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空讲经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无量寿经

二零一零年讲于香港 二十一

  日期:2011/7/16 11:55:51   阅读:    繁體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十一集)  2010/4/2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021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十九面倒数第六行,从后面这一句看起。我们把文念一念,「灵明洞彻,湛寂常恒。孤明历历。炳赫虚空。灵光独耀,迥脱根尘」,我们就看到这个地方。这几句是古大德对自性的赞叹描绘,实在自性是没有办法说得出来的,怎么说都说不完全,只能够说出它很少的一部分。综合诸多大德的说法,我们能稍稍体会一点,祖师告诉我们,这个事情必须亲证才能明了,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你没有证得,怎么说,就是佛说、菩萨说都很难体会,它不是我们的境界。在这一段里面,也讲得很清楚,这个东西是宇宙万有的理体,所有一切法都是从它这个地方变现出来的,所以它是能生能现,阿赖耶是能变。这个能生能现一定就是已经有阿赖耶,如果没有阿赖耶那就不会有生、不会有现。像净宗所讲的常寂光土就是自性,大光明藏也是形容这性体,它不是物质现象,它也不是精神现象。不是物质现象,我们眼耳鼻舌身这五根就没有办法接触到,它不是物质;它不是精神现象,我们的思惟想象达不到。所以佛经上常用四个字叫「不可思议」,思是思惟,你想不到。这个思惟是有界限的,功能很大,这是第六识,经上告诉我们,它对外能缘到虚空法界,对内它能缘到阿赖耶,就是缘不到自性,所以一定要亲证才能知道。到什么时候能证得?经上都告诉我们,八地以上。菩萨的阶位一共是有五十一个,像我们念书一样,一年级、二年级,他五十一个年级。要到八地,八地很高,最高的是十地菩萨,第八地见到了,见性了。这个说见性是真的见到了,如果广义来说,圆教初住就见到了。见到之后他还有无始无明的习气没有断,习气虽然不碍事,就是说自性里头本具的智慧、德能、相好,它不会障碍了,可以说这些东西透出来之后,跟究竟佛果已经没有什么差别,就是最初宇宙怎么起源,他们知道那是老师说的,不是他亲证的。到八地他亲证,他证得,证得跟老师所讲的是一样的,没两样,这个时候就亲证。第一句「灵明洞彻,湛寂常恒」,这是说它的作用。灵,我们今天讲感应,极其微细的感应它都能够体会到,对于这个感应清清楚楚、明明了瞭。它起的作用呢?作用是对遍法界虚空界它都能明了,极其微细的波动。现在科学家也发现,科学家有些说这个世间没有物质,所有一切现象都是波动的现象,这是近代科学家他们说的。佛法讲的宇宙起源是个波动现象,非常微细的波动现象。贤首国师的《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里面,就讲得很清楚,那里头讲的前面三段确实就是这两句话,从一体起二用,二用就是物质现象跟精神现象它生起来。

  生起来的时候它的作用有三样,第一个「周遍法界」,洞彻,这个洞彻就是周遍法界,灵明洞彻,遍法界虚空界它完全知道,它有这个作用,物质现象亦如此,精神现象还是如此。在佛法里面讲,物质现象跟精神现象是融合在一起的,是两样东西,但是它分不开。我们在学习这个问题当中,就用现在的电影、电视做比喻,特别是电视,因为电视现在家家户户每天几乎都离不开它。我把电视的屏幕比喻作自性,电视的画面比喻作波动生起的现象,就是精神跟物质现象,它跟自性永远不能够脱离。脱离就没有了,必须在屏幕上它能够显示,没有屏幕它不能显示,屏幕是真性,这个影像是幻相,一个是真,一个是妄。什么叫真?屏幕上的现相是剎那生灭,是有生灭的,所以这是虚幻的,这不是实在的;屏幕是永恒的,永恒不变的,这是真的。可是你要晓得,真妄不二,真妄一体,这是妙用在此地,它起用的时候真的它那个波动是周遍法界的。第二种「出生无尽」,它有阿赖耶在里面,阿赖耶识变的,阿赖耶识能变,一切现象是所变,十法界依正庄严是所变,能所不二,能变跟所变是一不是二。阿赖耶在哪里?阿赖耶在相分里面,见分、相分里头都有,都离不开,业相、转相、境界相,一而三、三而一,决定不能够独立的。所以叫虚幻、幻相,梦幻泡影。无论在什么状态之下,体都是湛寂常恒,湛是清净,寂是寂灭。我们用这个经题修学的纲领来说容易懂,湛是清净,寂是平等,常恒是永恒不变。这些字是描绘自性,自性的起用,《华严经》上讲的体、相、用都在这一句里面,所以这一句确实是不太好懂。

