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相册


给我留言


与我交友


法宝流通


 

文章分类
 
 
 
 
 
 
我的友情链接

 

曾文杰:平时看书觉得非常珍贵的一些资料点滴

2014/7/7 12:00:00 阅读:   下载word文档   微信分享


1,本师释尊,初居凡夫,为大光明陶师,因值遇古佛释迦,发菩提心。初阿僧祇劫,行菩萨道,至毗婆尸佛,共值七万五千佛,于其中间,一一佛所,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复从毗婆尸佛起,第二阿僧祇劫行菩萨道,至燃灯佛,其间共值七万六千佛,一一佛所,亦皆供养承事。时燃灯佛,即与授记,将来成佛,号释迦牟尼。复从燃灯佛起,第三阿僧祇劫行道,至尸弃佛,中间共遇七万七千佛,一一佛所,承事供养,皆蒙授记作佛,是谓三祇修福慧。复从尸弃佛起,经百劫种相好因,至迦叶佛世,蒙佛授记,一生补处,名护明菩萨。生兜率陀天,于此娑婆世界,贤劫中第九小劫,人寿减至百岁时,降生中印度,迦毗罗维国,母名摩耶,父字净饭,号名悉达多,十九岁出家,三十岁成道。前三祇修福慧,百劫种相好;是本师释尊,迹门示现之成佛因缘。若约本来,久已成佛,梵网经云:吾今来此世界八千返。法华经亦云:‘我自成佛以来,甚大久远,譬如五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三千大千世界,假使有人抹为微尘,过于东方五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国,乃下一尘,如是东行,尽是微尘,于其中间,所经国土,若著微尘,及不著者,尽为微尘,一尘一劫,我成佛来,复过于此,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劫’,法华经开迹显本,故知释尊,实已久远成佛。

2,佛名有通有别,通具十号。一、如来,是仿同先德号:以今佛出世,如先佛再来故。二、应供,堪为福田号:以佛惑尽德圆,堪受众生供养故。三、正遍知,遍知法界号:以实智证理究竟为正知,以权智通达法界事相因果为遍知,权实不二,名正遍知。四、明行足,是果显因德号:明谓智慧,行足谓诸福德,福慧二严,成无上道,以显因中福慧双修故。五、善逝,善往菩提号:众生背觉合尘,来去皆为善恶业缘所牵,不得自由,故曰不善;诸佛菩萨,来时乘愿而来,去时自知时至而去,来去自在故曰善逝。六、世间解,达伪通真号:以其了达世间诸法,相妄性真故。七、无上士,调御丈夫,摄化从道号:但求自利曰下士,自利兼他曰中士,广修六度万行曰上士,二行究竟,万德具备名无上士。佛为无上士,能调伏众生,心猿意马,摄化从道,谓之调御丈夫。八、天人师,应机受法号;以佛为三界导师,四生慈父,人天无不以佛为师故。九、佛,三觉圆明号:亦名觉悟归真号,以佛自觉万法唯心,心外无法,且以此理遍觉一切众生,二利成就,修证究竟故。十、世尊,十界独尊号:以佛智为十界之最,佛德为世间所尊故。以上十号通于诸佛,谓之通号。

3,文殊师利,又云曼殊室利,译云妙德。以其德微妙,曾为七佛之师故。又云妙吉祥,因其降生之时,有光明满室,甘露盈庭,神开伏藏,地涌七珍,鸡生凤凰,猪娩龙子,马产麒麟,牛生白泽,仓变金粟,象具六牙等十种吉祥瑞相故。首楞严三昧经谓此菩萨,过去成佛,号龙种净尊王佛。央掘摩罗经谓此菩萨,现在北方作佛,名欢喜藏摩尼宝积佛。悲华经谓此菩萨,未来成佛,号普现如来。大乘心地观经云:‘文殊师利大圣尊,十方诸佛以为母,一切如来初发心,皆因文殊教化力。’

舍利弗,佛弟子中,智慧第一,本门已证佛果,名金龙陀佛,迹现声闻,助佛弘法;法华经授记,将来成佛,名华光如来。

摩诃目犍连,佛弟子中神通第一。法华经授记作佛,名多摩罗跋旃檀香佛。

摩诃俱絺罗,佛弟子中,问答第一。法华经授记当来作佛,名普明如来。

富楼那,将来授记作佛,号法明如来。

须菩提,佛弟子中解空第一。本门已证佛位,号青龙佛,迹现声闻。法华经授记,将来成佛,号名相如来。

阿难,佛弟子中,多闻第一;实乃古佛再来。

维摩居士,是金粟如来再世。

阿弥陀佛实成佛久远,也是大日如来、毗卢遮那如来,兼领极乐和华藏世界。《法华经化城喻品》云:“乃往过去,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祗劫,尔时有佛,名大通智胜如来。其佛未出家时,有十六子。”“尔时十六王子皆以童子出家,而为沙弥。”“我今语汝,彼佛弟子十六沙弥,今皆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十方国土,现在说法……西方二佛,一名阿弥陀佛(是第九子)……第十六我释迦牟尼佛,于娑婆国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4,以前有个寒山、拾得,是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的化身,一日寒山大士出来游化人间,看到村落里讨媳妇,大摆酒席,锣鼓吹吹打打,大家都很高兴。寒山大士一看到,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哭起来,旁边的人就说,你这个疯子,今天是喜事,为什么在这里哭哭啼啼。说著要赶他走,寒山大士讲,我不是疯子,你们才是疯子。在场人说,我们很正常,你才疯疯颠颠。寒山马上说了一首诗:六道轮回苦,孙子娶祖母;牛羊为上座,六亲锅内煮。                      

5,微尘的概念:佛在经上有个比喻,告诉我们微尘的样子。他先讲牛毛尘,就是一根牛毛尖端有一粒尘土。记得我们用显微镜观察根基细胞分裂的课程吗,一个牛毛尘大概也就像一个植物的细胞大小。把这粒尘土切成七分之一为羊毛尘,羊毛尘再切成七分之一成为兔毛尘,兔毛尘分为七分之一叫做水尘,水尘分为七分之一为金尘,金尘再分为七分之一才叫微尘,可能相当于我们看到的分子原子吧,甚至可能是层子夸克层次。微尘再分七分,称色聚极微,色聚极微再分七分之一成为极微之微,也称邻虚尘,再下不能再分,成为虚空,但虚空合不成邻虚尘,可说邻虚尘是因业力从无中生。

6,《楞严经》佛对宇宙人生真相的一点精典论说:

释尊答富楼那问“觉性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云:“性觉必明。妄为明觉。觉非所(客观)明。因明立所。(客观)所既妄立。生汝妄能。(主观)无同异中。炽然成异。异彼所异。因异立同。同异分明。因此复立无同无异。如是扰乱。相待生劳。劳久发尘。自相浑浊。由是引起尘劳烦恼。起为世界。静成虚空。虚空为同。世界为异。彼无同异。真有无法。”

“觉明空昧。相待成摇。故有风轮。执持世界。因空生摇。坚明立碍。彼金宝者。明觉立坚。故有金轮。保持国土。坚觉宝成。摇明风出。风金相摩。故有火光。为变化性。宝明生润。火光上蒸。故有水轮。含十方界。火腾水降。交发立坚。湿为巨海。干为洲潬。以是义故。彼大海中。火光常起。彼洲潬中。江河常注。水势劣火。结为高山。是故山石。击则成焰。融则成水。土势劣水。抽为草木。是故林薮。遇烧成土。因绞成水。交忘发生。递相为种。以是因缘。世界相续。”

“复次富楼那。明妄非他。觉明为咎。所妄既立。明理不踰。以是因缘。听不出声。见不超色。色香味触。六妄成就。由是分开见闻觉知。同业相缠。合离成化。见明色发。明见想成。异见成僧。同想成爱。流爱为种。纳想为胎。交遘发生。吸引同业。故有因缘生羯罗蓝遏蒲云。(胞胎中受生之质)等胎卵湿化。随其所应。卵为想生。胎因情有。湿以合感。化以离应。情想合离。更相变易。所有受业。逐其飞沈。以是因缘。众生相续。”

“富楼那。想爱同结。爱不能离。则诸世间父母子孙。相生不断。是等则以欲贪为本。贪爱同滋。贪不能止。则诸世间胎卵湿化。随力强弱。递相吞食。是等则以杀贪为本。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类。死死生生。互来相啖。恶业俱生。穷未来际。是等则以盗贪为本。汝负我命。我还汝债。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生死。汝爱我心。我怜汝色。经百千劫。常在缠缚。惟杀盗YIN。三为根本。以是因缘。业果相续。”

“富楼那。如是三种颠倒相续。皆是觉明明了知性。因了发相。从妄见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次第迁流。因此虚妄。终而复始。”

7,四川省甘孜州新龙县乐莫寺的堪布阿琼上师,于1998年8月29日下午两点,身体无恙,手持佛珠,吉祥卧式,口诵六字真言,安详而逝。当天傍晚七时,弟子们按照藏传佛教处理大德法体的仪式脱去上师的衣服,准备覆盖法衣,就在这时,奇迹发生了:上师全身上下,衰老的皱纹已消失不见,皮肤完全变为七、八岁孩童一般,白红细嫩,根本就不是生前老态龙钟之身。8月30日早晨,侍者到上师禅房供灯,发现法衣下的躯体缩小了许多。以后,躯体一天比一天缩小,弟子们不知所措。七天过去了,第八天早晨,上师的亲属赤诚加措、根桑朗加和一个小喇嘛,以及洛桑宁扎、索朗加措、仁青才让等三名侍者,一共六人到屋里,拉开床上的法衣,大家顿时目瞪口呆,床上空空如也,甚至连一根毫毛也没有。就这样,一个完整的血肉之躯,一未入天,二未入地,在人们身边,完全虹化了。当地的罗布卓玛母子五人,曾看见扁平形的五色彩虹由上师屋顶伸没空中。后来还有许多人看到这一景象。贡波吉等很多人看见从上师禅房两侧,发出几个光束般的彩虹,上端入于缥缈虚空。在上师住处的天空,还有许多人曾看到连续几天出现五色彩虹,这些彩虹不时遍满天空。另外,远方甘孜县也有人看见在新龙乐莫寺方向上空彩虹一片……1999年1月30日的《甘孜报》也专门为此进行了报道,新龙县宗教局现已确认这是续班玛登德之后的第二则虹身成就的事例,并以正式官方文件向上级部门汇报。

 8,印度月称论师的传世巨著——《入中论》中说:“世界外物都是自己心识的变现”。佛教中的唯识就是直接研究心识与外境的流派。唯识认为不同的生命所见的外境不同,如以人所见的水为例,地狱众生见到的不是水,而是滚烫的铁汁,饿鬼见的是脓血,天人和已基本获得了生命自在的菩萨(菩萨以修证的高低分为十地,此指一至七地)见到的是甘露,修证更深入的菩萨(此指八至十地)见到的是具无边功德的佛母,而在已彻证宇宙与人生实相的佛陀看来,水又成了远离形相言

思的智慧。由此可见,从浅层观察,外境和心识独立存在,而从深层次观察,外境的存在完全取决于心识的认识水平,换句话说,并没一成不变的外境,甚至于并没有外境这一客观事物,一切全都是心识的变现。这心识有多层意义,在世俗上共有八种,一般意义上的哲学与科学仅理解到前六种,而对最超乎于八识之上,同时也是最深奥的胜义智慧更是未有涉及,从这也可见到在哲学上把佛教描述成唯心(前六识)主义的观点是在盲人摸象了。注①

 9,须弥山及其四洲是佛经中所记载的一个小世界,中心的须弥山如柱独立,高八万四千由旬,日月绕须弥山而行,山外更有七层山、七香水海次第相间围绕须弥,如七重城墙及其护城河堑次第围绕,第七山外,更有大咸水海弥漫四方,四方咸海各一大洲,即为东胜神洲、南瞻部洲、西牛货洲、北俱卢洲,每洲旁各有二中洲等,大咸海外四周有铁围山环绕如外城,是为一小世界,我们所居住地即南瞻部洲。由此资料我们更能肯定一个小世界就是一个星系,而一个大劫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的成住坏空。当然我们观察到的银河系不同上面的状况,但如上段所说,六道众生业力不同,所看世界景象是不一样的,就是天人,不同天界天人见的景象都不同,上面描写的应是佛眼所观或菩萨阿罗汉等见的景观。不过就现在的天文观察也可找到很多的相似点,你可看看美国拍的<宇宙>,看看很多的星系样子,中间是黑洞,有些发出长长的光柱,很像上面的须弥山,虽然银河系不明显。星系近中心较亮处是七层山、七香水海,四面各旋臂就是各大洲,外围看不见的磁场就是铁围山环绕。

 10,业的定义:佛教用语中的“业”特别有“造作”之意。我们起心动念,对于外境与烦恼,起种种心去做种种行为。行为可分为身,口,意:用身体去做,用口去讲或心里在想,这些都是行动,称为造作,也称为业。这样的一个造作过程,就会招感到将来的果报,从果报来看它的原因,就有所谓业的因;从业的因到业的果报,就有所为的业力,既是说由业力与外缘配合形成果报,就是所谓的业力。经中常说:“若经千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聚时,果报还自受。”

 业的自性:佛法中所讲的“缘起性空”是最讲究的法。这句话之意是:一切法都是众因缘在生灭,它的本性不可得,起行本空,没有自性,不是永恒存在,这是万法的实相,就是空相。这个业也是万法,除了一些少数的无为法以外,一般的法都是业的作用。业是因为众生执著而有,我们迷惑,在这缘生缘灭的万法中执著而做种种行为与造作,使他向前延续,这其中一无所得,没有东西在生灭。看看经论上对业的解说:“诸业本不生,以无定性故;诸业亦不灭,以其不生故。”这句话之意是:一切业本来不生,只有迷惑者才看到业的生灭。比如我们从凌晨二点到六点,坐在森林里观察“雾”,我们看到朦胧的雾,观看它生灭;又比如我们把冰放在水里,冰慢慢的溶解,我们不能够看不到冰就说它不见掉,当你看不到它的形状时,你说它灭掉。同样的,我们看到雾的形状时说有,我们看不到它的形状时说灭。而实际上是没有“雾”在生,“雾”在灭。只不过是空气冷了,水分子慢慢的增加凝结起来,我们就看到朦胧的一片,你就认为“雾”“生”了。当阳光普照大地,空气热了,水分子慢慢蒸发,“雾”慢慢不见掉,你就认为“雾”“灭”了。里面没有“雾”。“雾”是我们给那片蒙蒙的水份一个名称罢了。所以业报也是如此,它没有生,因为没有自性;因为没有生,所以它没有灭。注②

 11,十二因缘就是因为有"无明",所以有“行”之造作;因为造业而入胎,故有入胎之"识";因为入胎,"名色"就展开活动,它扩展、扩大,就产生了"六入";胎儿的六根圆满后就出世,然后与外面的境界接触;根、尘、识和合产生"触"的心理,有了触就产生"受",过去我们贪爱的业习就会引发出来,"爱"即生;爱加深就有"取",使我们希求它再来、再有,就形成了"有";有将来的业,促使我们再来"生",再来"老死"。

 12,三法印既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以及涅槃寂静。三法印是阐释人生宇宙的三个真理,凡是符合三法印的佛法就是符合真理,不管它是谁说的。因为此三法印是由佛陀讲演出来,所以它是印证真理(佛法)的一种方法。三法印并非能印证一切佛法,它只能印证佛陀所讲的法是否究竟。佛法中有究竟法与不究竟法,究竟的佛法能引导我们走上解脱生死之康庄大道;不究竟的佛法只能引导我们朝向善道,但还是在三界六道中轮回生死。凡是究竟的佛法一定符合三法印,不究竟的佛法是善法,不一定符合三法印。法的意义:法就是轨持的意思。“轨”是它有一定的范围与相貌,能够给我们知道它;“持”是能够保持它的特性。既是这世间任何东西必然有一定的相貌,保持一个时候被我们知道,称为法。此外,“法”还有道理、方法等意义,它们都保持一段时间,有一定的相貌与形状,让我们认识它,此皆称为法。

 13,四圣谛

“谛”就是如是不颠倒,既是真理。“四圣谛”说四种真理:一者、苦圣谛;二者、集圣谛;三者、灭圣谛;四者、道圣谛。唯有佛陀能圆满的阐述。“苦”是指世间的苦果;“集”是苦升起的原因--世间因;“灭”是苦熄灭的果--出世间的果;“道”是灭苦的方法,通往涅槃的道路--出世间的因。苦谛:说明世间是苦果。集谛:说明业与烦恼是苦的根源。灭谛:说明解脱与证果。道谛:说明离苦的道路。

一、苦圣谛:苦既是逼恼的意思。众生经常被无常所患累、所逼恼,所以说是苦。苦相可分为三苦以及八苦;苦果可分为有情世间以及器世间两种果报。

㈠、苦处:⑴、有情世间:众生的身心活动,称为有情世间。

根据众生的种类来分:它可分为五类:地狱、恶鬼、畜生、人、天人,称为五趣;另一种分类加上阿修罗,和称为六道。根据三界来分别:有情世间可分为欲界、色界以及无色界。

欲界:有饮食、睡眠、情爱(YIN欲),这三种欲望。色界:此界的众生都是依据禅定进入色界,没有欲界众生的欲望,唯有清净微妙的色身。无色界:无色界的众生不但没有欲望;而且也没有身形的器界;他们没有身体,也没有外在物质的世间;只有五蕴中的“受”、“想”、“行”、“识”等的心,以及心所生发在活动。

⑵、器世间:根据地、水、火、风四大所形成的物质,以及星球、日月、山河大地,乃至小如针线等物质,以及物质的活动现象,如光、声音、风、冷、热等。

有情世间和器世间是由我们过去的烦恼,造种种业所形成的力量而产生的,凡所造作(有为)都是无常;无常必然是苦,为什么呢?因为无常就不自主,不自在;众生对有情世间与器世间不能做主,所以称为苦处。

㈡、苦相:⑴、三苦:

1、苦苦:苦受以及顺苦受的法。“受”有苦、乐、舍三种受,引起苦受的种种法也是苦,被称为顺苦受法。比如你的手被火烧到,手痛是苦,而烧你的那些东西的作用也应该归于苦。我们会感觉到苦受是由嗔引起,我们要远离、要抛弃,但它又如影随形般地穷追不舍,所以我们觉得苦。八苦中的生、老、病、死、怨憎会五种苦属之。

2、坏苦:乐受以及顺乐受法变坏而引起的苦。我们享受快乐时,它却如朝露般的消失无影无踪,令人怀念,我们贪爱,就感受到苦,称为坏苦。是你感受到快乐的东西,称为顺乐受法,因为变坏所以苦。爱别离与求不得苦属之。    此苦苦与坏苦是由嗔、贪所引起的,此两种苦凡夫可以世间的智慧觉知之,称为世俗谛苦。

3、行苦:一切有为造作都是迁流变化,它包括苦苦、坏苦、舍受。“舍受”是不永恒地,它无常变化,舍受之后,乐受、苦受业接踵而来,因为它迁流变化,不能做主,不自在所以苦,此称为“行苦”。此种行苦称为圣义谛苦,五取蕴苦属之。

⑵、八苦:既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及五取蕴苦。

我们对五蕴(既是色、受、想、行、识五种身心聚合)的身心产生执著,称为五取蕴。取是执取的意思。五取蕴刹那刹那的生灭,它一直迁流变坏,所以是苦。

佛陀所觉知的苦是:这个世间一切都是有为变化,终归变灭,不能自主故苦,此苦称为“行苦”, 是真正苦之所在。

二、集圣谛:集圣谛是苦的生因,他能集生死苦,故称为集圣谛。集就是招感集取,招感就是业力被烦恼所引发出来;集取就是烦恼在造业。这个集圣谛所要讲的就是烦恼以及烦恼所造的诸业行。

烦恼:众生有很多烦恼,主要的烦恼是六根本烦恼以及大、中、小随烦恼。六根本烦恼又称为十惑,它们既是:⑴、贪:贪有很多种,普通来讲我们有财、色、名、食、睡五欲之贪。⑵、嗔:就是生气的意思,嗔与贪刚好相反,贪是遇到快乐的境,你追求;嗔是遇到不快乐、不喜欢的境,你要抛弃它,但又丢不了,所以嗔。⑶、痴:不明事理,是非不分,称为痴。不明事理就是对世间的因果道理不知不觉,好像人是怎样来的?死后怎样去?⑷、慢:慢就是傲慢、我慢。⑸、疑:对于佛法因果道理怀疑。⑹、身见:执著五蕴的身心里面有一个我,乃至身心以外有我。⑺、边见:执著断、常二见。就是说认为“我”是永恒的,就是执住“常”;认为人死后一了百了,什么都完了,这就是执著“断”。⑻、邪见:各种不正确的思想、它包括:对因果起不正确的知见,拨无因果;认为没有过去世,没有将来世,这些都是邪见。⑼、见取见:执著我们的见解是对的,称为见取见。⑽、戒禁取见:执著不正确的戒律,称为戒禁取见。比如吃素,这是一种慈悲心的表现,并非是为了要解脱而吃素,如果吃素能解脱,牛羊早都解脱了。其中严重的三大烦恼是贪、嗔、痴,称为三毒。

三、灭圣谛:灭圣谛既是苦灭圣谛。灭是指灭除惑、业、苦,断著贪嗔痴等无明烦恼,不再有造作之心,究竟不生,不生所以不灭,既是涅槃。

涅槃是不生不灭之义。是诸法实相,不是语言文字所能诠释,唯有智者亲自证悟方知;故说:“语言道断,心行处灭,非妄想凡夫所能臆测。”不是常,不是无常,也不是断;不是苦,也不是乐,无相可得。讲涅槃时,佛陀不讲有、无,生、灭;他讲非有非无,不生不灭。而不生不灭有会使人误解为:除生、灭之外,还有一个不生不灭,那又是错误了。此涅槃并非是在生灭之法以外,另有一不生不灭之法可以证得;而是在生灭法之中,发现到不生不灭之真相,此才可称为证得涅槃。

这世间一切生灭无常,有很多人都不要,希望能摆脱它,到一个不生不灭的地方去。但是没有这样的地方,这个的地方就在生灭无常里面,它原本就是不生不灭的。因为我们迷惑,所以以为它生灭。当一个人觉悟之后,就会发现到:原来在这生灭万法之中,一切法的本性都是不生不灭。所以证悟的阿罗汉圣者,并没逃到另一个地方去。很多人误解了涅槃,他们迷惑地问涅槃以后,那个人存在吗?他去了哪里?但是涅磐是无生,无生就没有灭,就不能称为有,也不能称为无。涅槃不属于有、无,就不能问涅槃者存在或不存在?存在或不存在是凡夫烦恼的概念。涅槃并没有一个人证到涅槃,因为觉悟涅槃的人一无所得,包括这个“我”,就是他觉悟到“无我”,既然无我,就没有我证悟涅槃。证悟涅槃就是没有烦恼的智慧,这其中无一法可得,就是这么一回事而已!

