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空讲经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二零零二年讲于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七百六十四

  日期:2011/9/29 10:38:30   阅读:    繁體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七六四卷)  2002/07/1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764

  诸位同学,请看《华严经》,「世界成就品」,第九段「劫转变差别」,偈颂第七首:

  【一一微尘内。佛剎如尘数。菩萨共云集。国土皆清净。】

  偈颂第七首是颂前面长行第七句。在长行里面,我们看到第四句是讲信解菩萨,也就是地前的菩萨,第五首是讲初地菩萨,第六首是讲二地到十地。这一首是讲普贤菩萨,普贤菩萨的庄严国土能够契入微尘内的剎土。由此可知,到这个地方真正叫究竟圆满。前面长行讲:「十方一切世界海诸菩萨云集故,世界海无量大庄严劫转变。」长行文的意思非常的明显,我们现在来读偈颂,来看这一首偈颂。

  『一一微尘内』,这个微尘无量无边。诸位特别要着重在「一一微尘」,一个微尘也不漏,这是不思议解脱境界,这是真实的境界。前面我们读了很多,知道宇宙是重重无尽的法界。现在我们看这个「一一微尘」,任何一粒微尘。微尘小,我们肉眼看不见,佛经里面常讲,物质最小的单位。大乘经里头又说,微尘还能够分析,分成七分。七分之一,微尘的七分之一是色聚之微。色聚之微还能够分,再把它分成七分,七分之一是极微之微。极微之微就不能再分,再分就没有了,所以它也叫做邻虚尘;虚是虚空,好像跟虚空做邻居,不能再分了,再分就是虚空。我们从世尊这种说法,我们就能够体会,这个地方讲的「一一微尘内」,肯定不是阿罗汉天眼所见到的微尘。这个地方讲的微尘,肯定是极微之微。极微之微的微尘里面有世界,有多少世界?『佛剎如尘数』。这里面诸佛剎土之多,就像微尘数量一样。在这个地方,我们首先要肯定佛菩萨决定没有妄语,决定不夸大。他所说的,就像《金刚经》上所讲的: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如语,事实是什么样子,他就怎么说,他也不添一点,也不减一点,一定把事实真相圆圆满满的跟我们说出来,如语。

  所以我们在讲席当中常常提到,整个虚空法界是一个有机体。所谓有机体,就是有生命的,这话是真的。什么是生命?性是生命。有情众生分上,佛说他有佛性,无情众生它有法性,佛性跟法性是一个性。佛这个说法,如果你能够肯定,你能够契入,那就非常恭喜你,你证得清净法身了。证得清净法身的人,跟我们有什么不一样?跟诸位说,除了思想见解不一样之外,其它的没有两样。思想见解真的不一样,为什么?我们凡夫思想见解总是脱离不了妄想分别执着,你叫凡夫。这种思想见解,就是我们常讲的轮回心。你用轮回心,你所造的一切都是轮回业,轮回心造轮回业,你怎么能出得了六道轮回?

  今天佛在经典里面教导我们超越轮回,把那个念头转掉。转念头是难,非常非常困难,为什么?凡夫,就是说我们常常听经的,不常听经那没法子,常常听经的,有时候觉悟,忽然明白了,但是没隔多久,又迷惑了,又颠倒了。明白的时候放下,放得下了,过几天之后,想想不对,又放不下了。这个境界,跟诸位说,是好的,哪一个菩萨证果之前都是这个现象。所以,你要是有这个现象,你自己应该知道,你已经有相当的进步。哪一天你真的一切放下,不再后悔,也就是不再起妄念,你就入菩萨位,你就证果。在这个过程当中,进进退退无数次。进进退退,有的人修几十年,二、三十年。这种进进退退的,一会儿又放下,一会儿又放不下,这个情形是很正常、是很平常的。彻底放下那一天,你证果了,你就入境界。

