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空讲经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一九九八年讲于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十九

  日期:2011/8/13 20:30:12   阅读:    繁體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十九卷)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17-0019

  请掀开经本第十一面。昨天跟诸位同学介绍过十普菩萨。这是在华严会上一百七十多个团体,排名这是第一个菩萨众。上首一共是列了二十个人,二十个人实际上就是代表整个华严法会的圆满法轮,意义很深很广。我们修学,尤其是要发心修普贤行的同修,这个纲领是必须要抓住的。就在菩萨名号之中,我们很清楚的了解名号里面的含义,虽然我们了解得不够深、不够广、不够彻底,只要能够信解几分,都得很大的受用,可以说都是在修普贤行。修普贤行的重要,《无量寿经》上就说得很清楚,在第二品里面「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我们要如何的学习?这二十位菩萨所表的就是。普贤大士之德无量无边,会修行的人掌握住它的纲领。这里面最重要的是普贤菩萨,诸位一定要记住,他是代表这个法门,这个法门就是佛法当中的根本法轮,代表整个「大方广佛华严」这个法门,所以是法门主。为什么他代表这个法门?因为他是法界之理体,也就是我们常讲的真如自性。真如自性是普,普的意思,普遍虚空法界。后面跟他同名普的菩萨有九位,连普贤是十位,这是十普。普贤是别中之总,其余九位是总中之别。总别圆融,普的意思才圆满,这里面有总有别。

  后面从海月光大明菩萨摩诃萨以下,这是在十一面最后一行,这十位菩萨异名,跟前面这十位菩萨同名,这又显示第二层的意思。前面这十位里面讲总别,这两段合起来看就是同异。同是异中之同,异是同中之异。总别不二,同异不二,这才显示出一真法界,显示出大圆满。总别也好,同异也好,都是讲我们自己真心本性,不是讲别的事情,这一点一定要把它掌握住,然后才知道这部大经跟我们的关系多么密切。什么关系?生活的关系、工作的关系、修学的关系,了生死、出三界、成佛果的关系,没有任何经典能跟这部经相比。这部经,我们能够在一起共同学习,这个机缘无比的希有,我们要能体会到。

  前面虽然把同名的菩萨介绍过,为了加强我们的认识,便利落实在我们生活当中、修学当中,真能够用得上力,我们再将这段经文简单做一个总结,加深我们的印象。「普德菩萨」,我们可以简略的称,中国人喜欢简单,普德最胜灯光照这个名字太麻烦、太多,我们就用两个字,大家就知道。普德菩萨,这是讲大德普,哪些是大德?在佛经里面总说是三德密藏,三德是般若、法身、解脱;细说,那就讲差别的德相无量无边。无量无边的差别德相,归纳起来这三大类︰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三德密藏我们听说,没见过,跟自己可以说毫无印象,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为什么?法身菩萨才证得,十法界里面的众生都没有,都只是听说而已,所以我们得回过头来,落实在差别的德相里面。差别德相里面,我们也要抓到总纲领,总纲领是什么?孝敬,这是差别德里的总纲领。

  诸位要知道,整个佛法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佛法的教学,教初学从戒律教起,从规矩教起,《菩萨戒经》里面说「孝名为戒」。所以我们在地藏法会里面,给诸位同修报告,佛法自始至终就是讲一个孝道,从孝亲开始,孝道做到最圆满就成佛。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破,孝道还欠缺一分,还不圆满。这是总纲领。孝养父母,《观经》上三福十一条,是普德,我们讲差别的普德。养父母之身,父母年老,生活起居,做儿女要尽心照顾,这养父母之身,还要懂得养父母之心,让他的心情愉快,没有烦恼、没有忧虑,这才算尽孝。除这个之外,还要懂得养父母之志,什么是志?父母的愿望,违背父母的愿望那就是不孝。你能够养父母的身、养父母的心,你不能养父母的志,父母的愿望你做不到。古时候人心纯朴,虽然教育不普及,可是古代这些帝王,地方上这些宰官,我们现在讲县市长,父母官爱民如子,他要教化人民,国家没有办那么多学校,用什么方法教?用歌舞、用诗词、用戏剧,用这个方法来教,收到良好的效果。这种教学的方式是中国古时代传下来,孔老夫子做了一番整理,删诗书、订礼乐。夫子做这个工作,提倡用歌舞、戏剧,用这些方式来教化老百姓,把教育跟娱乐结合在一起,非常高明、非常有效。

