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信愿法师:平生业成不期来迎的经证一


   日期:2016/3/4 7:1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今天信愿要向大家报告的题目是《平生业成不期来迎的经证》。

  「平生业成」就是指在平生之时念南无阿弥陀佛往生决定,「业」就是造作的意思。我们念佛的人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念佛就是造作往生之因。念佛是因、成佛是果,所以平生业成就是指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件事,在平生就可以决定完成。信

  「不期来迎」就是念佛的人知道在念佛的当下就已经往生决定,所以内心对将来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不担心、不怀疑、不顾虑,所以期待在临终佛现前来接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份心已经消除了。这种没有期待的心,就是因为平生往生已经决定,内心非常清楚明白,将来在临命终之时,阿弥陀佛决定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现前接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知道将来在临命终时佛菩萨会现前来接引,那种期待之心消失了,叫做不期。没有期待的心,就是对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当下决定。比如一个考试的人,他知道放榜可以到公家机关去工作,虽然放榜了,知道考上了,还没有分发到公家机关去上班就任,但内心并不期待,因为知道已经考上了职业考试,可以到公家机关去就任上班。

  所以念南无阿弥陀佛的行者,如果在平生念佛的当下了解决定往生,心中必然是非常欢喜念佛,必然是充满着感恩图报的念佛。因为念佛往生一事,现前当下了办,心中的踏实感必然是非常的欢喜。

  平生业成、不期来迎,在净土的经论说了很多,如果我们肯从佛经祖论有关平生业成的开示深加体会,必然了解现在平生念佛可以得到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决定,内心便会安心念佛。

  首先我们来引用第一部经《无量寿经》第十八愿因愿文: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第十八愿的因愿文是十方众生念佛往生所根据的一愿,所以在第十八愿的因愿文当中,到底法藏菩萨对十方念佛众生的救度是平生救度呢?或是临终救度?如果法藏菩萨发愿的用意对十方念佛的人救度是平生,当然我们平生念佛,就可以得到法藏菩萨的救度,如果法藏菩萨发愿的用意是十方念佛的人临终才救度,当然我们平生无论如何念佛,也不能得到法藏菩萨的救度,必须临终念佛才可以得到法藏菩萨的救度。法藏菩萨完成四十八条大愿的每一愿,所以对我们还在因地的凡夫众生而言,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根据第十八愿来修持,念佛求生净土。

  既然第十八愿的因愿文说「十方众生,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乃至十念」这句话是我们在因地凡夫所修因的话,所以乃至就有包括平生、包括临终。

  善导大师解释「乃至十念」为长在一生短在十声一声的念佛,所以念南无阿弥陀佛不是千祈求、万拜托,在临终才请阿弥陀佛现前来接引我们。不是!阿弥陀佛的光明照耀当下决定往生。弥陀四十八愿中说念佛往生之利益者,唯在于第十八愿。四十八愿因愿文诸位如果详细读几遍,便可以发觉法藏菩萨用三个愿要来救度十方的众生,回归西方极乐世界。

  第十八愿、第十九愿与第二十愿,这三愿叫做摄生三愿。「摄」就是救度的意思,「生」就是众生,十方的众生千千万万,法藏菩萨以这摄生三愿来救度十方所有一切的众生。在摄生三愿的因愿文当中,唯有第十八愿有「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这两句誓言绝对的救度。在「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前面这句「乃至十念」,乃至十念就是十方众生的修因,众生有修因才可以感果啊!十方的众生修乃至十念之因,便可以得到阿弥陀佛以「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的誓言绝对救度,所以我们众生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如何修行得到阿弥陀佛愿力绝对的救度呢?乃至十念,就是长在一生短在一声十声的念佛。也就是因为四十八条大愿之中,唯有第十八愿誓言「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绝对的救度。所以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当中,说念佛往生的利益唯在第十八愿,道理就是如此。

  然此愿文中,不说临终不言平生,唯就至心信乐之机,明十念之往生,这段话说的很好。在第十八愿的因愿文中,法藏菩萨并没有誓言说临终救度,也没有言明说平生救度,只有誓言「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至心、信乐、欲生,这就是第十八愿的三心,三心归在「信乐」这句。「信乐」就是成就文世尊所开示的「信心欢喜」,信的内涵是什么呢?信阿弥陀佛的至心,至心就是阿弥陀佛的真实心。如来发愿要救度众生的心是真实的,因为佛已经证悟了真如本性,所以发愿修行是以真心为之,不像我们凡夫众生生灭之心,叫作假心,不是从真如本性所流露出来的心念,叫作假心。

