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吳言生教授:經典禅詩 第八章 二、黃龍三關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黃龍宗禅詩

二、黃龍三關


吳言生

[台灣]東大圖書公司,《經典禅詩》,2002年11月初版

第180—185頁

    二、黃龍三關

    黃龍三關是與惟信見山三階段同樣聞名禅林的公案。黃龍室中常問僧:“人人盡有生緣,上座生緣在何處?”正當問答交鋒,又伸手說:“我手何似佛手?”又問諸方參請宗師所得,垂腳說:“我腳何似驢腳?”這樣共三十余年,參學者沒有人能夠契會他的意旨。即使有所酬對,黃龍也從來不置可否,禅林目之為黃龍三關。禅宗所謂破三關,乃指破初關、破重關、破牢關。參禅者一般都要經過破三關的階段。禅宗開悟的三個階段,即是本參(初關)、重關、末後關。由參話題引出無漏慧(遠離一切煩惱錯誤的純真無垢之智慧),由無漏慧,明本心,見本性,名為初關。既見本心,用無漏慧對治煩惱,使煩惱調伏而不起現行,才是重關。但煩惱的調伏,還需要種種對治功用,要到煩惱完全消除,任運無功用時,才是透過末後一關。

    黃龍三關,壁立萬仞,所以三十年來很少有人能過此關。黃龍自己吟頌三關的詩偈,為參悟黃龍三關透露了一線靈光。

    其一,破初關。黃龍詩雲:
   
        生緣有語人皆識,水母何曾離得蝦?
        但見日頭東畔上,誰能更吃趙州茶?
   
    破初關時,是破本參第一關,是一切皆空的景象。黃龍三轉語中,“生緣”為初關,表層意義是每個人對自己的出身、經歷都很熟悉,但禅宗所說“生緣”的深層意義,卻不是指上述意義上的“生緣”,而是指生命的根本來處,即“本來面目”,所謂“人人盡有生緣,個個足方頂圓”。詩意謂沒有明心見性之人,對此“生緣”難以認識,因為他們只一味倚靠別人的言論,而沒有自己的見解,如同水母借蝦為眼,所謂“人人盡有生緣處,認著依前還失路”。每個人徒然看著日出月落的景象,卻不能歇卻機心,去品味趙州茶,感悟生命的空明寧靜,正如慧南《趙州吃茶》所歎(《黃龍錄》):
   
        相逢相問知來歷,不揀親疏便與茶。
        翻憶憧憧往來者,忙忙誰辨滿瓯花?
   
    破初關時,參禅者覺悟出山河大地、十方虛空並皆消殒,此時有的只是否定性,而沒有肯定性,所以仍要繼續前進。

    其二,破重關。黃龍詩雲:
   
        我手佛手兼舉,禅人直下薦取。
        不動干戈道出,當處超佛越祖。
   
    “生緣斷處伸驢腳”,過了初關便進入重關。此時,我腳驢腳不二,處於絕對的不生不滅、不來不去狀態中,步步踏著無生。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萬物同體。障蔽心靈的浮雲迷霧悉皆收卷,看破世間假相,杲日當空,光明澄澈,悟心如朗月高懸,輝映萬裡,處處縱橫,頭頭達道,“無一物非法身”,每一物都是絕對本體的顯現,既是顯現法身的特定的一物,山只是山,水只是水,同時又“無一物是自己”,每一物都可以是他物,山是水,水是山。在此階段,既有肯定性,又有區別性,物物之間,圓滿交融互攝,而又各住自位,不失其本相。

    其三,破牢關。黃龍詩雲:
   
        我腳驢腳並行,步步踏著無生。
        會得雲收日卷,方知此道縱橫。
   
    我手佛手,喻悟入性空境後,再進一步,見山河大地,色聲境界都是自己本分。煩惱也好,諸佛也好,都是自性的表現形狀。一切都是法身的顯現,都與自己同一,我即佛,佛即我。認得物我不二,內外無殊,不須擬議就可“超佛越祖”。黃龍還作了一首總頌(《五燈》卷十七):
   
        生緣斷處伸驢腳,驢腳伸時佛手開。
        為報五湖參學者,三關一一透將來。
   
    按照雍正的說法,達到“前後際斷”、體證到前念後念間的一段空白心地,從而感悟心性空寂為破初關;“大死大活”後,體證到一切都是真性的妙用為破重關;盡破無明,達任運現成、無修無證為踏末後關。這一說法對近三百年來的禅宗界影響頗大。但是雍正的說法也存在著不足之處,正如有的論者所指出的那樣:“這三關問題,世宗只說得個‘然’,卻未說得著‘所以然’,而且所說重關末關簡直無可分別,尚嫌帶漏逗亂統之病。”〔融熙《禅宗的三關問題》,《禅宗思想與歷史》第一二五頁,《現代佛教學術叢刊》第五二冊。〕

    黃龍慧南的詩偈,意為破了牢關,就能自覺本來是佛,超越一切。黃龍宗禅人指出自性的圓滿自足,使學人樹立起人人皆是本性佛的自信:“大丈夫大丈夫,靈光擴赫阿誰無”;“人人頂門上,杲日當空。個個腳跟下,清風匝地”;“人人盡握靈蛇之珠,家家盡抱荊山之璞”;自性圓滿自足,人佛無二。

    黃龍三關的意旨在於強調“直下薦取”,啟發學人觸機即悟,不死句下:“鬧裡何妨佛手開,擬議之前出驢腳。任是碧眼胡兒,也須路頭迷卻!”禅師在學人心國喧鬧、擬議尋思之際,開佛手,出驢腳,斬釘截鐵,孤峭萬仞。對這種掣電之機,任是達摩祖師,也難以應付!克文說:“洞山門下,無佛法與人,只有一口劍。凡是來者,一一斬斷,使伊性命不存,見聞俱泯,卻向父母未生前與伊相見。”為了剿絕情念,黃龍禅還設置了觸背關,以逼拶學人透過。祖心舉拳問僧:“喚作拳頭則觸,不喚作拳頭則背,喚作甚麼?”庵什以拂子示眾:“喚作拂子,依前不是。不喚作拂子,特地不識。汝喚作甚麼?”這些觸背禅機,與黃龍三關一樣,都是將學人逼到理智的懸崖,促其懸崖放手,大死大活。

    與見山三階段、黃龍三關的詩禅感悟相應,黃龍宗禅詩呈現出一系列美感特質,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上一篇:吳言生教授:經典禅詩 第八章 一、見山三階段
下一篇:吳言生教授:經典禅詩 第八章 三、隨緣任運、日用是道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