  中国古代的戏剧,歌舞就更不必说,内容是些什么?常讲用四个字︰忠孝节义,教忠、教孝、教节、教义,戏剧的内容总不外乎这个原则。而歌舞里面,也是有一个很高的原则必须要遵守,孔老夫子制订的,所谓「诗三百」,从前的诗就是唱歌的歌词,孔老夫子选了三百篇,他是到处去搜集,搜集来之后选里面内容最精彩,不符合标准都把它淘汰掉,这样保留下来,他的标准是什么?「思无邪」三个字。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歌舞启发人正知正见,所以中国古时候的教育,寓教于乐,完全走上艺术化,使人观听印象深刻。他看了、听了,他学会了,一生处事待人接物他就有标准,以这个为准则。这都是大德。

  「孝」这一字,我们平常也讲得很多,这一个字两个小时也讲不完。所以佛法是以孝道为基础,因为佛法是师道,师道一定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今天佛法为什么这么衰?有道理,孝道衰了,师道怎么能不衰?没有这个道理,你的基础松动,孝道是基础。所以我们讲到德,第一个就是孝道,师道就是尊师重道。古圣先王治国平天下,他就把这两桩事情抓到,他的国家就安定、就稳固,孝道跟师道太重要。现代人把这个问题疏忽掉,疏忽掉之后这社会是什么样子?天下大乱,人民生活过得很痛苦,这都是事实,我们亲身所经历。今天我们读佛经,我们的感触应当比古时候的人要深刻很多倍。古时候这个基础稳固,苦少,还有一点小乐;现在我们的基础松动,可以说是苦多没乐,哪有乐?所以读了佛经,感慨万千。

  儒家讲的德目,目是纲目,德行的纲目,五伦八德,儒家教学教人的。五伦是讲人与人的关系,关系要清楚、关系要搞好,这是伦常。五伦造端于夫妇,古人讲得非常有道理,夫妇是两个人住在一个房间,室,这是最小的一个单位。室的外面是家,所以教学从哪里教起?从夫妇开端。夫妇和睦,给诸位说,家庭兴旺,国家富强,天下太平。这个道理现在几个人懂?没人懂了。我们今天看到这个社会离婚率这么高,就知道家庭破碎,社会就不能安定,世界就没有和平。你能说你没有责任吗?整个世界的动乱不能怪别人,回过头来想想,自己造成的。从室展开这是家,家里面有父子、有兄弟,父子相亲、兄弟友爱,这向外扩展。家的外面是社会,社会有君臣、有朋友,君臣有义、朋友有信,四海之内皆朋友也。人与人之间相亲相爱,互助合作,共同创造整体的繁荣兴旺,这是伦常的教育。懂得人与人的关系,然后再给你说,人与一切万物的关系,与大自然的关系,再推展人与天地鬼神的关系,这是中国古代教学的内容。中国这个教育政策,最早是汉武帝制订,虽然两千多年来改朝换代,可是教育政策始终没变。从汉武帝一直到清朝,中国的教学都还重视伦常八德,都是以这个来教导。

  「常」是五常,五常是什么?五种常道,所以常永远不能变更。如果不守常道,这个人就跟畜生没有两样。人是动物,人为什么比其它的动物高一等?人懂得五常。五常是什么?仁义礼智信,这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仁」是仁慈,知道关心别人、爱护别人、帮助别人,这是仁。中国造字,「仁」的写法是二人,就是教你想到自己,同时要想到别人,推己及人,这才算是个人。如果连这个都不懂,那人跟畜生没两样。「义」是只尽义务,不接受权力;我帮助别人,我为社会大众服务,不求报偿,这叫做义务。如果说是我做多少事情,需要多少报酬,这就不是义,那是什么?是礼,礼是讲往来,礼尚往来,是要回报、回礼,送礼要回礼。义务是不要人家回报,我们现在讲做义工,义工就是不要报酬,义务,应当为社会、为国家、为一切众生服务。诸佛菩萨就如是,做最好的样子给我们看,所以经典里面称诸佛菩萨是大德。他知道尽义务,他自己生活所需非常简单,三衣一钵;过最简单的生活,对社会做最圆满的贡献,他们是一种义务教育的工作者。义务教育就是不求报酬,不希求果报,这样才值得社会大众尊敬,才为社会大众的好榜样。天人导师,这是一切众生对如来的尊称,真做出了一个好样子。

