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佛教知识

 菩萨修行的次第: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


   日期:2011/12/24 19:3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菩萨修行的次第: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

当行者获得此基本的功力,具足识精圆明之心,始得开悟空性。已然超越了十信位、十住位、十行位、十回向位,也成就了四加行心,进入菩萨行之金刚十地了。在大乘始教中,以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等四位为资粮位;得须陀洹道前又要有暖、顶、忍、世第一法等四加行位。然后才能入菩萨道金刚十地之位阶。 

1.十信:   

有得识精圆明之心识行者,是已超越十信位之修证时,得进入十住位。十信者为菩萨五十二阶位中,最初十位应修之十种信心;此十种信心在信位,能助成信行。   十信: 

(1)信心:一心决定,乐欲成就道业;(2)念心:常修六念,念佛、法、僧、戒、施及天; (3)精进心:闻思菩萨藏,精勤修习无间善业; (4)定心:能系心安住,远离一切虚伪、轻躁、忆想分别; (5)慧心:闻菩萨藏,思量观察,知一切法无我、无人,自性空寂; (6)戒心:受持菩萨清净律仪,身口意业净,不犯诸过,有犯悔除; (7)回向心:所修善根,回向菩提,不愿诸有;回施众生,不专为己;回求实际,不著名相; (8)护法心:防护己心,不起烦恼,更修默护、念护、智护、息心护、他护等五种护行; (9)舍心:不惜身财,所得能舍;(10)愿心:随时修习种种净愿。      

2.十住:

有此识精圆明之心识行者,也已超越十住位之修证时,得进入十行位。十住位者指菩萨修行之五十二阶位中,第十一至第廿位所修十种利他之行。   

十心住:  

(1)初发心住:谓有善根人以真方便发起十信之心,信奉三宝,常住八万四千般若波罗蜜,受习一切行、一切法门,常起信心,不作邪见、十重、五逆、八倒,不生难处,常值佛法,广闻多慧,多求方便,始悟入空,住于空性之位;(2)持地住:谓常随空心,从八万四千法门中其心明净,犹如琉璃内现精金;盖以初发之妙心,持履为地,故称之;(3)修行住:谓发心、持地二住智俱已明了,故游履十方而无障碍;(4)生贵住:谓由前之妙行,冥契妙理,将生于佛家为法王子;即行与佛同,受佛之气分,如中阴身,自求父母,阴信冥通,入如来种;(5)方便具足住:谓习无量之善根,自利利他,方便具足;(6)正心住:谓成就第六般若智,故非仅相貌,且心亦与佛智同;(7)不退住:谓既入于无生毕竟空处,心常行空、无相、无愿三昧,身心和合,日日增长;(8)童真住:谓自发心起,始终不倒退,不起邪魔破菩提之心,至此,佛之十身灵相乃一时具足;(9)法王子住:自初发心住至第四之生贵住,称为入圣胎;自第五之方便具足住至第八之童真住,称为长养圣胎;而此法王子住则相形具足,于焉出胎;犹如从佛王之教中生解,乃绍隆佛位;(10)灌顶住:谓菩萨既为佛子,堪行佛事,故佛以智水为之灌顶;犹如刹帝利王子之受权灌顶。

已至灌顶住之菩萨即具有三别相:

(1)度众生,谓堪能修行,成就十种智,而能度众生;(2)得甚深所入之境界一切众生乃至第九法王子住之菩萨亦不能测量其境界。3)广学十种智,了知一切法。

十住中灌顶住菩萨所成就十智为:

(1)随心回转---悉能震动无量世界智;(2)晖光照觉---悉能照明无量世界智;(3)愿等住持---悉能住持无量世界智;(4)自在普入---悉能遍游无量世界智;(5)至处皆严---悉能严净无量世界智;(6)知心---悉知无量众生心行智;(7)知心所行之境----悉知众生随心所行智;(8)知根海---悉知无量众生诸根智;(9)授法之智--悉能方便度无量众生智;(10)灭惑成德---悉能调伏无量众生智。

3.十行:

有此识精圆明之心识行者,也已超越十行位之修证时,得进入十回向位。十行位者指菩萨修行之五十二阶位中,第二十一至第三十位所修十种利他之行。十行:

(1)欢喜行:菩萨以无量如来之妙德,随顺十方;(2)饶益行:善能利益一切众生 ;(3)无瞋恨行:修忍辱,离瞋怒,谦卑恭敬,不害自他,对怨能忍;(4)无尽行(无屈挠行):菩萨行大精进,发心度一切众生,令至大涅盘而无松懈;(5)离痴乱行:常住正念不散乱,于一切法无痴乱;(6)善现行:知无有法,身口意三业寂灭,无缚无著,而亦不舍教化众生;(7)无著行:历诸尘刹供佛求法,心无厌足,而亦以寂灭观诸法,故于一切法无所着;(8)尊重行:尊重善根、智慧等法,悉皆成就,由之更增修二利行(自利与利他),上求菩提,下化众生; (9)善法行:得四无碍智、陀罗尼门等法,成就种种化他之善法,以守护正法,令佛种不绝;(10)真实行:成就第一义谛之语,如说能行,如行能说,语行相应,色心皆顺。         

4.十回向:

有此识精圆明之心识行者,也已超越十回向位之修证时,得进入四加行位。十回向者系指菩萨修行五十二阶位中,从第三十一位至第四十位。回向系指以大悲心救护一切众生之意。十回向:

(1)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即行六度四摄(布施摄、爱语摄、利行摄、同事摄事(随顺方便)),救护一切众生,怨亲平等;(2)不坏回向:于三宝所得不坏之信,回向此善根,令众生获得善利;(3)等三世一切佛所作回向:不着生死,不离菩提而修之;(4)至一切处回向:以由回向力所修之善根,遍至一切三宝乃至众生之处,以作供养利益;(5)无尽功德藏回向:随喜一切无尽善根,回向而作佛事,以得无尽功德善根;(6)随顺平等善根回向:即回向所修之善根,为佛所守护,能成一切坚固善根;(7)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即增长一切善根,回向利益一切众生;(8)如相回向:顺真如相而将所成之善根回向;(9)无缚无著解脱回向:即于一切法无取执缚着,得解脱心,以善法回向,行普贤之行,具一切种德;(10)法界无量回向即修习一切无尽善根:以此回向,愿求法界差别无量之功德。     

5.四加行心: 

有此识精圆明之心识行者,也已超越四加行位之修证时,即能入菩萨金刚十地位。即方便加行功用行之意。乃针对正行之预备行,再进而修四加行心,增加功力进修之位,此即在资粮位之第十回向之终,为住于真唯识性,得修习四寻思、四如实智后,所产生之暖、顶、忍、世第一法等四善根之位。此四加行心是入于见道,正通达于真理之方便加行。      

暖位或称暖法:

系以光明之暖性为譬喻;此位可烧除烦恼,接近见道无漏慧,而生有漏之善根,并以此位观欲界、色界、无色界之四圣谛及修十六观行,而生有漏之观慧。修至此位,即使退却而断善根、造恶业,乃至堕入恶趣,然而终必能得圣道而入涅盘。十六观行者即四圣谛苦、集、灭、道各有四种行相,合成十六行相。如观苦圣谛有四相,(1)非常,待缘而成故,缘灭法灭;(2)苦,逼迫性故,令受生苦;(3)空,违我所见故,能空则无碍;(4)非我,违我见故,诸法无我;

集圣谛亦有四相:(1)因,其理如种子,有因必有果;(2)集,同于显现之理,无明所集;(3)生,能令续起,执取妄缘;(4)缘,能令成办,缘生业报。        

灭圣谛亦有四相:(1)灭,诸蕴尽故,自然性应缘;(2)静,三火息故,诸法不执;(3)妙,众患无故,空不黏着;(4)离,脱众灾故,远离生灭法。       

道圣谛亦有四相:(1)道,通行义故,无有烦忧;(2)如,契正理故,真性如如;(3)行,正趣向故,真如应缘;(4)出,能永超故,出三界。

顶位或称顶法:

于动摇不安定之善根(动善根)中,生最上善根之绝顶位,乃不进则退之境界;于此修四圣谛、十六行相,得入顶位。修至此位,即使退堕至地狱,亦不至于断善根。       

 忍位或称忍法:      

为确认四圣谛之理,善根已定,不再动摇(不动善根)之位,不再堕落恶趣。 忍位有上、中、下三品之别:(1)下忍位,修四圣谛十六行相;(2)中忍位,渐次省略所缘及行相(减缘减行),最后仅留欲界苦谛之一行相,而于二刹那间修观。该一行相,即依观者之根机利钝,而残留四行相中之任一行相;(3)上忍位,系于一刹那间观中忍位之同一行相。至上忍位时,可得五种不生:(1)生不生,谓不生于卵生、湿生;(2)处不生,谓不生于无想天、大梵天处、北俱卢洲;(3)身不生,谓不生于扇搋(意黄门,即男无生殖器者)、半择迦(男根不完整者)、二形(即阴阳人);(4)有不生,谓不生于欲界第八有(得须陀洹果,七还人间及不再来),及色界第二生;(5)惑不生,谓不生见惑。;(6)若加下忍位之趣不生(不再生于恶趣),则共为六种不生。

