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空讲经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一九九八年讲于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四

  日期:2011/8/12 18:31:34   阅读:    繁體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四卷)  1998/5/24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17-0004

  请掀开经本第一页,经文第一行。

  【如是我闻。】

  这四个字就是一段,「总显己闻」。就字面上的意思来说,阿难尊者告诉我们大众,这部经是他亲自听佛所说,而不是传闻。一般我们介绍佛的经典,开端都要说明六种成就,这四个字在六种成就里面包括了信成就、闻成就;也就是说,一个圆满的法会它必须要具备的几个条件。世尊灭度,谁能够讲经说法?不但我们凡夫没有能力讲经说法,即使是罗汉、辟支佛、菩萨也不能够讲经说法。为什么?因为他们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未能亲证。不是说我们听人家讲就行,必须要自己契入境界,你才能讲经,你讲得才踏实,没有犹豫,没有怀疑,才能令大众生起信心。所以讲经说法的人必定是诸佛再来。在大乘经教里面所说,最低限度要圆教初住菩萨,这样的人他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他跟佛是属于同生性,这个名词是法相宗所说,同生性跟异生性。同生性就是跟诸佛如来同用一个真心,用真心才能讲经说法;异生性是用妄心。哪些人用妄心?我们凡夫用妄心,阿罗汉、辟支佛、权教菩萨、十法界里面的佛都是用妄心。不过四圣,我们讲佛、菩萨、声闻、缘觉,他们虽然是用妄心,这个妄心的方向对准「大方广」,跟「大方广」的方向没有差误。目标是「大方广」,虽然用妄心,妄心方向没错。六道凡夫用妄心与「大方广」偏差太大,所以感得六道轮回的苦报。地狱众生,那是一百八十度的违背,往上去饿鬼道、畜生道都是大幅度的偏差。我这种说法,诸位听起来容易明了。一定要将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断尽,无明也要破几分,这种人才有资格讲经说法,虽有资格,依旧要得佛力加持。

  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清凉大师在注疏里面告诉我们,不仅是等觉菩萨要得如来加持才能够讲经说法,即使诸佛出世,佛升座讲经说法,也得十方一切诸佛威神的加持。由此可知,弘法利生的事业,不是一尊佛,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本愿。所以升座讲经,诸佛如来,像释迦如来这是一个好例子,都得到一切诸佛的加持。所以经上告诉我们,佛有没有说法?佛没有。佛给我们讲经说法四十九年,佛说:没说一句话。这个话是什么意思?没说一句话,就是没有一句话是自己的意思,没有一句话是自己的创见,没有。佛所说的是什么?说的是过去诸佛如来所说。正如同中国孔老夫子所说「述而不作」,孔老夫子没有创作,他所讲的都是古圣先贤所说。你看看,人家多么谦虚!现在的人开口、闭口,创作!我的,版权所有。这个问题严重,版权所有,麻烦可大了。佛法是一切诸佛、菩萨、祖师大德,祖祖相传传到现在,你把它拿过来,以为自己的创造,自己有版权,限制别人不能翻印。不错!现在你可以得一点小利,你可以营利,得一点小利,后果不堪设想。为什么?盗法!偷盗诸佛如来、祖师大德之法,据为己有,果报在阿鼻地狱。将来那个书一打开,后头版权所有,那是铁证,赖都赖不掉,这个证据太厉害了。所以,诸位必须要懂得。阎罗王将来判罪,这是事实,你怎么能抵赖!

  由此可知,如《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里面所说,这个经我们在此地讲过。世尊给我们说了几个故事,其中有一个故事说,过去,那是久远劫前,有两个比丘,这是出家人,讲经说法,利益众生。当然比丘讲经说法,我们在前面曾经跟诸位说过,我们哪有能力说法?能说,都是三宝加持;诸位能闻,能听得懂,听得欢喜,也是诸佛如来的加持。说、听都是佛力加持,若无佛力加持,我们不能说,诸位也不能听。这个道场是什么样的道场?无论讲堂大小,无论听众多少,这是诸佛正法的道场。如果你存心破坏,造谣毁谤,这个罪过都在地狱;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他在地狱里面受的果报,以我们人间时间来算,一千八百万年。诸位想想,造作罪业太容易,地狱的果报是人间的一千八百万年,而在地狱里面实际的感受是无量劫,所以地狱里头度日如年!他的感受是论劫数来说。这是讲的从前,如果要是在今天,你要是造谣生事,麻烦可大了!麻烦在哪里?现在印刷术发达,如果你写成文字,谤佛、谤法,毁谤三宝,这个书在这世间流通,你堕地狱,将来什么时候出头?这个世间你那个文字的书一本都没有了,你才能够离开地狱,地狱才能出来。世间还有一本书,你就不能离开地狱。同样一个道理,如果我们流通是录音带、录相带,或者是CD,要在世间所有统统都没有了,都消失了,你才会在地狱里出来,有一片都不行!有一片,你的罪业极重,把你压在阿鼻地狱里,永远不得翻身。所以我们言语造罪业比较容易出来,要是写成文字、搞成录音带,麻烦可就大了;流通量愈大,你在地狱里面时间就愈长,千万不能造这种罪业。这个罪业造的时候容易,以后想出离苦报,那就太难太难!这是我们必须要知道,一定要谨慎,一定要遵循佛菩萨的教诲,不能够破坏大众的信心。所以任何一个道场都是三宝的道场,诸佛护念,龙天善神守护,这里面要是造作罪业是极重极重。

