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空讲经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二零零二年讲于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七百六十

  日期:2011/9/28 17:52:58   阅读:    繁體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七六0卷)  2002/6/2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760

  诸位同学,请看「世界成就品」,第九段劫转变差别,长行第六句:

  【诸菩萨各各游诸世界故。世界海无边庄严劫转变。】

  清凉大师在批注里面提示我们,「各各游」就是「二地至十地」,这些地上菩萨必定是帮助佛接引众生,教化众生,示现在十方诸佛剎土,与一切众生感应道交,所以应化的是「游戏神通」。凡是菩萨示现的地方,必定是庄严国土;教化众生,为众生示现做榜样,就是庄严。释迦牟尼佛当年示现在我们这个世间,给当时的人、给后世的人、乃至于给末法最后得度的众生,都做出最好的修学榜样,这是无比真实的庄严。

  地上菩萨,我们一般称为摩诃萨、大菩萨,他们的修行就跟这部经最后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一样,他怎么修?度化众生就是提升自己的境界,所谓教学相长。你要是不肯教学,不肯接触一切众生,一切众生包括九法界,从权教菩萨(就是三贤菩萨,我们前面所讲的信解菩萨)一直到地狱众生,这是九法界,你要不跟他们接触,你的后得智就不能圆满。后得智是什么?是无所不知。你得要接触,你才能知;你要不接触,你就没有法子知道。世间做学问的人亦复如是,为什么古人说读万卷书之后还要行万里路,这不是跟此地讲的一样吗?读万卷书是信解菩萨位,行万里路那就是『各各游诸世界故』。

  信解位是在学校里学的东西,课堂里面学的,学的一些理论、一些常识,并没有亲眼去看过。所以属于什么?属于记问之学,一定要亲自去游历。游历是什么?证实,证明我在课堂所学的是真实的。这就是今天大家所尊重的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求证。

  佛法这一点真的是很了不起,三千年前佛法讲求的是今天所讲的科学精神,他要求证。譬如佛讲地狱,你要亲自到地狱去看;佛讲饿鬼,你要到饿鬼道去看;佛讲欲界天、讲色界天,你得到色界天、欲界天去考察,去观光、去考察;佛讲声闻、缘觉、信解菩萨,你要不跟他们接触,你怎么会了解他们的状况?

  二地到十地这一个阶段,这些菩萨们跟诸佛如来可以说是无二无别,「千处祈求千处应」,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跟诸位说,初地菩萨,我们前面讲的初地欢喜地,就有能力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样的身相。世间人心目当中圆满的相好,他就有能力示现,他的福德够标准了,来教化众生。

  我们修学也是同样的道理,自己还没有成就的时候,不能离开老师。古时候讲离开老师叫出师,现在人叫毕业。你还没有毕业,你不能离开老师,你不能离开学校。毕业之后,你要离开老师,你要离开学校,你要把你所学的东西到社会上去做实验;实验有了效果,你就可以教别人。所以说教学相长,教化众生就是自己在学习,自学跟化他结合成一体,不能够把它分作两截。

  诸位想想,这是回向偈里面讲的真实庄严,「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什么功德?念念都具足圆满功德,行行都具足圆满功德。为什么?每一个念头、每一个行为、每一个动作都与三学相应,戒定慧;都与六度相应,六波罗蜜;都与四摄、四无量心相应,那怎么不是功德?真实功德!以此功德,庄严国土。菩萨所在之处,菩萨游行之处,经上讲『世界海无边庄严劫转变』。

  现在我们这个世间众生很苦,菩萨来不来?菩萨来,菩萨来得很多。幸亏菩萨游化在我们这个世间,前面跟诸位同学报告过,菩萨以真实庄严来缓冲众生的恶业。恶业是破坏庄严,如果没有这些菩萨在世间,这个世界就会坏了、就不能住了。菩萨在哪里?菩萨在我们这个世间,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我们肉眼凡夫见不到。如果你常常读诵大乘、学习大乘,渐渐心地清净,智慧开了,你就有能力见到,你明白了,到处都是。菩萨所表现的有时候跟一般人完全一样,有时候跟一般人不一样,这种种差别的表现各有因缘。

