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空讲经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佛说阿弥陀经

一九九三年讲于美国 八

  日期:2011/7/22 11:27:36   阅读:    繁體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第八集)  1993/6  美国加州迪安萨大学  档名:01-011-0008

  请掀开经本,第九面第一行,最后一句看起:

  「唯持名一法,收机最广,下手最易,故释迦慈尊,无问自说,特向大智舍利弗拈出,可谓方便中第一方便,了义中无上了义,圆顿中最极圆顿。」这是说明了净宗许多经论為我们开导往生的方法,经论裡面所说的都是些原则,都是些纲领。细细的去观察,它确实涵盖了无量的法门,在这许多法门当中,念佛法门的殊胜我们前面说过很多了。今天这个几句实在难為蕅益大师能说出,这个相当不容易。如果要不是真正的过来人,将所有一切法门都透彻了,这个话说不出来,也没有这个胆子说。这就是為什麼诸佛菩萨、祖师大德都教给我们念佛,道理就在这一段。

  唯是唯独,就是这所有一切法门裡面,唯独持名一法,就是执持名号这个方法,收机最广。机是一般讲上、中、下三等根机不同,譬如禪宗,中国的禪宗,我们在《六祖坛经》裡面读到,六祖大师所接引的对象,他说得很清楚、很明白,他是接引上上根人;换句话说,不是上上根的都没分。神秀大师是降了一等,他接引的是大乘根性的人;换句话说,非大乘根性的也没有分。教下像华严,就是贤首宗,我们在《华严经》裡面读到,《华严经》的对象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换句话说,它的标準跟六祖能大师的标準一样,是上上根人。由此可知,一切经论、法门接引眾生的对象并不圆满,某一种经论、某一种法门度某一类的人。所以一切眾生根性不同,佛才开无量法门,道理在此地。但是在所有法门当中,唯独持名这个法门特别,它是所有根性的人都适合,都能够得利益,就是收机最广。宗门教下、显教密教裡面所没有的,唯独这个法门,没有不度的,上自等觉菩萨,下至地狱眾生,只要你肯相信、只要你真正发愿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就统统平等得度。这不可思议,真的叫难信之法。

  下手最易,在所有一切法门裡面,没有任何一个法门像持名念佛这麼容易、这麼简单,就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你看谁不会念?谁不能念?问题就是他肯不肯念,他愿不愿意念。这个法门,诸佛如来称之為难信之法,这是真的难信,这麼简单、这麼容易,而且成就是无比的圆满。不但我们一般人不肯相信,宗门教下的那些菩萨、罗汉都不相信。所以我们说某个人不相信,那有什麼奇怪的?这一点都不奇怪的,真的叫难信之法。

  释迦牟尼佛看看机缘成熟了,佛能观机,菩萨以下观机的能力都不如佛。佛观察当时的这些学生们,善根福德成熟了,所谓善根,佛说出来他能信、能解,这是善根;所谓福德,是他能愿、能行,他听了之后,他真的发愿求生净土,真正肯执持名号,这个人就有福。看看善根福德成熟了,没有缘分,没听说过这个法门,这样的法门没有人能问。為什麼?没有人知道,他怎麼问得出来?佛这是慈悲到了极处,不必要等人问,自动的就把这个法门宣说出来。宣说,特别向舍利弗尊者,叫著他的名字跟他讲,為什麼不叫别人?在弟子当中,舍利弗标榜的是智慧第一,换句话说,这个法门必须是智慧第一,他才能接受;不是智慧第一,那就叫难信之法,他不能相信。所以叫著舍利弗尊者。说明成佛机缘成熟,必须要有成佛的方法,有成佛的经典,所以这部经典、这个方法是九法界眾生一生圆满成佛的方法。说九法界眾生,我们就有分了。不是像六祖大师要度上上根人,上上根我们没分,九法界眾生包括我们;换句话说,我们统统都有分。