  所以,自己对自己非常清楚。我们修行,现在在什么地位,什么样一个境界,不需要问别人。问别人,别人未必能说得清楚。所以,要常常读经,常常听经。读经听经用意在哪里?第一个作用,提醒我们。我们不读经不听经就迷惑颠倒,读经听经是帮助我们提高警觉。第二个好处,我们修行在哪一个阶段,在哪一个道路,现在已经走了多少,前面还有多远到达目的地,听经自己很清楚。经典就像地图一样,像路上的指标一样,古往今来,哪一个修行证果的人对经教不通达不熟悉?没有。宗门虽然常讲「不立文字」,但是你有没有听他说「悟后起修」?他没有离开经论,离开经论就不是佛法了。所以,他在一定的程度,必须要在经论上下功夫。但是人家是得清净心之后,读诵经论悟解得快,他没有障碍。我们今天的障碍,诸位要晓得,就是烦恼习气,我常常讲: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贪瞋痴慢,还加上贪图五欲六尘的享受。这个烦恼习气要不能够彻底放下,经教不但是你看,你就是天天听,你也不能够契入,原因在哪里?你有业障。什么时候你的业障解除?我们也常讲「放下」,真正放下,古大德常常教我们「身心世界一切放下」,放下之后你就能入境界。

  普贤菩萨的境界不容易,一定要破无明,也就是说妄想放下了。妄想就是无明,妄想不生,这个人,佛法里头常常讲,他得三昧,学《华严》的得华严三昧,念佛人得念佛三昧,妄想没有了。诸位要知道,妄想没有了,分别执着当然没有,这个境界才能修普贤行,才能够入普贤境界,你才能在一切境界里头见无量无边的境界,一一微尘里面见到微尘数,每一粒微尘都有微尘数的诸佛剎土。

  『菩萨共云集,国土皆清净』。你们想想,菩萨云集,这个国土哪有不清净的?你要问为什么?经论上常讲境随心转,相随心转(相也是境界),于是乎我们明白了,修行修什么?修心地的纯净,行为的纯善,这是成佛之道,这个真正叫学作佛,学佛。对我们凡夫来讲,七情五欲是最严重的污染,我们从最严重的染污先放下。在逆境,修行生活环境里面,处处都有障碍,处处不称心;恶缘,是人事环境,冤家对头很多,这些人他不会帮助你,处处找你麻烦,处处障碍你。中国古老的谚语常讲「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八九」,那个不如意事就是逆境恶缘,太多太多了,怎么办?你要会转。从哪里转?从我心里头转,转逆境为顺境,转恶缘为善缘。你要是会转了,《楞严经》上说得很好:若能转境,则同如来。佛菩萨的本事你就学会了。

  怎么转法?逆境现前,一丝毫瞋恚心都没有。我常常教同学们,我们如果会用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这个境界立刻就转过来。转过来之后,我们的心是清净平等觉,我们对于逆境恶缘不但没有一丝毫埋怨的念头,反而生起感恩的心,永远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感什么恩?他消我的业障。没有逆境恶缘来折磨,我们无量劫造的业障怎么能够消除得了?修行人,许许多多修行人之所以不能成就,原因在哪里?不晓得这个道理,不知道事实真相。遇到逆境怨天尤人,不但业障消不了,业障还在天天增长,那还得了吗?

  顺境善缘好,样样事情称心如意,遇到的人都是好人,都来帮助你,都来护持你。看你用什么心,如果你生起贪心,贪恋这个境界,这个顺境善缘就变成魔境。为什么?它在那里引发你的贪瞋痴慢。要怎样处顺境善缘?要有高度的智慧,高度的警觉,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对于境缘感恩而不留恋,决定没有一丝毫贪恋的念头,这个境缘成就你的福慧。到这个时候,你才真正明白蕅益大师他老人家所说「境缘无好丑」。无好丑,意思就是讲境界没有顺逆,人事没有善恶。蕅益大师他怎么说出这个话?他转了境界,他把顺逆善恶统统转变成清净平等觉,高明!这就叫佛菩萨。统统转成清净平等觉,在逆境恶缘不怨天尤人,顺境善缘里面决不起贪瞋痴慢,永远住在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个人就是世俗里面讲的,他大彻大悟,他得道了,这是大道!菩提大道,他得道了。所以,无论什么境界,到他面前统统转变,转成一个平等的境界,平等境界是一真法界。

