形成的沙丘一样,从量子场当中便形成了一堆堆的物质,大家就把它们分别认定为是房子、家具、老年人、年轻人、男人、女人等等。

这些东西是如何形成的呢?这与观察者有关。所以,古往今来的很多人,包括聪明绝顶的爱因斯坦,在一开始的时候,都不能理解这些东西。直至现在,这些问题都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西方哲学也不能摆脱这些困境,比如英国经验论的代表人物贝克莱,就遇到过这样的责难,“难道这个世界就不存在了?只有人去看的时候,它才存在;一旦没有人去看,它就不复存在了吗?”面对这个问题,他也束手无策,只有把这个问题寄托于上帝:“即使人没有观察世界,但上帝却一直在关照着世界,所以世界不会变得因为不存在而不稳固。”但上帝是否存在都很难证明,这种回答是荒唐的。谁会承认上帝在看呢?你相信上帝,就可以这样说;要让别人相信,就是很牵强的。

量子物理学家们都是很严谨的,他们在遇到这个难题时,当然不会像贝克莱那样把问题推卸给上帝,而只能心存疑窦地做出一些似是而非的回答。

比如:俄籍物理学家,斯坦福大学教授,混沌膨胀模型最主要的发明者,安德烈•林德博士在接受罗伯特•劳伦斯•库恩(Robert Lawrence Kuhn)采访时,两人之间曾有过这样一段对话。

罗伯特:“安德烈,我们不观察宇宙,真的就意味着宇宙不存在吗?”

安德烈说:“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主要挑战。薛定谔之猫提出的问题是,在打开箱子以前,小猫是活的还是已经死了。量子力学的答案是,(正如史蒂夫所言),小猫既非生也非死——至少量子力学的哥本哈根式(玻尔——海森堡)解释是这样的。现在,假定当你打开箱子时发现小猫已经死了,那么,你最多只能说,‘事情似乎是,在打开箱子以前,小猫已经死了’;而如果小猫还活着,那你最多也只能说,‘事情似乎是,在打开箱子以前,小猫还活着’。所以说,当你观察宇宙时,你也同样最多只能得出下述结论:‘事情似乎是,宇宙已经存在了几十亿年’”

罗伯特:“但照这种说法,宇宙也可以不存在啊?”

安德烈说:“噢,是的,是可能不存在,在这一点,正是量子力学面临的主要挑战。”

从这段对话中,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比如说:在这栋楼、这间房子里没有任何人存在的时候,这个桌子是否存在呢?按照量子物理学家的观点,它就有可能不存在。既然不存在,那么宇宙从何而来的呢?对此,量子物理学家找不到一个天衣无缝的回答,只有无可奈何地说:“这就是量子物理的主要挑战!”事到如今,量子力学仍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

佛教的实相唯识宗也遇到了这个问题,在法称大师的《释量论》当中,也提到过这个问题,唯识宗用一个非常合理,足以令人心悦诚服的回答,就使这个问题迎刃而解。他们既没说它是一个难题,更不认为这是上帝在看。

这些问题只是我顺便说说而已,我们要讲的是什么呢?以前我们都认为:我是一个这样的人,而他又是一个那样的人。现在,量子力学已经告诉我们,不管是我还是他,都是一体的量子场。就像把一粒粒的沙子做成男人、女人、佛陀、菩萨等各种各样的沙雕塑像,使它们看起来像一个人、一尊佛、一座宫殿、一匹牛等等,但如果把这一大堆的沙子弄平,就只是一大堆的沙子,哪儿有什么佛、菩萨、女人、男人、宫殿等等呢?都没有!

要知道,我们都是在纯能量当中产生的噢!

量子力学的创始人玻尔说过:“假如一个人不为量子论感到困惑,那他就是没有明白量子论!”其实,佛教很早以前就已经说出了这一切,学过佛教唯识宗的人,或者是了解佛教中观宗的人对此早已习以为常,就不会感到惊奇:“这就是以前学过的东西,并没有什么了不起!”这些结论,本身就是佛讲过的,只是他们用仪器测量出来了。释迦牟尼佛没有利用什么仪器,只是依靠自己的证悟,便通达了这一切。随后,又把自己的证悟境界,用一种通俗易懂的语言传递给了后人。

这并不是说量子力学可以证明佛教的深奥理论,但它可以帮我们解决一些问题,虽然对西方哲学,以及经典物理学来说,量子力学是一个天灾——几千年的所谓成果,在量子力学诞生之后,全部都变得摇摇欲坠——但对佛法来说,量子力学就是一个很扣手的伙伴,就像西方尖端的科学家所说的一样。

