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空讲经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无量寿经

二零一一年讲于香港 五百六十一

  日期:2011/11/10 15:50:06   阅读:    繁體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五六一集)  2011/8/2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561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七百三十七面,第六行看起:

  「夫净土乃一切世间难信之法,于此能信,是即无相智慧」。这个标准的确是很高,而事实确切是这个样子,话没有说得过分。多少菩萨接触到了都很难相信,何况是凡夫。凡夫之人,像我们这些人来说,虽然学习很多年,是不是真信?严格说没有真信,是半信半疑。如果是真信,就不可能有一个杂念。我们今天读经有杂念、念佛有杂念,遇到问题现前犹豫不决,这就是不信。所以这个「信」字多难。《华严经》上告诉我们,「信为道元功德母」,道就是菩提、就是自性,明心见性的根源,你不相信,你怎么能够明心见性?你深深的相信,对它一丝毫不疑惑,依照这些方法理论去做,你能到达,也就是说你能够悟入,我们现在讲你能体会得到。如果不是这个境界,你体会不到。

  那我们所学的是什么?学的是知识,佛学知识、经典知识,这是皮毛,起不了大作用。大作用是智能,智能跟知识不一样,智能是从功夫里头生出来的,大乘佛法常讲「因戒得定,因定开慧」。知识是外面东西,你向外求的。智慧不是的,智慧是你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不从外头来的。有智能,肯定有知识;有知识,不一定有智能。有智能的人,智能是体,知识是用。只有知识,没有智能,是有用无体,所以他会出毛病,道理在此地。佛家所说的根本智与后得智,根本智是智慧,后得智就是知识。知识要不要去学?可以学,也可以不学。智慧现前之后,任何问题你一看就明了、一听就明了、一接触就明了,所以知识很容易。六祖惠能大师距离我们一千三百年,唐朝时候人,广东人,新州的。没念过书,不认识字,你问他什么他都知道。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你念给他听,他能讲给你听。那是什么?智慧。所以,智能跟知识不一样。

  现在几乎全世界他们所求的全是知识,我参观了许许多多的大学,包括英国的伦敦、剑桥,统统是搞知识。他们的汉学院里面专攻儒释道,那是中国传统文化。从知识层面来看,他们学得很不错,很有成就,从智慧来看,他们就缺乏太多了。没有定,哪来的慧!定,是我们此地讲的清净心,清净心生智慧。心不清净,生烦恼,不生智慧;心清净了,生智慧,不生烦恼。这个心要怎么清净法?一定得守规矩,那就是持戒,戒是帮助你得定的。所以定是佛法修学的枢纽,佛法修学的目的是开智慧,如果不得智慧,你学这个东西干什么?智慧能解决一切问题,从个人到宇宙的统统能解决,这大智慧!

  所以,这个法门真正是难信。我们学过一千多个小时,一直从头一起学的都会有些概念。没有认真下功夫的,对净土法门哪有不怀疑的道理,只是怀疑有浅深不一样。怀疑深的,他不相信,怀疑浅的,是半信半疑。要怎样帮助他建立信心?听讲,得研究讨论。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讲经教学四十九年,没干别的事,四十九年天天讲、天天教,而且学生也是一年一年向上提升。你看他教学,他老人家三十岁开悟,开悟之后就展开教学。前面二十年奠定修学的基础,讲《阿含经》,阿含就好比是小学,好懂。讲什么?讲伦理、讲道德、讲因果,这个东西不深,十二年。接着办方等,方等八年,好比是中学,向上提升了,真正高深的东西还没接触到。八年之后,加上前面十二年,二十年,正式跟你讲大乘,讲般若,就是智能,这个大单元讲了二十二年。我们要晓得,佛法的核心就是这部分。讲经教学四十九年,这一门课就用二十二年,这最重要的,前面是准备。前面一堂课我们举《金刚经》上几句话,《金刚》是般若部的。二十二年之后,讲《法华》,《法华》好比是研究所。《法华》跟《华严》是同等的,这是结束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教学。他办学有次第的,有小学、有中学、有大学、有研究所,他是这么教出来的。净土法门是大乘佛法的归依处,最后结归到净土,无比的殊胜。没有般若智慧那怎么行!所以,此地念老这句话说得好,于此能信就是无相智慧,这不是一桩容易事情。

  「如《金刚经》云: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着重在净字,净信,一念净信,「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他不再执着相了。这个相,是我们今天科学讲的物质现象、精神现象跟自然现象。他为什么不执着?他了解了。这些现象究竟是一回什么事情?就像《金刚经》上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个道理太深了。一直到近代,最近的三十年,量子物理学家才真正发现物质是怎么回事情。精神这方面还没有讲清楚,讲得是不错,我们听了很欢喜,能接受。物质现象从哪里来的?从精神现象变现出来的。精神现象从哪里来?他是说无中生有,我们能理解。大乘经里面讲得清楚,物质现象是从精神来的,佛经也是这个说法,这完全相同。精神现象,大乘经上说从阿赖耶来的,这个他没有讲清楚。阿赖耶从哪里来的?阿赖耶从波动来的。科学家也发现整个宇宙是个波动现象,愈来愈相近了。所以爱因斯坦讲,宗教里面跟科学真正相应的只有佛教。