  诸位要知道,十法界不平等,觉悟的人能把十法界转成一真法界,迷惑的人把一真法界转成十法界,所以说境随心转。佛在大乘经上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那个心想能转境界,你怎么能怨天尤人?俗话说「自作自受」,这句话通彻一切世间。诸佛如来修净业,所以他受清净果报。诸天善人他修善法,他得的是善果。造作恶业的众生,他受的是三途苦报。自己造自己受,不是别人给他受的,他自己变现出来的境界。就跟一般人晚上睡觉作梦一样,有人天天做好梦,有人天天做恶梦,那个梦谁给他安排的?他自己意识心里头变现出来的,与别人完全没有干涉,这个道理一定要懂。

  菩萨都是修净业,尤其是能够入微尘里面佛剎的这些菩萨,全是普贤菩萨,不是普通菩萨。换句话说,他们的心到极清净的程度,真的我们说纯净纯善,他所感的报土哪有不清净的道理?「国土皆清净」。《华严经》在这些经文里面让我们大开圆解,确确实实闻所未闻,我们一生当中从来没有听人讲过这些话,要不是佛跟我们说出,实在讲,作梦也梦不到这个境界。梦中有梦,这个境界我们还有,还听说过,也有人自己体验过;作梦里面睡觉又作梦,梦中梦。但是微尘里面的无量无边的佛剎,没听说人梦见过。

  这一偈里头最重要的意义,就是纯净纯善所感得的清净国土。这个纯净纯善,简单的讲,就是修普贤十愿、文殊十波罗蜜。我们有志的同学应当记取,要把普贤菩萨的愿变成自己的大愿,把文殊菩萨的行变成自己的大行,念念不舍,你自自然然有契入华严的一天。所以,《华严经》不是读诵讲解就能够契入,它是要真正修行,依教奉行才能够契入。再看下面这一首:

  【世尊入涅盘。彼土庄严灭。众生无法器。世界成杂染。】

  这一首偈是重颂前面长行第八句。第八句说:佛入灭了,劫庄严也随着佛转变。我们读这首偈感触很深,为什么?它所讲的就是我们现前的境界,我们现前的遭遇,不但世尊入涅盘,世尊的弟子也入涅盘,这个地方所有一切庄严灭了。诸位一定要晓得「庄严」两个字的含义,用我们普通的话来说,佛家的庄严相当于世间人所讲的「真善美慧」。佛灭度之后,这个世间真善美慧找不到了。我们看看,不要看别人,看自己,看别人我们得不到利益,我们从这个地方回光返照,我们起心动念都是自私自利,庄严灭了。

  佛菩萨住世,起心动念是怎样利益众生?帮助众生转迷为悟,转苦为乐,转凡成圣,那是庄严。大公无私是庄严,现在这个念头没有了。佛陀在世,大家都接受佛陀的教诲,知道孝亲尊师,懂得为人处世之道。现在佛不在世,虽然经典还流传在世间,没有人去读,读了也不能了解,有时候真的错解如来真实义,曲解如来真实义,自己妄念纷飞,严重的分别执着。所以,你的心虚伪,不但是欺骗众生,还欺骗自己,确实是自欺欺人,欺人自欺,真有!起心动念都是恶念,怎么是恶念?你仔细去观察就晓得,都落在贪瞋痴里头,念头不会落在戒定慧。念头要是跟戒定慧相应,那就是庄严国土,他念头跟贪瞋痴相应贪是饿鬼的业因,瞋是地狱的业因,痴是畜生的业因。由此可知,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他庄严三恶道,他不是庄严佛国土。不但不能庄严佛国土,人天国土的庄严都失掉了。这是要细心观察,你才能够看得出来,否则的话,你看现在这花花世界,样样都好像很繁荣,那是你看走了眼,你看花了。你要细心去观察,你才能看出世间的真相,这真相是因果的真相。