  下面「孤明历历」也是形容的,孤是只有自性,真的只有它,不生不灭,它没有个对立,没有相对的。起用就有相对,你看精神跟物质就相对,虽是相对,它融合在一起,精神里面有物质,物质里头有精神。昨天有一位同学在网络上找到,现在做成光盘,我昨天晚上看了一下,好像四十五分钟,这是美国最近的一个科学报告,在探讨、在研究证实水有记忆。这个发现如果成立之后,物理学上要起一个很大的革命,就是什么?我们现在讲的矿物不是生物,居然它里头有见闻觉知,它还有记忆。有记忆会不会有报复?我们对待它不善,它会不会有报复?如果有报复那就麻烦。我们今天破坏地球上山河大地,破坏它,它要记恨的话,它报复,它的报复就是地震,报复就是自然灾害,那就很可怕。所以佛在经教里头一直教我们「一切恭敬」,我们佛法里面讲伦理,伦理是讲关系,我们世间人讲伦理只讲人际关系,五伦是父子关系、夫妇关系、君臣关系、兄弟关系、朋友关系,讲这个。可是佛法里面讲关系,不但是讲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一切动物的关系,佛法讲关系讲得多!人与不同空间维次的关系,不同空间维次里头有生物,还有人与花草树木的关系,这植物的关系,人与山河大地的关系,人与遍法界虚空界的关系,这个伦理讲得非常非常之广。

  关系知道之后,佛就教给我们一个心态,一切恭敬,你看佛法忏仪里面一开头,「一心顶礼,一切恭敬」。我们对花草树木恭敬,对山河大地恭敬,对宇宙万法恭敬,没有一样不是用恭敬心的。普贤菩萨第一愿「礼敬诸佛」,就包括佛家讲的伦理关系。善待万物,善待花草树木,它有受想行识,这个我们这些年来也把它证实。我们农耕,蔬菜、水果树木都有感应,我们起心动念它知道,都有感应。我们善待它,它也很善回报我们,叶子特别绿,花特别香,果特别甜,是它的回报。这些小鸟、小虫要吃这些蔬菜、水果,我们跟牠约定,我们也照顾牠,牠也得照顾我们。所以我们的菜园一定划一个小区,那个小区专门供给小虫吃的,牠都到那边去吃,其它的牠不会去干扰。水果树也是的,我们指定几棵树专门供给小鸟的,鸟来吃水果,牠就吃那几棵树上的,没有指定的话,牠不会干扰。所以我们跟这些小虫、小鸟相处得非常好,彼此互相尊重、互相照顾。所以我们水果不用农药,农药是有害的,小鸟吃的时候牠要得病,人吃了也长病,水果本身也变质。所以这个东西不能用,不但农药不能用,化肥也不能用。我们不用这些东西,跟这些小动物、跟这些花草树木,以善心相待,长得特别好。我们附近这些农夫到我们农场来参观,都非常惊讶,你们用什么方法种得这么好?我告诉他,我们用念佛的方法种的。我们菜园、果木园里面放念佛机,二十四小时放阿弥陀佛的佛号让它们听,我们是用阿弥陀佛种植的,这些年来种植得很成功!所以你说,什么道理?这里讲的灵明洞彻、湛寂常恒,这就是道理、原理,它不离自性,它是自性里头变现的。所以我们随顺性德就样样都美好,违背性德麻烦就来了。科学技术违背性德,是可以把果实种得又大,但是不甜,味道没有了,看起来很好看,吃起来不是味道。这是什么?这是大自然的报复,我们不应该这样对待它。

  底下几句都是赞叹的,「炳赫虚空」,这是赞叹,三种周遍里面的「含容空有」,也就是佛家常常讲的「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没有边际的。「灵光独耀,迥脱根尘」,这特别对修行人讲的,修行人应当如此,灵光独耀是讲智慧,圆满的智慧。圆满的智慧从哪里来的?你能把根尘放下,自性的智慧德相统统现出来,根是六根,尘是六尘。其实这里头还讲个六识;换句话说,不能着相!根尘就是物质现象,六识,它这个根尘里面就包含着有识,根尘识十八界,识是心理现象,物质现象、心理现象统统要放下,为什么?它是假的。灵光独耀是真的,灵光独耀就是自性里本具的般若智慧、万德万能。《华严经》上佛讲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灵光就是指这个,只要你放下分别执着,它就显现。「故莲池大师赞曰,大哉真体,不可得而思议者,其唯自性欤」。这些统统是赞叹自性的,自性也是不得已强名为自性,前面说过,连自性这个名字也不要执着,你执着也错了。

  底下一段说,「实相之旨,如上粗明」,实相的宗旨,前面这一大段说了一个大概,这是一切大乘经都是根据诸法实相而说的,就是一切法的真相。佛讲经根据什么?根据一切法的真相所说的。说些什么?佛说的也没有离开一切法的真相。我们可以说,释迦牟尼佛,乃至于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所说的一切经教,他讲些什么?就是诸法实相,用一句浅显的话说,宇宙万法的真相,他讲这个。下面再说到本经,「至于本经体性」,这部《无量寿经》,「何得称为实相耶」,这也能称为实相吗?「下申其说」,底下为我们申明确实是的。「世亲菩萨」,世亲也叫天亲,《往生论》里面有这么几句话,「庄严佛土功德成就,庄严佛功德成就,庄严菩萨功德成就,此三种成就愿心庄严,应知」。这三种成就就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成就,佛土是依报,佛菩萨是正报。佛是妄想分别执着全放下;菩萨是正在放下,没有放下得干净,没有彻底,这是菩萨。所以菩萨,这是梵语,玄奘大师把它解释为,翻成中国意思叫觉有情;有情,他还有情识,情识没断,但是他觉悟了。佛呢?佛是觉,这一个字就行,后头那个情就没有了,佛是真正究竟圆满的觉悟;菩萨虽然觉悟,情识没断,这玄奘大师译的。玄奘大师以前我们称为古译,古大德他们翻菩萨为大道心众生,大道心就是觉,众生就是有情,也翻得很好。确实玄奘大师以后,称菩萨用觉有情的多。

