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空讲经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无量寿经

二零一一年讲于香港 五百零三

  日期:2011/10/7 21:05:26   阅读:    繁體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五0三集)  2011/7/1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503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六百二十六面,第四行:

  『光精明俱出』,「光者光明,精者精妙,明者明净,出者出现」,这是说「自心本具万德」。「无明垢尽」,这一句讲障碍没有了,无明垢尽就是完全断掉,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真正做到不起心、不动念,叫无明破了,分别执着当然没有,这个时候自心本具万德统统现前。惠能大师在开悟的时候说,「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本自具足的无量德能统统现前。下面几句话形容它,「则清净庄严」,惠能大师开悟第一句话就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这清净庄严。「光明微妙,精美洁净」,这两句是说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智慧微妙,精美洁净,说明光明里面没有一丝毫染污,没有一丝毫障碍。「一切妙相,齐头并出」,这个一切妙相是什么?十法界依正庄严全都显现出来,单就狭义的来说,那就是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出现了,是圆教初住到等觉四十一位菩萨所证得的,《华严经》上所说的华藏世界,极乐世界亦如是。「故云光精明俱出,善好殊无比」,善好是赞美之词,殊胜无与伦比,十方世界诸佛的剎土都没有办法跟极乐世界相比。「经云光色晃曜,尽极严丽。又云清净庄严,超逾十方一切世界。」晃曜是光明照耀的意思,尽极就是到极处了,这种庄严华丽到了尽处,就是究竟处。清净庄严是讲依报与正报,正报是清净,诸菩萨们,依报是讲的庄严,美好到极处,超越十方一切世界。「故其善好,十方世界实无能比者」,十方诸佛剎土都比不上极乐世界,对极乐世界赞叹极至。

  『着于无上下,洞达无边际』,「《会疏》曰:所证理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所以这里说无上下,着于无上下,这是事实真相。实报土的法身大士他们证得了,没有高下,也就是说完全平等。为什么完全平等?统统都是自性变现的。经上常讲「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心外无法,所有一切法是心现的,心能现能生,法是万法。这个万法,除了常寂光,三土统统包含在其中,实报土、方便土、同居土。在我们这个世界常说十法界,十法界的四圣法界是方便土,六凡,就是六道,是同居土,也就是说十法界依正庄严上面还有诸佛的实报庄严土,全都包括在其中,没有一法不平等。所有一切不平等是从分别执着产生的,分别执着本身就是虚妄的。所以我们看一切法不平等,这是一种错误的见解,因为这个见解,错误见解,就产生我们对一切法就有明显不平等的待遇,我们以为高的,以尊重心对他,以为低级的,我们用轻慢心对他,这就不平等了;这个就是经教里常讲的造业,错了,诸法真的是平等。我们明白之后,就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学,用平等心对待一切法。你看佛经上讲的,生佛不二,生是众生,众生是指什么?指十法界里面的众生,我们这是人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都是众生,上面呢?佛道、菩萨道、声闻道,没有一样不平等。不但十法界里面的佛菩萨,大乘教里面究竟果位叫妙觉如来,跟我们还是平等的,都是一个自性,离开这个自性什么都没有,全都是自性变现的,你怎么在这个里面分高下?我们这个高下的心什么时候能够除掉?除掉高下,平等心就现起来。我们经题上讲的清净,《金刚经》说离开四相,四相是错误的,不是真的,「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什么时候能把四相破了,清净心现前。高下的念头消除,平等心现前,平等心现前是菩萨。

  「竖深横广,无有边际,故名无边际。」这是讲你洞达无边际,达是通达,洞是彻底,彻底通达,没有边际。没有边际,就是中国古人所说的「其大无外」,我们今天讲宏观宇宙,「其小无内」,现在讲量子力学,你完全明了。「是则佛智所照也」,佛智就是自性本有智慧,它有这么大的能力,对于遍法界虚空界通达明了,这是性德。佛有,菩萨有,一切众生都有。记住,佛告诉我们真话,「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所以对一切众生不能不尊重,要用真诚心,要用平等心来待。我们对佛用清净心、用平等心,我们对蚊虫蚂蚁有没有?我们对花草树木有没有?我们对山河大地有没有?如果说没有,我们的心没有做到真正平等,没有做到真正的诚敬。