  菩萨示现在这个世间,有一个真正不变的原则,那就是帮助众生觉悟。你只从这个地方细心去观察,你可不能分别,为什么?他不知道示现的是什么形相。男女老少、在家出家、各行各业,你细心观察,他是示现看起来好像是有意又像无意,确实是帮助人开悟的,这是菩萨。问题是我们自己能不能觉察得到?要是能觉察得到,受用无量无边;如果自己迷惑颠倒,不能觉察,实在说这种机缘当面错过。虽然当面错过,错过,那是一生得大利益这个当面错过,阿赖耶识里面种佛的种子,这是永远不灭的。

  我这些话都有经典的理论做依据,决不是随便说的。如果诸位同学真正是如法如理的修学,你得清净心,你能够放下万缘,能够少分契入《华严》,《华严经》多少你能懂一点了,我说的这个境界你就能体会得到。如果我们自己名利心太重,自私自利的心太重,贪瞋痴慢太重,那就一点办法都没有。你听经、你闻法,你不悟,你没有悟处,你在日常生活当中,你见不到佛菩萨示现。而实实在在讲,佛菩萨时时刻刻在你周边示现,你不能觉察。

  所以连世间圣人都说,所有一切过失都在自己,别人没有过失;六尘境界里头,决定没有过失。以五欲六尘来诱惑我的人,我被他诱惑了,他有过失吗?他没有过失。谁有过失?我自己有过失。我为什么被他诱惑?佛菩萨那个修行有功夫的人,为什么他不受诱惑?我们为什么被诱惑?过在我,不在他。诱惑我的人没有罪,我居然被他诱惑了,错在我!这个道理懂得的人就少了。

  今天一般人的观念,稍稍有一点过失都是推给别人,我自己没有过失,他有过失;我没有错,他错了。给诸位说,这是大错特错!这种心态,那你能修行证果真的要经无量劫又无量劫。为什么?你的心行不相应,与道不相应。什么是道?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与这个不相应。佛菩萨给我们的示现是谦虚、忍让、恭敬,这是教我们道学能有进步、境界能提升的不二法门。

  《易经》里面,六爻皆吉,只有一卦。六十四卦,六爻都是吉,没有凶的相,只有一卦。这个卦是哪一卦?谦卦,谦让是无往而不利。谦是君子之德,谦是菩萨之德,哪个菩萨不谦虚?哪个君子不谦让?哪有跟人争的道理?争决定不是吉祥,争是个凶兆。这个道理很深很深,我们要细心去参究。世间人说实实在在的,他的心行违背性德,原因是迷失自性,不了解事实真相。

  昨天我在此地收到一份资料,一共有十六页,相当长。锺茂森居士在澳洲做了一次讲演,内容是现代轮回研究的成果报告,这个资料是在美国那边得到的。许许多多的学者,在社会上很有知名度的大学教授,肯定轮回是真的。他举出三个例证,真人真事。这是什么?这是宇宙人生的真相。现在外国人、好多学者对于因果轮回的事情,从来就不能够接受的、不能相信的,现在统统都相信了,公开的跟人讨论这个问题。

  我们再想想,几千年前印度古老的婆罗门教,大概在这个世间讲因果轮回的,最早的是婆罗门教。现在我们这个世间承认婆罗门教的历史有八千五百年,他们自己说有一万多年。婆罗门不太重视历史,所以他拿不出证据出来。世界上人承认它有八千五百年,在全世界所有的宗教它是老大哥。佛教的历史从中国计算也不过是三千年,犹太教有四千年,拜火教有三千五百年,比佛教还早。所以古老的婆罗门就说出六道轮回,他们了解六道轮回比今天这些教授学者们高明多了。为什么?他们亲自游历。

  今天这些学者专家们,他们是从间接得来的,得来的这些讯息确实有证据,不是自己亲证的境界。婆罗门用什么方法亲证?用定功。古时候印度这个地区是宗教之国,他们重视禅定,他们重视放下,身心清净,一念不生,自己契入甚深的禅定,时空的维次突破了。六道往上去是二十八层天,往下是畜生、饿鬼、地狱,他们在定中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当然知道详细。

  为什么释迦牟尼佛、法身菩萨还要出现在这个世间?佛菩萨出现在这个世间,肯定是这个世间有疑难的问题,没有人能够解决,佛才来。有人能解决,佛是绝对不会多事,佛菩萨真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无事」。如果这个地区人有这个疑惑、有这个疑问而不能解决,那一定要来;不来不慈悲,要帮大家解决这问题。