  佛教讲的自性,科学没有办法证得。科学能够证得阿赖耶,那就相当了不起,自性本体他没办法证得。这个事情,大乘教里常说「唯证方知」,是要你自己亲证,你才真正能够体会到。怎么证法?放下起心动念、分别执着,你就证得。那我们就清楚,科学家为什么不能证得?他没有放下起心动念、分别执着。这个东西放不下,用第六意识,就是用我们的思惟、思考,用数学,数学也是关于思考,用科学仪器,能够发现阿赖耶,但是找不到自性。所以,放下就是!科学家对于明心见性就差一步,科学家只要能放下,他就成佛了。明心见性就叫做成佛,把宇宙之间奥秘彻底搞清楚、搞明白了。这是离四相,离四相是大乘初步,你就能契入境界。如果四相不离,你所学的是佛学知识。四相只要不执着,放下了,你就进入智慧这个范围。

  「又」,这还是经上讲的,「其有众生得闻是经」,这个是经就是《金刚经》,《金刚般若》,「信解受持」,你相信,不怀疑,你能够理解,你能够接受,依照这个方法修行,「是人则为第一希有」。《金刚经》的修行,前半部教人离四相,后半部教人离四见,比前面深。我、人、众生、寿者,这四相一离,他就证须陀洹果,小乘初果,大乘圆教十信位初信位的菩萨,他就证这个果。我们一般人称他为圣人,超凡入圣了。《金刚经》后半部,它是讲「无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这个高了。四见要是破了,是什么地位?《华严》圆教初住菩萨,别教里面是初地菩萨,这个菩萨真的成佛了,这不是假的。圆教初住用真心,不用妄心,妄心是阿赖耶。也就是说,四见一破就转八识成四智,他是天台所谓分证即佛,他是真佛,不是假佛。不过虽是真佛,他还不圆满,为什么不圆满?他还有习气没断,无始无明习气没断。他们住实报庄严土,在实报庄严土里面把习气断尽,那就圆满,他就到常寂光去了,常寂光就是回归自性。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循环,说明我们从哪里来的,最后又回到原点,常寂光是原点。我跟宇宙都是从这个地方出发的,最后还归到原点,归到原点叫究竟圆满。

  下面假设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个人是第一稀有?「何以故?此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第一稀有。「《破空论》释曰」,这是蕅益大师说的,「设复计有少许我人等相,决不能信此经」。纵然信,就是我们常说的半信半疑。半信半疑的人多,真正相信没有疑惑的人太少太少了。「设于此经信解受持,决能了达我人等相,当体即是无相」,他决定知道,而且他是真的知道。为什么?他才能不执着,他才能放下。如果对于事实真相不是真正了解,他怎么可能放下?真明白了,他才真的肯放下。「可证能信之妙德,举体即是无相智慧」。用《金刚经》来证明,对《无量寿经》能够相信的,那是具有无相智慧,没有无相智慧是不可能的。

  「盖此净宗乃最极圆顿,超情离见,不可思议之微妙法门」。我们学到这个地方,看到这段文字,可以说我们相信、我们接受了,我们完全不疑惑,这是几十年的功夫。没有几十年下来这很难,非常非常困难。现在佛法真的是遇到难处,学习的人太少了,这么好的东西,讲的人没有了。我这个年龄,还遇到过一些老法师、老居士,他们真学,他们真的理解,讲给我们听。这些老人过世之后,就没人了。我跟上一辈去比,差距很大,这叫什么?一代不如一代。在我这一代,讲经的人更少了。上一代大概还差不多有十几个人,这一代没有了,真修的愈来愈少。好在现在科技发达,我们可以利用卫星、利用网络来传播,这是上一代人做不到的,上一代这些东西没有发明。我们初学佛的时候听经,六十年前,连录音机都没有,统统是现场听经。讲经很辛苦,听众多少人?李老师讲经,听众也不过三、四百人,那就很多了,法缘很殊胜了。通常一般人讲经的时候大概两百人左右,一、二百人。你就知道,从这个地方才真正体会到经上所说的「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修的人少,讲的人少,听的人少,这个遇到是真正不容易。我们这么多年,如果没有用这些科学仪器,可以说我们根本就没有办法有影响力。许许多多地方需要佛法,虽然人数不多,想学,没地方学。我们用卫星、用网络,这涵盖了全世界,无论是在美洲、是在欧洲、在澳大利亚,我们现在讲,他们同时在接收。可是眼前迫切需要的,要培养底下一代人,再要不培养,肯定要脱节了。所以今天什么最重要?培养弘法人才最重要。欢迎年轻、有志于传统文化,认真学习,依教奉行,把传统东西发扬光大。中国传统文化就是儒释道三家,现在三家都缺乏人才。尤其是净宗《无量寿经》,确实是最极圆顿,圆是圆满,没有一丝毫欠缺,顿是顿超。超情离见,情是情执,分别执着,见是见解。这四个字,超情可以说是思想,见是见解,超越常情;就是说一般人的思想跟见解达不到,这叫超情离见。它太深、太奥妙了,不可思议之微妙法门。