  所以说这个世间的庄严,确确实实,如果我们稍稍读一点历史,读一点古时候那些作家的文学作品,你看他们记载的那个时候社会大众生活的状况,跟我们今天的社会做一个比较,你就发现不一样。那个时候的人有道德,讲仁义,孝悌忠信不是嘴里头说说,他真做到了,信义和平庄严国土。我们看看今天的世界,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一个字都没有了。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往来,是什么关系?利害,有利的时候就是朋友,没有利的时候就是冤家,所以说『彼土庄严灭』。

  古时候的人,无论贫富贵贱,他一生的生活,即使是贫寒,他过得心安理得。我们再看看现代的人,无论从事哪个行业,富贵贫贱,生活在这个世间没有安全感,古人讲的「人心惶惶」,我们现在看到了。生活在世间,不知道生活的目的,不知道生活的意义、生活的价值,真的是醉生梦死,胡里胡涂来,胡里胡涂去。这个胡涂就是无明,佛家讲的无明,无明带着你走向三恶道,你说多可怕!佛菩萨不在世,祖师大德也不在世。无论是在家或者是出家,在中国历史上代代都有高人,出家高僧,在家高士,有学有修有证,这是庄严国土。现在这样的人没有了,即使是有,真的是凤毛麟角,太少了,所以佛在此地说「彼土庄严灭」。

  后面两句:『众生无法器,世界成杂染』。这两句,我们在这一生当中深有所感。即使遇到好的老师,没有学生,好的学生找不到了。好学生的标准,最普通的,中国人讲的《弟子规》,《弟子规》是教小朋友的,在家庭做好儿女的标准,在学校做好学生的标准。现在谁学它?不错,这几年有不少人提倡,在国内外我们看到有很多小朋友在读诵,是好事,有没有效果?很难讲。他现在小,他不懂事,你教他,他很欢喜。到他长大,他一看情况不对,「你教我这样做,你们都不肯做」,他的妄想生起来了,分别生起来了,执着生起来了,看看你们一般大人都不这样做,他也就不会做了。环境对于一个人的生活学习,影响太大太大了。

  什么叫「法器」?法器是比喻,好像我们喝茶,一定要一个茶杯才能够盛水。你要想得到佛法,你也有个能够接受的,这个接受的条件就叫做法器。晚近印光大师,这是距离我们最近的,他老人家跟我们说了一个学佛的标准:「敦伦尽分,闲邪存诚」八个字,具足这八个字是法器。要是以佛法来讲,佛在入般涅盘之前教诫弟子们,佛不在世了,佛在世的时候以佛为师,佛不在世的时候我们跟谁学?佛讲「以戒为师,以苦为师」。能吃苦、能持戒的,这就是法器。在大乘法里面,《观无量寿佛经》上讲得最清楚最明白,「净业三福」,那是法器。

  我们在澳洲办佛学院,就是以印光大师的四句偈做为院训,学习的原则完全遵守净业三福的指导。如果真的能够落实,这个学院还能够培养几个人才出来。要是不能落实,众生可怜!业障习气太重了,这个世间苦难在所不免。末后一句话说,「世界成杂染」,杂是讲的乱,乱世;染是讲的染污,佛经上讲的浊恶,五浊恶世,五浊恶世是染。今天我们这个世间确实是杂染,杂染得非常可怕,我们不能不提高警觉。这首偈我们读了,要怎样来学习?如何来落实?我们留在下一个钟点再跟大家讨论。

  