大卫•玻姆,是伦敦柏克贝克学院的理论物理教授,三十年以来,他一直是世界公认的量子力学权威物理学家。他在研究出这些结论以后,认为它与东方佛教的思想是一致的。当媒体——英国广播公司广播部(BBC RADIO)采访他的时候,就曾经问道:“你所说的东西,听起来非常像是东方哲学。或许禅宗的学生们会找到这些非常类似的概念,你是否看到了你在这个主题领域内的想法,支持了东方神秘主义?”大卫•玻姆回答说:“嗯!也许如此。但是,我认为这种卷入的概念在西方也一直是有的。”

英国物理学家保罗•戴维斯也说道:“很多现代作家都发现,量子论中所用的概念与东方神秘主义与禅宗用的概念很相似。但不管一个人的宗教论点是什么,总之,量子因素是不可忽视的。”

戴维斯和布朗合编的《原子中的幽灵》中写道:“量子物理学这种整体性特征,在东方神秘主义信徒中找到了极大的支持。神秘主义哲学包含在印度教、佛教、道教等东方宗教之中。实际上,在量子理论的早期,许多物理学家(包括薛定谔)很快就发现:部分和整体的量子概念跟东方关于自然界的统一与和谐的传统概念,十分相似。”

美国理论物理学家卡普拉博士也写道:“在这样的认识下,关于空间和时间、孤立物体和因果关系等的传统概念都失去了他们的意义。可是,这样的认识却与东方神秘主义十分相似。在量子理论和相对论中,这种相似性变得明显了,并且在亚原子物理学的‘量子相对论’模型中变得甚至更为明显,量子理论与相对论在这种模型中结合在一起,其结果是与东方神秘主义的观点极为相似。”

当然,佛教当中还有很多更深广的领域,量子力学却根本帮不上忙,只有佛教自己去告诉别人。

为什么量子力学帮得上佛教的忙呢?因为我们很多人都是相信科学的,以前我们一直认为,如果承认周围的东西都是实实在在的,这就是科学,但量子力学就打破了这一观点,这样一来,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地把我们引向空性的境界。

之所以我们这次要简单地介绍量子力学,就是为了推翻我们心中粗大的错误观念,虽然佛教也能做到这一点,但因为量子力学是被普遍承认的观点,虽然物理学家之间也有一些争论,但从科学界的主流思潮而言,量子力学已经被公众所接受了。既然公众都已经接受了,我们就更不可能推翻量子力学或者相对论的观点,而只有承认——我们日常的所见所感都不成立,都站不住脚。

凡夫都希望身边所有的东西都是实实在在的,这样心里会踏实一些,但经过观察以后,我们却找不到一个让自己踏实的东西——所有看得见、摸得着的粗大物质,最后都可以消失在纯能量当中。

以前物理学喜欢讲什么“物质不灭”,但现在的科学结论却不一定是这样,物质可以灭,在物质的下面,只是一种能量,它可以不灭,但能量的说法还是很不可思议的噢!它意味着,这栋楼,包括我们这些人,都可以消散、融入到虚空当中,什么都不存在;当密度足够的时候,通过挤压,这栋楼,包括我们这些人,又可以在虚空当中出现。

我们可能会认为匪夷所思:从诞生到死亡,我就是这样一个实实在在的人;这栋楼在没有修建的时候就不存在,在建成之后直至毁灭之前,它都是确确实实地存在着的,这栋楼和我们这些人怎么可能在空中消散呢?绝不可能!

当然,在宏观世界中,不可能一栋楼或一个人的身体突然间消失和诞生,但宏观世界是虚幻的,我们看不见它的真相,这是有科学证据的,我们能不接受吗?我们不得不接受!如果能够接受、能够理解的话,就能依靠它来推翻我们以前的陈旧观念——顽固的执著。

量子力学刚刚诞生的时候,不少人都认为这是荒谬至极的言论。很多科学家都不屑一顾:这么说,我们就不是在研究一个物体,而是在创造一个物体了?世界上没有一种科学理论是在诞生之初,就能立即被所有的科学家们接受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都慢慢接受了这些观点。

佛告诉我们,所有物质的最小单位,叫做无分微尘。无分微尘可以在空中消失,如果想去追踪它的去处,是根本没有办法的。一个这样实实在在的固体,就是在虚空中消散无余了。

《俱舍论》,特别是大乘佛法当中还讲过:当物质,或者整个宇宙诞生的时候,就是在虚空中忽然间产生的。这种观点,与所有物质产生于纯能量的观点也是大体相同的。

请大家好好思维思维,我们原有的观点都是不对的!不仅仅是量子力学,包括相对论里面的质能关系(公式:E=mc2),也证明了这一点:

所谓质能关系,是指质量和能量之间的转换,也即所有的质量可以完全转变为能量——所有宏大的东西,最后都可以变成没有任何物质的实体;能量也可以转变为质量,换言之,在我们肉眼观察不出任何东西的空间当中,也存在着量子场,在这样的空中,可以产生形形色色的物质。当然,这是指在微观世界当中,在宏观世界当中,不可能天上一下子就出现一架飞机,然后又在空中忽然消失。