世第一法位或称世第一法:

为有漏世间法中能生最上善根之位,此位与上忍位相同,观修欲界苦谛下之一行相,于次一刹那入见道位而成为圣者。以上暖位、顶位、忍位、世第一法位等四种善根,以能生见道无漏之善,而成为其根本智,故称善根;系以修慧为体,以四静虑及未至、中间之六地为所依。

6.菩萨所行金刚十地:     

有此识精圆明之心识行者,也已超越四加行位之修证,得进入菩萨金刚干慧等位。则能得三乘共十地金刚菩萨地,此称为金刚干慧等十地。金刚干慧地,乃至佛之十地,即谓菩萨能依方便力修六波罗蜜、十波罗蜜,同时顺次行四念处,乃至佛十八不共法,经前九地至佛地,此十地为菩萨所具者;所谓佛地在此非指佛地果,乃指菩萨如佛修十八不共法等所得之智慧:(1)干慧地,又作过灭净地、寂然杂见现入地、超净观地、见净地、净观地。干慧意指单有观真理之智慧,而尚未为禅定水所滋润。此位相当于声闻之三贤位,以及菩萨自初发心乃至得顺忍前之觉位;(2)性地,又作种性地、种地。即声闻之四善根位与菩萨得顺忍之位,虽爱着诸法实相,但不起邪见,系智慧与禅定相伴之境地;(3)八人地,又作第八地、八地,人即忍意。相当于声闻见道十五心(已体认四圣谛十六心之八忍七智)之须陀洹向,与菩萨之无生法忍;(4)见地,又作具见地。相当于声闻四果中之初果须陀洹果,与菩萨阿鞞跋致(不退转)之位;(5)薄地,又作柔软地、微欲地。声闻已断欲界思惑(又称修惑)九种烦恼一分之位,九种烦恼为贪、瞋、慢及无明等四烦恼,对色、声、香、味、触等境,断欲界思惑即得须陀洹果或斯陀含果。亦指菩萨已断诸烦恼,犹存薄余习之位,即阿鞞跋致以后至未成佛间之觉位;(6)离欲地,又作离贪地、灭淫怒痴地。声闻断尽欲界烦恼得阿那含果之位,与菩萨离欲得五神通之位;(7)已作地,又作所作办地、已办地。即声闻得漏尽智、无生智证得阿罗汉果,或菩萨成就佛地之位;(8)辟支佛地,即观十二因缘法而成道之缘觉圣众,十二因缘观为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明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病死。此十二因缘往前回观,则能灭无始无明得解脱;(9)菩萨地,指从前述之干慧地乃至离欲地,或指菩萨十地,从欢喜地乃至法云地(初发心至金刚三昧),即菩萨自最初发心至成道前之觉位。十地者一为欢喜地,二为离垢地,三为发光地,四为焰慧地,五为难胜地,六为现前地,七为远行地,八为不动地,九为善慧地,十为法云地等十;(10)佛地,指如来地十位阶,一切种智等诸佛之法完全具备之位,《大乘同性经》云,如来地有十;一、为甚深难知广明智慧地;二、为清净身分威严不思议明德地;三、为善明月幢宝相海藏地;四、为精妙金光功德神通智德地;五、为火轮威藏明德地;六、虚空内清净无垢焰光开相地;七、为广胜法界藏明界地;八、为最净普觉智藏能净无垢遍无碍智通地;九、为无边亿庄严回向能照明地;十、为毘卢遮那智海藏地。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菩萨       修行次第)(五明学佛网:菩萨       修行次第)  

 仁焕法师:五大菩萨精神 

 严耀中教授:中国佛教世俗化的一个标识――关于唐宋文献中“ 

 吕有祥教授:略说弥勒菩萨中国化及其精神内涵 

 感恩菩萨满了我的愿,我帮丈夫求了个好岗位 

 韩廷杰教授:普贤菩萨与峨眉山 

 华方田教授:关于峨眉山普贤菩萨信仰的哲学诠释 

 仁焕法师:什么是菩萨和鬼 

 观世音菩萨真地帮我接走了胎儿 

 仁焕法师:如何与天地佛菩萨沟通 

 林克智居士:生活中的佛教 地藏菩萨是我们的榜样 

 魏德东教授:论唯识学的修行次第与内容── 一个时代主题的 

 仁焕法师:有求必应的佛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