  诸位同学,请看「世界成就品」,第九段「劫转变差别」,偈颂第九首:

  【若有佛兴世。一切悉珍好。随其心清净。庄严皆具足。】

  这一首颂是颂前面长行第九句,第九句是讲佛出现在世间。像经上所讲的,世尊灭度之后,下面一尊佛是弥勒佛。弥勒现在是菩萨,他将来会在我们这个世间应化,示现成佛。但这个时间很长,经上跟我们讲,以我们这个世间年月来计算,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弥勒菩萨降世。到那个时候佛法又会兴旺起来,这个剎土也是殊胜庄严。这首偈也是说这桩事情。『若有佛兴世,一切悉珍好』,这两句是讲的果报,第三句是讲的因,『随其心清净,庄严皆具足』。由此可知,佛菩萨在这个世间出现,带给一切众生的是什么?是真实的教诲,神圣的教诲。众生接受佛菩萨的教诲,觉悟过来了,真正是改恶为善,转迷为悟,心转了相就转,心转了体质就转,心转了境界就转,国土庄严从这个地方来的。

  我们读这两首偈颂,前面是讲佛灭,这个世间种种庄严消失了,我们在这里如何学习?那是佛在无数经论里面劝我们发菩提心,修学佛法,续佛慧命,利乐有情,庄严国土,只要我们发心。有些同修对自己没有信心,以为自己没有智慧、没有能力、也没有福德来担负起如来家业,这个想法没有错,确确实实这个事情不是凡夫能够承当的。但是,现在这个世间众生造作极重的恶业,佛菩萨不住这个世间了。我们明了,菩萨应化在这个世间,是大家需要他。菩萨怎么走了,不住这个世间?是这个地区众生自己以为有智慧有能力,不需要菩萨了,菩萨就走了。

  佛菩萨到这个世间来,不但是到我们这个世间,九法界都没有例外,众生有感,菩萨就有应,感应道交,他来示现的。菩萨住世时间的长短,完全看众生的心念。众生需要菩萨,这个需要不是口头上说,也不是心里打妄想,而是要真正拿出行动出来。菩萨不需要我们丰盛的供养,他的智慧福德都接近圆满,他哪里需要我们的供养?他要求众生的是什么?只有一桩事情:依教奉行,落实在信解行证,菩萨就来了。如果我们不能够依教奉行,佛菩萨来教导我们,我们对他半信半疑,他的教诲我们不能落实在生活上,不能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佛菩萨就走了。

  到佛菩萨走了之后,我们才觉得无依无靠。所以,这个时候稍稍有善根福德的人,要有高度的警觉,我们要发心代替一切苦难众生求佛菩萨乘愿再来。如何代替众生来求?那就是具足做一个好学生的条件,才能够感得佛菩萨乘愿再来。这个条件就是信受奉行,佛在经典上常常教导我们的「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只要做到这一句,佛菩萨就来了,这一句就是信解行证的落实。

  我们对于经典的教诲,字字句句深信不疑,认真的去求解。实在不能够了解,怎么办?古大德教导我们拜佛,把经本合起来,放下一切妄想分别执着,以真诚恭敬心礼佛,求佛加持。这个方法,我在初学的时候常用。初学讲经当然有困难,不但经文意思艰深,批注有的时候也看不懂,意思讲不圆,这个时候就不再求解,把经本合起来,拜佛。拜上两、三百拜之后,忽然意思现前,像泉水一样往外涌,写笔记写都来不及,非常有效。这里面还有个秘诀,不能不知道。秘诀是不能有一点私心,要是有贪图名闻利养的心,就没有感应。一点私心都没有,纯粹是弘扬正法,利益众生,感应就不可思议。所以同学们,特别是年轻的出家在家有心要学经教的同学们要特别留意,一丝毫自私自利的念头都没有,有就是障碍。起心动念为正法久住,为众生觉悟,你肯定得到佛菩萨加持。所以,不怕自己没有智慧,不怕自己没有能力。