这些观点,跟我们的常识都是相反的,在两个相反的观点当中,我们只能选择其中之一。选择什么观点呢?只有选择量子物理!无论是接受过科学教育的人,还是没有接受过科学教育的人,谁都不能说这些观点是不准确的。既然是准确的,那就必须承认我们以前的观点是错误的。多年以来,大家一直以为至少有一个基本的粒子存在。通过量子力学与相对论,不仅推翻了经典物理学,以及西方哲学的观点,而且也帮佛教推翻了我们原有的观念。既然如此,我们现在就无话可说,再也不能坚持这栋楼客观存在的观点。

(3)无形的“场”也是空性

前面我们提到了量子力学的观点,量子力学并没有认为世界完全是空性的,也没有提到无我、空性的概念,至于修法、断除我执、断除烦恼等等,就更出乎他们的预料了。虽然起初他们并没有想过空性的意思,但通过仪器测量、科学试验,却让他们无意间发现了接近物质本性的境界——量子场,但他们只能走到这一步,就不能再前进了。他们至今认为,量子场是一切物质的最终基础,是客观存在的物质。

为什么他们只能走到这一步呢?因为,在宇宙刚刚形成的时候,粒子的密度是非常大的。由于密度太大,所以即使是目前最先进的粒子碰撞器,也不能让这种组成物质的原始粒子粉碎、分离,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粒子不能再分离,其实它们还是可以分离的。

当量子力学与佛教一起肩并肩地走到这里的时候,它们两个就分手了,量子力学只有暂时停顿在这里,而佛法却可以继续前行。

佛教认为,虽然量子场也是一种物质,但它却是可以被打破的。虽然佛经当中没有“场”的名词,但在《大乘阿毗达摩》当中却有这样的物质概念,前面介绍色法的时候,就提到过这种无形、无色的物质。佛教的物质概念是很广的——不仅仅是粗大的东西才称为物质,包括细微的东西也可以称为物质。

那么,量子场这种物质怎么被打破呢?虽然量子场没有颜色,不具实质,但它却有波一般的形态,既然有波一般的形态,就可以分出东、西、南、北、上、下,这样一直分解到最后,它就会在虚空中真正地消失,最终什么都不会剩下。

为什么呢?比如说:一个有形、有色的物质,它的体积是有限的,而不是无限的。既然是有限,就会越分越小,当小得不能再小的时候,它就会消失在虚空当中。什么是“小得不能再小”呢?就是如果再分,它就没有了。

很早以前我们就认为,我们肉眼所见的,无色透明、没有质碍,没有固定形状的空间,就叫做“虚空”;而没有空气成分,也即没有氮气、氧气、水分等等的虚空,就叫做“真空”。在真空中,是没有任何物质的。后来科学家发现,即使是在真空当中,也存在着一种非常细微的能量——零点能(量子场)。所有的物质,都是在零点能当中产生,最后又消失于零点能当中。

佛教对此不以为然,佛教认为,即使是零点能,也可以消失在不存在任何东西的虚空或者空性当中,这样的虚空,才叫做真正的“真空”。也就是说,所有有形、无形的东西,都会消失于空性当中;而所有的物质,又都产生于空性当中。

虽然有些量子物理学家也会说“色即是空”,但他们所谓的“色”,只是很狭窄的一个范畴。量子力学的“物质”或者“色”的概念,就是颜色、形状、声音、味道等等,而佛教禅定当中所出现的特殊色法——白骨、水、风、火、红色的世界等等,量子物理学家从来就没有看到过,因而也不会相信这样的结论,更不会把它们列入物质的范围之内。量子物理学家所说的“色即是空”,要比佛教所说的“色即是空”的层次低得多。他们连“场”的概念都没有打破,其他的很多特殊色法,他们就更不可能打破了。

“场”以上的概念,已经被量子物理打破了,佛教自己必须要做的,就是运用中观理论打破“场”的概念,并继而把所有的执著都彻底推翻,最后唯一剩下的,就是空性。

打个比方说,这栋楼是怎样产生的呢?从宏观的角度来说,大家都很清楚,是由建筑设计师、建筑工人、建筑机械等等共同创造、修建的;从微观的角度来说,量子物理学家告诉我们:有形、有色的物质,是由无形、无色的量子场产生的;而佛教却进一步认为,包括量子场本身,也是从没有任何物质的空性当中,忽然间无因无缘地产生的。

量子物理学家又说:当物质消失的时候,是消失于纯能量(量子场)当中的,纯能量是万事万物的基础;而佛教又进一步认为,包括量子场本身,也可以消失于空性当中,最后留下的不是能量,而是空性。关于这一点,通过中观逐步分解的方法就可以证明。