  「若人于此法能生实信」,遇这个法门他真信,实是真实,他真信。「信事信理」,事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些事都有个道理。譬如宇宙,宇宙从哪来的?宇宙到底是一回什么事?近代的哲学、科学都在研究,研究可以说也有相当的成就,但是三种现象它只偏重在物质。无论是讲宏观宇宙、是讲微观世界,都有相当的成就,但是根没有找到。宇宙的起源,科学家讲大爆炸,现在科学家对大爆炸的说法有怀疑,不能自圆其说。普朗克的说法,提出一个很新的说法,大家现在在研究。普朗克是爱因斯坦的老师,德国人。最近得的一些结论,跟大乘佛法经典上讲的愈来愈接近。我们看到,这是个可喜的现象,科学这样的发展,二、三十年之后佛教应该不是宗教,变成科学了。真是像方东美先生所说的高等科学、高等哲学,来探索生命的起源、宇宙的起源。研究的人必须把心量拓开,把眼界拓开,三种现象统统要顾及到,物质现象、精神现象跟自然现象,你才会有真正的结论;偏在一面,永远搞不清楚。佛经把这三种现象都讲清楚了、都讲明白了,然后告诉我们,应该要什么样的心态来做人、来对待我们的生活环境。最重要的一个概念,最正确的思惟,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体,这个概念比什么都重要。所以,遍法界虚空界万事万物,跟自己的关系非常密切,于是我们的起心动念对它都有影响。善念,那是极乐世界出现了;恶念,那才叫饿鬼、地狱。这是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不能不知道。

  中国老祖宗晓得,所以千万年前,虽然没有文字,不能说没有文化,文化的起源在文字之前。中国创造文字到今天是四千五百年,中国文化可不止,至少也有一万多年。老祖宗怎么教我们的?教我们五伦、五常、四维、八德,这个东西跟现代科学研究所发现的完全相同。这是什么?性德,这是人的本性,中国人所谓人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善是什么?五伦、五常、四维、八德就是善。你能够守住,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离开这些,你身心健康,你家庭美满,你幸福快乐;你居住这个地方,社会安定,社会祥和,风调雨顺,什么灾难都没有。为什么?你随顺性德,性德是最美好的。性德,我们一般也称为大自然,大自然是美好的,大自然不会有灾害。灾害是我们不善的念头,与性德完全相违背,贪瞋痴慢疑、怨恨恼怒烦、杀盗淫妄,这个把我们身体搞坏了,把我们居住的地球也搞坏了。所以,这个道理一直到最近被科学家发现了,就是物质现象跟精神现象有密切关系,不是没有关系。我们的意念可以改变物质环境,这最近才发现,可是中国老祖宗早就发现了。释迦牟尼佛距离我们,中国历史所记载的,释迦牟尼佛灭度到今年三千零三十八年。佛经三千年前讲的,讲得好清楚。中国文化里头,儒家、道家也都讲到。《易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哲学书,讲到积善必有余庆,积恶必有余殃,这就是说明我们的心行跟我们身心、环境有密切关系。

  去年八月,国外一些科学家在澳洲悉尼(雪梨)聚会,他也邀请我,我没去,我们的学院派了八个人参加。会后,他们写了一份报告给我看,我看了非常欢喜。两天的会议,头一天是报告科学上的发现,他们的结论跟佛经讲的一样。第二天研究的问题是研究灾难,全球性的灾难,都知道这个问题严重。怎么化解?美国的一个科学家说得好:如果地球上的居民都能够觉悟,弃恶扬善,改邪归正,端正心念,灾难就化解;不但能化解灾难,而且会把地球带上更好的走向。这美国人说的。美国人能相信吗?能接受吗?如果真的能接受,美国灾难就会化解。如果是说说而已,不能兑现,灾难不能避免。中国儒释道三家都讲因果报应,因果报应的理论讲清楚、讲明白了,用现在的话说,有科学根据,这就不是假的。从科学实验上得到证明,我们的思想、意念可以改变环境。所以,宗教里面的祈祷管不管用?管用,但是治标不是治本,效果不大。不是没有效,灾难可以推迟,灾难可以减轻,这个效果也就算不得了。治本呢?治本是教育,我们要相信,人是教得好的。在中国的传统,圣贤是教出来的,在佛法里面,佛菩萨是教出来的。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教出多少菩萨,教出多少罗汉,教出来的,菩萨再一上升就成佛了。