  我早年在台中求学,李老师传给我的法,四个字:「至诚感通」。他跟我说,我们是凡夫,没有智慧,没有能力,如何担负起如来家业?如来家业就是教化众生,不是别的。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一生他所作所为,那就是他的家业,我们这个要认识清楚。佛并没有把财产留给我们,没有建个大道场留给我们,佛一生所作所为是什么?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用今天的话来说,是教学。天天跟有缘的众生们上课,讨论问题,解答问题。佛入灭之后,弟子们把佛一生所教的,从记忆里面写下来,流传后世,就是现在的经本。经本不是佛当年自己写的,是学生记录的。

  我们现在的人业障重,业障重是疑心重,佛灭度之后写的,那靠得住靠不住?是不是写的人假造的?我们疑心起来了。诸位要晓得,疑心是业障。如果没有疑心,真诚心来学习,纵然是错了,他也开悟。奇怪了!这是什么道理?中国人懂,中国古谚语常讲:「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错误地方他也开悟,至诚感通,没有别的。这里面,在佛家常讲的,佛菩萨加持,佛菩萨感应。又何况当年集结经藏那些人都是佛菩萨再来的,不是凡人。甚至于把梵文经典带到中国来,在中国译经的这些高僧大德长者居士,这里面有很多都是修行证果,有很多再来人。我们要是动了疑心,那是自己的业障现前。你们问我,我对于佛经字字句句毫无疑惑,因为我知道疑惑得不到清净心,心不清净不能开悟,永远不解如来真实义。如来真实义要靠我们的真诚清净平等觉心才能够感通,这个东西不是读、不是听能够得来的。真诚心去感,佛就有应,这才能通达,才没有障碍。

  所以,我们今天在此地学习,看到今天杂染的世界这么严重,不能不发心,发心自度。自度原来就是度他,为什么?我修到纯净纯善,我居住的世界是清净的,是善好的。杂染众生居住的世界灾难频繁,真正修行人居住在此地,虽然不能够消除众生的业障灾变,至少可以帮助他减轻。这个道理,我想一些同学们能够理解。在中国谚语里面有所谓一人有福,这个人有福报,有大福报,连带一屋,我们这一屋的人都沾光,就这么个道理。我们真修,心地纯净纯善,这个地区的人也都沾光,我们佛门里面常讲「佛光普照」,就这个意思。所以,他们的业习、灾难可以减轻,可以推迟,本来这个灾难就在眼前,可以延后,延后若干时日,有时候延后若干年,完全靠你自己修行的功德。你修学的功德愈大,影响愈殊胜。在延缓的这个时间内,如果我们认真不间断的来教导大家,很多人都觉悟,很多人都回头,好!可能这个灾难就化解了。这可能的,理上讲得通。理上讲得通,事上我们就可以相信。

  所以,诸佛菩萨常常劝导勉励大心凡夫(心量大的凡夫),要进一步发菩提心,行菩萨道。菩萨道是觉道,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这是菩萨道。世间人贪图名闻利养,我们放下、舍弃,出家人以戒为师,以苦为师。释迦牟尼佛示现出家的样子给我们看,我们要向他老人家学习,要学得像。我相信今天这个世间,不能说没有好心的出家人,为什么学不像?因为他有疑心,他觉得没有保障,「要没有保障,明天没有人供养我,我怎么办?」所以,必须要为自己的生活去着想,要为自己的衣食住行,这是很现实的问题,他自己要操心。这个样子,学释迦牟尼佛就学不像,释迦牟尼佛彻底放下了。

  我们今天真的希求一位真正的护法来护持我们,让我们四事供养有保障,不缺乏。这个四事,佛经上讲的饮食、衣服、卧具,生病的时候医药,这就是人生在世基本的生活条件,这个条件要不缺乏,万缘放下,一定要放到一身之外一无所有,我们才能够学释迦牟尼佛,这要有有力量的护法。这个护法,一定是一个大福德的人,让人家看到之后,对他能生起信心:「他确实有这个力量来护持,我们不必怀疑,可以安心来办道。」没有这样一个力量在护持,我们的身心不安。