  所以印光大师说得好,学佛你能够得多少利益,我们这个经上讲真实利益,你能得多少,全在你有多少诚敬心。为什么?因为性德没有边际。老人家说,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百分诚敬你就得百分利益,看你有多少诚敬,万分诚敬你就得万分利益,这是经上讲的真实之利,这一点都不假。换句话说,诚敬是开发我们自性的一个工具,我们有多少诚敬心,这个自性里面的利益就开发多少,决定成正比例。佛弟子能没有诚敬心吗?今天佛教衰了,学佛的人好像不少,没有看到明显的利益,什么原因?诚敬没有出现。不但不能跟普贤菩萨比,跟普通菩萨比都比不上,乃至于我们跟过去天人比也比不上。为什么?过去的天人修上品十善。我们现在跟过去一般普通的人比,都有相当大的差距,过去社会一般大众都有很好《弟子规》的修养,《十善业道》的修养,道家因果感应的常识,他都具备。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如理如法,合乎佛家的十善、律仪,他们生活在其中。我们今天不但没见到,也没有听到有人讲这些问题了。五十年前有人讲,但是做不到,最近这五十年讲的人都没有了,所以我们今天学习当然有一定的艰难,难度。

  这一方面,既要专精,又要广学。最重要的,我们要落实。我们也很想落实,为什么老是落实不了?诚敬不足。诚敬从什么地方培养?从经教上培养。这个经只有一遍一遍认真的多听,有好处。一遍一遍认真多听,这个就是戒学。什么戒?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这是戒。受持读诵,为人演说,这也是戒。我们受持读诵是自利,为人演说是实行,你们想想看对不对?受持读诵,就像儒家讲的,这里头包含博学、审问、慎思、明辨,为人演说就是笃行,演是我做到了,我把我学的东西都变成我的生活,真用上了。戒律用上了,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戒律相应;经论用上了,经论是修正我们的思想、行为,这才有一点像。古时候学好,为什么?有很多好榜样我们能看到,现在这个榜样没有了,找不到了,我们都没有见过。我跟你们介绍,我这一代就没有榜样了,我只见到章嘉大师,那种定功,佛经上讲的「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这我看到了。李炳南老居士舍己为人,精进不懈,我看到了。学不厌,教不倦,可以说这是李老师一生治学的精神。我们在书本里面、经教里面,古时候这些大圣大贤、祖师大德的风范,我们只能在文字上看到,没有看到真正有人在表演,这都很遗憾。真正有这个模范在,好!我们学起来方便。

  「佛智所照」就是自性本具般若它起作用,障碍没有了,作用就现前。障碍就这三大类,《华严经》上说的妄想、分别、执着。一般大乘经上讲的无明烦恼就是妄想,妄想就是起心动念,这个讲得深。我们实在讲没发现,你还没发现,你怎么断它?我们今天能把下面两个断掉就算很不错了,下面是分别、是执着。不分别是菩萨,不执着是阿罗汉;不分别是尘沙烦恼断了,不执着是见思烦恼断了。所以在日常生活当中,乃至于我们读诵经典,都应该用不分别、不执着,那是用真心在念,真心念就会有悟处。有分别、有执着你去念,这是妄心念,妄心念所得到的就是知识,不是智能,开不了悟。就是说你在读诵,你在学习,你里头用的心是妄心,不是真心。要知道诚敬是真心。诚是什么?诚是真诚,真诚是菩提心的体,菩提心是真心,敬是真诚的起用,恭敬是性德,这两个字的意思得要搞清楚,诚敬,诚敬是菩提心。敬,你看看《礼记.曲礼》一开头第一句话说,「曲礼曰:毋不敬」,没有一样不恭敬,对树木花草也都合掌称菩萨,真恭敬,对山河大地。我们初学的时候不知道,没人教我们,而是深入经藏时间久了,慢慢体会到,这个可不能忘记。所以我们早晚礼拜加上「十方剎土微尘世界」,这是什么?这就是山河大地,我们今天讲的无量的星球,十方世界无量的星球,从宏观上说,微尘法界那就是微观世界,无一不是自性变现的。

