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空讲经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太上感应篇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二百四十一

  日期:2011/8/8 17:48:09   阅读:    繁體   

 

太上感应篇  (第二四一集)  2000/4/1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012-0241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掀开《感应篇汇编》,看一百一十一节:

  【自咒咒他,偏憎偏爱。】

  这些都是恶行。注子里面说得好,我们念一念,它说「此句是咒诅而无直可求者」,这个事情古今中外都常常有,自己受了委曲,没有法子辨别,就赌咒,发誓、赌咒。「凡怒而自咒,又兼咒他人者是也」,这个现象我们常常看到,这种行为决定不是好的行为。佛在经论里面告诉我们,「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个心想不好,怎么能招好的果报?真正有学问、有德行、有修持的人,他明了,念头要清净、要善良,言语心态要柔和,这个感应是善的果报。在新加坡,我常常提到的许哲修女,她是我们修行人最好的榜样,这个人现在还活着,在!人家一生都能保持着心平气和,所以她健康长寿。健康长寿不是别的来的,是你自己保持的。

  为什么我们常常心不平?心不平这个根从哪里来的?妄想分别执着来的,全是假的。人要真正明了佛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他心就平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他心就平了。你恭惟我、赞叹我,笑笑,阿弥陀佛,假的;你毁谤、侮辱、陷害我,阿弥陀佛,也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何必要执着?何必要分别?佛菩萨如是教导我们。我们再看看许哲居士,她怎样让她一百年当中保持着心平气和?没有别的,她懂得这是假的。你侮辱我、骂我;你侮辱别人、骂别人,我为什么不生气?与我不相干,那是骂的他;为什么骂我,我生气?执着有个「我」,这就错了。分别有个我,执着有个我,哪里晓得分别执着都是属于妄想。我们学佛要在这个地方觉悟了、明白了,就得大受用,得失这个念头就放下了。没有得失心,就不会犯这个过失,这种过失都是从得失、分别、执着来的。

  人这一生活在世间,为什么不快快乐乐?为什么自己要跟自己过不去?实在讲,确实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别人没找你,是你自己跟自己过不去。我们同样生活在这个社会里面,尤其过去,新加坡这个国家成立才三十几年,未成立之前,在此地这些华人受歧视。你听老修女讲,在这个地方做工,一个月工资多少钱?两块钱。她说得很好,不是一个星期有一天休假,一年休假一天,没有休假的。而且两块钱工资自己还舍不得用,还要寄回中国帮助她更苦更穷的那些兄弟姊妹。这是她过去亲身所经历的,在社会上没地位,怨恨不平的心当然是有。她能够把这个心境摆平,这是什么样的学问?什么样的功夫?她告诉我们,她没有文化,没有念过书,这是真的。在那个时代,妇女受教育的几乎是没有,在一百年前很少很少。除非是大家、富贵之家,才请个老师到家里面来教。一百年前还没有学校,她从哪里学来的?她不是天生的,她是学来的。她好学,常常向别人请教,她听了之后,她就能有受用,她就能记住。她这一生最大的长处,听善不听恶,记善不记恶,这是她一生成功的地方。所以能保持一生当中心里头没有恶念,只有善念没有恶念,所以一生的行为,只有善行没有恶行。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要好好的学习,这是自己得福、自己得利。

  『偏』是偏心,『憎』是瞋恨、不喜欢、讨厌,从哪儿来?偏见。喜欢一个人,讨厌一个人,你的心地不公,所以偏私。批注里面讲:「偏憎偏爱,所指甚广」,它底下举了几个例子,「凡君之于臣,父之于子,夫之于妻妾」,主人与他的仆人,皆有之,这也是事实真相,也是古今中外我们都常常能够看得到的,常常听到的。就是我们学佛,在一个道场老和尚徒弟很多,信徒很多,也有「偏憎偏爱」,可见得这种烦恼习气有多重。你要是问为什么会产生这个现象?不公平,没有平等心,所以才会有这个现象。如果你是用平等心,这个现象就没有了。