其实,包括量子物理学家,也不敢十拿九稳地肯定他们的答案是最究竟的;从佛教的角度来说,这肯定不是最终的答案,离物质的究竟本性还有很远的距离,但从研究物质本体的角度而言,这已经是十分难能可贵了——已经比经典物理学往空性的方向迈了一大步,取得了了不起的成绩。

那么,量子场如何是空性呢?量子力学在这个时候是无能为力了,他们至今还认为这是所有物质的基础,但是,也没有人敢说量子力学是最究竟的答案。因为历史告诉他们,很多曾被认为是最究竟、最顶峰、最无可挑剔的观点,最后都被驳得体无完肤。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就在两百年当中都没有被动摇过,所有人都认为它是非常准确的真理,直至相对论的出现,所以,很多人都坚信,将来还会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也许其中的某些理论也能推翻量子力学的观点。

不管是量子力学的“量子场”,还是佛教的“无分极微尘”,我们怎么去破呢?有很多的观察方法。

不过,如果你只想日子过得好一点,而不想有其他需求,就不需要去观察什么了,但是,如果我们意识到,只是想日子过得好一点,是包括动物都有的想法。仅仅满足于此,就缺乏了人类应有的尊严。人是高等动物、智慧生命,既然是智慧生命,就不应该苟且偷生,不能过动物式的生活。动物式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呢?就是吃喝玩乐,没有思想,没有追求。也许我们会断然否认:动物的吃喝玩乐和我们的吃喝玩乐是截然不同的,他们的吃喝玩乐算不上是什么。但是,也许从动物的角度来说:人类的吃喝玩乐也算不上是什么。他们也会有这样的观念,这是肯定的,所以,如果我们不想去过动物式的生活,而是想活得比动物更有意义的话,就应当去详细观察。

佛教的中观理论,以前基本上都讲过了。本来中观应成派有五种与自续派共用的逻辑,还有四种不共的逻辑可以抉择出空性,但此处只简单地介绍一下其中的一个推理方式,就是通过观察因果当中的因法来抉择空性。

在宏观世界当中,我们都认为,在田里播下稻种以后,如果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过了一段时间,就生出了稻芽,稻芽一定是由稻种产生的,这是最正常不过的道理。从我们的常识看来,稻芽就是从稻种产生了,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现在我们就去观察,如果这个结论站得住脚,经得起考验的话,那它就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否则,我们就不能毫无理由地认为它是什么“千真万确的事实”。下面开始观察:

有的人认为:在稻种产生稻芽的时候,稻种和稻芽是像左右手一样同时存在的,就像当两个人同时存在的时候,才可以互相说话,如果两人没有同时存在,就无法说话一样,正因为同时存在,所以才能相互起作用,这样稻种就能让稻芽产生。

其实,在这个观点当中,已经有了很大的漏洞。为什么呢?因为,如果认为稻种和稻芽同时存在,那么稻种又对稻芽起什么作用呢?不可能。因为稻种对稻芽要起的作用,就是要让稻芽产生,既然稻芽已经与稻种同时存在了,那么稻种就根本不必对稻芽的产生起作用,而成了毫无用途的多余的东西。

比如说:如果要在墙上画一幅图画,则只有在墙上没有图画的时候才能够去画,如果墙上已经有了图画,怎么又要去画呢?如果已经有了还要去画,就是重复浪费、多此一举!就永远都没完没了!

由此可以判定,稻种和稻芽是不能同时存在的,因果同时存在的观念是错误的。

此时又有一些人认为:在稻种存在的时候,稻芽并不存在。我们在农夫的口袋里面,只能看到现在准备播下去的种子,而看不到以后将要长出的稻芽,当农夫把种子播下去,过了一段时间以后,每一粒正常的种子都会发出一根稻芽,所以,稻种和稻芽不是位于同时,而是先有稻种,后有稻芽。

虽然从宏观的角度可以这样说,先有种子,后有苗芽,这是对的,但是宏观世界只是一种表面现象而已,相对而言,真正能够成立的,却是微观的结论。

从微观的角度来观察,我们不能说先有稻芽,后有稻种,不能打乱“稻种在前,稻芽在后”的,世人公认的先后顺序;也不能认为稻芽在稻种里面,因为当我们打碎稻种的时候,就会发现里面根本就没有稻芽的影子;那么,稻芽是不是藏在很远的地方,需要我们去把它迎请过来,让它与稻种碰头,就像把树苗从一个地方移到另一个地方去重新栽种一样呢?肯定不是这样的,所以,我们必须承认,在稻种存在的时候,稻芽就是不存在的,在任何地方都不存在。

既然在任何地方都不存在,那么稻种又怎么让它产生呢?稻种要让稻芽产生,肯定要对它施加一种力量,这个力量怎么传递过去呢?比如说:因为有了手机,发射台才能把信号传给它,如果根本没有作为接收器的手机,信号又传给谁呢?那不是白传了吗?再比如说:如果两个人同时存在,那么其中一个人就可以写信给另一个人,但如果另一个人根本不存在,那写信的人又把信捎给谁呢?同样,如果稻芽在世界的任何地方都不存在,那么稻种又给谁起作用呢?根本没有办法起作用!

