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空讲经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妙法莲华经大意

1981年讲于台湾圆觉寺 39

  日期:2011/10/7   阅读:    繁體   

 

妙法莲华经大意  (第三十九集)  1981/7  台湾圆觉寺  档名:08-002-0039

  讲义第十三页上面第八行,我们把这个文念一念:

  【菩萨执持旛盖至于梵天者。表慈悲方便超出诸行之上也。】

  从这个地方我们接着上一次来听,这个『菩萨执持旛盖至于梵天』,这是经文。它表的意思是表『慈悲方便』,「旛」与「盖」都是高显的意思,举得很高、很明显,所以表示『超出诸行之上』。在一切行门里面,是以慈悲行与方便行为最上,也是为最殊胜。慈悲与方便只有大乘佛法里面才具足,小乘人的慈悲是有限的,不像大乘菩萨慈悲普覆,方便多门。所以大乘佛法的修学,正如清凉所说的是修无碍法,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小乘障碍就很多了。这是我们要晓得此地给我们点醒,这是「诸行之上」,是「慈悲方便」。下面讲:

  【前迹门中授记必须具行六度方得成佛。】

  就是六度统统要具足,这是成佛的条件。在本门里面来讲就不是这样:

  【一闻寿命长远。便获胜利。】

  这个『胜利』是殊胜的功德利益。

  【具足慧度。超彼八十万亿那由它劫行五波罗蜜功德者。以显本门殊胜。】

  这个真是不可思议的法门。所以迹门里面修,真是长劫修行,而且是难行的苦行,我们常讲历事炼心,难行苦行。可是在本门里面,本门称性;迹门当然也不离开性,是在相上修性;本门性相不二,性相一如,所以它来得快。『一闻寿命长远』,就是这一品佛所讲的,前面给诸位说过,佛的本寿命无量无边,世尊如是,佛佛道同,生佛平等,众生本寿命又何尝不如是!所以我们今天疏忽,不晓得我们的本寿命。我们今天所迷完全是迷在迹象上,在这一期的业报色相之身,我们是迷在这个地方,把自己的所谓说本来面目忘失掉,不知道本寿命与佛是一样。所以他在这个地方一听了之后开悟,这个开悟是属于慧解,悟了以后这个功德,你看此地所讲的,就超过『八十万亿那由他劫行五波罗蜜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从这个地方我们也能够体会到,修行的原则,修行一定要以般若波罗蜜为主,般若波罗蜜要是证得,这就圆满成就。如果般若波罗蜜没有成就;换句话说,我们俗话讲的没有开悟。修前面五种波罗蜜都是有漏福报,这是大家一定要明了,修的是有漏福报。如果要不修净土的话,他的果报是在人天,就是修前面的五度。

  如果修净土法门,修净土法门还有条件的,不是无条件的,什么条件?就是你得禅定。假如你修净土也不得定,净土里面的禅定,就是我们讲的一心不乱,或者是功夫成片,都算是禅定。我们连个功夫成片都没有捞到,都没有证得,你就是修前面四种修得再多,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修得再多,还是人天有漏的福报,这是大家特别要注意的。纵然是禅定修成,四禅八定,如果你要是不修净土的话,你果报在色界天、无色界天,还是属于有漏福报。这种情形之下,如果发愿往生净土,那果报就不相同,他生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他能够到这个境界,那这也是一种非常殊胜的成就。但是在西方极乐世界还是要开悟,经上常讲「花开见佛悟无生」,悟就是证得了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现前,从这一句偈上我们就晓得,般若波罗蜜现前就证得无生法忍,一切法本来不生,本自无灭,就能够证得这个境界,这在果报上这是实报土以上的境界。所以诸位读经,看到这样的文字就要想到,就要能够深深体会到本门的殊胜。底下就解释为什么本门有这样殊胜的功德利益!就是:

  【何以一闻本寿。便获如是利益。】

  这个确实值得怀疑,疑一定要破除,如果不破除,它是一种很大的障碍。这个根本烦恼里面它就占一条,贪瞋痴慢底下就是疑,可见得疑的烦恼相当的重。如果疑要不构成这样重的烦恼,诸位想想看,世尊又何必说法四十九年!说法的目的在哪里?无非是断疑生信而已,是断疑生信。下面说:

  【少解言趣。尚起如来无上之慧。何况广闻而不得是利耶。】

  这就是说明其所以然的道理,『少解』,这确实是解,这个「解」是正解,不是错误的曲解,是正确的理解。虽然解得不多,就是说不够深、不够圆,他已经得殊胜的利益。『起如来无上之慧,何况广闻』,佛在法华会上讲这个大经,这是多闻,这是广说。换句话说,得这样殊胜的功德利益,这是理所当然的,应该得到的。底下给我们讲:

  【自持教他是慧。备修供养是福。二事具足。便同佛德。】

  这个四句希望大家要好好把它记下来,你们有红笔可以把它画下来。这是教给我们福慧双修,我们世间人要修福、修慧,福慧双修。持是受持,自己受持,什么叫受持?受持里头最重要的,就像佛在《般若经》里面教给我们,「以文字般若起观照般若,证实相般若」,这才叫受持,这是最高级的修行法,这叫受持。又能够『教他』,我们常讲自行化他。但是这个地方的『自持』,不是讲事修,是讲观照,为什么?它此地讲的是慧。下面『备修』就是在事相里面把它做到,可见得前面「自持」是说的理,底下「备修」是讲的事,理事圆融,理事无碍。我们今天的修行,可以说完全是事,在事修里面没有观照般若,所以怎么个修都不开慧。我们举个浅显的例子,同修们你们天天念佛,这个念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是事修。如果这一句阿弥陀佛的佛号,连我们的妄想、烦恼都不能够伏住的话,那这叫白修,等于没有修。这一句佛号能够把烦恼、妄想控制住,压下去,不叫它起现行,这叫事修,这修福。如果这句佛号里头你提起观照,知道烦恼、妄念以及佛号俱空了不可得,就开智慧。为什么?你一切不执着,你都能够离开,烦恼、执着、妄念、佛号统统都离开,心里面不执着,这离是心离,不是事上离,这就是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的境界,这才能开得了智慧,这种修法叫真供养。所以这是属于修福,福里面有慧,慧里面有福,福慧双修叫『二事具足』。这就『同佛德』,佛的德是三德秘藏,慧是般若德,福是解脱德。当然这个三种只要证得一种,三种都具足,一定具足了法身,法身、般若、解脱三德统统具足。

  【是故能生一切种智。】

  『一切种智』是如来的智慧,我们修行千万不要忘了这个纲领,我们只要照这个去修必定有成就。这是:

  【略解言趣。】

  都能够得到这样殊胜的功德利益。下面说如果一个人能够:

  【深心信解了悟自心。则知佛身本无去来。故见灵山一会常在娑婆。不异华藏。】

  大师在此地也是劝勉我们,『深心信解』,什么叫做深心?深心是菩提心之一。我们的信解实在讲,就像水面上的浮萍一样,随风飘荡,没有根!《弥陀经》里面讲三十七道品,从五根五力讲起,我们在《疏钞》也给诸位详细的说明过。换句话说,我们今天的信没有根、没有力,就是说很容易动摇,犹豫不决,对佛法若信、若不信是这个态度。你说不信又很信,你说信那个信又没有信心,既不解义又不晓得怎么修,都是在那里搞的盲修瞎练,自以为是,这就是没有信心。「深心信解」,深心是决定不动摇的心,我们也就讲坚固的信心、清净的信心,这个信心里面决定没有犹豫,没有疑悔。由此可知,这个深心信解,确实是相当不容易得到,如果你要是具足深心信解,你必定见道。小乘的见道位是须陀洹果,从此以后决定不堕三恶道,天上人间七次往来就证阿罗汉果,这就是时间都可以能够预算得到的,一定证果。大乘见道位是圆教初住菩萨,在净土里面讲就是证得了理一心不乱。所以深心信解要紧,深心信解决定不是勉强可以做得到的。我要信,我真信,这个不行,没有用处的,为什么?因为你是感情的。深心信解是理智的,不是感情的,凡是感情的心就不够深,感情,诸位要晓得是浮动的,是决定不稳定的。所以六道凡夫他都是感情做主,无论做什么事心决定不坚固,他的心是浮动的,这在佛法叫妄心,他不是真心;深心是真心,深心是清净心。