  佛是什么?佛就是自性,山河大地是自性,山河大地是佛。《华严经》上说的「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就说这个意思。有情一般指动物,无情就是指植物跟矿物,现在讲动物、植物、矿物,讲三个,分为这三大类。还有一个名词叫生物,在大乘佛法讲,生物把所有的全都包括了。为什么?它有生命,它有见闻觉知,山河大地有见闻觉知,树木花草有见闻觉知,所有物质现象里头统统有见闻觉知。这是近来这些年日本江本博士做水实验,水是矿物,它有见闻觉知,证明它是有机体,它是活的,它不是死的。佛在经上告诉我们,连山河大地统统是有机的,为什么?因为基本的物质现象它具足。《金刚经》上讲所有一切现象都是叫一合相,分析到最后是一样东西,大概现在就是科学里面讲的量子、中微子,分析到最后完全相同,万事万物只是排列的方程式不一样,组合不一样,基本的物质完全相同。那就是什么?阿赖耶的境界相完全相同。阿赖耶的三细相是一而三、三而一,根本不能分开,也就是能量、信息跟境界相,它是一不是二。基本的物质都是有机体的,它组合的,怎么会有差异?从这个地方我们能体会到,万事万物是活的,万事万物跟我们都会起感应道交。我们只要诚,古人讲的「诚则灵」。灵是什么?跟它沟通,跟它起感应,诚则灵。不诚就不灵,不是不灵,不诚是我们自己有障碍,他的信息发给我,我收到了,但是没有感觉,麻木不仁。可是我们的信息发给他的时候,他收到,变成什么?他知道我们,我们不知道他们,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这个对于大乘经教的熏习那就太重要,我们长年不断在大乘里熏习,慢慢自然就明白了。

  这个言教能不能开悟?能,教下常讲的大开圆解,跟禅宗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同等的境界。念佛能不能开悟?能,念到理一心,也是这个境界。这就是法法平等,没有高下,统统能开悟,统统能见性。这个道理要晓得,我们对于一切法就会尊重,不仅是佛法,其它宗教修学的方法没有例外。诀窍就在制心一处,问题解决了。只要制心一处,要知道制心一处就是禅定,定就开智慧。我们今天就制心一处在这一部经上,在这一句佛号上。一部经帮助我们认知,这一句佛号帮助我们把念头止于这一处,我就止在这里。这是行门,经教是解门,解门帮助我看破,行门帮助我放下,止于一处就是放下,放下万缘,这一处好!这一处是真心、是自性。不能见性也没有关系,不能见性,西方极乐世界真有阿弥陀佛,他真的帮助我们。所以这个法门,无有高下里面又特别殊胜。

  我们看底下这个文,「据疏意,首句是所证之理体,即如如也。次句是能照之佛智」。首句就是着于无上下,所证的理体如如,万法如如。次句是洞达无边际,是能照的佛智,「即如如智。所谓理体,即自然之根本。所谓佛智,乃洞达从此根本流出自然相之智慧。体用一如,理智无二,能所双泯,绝待圆融,言思莫及。」教下怎么开悟的?就是这几句所说的,他开悟了。教下洞达从根本智流出自然相的智慧,这差别智,根本智是实智,真实的智慧,差别智是后得智,无所不知。根本智是体,差别智是用,体用一如。根本智对的是理,理体,差别讲的是作用,是智,理智无二。为什么会一如?为什么会无二?因为你把起心动念放下了,如果有起心动念,体用是二不是一,理智是二也不是一。从这个角度来观察,所以欧阳竟无大师说,「佛法非宗教非哲学,而为今时所必需」,他说出这个话来。非宗教我们能理解,为什么非哲学?哲学里头有能所,有二,佛法无二,这就是超越哲学的范畴,也就是佛法没有相对的,哲学、科学都有相对的,佛法没有。为什么佛法没有?佛法不起心、不动念,起心动念就有二、就有三。所以你看从一体起二用,这个二用里面就有三种周遍。

  我们全都通达明了了,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行为当中就有四德,我们的心行不离开这四个原则,菩萨行。四个原则里头,第一个最重要,「随缘妙用」,最后一个显示无尽的慈悲。随缘妙用是智慧,就是理智不二,末后一句是无尽的慈悲,「代众生苦」,当中两句是手段。能所双泯,哲学里头有能有所,大乘里头没有,能所是一不是二,能生所生,能现所现,能生能现的是自性,所生所现的是万法,能所双泯。换句话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是双泯的境界,这是圆融,绝待圆融。所以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你不能想,你也不能说,说,错了,没有言说,想,也错了,它没有思想,所以称绝待圆融,就是绝对的,它不是相对的。