  这三种成就就是依正庄严,你看老师,庄严佛,这是老师的功德成就,菩萨是学生。所以在西方世界、在华藏世界,我们只看到那个世界里面的人,就是两种人,一个是佛,一个是菩萨,除这两种人之外,好像经上没有说。这个世界我们要细心去观察,这世界像什么?这世界是学校,学校只有老师跟学生,没有政府组织。极乐世界没有说那边有个国王,从来没说过,华藏世界也没有一个天王。所以我们人世间这些组织,在六道里才有,四圣法界就没有了。六道里面有,色界天,有大梵天王,初禅天;有摩酰首罗天王,四禅天;无色界里没有,无色界它没有物质现象,它只有精神。我们今天讲唯物、唯心,四禅四空,四空天是唯心,那个地方人没有肉体,就是没有物质现象,所以他也不需要居住这些宫殿,他不需要。我们说它是灵界,完全是精神现象,没有肉体的话那就是幽灵。可是物质里面一定有精神现象,实际上精神现象里头还是有物质现象,这个物质现象我们看不见,佛菩萨看得见,阿罗汉也看得见,这就说明精神跟物质永远分不开。色里头有显色,有不显,佛家叫无表色,其实这种色我们也不难体会,我们每个人都有作梦的经验,梦中有没有色?有色相,那个色相自己清楚,别人看不到,这就是无表色。我们想象,想到北京、想到故宫,故宫的现相就在脑海里面,我们自己想得很清楚,我们知道,但是我想的时候别人不知道。可是有功夫的人,你想什么现的相他看到,不是普通人能看到的。这就说明物质跟精神永远不能分家,说唯心、唯物都不妥当,它是一体,不能把它分成两面,分成两面就错了。正如同我们现在讲的电视,电视的屏幕跟色相它不是一桩事情,但是它是一体,你没有办法把它分开,分开就没有了。底下这一句就很重要,应知,你应该知道。

  「略说入一法句故」,什么是一法句?底下有解释,「一法句者,谓清净句」。什么是清净句?「清净句者,谓真实智慧无为法身故」。这就给我们说清楚,真实智慧是我们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也就是经教里佛常常讲的「见闻觉知」,能见、能听、能觉、能知,而且见闻觉知里头决定不会产生错误,为什么?它是性德,这就真实智慧。觉悟的时候,他不以这个身为身,这叫色身、叫肉身,他不是以这个为身,他知道这东西是假的,他以法为身。法是什么?整个宇宙,在佛法讲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万物统统是他的身,自性变现出来的。我们这身体还是自性,没离开自性,就像我们看电视一样,所有色相不能离开屏幕。法身是什么?屏幕是法身,屏幕里面所现的一切相都是法身,没有一样不是法身。这身,我们明白之后那就是法身,也是法身之一,所有一切动物身都是法身,跟我是一不是二,确确实实是一体。我们起心动念这信息它统统收到,每个人起心动念都能交互交叉,它非常灵敏,一点都不会错误。乃至于树木花草、山河大地,太空当中无量无数的这些星球星系,没有一个不是息息相关,剎那剎那密集的在沟通。佛家用这个罗网来做比喻,帝释天的罗网,这种交叉的。所以宇宙,佛家的宇宙观它是一体的,关系这样的密切,这叫法身。法身无为而无所不为,无为是说自性,无所不为是说阿赖耶,阿赖耶是个妄心,自性是真心,真妄不二。所以这个跟哲学不一样,民国初年欧阳竟无大师在第四中山大学发表一篇讲演,当时也震撼了学术界。他说「佛法不是宗教,不是哲学,而为今时所必需」,讲了这么一个讲题。不是宗教我们不谈它,为什么不是哲学?哲学有能有所,佛法虽讲能所,它能所是一不是二,所以这个不是哲学的范畴,不应该说它是哲学。那说的是什么?佛法就是佛法,不能用其它的名词去代替。这是欧阳大师的说法,我们听了之后感觉得也很有道理,他说而是今时所必需,这个话说得非常中肯。

  所以无为是体,有为是用,无为是清净寂灭,有为就是三种周遍里第二个所说的「出生无尽」。我们明白真相之后,用什么心态去应对?就是「含容空有」,你的心量本来就是那么大,你全都能包容。包容,你不会去计较,真的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本来如此,各个都是这样。「此论直显事理无碍之一真法界。即事而真,当相即道」。这是讲极乐世界的诸佛菩萨,跟他们生活的环境,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宇宙。这是黄老对于世亲菩萨《往生论》里面讲的几句话,他非常赞叹。我们见面的时候他也常说,也常常引用这句话,显示极乐世界是事理无碍的一真法界。即事而真,事是相,真是性,性相不二,性相一如。当相即道,道是讲的性,相是讲的事,这两句话意思相同。「极乐世界种种依正庄严,一一皆是真实智慧无为法身」。天亲菩萨说的意思,在此地他把理显出来,真实是自性,智慧是般若,无为是德,法身是相,它是一体的。「一一即是实相」,法尔如是,自性是实相,般若是实相,德也是实相,相也是实相。「故云本经以实相为体也」,这从《往生论》上天亲菩萨说的。