  佛菩萨断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业尽情空,所以起心动念、所作所为,不论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不论自利或利他,不论自行或化他,都是从真如本性流露出来的,所以佛的心是真心,所以至心、信乐、欲生这三心,重要就在「信乐」这句。「信乐」的「信」,是信至心。「乐」,乐可以欲生,也可以往生,欢喜是欢喜因为所信的对象是阿弥陀佛的真心,是阿弥陀佛的愿心。欢喜信阿弥陀佛的愿心称念六字果号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因为我们念佛的人就是为了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若现在知道念佛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必定在我们临终时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现前接引,我们一定会很欢喜。如果内心有怀疑、有顾虑、有担心、有不安,欢喜心就流露不出。好比我们去买大乐透,大乐透如果第一特奖六个号码都中了,比方说中了一亿,虽然我们还没去领奖金一亿到我们的面前,但我们知道中了,看到电视在开奖,我们买的这组六个号码全中,我们是第一特奖的中奖人,我们很高兴。虽然一亿的钱我们还没领到手,但内心一定是非常的高兴。我们如果知道念南无阿弥陀佛,相信阿弥陀佛真实要救度我们的愿心,往生是现在当下,我们一定会很高兴啊,不用等到临命终亲眼目睹西方三圣才欢喜,意思就是说不用等到领到一亿的奖金才大欢喜,不用!现在中了就很欢喜,这个意思是相通的。

  念南无阿弥陀佛的行者,在第十八愿就是至心信乐之机,三心在前面、十念在后面。所以信心与念佛,共为第十八愿往生报土之因。既然法藏菩萨在第十八愿誓言十方众生的下面,「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然后才「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可见十八愿的十方众生具足了信心与念佛,被法藏菩萨「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的愿力救度,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真实报土。所以就至心信乐之机,明十念之往生,并没有说临终、并没有说平生。

  此意为:临终信乐者临终往生决定,平生信乐者,平生往生决定。故不依平生或临终,唯在得遇本愿之时。

  十方的众生根性千差万别,得遇本愿名号的因缘时节不同,有的人很有善根,年纪轻轻就进入佛门,诵经、念佛、持咒、朝山,拜忏、放生、守戒,修诸六道万行。有的人没有这份善根,一生七八十年,在五欲红尘之中打滚,一直到老了病苦沉重即将舍报,才遇到佛法、遇到善知识,为他安慰开导教他念佛,这就是遇缘不同。有的人一生数十年甚至连听过「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都没有,死了一两天才有因缘给人助念,为他念南无阿弥陀佛。所以十方的众生得遇佛法的时节因缘各有不同,所以法藏菩萨以佛的大智慧观看十方每一个众生的根性,以果地名号加以救度他,一定是所有十方众生的根性他都了如指掌之后,对任何可以得遇佛法因缘的众生都绝对加以救度,毫不放弃、万不漏一。可以在平生年纪轻轻就得遇佛法的人念佛,当然阿弥陀佛就以平生加以救度,一直到临终才得遇佛法念佛的人,阿弥陀佛就在他临终之时救度,甚至在死后才得遇佛号的人念佛,阿弥陀佛照样救度。没有一个众生不是阿弥陀佛要救度的对象,大家都是阿弥陀佛慈悲怜愍要以名号救度的对象。

  所以第十八愿既然说「乃至十念」就是包括平生念佛平生往生决定,临终念佛就临终往生决定,所以我们了解净土法门,原来念佛往生一事来自阿弥陀佛的成就。我们现在还有色身肉体还身强体健时,当然我们把握现在当下,哪有说千念万念寄托在不可知的未来呢?这种期待寄托的心不踏实啊,在内心会对往生有一些忐忑不安。所以念佛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有的人一生念三十年五十年,因为不了解这句佛号,不了解阿弥陀佛的本愿道理,所以念三十年五十年,担心三十年五十年,实在非常的冤枉。如果知道念佛的当下就是往生之时,念佛之时就是见佛之时,这种担心、顾虑自然就消失。念南无阿弥陀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实在是一件很幸福很快乐的事情。

  我们中国净土宗第十二代的祖师彻悟禅师说「念佛时即见佛时,求生时即往生时,三际同时,更无前后」。念佛的时候就是见佛的时候,祖师这样开示,也许有人听了还存有疑心,既然念佛的时候就是见佛之时,那为何我没有看到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

