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空讲经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妙法莲华经大意

1981年讲于台湾圆觉寺 51

  日期:2011/10/7   阅读:    繁體   

 

妙法莲华经大意  (第五十一集)  1981/7  台湾圆觉寺  档名:08-002-0051

  掀开经本第十五页,「药王菩萨本事品」,在第六行这个地方说:

  【佛号日月净明德者。人空智破惑未尽。见不明了。如月照夜。法空智破惑无余。见乃了了。如日照昼。二智圆照。二执双消。名净明德。】

  这是解释佛的德号,『佛号』是性德果地上所建立的,菩萨名号则是从因地上建立的。因与果,都是说的本性;换句话说,都是说的自己。『二智圆照』,此地讲的「二智」,就是根本智与后得智。破了人我空,在圆教菩萨是七信以上的地位;更破法空,这就是圆教初住以上的菩萨。但是,这可以说是因地上的『日月净明德』,如果是果地上,当然是在究竟的果位上。这两种智,我们要问一问,究竟要多久才能够修得?这个问题前面也曾经讨论过许多次,问别人,别人没有法子给你答复。为什么?这个事情是自己的事情,如果你肯,一念之间可以证得;你要不肯,无量劫也不会现前,所以这个事情是自己肯不肯的问题。换句话说,自己肯不肯将烦恼、所知放下?烦恼要不能够放下,烦恼障就不会断尽的,烦恼障不断,人我空就不能够证得,这是凡夫位。前面讲过菩萨的本事,也就是菩萨修行他的本分事,就是修两种智慧破两种执着,成就『净明德』。后面说:

  【如是二智。一念顿圆。】

  人家是真正肯发心修行的人,一念,这一念时间多长?给诸位说太短了。一弹指之间不知道有多少个念头,『一念顿圆』,没有先后次第。圆到什么程度?这个底下给我们讲:

  【迥超四十二位。】

  这个『四十二位』是说菩萨的果位,从初住到等觉是四十一个位次,再加上妙觉就是「四十二位」,一念之间可以顿超,药王菩萨有这个本事。如果我们也要能够效法药王菩萨,实在讲我们也是能超得了!我们之所以没有办法,无可奈何,是我们执著名相。要从唯识里面讲我们执着相,着相,执着名字,执着虚妄分别,所以你就不能顿超。如果能把这三个舍弃掉,舍得干干净净,就一念圆超,现前就成佛。这个话在理论上讲完全正确,事实上也是如此!我们想想,我们是不是就是不肯放下,样样事执着,样样事认真,不知道这些名相、妄念,全不是真实的,没有一桩是真实的。我们在这些妄相里头天天计较,枉费心机,制造生死轮回,制造无量无边的烦恼,自作自受怪谁?前面我们也讨论过很多,修行人只修自己,不问境界。所以修行人一定要学常不轻菩萨,所有境界是佛境界,好人做好事是佛境界,恶人做坏事还是佛境界,为什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十法界依正庄严,上面到诸佛菩萨,下面到阿鼻地狱是一个境界,清净平等,无二无别。你的心才清净,你的二智才现前,人我执、法我执才能够破得干干净净;在这个里面起一念心,执着就起来。一切明达,不起一念,不起一丝毫执着,心永远像明镜一样,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虽像明镜一样,十法界依正庄严没有一法不照了,清清楚楚、明明了瞭,不起分别、不起妄念。这个心是真心,这个心是佛心,此心现前就叫做圆满菩提,就是成佛。所以这个后面讲:

  【净明德者。非离染有净。】

  而是什么?