  我今天从弘法退下来当护法,真正有志愿的,我全心全力帮助你,成就你。但是你们也必须要像经上讲的,你得是个法器,你具备承担如来家业、续佛慧命、弘法利生的条件。不具足这个条件,那没有法子。这个条件,简单的说,一般宗教里面所说的牺牲奉献、舍己为人,你要有这样的志向、有这样的决心奉献自己的身心,这一生专门做修学佛法、弘扬佛法,就做这一桩事。

  严持戒律,我们今天所要求的,「沙弥律仪」要完全落实,「净业三福」是终身学习的指导纲领,一时一刻都不能离开,这样我们在一切经论里面选一、两种专修专弘,这是法器。除这一念之外,决定不掺杂杂念。修学期间,务必要断绝外缘,与信徒都不能往来,避免杂心闲话。不需要跟世间人往来,往来你就会受感染,你心就不能清净。不能往来,把身心整个定下来,静下来,才能办道。

  佛教我们成就,确确实实有一套规矩,这一套规矩我们不能够遵守,学习要想有成就,那是不可能的,谚语所谓「不依规矩,不成方圆」。佛法的修学是有成规的,这个规矩,释迦牟尼佛讲得很好,不是他制定的,规矩从哪里来的?他说佛佛相传,无量劫前诸佛一代一代传下来,都是这个规矩成就的。「因戒得定,因定开慧」,这是修学,不论是宗门教下、显教密教、大乘小乘,总纲领总原则,永远不变,「戒定慧」三学,「闻思修」三慧。三慧是建立在三学的基础上,没有三学,哪来的三慧?三慧就是戒定慧的慧。

  我们前几个月访问日本比叡山,里面的执事告诉我,日本佛教各个宗派的创始人都在这个山上修行。我问他们修学的期限,执事们告诉我,都在十六年以上。这个深山里面,我们知道,在过去那个时代,人口没有现在这么多,那座山一定非常偏僻,人迹罕至。十六年不下山,十六年不跟这个世间大众接触,他心定了,他的生活有规律,那规律是持戒,戒定生智慧。智慧开了,下山去创立他的宗派,弘法利生。日本的佛法是从中国传过去的,中国古时候修行的模式,我们在日本听到了。反过来看看我们现代人,心浮气躁,说老实话,一个小时都定不下来,那还谈什么!

  我们今天在澳洲办净宗学院,订的修学期限是九年。我想了很久,至少想了两三个月,我还犹豫不决。九年行不行?想想,九年实在不能再少,再少肯定没有成就。所以从日本回来之后,我这个九年的学习就订下来了。人家比叡山十六年,我几乎打了个对折。九年不能下山,你才能有成就。你要是常常下山,常常接触大众,怎么能成就?由此可知,现在修学,要想找一个修行环境多么艰难。到什么地方找一个理想的修学环境?找不到了。找不到的原因在哪里?没有护法的。为什么没有护法?没有懂得佛法的人。出家在家都不懂佛法,不懂他怎么能护持?为什么不懂?没有认真读经,没有认真学习。

  经要听,要讲,天天讲。我对佛法有这么一点粗浅的认识,是在讲台上讲了四十四年,才有这么一点认知。跟我同时学佛的同学很多,但是我们在一起,在认知上就有差距,这是什么原因?他们没有连续讲这么多年。偶尔去讲讲,算是不错了,不行,不能入境界。换句话说,烦恼习气这个妄念转不过来。天天在讲,不断的在讲,慢慢就觉悟了。讲经,劝别人也是劝自己。别人来听,是断断续续的,我自己讲自己听,四十四年没有间断过,道理就在此地。所以我们学经教,要不讲经教(讲经教就是中国古人所讲的温故知新,古人所说的读书千遍,其义自见),功夫下得不深,你就不能够契入。功夫要深,那要绵密不能间断。