  「所谓方便中第一方便」,这个方便是讲修行的方法,在所有一切行法裡面,修行方法裡面是第一方便,没有比这个更方便了。这一句佛号,行住坐卧都可以念,什麼都不会妨碍。如果别人讨厌你念,我心裡念,他也不障碍,我口裡不念,心裡念。他如果喜欢听佛号,我们就大声念,我念他也听。你说这个多自在!所以它不拘形式,也不拘场所。什麼场所都可以念,行住坐卧都可以念,行是走路,走路也可以念,站在那裡也能念,坐在那裡也可以念,躺在床上也能念。你看多自在!不像其他的法门仪规很多,你的功夫不容易相续,也就是会间断的。唯独这个法门功夫不会间断,所以它是第一方便。

  「了义中无上了义」,了义是对经说的,佛在四依法裡面教给我们,劝导我们学佛要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佛的一切经,确实有了义、有不了义。什麼叫不了义?凡是讲人天福报的,都是不了义,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这样的经典多不多?很多,诸位要翻翻《大藏经》,裡面就有不少。许多经典是教我们处事待人接物,是人天小法,这是不了义的。小乘经典是以断见思烦恼,出六道轮迴,证阿罗汉果,这也不了义,為什麼?不能成佛,那也不是了义经。大乘经典虽然教你断三惑、了生死、明心见性,这比阿罗汉要高,但是还没有到究竟的佛果,所以也不能算是了义。一乘了义的大经就是叫你一生成佛,在一切经裡面只有《华严》跟《法华》。《华严》一生成佛是善财童子,到最后的成就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法华经》裡面一生成佛的是龙女,我们所看到是极少数的。这部经典是说一切眾生,在一生当中都能够圆成佛道,所以在经典上来说,它确实超越了《华严》、《法华》,在所有经中真正是第一。「无上了义」就是第一经,不但是释迦牟尼佛要度九法界眾生,说出这第一经。即使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他要想度眾生成佛道,也是这个法门,也是这部经典。它不仅是释迦如来四十九年所说的无上了义,诸位要记住,无上了义就是这一部经,没有第二部,十方一切诸佛如来所说的经,无上了义也是这部经。所以,这部经是一切诸佛一定要宣讲的,因為它收机最广,它是无上了义,第一方便。

  「圆顿中」,圆顿是讲理,圆是圆满,顿是讲顿超,它不涉及次第。佛说一切经,修行有次第的,大小乘经都说,小乘经上讲,成佛需要三个阿僧祇劫,要这麼长的时间,要经歷,以天台家说要经歷藏、通、别、圆四教。这个裡面菩萨等级就非常之多,所以时间要很长,这叫渐修。即使是大乘佛法裡面纯菩萨道,菩萨也有五十一个阶级,从初信位、二信一直到等觉,五十一个位次。要多少时间才能修成?佛在《华严》上给我们讲了老实话,小乘经上不说,说了怕把人家吓倒了,他不学了,所以小乘讲三大阿僧祇劫,《华严》上讲无量大劫,无量劫,不是三个阿僧祇劫。大乘菩萨心量大、有耐心,不怕时间长远,有耐心,所以佛在大乘经上讲真话,无量劫才能成就。哪有那麼容易!

  这个法门,则一生成就,所以在圆教、顿教裡面,这个经典、法门是圆顿教裡面的第一。连法相宗的开山祖师窥基大师都承认,窥基大师是唯识法相宗第一代的祖师,他註解的《阿弥陀经》叫做《通赞疏》。他《通赞疏》上也是这麼写的,承认这个法门是属於顿教。為什麼说它是顿教?经上讲得很明白,若一日到若七日就成功了。你们诸位想想,哪个法门这麼容易?成什麼功?成佛!我们今天念佛不止念七天,為什麼没成功?我们念得不如法。如果要你念得如法,七天决定成功,决定不骗人的。所以这是圆顿中最极圆顿。