  佛教传到中国,这两千年来,在中国的成就超过印度。惠能是个非常杰出的人物,因为他不认识字、没念过书,二十四岁就开悟了。他开悟的那个境界、智慧、能力,跟释迦牟尼佛没有两样,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达到惠能大师这样的境界,在中国我们估计,两千年来,至少我最保守的估计超过三千人,那就是在中国成就三千尊佛,这个成绩太可观了。说到净土宗的往生,我们最保守,应该超过十万人。净土太多了,修净土的人太多了。这个法门只要你肯信,你真想到极乐世界,它真行,真去得了,不难。不像其它的法门很难,两千多年来才有三千多个人,净土就太容易了。条件很简单,「信、愿、行」,行就是老实念佛。像刘素云所说的,人家问她,妳修学成功,妳是用什么方法?她说:我就六个字,老实、听话、真干。就这六个字就行了,学净土就六个字就行。可是,老实、听话、真干的人不多。真正能把这六个字做到,也可以说无相智慧。他不是无相智慧,这六个字不容易做到。所以这信事信理。

  「信因信果」,宇宙之间没有突发的事情,统统都有因果。有因必定有果,有果必定有因,业因果报丝毫不爽。后面一个,「信自信他」。蕅益大师在《弥陀经要解》里讲这六个信,把信自信他摆在第一,有道理!特别是净土宗,头一个要相信自己。释迦牟尼佛说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所以头一个你要相信自己本来是佛,你才能成得了佛,才能达到这个境界。你不相信,佛来教你都没用处,你都没有办法达到。中国老祖宗教人,第一句话「人性本善」,你要相信你自己本善。本善是什么?圣人,圣贤。你自己要相信你的自性本善,你的自性本来是佛,你学佛你能成得了佛,你学儒你能成得了圣,你学道你能成得了仙人,首先要有自信。没有自信,你永远达不到这个标准。所以,头一个相信自己。第二个信他,他是老师。儒是孔孟,佛是释迦,道是老庄,你对于这些人要相信,你不能怀疑。他的东西传了几千年,这几千年当中,只要真正肯跟他学的,都有成就。学佛的确实成佛成菩萨,学儒的确实成贤成君子,无论学哪个他都有成就,成绩非常可观。「如是六信具足」,这六个信具足,「当知其人,亦必超情离见,与无相智慧相契」。没有无相智慧,这六个信字做不到。能做到这六个信字,这不是普通人,这是个有智慧的人。「是故经中独留此经品曰:若闻斯经,信乐受持,难中之难,无过此难」,这释迦牟尼佛自己说的。斯经就是这部经,《无量寿经》,对这个经,你听到能相信,乐是爱好,你喜欢它,你能够接受,你能够依教奉行,受持是依教奉行,这难中之难,无过此难。

  「前云取相分别,虽种大福田,求出轮回终不能得」。这是讲世间修行,修大福报容易,要想超越生死轮回不容易。为什么不能超越?「是乃取相之过也」,你着相。为什么不能着相?相不是真的,你错了,相是个幻相。《般若经》上常常用「梦幻泡影」来比喻,它不是真的,你把它认真那就错了。「今云」,这部经上说,「若以无相智慧,植众德本」,德本就是念佛,「当生佛剎,永得解脱,是乃离相求生之功也」。我们真正相信有西方极乐世界,相信有阿弥陀佛,相信人确实能往生极乐世界,到那个地方去修学成佛,那你就不能着相。换句话说,在一切现象当中,你把分别执着放下就行了,于一切现象不分别不执着。为什么?相不是真的。这种心态来念佛,功德不可思议,与自性相应。这是「若以无相智慧,植众德本」,植众是比喻,众德本就是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当生佛剎,永得解脱」,当生佛剎就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的问题全部解决了。无量劫来生死轮回这桩事情解决不了,在这一生当中可以得到圆满的解决。「是乃离相求生之功」,这个功是功德;换句话说,着相求生是不可能的,这就说明放下多么重要。