  下面,「明蘧庵大师曰:琼林玉沼」,琼林是讲西方世界的宝树,玉沼是莲池,这个我们大小本里面都看到,「直显于心源」,心源是自性,「寿量光明,全彰于自性」,寿量是德,光明是智,全彰于自性,统统是自性圆满的透露出来,我们常常讲自性放光、光明遍照,就这个意思,彰是彰显。幽溪大师《圆中钞》里面讲的意思,跟这是一样的,「琼林玉沼,寿量光明,固一切诸法之相也,然则直显于心源,全彰于自性,顾何相之可得哉」。相即非相,非相即相,这是大乘教到终极入不二法门;入不二法门,就是佛常常教导我们的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你就契入。做到不分别、不执着还不行,还没有入不二法门,入不二法门是法身菩萨,在《华严经》里面讲圆教初住以上。放下分别执着,还有起心动念,你还没有出十法界;没有出十法界,你就没有办法契入不二的境界。这是一个很大的界限,凡圣的分水岭,超越十法界这就明心见性,我们一般讲成佛了。江味农居士批注《金刚经》,就是他的《金刚经讲义》,里面所讲的诸佛如来,你看他批注里面讲,诸佛不是众多的佛,诸佛是四十二个阶级,就十住,这都是圆教,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他解释诸佛如来就是四十二位诸佛如来。明心见性就成佛,明心见性是他已经把起心动念放下,不起心、不动念,当然没有分别执着。

  在这个境界里,为什么还有四十二个阶级?不起心、不动念,为什么还会有阶级?有阶级不就是起心动念吗?不起心、不动念了,佛说这四十二个阶级。我们能体会到,这四十二个阶级不能说有,不能说没有,非有非无。你要说有,起心动念没有了,哪有四十二个阶级?你说它没有,他无明习气没断,无明断了,不起心、不动念是无明断了,无明断了还有无明习气,无明习气有厚薄不一样,刚刚断无明的,习气还很浓,在下面,愈往上面去的就愈薄。习气也不好懂,所以古德用酒瓶做比喻,这个比喻很好,盛酒的瓶把酒倒光,倒尽了,里面擦得干干净净,一滴也没有,真的没有了,可是闻闻有味道,那叫习气,那个味道擦不掉,它也不碍事,你来装其它东西不碍事,这个习气时间久了自自然然就没有。所以在实报土里面,他们用功断这个习气,他没有别的办法,叫无功用道,这里不能有一点念头。你一起念你就堕落,就不是那么回事。所以,他决定不起心、不动念。在这个时候,就是烦恼断尽,不需要再为断烦恼这个事情去用功夫。在这个时候,自性里面的慈悲心现前,他已经得到的是自性里头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性德出来了,他就跟遍法界虚空界里一切众生起感应道交,众生有感他就应。

  圆教初住菩萨就有这个能力,应以佛身得度他就现佛身而为说法。像《观世音普门品》讲的三十二应,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佛菩萨没有自己的意思,我要想现个什么身,那他就是凡夫,他没有我,他那个我是法身,他没有单独的,没有这种念头。法身在哪里?法身遍法界虚空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我们一念就起感应。所以感应有四种,决定有感应,有的时候感应,我们自己业障太重见不到,真有感应。知道这个事实真相,那就晓得我们在一切处一切时,不能有不善的念头。不要以为没有人知道,动一个不善念头,诸佛菩萨那个人数比地球不知道要多多少,全知道。不但诸佛菩萨知道,我们上面讲的这几段也说得很清楚,所有物质里面都有见闻觉知,它都知道,我们在这里起心动念,桌椅板凳知不知道?知道。为什么?一切物质都有受想行识,念头起来它有感受,它也会想。

  我们从《还源观》里面,这些事情讲得很清楚、很明白,小到什么程度?佛家讲的微尘。《还源观》上这三种周遍,都是以一尘做比喻,一粒微尘,肉眼看不见,现在科学里面讲的原子、电子、基本粒子,这样一粒微尘它的能量周遍法界,这个能量迷了之后就变成受想行识,在自性里面称见闻觉知,自性里头。在阿赖耶里面,就叫做受想行识,受就是前五识,想是第六识,行是第七识,最后一个是阿赖耶识,受想行识那个识是阿赖耶识。阿赖耶识是能量,六、七两个识是分别、执着,我们今天讲那是信息,前五识那是在物质里面起的作用,它有受,前五个是受,它有接受,接受的能力。所以基本粒子都有受想行识,我们这身体是多少这些基本粒子组成的,每一个基本粒子都有受想行识。佛在经上常讲,在人身上讲一毛端,这是汗毛,汗毛端,在依报里面,就是物质里面讲,一微尘,有受想行识。所以现在科学家用水实验出来,水会看、会听、懂得人的意思,它有感受,它有受想行。现在实验出来它还有记忆,那个记忆是识,阿赖耶识含藏种子,它是识起作用,那就是受想行识它全了,它统统具足。这就说是物质里具足心法,佛家讲五蕴,色这是物质现象,受想行识是心理现象,任何物体里有,你没有发现。所以,佛法实在是了不起!到什么时候能发现这个现象?一般来讲,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就见到,这个现象就见到,彻底明了,看到宇宙的缘起。宇宙的缘起是什么时候?当下,没有过去未来,就当下那一念。时间、空间是假的,是幻觉,在佛法里称为不相应行法;不相应行法,用我们现在话来说是抽象概念,没有事实,就在当下。