  「无上下者,指所证理体本来平等。经云」,这是《金刚经》,《金刚经》上只有这两句话,「是法平等,无有高下」。这个法是什么法?一切法,无论是什么法,平等的。你说我们拈这个纸片,这微不足道,擦了脸就丢掉,这也是一法,它跟无上菩提是不是平等?平等。为什么?无上菩提自性现的,这一法也是自性现的。自性在哪里?你拈这个纸片,是的,没错,法法皆如,法法皆是。所以说心外无法,法法全是心,这个心是真心,不是妄心。这是心是讲能现能生的心,法是所生所现的法,心性不能离开,这是我们讲了很多次,我举电视屏幕,因为我们很多同学现在都在电视机面前,或者在网络屏幕面前,我常用这个做比喻。屏幕是体,里面的现相是作用,是相、是用,体跟相能离开吗?不能离开,离开体没有相,离开相没有体,体相是一不是二。作用呢?作用是帮助我们在一起学习,帮助我们了解诸法实相,帮助我们契入佛境界,这都是作用。所谓「是法平等」的法不是指特定的法,不是的,大家对这个法,不要以为这个法是佛法,佛法以外就不是,错了,一切法全在里头。佛法、世间法,一切法全在里头,统统包了,都没有高下,一切法皆是佛法。所以悟了之后,你问他,哪一法不是佛法?没有觉悟的时候,你问他,哪一法是佛法?都不是,悟了之后都是,悟了之后明白了、搞清楚了,承认,不再怀疑。所以佛门才有一句话说「佛法无边」,真的,它里面包容万有,一样也不漏。

  「又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这也是法,都是归纳,心法、佛法、众生法,一而三,三而一。为什么?心能现能生,心是能现,能现能生,佛、众生是所现所生,觉悟的就称为佛,没有觉悟的就称为众生。不管他觉悟不觉悟,他全是心现心生的,他是一,他不是二。能现能生的称为本体,所生所现的称为现象,体相是一不是二,叫三无差别。「皆显平等之义。平等,故无上下。」「着」这个字是显著的意思、昭著的意思,就是显露之义。这个平等法完全显著出来,在哪里?不就在眼前吗?哪有差别?差别是什么?我们没有悟,我们迷了,无上下以为有上下,还特别在分别里头执着,这是佛,那不是佛。这些话对初学人可以说,初学的人不这么说他不懂,初学的人一下跟他说「着于无上下」,他就迷了,这是怎么回事?真假是非善恶都不分了,这个人是白痴,这个人头脑有问题。所以这个是向上一着,佛一般是不讲的。经上有这些经文,你就晓得这个经是属于什么经?一乘法,还在大乘之上。

  「故《会疏》曰:着,明也。此明字下得好。」明是什么?「明心见性之明。所明者即无上下之平等理体,即是心也」。离不开心,心现的,识也是心,识变的。心跟识两个对称,心是真心,识是妄心,心是觉悟的心,在觉悟状态称心,在迷惑状态称识,心就是识,识就是心,一体。它有两个不同的作用,它真的是一不是二,所以一转过来就变成四智菩提,这一觉悟妄心就变成四智菩提。佛教化众生,教化十法界、教化六道,不用识众生不懂,众生不能接受,所以识的作用很大。从识这个里头一下明白过来了,叫转识成智,这才真正显示出叫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任何一个法门都能达到明心见性,都能成就圆满佛道。这个里头把明心见性那个秘密揭露出来了。明心见性,明的是什么?就是明了无上下的平等理体。无上下的平等理体明白了,你就晓得,从这个理体所生的现象当然也是无高下的平等的法相,然后再深入的时候,你会看到更不可思议的,无上下的平等的事用,这是事事无碍。事事无碍怎么讲?没有一桩事情不是佛事。为什么?一切事里面都能开悟,都能明心见性,各人根性不相同,各人善根福德不相同,所以不定在什么境界上豁然大悟。这才真正叫圆满的大教。