四、道圣谛:道是出世间的因,解脱苦的方法,通往涅槃之路称为道。广义的说有三十七道品,狭义的说有八正道。

㈠、修道的层次可分为五个次第:

①、资粮位:修五停心以及四念处。

②、加行位:观四圣谛,既是观苦、集、灭、道谛。

③、见道位:觉悟见惑,断三结,既是断除我见、戒禁取见以及疑结。所谓结就是束缚的意思。

④、修道位:修行者见道后继续修行,称为修道位。既是初果、二果、三果圣者,这些圣者称为有学圣人。

⑤、无学位:既是证悟阿罗汉果,称为无学圣人。

㈡、修道的方法:

修道的法门有很多,主要的有下列几种:

①、五停心:修习以下五种法门,能制止心内的过患,然后得定而引发智慧。

观法:          所对治之烦恼:

不净观--对治贪欲--观内身不净,除色身爱;观外身不净,除YIN欲爱。

慈悲观--对治嗔恚--于怨亲等观,慈心与乐,悲心除其苦。

因缘观--对治愚痴--观生死中唯有十二因缘,其中无我,无作者,无受者。

界分别观--对治我慢--观十八界各界有各自之法,无有一合相之我。

数息观--对治散乱--数出入息,系心于息而得定力。

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以及六识,色、声、香、味、触、法六尘,称为十八界。

②、四念处:又名四念住,所谓身念住、受念住、心念住及法念住。

四念住是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以四念处对治我们的常、乐、我、净四颠倒。

③、八正道:此八正道是道谛中最重要的修行方法。1、正见:对事的如实知见,由多闻、思维、修持得来。2、正思维:没有贪嗔等烦恼情况下,依正见观察、思维,如理地作出决定。3、正语:即戒止口之四恶业。4、正业:是正当的行为,即戒杀生、邪YIN、偷盗等,行为善良,不侵害一切众生就是正业。5、正命:以合法不损害他人的谋生方式来维持生命。6、正勤(正精进):精进努力离恶向善,即精进修道。7、正念:以世间法来说,不生邪恶之心念,称为正念,反之则是邪念。以修行来说既是忆念正法,于修道中不忘失所修的法,心念时时明了不忘失,比如念佛,对于念佛的境要明记不忘,这叫正念;如果念佛时想吃东西,是不正念,这个八正道中的正念偏重于定学,既是你所修的法或境,要保持它,称为正念;如果没办法保持它,既是失去正念。8、正定:心一境性,不向外驰散,正定有初禅至灭尽定,禅定时的用心不外两种情况:

(①)、止(三摩地):即入定,心一境性,并非不起念,而是心念保持在单一之定境中。

(②)、观(毗婆舍那):于定中起智慧,用佛法观察实相。

 修“止”能暂伏烦恼,但不能除去烦恼;修“观”则能除去所对治的烦恼。

              〔戒:正语、正业、正命

三无漏学〔定:正勤、正念、正定

              〔慧:正见、正思维

14,五蕴:

(一)、色蕴:色蕴的意义:色是有质碍,占有一定的空间,久后会变坏。色所指的是一切物质,以及一切物质的活动现象。色是由四大种造,一切物质皆具四大种。色法分为内色和外色,内色有眼、耳、鼻、舌、身五种;外色有色、声、香、味、触五种,合称为五双色。我们经常说六根清净,六根不净,那六根是指什么呢?眼、耳、鼻、舌、身、意称为六根。六根所对的境称为六尘,既是色、声、香、味、触、法。

(二)、受蕴:“受”是内心领纳所缘的境界的心所生法。内心领取纳受外境,生起一种心念,它会对顺、逆的外境产生三种不同的感受,既是苦、乐、舍(不苦不乐)受,称为三受。受蕴是无量无数相续不断的受心所集为一聚。这个受心所是无量无数刹那生灭的苦、乐、舍三种感受,它们生生灭灭不已,称为受心所。

(三)、想蕴:六根与外境接触,内心构画出种种外境的相状,对外境起决定的心理,并且安立种种的名称,既是所谓名相的安立。这个想与受一样重要,因为只要我们在受的同时,我们的意识--心,就来回不停地在六根那儿作想,由这个想我们分别外境是如此这般,这般如此,所以说一切的语言都是想的念念作用,只要心中有语言的活动,就是想蕴的作用。

(四)、行蕴:我们的心所生的种种心念,称为心所。这些心所除了受与想之外,其余的一切心所生法,这些心的行为(心行)皆是有造作的,并且念念迁流变化,都称为行;这种种的“行”聚合在一起,则称为行蕴。我们的心念中,除了识、受和想以外,其他的心念都是行。

(五)、识蕴: 如果根、尘接触,同时心也作意的话,这时候知觉的心称为识。很多识蕴聚合在一起,称为识蕴。识是依根缘外尘了别外境。

了别与分别的不同:了别的意思是:我们的心第一念知觉所对的境,没有加任何的语言去称呼它,称为了别;分别是在了别以后,我们的心对于外境进一步加于名言的了解。我们的心对外境有两层的作用,第一层的作用是了别;第二层的作用称为分别。

五蕴之间的互相关系:五蕴中的色蕴,分为内色与外色,就是根与境(尘)。尘是所知道的境,根是我们的识依靠它来知道外境。心与境接触的时候,那个接触的心理称为触。触当时能知外境的是识,心、境接触之后,就会连续的生起受、想、行。过后苦、乐、舍三种受即生起。同时心构画种种的形相。而且给它们种种名称,此既是所谓的想。我们安立名言后,加上烦恼,就生起善、恶之心,甚至发动身、口、意去造业,这就是五蕴--色、受、想、行、识之间的关系。我们的生命就是这样一直连续不断的活动。

五蕴的真相是无常、苦、空、无我。佛陀在《五蕴譬喻经》中教导我们要怎样观察五蕴,经曰:“观色如聚沫,受如水上泡,想如春时焰,诸行如芭蕉,诸识法如幻。”“色”如河水冲击时形成的肮脏的泡沫,虚有其形,实无一物,保留片刻,容易破灭;“受”如水中一个一个浮上来的气泡,一下子就破灭了,“想”如春天或夏天时阳光照在地上,水份蒸发成为水蒸气,它有时会反射,形成各种影像,它是一种幻象,虚幻不真实;诸“行”如芭蕉,就是我们一念一念的心行好像香蕉树,一片一片的剥开来是空心的,里面什么都没有,我们的心念亦复如是。“识”就是我们能够知觉的心,它如幻如化,就好像魔术师,它变化出一些东西,我们被它迷失了,以为真的有这些东西,同样的,我们也认为有一个心存在,但是心是如幻如化的。

15,四禅八定与灭尽定

禅定是由梵文(Dhyana)翻译过来的,音译是禅那,意思是静虑:既是心定下来观察思维;也就是以所观的境,令心专注不散,称为“定”;“观”既是作种种的观行。禅定包含“止”和“观”,“止”, 都是由梵文翻译过来的。可依心态的不同而分成几个步骤:

㈠、粗心住:静坐过了一个时候,身体会慢慢调好,呼吸也渐渐顺畅起来,心念也就越来越细幼。这种定称为粗心住。

㈡、细心住:这时候的心念已经很微细,身体不必用心力调正,自动平衡,且坐久也不疲倦,这就是所谓的持身法。

㈢、欲界定:进入欲界定后,不必加以控制,妄念也不会生起,而且心念自动平稳,不必用心力去调整它,此时心任运不动。进入这种定后,就能够整天坐禅。以上三种定还不能称为真正的禅定,只能称为普通的定。

㈣、未来禅:继续修下去,到了某个时候,忽然间你感觉到失去身体的感受,看不到欲界的身体,感觉到整个身心不见掉。这种感受是在静坐时发生的,而不是打开眼睛来看。有了这种感受之后,身体就不会因失调而生病。由于此未来禅尚在欲界,所以又称为欲界未到地定。所谓真正的禅定,既是初禅、二禅、三禅、和四禅。

①、初禅:一个人进入欲界未到地定后,继续修出离欲界心;如果他的定力越来越深,原本静下来的身体,慢慢地会感觉到又再动起来。这种动触有八种不同的感觉,即冷、暖、动、痒、涩、滑、轻、重;最普通的就是感觉到身体动起来。这时候,他的心已离欲界,那就要进入初禅了。初禅以上不须分段食,故无鼻、舌二识,唯有眼、耳、身、意四识。所以鼻子嗅不到外面香、臭等气味;舌头也感觉不到甜、酸、苦、辣等味道。这时候,他已舍离欲界里的五欲,不再贪财、色、名、食、睡。

初禅有五种特点,称为五支,即觉、观、喜、乐、一心。

觉:身体接触外境的感受。

观:内心的观察。觉与观也翻译成“寻”与“伺”。它们的差别是:觉是对境比较粗的心念;观是内心比较细的观察心念。

  喜:内心欢喜的感觉。

乐:身体的五根所感受的快乐。进入初禅也称为“离生喜乐”,意思即是因为出离(欲界)的心生起喜欢与快乐的感觉。

一心:心在定境中保持不动。

②、二禅:继续修下去,就会发现觉、观的心念很粗,当他把觉、观的心念(寻、伺)舍去后,就会慢慢进入无觉无观, 这时,他的心静如水,处在清明的状态,由于二禅是无觉无观,他的内心再也不去思维和判断所接触的境界,不起语言的分别,因此这种定也叫“圣默然定”。一个人进入二禅之后无眼、耳、身识,唯有意识。

二禅有四支,即内静、喜、乐、一心。

内静:内心平静,感觉到内心很清净,再也没有语言的构思了。

喜:离开了觉、观,离开了语言,内心欢喜。

乐:身体宁静与内心平静,他感觉到很快乐。

一心:也就是“定”。 定在二禅的定境中,保持内心的平静。

③、三禅:当他继续修到三禅,心远离喜的躁动,就会进入更深的定,他会感受到另一种乐;初禅是舍离欲界而快乐,故称为“离生喜乐”;二禅是默然之“定生喜乐”,三禅之乐称为“离喜妙乐”。此定中之乐是与外境无关,是由内心发出的快乐。由于三禅以上没有乐受,故经中常说世间之最乐是在三禅。当一个人进入三禅后,唯有意识在产生作用。

三禅共有五支,即舍、念、智、乐、一心。

舍:舍掉喜心。  念:念念分明。

智:有正知。“正知”即是以真正的智慧观察事物的真相,又称为“智”。

乐:因舍离二禅的烦恼而感受快乐。

一心:他定在三禅的定境中。

④、四禅:继续修下去,就会发现三禅所感受到的快乐还是一种苦患,他要心无牵挂,连快乐都要舍离。如此,他的意念清净到极点,呼吸完全停顿,心完全不动,因此四禅也称为“不动定”。初禅至三禅的心念一直处在动中,进入四禅后,心如明镜不动,清净明朗;在四禅中,唯有意识在产生作用。

这四种定都还在色界,没有舍离色身。如果一个人进入四禅,他所修学一切事皆随意成就,乃至他要修神通,立刻就能够修成五神通;在四禅中修学是最快有成就的。

四禅共有四支,即不苦不乐、舍、念清净、一心。

不苦不乐:内心不是喜,也不是乐。

舍:舍掉三禅的乐。

念清净:已经没有妄念,但动起念头也可以,全由个人做主,称为念清净。

一心:心定在四禅的定境中。

以上四种禅定还是没有舍离色界。想舍弃它,那么就要修习更深的禅定,如: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和非想非非想处定。

①、空无边处定:在四禅中做“空”想,既是没有色(物质)与欲(欲望),而把一切都观空,当他这个“空”想完成后,他就远离色地而进入空无边处定--出色界。他感受到没有色法,故空;没有所谓的边沿,所以称为“空无边处定”。他还有受、想、行、识的作用。

②、识无边处定:修行者继续修习禅定时,他会发现空无边处定的空想也是一种苦,要减少这种想,他需要思维现前的心念,观察现前的心识作用,保持心识的知觉,念念不离知觉的心,而一心缘识。这个心识也会产生作用,使他发现无量无边过去和未来的心识,这就是所谓的识无边处定了。实际上,识无边处定还是有想,只是这种想很细微。

③、无所有处定:如果继续修下去,修行者会发现心识还在那边产生作用。想舍弃它,想进入无所有处定。他一心念无所有,他的心念非常细微,在无所有处定中,其他的想不生起,没有种种的心想的相,不分别所有的东西,只是分别无所有,一心定在无所有的法尘中。

④、非想非非想处定:修行者继续修下去,又会发现这个心念很粗,有想、无想他都不要。因为空无边处定是空想;识无边处定有作识想;无所有处定他认为无想,实际上是有很微细的想;他是要进入没有“想”,也没有“无想”,既是非想非非想处定。连定境都消失了。但是第六识还有非常细微的作用,但是他不知道,乃至他有第七、第八的心识在作用。

进入四禅定者,只是降服眼、耳、鼻、舌、身识,并没把它们灭掉,而是进入那个定境时,粗重的烦恼当时不生罢了。

灭尽定:修行者继续修下去,会发现已经没有心识生起,但是还有“我”的存在,因此想舍弃这个我,如果他能使恒行的心识暂时不生,就能进入灭尽定,弃除了“我执”。“灭尽”之意既是灭尽了一切六识的心,乃至灭尽执著第八识称为“我”--“我执”的心。唯有三果或以上的圣者能进入此灭尽定,它的特点既是无“我执”,断除了一切烦恼;但是在修行的过程中,第三果的圣人还待降服一些微细的烦恼,只能够暂时进入灭尽定,在定中没有“我执”,但是当他出定后,我执之心再度生起;阿罗汉果圣者破除了我执,在灭尽定中无我执,出离此定后也没有我执。所以只有佛、阿罗汉和三果圣人有能力进入灭尽定。

修习禅定之方法:根据南传的《清净道论》中共有四十种修习禅定方法,它们是:十遍、十不净、十随念、四梵住(四无量心)、四无色、一想和一差别。最好是从数息观、不净观那儿着手,然后再修四念处。

小乘的果位有四果(初果须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罗汉。);大乘菩萨的果位称为“地”,菩萨十个果位称为十地,真正圆满菩萨六度万行,完成的证悟果位,称为佛果。

辟支佛:译为独觉;也作缘觉,此类圣者在修行过程是“不由他觉”,多生于无佛、无佛法的时期,独自修行,因其根器很利,不必听闻佛法,只是观无常悟入缘起的寂灭(涅槃),既是观十二因缘而证得圣果。因其观因缘而觉悟,故称为缘觉。多数是佛陀住世时的初果或二果圣人,这些圣者投升天上,再回来人间时,多数佛法已经灭了。因为他们过去证果的善根,最后一生在人间,虽然没有佛法,然而会自动自发去修道,自发的觉悟,所以被称为缘觉。

三藐三佛陀:既是佛,意思是无上正等正觉。既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佛陀有一切智智,既是世间一切无所不知。但佛陀不是无所不能。佛陀有三不能:一者、众生度不尽;二者、无缘不能度;三者、定业不能转。佛陀是一位觉悟者,并非是主宰者。

证悟者的能力:  六通、三明与十八不共法。 

㈠、六通:既是六种神通。

①、神境通:能变多为一,一为多;大为小,小为大;入水入地不为山河石壁所障碍,且能凌空飞行自在,来去无碍。  

②、天耳通:能于近处、远处听闻与明白六道众生所说的言语。

③、他心通:知道其他众生心之所想、所念。

④、天眼通:能见远处、近处一切事物不被隔障,粗细表里皆能见,有能见众生的业,知道来世生在何处。

⑤、宿命通:“宿”既是过去的意思。知道自己与众生过去世的业报,从何处来。

⑥、漏尽通:“漏”既是还有烦恼的意思;“漏尽”既是断除所有的烦恼。漏尽通是知道自己与他人内心解脱生死烦恼的情形。

前五通外道也能修获,漏尽通是佛陀与一切阿罗汉必有;六神通有深浅不同,唯有佛陀才能究竟圆满。

㈡、三明:宿命、天眼与漏尽三通在断除烦恼的阿罗汉才可称为三明。此三明是以智慧证得彻底究竟,清楚的知道是怎么一回事;而“通”只不过有此种能力罢了。

佛陀还有十八不共法,既是说佛陀成道,他所具有的能力与阿罗汉、凡夫是不一样的。

㈢、十八不共法:身无失;口无失;念无失;无异想;无不定心;无不知己舍;欲无减;精进无减;念无减;慧无减;解脱无减;解脱知见无减;一切身业随智慧行;一切口业随智慧行;一切意业随智慧行;智慧知过去世无碍;智慧知未来世无碍;智慧知现在世无碍。

16, 六波罗蜜:意思是度到彼岸,六度就是六波罗蜜,也既是所谓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和智慧。布施度悭贪;持戒度毁犯;忍辱度瞋心;精进度懈怠;禅定度散乱;智慧度愚痴(邪见)。此六度可度我们的烦恼,同时也能度众生,所以它被称为六波罗蜜。

普贤十大愿: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悔业障、随喜功德、请转法轮、请佛住世、常随佛学、恒顺众生、普皆回向。

弥勒菩萨: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

唐太宗当政后,正式册封老子为道教教主“太上老君”至玄宗时代,老列庄三子之书便正式改名为道教真经:《老子》称为《道德经》,《列子》称为《清虚经》,《庄子》称为《南华经》。

南华寺祖殿内有三具真身,中间为六祖慧能真身,左边为憨山德清和尚真身,右边为丹田禅师真身。与南华寺不是很远的云门寺,也有一具肉身,是偃祖真身。在佛教史上,自古至今有不少有道之人以肉身留世示人,用于度化有缘之人能于佛法生信,此等肉身俗称肉身菩萨,或称肉身舍利,是不须任何防腐处理的,自然金刚不坏。像六祖肉身离今已一千又几百多年,就是木头这样放置也会腐朽了,这不是现代的科学可理解的。曾有一藏地高僧,圆寂之后弟子火化,炉子烧坏了,肉身却烧不坏,不像很多肉身是自然放置不腐。1992年往生的周凤臣老人的肉身也未经任何处理,经冬历夏,自然从容地演化成"金刚琉璃体"。当然最多的是火化之后存留各种坚固子(俗称舍利子)示现于大众瞻仰。少数有道之人像虚云法师弟子具行上人则是自己用三昧真火把自身烧成灰离去,据说本师释迦牟尼佛示寂后世人天人也烧不了肉身,也是其自身三昧真火所烧,留下存世的八万四千舍利子。而有的如堪布阿琼上师则是虹化,肉身化作彩虹消失于世间。

早晨是天人吃饭的时间,中午人道吃饭,晚上鬼道吃饭。佛采用的制度,以人道为中心,日中一食;后世弟子们,过了中午一点钟就不吃饭了,这个是佛的制度。关于这个吃饭的问题,世界上各个地区不同,习惯不同。有的民族注重早餐,有些注重午餐或注重晚餐,每个人不同,叫做段食。除了吃饭外,还有思食,是指精神食粮。当一个人苦闷到极点,灰心到极点时,如没有精神食粮也会死掉。另外还有触食,触食就是感受,譬如我们在房间里,衣服穿得不对,闷得非常难过;或者被埋在土里,感觉气不通了,就是感觉没有气可吃了。更有识食,阿赖耶识的功能,支持生命的存在。所以段食、触食、思食、识食,也可说都是人的食粮。

佛的衣服是一件袈娑,又称福田衣,袈娑的横条、直条,依照受戒的情形都有规定。条纹像一块田一样,是为众生培福的标记,所以叫做福田衣。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阿耨多罗」这四个字是梵文,中文勉强译为「无上」,至高无上。「三」这个音就是正,「藐」是等,平等。菩提是觉悟,连起来就是说要发:无上正等正觉的心。

17,大阿罗汉入定可以达到八万四千劫之久,现在很难有人相信这种事了。关于此事,让我们回溯到唐朝玄奘法师到印度留学路上的一个传说,但他自己的笔记及大唐西域记里没有记载。当他走过新疆天山以南,到了印度北边,靠近喜马拉雅山的后面一个雪山地方时,天气很冷,到处都是雪,但是有一个山顶上却没有雪,雪下来也不积留。玄奘很奇怪,跑上去看,发现地上有很粗很长的头发。他看了半天,认为这里头可能不是这个劫数的人,也许是上一个冰河时期的人。结果真的挖出一个很高大的人来,玄奘法师发现那是一个打坐的人,就用引磬在他耳朵边叮叮叮,慢慢的敲。这位先生出定了,他说是释迦牟尼佛之前迦叶佛末法时代的比丘,出家自己自修得定,在这里入定等释迦牟尼佛下世来,好向他请教。玄奘法师告诉他释迦牟尼佛已经涅盘了,他说:那我再等吧!等下一次弥勒菩萨来吧!玄奘法师拖住他的耳朵说:老兄,你慢一点入定,这样不是办法,你等弥勒菩萨再来就是要出定找他,谁来通知你出定呢?他说:这也对呀!玄奘法师说:你有办法出神离开这个身体吗?玄奘告诉他,自己要到印度取经去,叫他到中国去投胎,将来作自己的弟子。并且告诉他,到了大唐向那个最大的宫殿去投胎当太子,等他回来。于是这个人就出神走了。玄奘二十年后回来,见唐太宗说到此事,要找这个来投胎的太子出家,但查遍后宫,当天没有太子出生,结果发现武将尉迟恭家里那天生了一个侄子。原来那个罗汉来大唐投胎,看见尉迟恭的王府,就错认为皇宫了。唐太宗把尉迟恭找来对他说:我要出家,但当皇帝不能出家,你就让你家那个孩子代表我出家吧!玄奘法师想,那个罗汉定力那么高,见面时应该认识我!岂知罗汉、菩萨也有隔阴之迷,投一个胎就迷掉了。对玄奘似曾相识,却搞不清楚。皇帝下命令出家,当然可以,但有三个条件,一车美女服侍他,一车酒肉,一车书。这就是后来玄奘法师的唯识传人──窥基法师的故事,又称三车法师,此说也许是影射的戏论。

(从上例子我们可以知道迦叶佛是贤劫第九小劫人寿减至二万岁时降世的,离今约二百万年。地球上不止出现过我们这批人类,而是已有好几批人类居住地球了。在印度和尼泊尔有许多阿育王柱,有二柱就记录了迦叶佛和贤劫第一尊佛拘留孙佛的舍利塔处。可见地球上早有佛降生,人也经过了几次寿增寿减的循环,也可说明进化论所言人由低级动物进化而来不是事实。畜生道与人道本是六道轮回的不同二道,何来猿能进化成人?如上若说只是故事不足信,那现在释迦牟尼佛的弟子大迦叶尊者因佛吩咐不死,留形住世,活著等五十七亿年后弥勒佛降临,现正在云南鸡足山内入定。入定几十亿年可比上面只入定二百万年长久多了,这可是事实,丝毫不假的。)

18,几个小故事:

①有一次在森林里面有一只野狗,因为有个树倒下来,它以为看到什么妖魔鬼怪,它就赶快跑。当野狗在跑的时候,鹿也跟着跑,羊也跟着跑,很多动物一直在跑,连大象也跟着跑,本来在睡觉的狮子也跟着跑一直跑一直跑,以为后面有什么魔鬼。大家跑到悬崖快没有地方跑的时候停下来,全部停下来以后,每个人都问前面:你干嘛跑?我不知道!因为前面也在跑!然后终于找到那一只野狗,问它:为什么跑?我不知道啊,我好象看到什么东西掉下来,好象魔鬼!后来经过了解,原来那是一棵树。就这个缘故,结果全部的动物都跑到断崖边,差点摔死了。佛陀比喻这就是我们人类,如果我们没有听闻佛法,说要读书考第一名,然后要做事业,要结婚,要生小孩,然后存很多钱。大家都在跑,跑到后来统统掉到地狱,掉落悬崖,不知道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别人叫我们追求,我们就去追求。所以我想我们今天学佛,佛教的信仰是一个智慧,一定要去了解。

②佛陀曾经讲过一个故事:迦毗罗卫国有一些王子带着他们的太太,然后大家出去溪边游泳 。其中一个王子没有结婚,就找了一个舞女。他游泳时就把身上的衣服、宝物拿下来,结果当他在游泳的时候,那个舞女就偷了他们的宝贝、漂亮的衣服跟珠宝,拿了就跑。这些王子一上来,看不到衣服大家就追,一直追,结果追不到。看到树下刚好佛陀坐在那边,他们就问佛陀说:“出家人啊,您有没有看到一个女人包着我们的衣服、珠宝,她偷了我们的东西跑掉了”。佛陀就说:“你们坐下来,你们坐下来,你们都还没有找到自己的,都在找外面的东西,生命应该先探求自己。”各位,这一句话最重要了。人如果不能够了解自己,乃至当自己了解,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就一直往外追求金钱、宝物。贵为王子,在追求这些东西,也不是快乐,所以我想每个人生命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要离苦得乐。到底什么是苦?什么是苦?就像我想年轻人他们说要结婚,很多人问我说:结婚好,还是不结婚好?因为他觉得不结婚是苦。大家都有先生,有太太,但是结了婚呢,你会讲说:不要结啦,结了更苦!那到底结还是不结?佛教也没有叫你结婚,也不叫你不结婚。就是说:你要了解它的意义本质,你才去作它,去用它,才不会痛苦。如果你不了解金钱的意义,然后一味的追求金钱,金钱会害了你。如果你了解了金钱的意义,金钱是为了维持家庭,保护生活,进一步还可以帮助贫穷的人。那以这样子的来赚钱,就有意义。身体的本质是痛苦的,因为它本来就会生老病死。你要知道,你为什么要生小孩,因为本身就是个苦。但是我生他下来,能够让他灭苦,利用这个身体灭苦脱离轮回,你生这个小孩有意义。不然你就一直在制造另外一个痛苦,生、老、病、死、轮回苦。

③「有罪」改名字

在坦义始罗这个地方,有一所大学堂,许多贵族子弟都来此求学。学堂里有一位受人尊敬的老师,他不光收这些有钱人家的孩子,对那些聪明伶俐的穷人家的孩子也照收不误。他向五百弟子传授经典,教导他们。在弟子之间,有一个人名叫巴波格,意思是「有罪」。他常常听着别人对他喊:「有罪、有罪」的,心里非常别扭,好象他真的有罪似的。他跑到老师那里说:「我的名字太不吉利了,老师总帮新生的孩子取名字,可不可以也帮我取一个新名字呢?让我更有成就。」老师和蔼地笑着对他说:「我的孩子,你嫌你的名字不吉利?那你就到城乡各地走一走,去找一个你认为中意的吉利的名字吧!我将参照你带回来的名字,给你起一个新名字。」

有罪见老师答应他的要求,高兴极了!立即准备了行囊,喜孜孜地上路了。他走过一村又一村,来到了一个城市。那里刚好有人在办丧事,他看到死者的亲属将死者往坟场中抬,便好奇地问旁边的人说:「请问这死者叫什么名字呢?」「他叫长寿。」「叫长寿?」有罪感到十分疑惑地说:「为什么叫长寿的人也会死去呢?」旁边的人白了他一眼:「你是傻瓜吗?不管是长寿,还是叫短寿,其实都一样,人总是要死的。名字不过只是一个称呼罢了。」学生听了这番话,忽然有点觉得改名字的念头没先前那么强烈了。

他继续走,进入城中,刚好路过一家商店门前时,店主将一个女奴推倒在门口的石板路上,然后举鞭抽打她。一旁围上许多人看热闹,有罪也跟着凑上去。「她叫什么名字呀?」有罪问。「叫护财!」「那他们为什么要打她呢?」「因为她把主人交给他的帐款弄丢了。」「咦?真奇怪,她叫护财,怎么还会弄丢钱呢?」「你是傻瓜吗?不管是叫护财,还是叫失财,都有可能会弄丢钱,跟名字无关啊!。」听了这番话,他对改名字更加淡漠了。

有罪继续他的旅行。远远地看见一个人瞻前顾后,左转右转的。「原来是迷路了啊。」有罪向前问清了原由,并告诉他正确的方向。「对了!这位尊者,请问你叫什么名字。」「啊,我叫指路。」有罪一听,差点笑出声来:「你的名字叫指路,怎么也会迷路呢?」那人有些生气地说:「不管是叫指路,还是叫迷路,人有时都会迷路。名字不过是一个称呼罢了。看来你真是个大傻瓜!」学生听了这个话,忽然觉得改名字真是没意义的举动,他立刻返回自己的村落,见到老师马上行礼。「我的孩子,你游历回来了。怎么样?想好新名字了吗?」有罪回答说:「老师,我在旅途中发现,不管是叫长寿,还是短寿,都一样会死去;不管是叫护财,还是失财,都是一样会弄丢钱财;不管叫指路,还是迷路,其实都一样会迷路,名字不过是个称呼罢了。靠名字并不能取得成就。我已经认识到,只有靠『才能』和『智慧』,才能取得成就!」「那你还要改名字吗?」「不!不改了,我的名字还是继续『有罪』吧。」老师哈哈一笑,念了这样一首诗:

「名叫长寿亦死去,名叫护财亦贫穷,名叫指路亦迷路,有罪回来不改名。」

④两角钱多于千两黄金

从前有一个很贫穷的女孩子,有一天,她从乡下来到舍卫城找工作,碰巧经过一寺庙正在举办供僧法会,她看到很多施主都来供僧布施。这时,贫穷的女孩子心里想:「我前世没有种福田,所以今生贫苦,日日出卖劳力为三餐奔波。现在遇到清净福田,应该好好把握布施种福田的机会才对。」

她就将身上仅有的两角钱,放进功德箱里供养僧众。当她将钱放进功德箱的时候,里面的住持老和尚看见了,住持就走出来向大家宣布:「这个女孩子是我们今天的功德主,虽然大家捐的钱都比她还多,而这女孩只捐两角钱,但这却是这女孩身上全部的财产,她以最虔诚的心来布施,就这份布施的心,我宣布她是今天的功德主。」这个贫穷的女孩子听了很高兴,但是布施完了,也确实身无分文,当她离开寺庙后,只好沿街行乞,到了中午,她走累了,便走到一棵树下休息,当她睡着了以后,出现一个奇迹。此时是正午,日正当中,但是太阳却晒不到她,她上头有一圈云为她遮蔽阳光,相传这是有德的人才能有的瑞相,但竟然在这贫穷的女孩身上产生这种神迹!

那时候,在附近有一个小国家的国王,他的皇后刚过世,国王的原意是不想再娶,但是,每个大臣都进言:「国王!您一定要再娶,这样才能传宗接代,我们去替国王找一个全国最有德行的女人来做皇后。」当这些大臣们在找寻新皇后的人选时,经过这女孩休息的地方,大家同时看到了这太阳晒不到她的神迹。「啊!这个女孩子一定是个有德的女人,她就是新皇后的不二人选!」所有的大臣一致认同地说。这布施两角钱的贫穷女孩,当下从乞丐变成皇后,成为一国之母,过着尊贵的日子。这个女孩子成为皇后之后,知道自己是因布施功德所致,便感念当初捐两角钱供僧的佛寺。

「我那时候布施两角钱就已经是功德主了,我现在贵为皇后,带更多黄金到佛寺供养,那个老和尚看到我一定会很高兴,一定更尊敬我是大功德主。」皇后心里想着应该再去做更大的功德。

于是,皇后坐着八人抬着的大轿,几箱子的供养品跟在后头,一路上浩浩荡荡地来到佛寺。当皇后驾临佛寺时,随从们大声喊着:「皇后驾到!」知客师父们赶紧出来热络招待,就怕一个不小心得罪了皇后娘娘。此时,皇后等候多时,就是看不到住持老和尚,怎么派人进去请,老和尚就是不出来。就在皇后心里觉得纳闷时,老和尚派了位小沙弥来向皇后说了以下这番话:「住持师父说:『您当年布施两角钱是真正的虔诚,是以全部的财产布施,而您这次来布施并不是因为虔诚的心,而是因为现在贵为皇后,要大家知道,希望受到人家赞美,是为了做功德主而来的。所以,没有什么功德,我不需要出来和您见面。』」皇后听了小沙弥一番话,内心惭愧不已,原来贵为皇后的自己,拥有一切,却失去身为贫穷女孩时那份虔诚布施的心!

⑤玄奘大师与那烂陀大学

玄奘大师来那烂陀大学,总共有五年的时间,从一个完全不懂印度文梵文,乃至精进的修学,五年之内由学生变成校长。在玄奘大师的记载里面,你知道玄奘大师,这五年怎么修学的吗?他来到这个地方,几乎是不睡觉的。因为难得保留了生命,经过了这么苦难,乃至八百孤离的流沙,他都没死,才能够来到这个地方求学,这么宝贵的佛经带回中国。

玄奘法师在这边修学的时候,虽然每天都有人送三餐给他,但是那个侍者说,很少看到这三餐有动的,都不吃,不但不吃。每天晚上他都点着油灯,这油灯干嘛,因为怕自己眼睛合起来,睡着了,就把这个油灯,滴在自己身上烫自己,也让他自己不会睡觉,这样精进的来研习经藏,乃至学习印度文梵文,到一直他病倒在地上,被侍者发现,才知道他这么认真努力。在五年时间要学完,这么多的经论带回中国,所以这幅画它前面摆着香,随时供着佛菩萨,身上背着,如果不能把这个带回中国的话,他就白来,所以他也不能够死,所以慢慢才回到长安。

今天我们看到这么多的经典,是玄奘大师带回来的。现在的印度人,查找整个印度佛教历史,也都是按照玄奘大师所写的《大唐西域记》才慢慢的找到这些。所以不但我们中国人尊敬,印度人更是尊敬玄奘大师,当然我们念心经,观世音菩萨为了帮助玄奘大师,从中国来到印度,那时候他是偷跑出来的,示现成生病的病比丘,玄奘大师看到这个生病的老比丘,放弃一切先照顾他,这个老比丘在他病好了以后就告诉玄奘法师,你这一路去会有很多的痛苦灾难,所以我现在把这个咒语教给你,教给他的咒语就是梵文的心经跟后面的心经咒,然后他靠着这个力量,来降伏一切苦难,终于来到那烂陀这个地方求学。

⑥母鹿断肠

许真君就是晋朝许逊,字敬之,汝南人。(今河南省汝南县)家住南昌,少年时代,喜武功,善射箭,爱好打猎。有一天到野外,射中一只小鹿,鹿母痛怜爱子,奋不顾身,冲向小鹿,以舌舔伤痕,因箭深伤重,小鹿不救身死,鹿母惨痛徘徊悲鸣,也死在当场。真君见此情景,非常惊奇,当剖开母鹿腹部时,发现柔肠寸寸断裂,恻隐之心,油然而生,只好就地埋葬。原来母鹿因哀怜儿子惨死,悲伤过度,以至肠断。真君大生悔恨,感悟人畜虽然有别,爱子之心,天性相同,怨艾自己,竟然如此残酷,伤害了天地骨肉之情。于是折断弓箭,从此不现畋猎。后来荐举为孝廉,官旌阳县令,感晋室朝政紊乱,弃官司归隐,追随仙人吴猛受三清法要,入深山潜修,证了仙道。于是周游江湖以道术为民除害。太康初年飞升成仙。因常显灵迹济世,宋帝追封为神功妙济真君,也简称为许真君,或称许旌阳。

⑦天台智者大师凿放生池 

隋唐时高僧,天台宗第三代祖师智者大师,讳名智凯,隋炀帝尊称他为智者。大师曾发起佛教徒,乐捐钱财,购买浙江临海一带洼地六十多所,延长起来共有四百多里,开凿放生池,普劝世人戒杀放生,并奏请朝廷,下令立碑,禁止捕鱼,直至唐贞观年间,依然存在。自后,也有很多明君高僧倡导,唐肃宗乾元二年,下诏天下州县,各立放生池。宋真宗天喜元年也下诏天下广立放生池,杭州西湖,就是宋朝时设立的放生池,现在成了有名的胜地。到了明朝莲池大师,也在上方、长寿两处设立放生池,并以戒杀放生文流通天下。因此,自古以来景仰德风,发心慈济物命之仁人君子,真不可胜数。可惜世代久远,提倡者离世而去,时局变更,善法也败坏了,如今渔火,已如星布,夜半电鱼者,飘飞水面,平时又有钓鱼比赛等残害物命的活动,实在令人悲叹!

⑧寿禅师赎鳞虫得度 

宋朝永明大师,讳名延寿,莲宗第六代祖师。平生喜欢买物放生,吴越王钱文穆镇守杭州时,大师当余杭县的库吏,常挪用库钱买鱼虾等水族放生。因此犯了“监守自盗”的罪名,依法应处死刑。吴越王信仰佛教,深知他盗用库钱,全在放生。因此命执行刑罚官,在临刑时,注意观察他的言词容色,前来禀报。大师身临刑场,脸上毫无忧戚的表现,大家都觉得很奇怪,大师说:‘我对库钱,毫无私自使用,全部买物放生,如今死了,直生西方极乐世界,岂不是一大乐事?“吴越王听了他的话,就赦免了他的罪。大师从此出家为僧,勤修禅定,礼佛拜忏,获得无碍辩才。大师涅槃后,抚州有某僧生病,神识入冥间,见阎罗王大殿左边,供一尊僧像,阎罗王时常出座恭敬礼拜。某僧感觉奇怪,主吏回答说:“阎罗王礼拜的是永明寿禅师,永明禅师在世时修持精进,如今已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证上品上生,阎罗王特别尊敬大师的德化,因而设供每日经常礼拜。”

⑨孙真人救龙子传方 

孙真人是历史上大名医孙思邈,唐朝京兆华原人,七岁就学,便能日诵千余字,弱冠善谈庄老及百家学说兼好释典。精于阴阳推步医药之学。后来隐居太白山修道家功夫,练气养神,专精探究医药,以济世活人为心。当他尚未成就仙道时,有一次外出遇见村童,捕捉一蛇,殴打戏弄,蛇身出血将死。孙真人怜悯蛇无辜遭受伤害,便向村童买回,用药敷治救活,然后放生于草泽中。经过月余,孙真人在静坐间,见一位青衣少年前来邀请,真人跟随,到了世人称羡的水晶宫,见头戴合帽,身穿绛衣的龙王出来迎接,延请上座并说:“小儿前日出游,被人所伤,幸遇道人拯救,不胜感激。”即召青衣小官出来,再三拜谢,并殷勤设宴款待,留住三天,临行拿出奇珍异宝赠送,以表谢意。真人坚持不受说道:“久闻龙宫甚多医病秘方,愿能传我,以救世人,远胜金玉。”龙王为感激救子之情,便赠送玉笈三十六方。命仆护送真人到家。经过屡次试验均有灵效,于是编入千金方中传世,从此医术更加精通,行医救人无算。后来证了仙品,活到一百二十岁,到了唐高宗永徽三年二月十五日早上起床,沐浴更衣,遗下形体,仙化而去。经过月余,形体颜貌不变,举尸入棺,轻如空衣,时人都惊奇赞叹!世称为孙真人。

⑩沙弥救蚁得高寿

佛在世时,有一比丘已证道果,得六神通,知道随侍身边的小沙弥,再过七天,性命将尽。因此命沙弥回家探省母亲,并吩咐他说:“八天以后再回来”其目的就是要他命终在家中。小沙弥在家度过了八天,就回到师父的身边,比丘觉得很奇怪,于是入定观察究竟。原来沙弥在回家途中,看见蚂蚁穴被水浸入,千万蚂蚁被困水中,将要淹死,沙弥顿发一念慈心,随即脱下袈裟堵住水流,并以竹作桥救渡,万千蚂蚁因而得免溺死。由此功德,转短寿而成长寿。后来沙弥活到八十高寿,并证罗汉果,永离六道轮回之苦。

⑾宋郊活蚁占大魁 

宋朝宋郊宋祁兄弟两人,同在太学读书。有一次,遇见一位高僧,能观人相貌,预知吉凶祸福。特为他们兄弟俩相命说:“小宋今科将高中状元,大宋虽登科甲,但名位不高。”事后,有一次,宋郊到野外,偶见蚂蚁穴,被暴风雨水所浸,无数蚂蚁将被淹死,宋郊心生慈悯,编竹作桥,救渡了无数蚂蚁的生命。到了科试时,兄弟两人同时参加应考,考毕,尚未放榜,又遇见那位高僧,一见宋郊,大为惊奇地说:“先生相貌已改,必有大阴德,好象曾经救活数百万条生命。”宋郊回答说:“贫儒哪有如此能力?”僧说:“不然,凡是小动物,都有生命。”郊就将救蚂蚁的事实说出。僧说:“这就对了,先生之令弟当中状元,但是先生功名,将不在令弟之下!”放榜点呼名次时,宋郊果然选居第一。当时章献太后认为小弟不可位居兄长之先,于是该祁为第十名,以郊为第一名。这时两人才深信高僧的话,果然应验。

19,日本的江本胜博士,给我们证实,这个水,从水的实验当中,证明人的心理也能够对水的结构产生影响,证明人的心确实是物质的主宰。我们看看江本胜博士他的实验是这样的,比如说拿两瓶水,玻璃瓶装的两瓶水,一瓶上面贴了些很恶毒的语言,像「真恶心、讨厌、我要杀你」这些恶毒的语言。然後把这些水进行结冰,用高倍的显微镜观察,就发现它的水结晶的结构,是这麽丑陋。另外一瓶水上面,贴着很美好的语言,比如说「爱、感谢」,这些水的结晶体就非常美丽。同样一个来源的水,但是用不同的心念、不同的语言加给它,它结冰之後,所显示的水结晶真的有天渊之别。所以这个实验就给我们证实了,人的心念、人的语言能够改变物质的结构。如果是善心、善意对水的,水的结晶也很美;如果是恶心、恶意对水的,水的结晶也很丑陋。我们知道我们身上,人体百分之七十都是水分,这个地球是百分之七十的面积是海洋。因此,如果我们自己能够经常存着善心、善意,存着爱心、感谢,常怀感恩,可想而知,你身上的水分这种结晶一定非常美好,你的身体也一定健康。如果你心里总是有些怨恨、不平,可想而知,你身上的水结晶也是那麽丑陋,那身体一定不好。

其实许多夫妻不知,妻子吵完架,孩子吓得大哭,妻子便给孩子喂奶止哭,这是很危险的。生气时奶水也有毒,喂孩子怎能使孩子健康?须心平静下来,先挤掉一些奶后再喂。一个女人想漂亮,却心胸恶毒,整天怨天忧人,心地不慈悲,这样的人再多化妆品美容品也是无济于事的,即使整得看起来漂亮,也如同电影《画皮》,徒具一张脸皮而已,卸装后更丑。女人应知,要想漂亮,须以内心美好做基础,这样的美才是持久的。

20, 【复次。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即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告诉须菩提,假使有人诚诚恳恳学佛,研究金刚经,结果一辈子倒楣,为人轻贱。当然也有些人学佛反而发了财,大部分都是遭遇更多困难。不但学佛如此,信别的宗教也是一样的,很多人说自己一辈子作好事,结果倒楣透顶,什么坏事都到他身上。历史上司马迁也怀疑这个问题,善人做好事,偏要倒楣;坏蛋个个好得很,身体又健康,精神又好又发财,又有办法,这个世界上因果报应到那里去了呢?这是个大问题。有人问过佛说,为什么世界上有许多人做好事,结果却那么惨呢?佛说因为他过去的恶业还没有报完,所以先还这个恶报的债。佛说你要知道,以因果报应来讲,是因为这个人先世的罪业,应该堕于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即为消灭」,换句话说,将功折罪,抵那个罪。因为现在做好人、做好事,把过去生的业报减轻了,消灭了,而另外得一个果报;这一个果报太不容易了,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彻大悟,要成佛。所以永嘉禅师说:「了即业障本来空,未了还须偿宿债」。所以金刚经这一点,大家不要轻易的看过去了,这是反转来告诉我们,要如何修持才有结果;必须先要真修行消掉自己的业报,智慧才能启发。过去生的业报没有消减,智慧是启发不了的。注③

21,【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22,娑婆世界的天众(梵语娑婆,此云堪忍。此世界的众生,皆能忍受贪、嗔、痴三毒及诸烦恼,能忍斯恶,故名忍土。)

天者,天然。有天然之福享受,思衣得衣、想食食来、天衣无缝、甘露自至、不假造作,故名为天。 

欲界有六天: 

第一、四天王天:在须弥山腰,为四大天王所居。须弥山东,黄金埵,持国天王所居;南方琉璃埵,增长天王所居;西白银埵,广目天王所居;北水晶埵,多闻天王所居。由于布施、持不杀生戒、孝顺父母,殁生此天,寿命五百岁。人间五十年,为此天一昼夜。 

第二、忉利天:居须弥山顶,单修十善,无禅定功,殁生此天:寿一千岁。人间一百年,为此天一昼夜。 (‘忉利’是六欲第二重天,此云三十三,在须弥山顶。四埵各有八天,中央善见天,是帝释所居;帝释是天王,余三十二天是天子所居,合称三十三天。)

第三、须焰摩天,此云“善时分”。日月光明照不及,以莲化开合为昼夜;又自身发光明,不假日月之明,故名善时分。

第四、兜率陀天,此云“知足”。于五欲境,常自知足。又有内外院之分,内院补处弥勒菩萨所居,外院天人所居。 

第五、化乐天:自能变化五欲之境,而自享受。 

第六、他化自在天:不劳自化,他天为化欲境,而自享受,故名他化自在。欲界魔王亦居此天。

上来六天,天福自然,而未离饮食、男女、睡眠之欲,故名欲界。 

色界四禅,共十八天。初禅有三天: 