这样观察以后,我们就找不到一个合情合理的解释。这样一来,稻芽就无法产生了。

依此类推,不管微观的物质也好,宏观的世界也罢,包括量子场对物质产生所起的作用,也可以这样进行分析,甚至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剖析量子场的存在,如果是存在的东西,就应当有生,那它是如何产生的呢?通过这样层层递进的推导,就可以最终得出万事万物都无法产生的结论。既然无法产生,也就不可能存在。

总而言之,即使是所谓的“场”,也只能在特定的范围内起作用,一旦更进一步地去分析,“场”的概念也是不堪一击的。

请大家想一想,稻种究竟是怎样让稻芽产生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无论从生物、物理、化学或者其他哪一个学科的角度来解释,到了这个关卡以后,就都行不通了。

学化学的人很容易遇到这样的问题,在做化学试验的时候,会出现令人惊叹的各种变化。比如说:在硫酸里面放上铜丝加热,就产生了硫酸铜,原来无色透明的液体——硫酸,此时就变成了蓝色的硫酸铜,但这只是在宏观世界当中才成立的现象,在微观世界当中,硫酸与硫酸铜能不能碰头呢?要知道,如果它们碰头,就成了同时存在的东西,同时存在的东西相互之间是不可能有因果关系的;但如果它们不碰头,硫酸就不能对硫酸铜的产生起作用。

虽然从宏观的角度而言,存在着因果的关系,有因有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但这只是一种错觉而已,从微观的角度而言,善恶因果等等从来就不存在。

当然,在我们还没有证悟空性的时候,就要承认因果,要如理如法地取舍因果,但在证悟空性以后,所有的因果关系都消失了,就像佛一样,在佛的境界当中,就没有什么善恶的分别。

一切物质从来就没有诞生过,既然没有诞生,也就没有住和灭的阶段,但在因缘和合的条件下,就能产生各种生、住、灭的现象,比如说:在有稻种的地方,没有任何理由就会出现稻芽。这是谁说的呢?就是我们的眼睛告诉我们的,因为我们亲眼看见,农夫把种子撒在田里以后,就从田里长出了庄稼,这是我们眼睛的结论;或者是我们的耳朵告诉我们的,因为园丁说:在这里播下花种以后,就会长出鲜花,如果说这些鲜花从来就没有产生,那我又怎么会听到这些说法呢?

长久以来,我们一直非常相信自己的眼、耳、鼻、舌,认为只有它们说的才算。相信自己的眼、耳、鼻、舌,已经不是一世、两世,一万年、两万年的习气,而是从无始以来就养成的、根深蒂固的恶习。它们一直都在欺骗我们,但直到今天,我们还在相信它们。实际上,在我们盲目地相信眼睛的时候,就是我们非常愚蠢,对任何事情都不进行任何思维的时候。

西方科学不是提倡怀疑一切吗?既然对任何事物都要怀疑,那对我们自己的存在,对我们自己的眼、耳、鼻、舌的感受,乃至我们自己的观点都应该提出怀疑。我们不能仅仅怀疑造物主的存在,怀疑有神论,怀疑唯心主义等等,而不回过头来怀疑自己,如果这样,就是片面、偏执的做法。

上述的目的,就是让我们怀疑自己,让我们推翻以前所有的,极其顽固的陈旧常识,这样我们就会主动去寻找真理,并逐步跨入空性的境界。当我们开始怀疑自己的眼、耳、鼻、舌的常识以后,就跟佛的理论稍微有些接近了,就开始往佛的思路上走了:我的眼睛所看到的是不是事实呢?此时不需要佛教理论,借用量子力学的观点,就可以驳倒这一切。这样一来,我们就会感觉到,原来我们的眼、耳、鼻、舌说了不算!此时,我们就会迫不及待地想去找一个更合适的、更有说服力的理论。

这样的理论在哪里呢?在西方哲学的唯物主义,唯心主义里面没有,它们都被量子力学驳得一无是处;而在除了佛教以外的其他东方哲学里面也没有。我们都知道,儒家思想所讲的,就是伦理道德、忠孝礼仪等做人的道理;而道教所讲的,无非是长生不老、得道成仙之类的目标,只有在佛法当中,才有这些答案。

通过佛教理论,首先可以让我们否定眼、耳、鼻、舌的观点,否定以后,还有没有其他可以肯定的东西呢?此时,我们就可以依照佛陀所指点的方法,往深层次的空性方向去进行思维,最后就能感觉到一切万法都是不存在的,都是空性。