  下面这两句说「此正无相不相」,无相无不相,这一句是这个意思,「相而无相之正体」,就是实相,这是说明佛说《无量寿经》也是根据实相说的。「盖吾人心性,量同法界,灵明洞彻,湛寂常恒,竖穷三际,横遍十方。极乐国土,非在心外。百界千如,皆我本具。」这是事实真相,我们的心性,心性量同法界,法界(就是宇宙)没有边际,为什么?心性没有边际。中国古人说过两句话,「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中国人描绘心性。所以我说咱们的老祖宗是佛菩萨再来的,绝对不是假的,他跟佛说的完全一样,就这两句话你想想看,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决定没有边际,你找不到边际。这就是我们现在的科学家、物理学家讲的,宏观宇宙,其大无外,量子力学是讲其小无内,向这两个极端去研究。怎么样研究,也没有办法超过经典所说的,为什么?靠这些机械、靠这些数学没有法子,那都还有界限的。佛怎么知道的?佛从禅定当中证得的。他把起心动念、分别执着统统放下,一放下之后这个真相大白,它就现前。然后才晓得,起心动念是无始无明烦恼。这个用的词多好,无始无明烦恼,它没有开始,为什么?一念,就是那一念。我们的麻烦是一念它又接着一念,它产生相续相,如果那一念要是觉悟,相续相就不生,常寂光马上现前。所以问题没有先后,确实就是当下这一念,这一念你抓不住,它太快了。一秒钟有多少个念头?弹指五次的话那就是一千六百兆,你怎么能抓得住?所以它是假的,它不是真的,不要在这上操心,操心就错了,操心就生烦恼,你就堕到无明里面去;你统统把它放下就对了,你的真心就现前。真心里面有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佛家讲功德,无量功德庄严,庄严就是相好,所以量同法界。

  法界,从小的上讲,小而无内,佛讲一微尘里面有世界,微尘里头有世界,微尘没有放大,世界没有缩小,它平等的,一样的。普贤菩萨能够进入微尘世界里面,去拜佛、去供养、去听经,普贤菩萨有这个能力。为什么普贤菩萨有这个能力?普贤菩萨回归自性了,所以他十大愿王每一愿都跟自性圆满相应,他有能力入微尘世界里面去拜佛、去参学。我们要晓得,微尘世界里头还有微尘,那个微尘里头还有世界,重重无尽,这是法性。所以佛家常讲,其广没有边际,其深没有底,就这个道理,没有!没有底。法性,法尔如是,它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的。灵明洞彻,湛寂常恒,这讲它的作用。竖穷三际,横遍十方,竖的来讲三际是过去、现在、未来,一个讲的时间,一个讲的空间,横遍十方讲空间,周遍时空,这讲自性。然后再跟你说,「极乐国土,非在心外」,是自性变的。「百界千如,皆我本具」,这是讲整个宇宙,千如,这是《法华经》上讲的十如是,天台大师把十如是展开来为千如,十法界展开,每个法界都具足十法界就是百界。这是讲整个宇宙里无量无边的世界,《华严经》上讲的「华藏世界品」、「世界成就品」,它这是八个字就讲尽了,都是自性本具的。

  下面这个结论你就懂了,「心净则佛土净,土净即我心净」。我们现在要想解决地球上的问题,怎么拯救地球?这两句话就够了,我们的心净,地球就清净,地球清净,证明我们的心清净,因为它是一体,所以它的感应非常非常的灵敏。我们今天要破坏地球,你有没有破坏地球?有!我什么时候破坏地球?你天天想贪瞋痴慢,你天天想损人利己,你就是破坏地球。你自私自利搞名闻利养,贪图五欲六尘享受,这个都是错误的,你的心行不善,你就在破坏地球。再近一点讲,你破坏自身,这个身体是小宇宙,外面是大宇宙,不善的思想让你身体不健康,这真的,一点都不假。人身体是个机器,这个机器如果你能够爱惜它,能使用多久?以前我的老师李炳南老居士告诉我,他是个老中医,医学很高明,他告诉我,至少要使用两百年,你没有活到两百年,是你自己把身体糟蹋掉。所以我们看到佛经上这个道理,心净则佛土净,如果我们是用清净心,这个身体肯定两百岁,还能超过的,中国有个老人彭祖八百岁。我们一般人不敢相信,是不是传说?如果照佛经上来讲是可能的。

  释迦牟尼佛有个弟子还在世间,他没有入灭,谁?大迦叶尊者。他要等弥勒菩萨到这个世间来示现成佛,释迦牟尼佛的衣钵传给他,他做代表,所以他的身体留在世间。那要留多少年?要留几十亿年。能吗?能,一切法从心想生。从这个地方来看,彭祖八百岁那太容易,那成什么问题?不成问题。所以我们的寿命长短操纵在自己手上,不在别人,要懂得什么?心净重要,心清净不能有染污。那就是说,一定要放下妄想执着,对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执着,清净心现前;不再分别,你的平等心现前。有分别,不平等;有执着,不清净。我们的经题「清净平等觉」,真正达到清净平等,觉自然起来,开悟了!这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所以我们的起心动念,跟我们的身体有密切关系,跟我们的环境、山河大地也有密切关系,知道这个关系,知道这个事实真相,我们就晓得,我们可以救这个地球,我们可以化解这个灾难,方法就是用清净平等觉。自己要认真学习,还要讲给别人听,为什么?别人跟我们有共业,清净平等心的人多了,灾难就不生,就没有了。所以觉悟的人,觉悟之后他只有一个使命,就是教学,帮助没有觉悟的人,帮助他觉悟,就这么一桩事情,除这桩事情之外他没事。