  第三是「礼」,刚才讲礼才有往来,礼有节度,换句话说,礼是规矩、秩序,社会的秩序、规矩,今天的法律也包括在这里面,它的范围非常广大。人人能守规矩,人人守礼,人人守法,大家就可以和睦相处。譬如人与人相见,相见有礼,最恭敬的礼是三鞠躬。我们是现代人,要学现代的礼。学佛的人,我们只有对佛像才行跪拜礼;对人,从我们本身提倡不行跪拜礼,合掌三问讯最敬礼,要懂得这个道理。我们常讲佛法要现代化、本土化,大家要真干。你要走上现代化、本土化,佛法推广容易,大家都愿意入佛门来学佛法。有很多很多人一看到学佛,见到法师都要跪拜,他不学了,怎么样他也不进来,他膝盖骨很硬,弯不下去。你看看,我们用这个方法把许许多多人挡在佛门之外,罪过!如果是合掌三问讯,他说「这个我也可以」,你就带多少人入佛门。要从我们本身做起,任何场合见到法师,我们嘴巴里给法师顶礼,实际上问讯,绝对不要去顶礼;法师绝对不会怪你,他要是怪你的话,你把我讲的话跟他说。我们有道理在,会吓到很多初学的人不敢学佛。

  还有一个,吃素,这也障碍许许多多人入佛门。大家一听要吃素,不学佛了,素食障碍多少人的法身慧命。所以李炳老一生教学,他教得很成功,他有他一套办法。他绝不劝人吃素,绝不劝人受戒;他只劝人皈依,不劝人受戒,不劝人吃素,那是你自己的事情,你自己发心,这个很有道理。他在台中能够接引几十万人念佛,有他的道理在。有些同修问:吃了多少年的素,忽然之间又有人强迫,家里人说他身体不好要他吃肉,着急得不得了。法师:我这样能不能往生?我说:你去查,净土五经一论里面都没有说「吃肉就不能往生」,没这一条。所以我们也不要坚固的去执着,好像看到人家吃肉,就好像犯了好大的罪一样,不可以用这个眼光,不可以用这个心态去看人。素食可以劝他,要说一个道理出来。素食对于健康真有好处,这个有道理。现在肉食,给诸位说,跟从前不一样。五十年前,你说吃肉食,我也赞成;今天的肉食,你请我吃,我也不敢吃。为什么?毒,这肉不能吃。这个地方我不太清楚,台湾那边那些同修们告诉我,台湾养猪六个月就杀。天天打荷尔蒙、打针,让牠赶快长胖,非常不正常,所以猪吃的都是有毒的东西,肉怎么会没毒?现在人吃肉食,得些奇奇怪怪的病,病从哪里来?古人讲得很清楚,病从口入。

  鸡就更不能吃,六个星期就杀,而且都是养在笼子里面。养在笼子里面,我们想一想,如果一个人从生下来就把他关到监牢狱,关着养胖再把他拿来杀,你说他是什么样的心情?那个怨恨,怨恨是毒,不要以为人有怨恨,动物都有怨恨。过去我们养的家畜都是养在外面,没有杀牠的时候,牠很自由、很自在,牠生活得很快乐,心情不一样。现在是统统坐监牢,每天喂毒药,那个肉能吃吗?从前一般也吃肉,生怪病的少,现在生病的不晓得有多少,奇奇怪怪的病。实在讲现在麻烦还大,蔬菜都有农药,你说糟糕不糟糕,但是毕竟比肉食是要好得多。蔬菜里有农药是没错,肉食里有细菌病毒,比素食要高很多倍。所以我们想一想,为了自己身体健康,我选择素食。你这样分析给人家听,人家想想有一点道理。看到我们素食的人很健康,不比他们天天吃肉食、吃补品,不比他差,甚至于他健康程度还不如我们吃素的。让他知道素食对于健康长寿有真正的利益,用这个方式来劝导他,这就对。

  五常里面,「智」就是现代人讲的理智,不感情用事。「信」是讲言而有信。仁义礼智信这五种常道,做人一定要懂得。如果这五种常道不讲,没有了,《左传》上有一句话,「人弃常则妖兴」,妖魔鬼怪就兴旺。人要不讲求这五种常道,社会上妖魔鬼怪就多。什么是妖魔鬼怪?妖魔鬼怪不讲仁义礼智信;换句话说,不讲仁义礼智信的就是妖魔鬼怪。这也正是《楞严经》上所说,我们这个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邪师就是《左传》上讲的妖魔鬼怪。这五种常道,伦常两个字就包括这个内容。另外在德目上有八条,叫八德;八德在古书里面一般的说法: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是八德。非常重要,一定要懂得,一定要奉行,你才算是个人。儒家定人的标准是这个,你这个做不到,你就不算是个人,你做到才算是个人。而佛法的标准是五戒十善,你能修五戒、行十善,你这才算是个标准的人道。人有人的道,人的道就是五戒十善,符合三福里面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你能把这四句做到,佛法里面讲的人道,得生人道的条件。如果你这四句做不到,人身失了之后,你就不能再得人身。

