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相册


给我留言


与我交友


法宝流通


 

文章分类
 
 
 
 
 
 
我的友情链接

 

我们喜欢的真的是她(他)吗?

2016/10/2 18:03:00 阅读:   下载word文档   微信分享


  现在我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运用佛法来说明人思维运作的过程:

   

  我喜欢这个她(他),我觉得她(他)很美(很帅),我想与她(他)同床共枕,良宵一度,我要得到她(他)......从而产生各种积极与消极情绪。我们产生的大部分意识都与“我”有关,

  但是我们仔细想一想,我们在意识中所喜欢的她(他),真的是我们所看到的她(他)吗?

  假设我们喜欢她(他),如果她(他)不幸病故,火化为骨灰,分解为质子中子电子,我们还是喜欢她(他),可是,她(他)已经灰飞烟灭了,不存在了,我们到底在喜欢什么?我们喜欢的真的是那个已经消失的她(他)吗?

  我们喜欢的只是一个在“我执”的操控下,被第六意识加工过的影像,而且这个影像已经不是“她(他)”这一实体的直接映射,而是加入了主观判断(也即我执)的另一范畴概念。即我们不是在喜欢这个她(他),只是在喜欢我们的意识、我们的感觉,喜欢这一“喜欢她(他)的感觉”,喜欢的只是一个虚幻的东西。所以,佛教认为这一感性的“喜欢”,或者叫“爱”,是脆弱的,虚妄的,毫无根基的。这便是可以解释“色即是空”。所以色即是空强调的不是色法是空,而是在强调我们无法拥有“非空”的色法。 “我”所拥有的不是色法,而是第六意识的产物。

  所以,佛教倡导的不是感性的爱,而是理性的爱,也即慈悲。慈悲是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

  没有修行过佛法、或相关法门的人,是没有办法抑制末那识我执的产生与膨胀的,所以,人会变得越来越自我、越来越烦恼,觉得什么事情都与“我”有关,都会影响到“我”。实际上,没有什么东西是真正与“我”有关的,没有什么东西是真正属于“我”的,那只是末那识在作祟。削弱末那识,人就能看破,就能放下,就能转识为智,转烦恼为菩提。

  说了这么多,只是为了解释,自我意识就是末那识的一种体现,也是末那识的唯一一点优点。

  以上是基于唯识学对意识的产生做的简单介绍,属于唯识学的皮毛,甚至算不上皮毛。而且本人修行尚浅,行文过程中肯定会有一些错误,还请同修指正,以免误导众生,受三途果报。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北京师范大学 青元)

  注:“末那识:”佛学用语,有情之心识共包括八种,“末那识”是八识中之第七识。译为意,意有思量之义。

 

声明:本站为在公安机关登记备案的互动式网站,文章及图片均为网友上传,如有发现我们文章或图片侵权,请通过邮件xuhua@xuefo.tw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本站备案序号:粤ICP备050117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