  古大德告诉我们:「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智为能度。」尤其是净宗,往生的条件三个,信在第一,信、愿、行。清凉判《华严》四分的教义:信、解、行、证,信也摆在第一。有信心,信心坚定,信心清净,没有怀疑,没有夹杂,我们才能够入佛门。入佛门求什么?求智慧,真实智慧。真实智慧从哪里来的?从清净心里面来的,所以心一定要清净。清净心是真心,清净心起作用就是智慧,真实智慧。前面跟诸位说过,戒定慧三学,因戒得定,因定开慧,而清净心具足戒定。念佛人常常称赞信心念佛,信心念佛跟净宗所讲的一心念佛是一个意思。由此可知,信心就是一心,一心就是信心;一心就是清净心,清净心能入大方广,清净心能入弥陀愿海。我们肯念佛,一意专求往生,这就是大智慧,无比的智慧,我们这一生决定得度。这是我们说到「如是」两个字表信,这两个字意思很深很深。

  《大智度论》里面给我们讲「如是我闻」四个字,就占全书四卷之多,就讲这四个字,占了四卷。我们最初学经教,学「如是我闻」怎么讲法,看《大智度论》占那么大的篇幅,真正是不可思议。如果照《大智度论》那个方法,这四个字恐怕也得讲一年。所以古人讲,诸佛如来讲经说法,他说的是什么?就是说「如」这个字。我们说讲一年有什么稀奇?释迦牟尼佛讲了四十九年,讲什么?就讲个「如」。

  「如」是什么?用现在的话来说,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相叫「如」。理如其事,事如其理,性如其相,相如其性,叫「如是」。这个话如果我们听了还不能够体会,我们用比喻来说,比喻也是古大德讲的。古大德用金跟金器作比喻,金把它比作性,比作自性,比喻作理;器是把金做成器具,这个器就比喻作事,比喻作现相。我们对于金就是器、器就是金,这个我们很容易了解,金跟器不能分家,分家金也没有了。器没有了,金就没有了;金就是器,器就是金。从这个比喻我们再会到佛法里面去说,性就是相,相就是性。禅宗所讲的明心见性,他从哪里见的性?他豁然觉悟了,原来所有一切现象就是真如本性,所有一切事物就是真如本性,这叫明心见性。这个心开明了,从前我们这个心迷惑颠倒,闭塞的,性相一如摆在面前,不知道。现在这个心开明了,茅塞顿开,豁然大悟,悟个什么?悟了原来相就是性、事就是理、有就是空。有是从事相上讲的,空是从性、是从理上讲的,性跟理是空寂的,事跟相是有的。既然性相不二,当然空有就一如,所以说空、说有是一桩事,不是两桩事。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就是说的这个。所以你们要说是佛法这么多,浩如烟海,不晓得从哪里学起?佛法最简单不过,一个字,「如」字!千经万论就是讲这个「如」字。这种说法是从理上讲的,唯如为是;换句话说,与如相应的就是,就没错。

  我们把这个「如」,「如」这个说法说得很抽象,我自己觉得我已经讲得很清楚了,恐怕大家听了不明白。我们把它落实到本经经题上「大方广」,大方广就是「如」,与大方广完全相应那就「是」,「是」是哪几个字?「佛华严」,佛华严就「是」!如果我们用在念佛这个原理上,是心是佛,这个就是「如」,就是大方广的意思;是心作佛,那就是「是」。这个说法诸位比较容易理解。唐朝时候真谛法师,他的说法也说得很好,他说「真不违俗,叫做如」,跟前面讲的意思是一样的。真是讲的性、是讲的理,俗是讲的事、是讲的相。特别是在《华严经》上,前面跟诸位介绍五周因果里面,有差别因果、平等因果。真就是平等,俗就是差别。平等不违背差别,平等里面有差别,这个叫「如」;也就是说,相里头有性,事里头有理,不相妨碍,不相违背,这是「如」的意思。「俗顺于真,这就叫是」,也就是现相;事能够随顺理而不违背理,这就是「是」。真俗不二,性相一如,这叫「如是」。这是从理事两方面来说的,说得都很好,都没错。