  所以佛说,一个人失掉人身之后,也就是你死了以后,再得人身,来生再得人身,佛说「如爪上土」,指甲缝里留的一点土,这是佛的一个比喻。世尊当年在祇树给孤独园,他做了一个表示,向地上抓了一把泥土,抓了一把土然后撒掉,手上没有了,指甲里还有一点。学生看到释迦牟尼佛做这个,问他什么意思。老师:你这表什么意思?佛就说:人失掉人身,来生再得人身,就像我指甲上的土;不能得人身,像我撒在大地上的土。说明这个比例少,机会很少,我们想想有道理。我们现在世间这么多人,几个人真正在一生奉行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几个人?几个人认真在做?他如果毁犯,不孝父母、不敬师长,造十恶业,来生不就如大地土?三恶道去。所以伦常八德是做人的大根大本,我们讲差别德相里面,差别德行里头最大、最重要,我们要掌握到,决定不能够疏忽。其余细说太多了,也不必在这里一一举。每一尊菩萨的德号,都是代表性德里面的差别相。

  「普光如来」,这是表慧普。因为后面有智普,智跟慧就要分开来讲。什么叫慧?什么叫智?慧是善于拣别,就是他对于邪正是非、善恶利害,他懂得区分,他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慧。普光师子幢菩萨摩诃萨代表这个德行,也就是我们平常讲的看破,慧眼才能看破世间。看破,意思是什么?正确的明了,没看错,没有看偏差,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通达明了,这是慧,没有一样不清楚。这个慧也遍法界,这是普的意思。慧高,高明,幢的意思。

  第四位「普宝焰妙光」,他代表行,日常的生活行为,他修的是净行。我们的行,佛讲凡夫的行,归纳起来有三大类︰善的行、恶的行、无记行,分为这三大类。善行感三善道的果报,恶行感三恶道的果报,所谓是善有善果、恶有恶报。菩萨高明,他修的是净行。宝,宝都是清净,没有污染,污染的宝石就不值钱。真正名贵的宝石一尘不染,一丝毫瑕疵都没有,这个宝石才名贵,所以宝有净的意思、有光的意思。净行,清净心,能够叫一切众生看到他、听到他(听说)、接触到他,都能够受感动,那就是放光,光明遍照就有这个意思在,他代表净行普。净行从哪里修?从清净心修。心清净,身就清净;身心清净,宝焰就放光。为什么?外面境界清净。给诸位说,人事的境界清净,物质环境的境界也清净。我们今天修行修净业,外面环境没转!对,没转,为什么没转?你自己都没有转过来,你怎么能转得了境界?先转正报,然后依报会随着转。正报就是身清净,这是我们修学最起码的功夫。真正修行的人,心地真诚、清净、慈悲,那个相貌会改,相随心转,体质会改,身也随心转。你的相貌没转过来,你的体质没转过来,你怎么能转外面的境界?所以外面境界不好,是我们修得不好。我们身相不好、身体不好,我们就修得更糟糕。一定要懂理论、懂方法,转自己的境界。如理如法的修学,效果非常显著。

  第五尊菩萨,「普音菩萨」,这个音也是遍虚空法界。什么音?圆满音。清凉大师在批注里面给我们说,什么是圆满音?宣扬诸佛净土之音。从普音菩萨他所表,凡是宣扬大乘佛法,将大乘佛法介绍给一切众生,这个音声叫圆满音。何以说是圆满?圆满一切诸佛如来度众生、成佛道的本怀。在供养佛里面,实在说佛是智慧福德都圆满,我们拿什么供养?我们觉得供养这朵花很美很香,如果佛要像我们凡夫一样,看到这花一文不值,我们说很香,他说气味难闻,不知道他们那个宝香,我们是用这表一点心意而已,实在是没有法子表示,送一点小礼物表示一点心意。可是佛不在乎这个表示,在乎真诚,所以一切供养当中,法供养最,法供养当中第一条是依教修行供养,我们能够依教修行,这是佛菩萨最欢喜的事情。佛菩萨最欢喜我们是把大乘佛法普遍介绍给别人,我们自己得佛法殊胜的利益,也要把这个利益与一切众生共享,这是诸佛如来度众生、成佛道的本愿。特别是净土法门,净土法门里面尤其殊胜的是《无量寿经》,不是讲经、不是说法,讲经说法不一定把这个经从头到尾说过,不一定。《金刚经》上讲为人说四句偈,就是经文里面随便哪四句,每天遇到人就讲,你这个就叫做讲经说法。会讲一句就讲一句,会讲两句就讲两句,不会讲的,念南无阿弥陀佛就行。这都是圆满音,跟佛的心愿、跟法界完全相应。