  初学讲经讲得不好,这是一定的道理。你一上台就讲得很好,你是佛菩萨再来,你不是凡夫。我喜欢讲经,在台湾许多同学们都知道,还有很多出家人、老法师也晓得我很爱讲经,什么原因?不会讲,不会讲就得天天练。我不是好讲经,不是的,我是在训练自己,我用这个方法来学习,勉励自己。不敢说精进,至少能保持着不退转,这是真正做到了,当然会有进步。四十四年的讲席,才有今天这么一点成绩,给我带来了信心,也给一些年轻同学们带来信心。

  讲经教学,这里头有许多殊胜。我这一次在日本,介绍给日本那一边的同参道友,因为我听说他们那边道场也没有过去的盛况了。换句话说,信仰宗教的人,这不仅是佛教,其它宗教也不例外,人数慢慢减少。有一些道场因为信徒很少,信徒不来了而关闭。我们在外国看到有一些教堂,没有人上教堂,这个教堂就变卖了。所以,大家都非常重视道场信众的兴旺、香火兴旺,对这个很重视。

  我听他们这样说法,我就想起来往年在台中李炳南老居士。他到台湾,一个人,跟随孔德成先生来到台湾,他是孔先生的秘书。他懂佛法,正规修学的。他的老师是南昌梅光羲老居士(黄念祖居士的舅父),经教是梅老师教他的,他有师承,净土宗(净土教)是印光大师传给他。他自己是在家菩萨戒弟子。到台湾之后,公余的时间在朋友家里面讲经说法,一个星期一次。大家工作都很忙,每天讲经,人家哪有那么多时间来听?他一个星期讲一天,但是一个星期同时他讲两、三部经,星期一讲《弥陀经》,星期三讲《普贤行愿品》,星期六讲《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他这样讲法。你喜欢听哪一部经,你到那个时间就去,在某个人的家里。听众不多,五、六个人,七、八个人,就这样起来。讲了一、两年,听众差不多就有三、四百人,场地不够用,大家凑点钱买一栋房子,民房,把里面房间打通,做一个讲堂,这就是「台中莲社」的缘起。

  我亲近李老师,他在台中已经讲了十年,莲社基础很厚,又建第二个道场「慈光图书馆」。李老师当时告诉我,莲社的莲友,名册上有登记,有姓名住址、有联络的,二十万人。他的信徒从哪里来的?听经来的,都不是迷信,都懂得佛法,二十万人。我在台中住十年,跟他老人家学习。我离开台中的时候,这就是李老师在台中教学二十年了,那个时候的学生,莲友跟慈光图书馆的这些听众,差不多将近有五十万人。别的道场怕信徒少,他这个地方信徒年年月月在增加。大家到这里来干什么?到这儿来能够听到佛法,能够闻到佛法,不是去烧香赶庙会,愈听愈有道理,愈听愈有心得,改变了他的思想,改变了他的行为,真正得到佛法的殊胜利益,听众愈来愈多。

  所以,我劝导日本各个寺院,寺院一定要讲经。讲经,你的法缘一定非常殊胜,一定非常兴旺,就这么个道理。我这一生没道场,到处讲经结法缘,法缘也非常殊胜,所以今天我不再想建道场。我要想建道场很容易,支持的人很多很多,为什么不建道场?释迦牟尼佛没建道场。今天我们在澳洲有一个学院,目的是在培养讲经弘法的人才。我来当护法,我护持学生四事供养,让他们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安心在那里学习,学成之后,到全世界弘法利生。今天我们应当这样发心,应当向这个方向目标去努力、去做。现在时间到了。



上一篇:二零零二年讲于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七百六十三
下一篇:二零零二年讲于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七百六十五

下载TXT文件(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华人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网,世界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