比如说:虽然这本书明明就在我的手里,我的眼睛把它们分成了一本书和一只手,但从量子力学的观点来说,它们却是一体的量子场;从佛教的角度来说,虽然看起来是先有书,然后我才能用手去拿它,但在微观世界当中,我的手是无法去抓它的。通过微观世界的论证,就能让我们进一步了知空性。

虽然这还不是证悟空性,还需要继续修行。当通过修行,发现通过逻辑推断所得出的结论,佛陀所描述的境界,与自己现在的禅定感受三者,都是一味一体、完全等同的时候,我们就证悟空性了。这叫做“色即是空”。

虽然这个话题一直讲下去,可以引申出很多内容,但讲得太多了也没有用,所以就此打住。

(4)空性也不存在

空性是不是唯一的真理呢?也不是。为什么呢?因为,首先在我们的观念当中,要有一个不空的东西存在,这样才能建立一个与其相反的概念——空性,然而,从物质的本性来说,无论空还是不空,都是不存在的。

比如说:因为世界上有了大象这个动物,所以在人们的观念当中会有大象存在或者不存在的概念;如果世界上从来就没有大象,那么,在所有人的观念当中,也不会有大象这个概念,既然如此,又会不会有大象不存在、大象是空性的概念呢?绝不可能。

在我们的观念当中:当一个原本存在的东西没有了,它就是空了——“色即是空”就是这个意思,受、想、行、识,也这样依此类推。这就是我们所理解的空性。

其实,所谓的空,必须要观待一个不空,如果色、受、想、行、识从来就不存在,又怎么让它们去空呢?因此,单纯的空也不是究竟的观点。

虽然代表空性和大空性的名词——中观“自空”和“他空”,是由藏传佛教的佛学家们创造的,但它们的内涵,却在古印度的经典当中早就存在。

在中观当中,没有任何执著,包括空和不空都放弃的境界,就是他空大中观;仅仅破除了物质的实有,而剩下一个单纯的空性,就既不叫小中观,也不是大中观,而是普通的中观,也可称之为自空中观。

在刚开始修行的时候,我们却不能丢开这个“空”字。佛书里面也说过:当我们有病的时候,就必须要吃药;当我们疾病痊愈的时候,就不需要吃药了。意思是说,当我们还有执著的时候,就不能把空性的观念丢掉;当我们彻底抛下执著的时候,空性也就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说来说去,空性也只是一种方法而已。

从目前的状况来看,我们不但不能丢开空性,而且还必须设法建立起一个坚定不移、牢不可破的空性观念。只有依靠这个空性观念,才能把我们引向一条正确的光明之路。如果现在就丢掉空性的观念,那就成了无记的见解,这样是会走弯路的。虽然实际上空和不空都不存在,但现在我们却要把空性看成是唯一的真理,看成是所有物质的基础。

(5)最后的本性

在上述见解之上,我们加一点三转法轮的内容,或者密宗的意义。

依照三转法轮的见解:从宏观的物质,一直分解到分子、原子……,乃至纯能量、空性,如果在此基础上,再加上光明,就是比较完整的观察物质的方法。

当物质完全成为真正的“真空”以后,真空又是怎么来的呢?刚才我们提到了,空和不空是我们人为建立的概念,当我们把包括空和不空在内的,由人的思维所建立的所有概念都取消了以后,最终剩下的,就是如来藏、光明、佛性、心的本性——这才是唯一的终极真理。

在这一点上,即使量子力学再发展一万年,也不可能接触到如来藏光明的层面,这根本不是什么仪器可以测量的东西,根本不是世间的逻辑可以抉择的东西。

佛教最终告诉我们的就是:所有的物质,包括有色有形的物体,与无色无形的能量等等,都是从心的本性光明当中产生的。心的本性光明,才是万事万物最终极的基础,这也叫做大空性。“色即是空”当中的最后结论,就是心的本性光明。

这种观点是不是跟唯心主义一样了呢?当然不是。唯心主义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思想。唯心主义者从来就没有提到过如来藏、光明等等,他们连做梦都不可能梦到这些。唯心主义当中比较有逻辑性的观点,我认为是贝克莱的经验论。唯物主义者们跟他辩论了很长时间,法国唯物主义者狄德罗(1731-1784)曾经写到:“这种体系(指贝克莱的理论)虽然荒谬之至,可是最难驳倒,说起来真是人类智慧的耻辱,哲学的耻辱。”

唯心主义所谓的“心”,与佛教的“心的本性光明”有着天壤之别。不仅仅是唯心主义,包括古今中外的所有思想,都没有佛教这么深广。

《入中论》里面非常清楚地说过:在世俗谛当中,物质与精神二者都承认;在胜义谛当中,则无论物质还是精神都不存在,一切都是空性。所以,在世俗谛中既不存在唯心、唯物的差别,在胜义谛当中,就更不存在什么唯物、唯心了。