  第六尊菩萨,「普智光照如来境」。这个地方有智,前面有慧,这个智慧就要做两种解释。慧是你能够分别,这个叫慧;智是能够决断。能分别,分别之后你要下决心,你到底选择哪一个,你要下决心。我们对于佛法无量法门都能够辨别、都能够理解,那是慧;无量法门里面选择一门专修,那是智。如果我们用打仗来作比喻,也很好懂。打仗当总司令,他要有智,因为这个仗打的胜负是他来决定。出主意底下一帮参谋,参谋有慧,各人出这些主意出来,提供这些意见,最后由他来裁决,由他来决定选择哪一个,那是智。从这个比喻,诸位就晓得,智跟慧是有区别,是有两个意思。大智普,大智普选择《无量寿经》,选择西方净土,无量无边法门里面选择这个法门,无量无边诸佛剎土,一切诸佛都有净土,特别选弥陀净土,这是大智。怎么晓得这个选择是真实的大智?西方净土、弥陀净土是一切诸佛如来所赞叹,一切诸佛如来劝导一切众生修学的第一法门。你不相信、不能接受,佛才给你讲第二、第三,讲别的法门,来让你修学。你如果真有智慧,真正善根福德成熟,决定以这个法门来劝导你。如果不以这个法门劝导你,佛菩萨对不起你,因为这个法门是稳稳当当一生圆满成就,所有一切法门没有比这个法门更稳当、更快速、更容易。必须要有智,普智光照如来境,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是如来境界。

  第七位,「普宝髻菩萨」。这位菩萨表法的意义比较不容易看出,其它的菩萨名号里头意思,字面上都能看得出来。清凉大师在《疏钞》跟我们讲,这位菩萨是心普。这个心是指心量,不是指心体,心体普在普贤里面表了,这是心量,正所谓「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他比这个,他表这个意思。所以名号里面用宝髻华幢,用这四个字。我们要学菩萨的心量,要把自己的心量拓开。诸位要知道,心量拓开之后无比的舒服,你那些忧悲苦恼自自然然都没有了。世间人生活得很苦,实在讲苦从哪里来?心量太小,天天在计算,愈算愈苦;心量大了,大而化之,什么事都没有,没事才乐,什么事都没有。一定要把心量拓开,然后才真正是随缘度日,修学的功夫当然就得力。这是我们要学习的,都很重要很重要。

  第八尊菩萨,「普觉菩萨」。这个意思很明显,觉悟,大觉普。觉悟的音声悦耳,好听,觉悟的音声。迷惑的音声很难听,迷惑的音声是烦恼音;觉悟的音声是梵音、清净音,当然听起来悦耳。佛陀这个名相当中就是觉的意思,所谓自觉觉他,觉行圆满。首先要自己觉悟,怎么觉悟法?觉悟的样子是什么?如果我们搞不清楚,天天念觉也觉不了。觉悟的样子是自在、是快乐。觉悟的方法有两个:一个是对于宇宙人生真相明白了;第二,一切万缘放下,这是觉悟的方法。在我们现前这个阶段,我们能够做的,也是我们必须要学习的,一定要依靠经典。经典上,就是我们读的这段经文,这些所有菩萨名号当中所表的德能,我们有没有做到?我们如果都做到,觉悟了;做不到,还是迷惑,没觉。再跟诸位说得现实一点,看经上这太玄,初学的同学总以为佛经跟我们的生活有好远好远的距离,不知道根本就没有距离,就是我们现前的生活。我们活在现在这个社会上,你首先要觉悟到苦。佛给我们讲的四谛法,第一个是给你讲苦,你有没有觉悟到?人从生下来,第一句话说什么?苦!就苦了,就苦到底,苦一辈子,哪有乐?第一句话是真话,一点都不假。