  有不少人,他有智慧,他这些经教他不懂,但是他知道,眼前所有一切万事万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他知道这个。你看很多乡下阿公阿婆念阿弥陀佛,往生那么自在。经教他不懂得什么,没有学过什么经教,为什么他走得那么好?站着走的、坐着走的,没有生病,说走就走了,这什么原因?放得下。你别看他好像笨笨傻傻的,什么也不懂,他心地干净,没有染污。心里面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他什么都没有,他什么都不想,什么也不要,天天想着念着就是阿弥陀佛。真的被他想到了,把他念来了,阿弥陀佛接他走了。这种事我们有亲身的经验,知道这个事情不是假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能不相信吗?如果还有疑惑,我们读这部经就能破解,所有疑问都有答案,帮助我们断疑生信,帮助我们断疑开悟,这是经典的功德利益。「或入三辈,或堕疑城,关键所在,已昭然若揭矣」。往生极乐世界,入三辈,好像上学一样,正科生,堕疑城这是旁听生,我们都明白了、都清楚了。为什么人家能入三辈?为什么那个人堕疑城?于信愿行程度有问题,真正深信不疑他就入三辈,半信半疑就堕疑城,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身心清净,远离分别』,分别尚且没有,当然不会有执着。远离分别是谁?菩萨。身心清净是阿罗汉。远离分别,你就得平等慧。经题上讲的「清净平等觉」,清净是小乘证得的,平等是菩萨证得的,远离分别就平等,所以这是讲的菩萨。「盖无相智慧,即万法一如,染净平等,故身心清净」,这给我们再解释。「一切皆如,故离分别」,我们在这个世间,是不是用这个心态来过日子?处事待人接物,第一个,我们的观念,万法一如;就是一切众生跟我是同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万事万物跟自己是一体,这是菩萨的认知。所以,待人接物大慈大悲,爱自己就能够爱别人,别人跟我有分,我跟别人不分。这就是菩萨到这个世间来,跟一般凡夫不一样。菩萨把一切众生看作自己是亲人,真正爱护,真正关怀,真正帮助。众生不知道事实真相,怨恨菩萨,毁谤菩萨,陷害菩萨,菩萨心里一尘不染,决定不计较,决定不把别人这些怨恨放在心上,不会的。只是一昧真诚的爱心,叫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我们世间人讲牺牲奉献,为一切众生。这是真正学佛的,你从日常生活行为当中你能看得出来。「一切皆如」,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本性本善,他常常这样想,不善,是他迷失了本性,学坏了,那不是他的真性,是他的习性,所以绝对不会计较。「故离分别」,他没有分别心、没有执着心。

  「再者念佛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都摄六根,故身心清净。净念相继,自然远离分别。」这是《楞严经》上大势至菩萨所说的,跟《金刚经》、跟《无量寿经》全都相应。世尊在不同的时间讲的、在不同处所讲的,统统都可以连贯得起来。「都摄六根」这句话,跟孟夫子所讲的,「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是一个意思。什么叫学问?不是书念多了就有学问,不是知识丰富叫学问,不是的,学问是真实智慧。学问从哪里来?把一些妄念收拾掉,那叫真学问。六根,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这些什么?心都往外跑。把往外跑的这个念头统统收回来,叫求其放心而已,这孟子讲的。孟子那个时代佛教没到中国来,讲的话跟佛经上一个意思,叫收心。你的心都往外跑,要收心,收回来。收回来,心不向外缘,心就定了,定就清净了。所以「都摄六根」,心就清净了。

  「净念相继」就远离分别。这个清净心,清净念头一个接一个,不许有杂念掺杂在里头,这念佛功夫。心里只有一句佛号,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句接一句,没有杂念夹杂。这是什么?这就是禅定。定在哪里?定在佛号上,这跟无想定不一样。无想定没有东西,空的,什么都没有,是个死定,那不是佛法修的。佛法讲禅定,禅定是里头有境界,他守住这个境界。禅定是印度话,翻成中国意思叫止观,止就是定,止里头有观,它有境界。念佛是止观,你看一切念头没有了,这是止,妄念止了,有阿弥陀佛。你就想阿弥陀佛,你就念阿弥陀佛,除这个之外什么都没有,这是止观双运。所以念佛有止有观,有止有观就是禅。佛法无论大乘小乘,全都是修禅定的。如果不是禅定,那就不是佛法。所以,八万四千法门,只是八万四千种不同的方法修禅定。禅定是一,方法太多了,无量法门,无量的方法统统修禅定。禅定,一个是止、一个是观。心要是定在一处,时间久了,他生智慧,肯定有一天豁然大悟,那就大彻大悟,明心见性。那是什么?自性智慧现前了,自性智慧一定要清净到极处,它才会现前。不清净,它不能现前,不清净是它的障碍。没有杂念的时候,智慧就现前。所以是因戒得定,因定开慧,佛法修学的目的是开智慧。所以净念相继,自然远离分别。

  现在念佛同修,这个问题大家都有,就是念佛的时候杂念很多,心不能专一。这个事情不要害怕,为什么?每个念佛人都有的。印光大师告诉我们,真正一心念佛,念了三年,一支香还有三、五个杂念,正常的。一支香是多少?中国从前没有钟表,寺庙、家庭里没有,抗战时候都没有。用什么来算时间?燃香,烧长香。长香一支香一个半小时,普通的香是一个小时,所以叫一支香。一支香里面,你看看,念佛念了三年,还会有三、五个杂念,这功夫算不错了。念到完全没有杂念,总得七、八年以上,功夫不到家不行。印光大师有个方法,帮助我们摄心,这个方法很有效,他老人家自己用了一辈子。你问他怎么念,他从一到十,然后再从一到十,就是十句佛号,十句十句这样连续上去。但是每十句里头,这一声佛号是第几句他很清楚。这个方法摄心,杂念真的不容易进来。因为一有杂念就乱了,你就不晓得这第几声了。所以,他是三个清楚,他用的这个方法。第一个是你念得清楚,不要念很快,念得清楚;听得清楚,自己听自己念佛的声音;第三个记得清楚,我这句佛号是十句里头的第几句。这个方法真有效,很多人做实验,二、三天就入境界,就很有受用。以前念佛妄念很多,这一下妄念大幅的减少了。胡小林居士用这个方法念了四个月,他有个心得报告,把印祖这个方法介绍给大家,很管用。