1、梵众天:离欲得禅,故名为梵;其色清净,故名色界;众者,民也。梵天人民,故名梵众天。 

2、梵辅天:此天内有觉观,外有言语,以语言辅助梵王宣扬梵德故名。 

3、大梵天:即大梵王,其名尸弃,主领大千世界。 

二禅有三天: 

1、少光天:此天禅定力胜,定体发光故名。 2、无量光天:此天禅定转胜,故光明无量。 

3、光音天:此天禅定更胜,内无觉观之细念,外无言语之粗旷。但以种种光明,代表种种音声,故名光音天。

 三禅有三天: 1、少净天:禅力转增,离初禅之喜心,得净定之乐境故名。 

2、无量净天:定增乐增,净乐无量。

3、遍净天:寂净之乐,周遍身心;三界之乐,以此天为第一,故名遍净天。

 四禅有九天: 

1、福生天:一切福中,以禅定之福最胜,故名福生。 

2、福爱天:福无边中,得妙随顺故名。

3、广果天:凡夫人天中,此天果报最为殊胜。

4、无想天:又名外道天。外道压迫妄想,妄想不生,一定定五百劫,三界中无处可安置,故居此天。 

5、无烦天:是阿那含果,下界惑尽,上界惑薄,故生此天,缘真断惑。 

6、无热天:也是阿那含果,居此所断之惑,转见微薄。 

7、善见天:障微定胜,见色明澈。

8、善现天:何只见色,又能现色。9、色究竟天:至色边际,最极之处,一念空色,便离色界。

摩醯首罗天:以定得大自在,又名大自在天。此天王三目、八臂、乘白牛、执白拂,一念之间,能游大千世界;一念之顷,能知大千世界雨滴头数。 

乃至非想非非想处天,是名无色界四天。 

第一、空无边处天:从色界四禅,以方便力,灭可见可对色、又灭不可见可对色、更灭不可见无对色;三色一灭,便出色笼,但见虚空无边,故名‘空无边处天’。

第二、识无边处天:此天再用方便力,灭空识现,但觉识心无边际,故名。 

第三、无所有处天:再用方便力灭识,识灭一切皆无故。 

第四、非想非非想处天:再以定力灭无,无灭想现;又以定力灭想,想灭无现。总不能想与无及我,三者一时俱灭,所以灭而非灭。昔日黄龙禅师斥吕洞宾‘饶经八万劫,终归落空亡’者,此定也。

以上虽能灭色而“无色”之笼不能跳出,故云“无色四天”。欲、色、无色是三界,天福享尽,随业受报,六道轮回。

佛常赞叹十王功德几乎同佛一样,就是人间的转轮圣王,欲界天的四天王,三十三天的天主帝释(就是我们讲的玉皇大帝),色界天的大梵天王等。

23,佛把一切的生命分成十二类。第一是卵生,像鸟、鸡、鸭等,都是属于卵生。胎生是指人、马、及各种由胞胎里生的。湿生包括了鱼、蚊子、苍蝇等。化生就是变化的东西,如蝉蜕、蜻蜓、蝴蝶等。除了胎生、卵生、湿生、化生四种之外,另有一种生命为「有色」,是有形像,有物质可以看见的。另有一种生命是「无色」,不是我们所知,也看不见,可是它确实的存在。譬如说鬼吧!那是「无色」的生命,跟我们阴阳电子不同而已。如果到贵州、云南的边界,就可以听到活鬼的故事。活鬼称为山魈,这个山魈,我们拿佛经来解释就很简单了,他是「若有色」「若无色」的众生。人走到山里,看到走路的脚印子同我们相反,脚指头在后面,脚后跟在前面的地方,就知道有山魈。另有一类众生是「若有想」,有思想感觉。另有一类众生是「若无想」,没有思想、感觉。细分之下,有些生命没有思想,没有知觉,但有感觉。另有众生是神的境界,照佛学的分类,神的类别太多了,神也有他的等次,一类叫「非有想」,不是没有想,但是看起来没有想。譬如有些人在打坐,你看他好像不知道,可是他又知道,真知道吗?又不知道。其实,世界上还有更多种类的生命,不过佛法大致归纳为十二类。

人类具备了十二类生。我们是胎胞里精虫卵脏的结合,所以是卵生,胎生。在妈妈肚子里是湿生。要青菜、萝卜、牛肉、洋葱堆起来才能长大,所以也是「化生」。人也是「有色」,身体机能有物质可见。但是讲到人的生命──气,又不是物质了,也看不见,所以是「无色」。「有想」,我们当然有思想,有时侯我们呆住,或者没有什么思想,笨得要死,那又入于「无想」。还有许多人到达「非有想」「非无想」的修道境界,虽没有成功,但他已经到达了「非有想」「非无想」。

24,世间有阴有阳,有幽有明。明阳世间,是天与神共居;龙或阴或阳;唯鬼属阴,居阴间。

菩萨十地者:初欢喜地,二离垢地,三发光地,四焰慧地,五难胜地,六现前地,七远行地,

八不动地,九善慧地,十法云地。

佛法有七财:一信、二戒、三多闻、四舍、五慧、六惭、七愧。佛法以信为首,华严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佛法大海,无信不入。所以“信”心清净,方能持“戒”,善由“多闻”,闻故能“舍”,舍则生“慧”,有慧才能知“惭”识“愧”,故信为财之首。

弥勒成佛时,即作是念:“是诸众生,皆于佛法中,种诸善根,释迦牟尼遣来付我,我今受之。善哉!释迦牟尼佛,能善教化如是等众生,来至我所。”如是三赞释迦牟尼佛已,为众说四谛,闻者同时得道。 第一会说法,九十六亿人得阿罗汉果。第二会说法,九十四亿人得阿罗汉果。第三会说法,九十二亿人得阿罗汉果。九十六亿人——受五戒者。九十四亿人——受三归依者。九十二亿人——一称南无佛者。 

十善者:身不杀、盗、YIN,身业清净;口无妄言、绮语、两舌、恶口,口业清净;意无贪、嗔、痴、烦恼,意业清净。十善是生天法门,但行十善,上升六欲天。

愿云禅师云:“千百年来碗里羹,怨深似海恨难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

须弥山腰四万二千由旬高处,有四天王天。 

东方持国天王:护持国土故;领乾闼婆(此云寻香,天帝俗乐神)、富单那(此云臭,主热病鬼)二部鬼神。 

南方增长天王:令自他善根增长故;领鸠槃荼(梦魇鬼)、薛荔多(劣的饿鬼)二部鬼神。 

西方广目天王:能作种种语故;领毗舍阇(颠狂鬼、啖精气鬼)、毒龙(有眼、声、气、触四毒)二部鬼神。 

北方多闻天王:福德之名,闻四方故;领夜叉(飞行鬼)、罗刹(可畏鬼、暴恶鬼)二部鬼神。 

人间地、水、火、风,随业所感,故有人间依报,种种享受,各各不同。地狱铜、铁、石、火,随业所感,故有种种苦具,困苦罪人。华严经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观音六斋日,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又每年有三长斋月,正月、五月、九月是也。十斋日:于月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日。乃至三十日。

25,虚云和尚, 俗姓萧, 父母年逾四十,忧无后。母赴城外观音寺祈子,见寺宇残破,及东关桥梁失修,发愿兴建。父母同梦一长须著青袍者,顶观音跨虎而来,跃卧榻上,惊起互告,遂有娠。一八四○年七月二十九日寅时,诞生于泉州府署。初堕地,为一肉团,母大骇恸,以今后无复举子望,遂气壅死。翌日有卖药翁来,为破之,得男,由庶母王氏抚育。

民国四十年辛卯师一百一十二岁,春戒期中。‘云门事变。’

三月初三日,师病重时,即趺坐入定,闭目不视。不言,不食,不饮水。惟侍者法云,宽纯,日夜侍之。端坐历九日。十日早,渐倒下,作吉祥卧。侍者以灯草试鼻官,气已绝矣,诊左右手脉亦已停矣,惟颜色如常,体尚温。十一日早,微闻呻吟,旋开目。侍者告以时间,师曰:‘我觉才数分钟耳。’语侍者法云曰:‘速执笔为我记之,勿轻与人说,启疑谤也。’师从容言曰:‘余顷梦至兜率内院,庄严瑰丽,非世间有。见弥勒菩萨,在座上说法,听者至众。其中有十余人,系宿识者。即江西海会寺志善和尚,天台山融镜法师,歧山恒志公,百岁宫宝悟和尚,宝华山圣心和尚,读体律师,金山观心和尚,及紫柏尊者等。余合掌致敬,彼等指余坐东边头序第三空位。阿难尊者当维那,与余座靠近。听弥勒菩萨讲“唯心识定”未竟,弥勒指谓余曰:“你回去。”余曰:‘弟子业障深重,不愿回去了。’弥勒曰:“你业缘未了,必须回去,以后再来。”并示偈曰:注⑧

识智何分 波水一个 莫昧瓶盆 金无厚薄   性量三三 麻绳蜗角 疑成弓影 病惟去惑 

凡身梦宅 幻无所著 知幻即离 离幻即觉   大觉圆明 镜鉴森罗 空花凡圣 善恶安乐

悲愿渡生 梦境斯作 劫业当头 警惕普觉   苦海慈航 毋生退却 莲开泥水 端坐佛陀

‘以下还有多句。记不清了。尚另有开示。今不说。’

先是三月初一日,将师别移禁一室。门封窗闭,绝其饮食,大小便利,不许外出,日夜一灯黯然,有如地狱。至初三日,有大汉十人入室,逼师交出黄金白银,及枪械。师言无有,竟施毒打。先用木棒,继用铁棍,打至头面血流,肋骨折断。随打随问,师即趺坐入定。金木交下,扑扑有声。师闭目不视,闭口不语,作入定状。是日连打四次,掷之扑地,视其危殆,以为死矣。呼啸而出,监守亦去。侍者俟夜后,扶师坐于榻上。初五日彼等闻师未死,又复入室,视老人端坐入定如故,益怒,以大木棍殴之。拖下地,十余众以革履蹴踏之,五窍流血,倒卧地上,以为必死无疑矣。又呼啸而去。入夜,侍者复抱师坐榻上,端坐如故。初十日晨,师渐渐作吉祥卧下,经一昼夜,全无动静。侍者以灯草试鼻孔,亦不动摇,意圆寂矣。惟体尚温,颜色怡然。侍者二人守之,至十一日晨,(即四月十六日)师微呻吟,旋扶之起坐。侍者告以入定及卧睡时间,师徐语侍者法云等,神游兜率听法事。夫甚深禅定境界,苦乐俱捐,昔憨山紫柏受严刑时,亦同此境,此非未证悟者所能代说也。

26,古人安世高法师,累世修持,首一世为安息国太子,舍离五欲,出家修道,得宿命通。知前世欠人命债,其债主在中国。于是航海而来,到达洛阳,行至旷野无人之境,忽觌面来一少年,身佩钢刀,远见法师,即怒气冲冲,近前未发一言,即拔刀杀之。法师死后,灵魂仍至安息国投胎,又为太子。迨年长,又发心出家,依然有宿命通。知今世尚有命债未还,债主亦在洛阳。于是重来,至前生杀彼身命者家中借宿。饭罢,问主人曰:‘汝认识我否?’答曰:‘不识。’又告曰:‘我即为汝于某年某月某日在某旷野中所杀之僧是也。’主人大惊,念此事无第三者能知,此僧必是鬼魂来索命,遂欲逃遁。僧曰:‘勿惧,我非鬼也。’即告以故,谓:‘我明日当被人打死,偿夙生命债,故特来相求,请汝明日为我作证,传我遗嘱,说是我应还他命债,请官不必治误杀者之罪。’说毕,各自安睡。次日,同至街坊。僧前行,见僧之前有一乡人挑柴。正行之间,前头之柴忽然堕地,后头之柴亦即坠下,扁担向后打来,适中僧之脑袋,立即毙命。乡人被擒送官,讯后,拟定罪。主人见此事与僧昨夜所说相符,遂将该僧遗言向官陈述。官闻言,相信因果不昧,遂赦乡人误杀之罪。其僧灵魂复至安息国。第三世又投胎为太子,再出家修行,即世高法师也。

明朝初年,湖南潭州有一黄铁匠,以打铁为生,人皆呼为黄打铁。那时正是朱洪武兴兵作战的时候,需要很多兵器。黄打铁奉命赶制兵器,日夜不休息。有一天,某僧经过他家,从之乞食。黄施饭,僧吃毕,谓曰:‘今承布施,无以为报,有一言相赠。’黄请说之。僧曰:‘你何不修行呢?’黄曰:‘修行虽是好事,无奈我终日忙忙碌碌,怎能修呢?’僧曰:‘有一念佛法门,虽在忙碌中还是一样修。你能打一锤铁,念一声佛。抽一下风箱,也念一声佛。长期如此,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他日命终,必生西方极乐世界。’黄打铁遂依僧教,一面打铁,一面念佛。终日打铁,终日念佛。不觉疲劳,反觉轻安自在,日久功深,不念自念,渐有悟入。后将命终,预知时至,遍向亲友辞别,自言往生西方去也。到时把家务交代了,沐浴更衣,在铁炉边打铁数下,即说偈曰:‘叮叮当当,久炼成钢。太平将近,我往西方。’泊然化去。当时异香满室,天乐鸣空,远近闻见,无不感化。

具行未出家时,吸烟喝酒,嗜好很多。一家八口,都在祝圣寺当小工,后来全家出家,他的嗜好全都断除了。虽然不识一字,但很用功课诵,普门品等不数年全能背诵。终日种菜不休息,夜里拜佛拜经,不贪睡眠。在大众会下,别人欢喜他,他不理会,厌恶他,他也不理会。常替人缝衣服,缝一针,念一句南无观世音菩萨,针针不空过。后朝四大名山,阅八年,再回云南。是时虚云正在兴建云栖寺,他还是行苦行。常住大小事都肯干,什么苦都愿意吃。大众都欢喜他,临命终时,将衣服什物变卖了,打斋供众,然后向大众告辞。一切料理好了,在四月时收了油菜子,他将几把禾秆,于云南省云栖下院胜因寺后园,自焚化去。及被人发觉,他已往生去了。其身上衣服钩环,虽皆成灰,还如平常一样没有掉落,端坐火灰中,仍然手执木鱼引磬。

27, 道德,是世上最尊贵的。所以说‘道高龙虎伏,德重鬼神钦。’鬼神和人,各有各的法界。人法界中,有觉有不觉,知见有邪有正,诸天鬼神皆然。人法界在六凡中,超过其他五法界,因为六欲天耽爱女色,忘记修行。四禅天单耽禅味,忘其明悟真心之路。四空天则落偏空,忘正知见。修罗耽嗔,地狱鬼畜苦不堪言,皆无正念,那能修行。人道苦乐不等,但比他界则易觉悟,能明心见性,超凡入圣。诸天鬼神虽有神通,都尊重有道德的人。古来禅师大德,惊天动地,白鹿衔花,青猿献果,天魔外道,诸仙鬼神,都来归依。如真祖师归依观音,财神归依普贤,洞宾仙师归依黄龙,王灵官归依地藏,文昌归依释迦牟尼佛等等。元圭禅师在中岳庞坞住茅庵,曾为岳神受戒。岳神虽有神通,还不及有道德的人,这就是德重鬼神钦。

玄奘法师有大唐西域记,内容所说,都是真实话。惟世间流传的小说西游记,说的全是鬼话。这部书的来由是这样的,北京白云寺白云和尚讲道德经,很多道士听了都做了和尚。长春观的道士就不愿意了,以后打官司,结果长春观改为长春寺,白云寺改为白云观。道士做一部‘西游记’小说骂佛教。看‘西游记’的人要从这观点出发,就处处都看出他的真相。世人相信这部假的西游记,而把真的西域记埋没了。针对西游记而作的一部封神榜,是和尚骂道士的。从这观点看他,就看出处处都是骂道士的。比如说道士修仙必有劫数,要捱刀刃。

四圣六凡十法界。四圣是:佛,菩萨,缘觉,声闻。六凡是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这十法界中,佛以下九界都叫众生。四圣不受轮回,六凡流转生死。无论是佛是众生,皆心所造。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那里来个十法界呢。十法界皆从一念生,一乘任运,万德庄严,是诸佛法界;圆修六度,总摄万行,是菩萨法界;见局因缘,证偏空理,是缘觉法界;功成四谛,归小涅槃,是声闻法界;广修戒善,作有漏因,是天人法界;爱染不息,杂诸善缘,是人道法界;纯执胜心,常怀嗔斗,是修罗法界;爱见为根,悭贪为业,是畜生法界;欲贪不息,痴想横生,是饿鬼法界;五逆十恶,谤法破戒,是地狱法界。既然十法界不离一心,则一切修法,都是修心。自性本来是佛,不要妄求,只把贪嗔痴习气除掉,自见本性清净。

世人不知人身之宝贵。大涅槃经偈曰:“生世为人难,值佛世亦难,犹如大海中,盲龟遇浮孔。”杂阿含经曰:“大海中有一盲龟,寿无量劫,百年一遇出头。复有浮木,只有一孔,漂流海浪,随风东西。”盲龟百年一出,得遇此孔。凡夫漂流五趣海,还复人身,甚难于此。显扬论曰:‘一日月之照临,名一世界。这一世界,九山八海和四洲。’九山是:须弥山,持双山,持轴山,担木山,善见山,马耳山,障碍山,持地山,小铁围山。八海是:七个香水海和一个大碱水海。须弥山与持双山之间乃至障碍山与持地山之间,当中都有一重香水海。八山之间,共七香水海。最后持地山与小铁围山之间,有一重大碱水海,此海中有东西南北四洲。

六道之中,每一道都有千品万类,贵贱尊卑各各不同。故经云:“譬如诸天,共器饮食,随其福德,饭色有异。上者见白,中者见黄,下者见赤。”欲界诸天有YIN欲,四天王天与人间同。忉利天YIN事与人间略异,只过风不流秽。夜摩天则执手成YIN。兜率天但对笑为YIN。化乐天以相视为YIN。他化天以暂视成YIN。楞严经说:“如是六天,形虽出动,心迹尚交,自此已还,名为欲界。”色界已无YIN欲,还有色身。楞严经说:“是十八天,独行无交,未尽形累,自此已还,名为色界。但无粗色,非无细色。”楞严经云:“是四空天,身心灭尽,定性现前,无业果色,从此逮终,名无色界。”三界轮回YIN为本,六道往返爱为基。三界六道,身量寿命,长短不同。非非想处天,寿长八万大劫,还是免不了生死轮回。三界无安,犹如火宅,我们打算出火宅,就要好好的修行。

28, 欢乐苦日短,忧愁叹日长。时光长短,唯心所造。一切苦乐,随境所迁。昔日有一禅和子在鼓山挂单,有一生癞病僧,别人看见都讨厌他。这禅和子年纪才二十多岁,很慈悲细心招呼病僧。病僧好了,与禅和子一同起单,病僧曰:‘我多谢你的照顾,病才医好,否则我早就死了,你和我一齐到我小庙去住住吧。’禅和子说:‘我先朝五台,将来再到你小庙去。’禅和子朝完五台,回到鼓山,访那病僧。那病僧就在一金丝明亮的寺门边迎接他说:‘等你很久了,这么迟到。’便倒一杯开水他喝。禅和子说:‘路上未吃饭呢。’病僧说:‘请稍等一下,饭就送来。’病僧便去牵牛、犁田、播种、拔秧、插秧、薅草、割稻子、碾米、作饭。不知怎样搅的,顷刻间饭就弄好了。饭吃完之后,禅和子想告假去,病僧请留一宿,迨天明下山,则江山依旧,人事全非,已改朝换代过了很多年了。我们苦恼交煎,日子非常难过。他上山住一日夜,吃一顿饭下山,就改了朝代,过了很多年月。罗浮山沙门慧常,因采茶入山洞,见金字榜罗汉圣寺,居中三日而出,乃在茅山,人间五年矣。你看时间长短,是不是唯心所造呢。俗话曰:“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就如上面事例所说。其实极乐世界、各层天等时间各不相同,佛在许多经上都有说,但不要忘了我们现在居住的地球也是凡圣同居土,像上面的例子是进入了圣境,故时空不同。

佛言:“人有二十难:贫穷布施难;豪贵学道难;弃命必死难;得睹佛经难;生值佛世难;忍色离欲难;见好不求难;被辱不嗔难;有势不临难;触事无心难;广学博究难;除灭我慢难;不轻未学难;心行平等难;不说是非难;会善知识难;见性学道难;随化度人难;睹境不动难;善解方便难。”若无善根福德因缘,不说遇著佛,遇菩萨罗汉也难。故无善根之人,虽生佛世也无用处。而且就算在佛身边,为佛弟子,若不依教奉行,也会招堕。现今佛不在世,善知识代佛弘法。但善根浅薄的,会善知识也难,纵有缘见面闻法,不明所说之义,也无益处。华严初祖杜顺和尚,是文殊菩萨化身。有弟子亲近很久,不知他的伟大,一日告假,要朝五台山礼文殊去。师赠以偈曰:‘游子漫波波,台山礼土坡;文殊祗这是,何处觅弥陀。’弟子不会意,及至五台山脚,见一老人,谓之曰:‘文殊今在终南山,杜顺和尚是也。’弟子趋归,师已于十一月十五日坐亡。至今关中于是日作文殊忌斋。

永明禅师有禅净四料简,其文曰:‘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忽现前,瞥尔随他去。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无禅无净土,铜床并铁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大悟的人,法法圆通,参禅是道,念佛是道,乃至如我们劳动掘地也是道。他为挽救末法根劣的人,故弘净土,他是净土宗的第六代祖。中国佛教徒,以冬月十七日为弥陀圣诞,这原是永明禅师的生日。因为他是阿弥陀佛乘愿再来的,所以就以他的生日,作为弥陀诞辰。丰干禅师也是弥陀化身。可见自古以来,诸佛菩萨都并没远离我们,以各种化身分身来教化世人,只惭愧我们福德浅薄,业障深厚,无缘相识,甚至当面错过而不识。

29,华严经节选,让我们见识一下宇宙的玄妙:

一时佛在摩竭提国,阿兰若法菩提场中,始成正觉。有十佛世界微尘数菩萨摩诃萨,所共围绕。复有佛世界微尘数执金刚神,复有佛世界微尘数身众神,复有佛世界微尘数足行神,复有佛世界微尘数道场神,复有佛世界微尘数主城神,复有佛世界微尘数主地神,复有无量主山神,复有不可思议数主林神,复有无量主药神,复有无量主稼神,复有无量主河神,复有无量主海神,复有无量主水神,复有无量主风神,复有无量主空神,复有无量主方神,复有无量主夜神,复有无量主昼神,复有无量阿修罗王,复有不可思议数迦楼罗王,复有无量紧那罗王,复有无量摩睺罗伽王,复有无量夜叉王,复有无量诸大龙王,复有无量鸠槃荼王,复有无量乾闼婆王,复有无量月天子,复有无量日天子,复有无量三十三天王,复有无量须夜摩天王,复有不可思议数兜率陀天王,复有无量化乐天王,复有无数他化自在天王,复有不可数大梵天王,复有无量光音天王,复有无量遍净天王,复有无量广果天王,复有无数大自在天王。尔时如来道场众海,悉已云集,无边品类,周匝遍满,形色部从,各各差别,随所来方,亲近世尊。尔时华藏庄严世界海,以佛神力,其地一切六种十八相震动。所谓,动,遍动,普遍动。起,遍起,普遍起。涌,遍涌,普遍涌。震,遍震,普遍震。吼,遍吼,普遍吼。击,遍击,普遍击。此诸世主,一一皆现不思议诸供养云,雨于如来道场众海。