  下面大师举了个比喻,「故云,清珠投於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於乱心,乱心不得不佛也」。这是比喻,把浊水比喻作我们染污的心、杂乱的心,将佛号比作清水珠,意思就是说,我们要想对付妄想杂念,最有效的无过於念佛。真的,将《要解》、《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这三部经仔细参透了,我们这一句佛号念得就会如理如法。如理如法就句句都相应,所以「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确实有这个效果。这些道理我们在这个经裡面看到了不少,也听过很多,可是我们的烦恼习气太重,佛法对我们来说还是相当的生疏,没有贪瞋痴慢那麼样熟,贪瞋痴慢熟透了。偶尔听了也会点头,想想有道理,但是一转身都忘掉了,这就是太生疏了。所以古人教给我们,念佛一定要把生处转熟,熟处转生,也就是说,我们将念佛跟贪瞋痴慢要对换一下就好了,那就会成功了。它的原理是一切法唯心所现,一切法从心想生,所以念佛成佛,念佛作佛。

  底下说,「信愿持名,以為一乘真因,四种净土,以為一乘妙果」。这就是刚才讲念佛是因,成佛是果,这不是普通的因果,是一乘的因果。大师在此地用的字,一乘真因,这不是假的,不是虚妄的,大乘是菩萨,一乘是成佛,所以这是凡夫作佛的真因。四种净土在西方极乐世界是同时证得的,一证一切证,所以称之為妙果。不同於其他法门四土是不同时的,西方世界一证一切证。「举因则果必随之」,因跟果是离不开的,所以佛法用莲花来表法,特别是我们这个法门,我们这个法门也称之為莲宗,极乐世界也称為莲花世界。為什麼用莲?莲是因果同时,你看莲花花开的时候莲子就在裡面,所以花果同时。不像其他的植物是先开花,花谢了以后再结果,是花果不同时。莲花是花果同时,拿来比净宗念佛成佛非常恰当。

  「故以信愿持名為经正宗。」这在明宗裡面為我们说出,这部经真正修行的纲领就是信愿持名。「其四种净土之相,详在妙宗钞及梵网玄义,兹不具述,俟后释依正文中,当略示耳。」这四种净土就不多说了,四种净土出在什麼地方?这是天台大师建立的,是天台宗的创意。当然他也是根据经论的原理,為我们说出四种净土。诸位要想多了解,蕅益大师提供两种参考书,一个是《妙宗钞》,就是《观无量寿佛经妙宗钞》,第二个是《梵网经玄义》,这两样东西对於四种净土都说得很详细。第三大段明宗,就介绍到此地。下面是第四大段。

  「第四明力用,此经以往生不退為力用。」这段是為我们说明修学的功德,也就是学习的利益,如果没有利益,没有好处,我们学它干什麼?我们依照这个法门,就是信愿持名来修,究竟得什麼样的好处,在这段要给我们细说。力用,力是能力,用就是作用,古德说这部经是以往生為功,不退為用。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确实不退转,何况本经经文,世尊也给我们说出,「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阿鞞跋致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就是不退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当然我们现在这个身是在娑婆业报之身,这个业报之身可以说是在娑婆世界最后一次,称為最后身。為什麼?下一次再到娑婆世界来就不是业报身,那是西方世界菩萨乘愿再来的,再来的是应化身,不是业报身,业报到此就结束了。我们要问,到底是到哪一天算结束?到我们临命终时佛来接引,那当然,实在讲现在你是真正发心求生净土,就像前面蕅益大师所说的,我们真正能够相信、真正能够依诸佛真诚的教诲求愿往生,决定不疑惑,你这个心一发,最后身就在此地见到了。你一发这个心,虽然现在还没有到西方极乐世界,极乐世界已经报名註册,一定要去了。所以最后身是我们现前就证得,不必等临命终时;换句话说,西方净土也是这一念之间我们就得到。这是真正的难能可贵,是其他一切经论、法门裡面真的没有。