  「何有一法,在我心外」,祖师大德常说「心外无法,法外无心」,那个心是自性,没有一法在你心外的。「本经所诠,直显本心,全彰自性。当相即道,无非实相」,这几句话说得很好。佛说《无量寿经》,说这部经,古时候祖师大德为我们介绍,世尊当年在世这部经是多次宣讲。一切经佛只讲一遍没有讲过第二次,唯独《无量寿经》讲过很多次,现在有迹象显示出至少三次,至少讲过三次。可是《无量寿经》,从汉到宋朝这八百年间,总共有过十二次的翻译,就是说它的译本有十二本。这十二本很可惜的有七种失传,在《大藏经》里面目录上有,但是经没有了,失传了七种,还留下五种,这个五种在《大藏经》上都有。五种里面出入很大,如果是一种原本,不可能有这么大的出入,所谓大同小异。你说《金刚经》,《金刚经》有六种不同的译本,这《大藏经》上,诸位细细去看看,大同小异。《无量寿经》里面最重要的,就是阿弥陀佛的本愿,发愿,现在这五种本子里面,有两种本子是四十八愿,有两种是二十四愿,宋朝译的末后这种是三十六愿,这是翻译的时候决定不可能有这种差误。所以古大德根据这个判断,佛至少讲过三次,七种失传的这没见到,这证明多次宣讲。多次宣讲一定有用意,那就是这个法门太重要!这个法门真实利益众生,也可以说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这经是最重要的,所以他老人家多次宣讲。

  如果我们能够会得,「当相即道,无非实相」,这是什么境界?圆教初住、别教初地,就入这个境界。相是什么?现象,我们当这个现象就晓得这是自性,这相,相是自性变的。古人讲「以金作器,器器皆金」,看到器晓得这就是金,金跟器是一体不能分的。性在哪里?我们在禅宗语录里面看到,虽然看不懂,老和尚测验学生,他开悟了,悟了怎么样?是什么样子?随手拈一个比一比,没错,他真的觉悟了。不拈东西,伸一个手指也行,当相即道,老师给他印证,这真开悟了,真的契入了,就在现前,没有离开当下,无非实相。真正悟入,那个心态完全不一样,烦恼没有了。给诸位说,无明烦恼断了,你才见性,不断不能见性。无明烦恼断了,你就知道分别执着就没有了,从无明里面生分别,分别里面生执着,那个根断掉的时候,枝叶全没有了,他生的是什么?他生的是智慧,圆满的智慧。真的见性之人,无论问他什么问题,他都会跟你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没有学,他不要学,为什么?他不离自性,智慧、神通、道力圆满现前。一开悟跟老师就平等了,老师就告诉他「汝如是,我亦如是」,平等!性德完全流露是没有增减的,所以今佛如古佛之再来。

  清凉大师在《四十华严》经题里面讲了一句话,说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讲经说法,所说的一切经都是古佛所说的,释迦佛没有在古佛经上多加一个字。我们能相信吗?释迦佛之前没听说哪个佛,以后佛给我们讲,他是贤劫第四尊佛。但是每一尊佛出世的时间很短,没有佛的时间很长,怎么是古佛所说的?他见性,古佛也见性,见性就佛佛道同,既然是同,你可以说释迦牟尼佛所讲的是古佛所讲的;也可以这么讲,古佛所讲的就是释迦牟尼佛所讲的,它是一不是二。迷了才有一、二,悟的时候没有。这个表相太好了,表相回归到性德,没有自己,像孔老夫子给我们表的法,那怎么不是佛菩萨!「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他开悟了,古人也开悟,古人的东西就是他的,他的东西就是古人的。他不说自己的,他说我东西全是古人的,破众生的傲慢心,这个用意就太好了,这个用意有真实功德,现身说法。众生就是这些烦恼,贪瞋痴慢放不下,世尊给我们显示这个态度,孔子给我们讲的这个,我们如果要能体会他的意思要感恩,他这在教导我们,让我们彻底放下贪瞋痴慢,自己谦卑,尊重别人,自他不二。从谦卑里面才显出性德,从礼赞里面显出自性的德行,真实智慧。他们现身说法来教我们,我们要能体会得到。