尔时世尊,放佛刹微尘数光明,普照十方各一亿佛刹微尘数世界海。彼世界海诸菩萨众,于光明中,各得见此华藏庄严世界海。尔时十方世界海,一切众会,蒙佛光明所开觉已,各共来诣毗卢遮那如来所,亲近供养。所谓,此华藏庄严世界海东,次有世界海,名清净光莲华庄严。此华藏世界海南,次有世界海,名一切宝月光明庄严藏。此华藏世界海西,次有世界海,名可爱乐宝光明。此华藏世界海北,次有世界海,名毗琉璃莲华光圆满藏。此华藏世界海东北方,次有世界海,名阎浮檀金玻璃色幢。此华藏世界海东南方,次有世界海,名金庄严琉璃光普照。此华藏世界海西南方,次有世界海,名日光遍照。此华藏世界海西北方,次有世界海,名宝光照耀。此华藏世界海下方,次有世界海,名莲华香妙德藏。此华藏世界海上方,次有世界海,名摩尼宝照耀庄严。如是等十亿佛刹微尘数世界海中,有十亿佛刹微尘数菩萨摩诃萨,一一各有世界海微尘数诸菩萨众,前后围绕,而来集会。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告诸大众言,诸佛子,世界海,有十种事。所谓世界海起具因缘,世界海所依住,世界海形状,世界海体性,世界海庄严,世界海清净,世界海佛出兴,世界海劫住,世界海劫转变差别,世界海无差别门。

略说以十种因缘故,一切世界海,已成现成当成。何者为十,所谓如来神力故,法应如是故,一切众生行业故,一切菩萨成一切智所得故,一切众生及诸菩萨同集善根故,一切菩萨严净国土愿力故,一切菩萨成就不退行愿故,一切菩萨清净胜解自在故,一切如来善根所流及一切诸佛成道时自在势力故,普贤菩萨自在愿力故。

一一世界海,有世界海微尘数所依住。所谓,或依一切庄严住,或依虚空住,或依一切宝光明住,或依一切佛光明住,或依一切宝色光明住,或依一切佛音声住,或依如幻业生,大力阿修罗形,金刚手住,或依一切世主身住,或依一切菩萨身住,或依普贤菩萨愿所生,一切差别庄严海住。

世界海,有种种差别形相。所谓,或圆或方,或非圆方,无量差别,或如水漩形,或如山焰形,或如树形,或如华形,或如宫殿形,或如众生形,或如佛形,如是等,有世界海微尘数。

世界海,有种种体。所谓,或以一切宝庄严为体,或以一宝种种庄严为体,或以一切宝光明为体,或以种种色光明为体,或以一切庄严光明为体,或以不可坏金刚为体,或以佛力持为体,或以妙宝相为体,或以佛变化为体,或以日摩尼轮为体,或以极微细宝为体,或以一切宝焰为体,或以种种香为体,或以一切宝华冠为体,或以一切宝影像为体,或以一切庄严所示现为体,或以一念心,普示现境界为体,或以菩萨形宝为体,或以宝华蕊为体,或以佛言音为体。

世界海,有种种庄严。所谓,或以一切庄严具中,出上妙云庄严。或以说一切菩萨,功德庄严。或以说一切众生,业报庄严。或以示现一切菩萨,愿海庄严。或以表示一切三世佛,影像庄严。或以一念顷,示现无边劫,神通境界庄严。或以出现一切佛身庄严。或以出现一切宝香云庄严。或以示现一切道场中,诸珍妙物,光明照耀庄严。或以示现一切普贤行愿庄严。如是等,有世界海微尘数。

世界海,有世界海微尘数,清净方便海。所谓,诸菩萨亲近一切善知识,同善根故。增长广大功德云,遍法界故。净修广大诸胜解故。观察一切菩萨境界,而安住故。修治一切诸波罗蜜,悉圆满故。观察一切菩萨诸地,而入住故。出生一切净愿海故。修习一切出要行故。入于一切庄严海故。成就清净方便力故。如是等,有世界海微尘数。

一一世界海,有世界海微尘数佛,出现差别。所谓,或现小身,或现大身,或现短寿,或现长寿,或唯严净一佛国土,或有严净无量佛土,或唯显示一乘法轮,或有显示不可思议,诸乘法轮,或现调伏少分众生,或示调伏无边众生。如是等,有世界海微尘数。

世界海,有世界海微尘数劫住。所谓,或有阿僧祇劫住,或有无量劫住,或有无边劫住,或有无等劫住,或有不可数劫住,或有不可称劫住,或有不可思劫住,或有不可量劫住,或有不可说劫住。如是等,有世界海微尘数。

世界海,有世界海微尘数劫转变差别。所谓,法如是故,世界海,无量成坏劫转变。染污众生住故,世界海,成染污劫转变。修广大福众生住故,世界海,成染净劫转变。信解菩萨住故,世界海,成染净劫转变。无量众生,发菩提心故,世界海,纯清净劫转变。诸菩萨各各游诸世界故,世界海,无边庄严劫转变。十方一切世界海,诸菩萨云集故,世界海,无量大庄严劫转变。诸佛世尊,入涅槃故,世界海,庄严灭劫转变。诸佛出现于世故,一切世界海,广博严净劫转变。如来神通变化故,世界海,普清净劫转变。如是等,有世界海微尘数。

世界海,有世界海微尘数无差别。所谓,一一世界海中,有世界海微尘数,世界无差别。一一世界海中,诸佛出现,所有威力无差别。一一世界海中,一切道场遍十方法界无差别。一一世界海中,一切如来,道场众会无差别。一一世界海中,一切佛光明,遍法界无差别。一一世界海中,一切佛变化,名号无差别。一一世界海中,一切佛音声,普遍世界海,无边劫住无差别。一一世界海中,法轮方便无差别。一一世界海中,一切世界海,普入一尘无差别。一一世界海中,一一微尘,一切三世,诸佛世尊,广大境界,皆于中现无差别。

此华藏庄严世界海,有须弥山,微尘数风轮所持, 此世界海大地中,有不可说佛刹微尘数香水海。一一香水海,各有四天下微尘数香水河,右旋围绕。此不可说佛刹微尘数香水海中,有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世界种安住。一一世界种,复有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世界。彼诸世界种,于世界海中,各各依住,各各形状,各各体性,各各方所,各各趣入,各各庄严,各各分齐,各各行列,各各无差别,各各力加持。

尔时普贤菩萨,复告大众言,诸佛子,此不可说佛刹微尘数香水海,在华藏庄严世界海中,如天帝网,分布而住。此最中央香水海,名无边妙华光,摩尼王幢为底,出大莲华,名一切香,摩尼王庄严,有世界种,而住其上,名普照十方炽然宝光明。以一切庄严具为体,有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世界于中布列。其最下方有世界,名最胜光遍照,佛号净眼离垢灯。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种种香,二佛刹微尘数世界周匝围绕,佛号师子光胜照。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一切宝庄严普照光,三佛刹微尘数世界周匝围绕,佛号净光智胜幢。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种种光明华庄严,四佛刹微尘数世界周匝围绕,佛号金刚光明无量精进力善出现。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普放妙华光,五佛刹微尘数世界周匝围绕,佛号香光喜力海。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净妙光明,六佛刹微尘数世界周匝围绕,佛号普光自在幢。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众华焰庄严,七佛刹微尘数世界周匝围绕,佛号欢喜海功德名称自在光。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出生威力地,八佛刹微尘数世界周匝围绕,佛号广大名称智海幢。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出妙音声,九佛刹微尘数世界周匝围绕,佛号清净月光明相无能摧伏。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金刚幢,十佛刹微尘数世界周匝围绕,佛号一切法海最胜王。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恒出现帝青宝光明,十一佛刹微尘数世界周匝围绕,佛号无量功德法。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光明照耀,十二佛刹微尘数世界周匝围绕,佛号超释梵。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至此世界名娑婆,以金刚庄严为际,依种种色,风轮所持,莲华网住,状如虚空,以普圆满天宫殿,庄严虚空而覆其上,十三佛刹微尘数世界周匝围绕,其佛即是毗卢遮那如来世尊。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寂静离尘光,十四佛刹微尘数世界周匝围绕,佛号遍法界胜音。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众妙光明灯,十五佛刹微尘数世界周匝围绕,佛号不可摧伏力普照幢。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清净光遍照,十六佛刹微尘数世界周匝围绕,佛号清净日功德眼。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宝庄严藏,十七佛刹微尘数世界周匝围绕,佛号无碍智光明遍照十方。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离尘,十八佛刹微尘数世界周匝围绕,佛号无量方便最胜幢。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清净光普照,十九佛刹微尘数世界周匝围绕,佛号普照法界虚空光。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妙宝焰,二十佛刹微尘数世界周匝围绕,佛号福德相光明。诸佛子,此遍照十方炽然宝光明世界种,有如是等不可说佛刹微尘数广大世界。诸佛子,如是十不可说佛刹微尘数香水海中,有十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世界种,皆依现一切菩萨形,摩尼王幢,庄严莲华住。各各庄严际,无有间断,各各放宝色光明,各各光明云而覆其上,各各庄严具,各各劫差别,各各佛出现,各各演法海,各各众生遍充满,各各十方普趣入,各各一切佛神力所加持。此一一世界种中,一切世界,依种种庄严住,递相接连成世界网,于华藏庄严世界海,种种差别,周遍建立。(遍照十方炽然宝光明世界种整个形状如宝塔倒过来,下小上大,可分20层,我们娑婆世界和极乐世界同在第十三层)。

东方过十佛刹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金色,佛号不动智。彼世界中,有菩萨名文殊师利,与十佛刹微尘数诸菩萨俱,来诣佛所。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承佛威力,普观一切菩萨众会,而作是言,诸佛子,如来于此娑婆世界,诸四天下,种种身,种种名,种种色相,种种修短,种种寿量,种种处所,种种诸根,种种生处,种种语业,种种观察,令诸众生,各别知见。诸佛子,如来于此四天下中,或名一切义成,或名圆满月,或名师子吼,或名释迦牟尼,或名第七仙,或名毗卢遮那,或名瞿昙氏,或名大沙门,或名最胜,或名导师,如是等,其数十千(此四天下即银河系这小世界,各小世界都有四大洲,故名四天下,我们地球称释迦牟尼佛,本师在银河系有上万名号,可见银河系像地球有人类的星球有上万个)。令诸众生,各别知见。诸佛子,此四天下东,次有世界名为善护,如来于彼,或名金刚,或名自在,或名有智慧,或名难胜,或名云王,或名无诤,或名能为主,或名心欢喜,或名无与等,或名断言论,如是等,其数十千。令诸众生,各别知见。诸佛子,此四天下南,次有世界名为难忍,如来于彼,或名帝释,或名宝称,或名离垢,或名实语,或名能调伏,或名具足喜,或名大名称,或名能利益,或名无边,或名最胜,如是等,其数十千。令诸众生,各别知见。诸佛子,此四天下西,次有世界名为亲慧,如来于彼,或名水天,或名喜见,或名最胜王,或名调伏天,或名真实慧,或名到究竟,或名欢喜,或名法慧,或名所作已办,或名善住,如是等,其数十千。令诸众生,各别知见。诸佛子,此四天下北,次有世界名有师子,如来于彼,或名大牟尼,或名苦行,或名世所尊,或名最胜田,或名一切智,或名善意,或名清净,或名瑿罗跋那,或名最上施,或名苦行得,如是等,其数十千。令诸众生,各别知见。诸佛子,此四天下东北方,次有世界名妙观察,如来于彼,或名调伏魔,或名成就,或名息灭,或名贤天,或名离贪,或名胜慧,或名心平等,或名无能胜,或名智慧音,或名难出现,如是等,其数十千。令诸众生,各别知见。诸佛子,此四天下东南方,次有世界名为喜乐,如来于彼,或名极威严,或名光焰聚,或名遍知,或名秘密,或名解脱,或名性安住,或名如法行,或名净眼王,或名大勇健,或名精进力,如是等,其数十千。令诸众生,各别知见。诸佛子,此四天下西南方,次有世界名甚坚牢,如来于彼或名安住,或名智王,或名圆满,或名不动,或名妙眼,或名顶王,或名自在音,或名一切施,或名持众仙,或名胜须弥,如是等,其数十千。令诸众生,各别知见。诸佛子,此四天下西北方,次有世界名为妙地,如来于彼,或名普遍,或名光焰,或名摩尼髻,或名可忆念,或名无上义,或名常喜乐,或名性清净,或名圆满光,或名修臂,或名住本,如是等,其数十千。令诸众生,各别知见。诸佛子,此四天下,次下方有世界名为焰慧,如来于彼,或名集善根,或名师子相,或名猛利慧,或名金色焰,或名一切知识,或名究竟音,或名作利益,或名到究竟,或名真实天,或名普遍胜,如是等,其数十千。令诸众生,各别知见。诸佛子,此四天下,次上方有世界名曰持地,如来于彼,或名有智慧,或名清净面,或名觉慧,或名上首,或名行庄严,或名发欢喜,或名意成满,或名如盛火,或名持戒,或名一道,如是等,其数十千。令诸众生,各别知见 (如上是银河系十方最近星系小世界的名字和本师示现在那的称号) 。诸佛子,此娑婆世界,有百亿四天下。如来于中,有百亿万,种种名号。令诸众生,各别知见。(娑婆世界这一佛土大世界有百亿多个星系)

此娑婆世界东,次有世界名为密训。此娑婆世界南,次有世界名曰丰溢。此娑婆世界西,次有世界名为离垢。此娑婆世界北,次有世界名曰丰乐。此娑婆世界东北方,次有世界名为摄取。此娑婆世界东南方,次有世界名为饶益。此娑婆世界西南方,次有世界名为鲜少。此娑婆世界西北方,次有世界名为欢喜。此娑婆世界次下方,有世界名为关钥。此娑婆世界次上方,有世界名曰振音(这是娑婆世界十方最近十佛土的名称)。诸佛子,如娑婆世界,如是,东方百千亿,无数无量,无边无等,不可数不可称,不可思不可量,不可说,尽法界虚空界,诸世界中,如来名号,种种不同。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

须弥顶上: 尔时,法慧菩萨,承佛威力,入菩萨无量方便三昧。是时诸佛,各申右手,摩法慧菩萨顶。法慧菩萨,即从定起,告诸菩萨言,佛子,菩萨住三世诸佛家,彼菩萨住有十种。何者为十,所谓,初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具足方便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王子住,灌顶住。是名菩萨十住。

夜摩天宫: 尔时功德林菩萨,承佛神力,入菩萨善思惟三昧。尔时诸佛,各申右手,摩功德林菩萨顶。时功德林菩萨即从定起,告诸菩萨言,佛子,菩萨行不可思议。菩萨摩诃萨有十种行,一者欢喜行,二者饶益行,三者无违逆行,四者无屈桡行,五者无痴乱行,六者善现行,七者无著行,八者难得行,九者善法行,十者真实行。尔时功德林菩萨,复告诸菩萨言,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藏。何等为十,所谓,信藏,戒藏,惭藏,愧藏,闻藏,施藏,慧藏,念藏,持藏,辩藏。

兜率天宫: 尔时金刚幢菩萨,承佛神力,入菩萨智光三昧。尔时诸佛,各以右手,摩金刚幢菩萨顶。金刚幢菩萨,得摩顶已,即从定起,告诸菩萨言,佛子,菩萨摩诃萨,有不可思议大愿,所谓,修学去来现在,一切佛回向。佛子,菩萨摩诃萨回向有十种,何等为十,一者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二者不坏回向,三者等一切诸佛回向,四者至一切处回向,五者无尽功德藏回向,六者入一切平等善根回向,七者等随顺一切众生回向,八者真如相回向,九者无缚无著解脱回向,十者入法界无量回向。

他化自在天: 尔时金刚藏菩萨,承佛神力,入菩萨大智慧光明三昧。十方诸佛,各伸右手,摩金刚藏菩萨顶。摩顶已,金刚藏菩萨,从三昧起,普告一切菩萨众言,诸佛子,诸菩萨,救护一切众生,为一切诸佛所护,入过去未来,现在诸佛智地。何等为菩萨摩诃萨智地,菩萨摩诃萨智地,有十种,一者欢喜地,二者离垢地,三者发光地,四者焰慧地,五者难胜地,六者现前地,七者远行地,八者不动地,九者善慧地,十者法云地。

摩竭提国,阿兰若法菩提场: 十定品: 尔时如来,告普贤菩萨言,普贤,汝应为普眼及此会中,诸菩萨众,说十三昧。令得善入,成满普贤所有行愿。何者为十,一者普光大三昧,二者妙光大三昧,三者次第遍往诸佛国土大三昧,四者清净深心行大三昧,五者知过去庄严藏大三昧,六者智光明藏大三昧,七者了知一切世界佛庄严大三昧,八者众生差别身大三昧,九者法界自在大三昧,十者无碍轮大三昧。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告诸菩萨言,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通。第一善知他心智神通;第二无碍天眼智神通;第三知过去际劫宿住智神通;第四知尽未来际劫智神通;第五无碍清净。天耳智神通;第六住无体性无动作往一切佛刹智神通; 第七善分别一切言辞智神通;第八无数色身智神通;第九一切法智神通;第十一切法灭尽三昧智神通

尔时普贤菩萨,告诸菩萨言,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忍。所谓音声忍,顺忍,无生法忍,如幻忍,如焰忍,如梦忍,如响忍,如影忍,如化忍,如空忍。

尔时心王菩萨摩诃萨,于众会中,告诸菩萨言,佛子,此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刹一劫,于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刹,为一日一夜。极乐世界一劫,于袈裟幢世界金刚坚佛刹,为一日一夜。袈裟幢世界一劫,于不退转音声轮世界善胜光明莲华开敷佛刹,为一日一夜。不退转音声轮世界一劫,于离垢世界法幢佛刹,为一日一夜。离垢世界一劫,于善灯世界师子佛刹,为一日一夜。善灯世界一劫,于妙光明世界光明藏佛刹,为一日一夜。妙光明世界一劫,于难超过世界法光明莲华开敷佛刹,为一日一夜。难超过世界一劫,于庄严慧世界一切神通光明佛刹,为一日一夜。庄严慧世界一劫,于镜光明世界月智佛刹,为一日一夜。佛子,如是次第,乃至过百万阿僧祇世界,最后世界一劫,于胜莲华世界贤胜佛刹,为一日一夜。普贤菩萨,及诸同行大菩萨等,充满其中。

善男子,汝可入此毗卢遮那庄严藏大楼阁中,周遍观察,则能了知学菩萨行,学已成就无量功德。尔时善财童子,恭敬右绕弥勒菩萨摩诃萨已,而白之言,唯愿大圣,开楼阁门令我得入。时弥勒菩萨,前诣楼阁,弹指出声,其门即开,命善财入,善财心喜,入已还闭。见其楼阁,广博无量,同于虚空,阿僧祇宝以为其地,阿僧祇宫殿,阿僧祇门闼……尔时善财童子,见毗卢遮那庄严藏楼阁如是种种不可思议自在境界,又复于彼庄严藏内诸楼阁中,见一楼阁高广严饰最上无比,于中悉见三千世界百亿四天下百亿兜率陀天,一一皆有弥勒菩萨,降神诞生,释梵天王,捧持顶戴,游行七步,观察十方,大师子吼,现为童子,居处宫殿,游戏园苑,为一切智,出家苦行,示受乳糜,往诣道场,降伏诸魔,成等正觉,观菩提树,梵王劝请,转正法轮,升天宫殿,而演说法。劫数寿量,众会庄严,所净国土,所修行愿,教化成熟众生方便,分布舍利,住持教法,皆悉不同。   

摩耶夫人答言,佛子,我已成就菩萨大愿智幻解脱门,是故,常为诸菩萨母。佛子,如我于此阎浮提中迦毗罗城净饭王家,右胁而生悉达太子,现不思议自在神变。如是乃至尽此世界海,所有一切毗卢遮那如来,皆入我身,示现诞生自在神变。善男子,如此四天下阎浮提中,菩萨受生我为其母。三千大千世界百亿四天下阎浮提中,悉亦如是。善男子,如今世尊我为其母,往昔所有无量诸佛悉亦如是而为其母。善男子,有无量最后身菩萨,于此世界种种方便示现受生,我皆为母。善男子,如此世界贤劫之中,过去世时,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及今世尊释迦牟尼佛,现受生时,我为其母。未来世中弥勒菩萨,从兜率天降神时,我于彼时亦为其母。如是次第,有师子佛,法幢佛,善眼佛,净华佛,华德佛……普随顺自在佛,最尊天佛,如是乃至楼至如来。在贤劫中,于此三千大千世界,当成佛者,悉为其母。如于此三千大千世界,如是于此世界海十方无量诸世界一切劫中,诸有修行普贤行愿,为化一切诸众生者,我自见身悉为其母。

(目前的天文物理学由种种观察到的太空星系状态,推测宇宙的起因,发展及以后可能的毁灭原因等,如果那些科学家好好研究一下华严经的宇宙观,就会发现我们科技的眼光比井底之蛙还不如,我们所了知的宇宙万像,简直不及大海中一滴水的亿万分之一。我们所观察到的整个太空,只是在整个娑婆世界这一佛土之中,我们所居住的这个星系银河系只是佛土中的一个基本单位一个小世界,东西南北可分四大洲故又称一个四天下。各星系体性皆相同,以金刚庄严为际,整个娑婆世界形状如虚空,正如我们观察的太空,星星点点,大多皆是虚空。整个娑婆世界只是普照十方炽然宝光明世界种中无量佛土的一个而已,整个世界种的体性是以一切庄严具为体,各佛土有的以一切金刚庄严,有的以一切宝王为庄严,有的以种种华庄严,有的以摩尼王庄严,有的以心王摩尼庄严,有的以极坚牢不可坏金刚庄严,有的以普光庄严,有的以无尽宝云摩尼王庄严,有的以一切众生形摩尼王庄严,有的以日月宝为庄严……虽说整个世界种总体是以一切庄严具为体,但各各皆有差异,各佛土成住坏空都有所不同。我们的科学家称什么宇宙大爆炸论,说宇宙由奇点爆炸诞生,简直是大妄语,假如很科学,充其量也只是我们娑婆世界的诞生原理,别说别的佛土,更别说世界种,更别说世界海,还能谈得上什么宇宙。就是在这个世界种里,各佛土形状也千差万别,我们状如虚空,有的佛土状如摩尼宝形,有的如狮子之座形,有的如八隅形,有的如摩尼莲华形,有的普方形多有隅角,有的如宝华旋布形,有的如珠璎状,有的如执金刚形,有的形如华旋,有的其状周圆……许多佛土所见状态、天空全然不同于我们娑婆世界,如上所言,还只是同一个世界种的状况。