  「往生有四土,各论九品。」四土在此地虽不详细说,简单的也得要提一提,四土每一土都有九品。「且略明得生四土之相,若执持名号,未断见思,随其或散或定,於同居土分三辈九品。」四土我们在这个文裡面都可以看到,他讲得很简单。从他这文字裡面我们也能够体会到,天台大师是如何说出这四种净土,这个四种净土确实不是他随便说的,他是根据断烦恼的层次来讲的。第一种,这是凡圣同居土,同居土是凡圣同居土。在我们世间是凡圣同居土,我们地球是凡圣同居土,这裡面有凡夫,也有圣人。虽有圣人,没有缘分的人遇不到,曾经遇到的,古人、今人都有。古人,我们在传记裡面读到的,今人也曾经听说过的。像法照禪师,法照以后成為净土宗第三代的祖师,他是唐朝时候人,他在五台山见到了文殊菩萨,这是他有缘分遇到文殊菩萨。文殊菩萨的道场叫大圣竹林寺,这个道场也是非常富丽堂皇。他在裡面还听文殊菩萨讲经,向文殊菩萨请教,末法时期眾生根性都劣了,修什麼法门容易成就?文殊菩萨教他念佛法门,并且还念了几句阿弥陀佛念给他听,他也学会了,这就是以后传下来叫「五会念佛」,五会念佛是文殊菩萨教给法照的。

  但是诸位要知道,这个念法现在已经失传了,现前有录音带裡头的五会念佛,那是一些聪明人想像出来的,不是法照禪师那个音调。為什麼我们能够肯定这样说法?「五会念佛」我听过,实在讲跟我还有缘分。我是在一九七七年,在香港讲经,住在倓虚老法师创办的中华佛教图书馆。在这个图书馆裡面看到有这个小册子,五会念佛的谱调,我就把这个带回到台湾。因為这个本子是民国初年编印的,是一个出家的法师懂音乐,他谱出来的。这个本子很旧了,我怕它失传,所以在台湾翻印,印了几千册到处分送。在台湾,我们出家人裡面也有懂得音乐的,有一位法师,他在中壢圆光佛学院就拿著这个谱,找这些同学们天天来练习,以后录成一个带子来流通。他的带子送到我这裡来,我听了一听,我觉得有问题,问题在什麼地方?心定不下来。听了很好听,很热闹,拿去表演可以,要做功夫的话不行。功夫,佛号一定要念到心很清净,念到心很定,那才有用处。所以我们念佛没有採取五会的方法。当然决定不是法照传的,法照传的五会念佛,心地一定非常清净,一定可以念到功夫成片,一心不乱。所以他有机缘见到菩萨的道场。传记裡面记载,他怕把路忘掉了,离开的时候一路还做记号,希望下次来的时候还能找到。做了几次记号,回头一看,道场没有了,一片荒山,再也找不到了。

  所以我们这个世间圣人道场,没有特殊的机缘看不到的。美国太空人登陆月球的时候,臺北有几个法师来问我,问我以后要不要再念月光菩萨、日光菩萨?他说美国太空人到月球去,什麼也没有,我们《药师经》裡面还念月光菩萨,以后还要不要念?我就告诉他要念。他说為什麼?月光菩萨在月宫裡面,我们太空人去见不到他的,就跟文殊菩萨的道场在五台山,我们凡夫怎麼找也找不到。「三昧水懺」在台湾很流行,悟达国师见的迦诺迦尊者,那是阿罗汉的道场,我们凡夫也见不到,得有特殊的缘分。可见得这个地方凡圣同居。

  除这个地方之外,我们晓得兜率天是凡圣同居,弥勒菩萨在兜率天,在兜率内院,外院是凡夫,所以兜率天是凡圣同居土。经上也讲得很清楚,兜率天人也见不到弥勒菩萨,弥勒菩萨是圣人。跟我们一样,我们这裡有圣贤住在这裡,我们见不到,兜率天人也见不到兜率内院。还有一处就是四禪,第四禪是凡圣同居土。因為四禪裡面有五不还天,五不还天是圣人修行的处所,也是四禪凡夫天人见不到的。这是说明六道裡面有这三处是凡圣同居土。极乐世界的同居土就不一样,因為极乐世界统统都是念佛往生这个净土的,他没有其他的杂业。不像我们世间是造的善恶业报不同,叫染业,往生极乐世界是净业,所以它的同居土非常庄严,无比的清净。古德也曾经说,西方世界的殊胜,实在讲就是殊胜在同居土,因為上面三土都是修行证果人所住的,实在讲跟他方世界比较相差不太远,唯独同居土差别非常之大。