  如果就我们华严本宗《华严经》的教义来说,意思更圆满,更透彻。清凉大师说《华严》为我们显示四种无障碍的法界︰理无碍、事无碍,理法界没有障碍,事法界也没有障碍,理事法界没有障碍,事事法界也没有障碍,叫四种无障碍的法界。这是世尊唯独在《华严》里面为我们说出这个事实的真相。为什么会没有障碍?没有障碍是真的。我们今天感觉到障碍重重,障碍重重是假的,不是真的,真的没有障碍。原本没有障碍,现在变成无量的障碍,怎么变的?我们违背「大方广」,违背真如,所以就变成无量无边的障碍。这桩事情世尊要在本经给我们做详细的说明,如果我们明白了,体会到了,我们在现前生活就得到真正的解脱。从哪里解脱?从障碍里面解脱出来,我们也过自在无障碍的生活,自在无障碍的生活是法身大士所过的生活。由此可知,十法界里面都有障碍,一真法界里面没有障碍。如果我们今天明白了、清楚了,我们今天过的是一真法界的生活。一真法界跟十法界不是两个法界,同时存在,同一个空间,同一个时间。

  诸佛菩萨在我们这个世间示现八相成道,教化一切众生,他住哪个法界?他住一真法界,我们住十法界。不但世尊如此,经上讲得很清楚、很明白,「一佛出世,千佛拥护。」佛的这些声闻弟子、菩萨弟子里面,许许多多都是古佛再来的,他们久远劫就成佛了。现在示现在世尊这个法会里面,有出家的比丘,有在家的居士、长者,男女老少、各行各业都有,不是普通人!佛菩萨示现在其中。我们要问:这些佛菩萨示现在我们世间,他住哪个法界?他住一真法界,他住无障碍法界,跟我们不一样。虽然我们天天在一起,吃饭在一起,生活在一起,工作在一起,我们住六道轮回,人家住一真法界。什么原因?他没有障碍,我们有障碍。为什么他没有障碍,我们有障碍?他心清净,我心不清净,他们心里确确实实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我们天天生活在妄想分别执着当中。所以要晓得,一真法界跟十法界、无量无边的法界同时存在,同一个时间,同一个空间,这是事实真相。《华严》家讲:「以无障碍法界曰如,唯此无非为是。」这个说法扣在经题上,诸位就很好懂,无障碍法界就是「大方广」,能与大方广圆满相应就是「佛华严」。「如是」两个字我就报告到此地。

  我们这个长经要略说,遇到难懂的地方我们要多说几句,遇到微妙的地方,值得我们欣赏的,多介绍一点,一般的我们要缩短时间,大意交代清楚就可以了。我们要遵守古大德的教诲,长经短说,短经长说,这个才有味道。《无量寿经》是短经,我们长说;《华严经》是长经,我们要把它短说。

  『我闻』是阿难尊者亲自闻佛所说,这部经也是阿难尊者结集的。古德说,传法的人他只有一个目的,将诸佛如来所说微妙之法,传给那些还没有听到的人,这是他唯一的使命。我们今天皈依三宝,受持如来的戒法,为佛的弟子,无论在家、出家都一样的。不是说在家人比出家人低一等,没有这个讲法,那讲别的大乘经可以,《华严》不可以,《华严经》是平等法。你看《华严经》末后五十三参,五十三尊佛,他们所表演示现给我们看的,以出家身分示现的五个人,其余的都是示现在家居士、长者,男女老少、各行各业,统统是诸佛如来,法身大士。这是告诉我们真正无障碍的法界,平等的法界,《华严》是真平等。特别是出家的同修,我们不但对于一切学佛的人要平等看待,不学佛的人也要平等看待,平等是没有差别,有差别就不平等。

  因此我们为佛弟子,我们活在这个世间,为什么?我们要问一句:这一生为什么来到这个世间?来干什么的?如来弟子是来传法的,将世尊普度众生微妙大法传给一些未闻未见之人,我们是来干这个的。无论是什么样的身分,出家也好、在家也好,四众同修,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在我们自己现前生活当中,现前工作里面,现实的社会当中,每天所接触的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我们只有一个念头,传法度众生。我们这一生是来干这个的,代佛传法的,所以佛法「不贵能说,贵在能传」,这两句话重要。阿难是传法的典型,传法的模范。也许诸位同修要说:我对佛法知道太少,我没有能力传。只要我们依照经典教诲去生活,就像善导大师在《观无量寿佛经》里面教导我们,佛教我们做的,我们认真努力去做;佛教我们不可以去做的,我们决定不要去做。昨天晚上我们讲《无量寿经》的一句经文,「遵修普贤大士之德」,我们能够将菩萨的六度、普贤的十愿,尽心尽力努力将它落实在自己生活当中,这就是传法。我做给别人看,要是用现在最浅显的话来说,我要做一个好人。佛菩萨是九法界的模范,作师作范。我要做个好人,我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可以做世间人的好样子,这就是传法。不会讲经没有关系,合掌欢喜念一声阿弥陀佛,这个「阿弥陀佛」的法就传过去了。你懂得这个道理,才晓得时时处处、念念之中,我们都做传法的工作。