  「或疑净宗以厌离娑婆、欣求极乐为愿,如是欣厌,岂非分别」。这是净土宗所提倡的,劝大家,娑婆世界太苦,学习的障碍太多,寿命太短,很难成就,劝大家移民到极乐世界。往生就是移民,现在的话叫移民,咱们移民到极乐世界。极乐世界环境好,特别是学习环境。你在那个地方,不但是亲听阿弥陀佛给你讲经、教导你,同时你还能接触到十方许许多多的诸佛如来。或者他们到极乐世界去教你,或者你到他们的世界去学习,非常自由,没有障碍。到极乐世界,你就有神通,再远的距离,你才想,身体已经到了,叫神足通,你有这个能力。你见佛供养,礼拜供养这是修福,听经闻法是修慧,极乐世界福慧双修,没有一天中断的。所以那边是学校。你看释迦牟尼佛给我们介绍极乐世界,没有看到经上说极乐世界有国王,极乐世界有皇帝、有总统,没有;极乐世界有政治组织,没有,没听说;极乐世界有士农工商,也没有听说。你细心去看。我们读了这么多,只看到世尊介绍极乐世界两种人,好单纯,一个是老师,诸佛如来是老师,另外一个是学生。有菩萨学生,高年级的,有方便土的学生,中年级的,有凡圣同居土的学生,是低年级的,学生分上中下三辈。就跟我们学校一样,高级是大学,再有中学、小学,生凡圣同居土,是生小学。都好,都不错,寿命都是无量寿,真无量寿,不是假的。而且非常特殊,我们到那里去,纵然是小学生,小学生的地位,可是我们享受的待遇跟大学生平等,这个不可思议。这是阿弥陀佛的福报,去是享佛的福报。我们于是就真正明白了,极乐世界是学校,是阿弥陀佛在法界虚空界办了这么一个大学,真正的佛教大学。阿弥陀佛是校长,其它诸佛都是阿弥陀佛这个学校的教授,诸佛如来都到那里上课,像文殊、普贤、弥勒菩萨都是那里的老师。实际上这些菩萨久远劫都已经成佛,用菩萨的身分来帮助阿弥陀佛教学,这不可思议。所以到极乐世界去干什么?去求学的,目标一定要清楚。

  关于这个问题,《妙宗钞》有解答,《妙宗钞》是四明尊者注的。「取舍若极,与不取不舍,亦非异辙」,这话是四明尊者说的。下面黄念老为我们解释大师这句话。「盖舍之若极,则万缘放下,六根寂静」,这是讲舍。「取之若极,则六字洪名,一念单提,如是念佛,何异于不取不舍,故云:亦非异辙」。解答得好!放下娑婆世界,专取极乐世界,这就对了。取舍跟不取舍没有违背,是一不是二,真的叫入不二法门,取舍不二。「又《弥陀要解》答曰」,这是蕅益大师的,「设不从事取舍,但尚不取不舍,即执理废事」。取舍二边都放下,娑婆世界不舍,极乐世界也不取,我不取不舍,这是执理废事。理上没有错,理是什么?娑婆、极乐都是空寂,万法皆空,娑婆世界空,极乐世界也空。这是理,佛给你说的。那你自己是不是真的空了?这是佛的境界,不是你的境界。你没有达到这个境界。你要执着理,你不肯修,废掉事,「既废于事,理亦不圆」。法身菩萨他证得了,他理事圆融,你不是法身菩萨,这不是你的境界。

  「若达全事即理,则取亦即理,舍亦即理」,全事就是理,你取,不错,与理相应,舍与理也相应,「一取一舍,无非法界」,蕅益大师这说得好。你要了解,理事是一不是二。你如何证得这个境界?在娑婆难,在极乐易。不取极乐,不舍娑婆,可以,你在这个地方修行,要无量劫才能成就。你要是到极乐世界去,你这一生就能成就,这是事摆在你面前。所以修行,怕执理废事,也怕执事废理,为什么?理事你站在一边。佛经上讲的没有过失,还是你自己分别执着,你没有离开分别执着。离开分别执着是好难的一桩事情,真正离开分别执着,你已经是法身菩萨了。换句话说,你不愿意生西方极乐世界,你一定是到华藏世界,毘卢遮那的佛土。说毘卢遮那,还是自己,说西方净土,也是自己的,离开自己的心性,没有一法可得。大乘经上佛常说,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心即是法,法即是心。这是法身菩萨的境界,你要是证得,你就是法身菩萨,你的问题就解决了,你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了。如果你没有这个境界,那还得搞六道轮回,还得从头学起。所以念老说,「如是妙谛,实非情见所能及」,凡夫想不到的,想不到,看不到。