  六道这个问题,这个世间有聪明人、有高级智慧的人,但是他们知其当然,不知其所以然。轮回事搞清楚了,证实是真的,但是要问这轮回怎么来的?有没有办法突破?为什么生生世世在流转?流转很辛苦,佛经上常讲「生死疲劳」,你得不到休息。

  他在报告里头,我昨天晚上把它整个看了一遍,提到有一个人在深度催眠之下,他能够说出他八十多次的生死轮回,时间差不多四千多年,四千多年他这个生死轮回八十多次;四千年前释迦牟尼佛、孔老夫子都没有出现。还在六道里头打滚,这里头境界很多。

  甚深催眠之中,有的时候有神灵借着他这个媒介,把神灵的讯息传递到人间。神灵的言语,那都是很有智慧。那个神灵自己也说,他们的层次并不高,还有很高层次的神灵,都是劝人行善,存好心、行善事。

  我看到这些文字,从佛法的观点来看,这些神灵大概都是欲界天人。《楞严经》讲七趣有仙道,他们是天道,不是很高层次的天;也有仙道,甚至于还有魔道,不同的层次。但是都是好心好言劝导世人要行善,唯有善心善行能够提高自己的层次,这个话说得有道理。

  佛菩萨到这个世间来,就是因为这个世间人里面有一些回头了、觉悟了,不再想搞生死轮回,想超越轮回而不知道用什么方法,诸佛如来、法身菩萨到世间来示现,帮助我们。帮助我们的方法无量无边,佛经里面常讲的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方法说不尽的。用什么方法?一定要看这个地区众生的根性。

  佛菩萨那是高层次的,最高层次的,如来到了究竟圆满,他观一切众生的根机,那还有什么话说?无量劫到今天,你生生世世的行业他都清楚,所以他给我们讲经说法最契机,一听就开悟、就证果,我们在大乘经里面看到很多。这就是佛法里面讲的「真正的当机众」,他得的利益最大。

  我们听经闻法,说实在话,我们是旁听众,不是当机众,我们听了没有办法大开圆解,没有办法圆满悟入;能够有少分悟入,那就相当不错了。所以这里头,我们还是要懂原因,为什么当机众能够圆满悟入,我们不能?没有别的,我们业障重,他的业障轻。业障轻的人,佛菩萨稍稍触动,他就觉悟了;业障重的人,不行。

  佛在经上有「五马喻」,那个比喻很有味道,比喻众生根性不相同。最利根机的马、好马,很聪明,主人这个鞭子拿起来,牠看到地上那个影子,牠就知道主人要叫牠开步走,牠就开步走了。这个比喻根熟的众生,佛一开示他就大彻大悟。第二类的,业障稍微重一点,主人这个鞭子举起来,牠还不动,必须怎么样?必须把这个鞭子轻轻在马屁股打几下,轻轻的打几下,牠知道了,主人要叫牠走路了,牠才开动。这是根性差一点的,算是不错。第三等的马,根性更差了,马鞭打牠几下,牠觉得这个无所谓;必须重重的打几下,打牠痛了,这是真的要叫牠开步走,牠才走。第四种根性更差,怎么样用重鞭子打牠,牠还是不动,麻木不仁。那怎么办?所以骑马马靴后面有马刺,那就是对付鞭打都不动的,对付这个劣根性的马,用马刺。用马靴的马刺,刺马的腹部,那个非常疼痛,这才开步走。换句话说,这种人还是能得度。到第五种,那就没有办法了,你用马刺去刺牠,马怎么样?躺下去,牠不走了。这就是佛经里面讲的「一阐提」,阐提根性,你怎么样帮助他都没有办法,他不会觉悟,业障太重,时节因缘不到。佛要慢慢等,慢慢调教,多生多劫之后,他才慢慢的提升。

  佛这个比喻我们仔细去想想,世尊教化众生对象确实真有这五种。五种里头,利根的人太少太少了;钝根、不能接受佛法的,就像你用马刺刺他,他躺到地上去了,有什么法子?这种人太多太多了。所以我们要懂得,更应该要自己反省检点,自己在这五种比喻是属于哪一等?如何把自己的等级向上提升?这是真正聪明人,这是真正有智慧的人,不辜负大菩萨在我们这个世间游化。

