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名山]终南山:千古清修几人能解读的隐居文化


   日期:2012/3/3 21:2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来源:西部网

终南山龙口茅棚的夏天(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摄影:义净法师)

“天下修道,终南为冠”。终南山最高峰有2600多米。无论山势多么陡峭,都有踩踏坚实的山路可寻,小径、石阶,抑或是悬挂在崖上的木板“天梯”和铁链,都表明常年有人在此行走,终南山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修道胜地,它既是佛教的策源地也是道教的发祥地。

终南山为世人所瞩目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它的“隐士文化”,终南山自古就有隐逸的传统。中国历史上的不少名人都曾做过“终南隐士”,相传西周的开国元勋姜子牙,入朝前就曾在终南山的磻溪谷中隐居,他用一个无钩之钓,引起周文王的注意,后以八十高龄出山,结束隐逸生涯,辅佐武王伐纣,建功立业,成为一代名相;秦末汉初,有东园公、夏黄公、绮里季、角里四位先生,年皆八旬有余,须眉全白,时称“四皓”,先隐居商山,后隐居终南,终成大业;“汉初三杰”的张良功成身退后“辟谷”于终南山南麓的紫柏山,得以善终;晋时的王嘉、隋唐五代的新罗人金可记、药王孙思邈、仙家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以及金元时全真道创始人王重阳、明清时江本实等都曾隐居终南山。终南山历史上高僧辈出,缁素云集,出现过智正、静渊、普安、静蔼、灵裕、虚云等多位高僧大德,然而终南山却始终不太被当代人所重视,特别是隋唐时期。终南山历史上的隐士主要有三种人,一种是不愿意跟新政权合作的士大夫;一种是躲避战乱的逸民。再有一种就是看开放下的人。

终南山上的修行者:自己砍柴(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摄影:义净法师)

《诗经》里说:终南何有,有条有梅……终南何有,有纪有堂。自唐朝以来,终南山就已经成为那些致力于宗教修行的人汇集的中心。很多人在这座山中开悟,成为大师。佛教旅行日记作家高鹤年在《名山游访记》一书中记述了1903年他在嘉五台隐居时的感受:山势壁峭,上摩穹霄,下临绝涧。耳不闻鸡犬之声,目不睹尘俗之境,独居茅棚,清静异常。

唐代著名道教人士司马承祯受到皇帝的召见,却不受皇帝之命,立志回四川的天台山隐居。已经是尚书左丞的卢藏用授意他去终南山隐居。司马承祯则说“以所观,乃仕宦捷径耳”,终南山对他来说只是那些醉心功名人的一个跳板,这就是成语“终南捷径”的由来。这段故事在《旧唐书·隐逸传》等很多史料上都有记载。

从王维的《终南山》一诗中来看,第一句便是“太乙近天都”,天都者就是指长安。这句诗则是反映了王维真实的想法,这里的“近”恐怕不单是指距离上的近,王维一生过着半隐半官的生活,游离于宦海和梦想之中,既想脱离尘世的繁杂,又不甘一生在平淡中度过。在入世和出世的矛盾中挣扎着的。

终南山上的修行者:打坐(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摄影:义净法师)

说到隐居,都会想到是道家的修身之法,过着与世隔绝一般的生活。如果是真正的隐士则根本不在乎在什么地方,什么环境下隐居。那终南山有没有真正的隐士呢? 答案是有!《千家诗》里有一则五言诗《答人》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这首诗的作者现今都已无考,只知道号“太上隐者”,是终南山上的一个隐士,词律简单的几乎可以用白话来形容。我说这才是真正的隐士,诗里所表达思想境界的高深绝非常人可比的,真是领悟到了老子所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哲学!直到美国著名汉学家比尔·波特的一部《空谷幽兰》横空出世,更多的国人才知我们的终南山竟然还有着如此的魅力与价值,简直可与希腊的奥林匹斯山相媲美。

如今,终南山已经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为数不多的、还存在隐士的地方。仍然有很多人来到终南山修行,在云中,在松下,在尘嚣外,半亩菜地,几株果树。他们中有僧人、道士、尼师、道姑,大部分上了年纪,也有毕业于厦门佛学院和北京大学中文系的年轻人。他们的生活都非常简朴甚至可以说清苦,可是,比尔·波特在书中说,“他们是我遇见的最幸福、最有智慧的人。”比尔·波特对美国人介绍,中国的隐士很像研究生,他们在攻读自己精神觉醒的硕士学位。每年都有不少人不远千里慕名而来在此隐居修行。据不完全统计,终南山现有约2000多名隐士。这些人来自全国各地,此外,还有我国台湾、日本、韩国的修行者。这些隐士有的是来学佛问道,有的是为了练气养身,有的仅仅只是找一处清净的地方读书做学问。

