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空讲经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二零零二年讲于澳洲净宗学院 七百四十八

  日期:2011/9/28 16:32:50   阅读:    繁體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七四八卷)  2002/6/2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748

  诸位同学,请看「世界成就品」,第七段佛出差别,这一段是讲佛出现在世间有种种差别。请看经文:

  【尔时普贤菩萨复告大众言。诸佛子。应知一一世界海。有世界海微尘数佛出现差别。】

  在这个地方首先我们要明了,诸佛如来出现在世间,决定不是自己的意思。即使是小乘的圣者,他们已经证得了无我,《金刚经》上讲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哪里还会有自己的意思?如果说还有自己的意思,这肯定是六道凡夫。超越六道的圣者,从小乘阿罗汉以上,确确实实证得「无我」了。何况究竟圆满的佛果位!

  没有我了,他要到这个世间来干什么?这是首先我们要理解的。佛到世间来是帮助世人破迷开悟,超凡入圣,他是来做这个的。他怎么来的?众生有感,佛菩萨有应。所以从四圣法界以上,也就是罗汉、辟支佛、菩萨、诸佛如来,到九法界来都是感应而来的,众生有感,佛就有应。

  众生的差别太多了,众生根性差别很大,文化的差别、族类的差别、爱好的差别、欲望的差别,真的是无量无边的差别。佛菩萨出现在这个世间,完全是众生的差别,他现出不同的现相,所以佛的相就差别了。

  五天前我访问昆士兰天主教的大主教,我们谈了很多,我提出我们都是宗教的信仰者,我们都相信宇宙之间只有一位真神。真神有圆满的智慧,有圆满的德能,有圆满的相好,他有能力化身,能够变化无量无边身,来帮助宇宙之间许许多多的世界。这是现在他们了解了,绝对不是只有这个地球上有人类居住,现在一般人都能够肯定,像地球一样有高等的生物居住在星球上,这种星球在宇宙之间一定是很多的,绝对不是地球是唯一的。所以真神要到不同的星球上去教化那些不同的众生,我们想到他现的形相一定不一样。

  在地球上这一个地区,过去由于交通不便利,信息不发达,许许多多人住在地球某一个地区,真的有老死不相往来,所以形成了地球上人类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国家。这一位真神在某一个地区,他现的相一定是跟这个地区的人相同。所以在中国现的什么相?孔子、老子,在印度是示现的释迦牟尼,在西方基督教文化里面示现的基督耶稣,在阿拉伯世界里面示现的穆罕默德,其实都是一个真神差别的示现。所以每一个宗教的宗教徒真的都是一家人,他的形相不一样,名号不相同,实际上是一个真神。

  他对我这个说法同意,真的是这样子。这个话不是我随便说出来的,不是胡诌的,《大方广佛华严经》里头跟我们讲的。唯一的真神在佛教里面称为什么?自性佛,《华严经》上的名称,「毗卢遮那」。毗卢遮那什么意思?这个名号是梵文,意思是遍一切处。毗卢遮那不是一个物质,它没有形相,遍一切处,它在我们这个世界现身,就叫做释迦牟尼,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

  所以我们就能够想到,从「佛出差别」这一段经文上,我们就能够联想到宇宙之间,包括这个地球上,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宗教,他们所信奉的神明,他们族群里面这些圣贤、英雄豪杰,都是神的化身,都是毗卢遮那的化身,我们宗教可以携手合作,我们是一家人。

  所以我在昆士兰大学,他们建立一个宗教馆,多元文化馆,各个不同的宗教在一起活动。开幕那一天请我说了几句话,我说过佛教里面有许许多多的宗派,在中国大小乘就有十个宗派,每一个宗派都是释迦牟尼佛传下来的,我说这十个宗派我们是亲兄弟,亲兄弟要不和,那父母就伤心,这是大不孝。不同宗派要互相毁谤,这个罪过很重。父母总是看到自己的儿女都能够相亲相爱,和睦相处,互助合作,家和万事兴,怎么能够不往来?怎么能够互相排斥?这是父母的罪人,这个道理大家应该懂。

  跟其它不同的宗教,我刚才说过了,不同宗教都是毗卢遮那佛的化身,那是我们的堂兄弟,是我们的表兄弟。这个地球上所有宗教徒,我们的关系这么密切,不是堂兄弟,就是表兄弟,一家人,应该互相尊重,互相敬爱,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助合作,神才欢喜。这个是真正孝顺毗卢遮那如来,真正是如来弟子。我说这段话,那一天参加开幕的一共有十二个不同的宗教,大家都能接受。

