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幸福人生
:育兒教育
孩子越大越不願溝通的兩個原因
隨著孩子越來越長大,部分父母漸漸就會發現親子間關系似乎在發生著微妙的變化。總體的感受是孩子越來越獨立、自我、難以接近了。他們會更注重個人空間,不願意和父母溝通交流。有的孩子看似聽話,但是卻只是聽聽而已,只聽不從;有的孩子則直接會用自己的理論和父母產生爭執不愉快。 其實,在這個過程中,既是孩子走向獨立漸行漸遠的一步,也是父母要學會放手懂得目送的一步。處理得當與否,首先還是要尋找到真正的原因。 一、父母與孩子空間距離很近,心理距離卻很遠。 空間距離是指父母與子女之間,似乎每天都會有時間有機會在一起,比如一日三餐、接送上學路上、檢查作業、共同旅行等等。但是父母說話永遠離不開幾個主題:作業寫完了嗎?考試怎麼樣?……簡單、無效、重復的對話,會讓孩子心理距離家長越來越遠。 父母可能會站在愛的立場,為孩子代勞一些他們本應該做的事情,比如適當的家務,因為不放心能否做好;父母還會站在安全的角度,讓孩子失去沒有束縛的玩耍,比如下雨天出去玩可能會感冒;父母還可能會為了長遠未來考慮,讓孩子失去沒有功利心的興趣,比如學鋼琴好啊,可以考級,可以鍛煉手腦,卻忽視了孩子是否真的喜歡或者是否能夠引導孩子喜歡…… 父母還擅長於唠叨,尤其是媽媽。對孩子身上發生的事無大小,說的太多,說的無效,或者言出不行。偏偏很多時候,父母唠叨又不自知。鑒定是否的唠叨的標准很簡單,如果孩子在你說的興起時,忽然捂上耳朵或者大聲抗拒:“您別說了!~”“您太唠叨了!~”“煩死了!~”那麼趕緊停止自己的語言,在認為孩子不禮貌之前,先想一想是否的確說的太多。 心遠了,怎麼會有有效的溝通?無效的溝通就會出現父母心力憔悴,孩子心生逆反。最終導致了孩子的委屈:爸爸媽媽真的不理解我;以及父母的負氣:孩子真的是越大越不聽話了! 二、孩子在快速成長,如饑似渴吸收新的知識;父母卻固步自封,無法適應社會日新月異的變化,導致親子關系過於生硬。 現在的社會,真的是日新月異:不管是網絡資訊的發達,還是科技技術的更新。所以學習,終身不斷的學習是每個人能夠立足的真正動力。 隨著年齡的增長、事業的成功、生活的壓力等等原因,會讓為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