  现在世间众生是非常非常的深重业障,世界浊恶到了极处,菩萨来救护。我们细心观察这个世间,实在讲我们的能力还是很薄弱,见到了,确确实实这个社会上哪一个行业里头、男女老少,都还有很多好心人士,他自己不做恶,还劝别人行善。这些人我们想很可能都是菩萨化身示现的,他自己不说,我们看到了心里有数,他的思想、言行纯正。我们用印光大师四句偈做标准来观察,你就能发现,「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念佛,求生净土」,印祖这十六个字,你只要观察他的思想、言行跟这十六个字相应,这个人不是凡人,你会发现这个社会上真的有不少菩萨住世。

  世间人造作罪业,破坏国土,而这些人在此地庄严国土。哪一道里头都有,连小学生里头都有,他的心思很纯正,见到父母做得不如法,他会劝告,这不是凡人。接触佛法,你再仔细观察他欢喜学习,认真的去求解,能够奉行,这就不是普通人。发愿真实,他是诚心诚意求生净土,对这个世间没有贪恋,对这个世间的世缘,无论是哪一种缘分,他看得很淡薄,他真的能放下。我们从这些地方细心去观察,你就晓得这个世间真的有很多菩萨住在世间。

  我们决定不要轻视别的宗教,只要你跟这些宗教往来,这些宗教里头有很多神职人员,我发现也是佛菩萨再来的。他们的心行、他们的言论与圣教都相应,值得我们尊敬,值得我们学习。他示现某一种身分,我们晓得他要教化某一类的众生。众生根性不相同,不是一个法门能够教化一切众生的。除了佛法当中无量法门,无量法门包括所有不同的宗教、所有不同圣人的教诲,你才能看到事实真相,你才真正见到菩萨游戏神通,我们要向他学习。

  每一个菩萨以他不同的身分、不同的方式,那就是以无量的庄严,庄严我们这个国土、这个地球,我们见到了。从另一方面你再仔细去观察,菩萨能现无边身,像大家熟知的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千处祈求千处应」,日本中村康隆老法师跟我说,世界上所有宗教的神圣都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从这个说法我们就能体会到,观世音菩萨能够以自身现无量无边的庄严,庄严无量无边诸佛净剎。观音如是,哪一位法身大士不如是!菩萨如是,你再想想哪一尊诸佛如来不如是!我们要在这个地方体会,要在这里学习。

  首先自己一定要知道我们有过去世、有未来世,我们现前你所能够接触到的这些人物,生生世世都有缘。我们一定要像佛菩萨一样跟一切众生结善缘,决定不跟众生结恶缘。有恶缘,恶要化解,要记住「冤家宜解不宜结」,这才是真正神圣的教育。

  神圣教育之能事,我们最佩服的就是他的教化的功德,他能把我们的冤亲债主教化成为我们的亲朋好友,化敌为友,化怨为亲,了不起!决定不跟众生结冤仇,对于一切不如意懂得忍让;他要争,让给他,这个世界是虚幻的,并不是真实的,不必要执着,不必要竞争,自己永远保持清净平等觉,就能够化导一切众生。我们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看「世界成就品」,第九段,长行第七句:

  【十方一切世界海诸菩萨云集故。世界海无量大庄严劫转变。】

  长行这几句,句句境界不相同。第一句普贤菩萨告诉我们,世界海无量的成坏劫转变,法尔如是;法尔的意思,清凉大师给我们说明的是随业而转,自自然然的随业转,这一句是总说。第二句是讲居住在这个世间、这个剎土众生造极重罪业,把居住的环境转变成五浊恶世,差不多像我们现前这个社会,就是属于这个状况。第三句是讲这个世间有一些修人天福报的人,这些众生居住在那个地方,造作罪业的人很多,这里头还有一些人修福,所以这个世界是染净相杂的,染多净少。这算是不错了,有一些善心人士。第四句是讲信解菩萨,地前菩萨都是属于信解菩萨,这里头讲的境界很广,可以说从初发心到第十回向都包括在这里面。这些人住在这个世间多了,他会转变这个世间,境随心转。这些人多了,住世真正修行的人多了,所以这个世界就变成净染劫转变,净多染少;不能称为净土,因为它里头还有夹杂。第五句是讲到无量众生发菩提心,这是地上菩萨,初地菩萨住真正的净土,这是住华藏世界;所以这个剎跟劫都是纯清净的,没有染污夹杂。