  『洞达』,洞这个字,「洞然明白;达,识心达本」。这个意思讲得深,这个心是真心,这个本是本性,识心达本就是明心见性,换句话说,洞然明白也就是明心见性。「穷尽心源,故曰洞达。」这个心是真心,真心的本源,惠能大师见到了。真心的本源是什么?不生不灭,佛法里面常讲的大般涅盘,大般涅盘翻成中国的意思就是不生不灭,或者翻作圆寂,圆是圆满,寂是寂灭。这个寂灭就是三大类的烦恼统统灭了,无明、见思、尘沙统统灭了,灭是这个意思,生死灭了,没有生死了,圆满的智慧,圆满的德用,称之为大般涅盘。「《会疏》以证入释洞达,即此义也」,意思是一样的。『无边际』,「竖穷上下,横裹八方,无有边际」,这是大而无外,「不可穷尽」,这是小而无内;「佛智所照,亦复如是」。这个境界很不容易体会,其大没有外,换句话说,没有边际,这叫大而无外,完全是从性体上讲。能现的体大而无外,所现的相当然也大而无外,能现的体小而无内,所现的相当然也是小而无内。这都是事实真相,这是诸法实相。你找边际,根本就没边际,你找那个圆心,画个圆找圆心,根本就没有圆心。有没有?真有,你决定找不到,你在圆心点一点,在显微镜下那是一块面积。所以几何上的点是个抽象概念,有没有事实?没有。佛法小而无内,它不是抽象概念,它真有。怎么说真有?佛经上常说,微尘里头有世界。世界什么样子?跟我们外面世界一样的,外面世界没有缩小,这个微点没放大,居然里头就有世界。我们在经教里念过,谁能进去?普贤菩萨,普贤菩萨到微尘世界里面去参学,那个里头有十方佛剎,如来在那个地方讲经,妙不可言!宏观宇宙里头见到,微观世界里也有,而且重重无尽,为什么?每个微点里头都有,不是说这个微点有,那个微点没有,不是的,每个微点都有。这个境界妙不可言,科学、哲学没发现。

  我们要问,科学、哲学能不能发现?不能。为什么不能?科学、哲学没有放下思想,也就是说没有转八识成四智,它只能发现阿赖耶,禅宗讲向上一着它做不到。佛法的深,佛法的高,佛法的妙,不可思议,你没有法子想,你也没法子说,真是妙极了。无有边际,不可穷尽,就是中国古大德所讲的,大而无外,小而无内。说这个话可能佛教还没有传到中国,先秦诸子百家,古时候大圣大贤不是凡人,他们怎么会知道?佛经上所说的,现代科学所发现的,摆在面前一对比,我们的老祖宗里面有没有佛菩萨?这个事情我问过李老师,李老师回答得很妙,理上讲得通,佛菩萨在中国示现圣贤,理上讲得通,事上没证据,事上他没有说是什么身分,我们只是猜想,没有证据。尧舜禹汤是不是佛菩萨化身来的?经上讲的,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能现什么身。孔子、孟子是不是佛菩萨再来的?尧舜禹汤往前面数那些圣贤,那真不简单,他们有真智慧,他们在那个时代教化众生。上古时代的众生好教,听话,老实、听话、真干,好教。以后知识愈增长,他就妄想多了,他知见多了,产生成见,佛经里面的术语,五种见惑发生了,有边见、有见取见、有戒取见,这些错误的知见产生,那教起来就麻烦,没有从前那么好教了。这就跟一个人的长成,你从这里细心观察,然后你就了解,千万年来圣贤他用的方法,你就会赞叹:妙极了!

  你看小孩,现在的小孩麻烦,为什么?生下来就看电视,他头脑里就装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很不好教。古时候的小孩,尤其生长在农村,他什么都不知道,真单纯、真简单,大人教什么听什么,乖乖的,一点没有疑惑。随着年龄成长,到十三、四岁时候懂事了,小时候要没有教好,那麻烦就大了。小时候教好了,循规蹈矩,一辈子都不会越轨,人都知道修养道德,积功累德,断恶修善,都懂得,不会有为非作歹,饿死、冻死也不会去偷盗,从来不会有作奸犯科那种念头,不可能生起来。所以从一个人从小到大那一生过程当中,我们就能够联想到,这个几千年圣贤他用的,每一个阶层每一个阶层用什么东西教化,我们就明白了。你才晓得那是正确的,那就是自然中之自然相,一点都不错。小孩在没有接触到外面这些知识、这些事相层面上,他模仿力量最强,所以父母表现给他看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做给小孩看,他全学会了,这叫真正是扎根教育。最重要的,一千天,出生下来的一千天,就是三年,从出生到三岁,这个时候把他培养好,培养端正,一生都不会歪曲,中国古圣先贤懂得。