  尤其生活在现在这个时代,灾难频繁。今天早晨有同学告诉我,早晨看电视新闻,我们没有看电视,不知道,可能明天报纸上就有。印度有龙卷风,听说有四百万人无家可归,死伤的人数还不晓得多少,这是很严重的灾难。又听说俄国的经济崩溃,不得了。所以我昨天说,你天天都知道这些讯息、知道这些消息,你的日子怎么过?所以还是不知道的好,麻木一点,麻木不仁;少知道,少烦恼。一定要觉悟这个世间苦,苦从哪里来?苦从妄想分别执着来的,那叫集。集就是烦恼,苦从烦恼里头来的;烦恼是因,苦是果报。佛给我们说清楚、说明白,我们也懂了,懂了之后,苦能不能离开?能不能摆脱掉?如果不能摆脱掉,我们知道又有什么用处?还不如不知道的好。佛说这个苦是可以摆脱得掉,不但我们这一生的苦可以脱离,三界六道生生世世那些苦统统可以出离,有出离的方法。出离的方法叫道,道就是出离之道,离苦之道,了生死之道,脱离轮回之道。这些道,道路、方法都在经典之中。尤其是这部《华严经》,《华严经》对这个道讲的是最圆满,所以给我们讲修行的法门,就是方法门径,就是离苦得乐之道,讲了两千多个法门、方法,任何经典里面没这么多。两千多个方法,到最后普贤菩萨给我们选择,他选择西方净土,选择念佛法门,这个不可思议。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做为大会圆满,这个大会达到最高潮。

  一定要觉悟,这个世间苦。想想世界上还有哪个地方安全一点?我们要想办法移民到那里去。给诸位说,世界上没有安全的地方,我们到哪里移民?所以李会长在此地发心,我们在这里建念佛堂,希望二十四小时到这里念佛,我们移民到极乐世界,那才真正安全,这是正确的。我今天早晨跟我们出家的同修谈话,我提醒他们,现在很多人有个错误的观念,认为什么?学讲经的法师高人一等,念佛堂里敲法器带领大众念阿弥陀佛,这个好像差一等,错了。佛给我们讲是平等的,我给你们讲,领众念佛的法师比我们讲经的高,为什么?我们在这里讲经是劝你相信、是劝你了解;念佛堂领众法师是带你修行,帮助你证果。信解行证,讲经的法师是讲前面两个,念佛堂法师带你修后面两个,后面比前面重要。昨天我给诸位举的小公案,修无师说「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行重要;真正发心到念佛堂领众,菩萨乘愿再来,不是假的。

  像慧跟智一样,讲经的法师有慧,念佛堂领众是智,智高过慧,一定要懂这个道理。我们在这个地方讲经,说老实话,一天讲八个小时、讲十六个小时,救不了世界的灾难。如果我们有念佛堂,大家在这里一心念佛,长年佛七,等于说天天都打佛七,一年三百六十天不间断,这个世界上灾难能化解。讲经的力量不行,念佛力量行;念佛是行,信解行证。真正有大心的菩萨,自度度他要走进念佛堂。你要问我:为什么不走进念佛堂?我老早就发心想进念佛堂,没有福报。怎么没有福报?许许多多人拉我出来讲经,没人找我讲经,我就进念佛堂。讲经是个不得已的事情,不是情愿干的,没人讲,有什么法子;有人讲,我才不干这个事情。实在没人讲,这没法子,不能不讲,所谓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是责任所在,不能不尽责。有人讲,我们决定不干,我决定进念佛堂。所以要真正觉悟,这非常非常的重要。

  第九尊菩萨,「普清净无尽福光」,这个名义很明显。福,福里面清净福,这是真的福报,拣别不是洪福。我们世间人享福,常常讲洪福齐天,洪福是红尘之福;那个福里面有烦恼,福愈大,它那个副作用也就跟着大。所以世间人相逢的时候,有的是祝福:祝你好福气,你福气真好;上面一个福,底下有气。中国言语里面真的有智慧,你想想福后头有气,这个福还是不享的好。真正懂理的人,有福报不享,把福报分给大众去享,他就没气。佛教给我们,这是古时候讲出家人,出家人享清福,清福是真正的福报,没有副作用;清福是寂静之福,心地清净自在。可是世间人喜欢热闹,什么地方他叫享受?欢乐场所,他认为那是享受。哪一个人不喜欢到欢乐场所?欢乐场所,实在讲那个福后头有连着气,不是一个好地方,我们一定要认识清楚。