  年轻、有智慧、有条件、有缘分,可以发心学习经教,经教的下手最好是从《无量寿经》或者是《阿弥陀经》;《阿弥陀经》比较容易,其实各有各的难处。《阿弥陀经》浅讲是比较容易,深讲那就相当不容易。我们学讲一部经,学讲两部经,学会了之后,常常为人演说。现在为人演说挺方便!你家里面放一个录音机,天天对着录音机讲《阿弥陀经》,讲《无量寿经》,讲完之后,把这个录音带送给你的亲戚朋友,你这个不就传过去了?不一定要拉他在旁边听,听几个钟点累死了,他不太愿意!我们讲,讲之后把录音带送给他,要真干!讲得不好不要紧,天天讲,每天讲一个小时,讲半个小时,天天不要间断,讲上三年,你比一般法师在讲台上都会讲得好。为什么?你得到三宝加持,你有传法的心,真诚!不为名闻利养,真诚心去做就得三宝加持。得三宝加持,阿难是亲闻,我们也无异于亲闻。你读经,你看古大德的批注,你听讲经,你能够悟入,悟入就跟亲闻没有两样。所以在此地特别勉励在座所有同修,我们都要追随阿难,向阿难看齐,做传法菩萨。这个念头一转,就超凡入圣,你就想到多自在!然后我们的身口意,自自然然与「如」相应,与「如」相应就「是」!世尊讲的是「如是」,我们体会到「如是」,传法「如是」,这才跟诸佛如来同心同德,同愿同行。

  阿难,实在说他也是大权示现,不是真正的小乘初果,不是的。小乘初果是他在舞台上表演的角色,他来演戏,表演的角色,实际上都是佛与大菩萨再来的。正是释迦牟尼佛出现于世,千佛拥护,阿难也是其中之一。我们在座,今天在此地开《华严》这一会,《华严》会里头如果没有许许多多大权示现的菩萨在座,这个会就太难太难了。所以我在此地周遍观察,我们这个会里头不少菩萨在其中,护持这个道场,使这样的殊胜法会能够在居士林建立;没有这么多菩萨在此地,这个法会是不能成就的。我们要得诸佛加持,要得龙天善神的佑护,一定要依教奉行,一定要发真实的大心,断恶修善,改过自新。善财童子在这部经上,跟我们表演一生成就圆满菩提,我们决定不能落在善财之后,我们也要在这一生当中圆成佛道。这个样子就不辜负这一会,而这一会一定得到殊胜圆满的成就。然后将我们这个录相带,留给没有能够参与我们道场的一些同修们,我们把这个法利用科学的工具传给他们。希望他们接触这个大法,也能像我们有同样的悟入,同样的成就,这一会就值得我们赞叹。

  学佛最重要的是建立信心。末法时期,特别是在现代,世尊在《楞严经》上跟我们讲得很好,「邪师说法,如恒河沙」,破坏我们的正念,扰乱正法,他以甜言蜜语、花言巧语来诱惑你,你要是没有正知正见,很容易被那些似是而非的言论蒙蔽自性,误入歧途,那就太可惜了。今天有一个同修告诉我,说有一些念佛人听人家讲「本愿念佛」,这个名字很好听,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本愿,特别提倡第十八愿,说不需要持戒,不需要拜佛,只要有发愿就能往生。这个说法很动听,一听说,我也不要持戒了,可以放荡了,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什么坏事干了都没有关系,只要我心里愿意求生西方,阿弥陀佛就来接引我;也不必吃素,天天大鱼大肉也不碍事,杀盗淫妄照干,临命终时佛来接引。临命终时恐怕是魔来接引,不是佛来接引!到那个时候后悔莫及。凡是这些言论、这些诱惑,都是魔来扰乱,邪师说法如恒河沙。