那么,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选择来终南山隐居呢?终南山与其它地方相比又有着怎样的奥秘呢?西安市长安终南山佛教协会副会长心一居士对此解释说:“不破本参不住山,不破冲关不闭关。终南山之所以云集如此众多向道之士,主要有三个原因:首先是终南山的地理位置与山林环境独特。'天之中,都之南,故名中南,亦称终南',长江黄河分水岭,是我国地理气候的南北分界线,山大沟深,水源充沛,林木茂密,野果满山,而且四季分明,气候干燥,为山居生活提供了理想的客观环境;

第二,终南山住山的传统长期保持,未有间断。从隋末静霭率领徒众入终南锡谷隐居并建七十二茅蓬至今,住山隐居修道之风从未间断,或为避嚣静志,或为躲法难,或闭关取证,或隐迹,林林总总,不一而足。茅蓬岩洞林立,承传未有间断,有利于修道者建立信心,也便于相互切磋学习;

其三,终南山的山民有护持住山者的良好风气。在终南山搭建一处茅蓬,往往会得到当地山民的支持,因为,终南山住山的风气很盛,当地老百姓见惯不怪,林业部门也不会过度干涉。据一位参访过全国各地道场的法师讲,如今,像终南山这样可以随意搭建茅蓬而无人干涉的现象,恐怕仅剩终南山了。可见,终南山的人文环境为住山者提供了基本保障。”

终南山上的修行者:自己做饭(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摄影:义净法师)

关于终南山隐士选择隐居生活的背景、心态、以及隐居生活的取向与修行的方式等问题,西安市长安终南山佛教协会副秘书长心一居士则认为终南山的隐士可以从不同角度划分不同的类型。

从隐士产生的背景与追求来看,可以划分为政治型、宗教型和个人生活型。所谓政治型又包括因为厌恶险恶或腐败的政治而辞官隐居的,有因为政治斗争失败而被迫隐居的,有因为王朝更迭而不愿也不能继续为官的前朝忠烈之士采取归隐生活的,有为了致仕而采取隐居的(如终南捷径的故事),有因为官场环境的需要而半隐半官的,忽隐忽官,似隐非隐的,等等;

所谓宗教型隐士,就是为了追求宗教解脱的目的,以隐居修行的方式达到某种超越性的目标,终南山这种隐士主要分属于佛教和道教,也有民间宗教和民间信仰的,部分儒士也曾经在终南山有过短暂的隐居经历。宗教型隐士在古代一直不断,今天的隐士则很少政治型隐士,而主要是宗教型隐士。

终南山上的修行者:行香(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摄影:义净法师)

所谓个人生活型隐士,就是既不是出于政治的背景,也没有宗教解脱的目标,而是出于个人对原有生活方式的主动或被动放弃,自愿采取悠闲、自在、独立、朴素、淡静的生活方式。这种类型的隐士有的因为感情的失意,有的因为经济的窘迫,有的则因为个人对原有常态生活的深刻反思和厌倦。

从隐居的程度与表现来划分,终南山隐士则可以划分为全隐和半隐等不同的形态,其中若从与仕途相关的角度看,则有完全归隐、先隐后官、先官后隐、半官半隐、忽隐忽官、似隐非隐、隐于庙堂、以隐求仕等等。因为隐居的关键在于心态,所以,后来也从内在的精神性隐居程度方面将隐士划分为大隐、中隐和小隐三种。所谓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

近年来,随着户外运动的兴起,爬终南山的人越来越多。一到周末,“驴友”队纷纷涌进终南山里,因为不了解隐士文化,很多“驴友”在隐士的居所附近野餐、露营,然后扔下一地垃圾,他们还随意采摘果实和蔬菜--那可是隐士们一年到头仅有的收成。因此,隐士们不得不搬到山的更深处,有的则去了人迹罕至的太白山。中国人历来崇敬隐士,了解了终南山的隐逸传统,“驴友”们登山路过隐士的居所时,应该更多一分谨慎。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终南山       隐居文化)(五明学佛网:终南山       隐居文化)  

 传喜法师:人间祥瑞——终南山普光老和尚 

 终南山观音古洞楞严七日记-遥想世尊八千返,紧随师父等彼岸 

 终南山观音古洞打七有感 

 为什么很多修行者喜欢选择终南山隐居? 

 恒传法师:弟子,决心一门深入修习净土法门,但十分愿意亲近 

 83岁终南山“茅棚隐士”:与山为伴,与人为善 

 终南山因果实录 

 终南山参学成就丈夫的佛缘 

 终南山之行随笔:茅棚见闻 

 全国五千多位隐士藏身终南山,过着千年前生活 

 终南山成为隐修胜地 山中随意搭茅蓬无人干涉 

 深山修行人—终南山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