  所以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是真诚。我学佛五十年,总结经论上给我们的教诲,我写了二十个字,第一个是「真诚」,接着是「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心,佛家讲的大菩提心。大菩提心一般人不好懂,所以我写了这十个字,这十个字就是大菩提心。十个字里面五句,分开来讲是五句,合起来是一句。这一句是任一,譬如说我讲真诚,真诚里面一定具足清净,一定具足平等,一定具足正觉、具足慈悲,少一条那个真诚就有欠缺。我们说慈悲心,慈悲心里头一定是真诚的,不是真诚是假慈悲,一定是清净的,一定是平等的,一定是正觉的。所以这五句任何一句都圆圆满满包括其它的四句,少一句什么都不是。《华严经》上讲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我们这个是一就是五,五就是一。

  我们起心动念,无论是顺境逆境,无论是善缘还是恶缘,念念要与真诚心相应,「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念念要相应,我们就有把握念佛往生,这个世间我们欢喜住就住,欢喜走就走,来去自在。这个世间虽然今天是乱世,众生受苦,觉悟的人不受苦,迷的人受苦,这个道理我们要懂。我们学佛没有别的,求觉悟,心是佛心,这个重要!

  行是佛行,我们的行为纲领是什么?也有五句十个字,「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什么叫看破?看破是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明了。我们在讲席里头常常说,怕大家不了解这个意思,所以我们用最简单、最通俗的言词来跟诸位介绍甚深的佛法。宇宙人生真相已经讲得很白了,但是还是不好懂。佛经里头说四个字「诸法实相」,我把它讲成宇宙人生的真相;还是不好懂,再白一点,宇宙之间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人与不同维次空间生物的关系,这样讲大家比较上好懂。这些关系统统搞清楚、搞明白,就叫做看破。看破是大学问。

  统统搞清楚搞明白了,真搞清楚搞明白了,关系弄清楚了,就像我刚才举的例子,我们跟佛门自己各个宗派的关系搞清楚了,亲兄弟;跟其它各个不同宗教关系我们也搞清楚了,是堂兄弟,是表兄弟,我们是什么关系?一家人。所以应当相亲相爱,和睦相处,互助合作,这个关系多和谐!所以也不能不看破,看破是真正的学问。

  放下是真功夫。放下什么?首先要放下误会,由于误会使我们疏忽了交流,不了解事实真相,从误会生起冲突,从冲突甚至于生起了许许多多的业障,由业障又带来了灾难。所以我们今天要放弃,放下就是放弃,要放弃一切误会,要放弃自赞毁他、标榜自己、轻视别人,我们要放弃!放弃自私自利,放弃名闻利养,放弃损人利己,放弃贪瞋痴慢,把一切不善的我们统统放下。

  佛在经教里头教初学要放下十恶业。佛教菩萨,把众生造作极重的罪业归纳成六大类,这个六种不善一定要放下。第一个是悭贪,佛教菩萨修布施。布施是什么意思?布施对治悭贪,悭是吝啬,自己有的不肯给别人,自己没有得到的贪而无厌。这是众生沦落在六道轮回,生生世世不能离开的真正的原因。你要想离开六道轮回,悭贪这个病根要拔除,要彻底的放下。第二要放下恶业,佛用什么方法帮助我们?佛教我们持戒,持戒是对治恶业的,恶业要放下。凡夫的心瞋恚很重,你们想想看,你们从早到晚,在今天一天当中,动过几次瞋恚的念头?心里不高兴,心里面不高兴没有发作出来叫恚,发作出来叫瞋;我们讲发脾气叫瞋,没有发作放在心里面是恚。佛教人修忍辱,忍辱对治瞋恚。众生的毛病,懈怠懒惰。你没有办法进学,佛教菩萨精进,精进是对治懈怠的。六道凡夫的心散乱的,一天到晚胡思乱想,意志精神不能集中,世出世间什么样的好事都很难成就,佛教菩萨禅定。凡夫实实在在愚痴,他要不愚痴,他怎么会有这么多过失?所以佛教菩萨要学智慧。智慧是什么意思?智慧来对治愚痴的。这些是诸佛如来出现在世间,教化一切众生的根本的原理原则。