  「执持名号」是修行的方法。执持,一定要记住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要这样执持名号才相应,要净念相继。但是没有断见思,就是见思烦恼没断,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凡夫。此地这个「未断」,这个断是讲灭断,断有两种,这是讲的灭断。灭断的确不容易,如果要是灭断,那你就证阿罗汉果了,现前就证阿罗汉果。我们往生净土条件不必这麼高,只要伏断就可以,伏断,也就是说你能够把烦恼伏住;烦恼没断,有功夫把它伏住,叫它不起作用,这样就决定得生。如果是真的断了见思,那就不生同居土,要生方便土,就不是同居土。所以诸位要记住,我们功夫要做到伏烦恼,用什麼方法伏?这一句佛号。古人所讲,「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就是烦恼。不管什麼念头,恶念是烦恼,善念也是烦恼,善恶念都不能要,都不要。念头一起,第一个念头是念头起来了,第二个念头就是「阿弥陀佛」,用这一句阿弥陀佛把那个念头打掉,决定不要叫妄念相续。妄念一个念一个念接著这就不好,这叫妄念起现行,烦恼起现行。我们用这句佛号把烦恼压住,就是把念头压住,古人比喻这叫石头压草,没除根,压住了。只要你能够压得住,就叫功夫得力,你念佛就相应,压不住就没有法子。

  当然我们开始念,没有那麼容易一下念就没有妄念了。有的人告诉我,我愈念佛妄想愈多,怎麼办?好像不念的时候没有妄想,愈念妄想愈多。实在这个情形他不了解,实在的状况是你平常妄念就是这麼多,你没有发现,一念了佛才发现,发现自己妄念这样多,这麼可怕。但是发现之后不要怕,佛号一定要念。一面念还一面打妄想,不要去管它,不要去理会它,你只专门注意佛号,不要去注意妄想。你注意妄想,那个妄想是愈来愈多;根本不要去理会妄想,我只把念头观照在佛号上,这样一来妄想会逐渐少了,佛号逐渐得力。古人的经验,大概我们在一支香,从前大陆上烧的长香,一支香大概一个半小时,一个半小时念佛裡面还有三、五个妄想,功夫算不错了。要念多久?大概要念五年。认真念佛念上五年,一个半鐘点还会有四、五个妄想,这功夫算不错的。如果一支香当中没有妄想,那恐怕也得要个十年、八年。要认真去念,不认真决定做不到。由此可知,念佛夹杂著妄想不怕,不要在意这桩事情,一定要认真去念。

  「随其或散或定」,这是讲功课。定是定课,就是我们讲早晚功课,我们每天定一个时间来念佛。散念是平常有空就念,这叫散念。散念是不拘多少,当然是愈多愈好,定课是每一天都不能够缺的。像在美国这个地方,每位同修工作都很忙,压力都相当重,所以我劝同修们,早晚课是一定不能缺的,早晚课定得愈少愈好,為什麼?你才不会缺。你说我早晨要念一个鐘点佛,你哪有那个时间?你不可能!所以早晚课最好是用「十念法」,因為十念法它的时间顶多五分鐘就够了,这个时间是决定可以做得到的,所以用十念法。十念法是尽一口气叫一念,十口气。家裡有佛像,在佛像前面念;没有佛像,面朝著西方,取感应。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念四字就可以,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叫一口气,这样子念十口气,这样就好。这个时间短,不会很长。早晨洗完脸之后做你的早课,晚上在睡觉之前做你的晚课,这样子不耽误你的时间。平常就是散念,散念就不是定课,有时间就念。

  三辈九品当然也是伏烦恼的功夫,你伏的功夫愈深你的品位就愈高。没有断,是把它伏住,并不是断了的。过去也有人问我,有些念佛人临命终时晓得什麼时候走,又不生病,可以站著走、可以坐著走的,他问我那要念到什麼样的功夫?我在此地老实跟诸位同修们报告,伏断的功夫就行了。凡圣同居土不是九品吗?上三品就行了,诸位要知道,这是我们可以做得到的。后面的那个什麼事一心、理一心,我们做不到,这是我们可以做到的;换句话说,他能我也能。所以这是伏断。