  下面「如《弥陀要解》云,实相无二,亦无不二」,无二是从体上讲的,无不二是从作用上讲的。「是故举体作依作正、作法作报、作自作他,乃至能说所说、能度所度、能信所信、能愿所愿、能持所持、能生所生、能赞所赞,无非实相正印之所印也」。说这么多就是前头两句话,实相无二,亦无不二,所以举体就是全体,变现出来什么?变现出来是依报或是正报。这个地方的依正,我们一定要有很清晰的概念,正报是什么?正报是自己,依报是我们生存的环境。所以诸位一定要知道,正报,你要说正报就是一切人,那就错了。正报是自己,就是一个人,我自己之外是我的生活环境,其它人是我的人事环境。环境里头有人事环境、有物质环境、有自然环境,全是属于环境,环境都是依报,正报就是自己一个。释迦牟尼佛的身那是他的正报,我的身是我的正报,依我来讲释迦牟尼佛是我的依报,从释迦牟尼佛来说,我们是他的依报,所以这个观念要很清楚,正报就是自己一个。作法作报,法是法身,报是报身;作自作他,不管怎么样,都是一个自性,全是一个自性变现的。像什么?像梦中所现的依正。这很不好懂,怎么我自性变现,我怎么又会变现别人?变现那么多人?这里头人还有冤家对头,还有很不愿意相处的,怎么会有这种事情?这就像作梦一样。你看作梦,你哪一次作梦里头没有自己?你能不能找到一次作梦里头没有自己的?没有自己就不会作梦。梦里一定有自己,你梦到很多人,梦到山河大地,那都是依报,这个我们一般人都有经验,这是意识心起的作用。我们现前这个世界是自性起的作用,其实梦中还离不开自性,你追究根源还是自性,全是自性所现的。

  下面讲,能说所说,能说法的是佛,所说的法是经典;能度众生的是佛菩萨,所度的这是一切众生。能信所信是自己,能愿所愿也是自己,我们自己发愿是能愿,我们希望我的愿可以能满。这底下统统都是有个能、有个所,能所是一不是二,不二就是实相。末后这一句,「无非实相正印之所印也」。所以一定要细心去体会,佛所说的这些话,句句都是真实话,句句都是讲诸法实相。我们如果认识了,肯定它,你心就定,你心里面就不会起心动念,你就契入境界。纵然是不起心、不动念太深,我们做不到,这是事实,我们从浅显地方做,不执着、不分别,执着是见思烦恼,分别是尘沙烦恼,我们从这两处去下功夫,见色闻声不执着、不分别。你修什么?不执着是修清净心,不分别是修平等心,你是在真学。再给你说,这叫真念佛,你不是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吗?你念佛有分别、有执着,也不错,带业往生,生到极乐世界是凡圣同居土;如果你不执着,那你念佛往生生方便有余土;你要不分别,恭喜你,你到极乐世界生实报庄严土。为什么?你平等,平等心是实报土,清净心是净土,这个净土就是四圣法界,叫方便有余土。分别执着都有,你的心还不清净,也能往生,这个法门太殊胜,所以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万修万人去。

  断烦恼是真不容易,凡圣土怎么去法?凡圣土这一句佛号能把分别执着控制住,像石头压草压住,有,没断,但是它不起作用,这就行。在什么时候?在往生那一念,最后那一念你一句佛号,心里还是一句佛号,没有其它的念头,你往生了。最后一念你想着别的事情,那你就回六道来,你就去不了。这个事实真相非常重要,你要搞不清楚的时候,往往这一生就耽误了,一定要搞清楚。平常念佛是什么?平常像练兵,临终那一念那是打仗。所以有很多人平常念得很好,念了一辈子,临终不行,他有牵挂放不下,我见到。我初出家的时候,在台北圆山临济寺,有一个老居士年岁比我大,学佛比我久。这个寺院里有个念佛会,他做维那,领众念佛,到最后他没有往生。临命终时大家给他助念,他跟大家讲,「你们不要念佛送我,我不喜欢」,又搞轮回去了!到那个时候自己做不了主,无明烦恼习气太重,也就是我们讲的放不下。所以这个放下现在就要放下,不要等着明天、明年,那个麻烦就大了。这个老居士我们平常很尊敬他,念佛念得好,你看能当维那领众,最后一招他不行,没有真的放下。所以「由上可见全经囫囵在一实相中」,这个囫囵是完全的意思,完美的意思,完整的意思,全经字字句句都在实相里面,这话是真的。「故云以实相为体性也」,说这些,没有别的,让我们相信佛说这部经有理论依据,不是随便说的。一般是从自性里面自然流露出来的,这样讲也能讲得通。

  末后这一段举本经里面经文做证明,「又本经德遵普贤品云,开化显示真实之际」,真实之际就是自性,开示教化众生,显示真实之际。「大教缘起品云,欲拯群萌,惠以真实之利」,佛说这个经,群萌是一切众生,佛帮助一切众生,帮助他离苦得乐。离苦得乐讲到究竟处,你不离开六道轮回,你就没有办法真正离苦。我帮助你生天,天福享完之后你还要堕落,这个不究竟;帮助你脱离六道轮回,你出不了十法界,你没有得到真乐。所以佛帮助众生,真正只有一个目标,帮助你脱离十法界,往生到一真法界,这个问题才真的解决。实报庄严土也叫做一真法界,那个地方的居民,不但没有分别执着,连起心动念都没有,那是什么世界?佛的世界。到那个世界真的都成佛,不起心、不动念,他们能与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感应道交。感应道交,他有没有起心动念?没有。没有起心动念,怎么会感应道交?我们初学佛的有这个疑惑,这个疑惑搞了几十年,我们去向老和尚、大德们请教,他也讲不清楚。几十年的学习,慢慢、慢慢的体会到,这是自性的性德不可思议。性德是常寂光,它里头什么都没有,就是惠能大师讲的五句话,「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这句话讲清楚了,但是我们原先不懂,听不懂这话的意思,自性里头样样具足,没有一样欠缺,十法界依正庄严统统在里头,但是它不显。就好像我们的电视屏幕一样,我们没有开开,只看到一个屏幕,里面什么东西也没有。这个时候你不能说它没有,你一按频道,不就出来了吗?它是在这个境界里头,所以它什么都没有。