  我们细心去观察,世间许许多多宗教的经典,我们展开来细细去读诵、去研究,他们宗教里头的神圣,也是以这一些原理原则教导他们的信徒。你想想看,那一些神圣、神明的使者,岂不是一个真神变现的吗?他们教导的方式不一样,用的语言不相同,内容真的没有两样。所以我们肯定那是堂兄弟,那是表兄弟,一个祖宗传下来的。

  首先我们要理解、要认识,佛出现在这个世间,何以有这么多差别?总得要搞清楚、搞明白。现在我们看经文:

  【尔时普贤菩萨复告大众言。诸佛子。应知一一世界海。有世界海微尘数佛出现差别。】

  这一句里面的境界广大深远,我们凡夫没有能力想象,更没有能力计算。这个数字,我们要记住,这部经从头一直念到此地,大略我们都能知道,世界是没有边际的,而且是重迭的。虽然很复杂,复杂到我们也没有办法想象,但是它有秩序,一丝毫都不乱。这是什么原因?有许多人说是上帝安排的,要不然这么复杂的宇宙,它怎么会有这么好的秩序?我们在佛法里面,虽然没有说是上帝安排的,性德,真如本性,这是自性本具的德能,经上讲「法尔如是」,这说明佛出现在这个世间是差别相,不是个单纯的。

  下面也有十句,清凉大师把它分作五对,十句每两句是一对。我们读这个经文,依照清凉的批注我们来看,我们两句一念。

  【所谓或现小身。或现大身。】

  这是两句,这一对大身、小身。《楞严经》上说得很好,佛的出现一定是「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佛现的身相大小,一定是跟众生的身量相彷佛;如果佛要现很大的身,众生身很小,众生看不见佛。譬如说我们人的这个身相跟蚂蚁的身相,蚂蚁身相很小,蚂蚁看不到人,看到人像一座大山一样。所以佛要像大身,我们人像蚂蚁的时候,我们看不到佛,佛也没办法教我们。所以一定要现跟我们同等的身相,我们才能接受。

  这个在经论里面讲得很多,诸位最熟悉的,《法华经》里面的「普门品」,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举例而言之。实际上多少应?要依《华严经》上,那应该是世界海微尘数,不会是三十二种,所以三十二是举例言之。应以佛身而得度者,就现佛身而为说法;应以比丘身而得度者,就现比丘身而为说法;应以长者居士身得度者,佛就现长者居士身而为说法;应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他就现童男童女身而为说法。可见得千变万化,这是度人!

  我们晓得佛菩萨出现在九法界。在畜生法界,畜生族类太多了,应以狮子身得度者,他就现狮子身而为说法。佛要度狮子,他一定要现狮子身。他不现牠同类身,他怎么能跟牠说法?佛要度牛,度一群牛,他一定要现身,他变成一头牛;他要度羊,他一定现羊身;他要度蚂蚁一定现蚂蚁身;他要度蛇一定现蛇身。我们晓得哪一类、哪一个族群,那个里头类别很多很多,一定要现同类身,所以大身小身不一定。

  这个里头大家特别要记住,不是佛自己意思现身,而是众生的心量、众生的心想,「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出现的真相,《楞严》上讲得好,「当处出生,随处灭尽」。这个话很不好懂,但是这是事实真相。这一句话你要是真正懂得了,纵然你没有能够证得解脱,大致上也差不多了,也不远了。所以佛是要我们真正了解事实真相,这个是从大身小身,我们要理解佛可以现无量无边身,随类化身,不可思议。

  佛在这部经上告诉我们佛的能力,我们在经文上读到,讲经的时候听到,真的是神通广大,不可思议。佛告诉我们,他的智慧、他的能力、他的相好,所有一切众生跟他是平等的,我们跟他也平等。他的智慧德能起作用,我们起不了作用。虽有,跟他没有两样,但是就是不起作用。

  这是什么原因?佛说了,「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佛这一句话把我们的病根说出来了。我们凡夫有妄想、有分别、有执着,所以究竟圆满的智慧、德能、相好不能现前。大经上讲,「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不只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随顺这个世间众生讲的,讲真实的在《大方广佛华严经》,这是跟你讲真的,「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哪里只有三十二?