而世界种亦各种各样,我们所处的这个普照十方炽然宝光明世界种,处在华藏庄严世界海无量香水海的无边妙华光香水海中,在这香水海东有离垢焰藏香水海,有名叫遍照刹旋世界种,以菩萨行吼音为体,和我们这个世界种的体性便不同了,而此香水海南方,有无尽光明轮香水海,有世界种名佛幢庄严,以一切佛功德海音声为体。有的世界种以无边佛音声为体,有的世界种为普贤智所生,音声为体,有的世界种以一切佛智光音声为体,有的世界种以一切佛法轮音声为体,有的世界种以佛刹神变声为体,有的以一切菩萨地方便法音为体……各种不同性质的世界种无量无边。

宇宙中如华藏庄严世界海这样的世界海无量无边,所包含的世界种、大千世界更是无有边际。各各世界种、世界海体性、形成因缘、形状等各各不同,靠我们所谓的科学去研究,何时能研究透一个佛土都难,何况无边宇宙。2010-07-23)

30.长阿含经节选:(一由旬四十里)

过去七佛: 佛告诸比丘,过去九十一劫,时世有佛名毗婆尸如来。过去三十一劫,有佛名尸弃如来。即彼三十一劫中,有佛名毗舍婆如来。此贤劫中有佛名拘楼孙,又名拘那含,又名迦叶,我今亦于贤劫中成最正觉。毗婆尸佛时,人寿八万岁。尸弃佛时,人寿七万岁。毗舍婆佛时,人寿六万岁。拘楼孙佛时,人寿四万岁。拘那含佛时,人寿三万岁。迦叶佛时,人寿二万岁。我今出世,人寿百岁,少出多减。毗婆尸佛坐波波罗树下成最正觉。尸弃佛坐分陀利树下成最正觉。毗舍婆佛坐娑罗树下成最正觉。拘楼孙佛坐尸利沙树下成最正觉。拘那含佛坐乌暂婆罗门树下成最正觉。迦叶佛坐尼拘律树下成最正觉。我今如来,坐钵多树下成最正觉。毗婆尸如来三会说法,初会弟子有十六万八千人,二会弟子有十万人,三会弟子有八万人。尸弃如来亦三会说法,初会弟子有十万人,二会弟子有八万人,三会弟子有七万人。毗舍婆如来二会说法,初会弟子有七万人,次会弟子有六万人。拘楼孙如来一会说法,弟子四万人。拘那含如来一会说法,弟子三万人。迦叶如来一会说法,弟子二万人。我今一会说法,弟子千二百五十人。毗婆尸佛有二弟子,一名骞茶,二名提舍,诸弟子中最为第一。尸弃佛有二弟子,一名阿毗浮,二名三婆婆,诸弟子中最为第一。毗舍婆佛有二弟子,一名扶游,二名郁多摩,诸弟子中最为第一。拘楼孙佛有二弟子,一名萨尼,二名毗楼,诸弟子中最为第一。拘那含佛有二弟子,一名舒槃那,二名郁多楼,诸弟子中最为第一。迦叶佛有二弟子,一名提舍,二名婆罗婆,诸弟子中最为第一。今我二弟子,一名舍利弗,二名目揵连,诸弟子中最为第一。毗婆尸佛有执事弟子,名曰无忧。尸弃佛执事弟子,名曰忍行。毗舍婆佛有执事弟子,名曰寂灭。拘楼孙佛有执事弟子,名曰善觉。拘那含佛有执事弟子,名曰安和。迦叶佛有执事弟子,名曰善友。我执事弟子,名曰阿难。毗婆尸佛有子,名曰方膺。尸弃佛有子,名曰无量。毗舍婆佛有子,名曰妙觉。拘楼孙佛有子,名曰上胜。拘那含佛有子,名曰导师。迦叶佛有子,名曰集军。今我有子,名曰罗睺罗。

三十二相:一者足安平,足下平满,蹈地安隐。二者足下相轮,千辐成就,光光相照。三者手足网缦,犹如鹅王。四者手足柔软,犹如天衣。五者手足指纤,长无能及者。六者足跟充满,观视无厌。七者鹿膞肠,上下[月*庸]直。八者钩锁骨,骨节相钩,犹如锁连。九者阴马藏。十者平立垂手过膝。十一,一一孔一毛生,其毛右旋,绀琉璃色。十二,毛生右旋,绀色仰靡。十三,身黄金色。十四,皮肤细软,不受尘秽。十五,两肩齐亭,充满圆好。十六,胸有万字。十七,身长倍人。十八,七处平满。十九,身长广等,如尼拘卢树。二十,颊车如师子。二十一,胸膺方整如师子。二十二,口四十齿。二十三,方整齐平。二十四,齿密无间。二十五,齿白鲜明。二十六,咽喉清净,所食众味,无不称适。二十七,广长舌,左右舐耳。二十八,梵音清彻。二十九,眼绀青色。三十,眼如牛王,眼上下俱眴。三十一,眉间白毫柔软细泽,引长一寻,放则右旋螺如真珠。三十二,顶有肉髻。是为三十二相。

我今时人,乃至百岁,少出多减。如是展转,为恶不已,其寿稍减。当至十岁,十岁时人,女生五月便行嫁。是时世间酥油,石蜜,黑石蜜,诸甘美味不复闻名。粳粮,禾稻变成草莠。缯、绢、锦、绫、劫贝、白[疊*毛] 、今世名服,时悉不现。织粗毛缕以为上衣。是时,此地多生荆棘。蚊、虻、蝇、虱、蛇、蚖、蜂、蛆、毒虫众多。金、银、琉璃、珠玑、名宝,尽没于地。遂有瓦石砂砾出于地上。当于尔时,众生之类永不复闻十善之名,但有十恶充满世间。众生多修十恶,多堕恶道。众生相见,常欲相杀。犹如猎师见于群鹿。时,此土地多有沟坑,溪涧深谷,土旷人希,行来恐惧。尔时,当有刀兵劫起,手执草木,皆成戈鉾。于七日中,展转相害。时,有智者远逃丛林,依倚坑坎,于七日中怀怖畏心,发慈善言,汝不害我,我不害汝。食草木子以存性命,过七日已,从山林出,时有存者,得共相见,欢喜庆贺言。汝不死耶,汝不死耶,犹如父母唯有一子,久别相见,欢喜无量。彼人如是各怀欢喜,迭相庆贺,然后推问其家,其家亲属死亡者众。复于七日中悲泣号啕,啼哭相向,过七日已,复于七日中共相庆贺,娱乐欢喜,寻自念言,吾等积恶弥广,故遭此难,亲族死亡,家属覆没。今者宜当少共修善,宜修何善,当不杀生。尔时,众生尽怀慈心,不相残害。于是众生色寿转增,其十岁者寿二十岁,二十时人复作是念,我等由少修善行,不相残害故,寿命延长至二十岁,今者宁可更增少善,当修何善,已不杀生,当不窃盗……寿命延长至八万岁。八万岁时人,女年五百岁始出行嫁。时,人当有九种病:一者寒,二者热,三者饥,四者渴,五者大便,六者小便,七者欲,八者饕餮,九者老。时,此大地坦然平整,无有沟坑、丘墟、荆棘。亦无蚊、虻、蛇、蚖、毒虫。瓦石、沙砾变成琉璃。人民炽盛,五谷平贱,丰乐无极。是时,当起八万大城,村城邻比,鸡鸣相闻。当于尔时,有佛出世,名为弥勒如来。彼时,有王名曰儴伽,刹利水浇头种转轮圣王,典四天下,以正法治,莫不靡伏。七宝具足,一金轮宝、二白象宝、三绀马宝、四神珠宝、五玉女宝、六居士宝、七主兵宝。王有千子,勇猛雄烈,能却外敌,四方敬顺,不加兵杖,自然太平。注⑨

世记经: 佛告诸比丘,如一日月周行四天下。如是千世界、千阎罗王、千四天王、千忉利天、千焰摩天、千兜率天、千化自在天、千他化自在天、千梵天。是为小千世界。如一小千世界,尔所小千千世界,是为中千世界。如一中千世界,尔所中千千世界,是为三千大千世界。如是世界周匝成败,众生所居名一佛刹。须弥山王入海水中八万四千由旬,出海水上高八万四千由旬。其山直上,无有阿曲。其山下基纯有金沙,其山四面有四埵出。其四捶高四万二千由旬,四天大王所居宫殿。须弥山顶有三十三天宫,过三十三天由旬一倍有焰摩天宫,过焰摩天宫由旬一倍有兜率天宫,过兜率天宫由旬一倍有化自在天宫,过化自在天宫由旬一倍有他化自在天宫,过他化自在天宫由旬一倍有梵加夷天宫,于他化自在天,梵加夷天中间,有摩天宫,纵广六千由旬。过梵伽夷天宫由旬一倍有光音天宫,过光音天由旬一倍有遍净天宫,过遍净天由旬一倍有果实天宫,过果实天由旬一倍有无想天宫,过无想天由旬一倍有无造天宫,过无造天由旬一倍有无热天宫,过无热天由旬一倍有善见天宫,过善见天由旬一倍有大善见天宫,过大善见天由旬一倍有色究竟天宫,过色究竟天上有空处智天,识处智天,无所有处智天,有想无想处智天。齐此名众生边际,众生世界。一切众生生,老,病,死,受阴,受有,齐此不过。

佛告比丘,须弥山北有天下,名郁单曰。其土正方,纵广一万由旬,人面亦方,像彼地形。须弥山东有天下,名弗于逮。其土正圆,纵广九千由旬,人面亦圆,像彼地形。须弥山西有天下,名俱耶尼。其土形如半月,纵广八千由旬,人面亦尔,像彼地形。须弥山南有天下,名阎浮提。其土南狭北广,纵广七千由旬,人面亦尔,像此地形。须弥山北面天金所成,光照北方。须弥山东面天银所成,光照东方。须弥山西面天水精所成,光照西方。须弥山南面天琉璃所成,光照南方。

须弥山边有山,名伽陀罗,高四万二千由旬,纵广四万二千由旬。其山去须弥山八万四千由旬。去佉陀罗山不远有山,名伊沙陀罗,高二万一千由旬,纵广二万一千由旬。去伊沙陀罗山不远有山,名树巨陀罗,高万二千由旬,纵广万二千由旬。去树巨陀罗山不远有山,名善见,高六千由旬,纵广六千由旬。去善见山不远有山,名马食上,高三千由旬,纵广三千由旬。去马食山不远有山,名尼民陀罗,高千二百由旬,纵广千二百由旬。去尼民陀罗山不远有山,名调伏,高六百由旬,纵广六百由旬。去调伏山不远有山,名金刚围,高三百由旬,纵广三百由旬。

郁单曰天下其上人身体相类,形貌同等,不可分别。其貌少壮,如阎浮提二十许人。其人口齿平正洁白,密致无间,发绀青色,无有尘垢,发垂八指,齐眉而止,不长不短。若其土人起欲心时,则熟视女人而舍之去,彼女随后往诣园林。若彼女人是彼男子父亲,母亲骨肉中表不应行欲者,树不曲荫,各自散去。若非父亲,母亲骨肉中表应行欲者,树则曲躬,回荫其身,随意娱乐。一日,二日,或至七日,尔乃散去。彼人怀妊,七日,八日便产。随生男女,置于四衢大交道头,舍之而去。诸有行人经过其边,出指令嗽,指出甘乳,充适儿身。过七日已,其儿长成与彼人等,男向男众,女向女众。其土人民无所系恋,亦无畜积,寿命常定,死尽生天。彼人何故寿命常定,其人前世修十善行,身坏命终,生郁单曰,寿命千岁,不增不减。是故彼人寿命正等,其土人民不受十善,举动自然与十善合。身坏命终,生天善处,是故彼人得称为胜郁单曰。郁单曰者,其义云何,于三天下,其土最上最胜,故名郁单曰(郁单曰秦言最上) 。

佛告比丘,此四天下有八千天下围绕其外,复有大海水周匝围绕八千天下,复有大金刚山绕大海水,金刚山外复有第二大金刚山,二山中间窈窈冥冥,日月神天有大威力,不能以光照及于彼。彼有八大地狱,其一地狱有十六小地狱。第一大地狱名想,第二名黑绳,第三名堆压,第四名叫唤,第五名大叫唤,第六名烧炙,第七名大烧炙,第八名无间。各地狱有十六小狱,小狱纵广五百由旬。第一小狱名曰黑沙,二名沸屎,三名五百丁,四名饥,五名渴,六名一铜釜,七名多铜釜,八名石磨,九名脓血,十名量火,十一名灰河,十二名铁丸,十三名釿斧,十四名豺狼,十五名剑树,十六名寒冰。

佛告比丘,彼二大金刚山间有大风起,名为增佉。若使此风来至此四天下及八千天下者,吹此大地及诸名山须弥山王去地十里,或至百里,飞飏空中,皆悉糜碎。由有二大金刚山遮止此风,故使不来。比丘,当知此金刚山多所饶益,亦是众生行报所致。又彼二山间风,焰炽猛热,若使彼风来至此四天下者,其中众生,山河,江海,草木,丛林皆当燋枯。由此二金刚山遮止此风,故使不来。又彼二山间风,臭处不净,腥秽酷烈,若使来至此天下者,熏此众生皆当失目。由此二大金刚山遮止此风,故使不来。又彼二山中间复有十地狱,一名厚云,二名无云,三名呵呵,四名奈何,五名羊鸣,六名须干提,七名优钵罗,八名拘物头,九名分陀利,十名钵头摩。

佛告比丘,喻如有篅受六十四斛,满中胡麻,有人百岁持一麻去,如是至尽,厚云地狱受罪未竟。如二十厚云地狱寿与一无云地狱寿等。如二十无云地狱寿与一呵呵地狱寿等。如二十呵呵地狱寿与一奈何地狱寿等。如二十奈何地狱寿与一羊鸣地狱寿等。如二十羊鸣地狱寿与一须干提地狱寿等。如二十须干提地狱寿与一优钵罗地狱寿等。如二十优钵罗地狱寿与一拘物头地狱寿等。如二十拘物头地狱寿与一分陀利地狱寿等。如二十分陀利地狱寿与一钵头摩地狱寿等。如二十钵头摩地狱寿。名一中劫,如二十中劫,名一大劫。注⑩

佛告比丘,阎浮提南大金刚山内,有阎罗王宫。王所治处纵广六千由旬,然彼阎罗王昼夜三时,有大铜镬自然在前。若镬出宫内,王见畏怖,舍出宫外。若镬出宫外,王见畏怖,舍入宫内。有大狱卒,捉阎罗王卧热铁上,以铁钩擗口使开,洋铜灌之,烧其唇舌。从咽至腹,通彻下过,无不燋烂。受罪讫已,复与诸婇女共相娱乐,彼诸大臣同受福者,亦复如是。

佛告比丘,有四种龙,何等为四,一者卵生,二者胎生,三者湿生,四者化生,是为四种。有四种金翅鸟,何等为四,一者卵生,二者胎生,三者湿生,四者化生。大海水底有娑竭龙王宫,纵广八万由旬。

须弥山王与佉陀罗山,二山中间有难陀,婆难陀二龙王宫,各各纵广六千由旬。大海北岸有一大树,名究罗睒摩罗,龙王,金翅鸟共有此树。其树下围七由旬,高百由旬,枝叶四布五十由旬。此大树东有卵生龙王宫,卵生金翅鸟宫,其宫各各纵广六千由旬。其究罗睒摩罗树南有胎生龙王宫,胎生金翅鸟宫,其宫各各纵广六千由旬。究罗睒摩罗树西有湿生龙宫,湿生金翅鸟宫,其宫各各纵广六千由旬。究罗睒摩罗树北有化生龙王宫,化生金翅鸟宫,其宫各各纵广六千由旬。若卵生金翅鸟欲搏食龙时,从究罗睒摩罗树东枝飞下,以翅搏大海水,海水两搏二百由旬,取卵生龙食之,随意自在。而不能取胎生,湿生,化生诸龙。若胎生金翅鸟欲搏食卵生龙时,从树东枝飞下,以翅搏大海水,海水两披二百由旬,取卵生龙食之,自在随意。若胎生金翅鸟欲食胎生龙时,从树南枝飞下,以翅搏大海水,海水两披四百由旬,取胎生龙食之,随意自在。而不能取湿生,化生诸龙食也。湿生金翅鸟欲食卵生龙时,从树东枝飞下,以翅搏大海水,海水两披二百由旬,取卵生龙食之,自在随意。湿生金翅鸟欲食胎生龙时,于树南枝飞下,以翅搏大海水,海水两披四百由旬,取胎生龙食之,自在随意。湿生金翅鸟欲食湿生龙时,于树西枝飞下,以翅搏大海水,海水两披八百由旬,取湿生龙食之,自在随意。而不能取化生龙食。化生金翅鸟欲食卵生龙时,从树东枝飞下,以翅搏大海水,海水两披二百由旬,取卵生龙食之,自在随意。化生金翅鸟欲食胎生龙时,从树南枝飞下,以翅搏大海水,海水两披四百由旬,取胎生龙食之,随意自在。化生金翅鸟欲食湿生龙时,从树西枝飞下,以翅搏大海水,海水两披八百由旬,取湿生龙食之。化生金翅鸟欲食化生龙时,从树北枝飞下,以翅搏大海水,海水两披千六百由旬,取化生龙食之,随意自在。是为金翅鸟所食诸龙。复有大龙,金翅鸟所不能得。何者是,娑竭龙王,难陀龙王,跋难陀龙王,伊那婆罗龙王,提头赖吒龙王,善见龙王,阿卢龙王,伽拘罗龙王,伽毗罗龙王,阿波罗龙王,伽[少/兔]龙王,瞿伽[少/兔]龙王,阿耨达龙王,善住龙王,优睒伽波头龙王,得叉伽龙王。此诸大龙王皆不为金翅鸟之所搏食,其有诸龙在近彼住者,亦不为金翅鸟之所搏食。注⑾

世尊告诸比丘言,乃往过去有王名镜面。时,集众盲人聚在一处,而告之曰,汝等生盲,宁识象不?对曰,大王,我不识,不知。王复告言,汝等欲知彼形类不?对曰,欲知。时,王即敕侍者,使将象来,令众盲子手自扪象。中有摸象得鼻者,王言此是象。或有摸象得其牙者,或有摸象得其耳者,或有摸象得其头者,或有摸象得其背者,或有摸象得其腹者,或有摸象得其[月*坒]者,或有摸象得其膊者,或有摸象得其迹者,或有摸象得其尾者,王皆语言,此是象也。时,镜面王即却彼象,问盲子言,象何等类。其诸盲子,得象鼻者,言象如曲辕。得象牙者,言象如杵。得象耳者,言象如箕。得象头者,言象如鼎。得象背者,言象如丘阜。得象腹者,言象如壁。得象[月*坒]者,言象如树。得象膊者,言象如柱。得象迹者,言象如臼。得象尾者,言象如縆。各各共诤,互相是非,此言如是,彼言不尔,云云不已,遂至斗诤。尔时,镜面王即说颂曰

诸盲人群集  于此竞诤讼 象身本一体  异相生是非 

佛告比丘,须弥山北大海水底有罗呵阿须伦城。(即阿修罗所居地)

天有十法,何等为十,一者飞去无限数,二者飞来无限数,三者去无碍,四者来无碍,五者天身无有皮肤,骨体,筋脉,血肉。六者身无不净大小便利,七者身无疲极,八者天女不产,九者天目不眴,十者身随意色,好青则青,好黄则黄,赤,白众色,随意而现,此是诸天十法。

阎浮提人身长三肘半,衣长七肘,广三肘半。瞿耶尼,弗于逮人身亦三肘半,衣长七肘,广三肘半。郁单曰人身长七肘,衣长十四肘,广七肘,衣重一两。阿须伦身长一由旬,衣长二由旬,广一由旬,衣重六铢。四天王身长半由旬,衣长一由旬,广半由旬,衣重半两。忉利天身长一由旬,衣长二由旬,广一由旬,衣重六铢。焰摩天身长二由旬,衣长四由旬,广二由旬,衣重三铢。兜率天身长四由旬,衣长八由旬,广四由旬,衣重一铢半。化自在天身长八由旬,衣长十六由旬,广八由旬,衣重一铢。他化自在天身长十六由旬,衣长三十二由旬,广十六由旬,衣重半铢。自上诸天,各随其身而著衣服。

阎浮提人寿命百岁,少出多减。拘耶尼人寿命二百岁,少出多减。弗于逮人寿三百岁,少出多减。郁单曰人尽寿千岁,无有增减。饿鬼寿七万岁,少出多减。龙,金翅鸟寿一劫,或有减者。阿须伦寿天千岁,少出多减。四天王寿天五百岁,少出多减。忉利天寿天千岁,少出多减。焰摩天寿天二千岁,少出多减。兜率天寿天四千岁,少出多减。化自在天寿天八千岁,少出多减。他化自在天寿天万六千岁,少出多减。梵迦夷天寿命一劫,或有减者。光音天寿命二劫,或有减者。遍净天寿命三劫,或有减者。果实天寿命四劫,或有减者。无想天寿命五百劫,或有减者。无造天寿命千劫,或有减者。无热天寿命二千劫,或有减者。善见天寿命三千劫,或有减者。大善见天寿命四千劫,或有减者。色究竟天寿命五千劫,或有减者。空处天寿命万劫,或有减者。识处天寿命二万一千劫,或有减者。不用处天寿命四万二千劫,或有减者。有想无想天寿命八万四千劫,或有减者。齐此为众生,齐此为寿命,齐此为世界,齐此名为生,老,病,死往来所趣,界,入聚也。

佛告比丘,一切众生以四食存。何谓为四,抟,细滑食为第一,触食为第二,念食为第三,识食为第四。彼彼众生所食不同,阎浮提人种种饭,糗面,鱼肉以为抟食。衣服,洗浴为细滑食。拘耶尼,弗于逮人亦食种种饭糗面,鱼肉以为抟食。衣服,洗浴为细滑食。郁单曰人唯食自然粳米,天味具足以为抟食。衣服,洗浴为细滑食。龙,金翅鸟食鼋鼍,鱼鳖以为抟食。洗浴,衣服为细滑食。阿须伦食净抟食以为抟食。洗浴,衣服为细滑食。四天王,忉利天,焰摩天,兜率天,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食净抟食以为抟食。洗浴,衣服为细滑食。自上诸天以禅定喜乐为食。何等众生触食,卵生众生触食。何等众生念食,有众生因念食得存,诸根增长,寿命不绝,是为念食。何等识食,地狱众生及无色天,是名识食。