  亲鸾大师跟我们开示两句话「烦恼障眼虽不见,大悲无倦常照我」。我们凡夫的肉眼就是因为业障的关系,所以不能亲眼目睹到佛菩萨的真身妙相。我们念佛的当下,有阿弥陀佛、十方诸佛乃至诸菩萨对我们的呵护,日夜守护,对我们的威神光明护佑,怎么不是念佛的时候就是见佛的时候?佛菩萨时时在我们面前,只是我们没有看到而已。为什么?烦恼障眼不能见。一个出生就瞎眼的人他虽然没有看到太阳,但太阳是时时刻刻对他照耀,不能说因为他没有看到太阳就否认日光对他照耀的事实啊。凡夫的障眼没有看到佛的光明对他的普摄,不可以否认说我没看见佛,这样佛就不是时时与我在一起。极乐教主弥陀世尊随顺念佛诸众生,「每日千遍来住处,欢喜踊跃无可比」。这首偈颂是古德开示念佛的人,阿弥陀佛每天千遍到念佛人的住处。这意思就是说念佛的人,阿弥陀佛时时刻刻与他在一起,怎么不是念佛时即见佛时?

  彻悟禅师开示的非常有道理,是因为我们的障眼看不到阿弥陀佛的真身而已。「大悲无倦常照我」,大悲光明不疲不厌时时处处照耀念佛的行者,所以求生之时即往生之时,我们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往生当下就决定,往生也不是这个身体肉体去西方极乐世界啊,是心意识与阿弥陀佛相契相应。就事相而言,确实是我们的灵性、我们的意识去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是肉体去的,是心意识去的,既然是心意识去的,何必要等待这个肉体毁坏才去。因为心不在内、不在外,尽虚空遍法界,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当下就可以决定,我们从十八愿的因愿文中确实体会出法藏菩萨要救度众生的本意是:任何人在平生信受本愿、称念名号就平生救度,所以对这个众生而言就平生往生决定;任何人在临终才遇到六字洪名「南无阿弥陀佛」,在临终信受本愿、临终念佛,阿弥陀佛就对这个众生临终救度,对这个众生而言他就是临终往生决定。既然法藏菩萨誓言乃至十念就是乃至平生念佛,平生加以救度临终念佛临终加以救度,中阴念佛中阴加以救度,死后念佛死后加以救度。

  「念」不是只用口称而已,念佛那个念上边「今」、下边「心」,左边再加一个口,「念」实在是心与阿弥陀佛的沟通,凡夫之心与弥陀之心相契相应。我们用世俗法比喻大家就较容易明白,我们如果在思念父母,与父母分居两地,尤其是在每逢佳节倍思亲,到了中秋节、农历过年,我们都会特别的思念父母。父母如果没有和儿女生活在一起,在思念父母的时候,是用嘴在念还是用心在想?当然是用心在想,我们在思念父母的时候,哪有口业一直念父母的名字?没有吧!心里那一念想着父母的恩德,想着父母对我们的照顾,对我们的牺牲、对我们付出,内心就非常的感恩。当思念父母的时候,打一通电话向父母请安问好,表达关心孝顺之意,这时候就是父子连心、母子连心。虽然在口业,没有一直念父母的名字,没有一直叫爸爸、叫妈妈,但是做孩子的人与做父母的人就相契相应。用佛法名相来讲,叫做感应道交。

  所以《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大势至菩萨将众生与佛譬喻为父子,做父亲的人、做母亲的人如果怀念儿女,做儿子的人如果不思念父母,那母子之间、父子之间就不相应了。父母如果思念儿子,儿子思念父母,母子、父子就连心相应。我们与阿弥陀佛之间,我们如果用世间的父子之情来体会,就不难理解大慈悲父阿弥陀佛用名号要救度我们的用心与苦心。所以佛法与世间法有很多道理是相通的,念南无阿弥陀佛,如果平生千念万念,临命终因为病苦临身,因为业障现前没有正念,这样就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样因果不符合。

  诸位!我们好好的用智慧思惟一个平生念佛三年、五年、十年、二十年的人,因为在临终病苦临身无法念佛,或者是因为老人痴呆无法念佛,或者是因为植物人无法念佛,或者是因为业障现前无法念佛,这样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就不现前接引喔,这样平生念三年、五年、十年、二十年的佛号,念这么多都不算喔?有这样的佛菩萨吗?没有吧!所以念佛,临终正念当然非常好,但是平生正念更好。念南无阿弥陀佛,是在四十八条大愿当中哪一愿有说平生念佛不算,要临终要死了那口气那一念正念这样才算,四十八条大愿哪一愿有这么说呢?四十八条大愿哪一愿法藏菩萨有誓言说,临终要有正念才能感应我现前接引?并没有这样说。