  我们今天的智慧、德能、相好都丧失了,这是耻辱。我们面对佛菩萨要感到奇耻大辱,我怎么会搞成这个样子?人知耻才能够发愤图强,我要恢复,恢复我的德能,恢复我的相好,我不应该堕落在三途六道。怎么样恢复?一定要靠诸佛如来帮助。诸佛如来、法身菩萨,他们过去生中也曾经堕落,跟我一样。但是他们已经恢复了,我在迷,他们在觉,觉悟的人清楚明白,时时刻刻照顾迷惑颠倒的同伴们,全心全力在照顾、在帮助,我们要乐意接受。世出世间第一等的好事,决定真实的好事,是跟佛菩萨学习,没有任何事情比这一桩事情更好了,找不到了,我们要懂。经论上佛常讲「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我们今天得人身,闻佛法,不容易!这个是世间第一等幸运的人。但是缘遇到了,我们有没有真正去干?

  我学佛的时候,老师把佛法介绍给我,告诉我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被他这一句话动了心,人生最高的享受,我一定不会放弃,我要认真来追求。老师跟我说这句话是五十年前,这五十年当中我证明了,老师没有欺骗我,老师跟我说实话,我感激老师。我每一堂课上课之前,我向老师敬礼,下课的时候我也跟老师敬礼,念念不忘师恩。要不是他给我介绍,我怎么会知道?要不知道这桩事情,这一生到这个世间来,白来了一趟。老师的介绍,老师的栽培,老师帮助我成就我,这是法身父母,比生身父母的恩德大得多了。谁知道?依教奉行的人知道,契入境界的人知道。你要不入佛境界,你不知道;你不入佛境界,你根本就不懂什么叫人生最高的享受。你不懂!

  在这个地方我透一点点消息。同学们,你们细心去想想,哪些是最高的享受?这一生没有忧虑,没有牵挂,没有烦恼,心理、身体都没有压力,一生当中读自己喜欢读的书,做自己喜欢做的工作。我只透这么一点,再殊胜的好处我不说了。为什么?说了太玄了,说了叫人难以相信,我只讲这一点点,快乐!你在这个时代过快乐人生,中国谚语常说「人逢喜事精神爽」,天天欢喜,所以人不容易衰老。

  人为什么会老?忧虑使人老,牵挂、烦恼这些东西很容易叫人老化。没有病痛,病从哪里来的?佛在经上讲得好,贪瞋痴,三毒!经上讲三毒,我们现在很容易理解。什么毒?病毒,贪瞋痴是你心里面三种极其严重的病毒。你内有病毒,外面有感染,你怎么会不生病?外面感染我们没有法子,这是我们的居住环境、生活环境,你能把内心里面这个病毒拔掉,外面病毒来侵袭,你不容易感染。我们现在医学里面讲免疫系统很强,你不容易感染。慈悲又能够化解一切毒素,慈悲能解毒,清净就不染污,不容易被感染。所以你内心真诚清净慈悲,你的身体健康长寿,这个在佛法修学里是小小的利益、小小的好处。但是世间人对这个小的好处,他很羡慕;大的好处,你跟他讲他不懂,这点小小的也能叫世间人生起羡慕之心。

  还有很多人说,「佛氏门中,有求必应」,真的。佛教我们求什么?求智慧,求自在,自在就是佛经里面讲的解脱,求智慧,求自在,这是真的。世间人所追求的财富、聪明、健康长寿,这个在佛法里头这是极小极小的利益,需不需要求?不需要。会不会得到?自然得到。为什么?般若是智慧,解脱是福德。一个人有智慧、有福德,世间人所讲的财富、地位、权势统统都具足在里头,无需要求,自然就来了。

  这里头有很深的道理,不是向外求,向外求得到的非常有限,向内求。内是什么?内是心性。佛跟我们讲了,心性具足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相好,所以佛法称为内学。心外求法那你就错了,心外求法佛家称之为外道,你所求,求得很辛苦,你所得,得的很有限。向内求,求得很自在、很轻松,得到的是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的称性的福报。

  所以如来果地上我们常常赞叹「二足尊」,「二」是智慧、福报,如来的智慧福报,天上人间世出世间没有人能够相比。但是你要晓得,诸佛如来说真话,我们的智慧福报跟他一样,一点都不差。只是我们今天有烦恼、有妄想、有分别、有执着,这一些烦恼把我们本性的无尽无量无边的智慧德能相好障碍住了,它不起作用了,现在搞六道轮回搞得好辛苦。所以这个要懂得放下,要彻底把它放下,依照佛的教诲去做,放弃自己的成见,做一个真正的佛弟子,在一生当中提升自己境界,提升自己的享受,这是一门实学,实实在在的学问,我们应当认真努力的来学习。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看「世界成就品」,第七段佛出差别,长行第二对看起:

  【或现短寿。或现在长寿。】

  这两句是一对,长寿、短寿。前面说过现身,小身、大身,这个地方讲长寿、短寿,也就是说住在这个世间时间上的长短,这个也是佛教化众生的一种方便。我们一定要晓得,一切众生为什么会有寿命?不但人有寿命,我们在这个地球上仔细观察,一切动物有寿命,植物也有寿命;乃至于地球,现在科学家讲它还是有寿命,太阳系、银河系,宇宙之间一切万事万物都逃不出寿命的范围。这是什么原因?有没有能够超越寿命的?大概现在一般人能够觉察得到的是虚空,虚空没有寿命,三千年前的虚空跟三千年后今天的虚空没有两样,再说三亿年前的虚空跟三亿年后今天的虚空也没有两样。为什么?虚空不变的,不变就超越了寿命,我们讲超越了时间。

  凡是会变的都没有办法超越时间的范围,也就是说都是生灭法。佛讲一切有情众生,情是讲情识、感情的,现在人讲动物有「生老病死」,生老病死就是寿命的现象。无情的众生,植物,佛经上讲有「生住异灭」,生住异灭也是寿命。讲到矿物,讲到星球、星系,佛说有「成住坏空」,成住坏空还是寿命。

  佛在大乘经典里面告诉我们,能不能够超过寿命?可以,不是不可以。什么人能超过寿命?佛在经典上明白的告诉我们,诸佛如来无量寿,超越寿命。法身菩萨,特别是在大乘教里面常常讲到的地上菩萨。菩萨的阶位很多,《华严经》上讲五十一个位次,最高的十个位次,十地菩萨,他们不再有寿命,一般宗教里面讲的永生,是真的,不是假的。这一些诸佛如来、法身大士出现在一切世间,他有没有寿命?他没有,他所示现的身大小是随着众生心想,他示现的时间长短,就是我们讲寿命,住在这个世间时间长或者时间短,也是随着众生的心想,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个通常佛在经上讲九法界众生,从他的心想生。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佛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着,寿命形相都是从妄想分别执着里面变现出来的;你要把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了,统统断掉了,那你就真的证得无量寿,这是真的无量。

  我们要问:修行修到这个程度的时候,那还要不要身?你要问这个话,就说明你的妄想还没断,你还在打妄想,你疑惑佛还有没有身。其实在经上跟你讲得那么清楚,我们在讲席也讲得很清楚,佛没有身,佛能现一切身,佛随着众生的心剎那剎那现无量无边身。

  无量无边身,他现的这个相有长短,好像寿命长短,实际上他没有。这个很难懂,我们举比喻来说,我们把九法界比喻作一个舞台,在舞台上表演,佛菩萨是演员,他唱这个角色,到舞台上去表演,化装成这个角色。表演的时间是有长有短,就好像他的寿命,实际上他下了妆,那是他真的寿命,他真的寿命可能活几十年,舞台上只有几个小时、几分钟;角色短的时候是几分钟的时间,长的大概一两个小时,你从这个地方去体会。

  所以从真的方面来讲,他是无量寿;从示现,示现是表演,表演是觉悟众生的,那个有时间长短。真的是无量寿,表演出来的寿命有长短。像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真的是无量寿,久远劫就成佛了。诸位读《法华经》,《法华经寿量品》释迦牟尼佛自己宣说的,那是他的真人、本人,到我们这个地球来的时候,示现八相成道是唱戏,是舞台表演,这个有寿命,有形相、有寿命,佛在这个世间示现八十年,八十岁圆寂,示现的。实际上他是不生不灭;不但不生不灭,而且还真的告诉你,不来不去,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中观论》里面讲的八不中观,那就是真正悟入心性人的写照。

  禅宗里头常讲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明心见性之后,这些东西都没有了。这些东西是哪里的东西?九法界里头,《永嘉大师证道歌》上讲得好,「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明心见性,你觉了;没有觉的人,九法界的人都在做梦,梦里面有大小身、有长短寿命。这个里头的五对都是梦里头人讲的,梦里面的境界,明心见性之后,跟这个完全就脱离了。

