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给孩子完整的成长,而非完美


   日期:2012/2/7 12:5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给孩子完整的成长,而非完美

天真:儿童的天真和老人的理智是两个季节所结的果实。——布莱尔

好奇好奇的目光常常可以看到比他所希望看到的东西更多。——莱辛

兴趣:深广的心灵总是把兴趣的领域推广到无数事物上去。——黑格尔

童年是什么时候消失的?
也许童年只结束于一次偶然降临的钢琴考试,而缘起是全社会的艺术教育潮;
也许童年只结束于一段上了街找不到玩伴的落寞,而缘起是太多的独生子女都留在家里玩电脑,街心花园也没了孩子的喧闹;
也许童年只是结束于进了一所名牌小学,而缘起是优质教育也教会孩子早早地懂得胜出的必要;
……
有多少种力量在无情地掠夺着孩子们的童年,而且还是以种种十分高尚的名义!在“一切为了孩子”的托词之下,追求着成人自己所需要的虚荣,甚至还是依照一些家长的自我补偿心理在精心“设计”着孩子遥不可及的“未来”!
在我们成人世界里,今天还有多少人能够像鲁迅先生那样,为曾经撕毁过弟弟的一只风筝而深深地忏悔?“让我们荡起双桨”、“我们像春天一样,来到花园里,来到草地上”、鲁迅先生笔下的挖何首乌、采桑葚……的童年生活,在今天的孩子看来简直是天方夜谭!

我们不给孩子们以地球,却去教他们地理;不教他们语言,却去教他们语法。他们渴望的是叙事诗,供给他们的却是编年的史实和日期……最可悲的是,在这些孩子中,有许多人早已习惯了这种了无生机的童年生活,并渐渐地认同了这是必须付出的“成长的代价”。
教育理论家周贝隆先生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足够的闲暇、玩耍,不但是青少年享有美好童年和青春的天赋权利,也是现代教育的特点。”惟有七彩的金色的童年,每一个成年人都有推卸不了的一份责任,那就是——放牧孩子的心灵,把童年还给孩子。

让孩子完整的成长,而非完美

孩子考试分数高了,家长就喜上眉梢,认为孩子学习下功夫了,进一步推论孩子懂事了,在学校各方面表现肯定差不到哪里去,于是,各种奖励接踵而来。反之,若分数下降了,家长就觉得孩子“不争气”、“没出息”,进而推论出孩子“太笨”、“没有希望”,甚至得出成绩都不高,道德品质、行为习惯方面肯定也表现不好。家长的这种做法,让孩子觉得,高分数、高名次能带来老师的喜欢、同学的佩服、家长的自豪;低分数、低名次则只会让老师不重视、同学看不起、回家受惩罚。如此一来,孩子为分数而学习、以名次为目的竞争求胜,也就理所当然了。
曾看过这样一段话:“平凡并不等于平庸。很多人对平凡不屑,整天就想着成功,成功教育,成功宣传,铺天盖地,仿佛人生只有成功才有意义
比起一个孩子个性的全面发展,家长往往更重视孩子能否考上好学校,学校更关心的是多少学生能考上,政府关心的是哪所学校考得好。

当分数成为关系到教师是否下岗、学生前途命运、家长深切期望的重中之重,在此情形下有多少人能对它无动于衷漠然视之?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许多学校把分数视为头等大事,众多处在教育第一线的老师更是围着考试的指挥棒疲于奔命。
在这种功利化和单一化的评价体系之下,孩子被肩膀上沉重的精神负担压得透不过气,以致出现诸如“交朋友先看成绩”、“成绩好才是真的好”等等荒谬的行为和想法。
智商是上去了,背后却是以情商、心理等方面教育缺失为代价。
什么是完整的成长?家长、学校没时间知道,也似乎没必要知道,因为只要考了高分就说明是优秀的、成功的。至于孩子是否能够完整地成长,没有人关心,甚至连孩子自己也不会在意。就这样,孩子完整成长的权利被活生生剥夺。
一把椅子缺一条腿不完整,我们的身体缺少一个部位也不完整,教育和学习只有一个动机也是不完整的。

“完整”不是“完美”,而是多元化的发展。教育的核心不在于给孩子灌输知识,而在于能够支持孩子,帮助孩子,让孩子自然发展,准许孩子能够成为自己。这才是教育的核心。
小说《晚霞消失的时侯》中女主人公南珊有一段话——
“人在自己一生的各个阶段中,是有各种各样的内容的。它们能形成完全不同的幸福,价值都是同样的珍贵和巨大。幼年时父母的慈爱,童年时好奇心的满足,少年时荣誉心的树立,青年时爱情的热恋,壮年时奋斗的激情,中年时成功的喜悦,老年时受到晚辈敬重的尊严,以及暮年时回顾全部人生毫无悔恨与羞愧的那种安详而满意的心情,这一切,构成了人生全部可能的幸福。它们都能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欢乐,都能在我们的生活中留下珍贵的回忆。”

这段话同样适用于教育。因为正如人生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幸福一样,教育的不同阶段同样有不同的主题。理想与现实,玫瑰与毒刺、美丽与邪恶,真诚与虚伪,热爱与憎恶……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生,都是应该或拥有或经历或感受的,但对于成长于特定学段的孩子来说,是否都应该将这些一股脑儿全部展现给他们呢?
不,对于每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教育者只应该给他这个年龄最需要的东西。这不是对孩子的欺骗,而是对人性的尊重。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孩子       教育)(五明学佛网:孩子       教育)  

 仁焕法师:关于家庭教育 

 杨笑天教授:永明延寿与僧伽教育 

 仁焕法师:家庭教育从小孩抓起 

 仁焕法师:家庭教育重在家庭定位 

 仁焕法师:家庭教育很重要 

 宋立道教授:关于佛教僧伽教育 

 仁焕法师:儒家的教育与佛家的教育 

 仁焕法师:寺庙是心灵教育的学校 

 韩廷杰教授:学习中国佛学院的办学经验做好西园寺的佛教教育 

 仁焕法师:要重视心灵的教育与修养 

 华方田教授:中道理念与现代佛教教育 

 韩焕忠博士:佛教教育观在现代社会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