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文學創作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念力”夠的人,比較會有定力,遇事比較能一心不亂。他可以在陷入煩惱之際,立刻以洞察力與離執力,找出煩惱的緣起,並立即加以克服。

幾年來我們舉辦了無數次的講座、培訓及大小營隊,間中都會安排雙向交流的環節。有一天,我在整理這些發問的紙條,准備將之結集成冊,卻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過半數的提問不是提問者本身的問題,而是提出在別人身上看到的問題,或與別人有關而影響自己,令自己煩惱的問題。我們姑且相信可能有些提問者以第三人稱發問,但卻掩蓋不了大多數的人還是容易將注意力放在觀察別人的缺點上面。

人們容易看見別人的缺點,但對自己的缺點卻視若無睹,這是人性的弱點之一。許多人很會指責別人,而自己卻從來不曾想到要檢討自己。有些人則很會原諒自己,但卻無雅量包容別人。在人群中與人互動,人性的弱點與凡夫的習氣隨境而起,不論是發生在別人或自己身上,這些都是我們隨時教育自己的活教材。不過,要讓自己在這個社會大學裡,能做到轉化“隨心所欲”為“隨身教育”,則自己非要有“反求諸己”的自省能力不可。

證嚴上人帶領全球數百萬慈濟人齊心推動濟世志業,以積極的態度去實踐,以主動的精神去力行,當然也深知在實踐與力行的人群互動中,參與者會在活動中不自覺地流露出凡夫的習氣,也可以透過內觀,而在反觀自性中覺察出人性的弱點。因此,上人早已將一一對治的良方准備好,讓所有投入慈濟志業的志工們,在行善造福之余,也能兼顧修慧。這本讓人人能藉事練心、淨化己心的處世經典就是“靜思語”。靜思語是做人處事的智慧,也是立身行事的准則,它是讓我們拿來警惕自己,而不是用來教訓別人。其中,針對“反求諸己”的心念教化,信手捻來就有許多句,句句發人深省、讓我們深自惕勵。

“要批評別人之前,先想想自己是否完美無缺”、“看人不順眼是自己修養有問題”、“原諒別人是美德,原諒自己是損德”、“要原諒一個無心傷害人的人,不要做一個輕易就被傷害的人”、“人都是在原諒自己的那一刻開始懈怠”、“寧願做一個盡力做事而被批評的人,不要做一個不會做事而只會批評的人”、“人因自覺而成長,人因自滿而墮落”,這些智慧法語如能與生活結合,隨時警惕自己,日子一久,那就是一股“心念的力量”了。“念力”夠的人,比較會有定力,遇事比較能一心不亂。他可以在陷入煩惱之際,立刻以洞察力與離執力,找出煩惱的緣起,並立即加以克服。

一個人,如能做到看人順眼、原諒別人,同時也不做一個容易受傷的人,這樣的人生還有什麼埋怨與憂愁?人常常會有埋怨,蓋因不懂得“感恩”。懂得感恩的人比較能“反求諸己”──反省自己一旦做人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