  我们看法然上人《文钞》跟我们开示说,佛菩萨在行者的临终现前是因为这位行者平生的修因,所以在临终感召佛菩萨现前来接引,不是临终正念才感召佛菩萨现前来接引,这是净土一个非常微细的知见观念。诸位好好的体会,平常所修的因不算,临终修的因才算,哪有这种佛法?平常念佛千千万万不算,临终要死的那口气那正念才算,哪有这样的佛法?佛法是要让我们得到幸福、美满、快乐的,一生数十年的念佛在惶惶不安之中过日子,一个是一生没遇过佛法的人临终要死了才让人助念、开示有正念,结果他临终遇到佛法才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平生念千念万,这个人因临终病苦没办法念佛,竟然不能往生,这样因果哪有符合?所以强调在临终正念不是不好,也不是不对,是不了解临终正念,不是自己念佛的功夫、修持的功德使得临终有正念,才感召佛菩萨现前来接引,不是!法然上人在《文钞》里这类的开示说很多。诸位念佛的行者,你如果要安心念佛、欢喜念佛、感恩念佛、快乐念佛,法然上人的《文钞》很值得你去探讨。法然上人跟我们开示说,是因为行者在临终佛菩萨现前对他的威神加持令心不乱,所以这个行者是因为佛菩萨的佛力加持、佛光照耀,才去除了烦恼、去除了颠倒,去除了障碍。心不颠倒、正念现前,非是这位行者自己修行的本事功夫,不是!是佛菩萨的佛光照耀、佛力加持,使这个行者正念现前、心不颠倒。我们凡夫众生以不净为净、以无我为我,以无常为常、以苦为乐,平常就颠倒了,何必等到临命终时。心一直追求凡尘五欲,心起心动念贪、瞋、痴,相应六道轮回、相应生死沉沦,现在就颠倒了,何必等到临命终才颠倒。

  所以我们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佛力成就,佛力就在这句南无阿弥陀佛中。这个道理也许初闻的行者心中还不是很能领纳信受,为了要让大家更了解,原来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可以在平生决定,信愿更深入来做个说明。因为我们知道平生可以往生决定,我们平生在念佛内心就会欢喜、安稳,因为往生一事现在决定,生死大业现在了办,生死大事一了办,往生一事已经决定了,内心绝对是充满欢喜感恩的心情,所以世尊才会说闻其名号信心欢喜。等一下我们会探讨信心欢喜学佛修行。这件事已经成就了,自然就会对人、对事、对物充满了爱心,自然看到众生的苦难,就很想要将六字洪名「南无阿弥陀佛」摩尼宝珠送给众生。

  念南无阿弥陀佛可以现在得到这样欢喜快乐,当然我们好好探讨名号可以使我平生业成的道理。我们来说大家很容易相信的就是杀人放火,现在如果让警察抓到就会被抓到监狱里关起来,甚至是判死刑,这就是现世的果报。当来的果报会堕入三途地狱,杀人放火、为非作歹当然要受因果的制裁,堕入三途地狱。如果一个平生杀人放火无恶不作的坏人,他在三十岁做了很多的坏事,他到六十岁才舍报,过完他的人生,在这三十年做了很多伤害别人生命的事情,他六十岁才舍报,请问对这位为非作歹没学佛、没念佛、没修行的人,他将来堕入地狱受苦受难,他受这种地狱之苦的果报是决定在他平生,或是决定在他临终呢?当然决定在他的平生,三十岁的时候是他平生,六十岁的时候才是他的临终,他临终没杀人、也没放火,没为非作歹,可是他死后堕入地狱这个苦报是事实,造业造恶会堕入,这一般的人很容易相信,既然他堕入地狱受苦受难是决定在平生三十岁的时候杀人放火之因,因果定律、因果报应,这是我们很容易相信的事情。既然恶因恶果、因果报应尚且决定在平生,念佛是净因净果的因果报应怎么不是决定在平生呢?信愿以这个例子就是要让大家体会到,一切的因果定律无论是善因善果、恶因恶果、净因净果都是如此。让大家知道,既然杀人放火是将来堕入地狱决定在平生所造作的恶因,那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平生造作念佛的因,怎么不能决定?当然是决定。既然杀人放火在平生造作临终没有造作他会堕入地狱,念佛在平生造作、临终没有造作,就是平生念佛、临终没有念佛,怎么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杀人放火是因果定律,在制裁这个恶人。念佛往生是阿弥陀佛的愿力要接引这位念佛人,当然都是因果。恶因恶果肯相信,净因净果不肯相信,不是矛盾吗?