前面说过,虽然西方有些人说佛教是唯物主义,但其中所含摄的物质范围却是很广的。我们以前也讲过,佛教就是佛学,对佛教来说,佛学这个名字是最恰当不过的。

而有些人一看到“物质与精神二者都承认”,就把它与笛卡儿的二元论混为一谈。当然,这也不是笛卡儿的二元论学说。

对于有些居士而言,在弄清一些必要的修法和概念以后,自己好好修就行了,不需要学那么多的东西;但是,如果为了消除一些疑问,比如:为什么佛教的唯识宗也说“万法唯心造”,这是不是唯心主义啊?如果佛教也承认物质与精神二者,那又是不是二元论呢?这样就需要去了解一些大概。本来佛教与唯心主义和二元论之间,是有着很大差别的,但真正要把它们搞明白,那是佛教专业人士的事情,我们就不用去瞎操心了。

心的本性光明,就是从远离一切执著的心的本性当中透露出来的光明,现在只能说到这一点,因为这种境界,已经超越了语言与思维的范畴,因而是语言无法表达、不可形容的。

通过学习中观理论,将原有的粗大执著推翻,再修持外加行、内加行,当具备了不造作的出离心与菩提心之后,再去修持前面我们所讲的中观修法,这样每个人都会感受到心的本性——如来藏。到了那个时候,自己自然就会知道。在尚未到达这个境界之前,说了也是白说,要说也说不出什么东西来,听也听不出什么名堂来。

“色即是空”当中的空性,就是这样一步步逐渐深入的:

首先,在将粗大的东西推翻以后,我们就会有这样的感觉:一切不是有,而是无,只有空性才是准确无误的;然而,当进一步思维的时候,才知道空性也不是最终的答案,因为空和不空都是观待而成的分别妄念,实际上都不存在。那个时候,就进入到比较好的境界了,但对诸法的究竟本性,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当证悟心的本性的时候,才真正明白了心的本性、空性、光明的内涵。

4、观察的结果

如果根本不想什么解脱不解脱,只是想在轮回当中日子过得好一点,就心满意足了,什么前生后世也不管,只要今生能吃喝玩乐,就没有什么别的需求了,像这种安于现状的人,就不需要去学这些理论,也不需要去观察空性。比如说:虽然微观世界当中速度测不准,但在宏观世界当中却是测得准的,时钟所显示的每天二十四小时都是很精确的;虽然在微观世界当中我们的身体和房子是一体而无法割裂的,但在宏观世界当中,人和楼房却不可能是一体;虽然微观世界当中我们都是一体的量子场,但在宏观世界当中却有你、我、他的分别……如果只想生活在宏观的虚幻世界当中,我们就不需要去观察,

什么样的人需要这样的观察、思维呢?就是希求解脱与利益众生的人。

佛教的目的,是要让我们明白空性的道理,继而放弃执著,获得解脱并让众生获得解脱。

为什么要放弃这些执著呢?首先,从小乘的角度而言,如果放不下这些执著,一直都认为我是存在的,众生也是存在的,解脱、轮回,都是存在的,就不能超越这种观念,如果不超越这种观念,就叫做世间六道,就叫做轮回,而不是解脱;要超越六道轮回,至少要证悟人无我。这就需要去观察、去思维:虽然我看到了这么多东西,也认为它们是存在的,但仅仅我说了不算,我要回头去看看它们究竟是否存在。这样观察的时候就知道,认为“我”存在的我执,是建立在非常脆弱的基础之上的,所以,那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进一步打破这种执著。一旦能放下对人我的执著,贪爱心、嗔恨心以及愚昧同时也可以被消灭,因为它们的基础已经被破坏了。这样断除烦恼之后,就可以获得解脱。

其次,从大乘佛法的角度来说,也需要证悟空性,放弃执著。大乘佛法没有任何其他想法,唯一的目的,就是利益众生。怎样才能更好地利益众生呢?比如说:向缺衣少穿的人伸出援助之手,布施他们一些东西,为他们解决生活上的问题;抑或救死扶伤,通过自己的医术,为身患重疾的人解决病痛之苦,或者照顾没有陪护的病人等等,虽然也是利益众生,但这些事世间人也可以做,佛教也不排斥,也愿意力所能及地去做一些,然而,仅仅这些还不够,大乘佛教,是要彻底究竟地利益众生。

什么是彻底究竟地利益众生呢?就是帮助众生解决生老病死的问题。

为什么呢?因为,如果生老病死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以解决的话,虽然通过扶贫,可以暂时地解决一些生活困难,却不能永久性地解决问题。哪怕我们将一个人一生的贫困问题都解决了,但他下一世还会遇到这样的困难吗?这是很有可能的!既然如此,那你下一世还可以帮他吗?下一世他去哪里我们都不知道,又怎么去帮他呢?所以,佛教认为这些还不够,必须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生老病死。要解决他们的生老病死,首先我们自己要有智慧。只有具备了智慧,才可以帮助他众。为了更好地帮助他众,首先就要消灭我们的自私心。如果有自私心,又怎么去帮助他众呢?不可能!