  我们可以说,无始劫以来,我们就迷失了深心,所得的结果,就是迷信、妄解,这是我们现前的状况,不悟自心。怎么样才能够恢复到「深心信解了悟自心」?这里面唯一的方法,就是一乘教义的熏习。佛说法四十九年就是熏习,就是用一乘教义的熏习,听多了,理真正明了,深心信解才现前。所以诸位读经典、读语录,你去看《高僧传》,自古以来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哪个不是天天在弘经!经里面讲弘经的功德,不可思议,讲弘经的功德。你们在经里面有没有看到,佛在那里赞叹,像我们现在这样的念经、拜佛、念佛、参禅,有没有说?经上也说,说得少!可是那一比较起来,还是弘经的功德殊胜。诸佛住世所示现给我们看的,就是弘经;过去这些菩萨、祖师在世的时候,示现给我们看的也是弘经。所以诸位如果要希望真正修福、修慧,你怎么个修法?你就发心出来弘经,这个功德不可思议。我这一生当中没有能力,我也不会讲、也不会说、也没有法缘,那怎么办?我们请法师大德们来讲经,我们就礼请。你要这样修,你来生就有智慧、有福德,这个智慧、福德,就是说你来生就有能力自己亲自弘扬佛法,要这样修才行。可是自行化他的目标,都是在「了悟自心」,了是明了,悟是觉悟,自心就是本性。禅家所谓明心见性,就是此地「了悟自心」;净土里面所讲的理一心不乱,就是了悟自心。八万四千法门,法门不一样,目标是相同的,没有第二个目标,目标就是了悟自心,了悟自心一切就圆满了。

  所以一乘教学里面,就是以这个为目标,尽管用的方便不同,所谓是「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都是归到了悟自心上说。这个时候你就晓得,『佛身本无去来』,「无去来」就是遍法界,就像虚空一样,虚空哪有去来?虚空没有去来。无论我们走到哪个地方去,虚空与我们常在,什么时候你离开了虚空!而我们的法身就像虚空一样,前面给大家说过「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佛身如是,佛是个了悟自心的众生,那就叫佛,众生是没有了悟自心的佛,所以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由此可知,我们自己的本身又何尝有来去?『灵山一会』常在现前,这是理所当然。灵鹫山在印度舍卫国,我们智者大师读《法华经》,入了法华三昧,亲见「灵山一会」还没散,佛在那里讲《法华经》,他还在那里听过一次。咱们智者大师是在浙江天台山,他也没到印度去,而世尊在灵鹫山讲《法华经》的境界,就示现在智者大师的眼前。我们如果说佛来了,佛从那个地方示现到我面前来,他连那个地方也搬过来。实际上印度的灵鹫山也不来,还在那个地方;浙江天台山也没有到那去,没有去来。佛身本无去来,佛土也本无去来,这就是说了常在的意思。

  不但『常在娑婆』,可以说无处而不在,与华藏世界,《华严经》里面讲的华藏世界,是一样。这个事情实在讲是妙极了,奇妙极了,绝不是我们凡情所能够想象的,所能够测度的,我们的言思都达不到,但是这个境界叫真实的境界。什么时候你能够见到事实的真相?你只要有了这八个字就见到,「深心信解了悟自心」。在我们念佛人来讲,就是你念到理一心不乱,这境界就现前。所以一心不乱的功德,一般人确实不知道,得到一心之后,三世十方就融而为一体。我们要晓得我们前生是什么样子,前生境界就现前;我们再前生是什么样子,再前生又现前;将来的情形怎么样,将来的境界现前。这是你亲自见到,不是在那里想的,不是推想,是现量,而不是比量。我们为什么不在这上做功夫?让光阴空过,这是真正可惜!纵然是遍满了恒沙国土的大千世界七宝,给诸位说,也比不上修一心不乱的人。大千世界七宝是有尽的时候,你要是得到一心,你获得无尽的功德宝藏。可是几个人深心信解?没有深心信解,所以他在这个世间样样放不下,对于这么一桩重要的事情,他疏忽,他肯把它放下;那个世间不相干的事情他放不下,这叫颠倒。末后一行里讲,底下一句说:

  【故见其地种种庄严。】

  这还是接着前面『不异华藏』。

  【然此经。佛在世时信之者犹易。】

  『此经』就是指的《妙法莲华经》。《法华经》诸位要晓得,佛讲了八年,大家一定想到八年讲这一部经,那讲得不多!《六祖坛经》比《法华经》,分量少得太多了,而《六祖坛经》是六祖讲了三十七年,可见得节录下来的本子,是重要的本子,是所讲的精华,是所讲的纲领。并不是把佛陀当年每一句话都记下来,要每句话都记下来,那还得了!就是我现在这个讲话的速度,一个小时要记下来大概也要一万字,那这还得了吗?如果一天讲八个钟点,一天就是八万字。佛说法四十九年,那《藏经》我们今天人受不了。所以诸位要知道,说,当时说得很详细,记录就是记它的纲要,记它的重点;而不是每个字都把它记录下来,那就太繁琐,一般人也不愿意受持。所以说这部《法华经》,是佛这八年当中所讲的纲要。佛在世的时候相信妙法的人,此地说还容易,这个容易是比较今天来讲,要容易一些。

  【灭度之后信之者更难。】

  佛入灭了,后来的众生要想深心信解,确实不容易。我们看看,今天这些修学之人,确实就像佛在经里面讲的现象一样。

  【是故但不毁訾。起随喜心。便为深信解相。】

  这是说到我们今天末法时期听了佛经,或者看佛经,不毁谤、不批评。这个『訾』我们拿今天讲,就是批评,不随随便便轻慢的批评它,不毁谤它,能够随喜,这就是接近『深信解』的样子,『相』就是个样子。这是讲到末法时期。经就是佛知佛见,经就是佛心,此地讲:

  【经是诸佛法身。】

  为什么?因为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他们的见解是相同的,佛佛道同,决定没有两个讲法,因为他们见地是相同。

  【受持者。即为顶戴如来。】

  『顶戴』是恭敬至极,我们把佛顶在头上,这是讲恭敬到极处。普贤菩萨在十大愿王里面,给我们讲的「礼敬诸佛」,「顶戴」就是礼敬至极。由此你也能够体会到,礼敬诸佛要怎么个修法?要受持妙经这才算是礼敬诸佛。光是礼敬,见到他就磕头、就恭敬、就礼拜,佛所教给我们理论不去研究,教给我们方法不去做,那不是礼敬。果然能够受持,你见到佛也不拜、也不念,都叫礼敬,为什么?佛给你讲的这些道理你都做到。礼佛、拜佛那是形式,是外表,外表有没有不重要,重要是不是在生活上都做到?重要在这个地方。换句话说,重要的是不是以经里面所说的这些文字般若,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提起观照般若?这个重要。因为唯有如此你才能够证到实相般若,证实相就是证一心不乱,就是证一真法界,就是明心见性,这个重要!下面说:

  【经即一体三宝。】

  注意一体,我们是三宝弟子,要紧的是要做『一体三宝』。所以说:

  【故供养者。即为已起塔寺僧房。】

  诸位晓得,『起塔寺僧房』,功德无量,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建寺庙、建道场。可是建寺庙、建道场,大家晓得这是好事,这是功德,拼命去建庙。他又疏忽掉这个寺庙道场是干什么事情,必须要明了有寺庙、有道场,如果这里头没有道,那只是一个空壳子而已,并无功德。假如这里面给这些人斗争,给它为非作歹那这不叫道场,叫罪恶的场所,不但没有福而且是造罪业,这是我们应当特别要警觉的。好,下课。



上一篇:1981年讲于台湾圆觉寺 38
下一篇:1981年讲于台湾圆觉寺 40

下载TXT文件(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华人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网,世界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