  前面我们读的「诸菩萨各各游诸世界」,「各各」就是从二地到十地,九个位次,他们修行的方法是教化众生,教学相长。现在我们读的这一段,第七段,你看看经文,『一切世界海诸菩萨云集故』,清凉大师讲「大庄严者」,下面是『世界海无量大庄严劫转变』,「大庄严」就是普贤位,等觉菩萨。前面讲到十地,这里讲到等觉。等觉菩萨大庄严,为什么称大?他能够庄严微尘里面的剎土。前面我们读过,毛端上的剎土、毛孔内的剎土,这就说明十地菩萨还没有这个能力,到等觉就有这个能力。

  由此可知,我们读《华严》,知道普贤菩萨有三大类。有「当位普贤」,就是这一段所讲的,是等觉菩萨;还有一种叫「位前普贤」,就是等觉以前那些菩萨修普贤行的,凡是修普贤行都是普贤菩萨。什么叫修普贤行?我们换句话说,凡是依照《华严经》教义修行的,这个人就称普贤菩萨。由此可知,普贤菩萨有初发心的普贤菩萨,我们如果发心来学习,那我们就是普贤菩萨。我们是普贤菩萨什么地位?幼儿园小班。所以普贤菩萨也是五十二个阶级。最后那个阶级叫「位后」,那是圆满的普贤菩萨。这一句是讲圆满的普贤菩萨。

  普贤菩萨的行门,弘愿行门叫愿行,大愿大行是全部《华严经》。佛菩萨教化众生确确实实是善巧方便,我们现代人讲高度艺术,我们不能不佩服,把无量无边的愿行归纳成十条纲领、总纲,我们在修行的时候就方便了。这十条里面,前面七条是愿,我们讲普贤行愿;后面三条是回向。所以十愿里头我们一定要晓得,真正的愿只有七条。但是后面那三种回向非常重要,那三种回向才真正把普贤菩萨的心量说出来了。大乘菩萨讲「心包太虚,量周沙界」,那跟普贤比差很远很远!为什么?大乘菩萨没有包括微尘里面的剎土,没有包括毛孔里面的剎土。所以我们读《华严》才晓得,宇宙无量无边无尽无数的重迭,唯有普贤菩萨能入,入不思议解脱境界。那个不思议解脱境界真的很难懂,不容易体会到。

  我们今天怎么学法?祖师大德们心很好,把普贤十愿列在朝暮课诵里头,教你每天做早晚课的时候都念一遍;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除业障,教你念。换句话说,天天给你提醒。你是不是真的提醒?我知道很多人出家、在家的天天念,并没有提醒,念是念了,在日常生活当中把普贤菩萨这个修行的纲领忘得干干净净。

  有人问我,那还要不要念?念总比不念好!为什么你不能够落实?说老实话,你对于普贤菩萨的教诲印象很淡薄,而你的烦恼习气非常非常严重,所以每天念这十句,不过是三、四分钟,它不管用。天天提醒一次有好处,总要提醒相当长的时间,你对普贤菩萨这个修行纲领印象慢慢深刻,它起作用。这一起作用,你就是信解菩萨。不起作用,你今天纵然是修行修得很不错,说实在话,在我们这个「转变」的十句里面,你是属于修福的众生,你还不能说是信解菩萨。前面我跟诸位说得很详细,没有入信解位。入信解位的人真心真意干,那个发愿要求生净土的人,那是信解,完全靠信解,菩提心并没有发得足。

  我在前面讲,一百分你发个一两分,那一两分在临命终往生的时候起大作用。最怕的是临命终时把菩提心给忘掉,这个麻烦就大了。临命终时的真正菩提心、百分之一的菩提心是什么?蕅益大师说得最好,诚诚恳恳、恭恭敬敬,一心想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心就是真正的菩提心。真菩提心不容易保持,临命终时这叫正念现前,这个一念不可思议,跟弥陀的本愿相应。