  『求生净剎』,「至心信乐,愿生彼国也」。这是对我们来讲这句话必要,一定要求生净土。怎么求?真心,至心是真心,真诚到极处,要相信,要欢喜。愿生这个愿,是我们这一生当中第一个愿望,把它排在第一。其它的任何的愿都是后头的事情,就是可有可没有,这个事情我一定要,一定要求到。「如是求生,是乃举我介尔一念心愿,投入弥陀无边愿海」。这句话就是早年李老师教导我们这班学生,换心,把我们心里拉里拉杂的东西全部抛弃,把阿弥陀佛请来放在心上,叫换心。世间凡夫的心很糟糕,心大家都晓得叫良心,人人都有个良心。但是现在良心变成什么?变成别人的垃圾桶,把别人是是非非的全放在心上。那不是良心,那是肮脏的心,变成垃圾桶了。现在把垃圾桶清干净,里面东西清干净,阿弥陀佛放进去,那就真的是良心了,没有比这个更好了。心里要放阿弥陀佛,绝对不要放别的东西,放别的东西错了。放释迦牟尼佛行不行?不行,放释迦牟尼佛不能往生极乐世界,还搞六道轮回。这个道理要想通,要真干,赶快换,愈早愈好,不要等明天,现在就要换。「投入弥陀无边愿海」,底下是念老的解释,「亦即摄彼一乘无边愿海,入我介尔一念心中」。这就是李老师讲把阿弥陀佛放在我们心上,换心,就这个意思。我们心里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也没有。

  佛菩萨这样教我们,祖师大德也是这样教我们,我也是拿这句话常常劝别人,可是自己有没有换过来?没换过来。还想着《华严经》,很多人在要求,还有人要求我讲《楞严经》,有人要求我讲观音三经,这过去都讲过。日本那边还要求我讲《地藏经》。这是什么?这就没有换过来,还有这么多拉杂东西在里头。现在我想通了,年岁大了,不能再乱七八糟搞了。所以,我这部经讲完,从头再讲。我们心里只有一部经《无量寿经》,只有一句阿弥陀佛,活一天干一天,其它的东西很多,别人去干吧!莲池大师到晚年,就是一部《弥陀经》,一句佛号。他老人家提到的,「三藏十二部,让给别人悟」,我不搞了,「八万四千行」,八万四千法门,「饶与别人行」,给你们大家去修去,我就死心塌地念阿弥陀佛,一部《无量寿经》。

  这次讲到,因为大部分的时间是一天讲两个小时,用了两年的时间。往后,像现在一天四个小时,三百天就讲完。这部经,我就把它定在一千二百个小时,三百天讲完,十个月,好!这个办法好。哪里都不去了,活一天讲一天,讲到往生为止,这是真正有福报。到处跑很辛苦,没福报。从前李老师曾经问过我,因为常常出国,他说,你这不是办法,虽然是广结法缘,对你自己没有好处。我给老师讲,我说:命苦啊!我没有道场。没有道场,哪里请就哪里去。以前是这样的。我不要人家的钱,人家请我讲经,只给我买机票就行了,就交通费用。我不要钱,机票送过来,到时候你们到飞机场去接我。我几十年都是这个方式,我不收供养。生活所需你们都替我预备好了,我还要什么?所以这样法缘挺胜,为什么?别人负担很轻。我的衣食住行很随便,很随缘,没有任何讲求,什么都好。现在难得,香港给我一个永久居留,我们有这么个小地方可以落脚,不再走了。希望三宝加持,香港这个地区没有灾难。我们一年一部,《大经解》一年一部,都在这边圆满。

  我们再看底下这个文。「是故十念必生,有愿必满」。理事都搞明白了,才知道十念确确实实必生,十念必生是阿弥陀佛的本愿。这十念什么时候?临命终时,一定能往生。也有法师说,这个十念是平常做功课。因为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做早晚课,那怎么办?早晨起来漱洗完毕,家里有佛像,面对佛像,没有佛像,面对西方,念十念。这个十念是一口气一念,不拘多少,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尽一口气叫一念,这个时间不长。晚上睡觉之前念十念。天天不间断,符合净念相继,「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能够符合这个标准。总而言之,念念心中有佛,心里忆佛念佛不间断,不妨碍工作。不是用思考的工作,工作当中也可以念佛。如果用思考,就要把念佛放下来。