阎浮提人以金银,珍宝,谷帛,奴仆治生贩卖以自生活。拘耶尼人以牛羊,珠宝市易生活。弗于逮人以谷帛,珠玑市易自活。郁单曰人无有市易治生自活。阎浮提人有婚姻往来,男娶女嫁。拘耶尼人,弗于逮人亦有婚姻,男娶女嫁。郁单曰人无有婚姻,男女嫁娶。龙,金翅鸟,阿须伦亦有婚姻,男女嫁娶。四天王,忉利天,乃至他化自在天亦有婚姻,男娶女嫁。自上诸天无复男女。阎浮提人男女交会,身身相触以成阴阳。拘耶尼,弗于逮,郁单曰人亦身身相触以成阴阳。龙,金翅鸟亦身身相触以成阴阳。阿须伦身身相近,以气成阴阳。四天王,忉利天亦复如是。焰摩天相近以成阴阳。兜率天执手成阴阳。化自在天熟视成阴阳。他化自在天暂视成阴阳。自上诸天无复YIN欲。

有众生身行善,口言善,意念善,身坏命终,生四天王。此后识灭,四天王识初生,因识有名色,因名色有六入。彼天初生,如此人间一,二岁儿,自然化现,在天膝上坐,彼天即言,此是我子。由行报故,自然智生,即自念言,我由何行,今生此间。即复自念,我昔于人间身行善,口言善,意念善,由此行故,今得生天。我设于此命终,复生人间者,当净身,口,意,倍复精勤,修诸善行。儿生未久便自觉饥,当其儿前有自然宝器,盛天百味自然净食。若福多者饭色为白,其福中者饭色为青,其福下者饭色为赤。彼儿以手探饭著口中,食自然消化,如酥投火。彼儿食讫,方自觉渴,有自然宝器盛甘露浆。其福多者浆色为白,其福中者浆色为青,其福下者浆色为赤。其儿取彼浆饮,浆自消化,如酥投火。彼儿饮食已讫,身体长大,与余天等。即入浴池沐浴澡洗,以自娱乐。自娱乐已,还出浴池,诣香树下,香树曲躬。手取众香,以自涂身。复诣劫贝衣树,树为曲躬,取种种衣,著其身上。复诣庄严树,树为曲躬,取种种庄严,以自严身。复诣鬘树,树为曲躬,取鬘贯首。复诣器树,树为曲躬,即取宝器。复诣果树,树为曲躬,取自然果。或食或含,或漉汁而饮。复诣乐器树,树为曲躬,取天乐器,以清妙声和弦而歌。向诸园林,彼见无数天女鼓乐弦歌,语笑相向。其天游观,遂生染著,视东忘西,视西忘东。其初生时,知自念言,我由何行,今得生此。当其游处观时,尽忘此念,于是便有婇女侍从。

若有众生身行善,口言善,意念善,身坏命终,生忉利天。此后识灭,彼初识生。因识有名色,因名色有六入。彼天初生,如阎浮提二,三岁儿,自然化现,在天膝上,彼天即言,此是我男,此是我女。亦复如是,或有众生身,口,意善,身坏命终,生焰摩天。其天初生,如阎浮提三,四岁儿。或有众生身,口,意善,身坏命终,生兜率天。其天初生,如此世间四,五岁儿。或有众生身,口,意善,身坏命终,生化自在天。其天初生,如此世间五,六岁儿。或有众生身,口,意善,身坏命终,生他化自在天。其天初生,如此世间六,七岁儿。亦复如是。

佛告比丘,半月三斋云何为三,月八日斋,十四日斋,十五日斋,是为三斋。何故于月八日斋,常以月八日,四天王告使者言,汝等案行世间,观视万民,知有孝顺父母,敬顺沙门,婆罗门,宗事长老,斋戒布施,济诸穷乏者不。何故于十四日斋,十四日斋时,四天王告太子言,汝当案行天下,观察万民,知有孝顺父母,敬事师长,勤修斋戒,布施贫乏者不。何故于十五日斋,十五日斋时,四天王躬身自下,案行天下,观察万民。

佛告比丘,一切人民所居舍宅,皆有鬼神,无有空者。一切街巷四衢道中,屠儿市肆及丘冢间,皆有鬼神,无有空者。佛告比丘,一切树木极小如车轴者,皆有鬼神依止,无有空者。一切男子,女人初始生时,皆有鬼神随逐拥护。若其死时,彼守护鬼摄其精气,其人则死。今人何故有为鬼神所触娆者,有不为鬼神所触娆者。世人为非法行,邪见颠倒,作十恶业,如是人辈,若百若千乃至有一神护耳。譬如群牛,群羊,若百若千一人守牧,彼亦如是。若有人修行善法,见正信行,具十善业,如是一人有百千神护。譬如国王,大臣有百千人卫护一人,彼亦如是。以是缘故,世人有为鬼神所触娆者,有不为鬼神所触娆者。

佛告比丘,阎浮提人有三事胜拘耶尼人,何等为三,一者勇猛强记,能造业行。二者勇猛强记,勤修梵行。三者勇猛强记,佛出其土。以此三事胜拘耶尼。拘耶尼人有三事胜阎浮提,何等为三,一者多牛,二者多羊,三者多珠玉。阎浮提也以此三事胜弗于逮。弗于逮有三事胜阎浮提,何等为三,一者其土极广,二者其土极大,三者其土极妙。阎浮提也以此三事胜郁单曰。郁单曰复有三事胜阎浮提,何等为三,一者无所系属,二者无有我,三者寿定千岁。阎浮提人亦以上三事胜饿鬼趣。饿鬼趣有三事胜阎浮提,何等为三,一者长寿,二者身大,三者他作自受。阎浮提人亦以上三事胜龙,金翅鸟。龙,金翅鸟复有三事胜阎浮提,何等为三,一者长寿,二者身大,三者宫殿。阎浮提以上三事胜阿须伦。阿须伦复有三事胜阎浮提,何等为三,一者宫殿高广,二者宫殿庄严,三者宫殿清净。阎浮提人以此三事胜四天王。四天王复有三事胜阎浮提,何等为三,一者长寿,二者端正,三者多乐。阎浮提人亦以上三事胜忉利天,焰摩天,兜率天,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此诸天复有三事胜阎浮提,何等为三,一者长寿,二者端正,三者多乐。

佛告比丘,欲界众生有十二种。何等为十二,一者地狱,二者畜生,三者饿鬼,四者人,五者阿须伦,六者四天王,七者忉利天,八者焰摩天,九者兜率天,十者化自在天,十一者他化自在天,十二者魔天。色界众生有二十二种,一者梵身天,二者梵辅天,三者梵众天,四者大梵天,五者光天,六者少光天,七者无量光天,八者光音天,九者净天,十者少净天,十一者无量净天,十二者遍净天,十三者严饰天,十四者小严饰天,十五者无量严饰天,十六者严饰果实天,十七者无想天,十八者无造天,十九者无热天,二十者善见天,二十一者大善见天,二十二者阿迦尼吒天。无色界众生有四种,何等为四,一者空智天,二者识智天,三者无所有智天,四者有想无想智天。

佛告比丘,世有三灾,云何为三,一者火灾,二者水灾,三者风灾。有三灾上际,若火灾起时,至光音天,光音天为际。若水灾起时,至遍净天,遍净天为际。若风灾起时,至果实天,果实天为际。

31,大唐西域记: 摩揭陁国(下) 鸡足山及大迦叶故事

莫诃河东入大林野,行百余里,至屈屈(居勿反)吒播陁山,(唐言鸡足)亦谓窭卢播陀山。(唐言尊足山。)高峦峭无极,深壑洞无涯,山麓谿涧,乔林罗谷,岗岑岭嶂,繁草被岩,峻起三峰,傍挺绝崿,气将天接,形与云同。其后尊者大迦叶波居中寂灭,不敢指言,故云尊足。摩诃迦叶波者,声闻弟子也,得六神通,具八解脱。如来化缘斯毕,垂将涅槃,告迦叶波曰:“我于旷劫勤修苦行,为诸众生求无上法,昔所愿期,今已果满。我今将欲入大涅槃,以诸法藏嘱累于汝,住持宣布,勿有失坠。姨母所献金镂袈裟,慈氏成佛,留以传付。我遗法中诸修行者,若比丘、比丘尼、邬波索迦、(唐言近事男。旧曰伊蒱塞,又曰优婆塞,皆讹化。)邬波斯迦,(唐言近事女。旧曰优婆斯,又曰优婆夷,皆讹也。)皆先济渡,令离流转。”迦叶承旨,住持正法。结集既已,至第二十年,厌世无常,将入寂灭,乃往鸡足山。山阴而上,屈盘取路,至西南岗。山峰险阻,崖径槃薄,乃以锡扣,剖之如割。山径既开,逐路而进,槃纡曲折,回互斜通,至于山顶,东北面出。既入三峰之中,捧佛袈裟而立,以愿力故,三峰敛覆,故今此山三脊隆起。当来慈氏世尊之兴世也,三会说法之后,余有无量憍慢众生,将登此山,至迦叶所,慈氏弹指,山峰自开。彼诸众生既见迦叶,更增憍慢。时大迦叶授衣致辞,礼敬已毕,身升虚空,示诸神变,化火焚身,遂入寂灭。时众瞻仰,憍慢心除,因而感悟,皆证圣果。故今山上建窣堵波,静夜远望,或见明炬。及有登山,遂无所睹。

乌铩国:罗汉出定神变传说

城西二百余里至大山,山气巃嵸,触石兴云,崖隒峥嵘,将崩未坠。其巅窣堵波,郁然奇制也。闻诸土俗曰:数百年前,山崖崩圮,中有苾刍,瞑目而坐,躯量伟大,形容枯槁,须发下垂,被肩蒙面。有田猎者见已白王,王躬观礼。都人士子,不召而至,焚香散花,竞修供养。王曰:“斯何人哉?若此伟也!”有苾刍对曰:“此须发垂长而被服袈裟,乃入灭心定阿罗汉也。夫入灭心定者,先有期限,或言闻犍椎声,或言待日光照,有兹警察,便从定起。若无警察,寂然不动,定力持身,遂无坏灭。段食之体,出定便谢。宜以酥油灌注,令得滋润,然后鼓击,警悟定心。”王曰:“俞乎!”乃击犍椎。其声才振,而此罗汉豁然高视,久之,乃曰:“尔辈何人?形容卑小,被服袈裟?”对曰:“我苾刍也。”曰:“然,我师迦叶波如来今何所在?”对曰:“入大涅槃,其来已久。”闻而闭目,怅若有怀,寻重问曰:“释迦如来出兴世耶?”对曰:“诞灵导世,已从寂灭。”闻复俯首,久之乃起,升虚空,现神变,化火焚身,遗骸坠地。王收其骨,起窣堵波。

下岭济河至那揭罗喝国(北印度境) ,大城东南二里有窣堵波,高三百余尺,无忧王所造。是释迦菩萨于第二僧祇遇然灯佛,敷鹿皮衣及布发掩泥得受记处。虽经劫坏此迹恒存,天散众华常为供养。法师至彼礼拜旋绕,傍有老僧为法师说建塔因缘。法师问曰,菩萨布发之时,既是第二僧祇。从第二僧祇,至第三僧祇,中间经无量劫,一一劫中世界有多成坏。如火灾起时苏迷卢山尚为灰烬,如何此迹独得无亏。答曰,世界坏时此亦随坏,世界成时当其旧处迹现如本。且如苏迷卢山坏已还有,在乎圣迹何得独无,以此校之不烦疑也。

华严经:

如是等一切菩萨,满逝多林,皆是如来威神之力。于时上首诸大声闻,舍利弗,大目揵连,摩诃迦叶,离婆多,须菩提,阿[少/兔]楼驮,难陀,劫宾那,迦旃延,富楼那等。诸大声闻,在逝多林,皆悉不见如来神力,如来严好,如来境界,如来游戏,如来神变,如来尊胜,如来妙行,如来威德,如来住持,如来净刹。亦复不见不可思议菩萨境界,菩萨大会,菩萨普入,菩萨普至,菩萨普诣,菩萨神变,菩萨游戏,菩萨眷属,菩萨方所,菩萨庄严师子座,菩萨宫殿,菩萨住处,菩萨所入三昧自在,菩萨观察,菩萨频申,菩萨勇猛,菩萨供养,菩萨受记,菩萨成熟,菩萨勇健,菩萨法身清净,菩萨智身圆满,菩萨愿身示现,菩萨色身成就,菩萨诸相具足清净,菩萨常光众色庄严,菩萨放大光网,菩萨起变化云,菩萨身遍十方,菩萨诸行圆满。如是等事,一切声闻,诸大弟子,皆悉不见。何以故,以善根不同故,本不修习见佛自在善根故,本不赞说十方世界一切佛刹清净功德故,本不称叹诸佛世尊种种神变故,本不于生死流转之中,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故,本不令他住菩提心故,本不能令如来种性不断绝故,本不摄受诸众生故,本不劝他修习菩萨波罗蜜故,本在生死流转之时,不劝众生求于最胜大智眼故,本不修习生一切智诸善根故,本不成就如来出世诸善根故,本不得严净佛刹神通智故,本不得诸菩萨眼所知境故,本不求超出世间不共菩提诸善根故,本不发一切菩萨诸大愿故,本不从如来加被之所生故,本不知诸法如幻菩萨如梦故,本不得诸大菩萨广大欢喜故。如是皆是普贤菩萨,智眼境界,不与一切二乘所共。以是因缘,诸大声闻,不能见不能知,不能闻不能入,不能得不能念,不能观察,不能筹量,不能思惟,不能分别。是故,虽在逝多林中,不见如来诸大神变。佛子,如恒河岸,有百千亿无量饿鬼,裸形饥渴,举体焦然,乌鹫豺狼,竞来搏撮。为渴所逼,欲求水饮,虽住河边,而不见河。设有见者,见其枯竭。何以故,深厚业障之所覆故。天常见人,人不见天。应知如来,亦复如是。在诸菩萨大集会中,现大神通,诸大声闻,悉不能见。是故如来,自在神力,菩萨众会,及逝多林,普遍一切清净世界,如是等事,诸大声闻,悉不知见,非其器故。注⑿

佛说胞胎经:佛告阿难,第二十六七日,在其胞里于母腹藏,自然化风吹其儿体。假使前世有恶罪行诸殃来现,于诸十恶或复悭贪爱惜财物不能施与,不受先圣师父之教,其应清净长大更成短小,其应粗大则更尪细,应清净长大更粗大,当多清净反更得少,当应少者反成为多,当应清洁反得垢浊,当应垢浊反得净洁,当应雄反成非雄,所不乐雄反为贼雄,当所求者反不得之,志所不乐而自然至。当应为黑而反成黄,当应黄而反成黑。佛告阿难,如其本宿所种诸恶自然得之,或复为盲聋喑哑患痴,身生瘢疮,生无眼目,口不能言,诸门隔闭,跛蹇秃瘘。本自所作自然得之,父母所憎违失法义,所以者何,如是阿难,宿命所种非法之行。佛告阿难,假使有男即趣母右胁累趺坐,两手掌著面背外,面向其母,生藏之下熟藏之上,五系自缚如在革囊。假使是女在母腹左胁累趺坐,手掌博面,生藏之下熟藏之上,五系自缚如在革囊。第二十八七日,在其胞里于母腹藏,即起八念,乘骑想,园观想,楼阁间想,游观想,床榻想,流河想,泉水想,浴池想。第三十七日,在其胞里于母腹藏,自然风起吹其儿体令生毛发。第三十七七日,在其胞里于母腹藏,自然生念如在罗网欲得走出,为不净想,瑕秽之想,牢狱之想,幽冥之想,不以为乐。第三十八七日,在其胞里于母腹藏,自然有华风名曰何所垂趣,吹转儿身令应所在,下其两手当来向生。从其缘果吹其儿身,脚上头下向于生门。假使前世作诸恶行,临当生时脚便转退反其手足,困于其母或失身命,其母懊恼患痛无量。假使前世作德善行终其长寿,则不回还命不中尽,其母缘此不遭苦恼无数之患。

菩萨从兜术天降神母胎说广普经:佛即问弥勒,心有所念几念几想几识耶。弥勒言,拍手弹指之顷,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形皆有识,识念极微细不可执持。弥勒当知,汝复受记五十六亿七千万岁,于此树王下成无上等正觉。我以右胁生,汝弥勒从顶生,如我寿百岁,弥勒寿八万四千岁。我国土土,汝国土金,我国土苦,汝国土乐。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吾从无数劫  往来生死道 舍身复受身  不离胞胎生 计我所经历  记一不说余

 纯作白狗形  积骨亿须弥 以针刺地种  无不值我体 何况余色狗  其数不可量

摩诃摩耶经: 尔时世尊说此语已,与母辞别,而说偈言:

我生分已尽  梵行久已立 所作皆已办  不受于后有 愿母自安慰  不须苦忧恼

一切行无常  住是生灭法 生灭既灭已  寂灭为最乐 

尔时世尊说此语已,即便阖棺。三千大千世界普皆震动,摩诃摩耶及众八部,悲泣懊恼不能自胜。摩诃摩耶问阿难言,我子悉达,临灭度时有何教敕。阿难白言,世尊中夜,为诸比丘略说教诫,又以所说十二部经,付嘱尊者摩诃迦叶,亦复敕我令助宣布。时摩诃摩耶闻此语已,又增感绝,即问阿难,汝于往昔侍佛以来闻世尊说,如来正法几时当灭。阿难垂泪而便答言,我于往昔曾闻世尊说于当来法灭之后事云,佛涅槃后,摩诃迦叶共阿难结集法藏,事悉毕已,摩诃迦叶于狼迹山中入灭尽定。我亦当得果证,次第随后入般涅槃,当以正法付优婆掬多,善说法要如富楼那广说度人。又复劝化阿输迦王,令于佛法得坚固正信,以佛舍利广起八万四千诸塔。二百岁已,尸罗难陀比丘,善说法要,于阎浮提度十二亿人。三百岁已,青莲花眼比丘,善说法要度半亿人。四百岁已牛口比丘,善说法要度一万人。五百岁已宝天比丘,善说法要度二万人,八部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正法于此便就灭尽。六百岁已,九十六种诸外道等,邪见竞兴破灭佛法。有一比丘名曰马鸣,善说法要降伏一切诸外道辈。七百岁已,有一比丘名曰龙树,善说法要灭邪见幢然正法炬。八百岁后,诸比丘等乐好衣服纵逸嬉戏,百千人中或有一两得道果者。九百岁已,奴为比丘,婢为比丘尼。一千岁已,诸比丘等闻不净观阿那波那嗔恚不欲。无量比丘,若一若两思惟正受。千一百岁已,诸比丘等,如世俗人嫁娶行媒,于大众中毁谤毗尼。千二百岁已,是诸比丘及比丘尼,作非梵行,若有子息,男为比丘,女为比丘尼。千三百岁已,袈裟变白不受染色。千四百岁已,时诸四众犹如猎师,好乐杀生卖三宝物。千五百岁,俱睒弥国有三藏比丘,善说法要徒众五百。又一罗汉比丘,善持戒行徒众五百。于十五日布萨之时,罗汉比丘,升于高座说清净法云,此所应作此不应作。彼三藏比丘弟子答罗汉言,汝今身口自不清净,云何而反说是粗言。罗汉答言,我久清净身口意业无诸过恶。三藏弟子闻此语已倍更恚忿,即于座上杀彼罗汉。时罗汉弟子而作是言,我师所说合于法理,云何汝等害我和上,即以利刀杀彼三藏。天龙八部莫不忧恼,恶魔波旬及外道众踊跃欢喜,竞破塔寺杀害比丘。一切经藏皆悉流移至鸠尸那竭国,阿耨达龙王悉持入海,于是佛法而灭尽也。

贤劫经:尔时喜王菩萨复白佛言,善哉世尊,愿说贤劫诸佛名号,及佛父母佛子侍者,上首圣尊诸弟子等,舍利光明寿命长短,比丘众会法立年数,种姓佛教经法流布,所可度脱诸天人民,使会者闻心开意悦皆发道心。

佛言,拘留孙如来至真等正觉所生土地,城名仁贤,王所治处,姓曰迦叶,父曰祠祀施,梵志种所生,母字维耶妙胜,子曰上胜,侍者名觉意。智慧弟子维头,神足曰抄儿。其佛身光照四十里,一会说经四万比丘,二会七万,三会六万,皆成声闻,佛在世时人寿四万岁,正法住世八万岁,舍利并合作一大寺。

拘那含牟尼如来至真所生土地,城名上被,梵志种,父名施尊,母字上妙,子曰泽明集,侍者曰吉善。智慧弟子曰最上,神足曰不舍。佛在世时人寿三万岁,一会说经七万比丘,二会六万,三会五万,皆得罗汉。其佛光明照二十里,正法存立千岁,舍利并合兴一大寺。

迦叶如来所生土地,城名神氏,佛光照十里,梵志种,父名梵施,母字经业,子曰导师,侍者曰普友。上首智慧弟子名开明,神足曰坻舍。佛在世时人寿二万岁,一会说经二万比丘,二会万八千,三会万六千,皆得道证。正法存立七万岁,舍利并合兴一大寺。

今我能仁所生土地,城名迦维罗卫,君子种姓瞿昙,其光圆照七尺,父曰白净,母字极妙,子曰罗云,侍者曰阿难。智慧上首弟子字舍利弗,神足弟子曰目连。今世人寿百岁或长或短,一会说经千二百五十比丘众,皆得道证。舍利普布八方上下,正法存立五百岁,像法存立亦五百岁。

慈氏如来所生土地,城名妙意,王者所处,其佛威光照四十里,梵志种,父名梵乎,母字梵经,子曰德力,侍者曰海氏。智慧上首弟子号慧光,神足曰坚精进。佛在世时人寿八万四千岁,一会说经九十六亿,二会九十四亿,三会九十二亿,皆得阿罗汉。舍利并合共兴大寺,正法存立八万岁。

师子如来所生土地,城名曰华土,其佛光明照四十里,君子种父名勇师子,母字江音,子字大力,侍者曰善乐。上首神足弟子曰雨氏,智慧弟子曰慧积。佛在世时人寿七万岁,一会说法百亿比丘,二会九十亿,三会八十亿声闻集矣,皆得道证。正法存立亿岁,舍利普流八方上下。