  但是你要想再回到九法界来,回到六道来很容易,你来去自如,你肯定会回来。为什么?众生有感,你就来了。你来干什么?你不是来受果报的。众生在这个世间是来受果报的,你过去生中造的善业,你来享福的,你过去生中造的是恶业的,你来受罪的。我们仔细观察世间一些些人物,你看他现在的果,你就能想到他过去造的因。你再看现前这些人,包括我们自己在内,现在造的是什么样的业,你就晓得将来受什么样的果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这个事情再清楚、再明了,不能解决问题,那你明了有什么用处?再跟你说实话,所以不学佛就不能解决问题。明了事实真相了,我们不愿意再干这个事情,不要说六道轮回我不干,四圣法界我也没有丝毫留恋,在这一生当中,短短的数十寒暑,下定决心要出离十法界。

  那要问:这个事情能不能办得到?答案是肯定的,问题是你自己肯不肯干。你要肯干,办得到,不难;不肯干那就难了。怎么干法?我们常常提醒同学们,一定要放弃自己的成见,放弃自己的烦恼习气,决定不能够随顺烦恼习气,要随顺佛菩萨的教诲。佛菩萨教诲在哪里?经典里面。就像善导大师劝导我们的,佛教我们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佛教我们不能做的,我们决定不违犯。绝对不可以随顺自己的意思,我想怎么做,我要怎么做,那就完了,那你还是搞六道轮回。

  你要不深入经典,你不晓得,我们自己的想法看法全是错误的。我们自己不承认,为什么?愚痴,你要是有智慧,你就承认了;你没有智慧,死也不承认。为什么说六道凡夫起心动念,你所想的,你的想法看法全是错误的?佛这个话会不会太过分?佛一点都不过分。为什么说你是错误的?我们从最浅显地方讲,你有没有自私自利?你有没有贪瞋痴慢?你看到外面境界,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称自己意思的就起欢喜心,就想得到、想拥有;不合自己意思的就想舍弃离开。你还有没有这个念头?「财色名食睡」在你面前,你还动不动念头?会动念头,你的心迷惑颠倒,你没有觉悟,你的想法看法怎么会不错误?

  到什么时候你的想法看法没有错误?佛说最低限度你要证得阿罗汉果。什么叫阿罗汉?就是说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眼见色,耳闻声,五欲六尘、名闻利养确确实实不动心了,摆在你面前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这个境界佛称之为正觉;刚刚离开迷惑颠倒,你开始觉悟了,这个觉悟是正觉。阿罗汉没有私心,没有我了,不会起心动念「我的利益,我的好处」。世间人起心动念不是这个吗?我的家庭、我的事业,什么都加上个「我」,佛说这个观念错误,这个思想错误。错误的观念、错误的思想、错误的见解就造错误的过恶,叫造业,造业你得要受报。

  六道轮回从哪里来的?就是从这个妄想的念头变现出来的。六道不是真的,《证道歌》讲得好,「梦里明明有六趣」,我们现在就是在六趣里头,六道里头,这是一场恶梦。什么时候醒过来,你知道这个梦境是假的。梦境里头形形色色,合自己意思了,不贪,贪爱断掉了;不合自己意思也不瞋恚了,为什么?梦境,假的,不是真的,你得清净平等心,你就出离六道了。如果你对这桩事情还搞不清楚、搞不明白,你想脱离六道,那可不是简单事情。

  所以我们今天有这么一个好的机会,佛家讲缘分,希有难逢的缘分,我们遇到佛法,遇到大乘,遇到正法,我们希求什么?希求在这一生当中赶快脱离六道轮回。不但我要脱离六道,要脱离十法界,取一真法界,取极乐世界,决定不是难事情。一切众生、一切万物,它的事实真相我们从这里了解了,都是业力变现出来的,离开业力一无所有。

  再看底下这一对,第三对,第五句和第六句:

  【或唯严净一佛国土。或有严净无量佛土。】

  清凉大师在批注里面讲,这一对「缘广狭故」。严是庄严,净是清净。诸佛菩萨乃至所有修道之人,在没有证得圣果之前,总是尽心尽力庄严国土。没有成道之前,智慧能力是有限的,但是尽心尽力,佛在经上常说就是圆满功德。绝对不是说庄严你做得多,你有财富、有力量,你做得多你的功德就大;贫穷没有能力去做的,那个力量就小。佛不是这样说法。佛从来没有讲到物质,佛讲的是真心。所以庄严佛净土,一切众生功德是平等的。理上平等,事上不平等,那是什么原因?诚敬的心也有等级,有人十分真诚,有人只有九分,有人只有八分,有人只有一两分,那就不一样了。所以这个不是用物质来衡量的,是你用心的纯度,从这个上面来说的。