  所以古大德教导我们,我们在一生求学、求道,以什么为准则?跟定一个老师,不是这个老师教的一概不听,我们道业才有成就。今天听这个人的,明天听那个人的,后天又听一个人的,你准堕三途。世出世法成败的关键,都在师承。现在没有师承,为什么?老师找不到学生,到那儿去找?找到一个学生,学生百分之百听老师的话,找不到了。我自己常常想:大概我是师承的最后一个,我以后没有了;我是个大傻瓜,听老师的话,老师怎么说,我就怎么做。再找我们这样的一个学生,听话的学生,找不到了。我有这么一点成就,就是老老实实听老师的教诲,跟一个老师学,听一个老师的讲经说法。老师交代我的,只有听他讲经说法,除他一个人之外,任何人讲经说法一律不准听。我接受,我就听老师的话,所以谁讲我都不相信,我都不听,我只听老师一个人的。老师没有同意、没有准许,这个书不可以看;我们要想看一本书,要跟老师报告,老师点头,这书你可以看,才能看;若是不行,不能看,那就不看。我们真听话!你要不肯听话,什么人的话你都听,什么书、文字你都看,你这个头脑里面像浆糊一样乱七八糟,你的心怎么会清净?你怎么能开智慧?所以老师对学生这个要求是对学生的爱护,真正的关怀、爱护、帮助;奈何学生不服,学生不相信,学生不肯听,那就没法子。那就是现在所说的各有因缘,各人有各人的福报,他这一生得度的机会没有了,只能在佛法里做个善缘。轻易听信别人的邪知邪见,这个问题严重。

  「我闻」这两个字里面的深意就是师承。阿难尊者一生所说的,祖述老师的言教,没有自己的。古时候老师教学生,这个要求通常是五年,五年决定遵守老师的教诲,不能够听别人所说,不能够随便阅读文字,期限是五年。五年你得根本智,根本智是心地清净、智慧生,有能力辨别是非邪正,你有这个能力,老师对你就开放了。开放就是参学,参学就是什么人讲的东西你都可以听,什么书籍你统统都可以看,没有限制,完全开放了。这个开放的标准、条件,就是你有能力辨别真假,有能力辨别邪正,有能力辨别是非,有能力辨别利害;老师放心,没事了,什么你都可以去参学,什么都可以接触了。如果五年还没有这个能力,那对不起,再加五年。我们在《高僧传》看到,有不少人三十年不离开老师的,什么原因?感老师之德,守老师的教诲。能够二十年、三十年,那个根扎得多稳固,这样的人多半成为底下一代的祖师大德,这是当然之理。我们要晓得,古代这个教学方法正确,正是中国人所讲童蒙养正,功德在此地。

  我们初学佛的人,信心不坚定,智慧没有现前,邪知邪见似是而非,很容易被诱惑、很容易上当;一旦误入歧途,后悔莫及。如果再要造作罪业,毁谤正法,障碍人行道,那个果报更不堪设想。这是我们学佛人不能不知道,不能不明了的。世间人没有福报,遇到这些妖魔鬼怪,被他诱惑走了,我们也不能够挽救,只有在旁边叹息而已。可是自己一定要提高警觉,决定不能走他那个道路。我们念佛人决定要依净宗的五经一论,这是我们的导师。《无量寿经》,我们一定要相信夏老居士的会集本。有许多人认为这是居士会集的,不可以流通,说这个话,他根据在哪里?如果在佛经上找得到根据,是佛说的,那没有话讲;不是佛说的,是他说的,我们不听他的。世尊当年在世,维摩居士是在家人,维摩居士说法,你看看佛派遣他的弟子去听经。舍利弗、目犍连,这些大阿罗汉见到维摩长者,维摩长者升座讲经的时候;升座是代佛说法,居士升座讲经是代表佛说法,出家人见到的时候也要顶礼三拜,右绕三匝,跟见佛讲经说法那个礼数没有两样。佛法是师道,师道是老师第一大,要懂这个道理。佛法是讲理,不是讲人情的,是跟你讲道理的。所以懂得规矩的人,居士讲经,我们也是礼佛三拜;现在不右绕,这个讲台你也绕不过去。

  我们讲经,因为自己是凡夫,虽然得佛力加持能够讲一点,怎么敢接受人礼拜?所以在讲台前面供一尊佛像,你拜,你是拜佛,我在佛后面躲着,不敢受你礼拜。前面一定供一尊佛像,道理在此地,让你拜佛,表示我不敢接受,是这么个意思,谦敬意思统统都到了。居士上台讲经,也不可以贡高我慢,都要具足真诚、谦虚、恭敬,与法才相应。这里面最重要的念念要有传法的心,把如来正法,特别是念佛法门,《华严经》到最后「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末法时期只有念佛法门才真正能得度,真正能了生死出三界。再看底下一行:

  【一时。佛在摩竭提国阿兰若法菩提场中。】

  这句经文里面,跟我们说了三桩事情:说了时间,说了法会里面主讲人,又告诉我们这个法会的处所。「一时」这两个字非常之好,现在有些人把佛经翻成白话文,我也看了几本,他怎么翻?「有一个时候」。有一个时候不是一时,不晓得错到哪里去了。这两个字不能翻,怎么翻也翻不出来。一时就是一时,不可以说有一个时候,那个味道不同,味道全变了。「一」的味道浓,「一」的味道真!「一」是什么?一心、一真。「一心」就突破了无量的时空。现代科学家所讲的三度空间、四度空间、五度空间,乃至于无量度数的空间,一心全突破了,所有障碍都没有了。「一时」就是一心的时候。我们念佛人念到一心不乱,那就是一时。一心不乱,所有时空都突破,过去、现在、未来同时存在;过去、现在、未来同时存在,你同时都见到了,这叫「一时」。有一个时候,那不行,差远了。时间突破了,空间也突破了,此界他方也同时存在。实在讲这个时间,过去、现在、未来同时存在,爱因斯坦讲过,他肯定人有能力知道过去世、知道未来世,但是用什么方法他不知道。他在理论上发现,时间是同时存在。同时存在叫「一时」;换句话说,一时里面没有过去、没有现在、没有未来,那叫一时。有过去、现在、未来,那怎么能叫一时?那就说「有一时」,有一时就是有过去、现在、未来。跟诸位讲真话:没有三世,也没有十方。我们今天讲东南西北、上下、四维,讲十方,也是随顺众生俗谛说的、方便说的,不是事实真相。事实真相是没有十方、没有三世,这就是「一时」。

  一时一处,无量无边的虚空法界是一处,后面会讲到。一时一处,这是一真法界。所以这两个字,我们翻成白话,翻成易解,也就用「一时」,但是里面批注可以注出来,「三世十方同时存在」,叫一时;这个批注就很好,没有把意思讲错。如果落实在事相上,说什么?古德讲的两句话也讲得很好,「法王启运,嘉会之时」。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大众聚集在一起听经,就是这个时候,这叫一时,这个行。我们今天在居士林这个道场,聚集在此地,我们来研学《华严经》,一时!我们在此地聚会,这个说法可以讲。另外一个从感应道交上来讲也行,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感应道交,决定不会有差误。《楞严经》所说「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诸佛如来、菩萨、罗汉应化在这个世间,都是众生有感,他才来应。应以什么身说法,他就现什么身分;他现这个身分,不是他自己想现什么身分,自自然然的;应当说什么法门,他就说什么法门,应机说法,这叫「一时」。法会、感应都是从事上讲。给你讲没有十方、没有三世,是从理上讲,是从性上讲,是从真谛上讲;从法会、从感应,是从事上讲、从俗谛上讲。一切经一开端,都有如是我闻、一时。「一时」的意思要懂,然后才知道佛经里面讲的是什么东西,我们才对于如来的说法产生信心,对佛的经典生起恭敬,恭敬才能得佛法真实的利益。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

  『佛』这个字就是本师释迦牟尼佛,在这个大会当中他是主讲的人,这一次是为我们讲《大方广佛华严经》,是本师释迦牟尼佛为我们宣讲。下面是地址,在哪里讲的?在『摩竭提国阿兰若法菩提场』,这是处所。这个处所有三个,「摩竭提国」这是指一个地区。前面跟诸位同修报告过,世尊当年在世的时候印度没有统一,跟我们中国周朝时候情况差不多,都是些小部落、小国家,所以印度国家就很多。「摩竭提国」是指这个大地区来说。在摩竭提国什么地方?「阿兰若法」,这是世尊修学讲道的一个场所。「摩竭提」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叫「无毒害」。从这个名义上来看,这个国家人非常善良,道德的水平很高,我们中国人讲的文化水平很高,知书达礼,人人都懂礼,人人都守法,人人都有智慧,心地都清凉自在,有爱心、有慈悲心,这是赞叹这个国家文化水平高。唯有在这样高水平的文化地区,佛在这里讲经教学才能够有人接受。如果这个地区没有这么高的文化水平,人都是作奸犯科,都是自私自利,那么佛在这里讲经说法,谁能听得进去?不相应,他不能接受,佛当然就不会在那个地区讲经说法。佛讲经说法的地方,所谓是首善之区。佛出现在哪里?出现在印度,印度许许多多国家一定选择最好的一个地区、最好的一个国家;这个国家道德水平高,文化水平高,佛在这里讲经说法,很容易为大众所接受。所以,国的名字里面含着有这一层深义在其中。