  十念往生是第十八愿,发菩提心是第十九愿,四十八愿这两愿非常重要。你看看《无量寿经》三辈往生都是讲「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一向专念是第十八愿,发菩提心是第十九愿。有很多人误会,只重视第十八愿而疏忽第十九愿,结果不能往生,非常可惜。真正发心求生净土,我一定要把娑婆世界放下,我总不能把娑婆世界带到净土去,没这个道理。所以你只要能真正发愿求生净土,把这个世间所有一切的缘再也不放在心上,你这个心就跟菩提心相应。前面跟诸位报告过,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你跟这个心相应,这个心是无上菩提心,修行不能不重视。

  如果你能够具足百分之二十的菩提心,还有百分之八十的妄想杂念染污住,说实在话,你求生净土你可能就有把握。如果你能够有百分之五十的菩提心,四十到五十的菩提心,还有百分之五十、六十的夹杂,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就有把握,就能做到生死自在。所以这个法门叫做带业往生,不可思议!

  发菩提心,《华严经》上讲发菩提心的标准是见思烦恼断了、尘沙烦恼断了,无明破一品。我们做不到,它的标准太高了。如果我们有这个标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在前面说过是生实报庄严土,不是生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生实报庄严土。不到极乐世界,到华藏也一样,在华藏地位是圆教初住菩萨,法身大士!菩提心一发是法身大士。但是他们要修普贤行,他们真正修普贤行,华严会上统统修普贤行。怎么知道?文殊、普贤是华藏世界毘卢遮那佛的助手,是华藏世界诸菩萨众里面的指导老师,这两位老师天天都是教导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求生弥陀净土,我们明了了。所以华藏跟弥陀是一家,真的是无二无别。

  可是那个心怎么能发得出来?怎么能发足?实在讲,《华严》对我们的修行真有大帮助。解得透彻,信就深。《金刚经》上讲得很好,信心清净(不逆)则生实相。不逆就是清净,生实相是生真实智慧。但是要到等觉,十大愿王才修圆满。我们现在天天在修,分数不够,我们今天学习十大愿王能打几分?很多人那个分数是零分,你有一两分不错了!一定要认真、要努力。我们的分数希望是年年能增长,不要增多,增一分。今年我发心我能修到一分,明年就修到两分,要真干!

  「礼敬诸佛」,你的心不真诚,你的心不清净、不平等,没有正觉、没有慈悲,你的礼敬做不到,所以是得零分。我们不但对一切人要礼敬,用「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心礼敬,对一切动物要礼敬,蚊虫、蚂蚁都要礼敬,你能做到吗?对一切植物树木、花草礼敬,乃至于对一切矿物、山河大地、砂石泥土,我们讲堂里面桌椅板凳,平等的礼敬!一切时一切处六根所缘的六种境界,这是六尘境界,没有一样不礼敬,礼敬的心、礼敬的行从来没有一分一秒间断过。普贤菩萨还不止这些,他对九法界众生,对畜生、饿鬼、地狱,真诚平等的恭敬!这叫普贤行。决定没有丝毫骄慢的心,决定没有丝毫贪瞋痴的心。

  首先我们真诚、恭敬做到了,然后修「称赞如来」。称赞如来是中国古德常常讲的「隐恶扬善」。如来是从性德上讲的,凡是与性德相应的,是善事、好事,称赞!与性德相违背的,那就不是好事、不是善事,不称赞!不但不称赞,也不可以把这些事情放在心上,为什么?放在心上我们自己的清净心被污染了。我们自己受伤害,别人不受伤害。

  现在多少修行人,在家、出家修行不能成就,烦恼不能断,什么原因?把所有一切众生一切不善放在自己心上,这是笨到所以然,胡涂到所以然!聪明人要把心里头种种不善舍弃掉,把它断掉,我们常讲放下,心里头只许容纳一切众生的善心、善念、善行。这是佛在《十善业道经》上教导我们的,「昼夜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观察善法,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我们要记住,养成自己纯净纯善的心,那是佛心,我们就成佛了。如果我们心里头还有别人的不净不善夹杂在心里面,我们永远搞六道轮回。为什么?轮回心。轮回心是不清净的,轮回心是不善的。

  要觉悟,别人不善与我不相干,我对他恭敬,他不善我不称赞他。但是一个人不可能一生没有一点点善心善行,他有;他百分之九十九不善,还有一分善,那一分善我们称赞他,九十九分不善我们不必去理会他,绝对不放在心上。所以修行一定要记住,修什么?修自己纯净纯善的心、行为。