  欢乐场所里头尤其最糟糕的是赌场,你看看人进赌场,多少气死?回不了家,进入那个场所,人都发狂。这个世界上许多大都市都设立有赌场,那个地方千万不能进去,赌场你一进去,里面那个气氛我们讲磁场不正常;我们进去之后就觉得阴森森,感觉到寒毛直竖,一身都不自在。美国拉斯韦加斯的赌场我去过一次,我不是赌,我是去看看,这个世间东西不能不知道,说起来我都知道,我都去看过。马来西亚云顶的赌场我也去看过,那个规模比拉斯韦加斯小得太多,不是好地方。我们学佛的人常常讲经,不能不知道,所以一定要去看看,看了我们如如不动。但是感觉得那个场所,在那里头一身都不舒服,那个磁场不好。

  福要净福,我们讲经的道场这是净福,念佛堂、禅堂都是净福,让你在这个地方身心清净,真正享受到自在快乐。修道之人愿意选择在很清净的地方居住,养道。人少,建一个小茅蓬;人多,建一个小道场。古人选择地方多半是一般人很少能到的,不方便他们到达,才能够保持清净。现在人不行,现在我看到许多古时候道场,也开了马路,车可以直接上去。以前一定在山下要走路才能上去;有些人不能走路,他就不上去。现在人习惯出门都坐车,走几步路受不了,所以现在建道场不修马路,就可以拒绝许许多多人来扰乱。我只有在香港大屿山,看到圣一法师他那个道场没有开马路,这几十年。从宝莲寺到他那里去,一定要走路过去,大概要走四十分钟。所以一般人他坐车坐惯了,一听四十分钟吓得不敢去,他那里保持清净。可是现在风水也破坏了,他那个大海对面,新建的机场就在他面前。虽然人是不能进入他那个道场,可是飞机的噪音会干扰修行,尤其他这个道场是修禅。机场一建立,他那个地方做为一个禅宗的道场就很难,我看他早晚要搬家。清福,我们一定要晓得。清福,范围也非常广大。譬如我们修六度,以布施来说,三轮体空就是净福。《金刚经》所说,你能够离四相,修一切福都是净福。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才是修净福。

  第十位尊者,「普光明相菩萨摩诃萨」。昨天我们也特别提醒同修们,这位菩萨表形象,形象普。十位菩萨都与真心、本性、法界相应,所以名号上有一个普字。第十位,我们说最浅显的意思,他的形象可以做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一切菩萨的好榜样,这才是形象普的意思。怎么样修行才能给虚空法界菩萨做好样子?这个菩萨里面包括《华严经》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诸位要晓得,这二十尊菩萨都是等觉菩萨,他们所证的果位跟普贤菩萨完全相同,无二无别。《华严》所说的究竟圆满,任何一位都具足一切位。我们今天初发心可以学等觉菩萨的德行,我们可以模仿、可以学习。等觉菩萨那么高的地位,他也不舍我们初学人的因行,这才叫圆融,这才是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

  话虽然是这么说,实实在在讲,我们今天这个形象怎么能跟菩萨比?跟初果须陀洹,我们也比不上,我们跟人家在一起也还惭愧莫名。今天我们怎么学法?我们如果能做到,现前出家人做到一切出家人的好样子,在家人做到一切在家人的好样子,就不错。佛法决定兴旺起来,佛法决定受到社会广大的尊敬,受到社会一切大众的爱戴、拥护、修学。所以要做出一个好形象给人看,这个重要。你讲得再多,你劝人读得再多,没用处,那个印象都不够深刻;做出样子给人看,给人的印象就深刻。

  所以诸佛菩萨在华严会上表演样子给我们看,我跟诸位说,这二十位菩萨都是等觉菩萨示现,他们现在地位都是等觉菩萨,而实际上这里面许许多多菩萨都是古佛再来。前面我们讲过「道后普贤」,成了佛之后再退回作等觉位的普贤,倒驾慈航,为什么这样做?做榜样给我们看,做出这个样子让我们来学习。所以这种经不能够含糊笼统念过就算,那个不行。一定要记住佛的教诲,深解义趣,要对这里面理事了解得愈深愈好,但是深解也不是我们想想就能做到,要怎么样做到?要行到,你理解一分,你把这一分做到。行帮助你理解,解帮助你修行,解跟行相辅相成,才能深解。如果你只是在这里学,只是在这里研究,天天听、天天讲,不做,你的境界就到此为止。为什么?没有深度。完全没有修行,你完全在文字表面上,一分都没有深入,古人的注子注得再好,你也是看它表面,你也不可能有深度,你体会不到。深度是讲体会,字字句句其深无底、其广无边,我们常比喻作佛法大海,佛法大海就是性海,就是自性的性海,哪有边际?不行,那怎么能成?行就是一定要把它做到。昨天虽然说得很详细,今天不能不再做一次补充,希望我们对于每一尊菩萨,他的名号里头含义要懂得,我们抓住这个纲领,怎样去学习。