  他应的时候会不会现?应的时候会现。怎么现?感应。这个频道谁去按?那个感的人去按。他应是自然的,他没有起心动念,感的人求佛菩萨来保佑他,所以这一念心是感,他应的时候没有心。正如同我们现在的比喻,实在讲比喻只能比喻个彷佛,没有办法比喻得恰到好处,那做不到的。就像做的水实验一样,水是矿物,我们对它起个念头,「我喜欢你、我爱你」,它接受,它反应给我们的是很美丽的结晶,让我们看。我们给它传另外一个念头,「我讨厌你、我恨你」,它又传个信息来,很丑陋的东西给你看。它有没有起心动念?水有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它怎么会?佛在古时候有用钟鼓做比喻,他说你去敲钟,你有意思去敲它,它就会响,你敲得重,它声音大,敲得轻,它声音小,它有没有起心动念?它有没有分别执着?自性的感应就像钟鼓一样的,它确实没有起心动念、它没有分别执着,大叩则大鸣,小叩则小鸣,真的没有起心动念。为什么?这个道理,因为自性里头有见闻觉知,它是不生不灭的。受想行识有生灭,迷了,从自性变成阿赖耶,就有受想行识。将来转识成智,受想行识就没有了;色受想行识都没有了,就是回归自性。这个的确是很不好懂,但是它是事实真相,现的相全是幻相,千万不要当真,当真你就错了,当真是什么?当真就造业,业有染业、有净业、有善业、有恶业,果报就不一样。所以佛对一切众生,真的是给予一切众生真实的利益,真实是什么?是叫你明心见性,叫你回归自性。

  「积功累德品」里面有这么一句话,「住真实慧,勇猛精进,一向专志庄严妙土」。它这里举得好,它讲了三个真实,「真实之际,真实之利,住真实慧」,讲了三个真实。唯有住真实慧才能够勇猛精进,真实智慧是什么?就是释迦牟尼佛讲的这部《无量寿经》。《无量寿经》上教给你的方法,是「一向专念」,教给我们修学就是回归自性的方法,大彻大悟的方法,脱离六道十法界的方法,往生实报庄严土的方法,八个字「发菩提心,一向专念」。真干的人,像莲池大师所说的,「三藏十二部,让给别人悟」。我现在明白了,懂得世尊真的意思,真实义,我不再找那些麻烦,这是住真实慧。多久能成功?顶多三年,真的一点都不假,三年你就能够得到念佛三昧,你就能往生。证明在《往生传》、《净土圣贤录》,你去看看,这里面差不多有一半的人都是三年就往生。所以过去有一位法师问我,这位法师也不在了,德融法师,好像过世不少年,年龄跟我差不多,曾经问我这个问题。他说:是不是《往生传》里讲的这些人,刚刚好就三年寿命,三年的时候他寿命到他就走了?我听到这个问题我不以为然,哪有那么巧?二、三个人也许可能,它那么多,几百个人,这不可能的事情。他怎么会三年往生?肯定是他三年得到功夫成片,他寿命不要了。功夫成片好的,我们也把功夫分为三辈九品,那个上品的往生就自在,他想走就走,我有寿命不要了,我到极乐世界去,亲近阿弥陀佛,到那边去修行去,他真的就走了。

  前几年深圳黄忠昌居士,三十几岁很年轻,他做试验,闭关念三年佛,看看能不能往生?他两年十个月,还差两个月圆满他就走了,真的一点都不假,不要了,这世间太苦了。那度众生呢?他这一表演就是度众生,他不是用言教,用身教,做出样子来给你看,三转法轮里这叫示转,示现出来这个样子让你看看,真的不是假的。所以这个太多了,这种例子太多了,这是住真实慧,一门深入。这个功夫得到,三昧是定,定肯定生智慧,智慧是从清净心生的,心不清净生烦恼,心清净生智慧。净宗得到这样的功夫,一个是往生极乐世界,一个是留在这个世界度众生。留在这个世界也就是说他有任务,多带几个人到极乐世界去。自己往生随时都可以去,来去自由,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他一点罣碍都没有。他住在这个世间才真正叫代众生苦,他要不住这个世界他就不能帮助别人。他住在这个世界,真的就是《还源观》上讲的四种德,「随缘妙用,威仪有则,柔和质直,代众生苦」,他干的是这个。他代众生苦,是不是真代众生苦?没有,他示现的这个样子。为什么?他心清净,他没有分别执着,哪来的苦!所以他心里很自在,跟释迦牟尼佛一样,那都是示现的。释迦牟尼佛三衣一钵,树下一宿,他多快乐!但是我们看到很苦,为什么?我们受不了。他能受得了,人家金刚不坏身,所以他那个里头乐,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今天时间又到了,明天我们接着再学习,今天就讲到此地。



上一篇:二零一零年讲于香港 二十
下一篇:二零一零年讲于香港 二十二

下载TXT文件(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华人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网,世界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