  我们自己这样干法,认真努力的干法,就是教化众生。众生现前看不出来,我们不着急,我们只要自己做,到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五十年之后,他看到了,他会觉悟。弥勒菩萨住世的时候常常跟人说「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菩萨时时做给世间人看,世间人看不懂,没有觉悟。我们是凡夫不是圣人,我们学圣人、学菩萨,对自己肯定有好处。所以我们讲经的总题目「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我们要学做一切大众的表率,我们要做一切大众的模范。所以我起心动念自己一定要反省,我这个念头是善还是不善,我这个念头是利益众生还是伤害众生?我这一句话,对众生是有利还是有害?我这个行为、我这个做法,对社会有好处还是有坏处?还要想到这个善恶影响面会多大,影响时间会有多长?这叫真正修行。

  所以真用功夫在哪里?在自己起心动念之处,起心动念我真清楚、真明白。我给同学们说,我是凡夫,烦恼非常重的凡夫,我闻到佛法,五十年的学习。学什么?老师教导我看破放下,五十年,年年放下、月月放下、天天放下,最重要的是放下自己的妄想分别执着,放下自己的烦恼习气成见。不是一天的事情,五十年如一日,现在才做到,没有自私自利、没有名闻利养,决定不贪染五欲六尘。老师教导我的,随缘,什么都好,没有一样不好。别人能吃,我为什么不能吃?别人能穿,我为什么不能穿?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要过最苦的日子,他要跟世间最穷苦的人一样,这显示能随缘。随富贵人的缘容易,随贫穷人的缘难!极贫穷的人,你都能跟他随缘,你都能跟他一样,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我们的榜样、我们的典型就是本师释迦牟尼佛;眼前最近的,我的老师教导我学印光法师。我读了《印光法师文钞》,现在出了《全集》,精装七册。我把大师平常教导大众这十六个字,「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念佛,求生净土」,我把这十六个字写下来,我能体会到这十六个字是印光大师这一次示现在世间住世八十年,他老人家自己所示现的、教化众生的就是这十六个字。他一生做出来给我们看,我们学他就学这十六个字。

  所以我把这十六个字做为我们净宗学会的修学总纲领、最高的指导原则。净宗学会修什么?就是印祖这四句话。净宗学会的同学,「敦伦尽分」你有没有做到?「敦伦尽分」从哪里做起?从家庭做起。你学佛了,你搞得一家不和,你错了。

  「敦伦」两个字怎么讲?用最浅显的话来说,与一切众生和睦相处,平等对待,那就是敦伦的意思。我们与一切众生不能够和睦相处,不能平等对待,看人我比他高、他不如我,这不是学佛。不但不是学佛,这也不是学儒,为什么?印祖前面这两句是儒家讲的,后面两句才是佛法讲的。「信愿念佛,求生净土」,那是佛法,佛法建立在儒家道德的基础上。你连这两个字都做不到,你怎么能成就?

  这两个字,实在说,就是净业三福的「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孝亲尊师,佛法是师道。不懂得孝亲,不懂得尊师,你学什么佛?我讲过多少年了,一出家教学讲经就常常讲佛法是师道,师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在中国,四大菩萨代表大乘学习的四个纲领课程:第一个是地藏菩萨代表孝亲尊师;观音菩萨代表大慈大悲、大仁大义,你能懂吗?文殊菩萨代表的是大智大慧;普贤菩萨代表实行,依教奉行,把孝道、师道、慈悲、仁义、智慧完全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这叫普贤。我们要学!我们学习,我们是位前的普贤。

  西方极乐世界是普贤菩萨的世界,我讲《无量寿经》常常说,这是经上讲的,《无量寿经》一开端,「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你们想想看,西方极乐世界每一个人他修什么?都是修普贤大士之德,所以西方极乐世界是普贤菩萨的世界。在《华严经》上,我们看到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到了极乐世界还是修十大愿王,十大愿王修圆满,各个都成佛。

  阿弥陀佛提供这样好的修学环境,让每一个修行人在那个地方什么心都不操,万缘放下,一心一意上求下化,提升自己的境界,提升到等觉,提升到究竟佛果。他方世界有障缘,难!你还得要应付;西方世界所有一切障缘都没有了,所有一切物质、精神生活都圆满,用不着操一点心。