  所以净土法门有很多很微细的观念我们没有好好的去探讨,我们如果探讨、了解、明白了,内心就安心念佛。何况我们念佛的人平生念佛,在临命终时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决定现前接引,千稳万当。有佛菩萨来迎接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还需要担心吗?还需要烦恼吗?佛菩萨不是一个两个、是一大群,一大群的佛菩萨要度我们一个人到西方极乐世界,没有办法度吗?信愿用较通俗的话语让每个听到这个道理的人,都可以明白了解,知道这些道理之后既然平生可以往生决定,我平生就认真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真正就如印光大师在《文钞》中所开示的身虽在娑婆、心已登极乐。身体虽然还在娑婆人间,内心已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我们的心相应在西方极乐世界,当然就是往生决定。就像我们与父母之间如果分居两地,现在在思念父母,我们的心就已经在父母那里,人很端正坐在佛殿参禅打坐,心就已经跑到外面去了,万法唯心。所以念佛这个「念」就是上面一个「今」,下面一个「心」,「今心」是什么意思呢?现前当下这念心。现前当下这一念南无阿弥陀佛,就是是心做佛、是心是佛,这就是《观经》的经文。我们了解原来念南无阿弥陀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可以平生业成,所以内心就没有期待,临终来迎的疑惑之心当然就会安安心心、欢欢喜喜念佛。

  在《宝王三昧念佛直指》这本书里面说「譬如壮士,屈伸臂顷,即得往生,何待色身报满,然后得生」?这段开示说的很好。

  首先说个譬喻,譬如这个壮士是很强壮的人,很有力气的人,屈伸臂顷就是将手臂这样弯曲张开,很快的时间,壮士屈伸臂顷这么短暂的时间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么快。有的年纪很大的老菩萨因为不认识字经教看不懂,对这句佛号的道理所闻也不多,都会担心西方极乐世界这么远,在我们的娑婆世界西方过十万亿这么远,要去西方极乐世界不知道要经过多久,不知要走好几年?放心!因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是我们自己走路去的,也不是骑摩托车去的,也不是坐车去的,是心念一动当下便到。因为是阿弥陀佛莲台来迎,阿弥陀佛的莲台有不可思议的威神功德力,刹那便到。阿弥陀佛的莲台是超越光速,速度非常的快。在《观经》说往生有三种比喻,比喻往生时间是非常的短暂「一弹指顷」,弹一手指的时间已经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屈伸臂顷」,弯一个手臂的时间已经从娑婆世界到西方极乐世界;「顶礼佛顷」,我们在临命终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现前,我们对佛菩萨顶礼,头抬起来的时候已经到了西方极乐世界。《观经》的经文对往生时间很短暂有这三种的比喻,所以《宝王三昧念佛直指》说「何待色身报满,然后得生」?何必要等待色身业报体舍掉才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必!这段话说的实在是太好了。

  明朝末年四大高僧之一的蕅益大师,是我们中国净土宗的祖师,在《弥陀要解》蕅益大师这样开示说:「问:临终猛切,能除多罪,平日至心称名,亦除罪否?答:如日出,群暗消,称洪名,万罪灭」。

  《弥陀要解》蕅益大师所设的这个问答非常好,问的意思就是说在临命终的时候,心非常的猛切念佛可以消灭多生多劫的生死大罪。那平常至心的称念是不是也可以灭罪呢?这就讲到临终念佛跟平生念佛,一般的人相信临终念佛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比较不相信平生念佛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其实这是很矛盾的心理,一杯茶可以在临终喝了止渴,怎么不能在平生喝了止渴?所以蕅益大师在问答之中用一比喻,说太阳出来日光照耀大地,所以大地的黑暗就消失了,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万罪就消灭了,临终念佛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临终念佛,靠着念佛的威神功德灭罪,这句佛号可以使一个临终的人灭除罪业,怎么不能使一个平生念佛的人消灭罪业?同样可以的。所以临终正念是因为佛菩萨现前威神加持、令心不乱,所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同样的平生念佛,佛菩萨的光明加持、威神照耀,平生灭罪,得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了解这个道理后,平常多念佛,早课、晚课、平课一心念佛。信愿鼓励大家,佛珠带着虔诚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现在佛教文物流通处有卖电子记数器,非常的方便。念一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按一下,你就可以知道一天佛号念多少,多精进用功念佛。因为往生可以现前当下决定,我们念佛当然就很安心。知道道理之后,会越欢喜念佛,越会精进用功念佛。

  时间到了,我们今天说到这里,祝各位四众佛子,当生成就,念佛成佛。

  南无阿弥陀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