  要想真正达到功夫成片,伏断就是功夫成片,前面所讲的「欣厌」这两个字决定要有。「厌」就是我们要把这个世界真的放下,从心底放下。在这个世间一切随缘,都不执著,都不计较,一心一意求生净土,一心一意要见阿弥陀佛。这个心要非常的强烈,你那一句佛号自然就相应,将来往生,自己希望站著走、坐著走,没有一样做不到。如果我们对这个世间还有贪恋、还有放不下,这都是障碍,这是我们必须要清楚、要明白的。在世法裡面最大的福报,不是财富、不是地位、不是权势,最大的福报是我们走的时候走得瀟洒、走得自在,这叫真正的福报。自己晓得,我到西方极乐世界作佛去了,你想想看,还有哪个人福报比这个更大的?这才是真实的福报。

  再看底下一段。「若持至事一心不乱,见思任运先落,则生方便有餘净土。」这是说明方便有餘土,十方世界一切诸佛都有的,它的条件是要断见思烦恼。见思烦恼后面会细说,我们在此地都省略掉,有问题也没有关系,到后头会说到。简单的讲就是对於宇宙人生的真相,一个是看错了,一个是想错了。「见」就是见解,就是你看错了,「思」就是思想,你想错了,合起来叫见思烦恼,就是错误的想法跟错误的看法。西方世界跟我们这个地方的方便土又不一样,因為十方诸佛世界的方便土,有九种人住在这个地方。这九种,从天台家的说法,藏教裡面的声闻、缘觉两种;通教裡面有声闻、缘觉、菩萨,有三种,合起来就五种了;别教裡面是三贤菩萨,就是十住、十行、十迴向;再加上圆教十信菩萨。因為这些都是断见思烦恼的,总是你断了见思烦恼,你一定生在方便有餘土,不会在凡圣同居土,这是超越六道轮迴了。但是极乐世界就不一样,极乐世界纯是大乘菩萨,不像娑婆世界有这样九种这麼复杂。

  「事一心不乱,见思任运先落」,这句话很重要,这是功夫。我们念佛人不要去想到经教裡面这麼多的名相、这麼多的说法,不必,我们只要一句佛号老实的念下去。它的过程必然是先伏断见思,功夫深了就是任运,任运就是自自然然断掉。自然断掉了,可能断掉的时候你自己还没有发现,还没有发觉,它确实断了,确实没有了。如果我们天天想,我念佛念这麼久了,还没有得一心。我也听很多人问我,法师,我念了好多年,都没有得一心。我就告诉他,我说你这一辈子不会得一心的,我老实告诉你,绝不骗你。他说為什麼?因為你天天有个「得一心」的念头在打閒岔,在障碍著你。所以真念佛,管他一心不一心,不要去理会这些事情,自自然然就念到一心。心裡头常常念著一心不乱,这是个障碍,你应当念阿弥陀佛,不要去想一心不乱,这就对了。也不必去想这些四土三辈九品,统统都不要想,一句弥陀念到底就好,这是这个法门的殊胜、奇妙!所以,一切要让它自然。

  什麼叫事一心?简单说,事完全从事相上说,从事相上说的,一是纯一,乱就是杂乱,就是乱想。我们专心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决定不怀疑,要相信佛在经上讲的句句都是真实语。前面蕅益大师教给我们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我们从这裡建立真正的信心,随顺诸佛真实的教诲,决定不怀疑。其次很重要的,就是决定要做到不夹杂,也就是刚才讲的,我们念佛裡头不能有杂念。开头念佛,夹杂是决定不能免的,夹杂有有意跟无意的,无意的我们自己不能控制,无关紧要,怕的是有意的。譬如我念佛,又想参禪、又想念咒,这个就坏了,这是你有意在夹杂,那就很难成就。所以一定要抉择这个法门之后,其他所有一切法门我统统放下,决定不沾染。遇到了,我对它恭敬,我决定不受它的干扰,这个才行。