  我们世间修行人最大的障碍是衣食住行,所以古人常讲「法轮未转食轮先」,每天三餐饭都吃不饱,你还学什么佛?要你安心办道、安心学佛,至少你要能吃得饱、能穿得暖,你才能安心。西方世界这些一点都不愁,所以无论在心理上、在精神上丝毫压力都没有。

  那里头有最好的老师,本师是阿弥陀佛,每天所亲近的十方无量无边诸佛如来,老师!同学都是大菩萨,菩萨摩诃萨是同学、同参道友。每个人一丝毫的恶念、不善都没有,所以那个净土纯净,大庄严!没有丝毫不善。不但没有这些不善的事,连不善的念头都没有,你就想想这个世界是真的,不是假的。

  我们烦恼业障习气重,到这个地方来修行最好了,你得到了保证。你在他方世界修行肯定会退转,为什么?恶缘太多,你不可能不受外面环境的影响。你要不受外面环境影响,那是相当修行的功夫,不受外面环境影响了。你还会受外面环境影响,你自己就要明了,成就不容易,你要选择对你有利的修学环境。

  所以古大德为什么把修行的环境、这个道场建立在深山里面?原因就是离开一般染污的众生,跟他距离愈远愈好。他是什么染污?他有自私自利,他有名闻利养,他贪图五欲六尘,他有贪瞋痴慢,染污!我们要修清净心,怕受他污染的影响,所以找一个清净的地方,人迹不到,到深山里面去修行。到真正不受影响,这些烦恼习气统统都断了,再出来,再出山。出山是自行化他,要在城市里面磨炼,磨炼真的不染。你在深山里没有接触,换句话说,虽然修到清净心,还没有经过考验,不能算是真清净。回到都市、回到聚落,就是「各各游诸世界」,你要到各个世界去游历,去考验你是不是真的不染。自己真的不染,能够劝导别人不染。

  所以自己真正修行用功到深山里面去,信解菩萨;下山去教化众生,那是地上菩萨,不怕了,五欲六尘围到身边的时候,宗门大德讲得好,「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心地到纯净纯善,丝毫不沾染了。自己,不是说天天,是念念成就自己的功夫,念念提升自己的境界,他怎么不快乐!佛法里头常讲的「常生欢喜心」、「法喜充满」,这两句话你才真的懂得!否则的话,这两句话你听了不少,你也会说,这两句话真正的意思你不懂。为什么你不懂?因为你没有法喜,你没有常生欢喜心,你不懂。你要真懂了,你就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你才真懂。什么时候真懂?你的心地纯净纯善。善恶夹杂不行,你还不懂;到纯净纯善的时候,你才真懂。

  此地讲到普贤菩萨,我们特别偏重在地前普贤,我们有分。学普贤菩萨的礼敬,学普贤菩萨的称赞,学普贤菩萨的供养。我们没有钱供养,我们有体力,做义工、服劳役,用我们的内财供养。如果没有这个缘,内财也供养不上,我们以我们的心愿供养;也就是说我们要想为一切众生服务,帮助一切众生,我这个心、我这个愿念念不间断,这是普供养。

  供养里面一定要知道,「法供养为最」,提升自己境界一定要忏悔业障。诸位要晓得,礼敬是忏除自己业障,称赞也是忏除自己业障,供养还是忏悔自己业障,后面「常随佛学」也是忏悔自己业障。「请转法轮」、「请佛住世」,到这里是愿;后面是回向,「恒顺众生」是回向给众生,「随喜功德」、「普皆回向」,总是离不开菩提、众生、法界。所以这十大纲领要常常念、常常记住,一定要认真努力学习。

  《普贤行愿品》里头,特别是最后一卷,当年清凉大师参加翻译,翻译完成之后,皇帝有诏书请他批注。他批注做完之后,特别把这一卷提出来单独流通,就是末后这一卷,便于受持。近代弘一大师他就是用《普贤行愿品》做自己的朝暮功课,他早晚都念一遍,修普贤行,求生净土。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上一篇:二零零二年讲于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七百五十九
下一篇:二零零二年讲于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七百六十一

下载TXT文件(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华人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网,世界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