  下面有十位异名菩萨。前面说过,异是同中之异,同是异中之同,说明同异不二,才真正体会到尽虚空遍法界确确实实是一个自己。《华严经》上所有这些菩萨,将来连这些神众都包括在内,这总有一百七十几类,都是自己的性德,离开自性一无所有!全是我们自己的性德。佛常讲我们迷了自性,通常大乘经上说这一句说得没错,我们听起来「迷失了自性」是一句含糊笼统的话,我迷失哪些自性?《华严经》上一桩一桩给你点出来。我们想想没错,真的,迷失了。德普迷失了、慧普迷失了、行普迷失了,确确实实迷失。佛在经上讲自性里面万德万能,这话不是假的,性德本具的。「万」是个形容词,比喻不止一万,一万太少了。「万」是十,十代表圆满,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十表大圆满,表这个意思;万德是表大圆满,实在讲是无量无边。《华严经》读过,如果能有一、二分的体验,你这个人哪有不尊重自己的道理?我们常常勉励别人,自己要尊重自己,要自重、要自爱,《华严》要是体会到一分、二分,这个人真的会自重、真的会自爱。能自爱就能爱人,能自重就能重人,一定的道理。凡是不能爱人的人,不自爱;不能尊重别人的人,不自重,一定的道理。他为什么不能自爱爱人?为什么不能自重重人?迷了。世尊一句话把这个根源给我们说出来,业障习气深重的凡夫,如果不是这样的大经,这样长的时间熏习,我们确确实实对佛讲的话没法子理解,理解深一层更难了。大经有缘在一起共同学习,无量劫的因缘,这是世间人讲无比的福报;没有大因缘、大福报,你怎么能遇得到?

  我们看向下经文,十尊异名菩萨。第一尊:

  【海月光大明菩萨摩诃萨。】

  我们要从名号里面去想象它的境界。大海、夜晚,夜晚才有月光,白天哪会有月光,夜晚是非常安静。如果诸位要有航海经验的人,曾经坐船去旅游的人,会有这个经验;在大海当中,夜晚月光很好的时候,你在船上甲板上散散步,这个味道就能体会出来。佛经上日、月、灯明都是代表智慧,月光是代表清凉的智慧,特别怡人,这是表智慧之行。智慧之行是什么?智慧的生活,行就是生活行为,你每天生活在清凉智慧之中,就好像夜晚在大海里面看到的月光,景色清净深远,海的景让你看到很深很远。生活行持里面要依大海,海是性海,真心本性。生活在菩萨十波罗蜜之中,性海具足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无量智慧德能把它融在文殊的十度(十波罗蜜)、普贤的十愿,这是二十条。十度、十愿都是依自性无量的智慧功德显现出来的,就好像我们看月光清净。不但海水深远,天空更是深远。以清净心、清净行,清净心像虚空一样,空中的明月,清净行像大海一样,庄严这个国土。庄严国土,用这个心行服务现前的社会,服务现前的大众,这叫庄严。换句话说,每一尊菩萨所表的智慧德行,我们在生活上都用上、都兑现,这是我们天天念回向偈,「庄严佛净土」,你怎么庄严法?落实在生活当中,我们用现代的话来说,造福社会、造福国家、造福人类,这叫庄严。自己如果没有清净心、没有清净行,每天念的「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是在那里喊口号,无济于事,拿什么去庄严?要拿我们的心地、要拿我们的行为出来庄严才行,才是真的,真实功德。我们学了,学了一定要学明白,决定不能含糊,含糊笼统赶时间把这赶过去,经是讲圆满了,一点用处都没得到,这叫白讲。不如讲个一句、二句,细细的讲,我们真搞清楚、搞明白,确实可以落实在生活上,我们做到了,做到这个形象就能够影响社会,就能够影响大众,光照大千,意思在此地。现在时间到了。



上一篇:一九九八年讲于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十八
下一篇:一九九八年讲于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二十

下载TXT文件(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华人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网,世界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