  像我们去年在此地跟诸位讲的《观经.上品上生章》裡面所说的,善导大师讲得太好了,最怕的是夹杂。就是菩萨、佛来劝我们,说还有个法门比这个还稳当、还快速、还要好,我们都谢谢那个佛,我已经选择阿弥陀佛法门了,其他法门我也不要学了,这种心才行。就是死心塌地这一句佛号念到底,决定不受外境动摇,这个真正做到不夹杂,功夫不间断,无论是定课、散课都不间断。这样念,念的佛号是字字分明、句句清楚,心不离佛,佛不离心。念这句佛号,心裡头真的有佛,我们心就变成佛,这心是佛心。所以这一句名号唤起自己的心佛,这叫相应。我们常常看到祖师的这些註疏裡面都说「一念相应一念佛」,什麼叫相应?这个很重要。相应就是名号跟心相应,佛就是心,心就是佛,名号是心之名号,佛之名号,所谓是「唯心净土,自性弥陀」。句句佛号都把自性弥陀念出来,这个叫「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这个念法不但能断见思,连尘沙、无明也统统破掉。法子真的巧妙,真正是圆顿!

  所以功夫用的得力的人,两种人,一种是利根的。他对这整个道理完全明瞭,理论、方法、境界都清楚,当然没问题,他当然会做到不间断、不怀疑、不夹杂。所以他念得相应,念念相应。第二种人是不认识字的老太婆们,她老实,她对於理论、什麼境界都不懂,教她念一句阿弥陀佛,她一天到晚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她什麼都不知道、什麼也不想,她也能达到最高的境界,这个能成功。最麻烦的是半吊子,当中这部分,这个很麻烦,很不好教。所以古人常说,「唯上智与下愚不移」,不移就是他不改变,不改变的人就是老实人。这两种才是真正的老实人,是我们要向他学习的。这个念法容易成片,功夫成片也就叫做念佛三昧,念佛三昧是总名称,一心不乱就是念佛三昧。念佛三昧,功夫深的是理一心不乱,浅的是功夫成片,这就决定能往生。

  「若至理一心不乱,豁破无明一品,乃至四十一品,则生实报庄严净土,亦分证常寂光土。」这是简单说出实报庄严土的样子。实报庄严净土也叫做实报无障碍净土,这是要念到理一心不乱,理就是心性,换句话说,就是禪宗所讲的明心见性。禪宗要达到这个境界是用参究的方法,我们用这一句阿弥陀佛也能达到这个境界,跟禪宗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是相同的,境界是相同的,只是採取的方法、手段不相同。但是净宗持名的方法,比参禪实在来得方便、来得简单、来得容易,而且非常稳当。

  在净宗裡头常说念佛有事念,有理念,这是讲两种方法,无论是事念,无论是理念,都可以达到事一心、理一心。事念可以达到事一心,可以达到理一心,达到理一心,当然那个时候也就是理念。就像我刚才所说的,上根利智的人他一切都通达明瞭,他是有理论基础的,所以他念阿弥陀佛,老实念佛,他是属於理念,他理明瞭。下愚之人,他老实念佛,他属於事念,你问他道理,他什麼也不懂。就像諦闲老法师早年那个念佛的徒弟,念了三年,站著往生的。去年跟诸位报告过,他死了三天,他死了之后站三天,他的尸首不倒的,站了三天,等諦闲法师替他办后事。这个是什麼都不懂的,諦闲法师就教他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教他老实念,他就一句佛号念了三年,走的时候那麼瀟洒,那麼自在,他是预知时至,这就是事念。他念到什麼功夫,我们不晓得,但是一心不乱是决定的,他到底是事一心,还是理一心,我们就不知道了。到这种境界,他那麼样清楚、那麼样明白,那不是伏断,决定是灭断。两种念都可以达到最高的境界,事念念到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就是从事念达到理念,那个时候的境界,跟上根利智、明心见性的人无二无别。所以事念可以达到理念。