  「阿兰若法」,这是别举说法的道场。这句话四个字里面有两个意思,一个是「阿兰若」,阿兰若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就是很安静的处所。环境清净,修道容易。在过去土地面积广大,人口稀少。在释迦牟尼佛那个时代,我们能够想象得到,这个大地居住的人口不多,每个人生活都非常清净安宁,人怕噪音、怕烦躁。住在这个地区,这个地区很寂静、很安静,安静到什么程度?牛叫的声音听不到。世尊修道的这个道场多半是住在郊外,不在市区。市区太热闹,修道就困难,为什么?特别是初学的人烦恼习气还在,都市里面五欲六尘的诱惑很多,能叫自己的心定下来很困难。所以佛带着这些学生去修心养性,一定在山林水边,一般人很少到这些地方去。佛教传到中国亦复如是,道场都建在深山里面,人迹稀少的地方,这个地方建立道场好。古时候农村里面养牛,牛叫的声音就是很大的声音;牛叫的声音听不到,表示跟这个村庄有相当一段的距离。大约总有一、二里这样的距离,牛叫的声音就听不到,这个地方称为「阿兰若」。「阿」要是从字面上翻,「阿」翻作「无」,「兰若」翻作「喧闹」,用我们现在话来讲就是噪音。「阿兰若」就是没有噪音、听不到噪音的这个地方。

  下面还有一个「法」字,法字很重要。「法」就是佛所证得的真理,现在人讲真理,我们说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理。为什么在此地要用个「阿兰若法」?联起来它有联起来的意思,这个意思就是表示三界六道杂染不清净,这里面众生迷惑、造业、受报,就好比噪音非常非常之多,非常非常的复杂。佛今天讲见思烦恼断了、尘沙烦恼断了,二障也尽了,都断尽了,真正得到清净自在,清净自在就叫做「阿兰若法」,这个意思多圆满。所以这一句里有事有理,理事不二,理事一如,「法」的意思就很深广。这是佛办道的一个地方,也就是佛教学的场所,佛教学的场所就叫做「阿兰若法」。「阿兰若法」这个场也很大,在阿兰若法什么地方?在「菩提场」。这句经文我们要用比喻来说,我们把「摩竭提国」比喻作新加坡,大家就好懂;「阿兰若法」比喻作居士林,你也好懂了;「菩提场」比作我们现在的讲堂,这就很清楚、很明白了。「菩提场」是佛讲经的场所,在这个地方讲的。

  在我们现前这个时代,我们用这个比喻也相当恰当,新加坡确实能符合摩竭提国的意思。这个地区人民守法、守规矩,国家、社会安定,生活富裕,人有智慧,所以《华严经》选在这个地方讲,也不是没有道理,确确实实感应道交。这个地方有许许多多菩萨在护持,护持正法,护念众生。菩萨很多很多,不仅是居士林领导的这些干部个个都是菩萨,护法的这些居士也是菩萨,参与法会的大众我看都是一些传法的菩萨。你说这一会多么的希有、多么的殊胜!「菩提」是觉悟的意思,这是梵语。「菩提场」就是佛证大菩提这个处所。居士林外面我看到有两棵菩提树,这个菩提树大概不少年代,我看底下那个树一个人都抱不过来。这么大的菩提树很希有,我看过许许多多地方的菩提树,没有看过这么大的。所以我们细细想一想这一次学习的因缘,不能不承认是三宝加持,诸佛护念。这个地方众生、同学们有感,佛菩萨有应,为我们建立这样殊胜庄严的道场。所以叫处所。

  它表法的意思:一切菩萨行。《华严》里面讲的修菩提道、菩萨道,学菩萨行;这就说明,菩提道是存心,是一个觉悟的心,菩萨行是觉悟的行为。我们言语造作表现在外面都是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这就是道场,所以六度万行就是我们修行证道的道场。总表所说如所证,所证如所说。所以《华严经》上才说,我们在每一段经文里面,每一会一开端,我们都看到,释迦牟尼佛「不离菩提场而升忉利天」,「不离菩提场而升兜率天」,没有离菩提场,离菩提场就错了。不离菩提场而遍虚空法界,这就说明尽虚空遍法界是一处,跟一时相对。一时一处,一音而演究竟圆满的法轮,你看这个味道多足。这个处所在《华严》里面显示得殊胜圆满。再看底下这一句,末后这一行︰

  【始成正觉。】

  清凉大师在科判把它判作「别明时分」。这是说初成佛的时候。前面说过一时,「一时」究竟是哪个时候?这里给我们说出来了,是初成佛时,初成正觉之时。实在讲,佛哪有成与未成?是从示现来说的。释迦牟尼佛应化在我们这个世间,示现八相成道,八相成道里面成正觉这个时候。这是初成正觉而说的,所以它叫做根本法轮。释迦牟尼佛初成正觉,把他所证得的全盘说出来,所以本经所宣讲的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真实圆满无障碍的境界。我们凡夫听不懂,不能接受。佛说完之后,大龙菩萨把它收藏在龙宫里面珍藏起来,为什么?世间人不能接受!释迦牟尼佛从菩提座起来,为五比丘讲小法,讲《阿含》;从做人讲起,大家好接受。像《观经》三福里面,先给你讲第一福,第一是俗善,世俗之善,这是大家很容易接受的,听了都觉得很有道理,应当要接受,应当要奉行的。然后从俗善再提升是戒善,佛讲这些戒法。三皈是基本的戒条,讲三皈,讲一切戒律、教诫;「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戒善。第三条讲行善,菩萨行,你的生活行为没有一样不善。佛教化众生,逐渐把我们的程度向上提升,水平慢慢提高了。