  《了凡四训》里头,不是有一个很清楚的故事吗?有一个年轻的女孩子,到寺庙里面去拜佛,身上只有两文钱。她是非常恭敬,将身上所有的两文钱都拿来供养,住持方丈和尚亲自给她诵经回向,真诚!以后这个女孩子做了王妃,再到寺庙里面烧香,带的人前呼后拥,带了黄金千两,到庙里面来布施供养,方丈和尚叫他的徒弟给她诵经回向。她感觉到很奇怪,就问方丈和尚怎么回事情?她说:我多少年前,家里非常贫穷,到这里来,我来拜佛只供养两文钱,你老人家亲自给我回向。今天我供养这么多,你怎么叫个徒弟来应付一下?老和尚说:过去我知道你那两文钱,你的心十分诚敬,我不亲自给你诵经回向对不起你;今天你的地位高了,恭敬心跟从前比相差太多了,我叫我徒弟给你回向足够了。你想想看,很有道理!

  所以不在乎物质的多少,在乎你的心。果然你用的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心,你在佛门供养一块钱、一毛钱,福德等虚空法界,不可思议。稍稍有一点傲慢心,夹杂着自私自利、贪瞋痴慢,你供养的财物再多,你得的福不大,得小福。这个才叫做天理,才叫做天道。

  天道是公平的,绝对不是说富人生生世世都富足,穷人生生世世都穷苦,不是的。明白这个道理,穷人来生得大富,富人来生是贫贫,为什么?贫人,他布施供养是仅有那一点,全部拿出来了,百分之百,他果报也是百分之百。富人财产有几十亿、几百亿,他就是拿出一亿来布施,也是他几百分之一,他将来得的福报也是几百分之一,很小的福报,他不是圆满的,他不是百分之百的。

  何况穷人修福心地真诚,富贵人来布施供养,他都有企图,心不清净。许许多多穷人到寺庙来烧香、来拜佛,有不少他是以真诚恭敬心来礼佛,对佛没有要求,没有要求的福更大;有所希求的,福不大;一无所求的,福报不可思议。为什么?一无所求的称性,有所希求的落在意识里头,你的福报决定越不过意识的范围,无求的时候不落在意识,所以他的福报是尽虚空遍法界,我们不能不懂这个道理。

  到成了佛之后,或者是你已经「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个时候你有能力,跟诸佛如来有同样的能力,能够在虚空法界一切诸佛剎土里面现身,跟诸佛如来一样,众生有感你就有应,你也是「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这个时候你是严净一个佛国土,还是庄严无量无边诸佛国土,这是缘。

  每一个人在初学的时候,结的缘不相同。结缘一定心到手也要到,心是主,念念当中,如果你都有遍法界虚空界一切剎土众生,那你的缘结得广。我们每天念佛诵经回向,「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如果我们的心量很小,这个佛国土只指西方极乐世界,你唯严净一佛国土,也不错了,很难得了。如果你回向偈的「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你心里头的佛国土是无量无边诸佛国土,那你明心见性之后,你的缘很广,你庄严的境界范围就非常非常之大,所以缘要结。

  我们初学佛的时候,老师常常教给我们要跟大众结法缘。你要不结法缘,你的经教学得不错,学得很好,但是讲经没有人听,你跟众生没有缘。有些人讲经讲得不怎么样,听众很多,什么原因?他跟众生的缘结得多,所以常常劝我们要跟众生结法缘。这是老师以前常常提醒我们,劝我们,我们读了《华严经》之后这才明了结缘很重要,而且缘要结到遍法界虚空界,与华严教义才相应。

  我学佛确实结的缘跟一般人不一样,我不但是跟学佛的同学们广结法缘,我还跟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族群也广结法缘,不是在新加坡才开始,早年在台湾,以后在美国,我都在做。更早的时候,我还在学校念书,做学生的时代,我常常进基督教的教堂、天主教的教堂、伊斯兰教的清真寺,已经跟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族群和睦相处,我对他们非常尊重,非常恭敬。

  所以现在在澳洲,澳洲是一个多元文化发展推动的好环境,他们国家有组织、有计划的在推动,国家设的有专门机构,联邦有多元文化部,州政府底下有多元文化局;更难得的是由大学来主导,大学是中立的,不属于哪个族群,也不属于哪个宗教,由它来主导。多元文化的活动,就是各个不同宗教团体在一起活动,不是到哪一个教堂、哪一个宗教,在大学,真难得。它的目的是消除宗教与宗教之间的隔阂误会,增进彼此的了解,增进彼此的感情,能够得到互相尊重,平等对待,和睦相处,这样就能够消除一切不必要的冲突,带给社会安定和平。澳洲政府很有智慧,这个工作做得很有成效。这个在佛法里面讲是广结法缘,法缘结到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宗教信仰,这是《大方广佛华严经》的教诲。