  你看看最近从中国来的几个访问团,福州这个团三十多个人,今天回去了;北京这个团五十多个人,还要住一个星期;明天是二号,明天辽宁有一个团,明天到;还有从台湾来的团。这些同修们到居士林看了之后,感触很深。居士林这么大的一个团体,每天进进出出上千人,他们所感触到的是大家一团和气,看不出歧视;领导人李木源居士看不出他有偏憎偏爱,这是叫参访的人从内心里面佩服。这里面人没有闹意见,没有哪个跟哪个不合,没有吵架,没有闹事,一团和气。李木源没有私心,你到这里来供养、修功德,你是为三宝的,你不是为我的,所以对居士林布施、供养再多再大的,决定没有特别接待。你一分钱没有供养的,也绝不轻视你,一律平等看待,这个不容易。居士林有很多大护法,你看吃饭的时候,自己拿一点菜,在拐拐角角上,李居士要不指给我们看,我们都不认识。真正有力的大护法,他们不会争在前面,都退在后面,都懂得谦让,这都是圣贤的教诲。所以中国同修要特别学习,中国同修只知道往前面钻,绝不肯让人。所以他们要请我回国去,我说你们能学到新加坡的谦让,我就回去了。每个人都要往前面站,交通阻塞路都不通了。我说我不是不想回去,非常想回去,想了几十年,不敢回去,为什么不敢?你们的热情我很感激,热情太过分了,每一个都争先恐后到前面来看我,我受不了,造成什么?造成秩序混乱,引起公安的问题,这怎么可以?如果像居士林这边的同修,每个人都知道忍让,人都希望往后面退,不希望往前面站,我早就回去了。这是成就自己真实的德行。

  你看看世出世间圣贤教我们积德,积阴德。阴德是什么?做了好事不要让人知道。不必造成自己特殊的地位,不必自己造成一个显著的目标,大家看到你,恭敬你,恭惟你,你修积的功德全报了。所以退在后面的那个人,他积的功德存在,他没有报掉,后报不可思议!那才叫真实功德、真实的利益。所以我们在世间,处事待人接物心要平、心要公,接近一切人事物大公无私,这才能成就德行。决定不能够偏心,偏心纵然有大福报,那个成就也不是真实的,正是所谓他发得很快,他败得也很快。凡是偏心的,接触他那些人,他偏爱的那些人,那些人都是为了利益而来的。与他有利,他来了;与他没有利,掉头就走了,绝非道义之交。真有道义,你在败的时候他还来照顾你、还来看你。你们大家看过《红楼梦》,《红楼梦》里头有一个道义的人刘姥姥。你看贾家败亡的时候,原先那些趋炎附势的人,一个都没有了,平常来巴结的人统统没有,一个都不见了,只有刘姥姥还带着一点衣服,省吃俭用带着一点钱来照顾他,这是什么?这有道义!这些人现在说是没有文化水平、没有念过书的,乡下人、老实人他懂道义。她进大观园拜访这些亲戚,绝不是趋炎附势,是沾到一点亲戚的关系、一点边缘,去探访。

  我们要认识清楚,特别是你将来在社会上有名声、有地位了,稍稍有一点德望,你要知道这一类的人很多。如果你的心不平不公,这些周边的人就是将来你失败的因素,我们一定要清楚、一定要明了。你败,败在哪里?败在最贴近的人。这是古今中外都不能够避免的,只有真正有智慧、真正有学问,他能看得出来。佛跟我们讲八苦里面「怨憎会」,所以凡是很亲近的人,一定要懂得佛说的怨憎会,这些都是冤家对头,都是等着机会来报复的。用什么方法能把怨憎会解除?公正、平等、廉明、廉洁,这些名词有智慧,完全用智慧去观察,用智慧来处理。要特别提高警觉,就是对常常接近的人特别提高警觉。常常亲近的人,要对他无私无求,我们的偏心就没有了。无论他有再高的地位,再多的财富,我们对他无私无求,你的心才能摆平。你要常常,我们要依赖他护持、依赖他护法,你就完了。眼前是得一点小利,最后要吃大亏,这个例子太多太多了。他批注里头也有举例子,我们不妨多看看,知道这个利害。

  佛菩萨之所以能够成就道业,那个根本就是在无私无我,《金刚经》上所讲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是成就道业的根本在此地。在世法里面,如果建立不朽的德行、功业,也是以这个为基础。有一丝毫为自己的心,你的成就不是真实的,为什么?这很容易理解,自欺欺人,自欺欺人的事情,没有不被揭穿的。纵然你在一生当中,隐瞒得很好,没有被人揭穿,死了以后,还是会被人揭穿。被人揭穿之后,一文不值!所以真实的事业、功德,是要用真诚心去做,决定不能用虚伪的心,虚假的心成不了实德,真实功德是决定不能成就的。所以我们读这两句,感触很深!批注里面,诸位自己去看,自己去反省,特别是在现实社会里面仔细去观察,这些事情都在我们周边,不难发现。人,无论是善人、是恶人,不能不接触。学佛菩萨,学圣贤人,对善人,对恶人,总是用一个真诚平等心,决定没有「偏憎偏爱」,这就对了。



上一篇: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二百四十
下一篇: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 二百四十二

下载TXT文件(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华人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网,世界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