  古来大德判世尊一代时教为五教、为四教。华严家判「小、始、终、顿、圆」,判五教;天台判的是「藏、通、别、圆」,判这四教。就好比我们现在教学由浅而深,有小学、中学、大学、研究所,逐渐逐渐的提升,就有这个意思在。这是根本法轮,根本的教义,教殊胜!是四教的根本,是五教的根本,是一切教学的大根大本,这在初成佛的时候示现的。

  始成正觉,「始」永远是一个始,始不是初后之始。初成正觉,这个「初」不是初后之初,古德对于这一句有三个说法,这三个说法有从事上说,有从理上讲。第一个说法,「不坏前后相说」,与前面一时相应,才成释迦牟尼佛示现成佛初七说前面的五会。本经一共有九会,说前面的五会,一七,七天所说。第二七说后面的三会,说后面的三会就是说到第八会,二七日中说,讲十地、等觉、妙觉。因为第九会在后时,第九会是在祇树给孤独园,这个决定不是在二七日中,二七日是在菩提场。这个说法就是不坏前后,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一代的教法。虽能顿说,里面表法的意思很深。前面五会,信解行愿在最初,所以不离菩提场。前面五会经文一开端,都是不离菩提场而升忉利天、夜摩天、他化天,为什么?经的内容给我们讲信解行愿,这个都在最初建立。第六会这是讲十地菩萨,讲十地品,十地品就没有说「不起菩提树」,没有这个字样,前面说是「不离菩提场」,第六会里没有这个字样,这是说明心见性,证到法界最高的果位。地上菩萨,我们通常称他作「摩诃萨」。一般讲菩萨摩诃萨,菩萨是三贤位,三贤位还没有离开信解行愿,摩诃萨这就高,地位就深。所以他在最后不说菩提场,这里面显示出二乘绝分,声闻、缘觉不见不闻,纵然在座也不见不闻。这是一个说法。菩提流支他们解释跟这个意思很接近。

  第二种说法也是顺古大德的讲法,九会都在二七日后。二七时间不长,二七是十四天,时间不长,所以都可以说「始成」,始成正觉,都可以讲。这些都是顺着事相上来说。

  第三种讲,理事都有了,那就是说如来真实的境界,这不是我们凡夫境界,「念劫圆融」,一念就是无量劫,无量劫可以缩成一念,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也可以说是始成即说,始成正觉的时候一下就说完了。古人有个比喻,比喻得很好,比喻「海印定中,一时印现」,像大海,大海像一面镜子一样,岸边、虚空的境界统统照在里面,它不是分成多少层次照的,一时同现。这个话我们如果听了很难体会,我们用镜子,现在用镜子是非常方便的。我们这个境界确确实实有先后、有次第,可是我们摆一面镜子在此地,照进去的时候没有先后次第,不是说近距离的先照到。此地拿照相机来照你们,绝对不是第一排先照到,第二排后照到,第三排又后一点,不是!一按快门全照到,这叫一时。所以佛是一时、一处、一音说法,《华严经》九会无尽的经文同时完成,这个境界是不思议解脱境界,所以《华严》称为「大不思议经」,没有先后次第。

  后来古人也想了个妙法,我们如何能一时就把整个《华严经》都说完、都听完?有办法!把整个《华严经》经文刻在一个大钟上,那个钟一敲,《华严经》不全部都出来了吗?我们一听钟声,全部《华严经》都听进去了。有!整个《华严经》刻在钟上,钟的正面、里面都刻,一部《华严经》的经文刻在一个大钟上,一声敲了,《华严经》全部都出来了。你听到了,全部《华严经》都听到了,一音说法,一时顿闻,全都听到了。《华严经》长,你看许多短的经,像《心经》,钟里面刻《心经》的最多,《心经》不长,它敲一次,二百六十个字的经文,一声当中就传播了,都采取《华严》表法的意思。我们只能够表,我们的一时确确实实不能把字字句句、清清楚楚的分析出来,我们同时都接受了,像这个计算机接受了,没有能力把它分出来;这个机械还不行,还不够进步。哪一天这个头脑灵了,一时装进去了,同时能够详详细细的给它整理出来,分别出来,那就是无量的经文。有没有这个可能?有!清净心,这个能力就现前;现在不能,清净心没现前。今天时间到了,我们讲到此地。



上一篇:一九九八年讲于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三
下一篇:一九九八年讲于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五

下载TXT文件(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华人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网,世界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