比如说:当上面拔下很多专款,让有自私心的人去发给老百姓用以扶贫,或者送到灾区去救灾的时候,这个人就会想方设法雁过拔毛,从款项当中克扣掉一些,揣进自己的腰包里;再比如说:有些人为了博取别人的赞叹,为了让大家奔走相告:“他真是大菩萨啊!他做得多好啊!”而拿出一些钱,去做表面的救苦救难,实际上也是为了自己的名声。如果自私心没有铲除,很多时候所谓的利益众生也只是一种形式,而不是实实在在的利益。

证悟空性以后,就彻彻底底地断除了自私心,消灭了贪嗔痴。在那个时候,如果没有慈悲心,也会有这样一些问题:也许就会像小乘阿罗汉一样,认为所有该做的都做完了,自己已经万事大吉,随后就趋入灭定了。但大乘佛教却把菩提心灌输给了我们,让我们时时刻刻都知道,我的工作不是解决自己的问题,我还任重而道远,还有成千上万的众生等着我去度化。我要把自己如何断除烦恼的心路历程告诉别人,让他们沿着我曾经走过的路去走,并最终获得我现在的果位,这才是真正的利益众生。

所以,佛教徒就必须要观察、证悟空性。

如果别人的痛苦和自己的痛苦都不管,除了日子过得好一点就别无需求,像这种人就不需要劳神费力地去思维这些,纵然下一世受苦,也只能自己去想办法。

当然,量子物理学家并没有这样的目的,他们一开始的意图,就是想找到整个宇宙最基本的组成单位,然后将其应用于世间的日常生活、军事、科技等等。然而,令他们始料不及的是,当他们费尽周折,去一步步分割粒子,希望找到更细微的坚固之物的时候,最后却适得其反——找到了一个接近于空性的结果。这就像佛经里面所讲的——剥开芭蕉树皮,终将一无所获一样。芭蕉树树干本来就没有坚硬而实在的中心,在将一层层的树皮剥开之后,最终什么都不会得到。

粒子是非常小的东西,而粒子加速器却是长达一、两公里的大型仪器,科学家们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用粒子加速器让粒子通过碰撞而分割,试图将粒子一再细分,最终得到一个最基本的粒子。这样的结果,其实已经违背了他们当初的意愿——本来想得到一个东西,却无意当中发现了类似空性的结果。

爱因斯坦开始接触原子物理学新的实情时,也感到同样地震惊。他在自传中写道:“我为了使物理学的理论基础与这种(新型)知识相适应而做的一切努力都彻底失败了。就像是从一个人的脚下抽走了地基。他在任何地方也找不到可以立论的坚实基础了。”

海森堡也写道:“只有当一个人认识到此时物理学的基础开始动摇时,才能理解近代物理学最新发展的强烈影响;这个变动所引起的感觉是,科学失去了依据。”

当量子力学与佛教携手并肩地走到这里的时候,量子力学就停滞不前了,而佛教却能够继续前行,并最终走到量子力学根本看不到的,遥不可及的地方。佛教的很多其他领域,量子力学是根本无法想象的,这就是量子力学与佛教的差别。

说一千、道一万,最后的结论是什么呢?就是要推翻我们自己的观点。

如果不能推翻自己的观点,即使推翻了无神论,即使战胜了一切外道,我们仍然还在轮回当中流转,还是不能获得解脱;反之,如果推翻了自己的观点,则其他什么都不用去消灭、去战胜,别人认为有神无神也好、唯心唯物也罢,我们都一概无须过问。

如今,量子力学已经可以帮我们推翻了很多的执著,剩下的部分,就只有靠佛教自己来推翻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慈诚罗珠堪布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五明学佛网:慈诚罗珠堪布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超然法师:《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白话 

 叶曼居士: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注解 

 慧律法师:<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要释>讲记 

 慈诚罗珠堪布:天人能看​到你,你却看不到天人 

 慈诚罗珠堪布:放生是大功德 

 慈诚罗珠堪布:如果能发造作的菩提心,竟然都有这么大功&# 

 慈诚罗珠堪布:吃了“尝解脱”甘露丸,躺着就能成佛吗? 

 慈诚罗珠堪布:在某个瞬间,我突然从生老病死中解̴ 

 慈诚罗珠堪布:诸布施中,放生第一 

 慈诚罗珠堪布:功德、福德、福报有什么区别 

 慈诚罗珠堪布:释迦牟尼佛为你揭示流转轮回的真正原因 

 慈诚罗珠堪布:如何供护法才能获得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