  过去在台湾,有一批开出租车的同修,好像有三十多个人,那个时候出去我们都有出租车排队。他们开车能不能念佛?我就告诉他,开车时候最好不要念佛,专注开车,不要出车祸,这个不能分心,跟用心是同样的工作。你车停的时候,可以念佛,你停在那里等人,可以念佛。或者是车上没有人,你开的是空车,可以念佛。为什么?你开的比较速度慢,你不着急,你也没有目标,也没有方向。如果有乘客的话,你就把佛号停下来,或者是你用念佛机,佛号让乘客听。你不能专注佛号,你要专注路况,这就对了。所以这是活活泼泼的,不是有什么规定,没有。念佛这个方法最简单、最容易,不受任何限制。别人不喜欢听,我心里默念,不妨碍别人。所以这十念必生,有愿必满。

  『趣佛菩提』,「因中即发菩提心也,果上则是必补佛位,究竟菩提也」。因,没到极乐世界之前都是因,发心重要。什么是菩提心?蕅益大师说得好,一心求往生的那个心,求亲近阿弥陀佛的这个心,蕅益大师说那就是无上菩提心。印光大师看到《弥陀经要解》,看到这一句,他佩服得五体投地。不是像一般人讲菩提心,你看引用《观经》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都把人讲胡涂了,《大乘起信论》里面讲直心、深心、大悲心,很复杂,很不好讲。蕅益大师这个太简单了,你发心到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那不就是无上菩提心吗?讲得真好!把很多很多这些乡下的阿公阿婆,他什么都不懂,你问他菩提心,他肯定不晓得。什么叫菩提心他不知道,他只知道念佛,我要到极乐世界去,我要见阿弥陀佛,他别的什么都不知道。蕅益大师说,他那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这就对了,直截了当,真正不可思议。怎么发心还不是都到极乐世界?终极的目标不就是见阿弥陀佛吗?作弥陀弟子。

  「趣佛菩提」,趣是趣向。实在讲,趣佛菩提是阿惟越致菩萨三不退里的念不退,念念趣向萨婆若海。萨婆若是梵语,翻成中国叫一切种智,是佛所证得的。菩萨证得的是道种智,小乘证得的是一切智,佛所证得的叫一切种智,萨婆若海。三不退,他圆满不退。一切种智在哪里修的?在实报庄严土修的。实报庄严土的菩萨圆证三不退,他念念都向着妙觉果位,这叫趣佛菩提。所以,果上则必补佛位,必补佛位就是等觉菩萨。等觉菩萨是后补佛,我们娑婆世界,后补佛是弥勒菩萨。释迦牟尼佛灭度了,下面一尊佛就是弥勒菩萨,他到这个世界来成佛。什么时候来?世尊在《弥勒下生经》里面告诉我们,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之后他来成佛,我们世间的时间。这时间怎么算的?他老人家现在在兜率天,兜率天的一天是我们人间四百年,也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他的寿命四千岁。一天四百年,这样算出来的,就是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他寿命长。

  现在,这么长的时间这个世界没有佛法,这苦难众生怎么办?大家念《地藏菩萨本愿经》你就看到了。释迦灭度之后,弥勒还没有下来往生,这段时间,佛嘱咐地藏菩萨代理佛,他来代表佛度众生。所以地藏菩萨跟其它菩萨不一样,他现在是代佛,身分地位不相同。你看《地藏经》这个法会,序分里头看到的,太稀有了。其它的经典,你一展开序分里面,来参与大会的,菩萨讲经,佛不会来的,有菩萨、有声闻、有缘觉、有天龙八部、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这些。地藏菩萨不是的,地藏菩萨的法会是十方诸佛统统都来了,每一尊佛都带的侍者、带的菩萨,这没有过,《华严经》也没有这个场面。那些佛为什么来的?原来这些佛都是地藏菩萨的学生。地藏菩萨发的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学生都成佛了,他还在菩萨,给我们表这个法。你才看到真太伟大了,永远在菩萨地位上度化众生。尤其是最苦的地方他先去,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地狱不可能空!地藏菩萨不止一个人,这诸位一定要晓得,凡是修地藏法门的统统是地藏菩萨。你要专修地藏法门,你是初发心的地藏菩萨。《地藏经》里面,那是等觉地藏菩萨。实际上,有这种慈悲心,怜悯众生的菩萨太多太多了。到地狱里面教化众生,统统叫做地藏菩萨,所以他不是一个人。地,表法表什么?心地。大地能生万物,无量的宝藏,佛用地来代表你这自性。能大师所说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无量无边的宝藏,用这些宝藏济度一切苦难众生,取这个意思。

  所以,「以上六句即是今经之宗」,本经的宗旨,「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如宗而修,故当生佛剎,永得解脱」。所以,这些经论里面所讲的,跟这个经文都相应,合起来看,意思就特别清楚、特别明显。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上一篇:二零一一年讲于香港 五百六十
下一篇:二零一一年讲于香港 五百六十二

下载TXT文件(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华人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网,世界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