  「若无明断尽,则是上上实报,究竟寂光也。」无明四十一品,我们读到这裡就晓得,理一心不乱裡面有四十一个阶级,同样都是理一心。就好像你们读书念大学,都是大学生,大学生有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不一样。所以每一种裡面层次、高下都是不同的,事一心也是如此,事一心不乱要断见思烦恼,这裡面层次也很多。理一心裡面四十一品无明,这就很明显的四十一个阶级,《华严经》裡头所说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如果在净宗裡面讲,统统是理一心不乱。这四十一品无明统统断尽了,那叫上上实报,这成佛了,这个佛是圆教佛,是无上菩提,是究竟涅槃。所以,它的果报是上上实报,这是实报土裡面最圆满的,寂光土裡头也是最究竟的。

  这个三句是说四土裡面的常寂光土,实在讲常寂光是理,前面三土都是事。前面三种净土是真有,实在是有相的,常寂光是没有现相的,没有形相的,它是理体。在佛的三德裡面,「常」就是法身;「寂」就是解脱,寂是定;「光」是般若,光明是智慧。所以,常寂光就是三德裡面的法身、解脱、般若,这是一心裡面讲这三种德,我们的真心本性裡面圆满具足这三种德用。法身能现一切剎土,十方世界情与无情都是心性变现出来的。同居土、方便土、实报土都是心性裡面本来具足的,都是心性随缘变现的,所以这个叫「法身德」,德就是它的功能。

  「寂」是解脱,解脱是清净、是自在,心性本来是清净的,本来是自在的。我们今天烦恼缠缚,烦恼到底在哪裡?你说觉得不自在,什麼东西叫你不自在?你把那个不自在的找出来,你找不到!所以说烦恼,你真的去找烦恼,「觅烦恼了不可得」,你有什麼烦恼?你说你有生死,实在讲你真正去找的话,生死也了不可得,「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以,心本来是清净的,本来是自在的,这是「解脱德」。

  「光」是智慧。世出世间,过去现在未来,本来你知道,本来你清楚,这个是你的本能。為什麼?自心变现的,自己哪有不知道的道理!现在我们本来知道的,现在变成不知道了,在二障裡头叫做所知障。我们的障碍有两种,一种叫烦恼障,一种叫所知障。所知就是你本来知道的,本来知道的现在不知道,当然这裡面有个障碍,使你现在变成不知道了,这个障碍就叫做所知障。这个障碍究竟是什麼?佛告诉我们,障碍就坏在个有知,我们现在还求知,这就是障碍。世尊在世跟我们讲经,讲《般若经》的时间最长,你看四十九年讲《般若经》讲了二十二年。般若裡头讲的什麼?就是给我们讲无知,真正的智慧是无知。如果你的心要做到无知,它起作用就是无所不知,所知障就没有了。怕的是你有知,你有知就有所不知,事情就麻烦大了。你求知,你求得的太有限了,真正是沧海之一滴,那麼一点智慧,你所求的;你要是不求,不求是整个大海圆圆满满。何必要求知?这大错特错!所以,圆满的智慧是自己真心本性裡头本来具足的,不是从外面来的。

  所以佛法的修学没有别的,我们整个归纳起来看,无论是哪个宗、哪个派、哪个法门,可以说一句,都是修定,都是修清净心。定裡面决定不能有一个妄念,有一个妄念都是障碍。到了真正一念不生的时候,心性裡面一切的德能统统恢复,统统都起作用。《心经》诸位常常念,你看《心经》最后的结论是「无智亦无得」。你拼命还要求知,拼命还要有所得,那个「得」就是所有烦恼的根源,烦恼障从哪儿来的?从「得」来的。所知障从哪儿来的?从「知」来的。无知,所知障破掉了;无得,烦恼障破掉了。这二障破掉,那就恭喜你,你圆满成佛了,你四十一品无明统统断乾净了。所以《心经》大家常常念,不能提高警觉,这叫白念了。

  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上一篇:一九九三年讲于美国 七
下一篇:一九九三年讲于美国 九

下载TXT文件(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华人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网,世界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