  佛在这一部经里面告诉我们,遍法界虚空界,不但它是一家,说得更亲切,说成是一个自己,这一个自己名词叫「法身」。你看大乘经里面常讲「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是真的,不是假的。如果你要真正把佛这一句话想通了,想明白了,完全肯定,没有一丝毫疑惑了,那就恭喜你,你就证得法身了,你就是法身菩萨。法身菩萨的心就叫做菩提心,我跟诸位说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你起心动念一定与这个相应,法身菩萨。凡夫的起心动念跟这个心完全相反,凡夫起心动念是虚伪的,不是真实的;凡夫的心是染污的,他被七情五欲所染污,不清净;凡夫的心是傲慢的,不平等;凡夫的心是愚痴,没有智慧;凡夫的心自私自利,没有慈悲。所以自己要常常想一想,我用什么心?

  你要是用的凡夫心,你肯定是六道里面的众生,纵然做好事做善事,你出不了六道轮回,你在六道里头得福报就是了,享福。你要是造恶,你在六道里头受罪,受苦受难,肯定的,你出不了六道轮回。所以如果我们能够反过来,因为那是自己的烦恼习气,虚伪染污是烦恼习气,反过来随顺佛陀教诲,别人用虚伪的心对我,我要用真诚心对他。你要问什么道理?他搞六道轮回,我要搞一真法界,我们走的是两条路,一真法界的人要用真诚心对一切众生,一丝毫的虚伪都不能有。

  我在讲席常常劝大家,我们修什么?修纯净纯善,决定不能有丝毫不敬夹杂,心;不能有丝毫不善夹杂,我们的行为。果然能以纯净纯善为标准,我们这一生有成就,不再搞六道轮回了,六道轮回让他们去搞。

  实在讲轮回太苦,以往自己不知道,堕落在这个里头。现在遇到佛陀的教诲,觉悟了,这一觉悟立刻就要回头,回头是岸。没有觉悟的时候,心胸非常窄小,小得很可怜,只顾自己;学佛了,顾自己的道场,这个心量很小;顾自己的佛教,这算不错了,还是小。怎么能够把它放大?你能顾全世界一切宗教,还包括不信教的,心要清净,心要平等,心要慈悲,全心全力帮助一切众生。

  在布施里头,这是大乘经典讲得很多很多,诸位也听得多,也读得多。布施供养里头最殊胜的是法布施,大乘经论里面佛举的比喻很多来比较,《金刚经》诸位念得多,常常念的,《普贤行愿品》也是大家都喜欢念的,你看里面都说「大千世界七宝布施」,拿这个来布施供养,都比不上为人说四句偈的福报。四句偈是什么?经文四句。哪四句?任何四句。许多人疑惑、不相信,世间人还是看重金银财宝,没有把佛法看重,不知道佛法的功德,不知道佛法的好处。

  我们明了,为什么?大千世界七宝布施供养你,你也只能得到一点富裕的物质享受,你没有办法了生死出三界。这些财宝布施不能够帮助你觉悟,破迷开悟,那做不到。为人说四句偈,纵然他现在不开悟,他阿赖耶识里头已经种下了佛法的金刚种子,这是非常非常可贵的;什么时候他遇缘,机缘成熟,他慢慢会走上觉悟的道路,所以功德福德都是无量无边。这个道理,这个事实真相,真的只有佛说得出来,一般人怎么能说得出?

  我们算是非常非常的幸运,这一生能遇到佛法。你只要稍稍契入境界,我很相信你对于经教就欲罢不能,一天不吃饭没有关系,一天不睡觉也没有关系,一天不读经,不行!这个日子难过。你会把读经学佛真正看成这一生当中,唯一的一桩大事,唯一的一桩快乐事。除这一桩大事之外,世出世间什么事情都可以放下,什么事情都不能跟这一桩事情相比,这里头有大乐,这里头有真乐!这是庄严无量无边净土。好,现在时间到了。



上一篇:二零零二年讲于澳洲净宗学院 七百四十七
下一篇:二零零二年讲于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七百四十九

下载TXT文件(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华人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网,世界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