     ……华氏如来,佛在世时,人寿五十万岁……次复有佛,同号华氏如来,其佛光明照四十里,其佛在世时人寿九亿岁,一会说法十四亿弟子共集,二会十五亿,三会十六亿,皆得道证,正法存立十亿岁,舍利普流八方上下……导师如来,其佛光明照千三百六十里,佛在世时人寿千亿岁,一会弟子说法七十垓集,二会六十垓,三会五十垓,皆得道证,正法存立九万二千岁,舍利普流八方上下……大多如来,其佛光明照三千里,佛在世时人寿四十亿岁,一会说经百千垓诸弟子集,从是已后不可复计,正法存立亿岁,舍利普流八方上下……大光如来,其佛光明照千六百里,佛在世时人寿百千岁,一会说经八十亿三千万弟子集,二会复倍,三会六垓,皆得道证,正法存立三万岁,舍利普流八方上下……日藏如来,其佛光明照八万里,佛在世时其人寿七十亿岁,一会说经百千比丘集,二会百亿,三会如尘,皆得道证,正法存立三十亿岁,舍利并合兴一大寺……威神如来,其佛光明照三百二十里,佛在世时人寿三万三千岁,一会说经八十亿弟子集,二会七十八亿,三会七十六亿,皆得道证,正法存立七十七亿岁,舍利并合兴一大寺……焰光如来,其佛光明照千佛土,佛在世时人寿万四千岁,一会说法十六亿弟子集,二会十七亿,三会十八亿,皆得道证,正法存立二十一十万岁,舍利普流八方上下……勋光如来,其佛光明照二千四百里,佛在世时人寿三百岁,一会说经十六亿弟子集,二会十二亿,三会十八亿,皆得道证,正法存立亿岁,舍利普流八方上下……现义如来,其佛光明照二千四百八十里,佛在世时人寿百岁,一会说经六十二垓弟子集,二会七十垓,三会八十垓,皆得道证,正法存立亿岁,舍利普流八方上下……难胜如来,其佛光明照四十亿里,佛在世时人寿八亿岁,一会说经三十垓弟子集,二会五十垓,三会八十垓弟子,皆得道证,正法存立八十亿岁,舍利普流八方上下……坚重如来,其佛光明照二十里,其佛在世时人寿三千岁,一会说经法百千弟子集,皆得道证,一会无二,正法存立七万七千岁,舍利普流遍布十方……金刚如来,其佛光明照百四十里,佛在世时人寿百千岁,一会说经四十亿弟子集,二会三十亿,三会三十二亿,皆得道证,正法存立千岁,舍利普流遍布十方……不虚见如来,其佛光明圆照七尺,佛在世时人寿百岁,一会说经九十六亿弟子集,二会九十八亿,三会百亿,皆得道证,正法存立千岁,舍利普流遍布十方……顺观如来,其佛光明照四十里,一会说经七十亿弟子集,二会六十八亿,三会六十六亿,皆得道证,佛在世时人寿九十亿岁,正法存立九十亿岁,舍利普流遍布十方……坚誓如来,其佛光明照四十里,一会说经百亿弟子集,二会九十七亿,三会九十五亿,皆得道证,佛在世时人寿一亿岁,正法存立四十亿岁,舍利并合兴一大寺……注⒀

今我成佛号释迦文,本宿命时作良医师,主治人病,得医功夫宝物衣具,见往古佛,与吾同号亦字能仁如来,知之至尊因持衣物贡上其佛,初发道意行四等心,四恩六度空无相愿,不中取证逮得无所从生法忍。见定光佛示现受决,欲济一切三界众生,自致正觉度脱一切。

佛复告喜王菩萨,乃往过去久远世时,有佛号无量精进如来,为百千亿诸弟子众天龙鬼神,说是定意。时有国王王名德华,闻佛所说是定意义,告其八万四千诸后婇女及其千子。尔时德华王岂异人乎,莫造斯观,所以者何,见今现在无量光如来是也。其王千子,今贤劫中千佛兴者是也。乃往过去无央数劫,时有佛号乐无量施,时转轮王名曰择明,时佛侍者名曰无损智。时转轮王闻此至教心自念言,在国秽浊出乃清净,宁可弃国除去须发舍家捐业,服著袈裟行作沙门。及与千子八万大臣八万四千诸后婇女,皆从出家悉作沙门。欲知尔时普广意转轮圣王,则定光如来是也。其佛侍者,名曰无损智比丘者,维卫佛是也。其王千子,是贤劫中过千佛已,六十五劫当断无佛,然后有劫号大名称,皆同斯劫成最正觉。其彼世时八万大臣,在大名称劫而复学道,过是劫已,中间断绝,竟八十劫都无佛兴。然后有劫名喻星宿,其八万大臣于斯劫中成最正觉。过星宿劫中间断绝,竟三百劫中久无佛兴,然后有劫名重清净,此转轮圣王后妃婇女八万四千,当于其劫成最正觉,各各异号。注⑤

尔时世尊告贤者阿难,受斯本法古今诸佛之所由生也,人命难得,经道难值,佛世难遇。所以知难,千佛过已六十五劫世无有佛,中间旷绝。过大称劫八十劫中亦复无佛,过星宿劫经三百劫,玄断法教佛不复兴,至净光劫乃当有佛。是故知之,佛世难值世人可伤,投在盲冥不识道教,流堕生死轮转无际。

佛说较量寿命经:无间地狱寿命中劫余,上七种地狱,寿命短长不等。人中三十昼夜,饿鬼趣中为一昼夜,以彼三十昼夜成彼一月,以彼十二月,成彼一年,以彼长年算数五百,彼饿鬼中方满寿命。若四大洲较量算数,北洲千岁,西东二洲如次减半,南洲不定,劫初无量,末后十岁,中间无定。云何北俱卢洲,寿命千岁,然后命终。尔时世尊,告诸苾刍,当知北俱卢洲,皆无我执,无有分别,因行十善,定寿千岁,从此命终,往生天上。注⑥

此阎浮提,寿命无定,始从十岁,乃至百千万岁,寿命无量。人中寿命五十岁,四大王天成一昼夜。以彼长年寿命五百,彼算人间昼夜寿命,当九十洛叉,然后命终。以彼四大王天五百岁寿命,成等活地狱为一昼夜,以彼长年算数五百为等活大地狱中有情寿命。人间一百年,彼忉利天成一昼夜。忉利天中,寿命一千岁。彼天寿命一千岁,当彼黑绳大地狱中,成一昼夜。彼大地狱中,寿命一千岁。人间二百年彼夜摩天为一昼夜,彼夜摩天寿命二千岁,以彼天寿二千岁,为众合大地狱中成一昼夜。彼众合大地狱中,寿命二千岁。人间四百年,为彼睹史多天成一昼夜,彼睹史多天,寿命四千岁,以彼天中寿四千岁,为叫唤大地狱中成一昼夜。彼叫唤大地狱中,寿四千岁。人间八百年,为彼乐变化天成一昼夜,彼乐变化天,寿命八千岁。又以彼天寿命八千岁,比较大叫唤大地狱中,成一昼夜。彼大叫唤大地狱中,寿命八千岁。人间一千六百年,为他化自在天成一昼夜,彼他化自在天寿命一万六千岁。又以彼天一万六千岁,比较炎热大地狱中成一昼夜。彼炎热大地狱中,寿命一万六千岁。

32, 梵网经:是时释迦即擎接此世界大众,还至莲花台藏世界百万亿紫金刚光明宫中,见卢舍那佛坐百万莲花赫赫光明座上。时释迦佛及诸大众,一时礼敬卢舍那佛足下已。尔时卢舍那佛即大欢喜,现虚空光体性本原成佛常住法身三昧,示诸大众。是诸佛子,谛听善思修行,我已百阿僧祇劫修行心地,以之为因初舍凡夫成等正觉号为卢舍那,住莲花台藏世界海。其台周遍有千叶,一叶一世界为千世界,我化为千释迦据千世界,后就一叶世界,复有百亿须弥山百亿日月百亿四天下百亿南阎浮提,百亿菩萨释迦坐百亿菩提树下,各说汝所问菩提萨埵心地。其余九百九十九释迦,各各现千百亿释迦亦复如是。千花上佛是吾化身,千百亿释迦是千释迦化身,吾已为本原名为卢舍那佛。

尔时莲花台藏座上卢舍那佛,广答告千释迦千百亿释迦,所问心地法品。诸佛当知,坚信忍中,十发趣心向果,一舍心,二戒心,三忍心,四进心,五定心,六慧心,七愿心,八护心,九喜心,十顶心。诸佛当知,从是十发趣心入坚法忍中,十长养心向果,一慈心,二悲心,三喜心,四舍心,五施心,六好语心,七益心,八同心,九定心,十慧心。诸佛当知,从是十长养心入坚修忍中,十金刚心向果,一信心,二念心,三回向心,四达心,五直心,六不退心,七大乘心,八无相心,九慧心,十不坏心。诸佛当知,从是十金刚心,入坚圣忍中,十地向果,一体性平等地,二体性善慧地,三体性光明地,四体性尔焰地,五体性慧照地,六体性华光地,七体性满足地,八体性佛吼地,九体性华严地,十体性入佛界地。是四十法门品,我先为菩萨时修入佛果之根原,如是一切众生,入发趣长养金刚十地,证当成果,无为无相大满常住,十力十八不共行,法身智身满足。

尔时卢舍那佛,告千花上佛,持我心地法门品,而去复转为千百亿释迦及一切众生,次第说我上心地法门品,汝等受持读诵一心而行。

尔时千花上佛千百亿释迦,从莲花藏世界赫赫师子座起,各各辞退举身放不可思议光,光皆化无量佛,一时以无量青黄赤白花供养卢舍那佛,受持上说心地法门品竟,各各从此莲花藏世界而没。没已入体性虚空花光三昧,还本源世界阎浮提菩提树下,从体性虚空华光三昧出,出已方坐金刚千光王座,及妙光堂说十世界海,复从座起至帝释宫说十住,复从座起至炎天中说十行,复从座起至第四天中说十回向,复从座起至化乐天说十禅定,复从座起至他化天说十地,复至一禅中说十金刚,复至二禅中说十忍,复至三禅中说十愿,复至四禅中摩醯首罗天王宫,说我本源莲花藏世界卢舍那佛所说心地法门品。其余千百亿释迦亦复如是无二无别。注⒁

尔时释迦牟尼佛,从初现莲花藏世界,东方来入天王宫中说魔受化经已,下生南阎浮提迦夷罗国,母名摩耶父字白净吾名悉达,七岁出家三十成道,号吾为释迦牟尼佛,于寂灭道场坐金刚花光王座,乃至摩醯首罗天王宫,其中次第十住处所说。时佛观诸大梵天王网罗幢因为说,无量世界犹如网孔,一一世界各各不同别异无量,佛教门亦复如是。吾今来此世界八千返,为此娑婆世界坐金刚花光王座,乃至摩醯首罗天王宫,为是中一切大众略开心地法门品竟。复从天王宫下至阎浮提菩提树下,为此地上一切众生凡夫痴闇之人,说我本卢舍那佛心地中初发心中常所诵一戒光明。金刚宝戒是一切佛本源,一切菩萨本源,佛性种子,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意识色心是情是心皆入佛性戒中。当当常有因故,有当当常住法身,如是十波罗提木叉,出于世界,是法戒是三世一切众生顶戴受持。吾今当为此大众重说十无尽藏戒品,是一切众生戒本源自性清净。

佛告诸佛子言,有十重波罗提木叉。若受菩萨戒不诵此戒者,非菩萨非佛种子,我亦如是诵。一切菩萨已学,一切菩萨当学一切菩萨今学,已略说菩萨波罗提木叉相貌,是事应当学敬心奉持。

佛言,佛子,若自杀教人杀方便赞叹杀见作随喜,乃至咒杀,杀因杀缘杀法杀业,乃至一切有命者不得故杀。是菩萨应起常住慈悲心孝顺心,方便救护一切众生,而自恣心快意杀生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75.

若佛子,自盗教人盗方便盗盗因盗缘盗法盗业咒盗乃至鬼神有主劫贼物,一切财物一针一草不得故盗。而菩萨应生佛性孝顺慈悲心,常助一切人生福生乐,而反更盗人财物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若佛子,自YIN教人YIN,乃至一切女人不得故YIN,YIN因YIN缘YIN法YIN业,乃至畜生女诸天鬼神女,及非道行YIN。而菩萨应生孝顺心,救度一切众生,净法与人,而反更起一切人YIN不择畜生乃至母女姊妹六亲行YIN无慈悲心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若佛子,自妄语教人妄语方便妄语,妄语因妄语缘妄语法妄语业,乃至不见言见,见言不见,身心妄语。而菩萨常生正语正见,亦生一切众生正语正见,而反更起一切众生邪语邪见邪业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若佛子,自酤酒教人酤酒,酤酒因酤酒缘酤酒法酤酒业,一切酒不得酤,是酒起罪因缘。而菩萨应生一切众生明达之慧,而反更生一切众生颠倒之心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若佛子,自说出家在家菩萨比丘比丘尼罪过,教人说罪过,罪过因罪过缘罪过法罪过业。而菩萨闻外道恶人及二乘恶人说佛法中非法非律,常生悲心教化是恶人辈,令生大乘善信,而菩萨反更自说佛法中罪过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若佛子,自赞毁他亦教人自赞毁他,毁他因毁他缘毁他法毁他业。而菩萨应代一切众生受加毁辱,恶事自向己好事与他人,若自扬己德隐他人好事,令他人受毁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若佛子,自悭教人悭,悭因悭缘悭法悭业。而菩萨见一切贫穷人来乞者,随前人所须一切给与,而菩萨以恶心嗔心,乃至不施一钱一针一草,有求法者,不为说一句一偈一微尘许法,而反更骂辱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若佛子,自嗔教人嗔,嗔因嗔缘嗔法嗔业。而菩萨应生一切众生中善根无诤之事,常生悲心,而反更于一切众生中,乃至于非众生中,以恶口骂辱加以手打,及以刀杖意犹不息,前人求悔善言忏谢,犹嗔不解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若佛子,自谤三宝教人谤三宝,谤因谤缘谤法谤业。而菩萨见外道及以恶人一言谤佛音声,如三百鉾刺心,况口自谤不生信心孝顺心,而反更助恶人邪见人谤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善学诸仁者,是菩萨十波罗提木叉,应当学,于中不应一一犯如微尘许。汝等一切诸菩萨今学当学已学,如是十戒应当学敬心奉持,八万威仪品当广明。

若佛子,故饮酒而生酒过失无量,若自身手过酒器与人饮酒者,五百世无手,何况自饮。不得教一切人饮,及一切众生饮酒,况自饮酒。

若佛子,故食肉一切肉不得食,断大慈悲性种子,一切众生见而舍去,是故一切菩萨不得食一切众生肉,食肉得无量罪。

若佛子,见一切疾病人,常应供养如佛无异,八福田中看病福田第一福田。

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业。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亦杀我故身。一切地水是我先身,一切火风是我本体,故常行放生,生生受生常住之法,教人放生。若见世人杀畜生时,应方便救护解其苦难。

若佛子,佛灭度后,欲心好心受菩萨戒时,于佛菩萨形像前自誓受戒,当七日佛前忏悔,得见好相便得戒。若不得好相,应二七三七乃至一年,若不得好相,虽佛像前受,戒不得戒。若现前先受菩萨戒法师前受戒时,不须要见好相何以故,以是法师师师相授故。不须好相,是以法师前受戒即得戒,以生重心故便得戒。若千里内无能授戒师,得佛菩萨形像前受戒而要见好相。

33.大智度论:

几时名阿僧祇?答曰,天人中能知算数者,极数不复能知,是名一阿僧祇。如一一名二,二二名四,三三名九,十十名百,十百名千,十千名万,千万名亿,千万亿名那由他,千万那由他名频婆,千万频婆名迦他,过迦他名阿僧祇。释迦文佛,从过去释迦文佛到剌那尸弃佛为初阿僧祇,是中菩萨永离女人身。从剌那尸弃佛至燃灯佛为二阿僧祇,是中菩萨七枚青莲华,供养燃灯佛,敷鹿皮衣布发掩泥,是时燃灯佛,便授其记,汝当来世作佛名释迦牟尼。从燃灯佛至毗婆尸佛为第三阿僧祇,若过三阿僧祇劫,是时菩萨种三十二相业因缘。问曰,三十二相业何处可种?欲界中,非色无色界。于欲界五道在人道中种,于四天下阎浮提中种,于男子身种非女人,佛出世时种,佛不出世不得种。菩萨几时能种三十二相?答曰,极迟百劫,极疾九十一劫。释迦牟尼菩萨,九十一大劫行办三十二相。从鞞婆尸佛,至迦叶佛,于其中间九十一大劫,种三十二相业因缘集竟,六波罗蜜满。

五道生法各各不同,诸天地狱皆化生。饿鬼二种生,若胎若化生。人道畜生四种生,卵生湿生化生胎生。卵生者如毗舍佉弥伽罗母三十二子(毗舍佉母生三十二卵,卵剖生三十二男,皆为力士。弥伽罗大儿字也,此母人得三道果)如是等名卵生;湿生者如掩罗婆利(掩乌甘反)YIN女顶生转轮圣王,如是等名湿生;化生者,如佛与四众游行,比丘尼众中有比丘尼,名阿罗婆,地中化生,及劫初生时人皆化生,如是等名为化生;胎生者,如常人生。                 迦叶佛时,有兄弟二人出家求道。一人持戒诵经坐禅,一人广求檀越修诸福业。至释迦文佛出世,一人生长者家,一人作大白象,力能破贼。长者子出家学道,得六神通阿罗汉,而以薄福乞食难得,他日持钵入城乞食遍不能得。到白象厩中,见王供象种种丰足,语此象言,我之与汝俱有罪过。象即感结三日不食,守象人怖求觅道人,见而问言,汝作何咒令王白象病不能食。答言,此象是我先身时弟,共于迦叶佛时出家学道。我但持戒诵经坐禅不行布施,弟但广求檀越作诸布施,不持戒不学问。以其不持戒诵经坐禅故今作此象,大修布施故饮食备具种种丰足。我但行道不修布施故,今虽得道乞食不能得,以是事故因缘不同,虽值佛世犹故饥渴。

若佛神力无量威德巍巍不可称说,何以故受九罪报。一者梵志女孙陀利谤,五百阿罗汉亦被谤。二者旃遮婆罗门女,系木盂作腹谤佛。三者提婆达推山压佛伤足大指。四者迸木刺脚。五者毗楼璃王兴兵杀诸释子佛时头痛。六者受阿耆达多婆罗门请而食马麦。七者冷风动故脊痛。八者六年苦行。九者入婆罗门聚落乞食不得空钵而还。复有冬至前后八夜寒风破竹索三衣御寒,又复患热阿难在后扇佛,如是等世界小事佛皆受之。若佛神力无量,何以故受诸罪报,但怜愍未来世众生故,现方便受此诸罪。云何方便怜愍未来世五众佛弟子施福薄故,乞种种自活之具不能得,诸白衣言,汝衣食不能得,有病不能除,何能得道以益于人。是五众当答,我等虽无活身小事,有行道福德。我等今日众苦,是先身罪报,今之功德利在将来。我等大师佛入婆罗门聚落乞食,尚亦不得空钵而还。佛亦有诸病,释子毕罪时佛亦头痛,何况我等薄福下人。诸白衣闻已嗔心则息,便以四种供养供给比丘,身得安隐坐禅得道。是为方便故非实受罪,如毗摩罗诘经中说,佛在毗耶离国。是时佛语阿难,我身中热风气发,当用牛乳,汝持我钵乞牛乳来。阿难持佛钵,晨朝入毗耶离,至一居士门立。是时毗摩罗诘在是中行,见阿难持钵而立,问阿难,汝何以晨朝持钵立此。阿难答言,佛身小疾当用牛乳,故我到此。毗摩罗诘言,止止阿难,勿谤如来。佛为世尊已过一切诸不善法,当有何疾,勿使外道闻此粗语,彼当轻佛便言,佛自疾不能救安能救人。阿难言,此非我意,面受佛敕当须牛乳。毗摩罗诘言,此虽佛敕是为方便,以今五恶之世故,以是像度脱一切。若未来世有诸病比丘,当从白衣求诸汤药。白衣言,汝自疾不能救,安能救余人。诸比丘言,我等大师,犹尚有病,况我等身如草芥能不病耶。以是事故诸白衣等,以诸汤药供给比丘,使得安隐坐禅行道。有外道仙人,能以药草咒术除他人病,何况如来一切智德,自身有病而不能除。汝且默然持钵取乳,勿令余人异学得闻知也,以是故知佛为方便非实病也。

不惜此身舍命持戒,胜于毁禁全身,百千万倍不可为喻。如一须陀洹人,生屠杀家年向成人,应当修其家业而不肯杀生。父母与刀并一口羊闭著屋中,而语之言,若不杀羊,不令汝出得见日月生活饮食。儿自思惟言,我若杀此一羊,便当终为此业,岂以身故为此大罪,便以刀自杀。父母开户见羊在一面立,儿已命绝。当自杀时即生天上,若如此者是为不惜寿命全护净戒,如是等义是名不杀生戒。注⑦

菩萨持戒宁自失身不毁小戒,是为尸罗波罗蜜。如菩萨本身曾作大力毒龙,若众生在前,身力弱者眼视便死,身力强者气往而死。是龙受一日戒,出家求静入林树间,思惟坐久疲懈而睡。龙法睡时形状如蛇,身有文章七宝杂色,猎者见之惊喜言曰,以此希有难得之皮,献上国王以为服饰不亦宜乎。便以杖按其头以刀剥其皮。龙自念言,我力如意,倾覆此国其如反掌,此人小物岂能困我,我今以持戒故不计此身当从佛语。于是自忍眠目不视,闭气不息怜愍此人,为持戒故一心受剥不生悔意。既以失皮赤肉在地,时日大热宛转土中欲趣大水,见诸小虫来食其身,为持戒故不复敢动。自思惟言,今我此身以施诸虫,为佛道故今以肉施以充其身,后成佛时当以法施以益其心。如是誓已身乾命绝,即生第二忉利天上。尔时毒龙释迦文佛是,是时猎者提婆达等六师是也,诸小虫辈,释迦文佛初转法轮八万诸天得道者是。菩萨护戒不惜身命,决定不悔,其事如是,是名尸罗波罗蜜。

一婆罗门修净洁法,有事缘故到不净国。自思我当云何得免此不净,唯当干食可得清净。见一老母卖白髓饼而语之言,我有因缘住此百日,常作此饼送来当多与价。老母日日作饼送之,婆罗门贪著饱食欢喜。老母作饼初时白净,后转无色无味,即问老母何缘尔耶。母言痈疮差故,婆罗门问,此言何谓。母言,我大家夫人隐处生痈,以面酥甘草拊之,痈熟脓出和合酥饼,日日如是,以此作饼与汝,是以饼好。今夫人痈差,我当何处更得。婆罗门闻之两拳打头捶胸吁呕,我当云何破此净法我为了矣,弃舍缘事驰还本国。行者亦如是,著是饮食欢喜乐啖,见其好色细滑香美可口不观不净,后受苦报悔将何及。若能观食本末如是生恶厌心,因离食欲四欲皆舍,于欲界中乐悉皆舍离断此五欲,于五下分结亦断,如是等种种因缘恶罪不复乐著,是名食厌想。                                         .77.

 

声明:本站为在公安机关登记备案的互动式网站,文章及图片均为网友上传,如有发现我们文章或图片侵权,请通过邮件xuhua@xuefo.tw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本站备案序号:粤ICP备050117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