  我们对这些事情要真诚恭敬、体会观察,从这个里头推陈出新,现前社会我们怎样生活,我们怎样去工作,怎样去帮助这些苦难众生,这个智慧你自然就生起来,不用问别人。就像法藏比丘问自在王佛,佛告诉他,你自己有智慧,你自己能解决问题。这都是真话不是假话,只要你心地清净,这个比什么都重要,清净平等肯定就生智慧。所以无论遇到什么事情,境界上有顺境、有逆境,人事上,我们讲人缘,有善缘、有恶缘,无论在什么样的境缘当中,你只保持清净平等,下面就觉,你智慧就生起来。如果你不能保持清净平等,你的下面是烦恼、是习气,是烦恼、是习气就免不了要造业。你造作什么样的业,肯定会有什么样的果报现前,善业三善道,恶业三恶道,那你就会被困在轮回里头,你出不了这个圈子。你要真正懂得,我坚持清净平等觉,你肯定就超越轮回。所以什么重要?清净心重要。怎么样清净?不受外面染污,你心清净了。什么是染污?自私自利是染污,是染污的根源,名闻利养是染污,好名好利,贪着,因为这个东西染污,里头生贪瞋痴慢疑。清净心里头生仁义礼智信,在佛法里面它生十善业道,染污生十恶业道,生十恶业,心地清净生十善业,作用不一样。十善业里头生智慧,因为它无贪无瞋无痴,这叫三善根,生智慧,它不生烦恼。「佛智所照,亦复如是。故《会疏》曰:是则佛智所照也。」

  「至于《嘉祥疏》曰:证果,无有形色上下好丑之异。洞达是智,无边际是真谛境。」后面念老有解释,疏的意思,「所证果觉,无诸差异,是无上下」。念老给我们这个提示,我们对《嘉祥疏》的意思就更清楚了。所证的果觉无诸差异,这怎么回事情?这是什么人所证的?圆教初住以上,别教初地以上,就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个超越十法界了。这个境界,实报土现前,十法界没有了,这个时候真正知道十法界是假的,不见了,就好像作梦醒过来了,梦中的境界没有了。这叫法身菩萨,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他证的是什么?这里说得好,证的是无有形色上下好丑之异,形是形体,物质现象,上下好丑都是心理的现象,受想行识,形色是物质现象,八识五十一心所的相分,上下好丑是八识五十一心所的见分,你看出什么?你看出平等了,形色没有差别,受想行识上也没有差别。为什么没有差别?用我们现在的话说,统统等于零,就是说万事万物都归零。怎么归零?因为你不起心、不动念,起心动念就落二、三,不起心、不动念就归零。

  归零是什么现象?弥勒菩萨所讲的一念。一念里头有这些东西吗?有两样吗?一念的时间多长,我们同学应该都知道。一秒钟有多少念头?一千六百兆,换句话说,所有这些现象存在的时间就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你还有上下吗?没有了,平等了,真平等了。第二个念头不是前面那个念头,就像我们看电影一样,幻灯片,一张一张的,第一张幻灯片不是第二张,第三张不是第二张,张张不一样,所以这个让我们真了解了。我这是电影的底片,这一卷二十四张,在放映机里头一秒钟,一秒钟二十四张。我们现在就算是现实,现实这个现象里面是一秒钟一千六百兆张,你怎么知道它是假的?佛菩萨告诉我们的,我们相信佛菩萨不欺骗我们,佛菩萨不妄语,我们相信佛菩萨。不曾在,所以说万法皆空,不就等于零吗?等于零还有什么上下?就这个意思,统统归零了。念念都归零,这是什么人的心?法身菩萨的心。念念归零是妄心,是妄想,叫无明,突然明了,明白了,不再想它了,起心动念没有了,这个现象?现象就没有了,假相就没有了。这个假相,诸位记住,生灭相。我们看电影的底片张张不一样,那生灭相没有了,出现什么?出现不生灭相,也是好像看这个底片一样,底片张张一样,一点改变没有。那是什么?那叫一真法界,那叫实报土,实报土张张一样,没有变化。实报土怎么来的?我们现在能体会得,无始无明习气,起心动念真的没有了,他习气没断,习气断了,习气断了的话实报土没有了,回常寂光了。常寂光我们这个底片比不上,常寂光是什么?底片没有了,没有了,这个屏幕上一片空白,那叫常寂光,永恒不变,不生不灭、不垢不净。