  【即染而净。】

  这个一句话要特别的记住。这个地方讲义,我们为了时间起见,不能一句一句给诸位细解。从这一堂我们只有十个钟点,就十堂课课程就圆满了,所以讲义诸位要细细去看。这个地方讲的『净』,是超越染净之净,『离染有净』,「离染有净」的净是相对的净,不是真正的净。为什么?他的法执还是没有断,晓得一切法,净固然是净,染还是净。为什么?因为一切法相,清净庄严的相也是虚妄相,污秽不堪的相还是虚妄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等于虚妄,这才是真正的真净,所以如来果地上所建的境界是清净寂灭相。诸位不要以为,如来果地上的境界,跟我们这个境界不一样,那就错了。如来见我们现前这个相,没有一相不是清净寂灭相,大菩萨们见到我们这个相,是不生不灭的相,不垢不净;我们今天事实上,确实是看错了。这是佛号所代表的意思。底下再给我们说明:

  【菩萨号一切众生喜见者。】

  『喜』是欢喜,一切众生都喜欢见他。我们把此地的文念几句:

  【二乘之人离染求净。】

  一切大乘经常常给我们说,修学佛法,固然我们应当远离魔外,同时也不要亲近二乘,为什么?因为二乘也是障难,是障碍。我们要问问,『二乘之人』到底障了什么?诸位如果能将本经的义趣,稍微体会到一些,你自然就明了。《法华》是叫我们一生成佛的,《华严》也是叫我们一生成佛的,一切大乘了义经典目标都是相同的,希望我们圆满成佛,要多少时间?就在这一生当中。如果你要是遇到二乘,你要生二乘心,好了,你就是证到须陀洹之后,还要天上人间七番生死才证个阿罗汉,证了阿罗汉之后,二万大劫才能够回头,才能够回小向大,这就是障碍。哪里能够比得上我们现在,一生成就!这就是佛常常跟我们讲,小乘是难,遭了难。我们得问问自己有没有小乘心?有小乘心,与小乘就很容易相应。所谓什么?气味相投,一听就很入耳,这有道理,他就去了。所以你是外道心,就很容易被外道诱惑去;你是大乘心,你一听大乘佛法,你很欢喜,你心地深信不疑,坚定不移,这样一生才能成就。『离染求净』,许多人都有这个想法,都是有这个心,这就叫小乘心。比起我们凡夫外道是高、是好,我们不能不赞叹,佛为什么呵斥他?就是刚才所讲的,因为他对于明心见性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原因在此地。所以说:

  【为佛所呵。菩萨所轻。众生不慕其德。】

  所以二乘心我们确实是有,而且这个心还很执着,这也就是我们对于大乘了义经典不能开悟,不能修行的原因。我们现在是真糟透了,大乘不能入门,小乘怎么样?小乘也不能入门。你说好了,我离染求净,那个染离得掉吗?又离不掉,真是大小乘的门都没有办法入进去。修来修去都是魔外所摄,这是现前一般修学的情形,我们要了解。特别是要认识自己,认清自己,我们今天修学究竟修个什么?再看看菩萨为什么一切众生喜见?

  【菩萨闻法华即染即净之理。善解随宜说法。称根与益。是故一切众生之所喜见也。】

  这就是大乘种性菩萨修学的方法,与小乘人、凡夫、外道见地迥然不同。『即染即净』,就是根本没有染净,《心经》里面讲的「不垢不净」。但是诸位要晓得,不垢不净是相,它的体性是什么?是五蕴皆空。我们为什么在一切法里头分垢、分净?因为我们五蕴不空,才有垢净之相,所以才在这里头分别。如果你要是五蕴皆空,就跟此地讲的一样,「即染即净」就是不垢不净。可是你要想真正证得五蕴皆空,那你就得修二种智慧。观自在菩萨是行深般若波罗蜜,深般若波罗蜜就是此地讲的二智。你没有智慧,没有二智圆照,你的五蕴怎么能空得了?五蕴是法执,五蕴皆空就是法执空,法执空,我执当然也空,这是一定道理。小乘人空我执不能空法执,所以他是离染求净;菩萨修二智,所以能够照见五蕴皆空,我法两种执着断尽。这个时候所现的相是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垢不净,这就是无生法忍,清净寂灭。经上常讲的「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就是这样的境界,《心经》里面所显的就是这个境界。由此可知,智慧重要,智慧从哪里来?智慧从定中来,智慧从清净心中生的。清净心又从什么地方来?清净心要离一切相;你要是执着相,你的心怎么会清净?所以经论里头,大乘经论一再教给我们,离名字相、离言说相、离心缘相,名字、言说、心缘皆是遍计所执,都是依他起。不在这上下功夫,不从这个地方入手,你就不得其门而入,你就是苦修一辈子,那种叫无益的苦行,没有利益。底下这个地方有一句说:

  【了证假我。随类出生。故得现一切色身三昧。】

  『了』是明了,『证』是亲自见到了,事实真相明白了。我是『假我』,这个我在此地是通人我与法我,人我、法我全是假的不是真的。既不是真的,就不能在这上面计较,你的心才清净。我们是把人我、法我都当真,所以在这里头起嫉妒分别,普遍的执着,病就生在这个地方。『随类出生』这是讲教化众生,也就是《楞严》里面所讲的,「随心应量」的意思。假如我执、法执都离开,我们就超越相对的世界。这个底下有一句说:

  【我空则一切不立。】

  到『一切不立』的时候才是真正的清净,诸位要晓得「一切不立」,反面就是一切也不舍。所以像这些文字你要是执着在一边,你就错误,没有立也没有舍,一切法无不如如。天台大师从《法华》十如是里面,开出来百界千如,无有一法不如。如是说相如其性,性如其相。底下有几句表法很重要,第七行:

  【香油涂身。天衣缠身者。内被忍辱之力也。灌诸香油者。外托诸佛功德也。】

  我们今天学佛要求佛菩萨保佑,求佛菩萨加持我们虽然有心,可是得不到感应。为什么得不到感应?自己不具足条件,没有『忍辱之力』。不但要忍辱,忍辱要产生力量,你才能够感得外面诸佛菩萨功德加持,我们求佛菩萨保佑要凭这个条件来求。绝不是在菩萨面前讨讨好,给他多磕几个头,多供养他一点,他就会保佑你,没这个道理。内成就德行,外面自然感应。

  【我执顿空。真智显露。】

  这是讲光明遍照,光明是什么光明?真智慧。我们现前有没有真智慧?跟诸位说,决定没有。千万不要以为我们现在是烦恼障重,所知障轻,这个话说的经上有,诸位要晓得,这是佛的权说不是实说,是方便说。烦恼障是我执,你有了这个东西,你的根本智不能现前,根本智不现前你的所知就有障碍,本性里面的般若透不出来。所以我执没有断尽的时候,所有的智慧都是从第六意识里头生的,说得不好听的,全是虚妄分别。所以佛在经里面告诉我们,没有证得阿罗汉以前,决定不能相信自己的意思。为什么?自己起心动念,凡是想的全是错误的,没有一点是真实的。证得阿罗汉之后,可以相信你自己的意思,为什么?你的根本智现前,真智慧现前!所以我们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正觉就是阿罗汉,我执破尽这是正觉。阿罗汉以前都不叫正觉,到阿罗汉才叫正觉,菩萨称为正等正觉,等是什么?等于佛,佛称为无上正等正觉,这是讲的三乘圣者。而我们没有破我执以前,以为自己所思所想的都是正确的,自己造无量无边的罪业不知道,都认为自己做得很对,都认为自己想得很对。不读佛经,我们怎么晓得有这回事情?不闻佛法,我们又如何悟了这个道理?所以学佛修行是要以开智慧、破二执,也就是此地所讲的,人法二空,这是菩萨修行的本事。

  但是你要是想在一生短短期间当中修道、证得,不学善财、常不轻,那真是太难。善财、常不轻的态度,弟子、凡夫就是我一个,一切众生都是诸佛、都是菩萨示现种种境界给我看,叫我在这里面去锻炼,锻炼什么?不取相、不分别、不动念、不起心,成就自己二空智慧,破自己的烦恼、所知二障证得无上正等正觉。所以会的人,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哪个境界不是佛示现的?你要问佛菩萨在哪里?除了自己一身之外,遍地都是佛菩萨。可惜你自己不认识,你自己见不到,一天到晚在谤佛、毁谤菩萨,你就干这个事业,你还说是你学佛,这怎么能成就?这些事理,不仅仅《法华经》给我们这么说,一切大乘了义经典都是这样说法,所以我们应当要觉悟。下面有几句话也很重要,在倒数第七行最后一句:

  【以我空智观十二因缘。了不可得。我执方空。我执空则出分段生死。故曰命终。】

  六道轮回的事情是永远解决了。

  【法执未空。未度变易。】

  『法执未空』,变易生死还在。

  【变易润生。依净功德。】

  跟这个分段生死性质完全不相同。所以经里面用的这个表法:

  【故父名净德。日月净明德佛今故现在。】

  表这个意思。

  【乃至我今当还供养此佛者。显果地不动。三世性空。因有去来。生死宛尔。所以为法华流通之旨也。】

  所以读经要晓得,佛的真实义。此地说供养『日月净明德佛』,你塑个佛像天天供养他,那错了,你不懂佛所说之义。「净明德」是谁?是你自己!你自己在一切境界里面,不取相、不执着修清净心,拿念佛人来讲,你要是修理一心不乱,这就是供养净明德如来,所以我们要晓得这个道理。

  【二乘执身有我。有生死可出。有涅盘可证。】

  这就是小乘人的思想,小乘人的知见。经里面表示:

  【菩萨然身。以显其执为谬。】

  我们中国佛教这出家,出家燃顶,在家菩萨受戒燃臂香,就这个意思。破小乘的执着,希望把我们这个小乘的思想、小乘的观念把它烧掉。一般人哪里晓得叫什么戒疤,戒还疤的,你受二百五十戒,应当烧二百五十个疤,否则的话,你的戒就没有!妳们女众受三百多条戒,也得烧三百多个疤,错了,大错特错。实际上是不是要烧?不是的,你把整个身体烧毁了你还是二乘心,有什么用?没用处的,这是表法而已。所以除了中国以外,全世界佛教里头,没有烧香疤,没有燃香这个事情,有这个理,没有这个事。所以我们看到这些国外的,甚至于看到边疆,你看密宗的这些活佛,西藏边疆这些喇嘛他们不烧,他们头顶上头发是剃,剃头这是有的,但是决定不燃香疤,你不能一看到,他都没有受过戒。所以这是不晓得这个道理,燃身、燃指都是破这种执着,破小乘人的执着。这个文诸位自己去读去。后面也提到:

  【菩萨即以身示生灭不生灭。】

  说明灭即无灭的道理,说明这个道理。灭既然无灭,当然生亦不生,这才能够将一切法本自不生理事,给我们显示出来。就在这一面倒数第三行,有三行经文说明二乘人的境界,我们把它念一念。

  【二乘六识虽空。七识全在。不信有第八识。即执此识以为涅盘。既破七识。则八识现前。了知此识。具含世出世间一切种子。人人皆可成佛。故令无数求声闻众。发菩提心。】

  所以我们现前可以说是绝大多数,总有半数以上,依佛法来讲可以说之为不定性,不定性有好处。但是不定性的人,他的成败关键决定在缘上,就是决定在老师上。经上常说,他要遇到佛他这一生能成佛,遇到菩萨他成菩萨,遇到二乘他成二乘,遇到外道他成外道,这就叫不定种性的人。遇到善知识这就是他的福德因缘,所以不定种性有这个好处。定性的就很困难,譬如说定性声闻,他这个小乘的思想,他遇到菩萨他不相信,他遇到外道他也能够辨别。遇到小乘他就跟他去,为什么?志同道合,气味相投他就去了。我们所见到的、接触到的,毕竟定性的少,不定性的多,就看他的遭遇了。好,下课。



上一篇:1981年讲于台湾圆觉寺 50
下一篇:1981年讲于台湾圆觉寺 52

下载TXT文件(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华人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网,世界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