  所以惠能大师讲的,「本自清净,本不生灭,本自具足」。具足什么?你放任何片子它不拒绝,它统统现相,你不放什么都没有。我们要问,什么叫放?众生有感就现,众生没有感不现。我们试想一想,实报土会不会真的没有了?是真的,你自己在实报土修行,什么时候无明习气断尽,你就没有了,你回常寂光。别人还有,我没有了别人还有,实报土的人很多,从初住到等觉,川流不息,像学校,这一批毕业了,新生又进来了。等觉毕业了,到常寂光去了,他离开了,那初学的,那又有开悟的,又来了,初住又来了,不知道又多少个初住来了。初住是新生,刚进来的,等觉是毕业了,像学校一样,川流不息,所以学校存在。极乐世界真的叫无量寿,不是假的。所以所证果觉无诸差异,丝毫差异都没有,全都是性,都是自性,心外无法,法外无心,你见到性了。你才晓得法全是假的,法法平等,法法皆如。如什么?如其性,古人讲的器器皆金,就归零了,这叫无上下。

  「智契真谛境,故无边际。」能证的智,这是什么?心心所四分里面有证自证分,证自证分就是这个智。你怎么知道有自证分?自证分是体、是心,你怎么知道有个真心?你怎么知道有真性?证自证分。证自证分是什么?是自性里头本具的般若智慧,见闻觉知,这是自性里头本有的。所以一切万物自然它能见能听,它能够感受外面境界,不但我们人给它,它感受,物与物互相感受。像现在,我们用农产品来说,农产品果木树用的这些农药化肥,它也互相感应,这个不自然,土地被这些东西染污了,土地也不自然了,它们互相都有感应。我们人的心行不善会感染它,这些物质也会感染,这些我们都能够体会得到。所以那个不是智,那是常识,常识不是智慧,有的时候错了,我们想错了、看错了、做错了,那怎么样?地球就生病,地球上万物就不正常,那就带来灾难,就这么回事情。所以智契真谛境,就没有边际。与《会疏》意思相同。

  「至于《净影疏》又有一说,疏曰:但能念道,行德显著,不简(就是不要选择,也就是不要去分别)上下,同得往生。故言着于无上下也。若得生彼,神通洞达,无有边际,故云洞达无边际耳」。这个说得也有道理,这个说法是显示阿弥陀佛的无量无边的功德、恩德,这个说法是就事论事,在《华严经》称之为事事无碍,也说得很好。他说只要能够念道,道是什么?南无阿弥陀佛,只要你能够念佛,行得,把经典里面所教的你都能做到。我们今天把净宗经典归纳的五门功课,行门,这是行德。五门功课第一个是净业三福,净业三福三条十一句,是净宗最高指导原则,修学净土的人不能不知道。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一条是根本的根本,这是讲人天道,做人一定要做像这样的,这个做不到的话,换句话说,你来生人身都得不到,这是得人身基本的条件,起码的条件。孝亲尊师落实在《弟子规》,《弟子规》没有做到,你的孝道、孝敬不圆满,你有欠缺,这种欠缺往往你自己完全不知道。为什么?你迷,你没有觉悟,你认真去做,慢慢你就会省悟过来,过去我错了,它是根之根。孝养父母、奉事师长从哪里学起?就从这里学,没有这个,其它的统统变成知识,不是智能。「慈心不杀」落实在《太上感应篇》,养你的慈悲心。由这个再往上提升,十善业才圆满。你没有前面两个基础,十善业做不到,十善都做不到,其它就别谈了,三皈五戒全是假的。你有这个基础,三皈五戒就能建立,像盖房子一样,你地基做好了,你可以起一楼、二楼,可以起了。你没有地基,只能搭个小草蓬,不能盖房子。你说这第一条多重要!

  有第一条才有第二条,第二条是小乘,真学佛了,头一条是人天法。第二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没有第一层哪来第二层?假的!你就晓得今天佛法再恢复是多么的艰难。谁能够恢复?一定出祖师大德,祖师大德一定是真正做出来给我们看,大家觉悟了,也就是说把《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百分之百的做出来,一切大众很明显的看出来,然后三皈你做到了。三皈是什么?觉而不迷,这是皈依佛,正而不邪,这是皈依法,净而不染,那叫皈依僧,那叫三宝。三宝是什么?自性的性德,觉正净,觉不迷,正不邪,净不染,性德,这是学佛最高指导原则。一进门先受三皈,教你什么?念念不能离开这个标准,你修什么?就修这三样东西,这三样东西,一样修好了,三个都得到。所以这是入佛,契入佛道,也就是明心见性的三个门。你从觉门进去,禅宗、性宗从觉门,大彻大悟;教下从正门进,正知正见,从这个地方进去;净土跟密宗从净门,从清净心进去,觉正净三个门。觉了当然有正有净,正了当然有觉也有净,清净心进去之后,他也有觉也有正。所以进去之后就是一体,就是一个,外面有三个,好像一个讲堂三个门,无论从哪个门进去,进去都一样,就全部都得到,在外面不一样,进去都一样。这是什么?你修的什么?就修的是觉正净。觉正净你只要修一个,不必修三个,三个可能进不去,你一下从三个门进去很困难,从一个门进去很容易,一即是三、三即是一,没有高下,叫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我们今天走的是走净门,修清净心。修教下的,那就是经典,像华严、法华、法相、唯识,这个都是从正知正见,从这个门进。在行门上教你什么?教你五戒,教你十戒,沙弥就是十戒,教你二十四门威仪,那就是行住坐卧。学佛了,佛是什么样子?威仪就是学佛,像佛,表演得很像,是这么个意思。

  有了这个基础,再提升,这是大乘,「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这都是自己的,菩萨自己进修的,末后一句是教化众生,「劝进行者」,那就是教学。释迦牟尼佛三十岁之前前面完成,三十岁之后就是劝进行者,这一句从三十岁到七十九岁,四十九年讲经教学,最后一句,释迦佛做出来给我们看了,所以净业三福多重要!后头接着说,「三世诸佛,净业正因」,三世是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你想成佛必须走这个道路。这个三条,凡夫成佛之道,我们的修学把这个摆在第一。第二呢?我们学的是六和,我们在社会上不能离开人,人与人之间相处最重要的要和睦,和为贵,是老祖宗说的,所以我们提倡六和,六和是佛说的。见和同解,放下妄想分别执着就全通了,那就是诸佛。我们今天没办法,放不下。放不下,我们依一部经,我们的看法、想法不要离开经典的指导,依经典做依据,行,初学。净宗我们依《无量寿经》,我们依黄念祖居士的批注,集解,他这个批注是集大成,不是他自己的意思,好,依集解做为我们建立共识。行门里面,戒和同修,就是我们讲的这五门功课,三福、六和、三学(戒定慧)、六度、普贤十愿,这是我们的行门,戒和同修我们就守这几个戒条。这个里面包括了《弟子规》,因为净业三福包括三个基础,中国儒释道的三个根包括在里头。普贤十愿,最后普贤十愿,净宗的纲领就具备了。

  真正依教奉行,十年哪有不成就的道理?十年真的是这样做的话,就是净宗的一代祖师,就出来了。一经通了,十年通了,一切都通了。如果我们同学多,全都通了,希望把大乘全部兴旺起来,你兴净土,他兴天台,他去兴华严。为什么?他全都通了,这一个山头就可以把整个佛教大小乘十个宗派都把它兴起来。在佛门里面只有ㄧ个人,龙树菩萨,叫八宗共祖,大乘八个宗派他都是祖师,八宗祖师都有他,他广学多闻,换句话说,他传的八个弟子,成八个宗派的祖师,他变成八宗共祖。所以佛法的兴旺不在我们这一代,我们这一代要想复兴那是奢望,这个念头是错误的。就像培育一个植物一样,我们只种子下下去,它只能长成芽,芽慢慢培养成树,再开花结果,总得要三、四代,这都是很快的了。达摩祖师到中国传承禅宗,到第六代才开花结果,这是前人有例子给我们看。今天佛教衰了,要想再兴起来,我们要非常认真,要受苦受难把它继承下来。能够找到一个传人就不错了,这个灯就没有灭。再往下去传,我们相信也应该要有四、五代,佛法才兴旺,佛法兴旺世界就太平。这个事情我们见不到,下一代也见不到,再下一代不敢讲,四代、五代之后就非常可能,就复兴起来了。这是我们要认知,要努力去做的。

  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净影疏》这个意思确实说得好。



上一篇:二零一一年讲于香港 五百零二
下一篇:二零一一年讲于香港 五百零四

下载TXT文件(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华人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网,世界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